关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世界城市)
全球五大国际金融、国际航运中心

五大国际金融中心五大国际航运中心2009-04-20 17:07五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有680 多家银行,居世界城市之首;外汇日均成交额约占全球31.1%;有800 多家保险公司,国际保险业务世界之最;有世界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和第二大期货交易场所。
纽约:世界最大的100 家银行中有95 家在纽约设有分支机构;外汇市场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外汇市场之一;是国际货币市场中交易量最大的一个;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
东京:20 世纪80 年代东京的多项金融指标执全球之牛耳。
目前外汇交易规模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规模居全球第三位。
世界最大的300 家银行中,有75 家在东京设立了分支机构。
中国香港:拥有银行及存款机构251 家,其中外资银行达114 家,77 家属全球100 家最大银行之列。
香港现已形成包括银行体系、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等金融运作系统,是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
新加坡:与中国香港齐名的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
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约占全球的6.1%,金融衍生工具日交易量约占全球的3.9%,银行外汇结存余额达到全球的5%。
五大国际航运中心伦敦:也是全球五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世界20%的船级管理机构常驻伦敦,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5 的散货船业务、185 的船舶融资规模和20%的航运保险总额在此进行。
尽量货物吞吐量不大,但却是全球航运信息、交易中心;对全球航运市场拥有巨大话语权。
鹿特丹:美国向欧洲出口货物的40%以上,日本向西欧出口货物的30%以上经过鹿特丹中转。
中国香港:也是全球五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吞吐量全球第三,天然深水港。
新加坡:也是全球五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实施世界上最为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吞吐量目前居全球第一。
釜山:中国北方地区集装箱大部分经此中转。
历史发展证明,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是相伴而生的,金融中心发展源于航运,航运中心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世界著名的五大国际航运中心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和香港同时也都是著名国际金融中心。
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各项建设而预先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施的过程。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所做的天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城市设计不同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它可以广义地理解为设计城市,即对城市各种物质要素,诸如地形、水体、房屋、道路、广场及绿地等进行综合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与技术手段有别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讲究二维,讲分区;城市设计讲究三维,讲整合。
2.法定规划与非法定规划法定规划(formal planning)与非法定规划(non-statutory planning)的根本界限在于规划的法律地位。
法定规划是指法律和强制性技术法规、国家部委所要求编制的规划及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赋予法律效力的规划,主要包括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实施性发展规划。
非法定规划是指不是法律规定的,不具有法律地位,也没有法律规定的审批程序和内容要求的规划,它是各级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及其他机构为了处理城市发展中随时出现的新问题而组织编制的,不能纳入现行法定框架的规划,如战略性发展规划、概念规划等。
3.竖向规划(vertical planning)竖向规划是指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竖向规划的方法有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
4.概念规划(concept planning)概念规划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与区域规划的一种类型,尤其注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方向、空间总体结构、城市功能定位等重大问题,强调对全局的把握,是涉及空间、经济、环境、生态,乃至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城市与区域规划(顾朝林)。
世界城市专题

世界城市专题世界城市(英语:global city)又称全球城市或国际大都会,指在社会、经济、文化及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
(维基百科)名词提出进程近年,基于全球化(即全球金融、电讯和交通)的扩张,世界城市渐渐为人熟悉。
世界城市一词由荷裔美籍学者萨斯基亚•扎森在其1991年的作品《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The Global City: New York, London, Tokyo)中首创,与巨型城市相对。
但在此前,《伦敦新闻画报》早于1886年已经用上“世界城市”(world city)一词来形容利物浦这类不合比例地左右全球商业情势的城市;苏格兰著名生物、社会、地理学家和都市规划的先驱帕特里克•格迪斯在1915年时也同样使用过“世界城市”一词[3]。
二、世界城市的特点1经济特点:国际性企业、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跨企业)集团(Conglomerate)等总部:设有影响世界经济的证券交易所,如纽约、伦敦、上海、香港、东京等。
对城市本身、所在地区甚或整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5]有重大经济贡献主要证券指数所在地[7]:提供多种国际金融服务,特别是金融、保险、房地产、银行、会计和市场方面的服务位列生活费用最昂贵城市排行榜前列位置2政治特点对国际事件和全球事务有重大影响力和参与度:如属具有重大影响力国家首都的华盛顿特区、伦敦、巴黎、东京、莫斯科、北京、柏林等设有国际机构总部:如联合国(纽约)、世界贸易组织(日内瓦)和欧洲联盟(布鲁塞尔)等数目庞大的城市市区人口、大都会中心区人口(通常数以百万计)或大都会区人口,人口组成多样,以人口、生境、流动性和都市化程度等作指标、生活水平或城市发展高。
拥有移民人口的社区3文化特点:拥有蜚声国际的艺术机构或组织,例如卢浮宫和大都会博物馆;文化气息浓厚,有电影节(例如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热闹的音乐或剧院场所、艺术中心、街头艺术表演和年度节目巡游等拥有响亮而有影响力的世界性媒体,如英国广播公司、CNN、《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世界报》、《国际先驱论坛报》、美联社、法新社和路透社;强大的体育硬件、竞技社群,如拥有大型体育设施、本地联赛队伍,以及举办国际体育盛事诸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或大满贯网球赛等的能力和经验拥有著名的教育机构,如拥有知名大学、国际学生人数多、研究设施完善等;各个宗教的朝圣中心,如麦加、耶路撒冷、罗马(梵蒂冈)等三、形成分析世界城市的形成条件具有特定的人口数量、空间规模、经济强度、社会成熟度、全球化程度、国际影响力、地缘领导水平、文化底蕴的综合实力。
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城市与经济中心

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城市与经济中心1.中国:北京(首都)、上海(经济中心)、广州(南部重要城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国际金融中心)2.日本:东京(首都,国际大都市)、大阪(经济重镇)、名古屋(工业城市)3.印度:新德里(首都)、孟买(经济中心,棉纺织工业基地)、班加罗尔(软件产业中心)4.韩国:首尔(首都,国际大都市)、釜山(经济重镇,港口城市)5.俄罗斯:莫斯科(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圣彼得堡(波罗的海重要港口)6.英国:伦敦(首都,国际金融中心)、曼彻斯特(工业城市,足球城)7.法国:巴黎(首都,国际大都市)、马赛(地中海重要港口)8.德国:柏林(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堡(港口城市,经济重镇)9.意大利:罗马(首都,国际大都市)、米兰(时尚中心,经济重镇)10.西班牙:马德里(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塞罗那(旅游城市,经济中心)11.埃及:开罗(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地中海重要港口)12.南非:比勒陀利亚(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约翰内斯堡(金矿开采中心,经济重镇)13.尼日利亚:阿布贾(首都,政治、经济中心)、拉各斯(港口城市,经济重镇)14.美国:华盛顿(首都,政治中心)、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大都市)、洛杉矶(电影产业中心,经济重镇)、芝加哥(交通中心,经济重镇)15.加拿大:渥太华(首都,政治中心)、多伦多(经济中心,大都市)、温哥华(太平洋沿岸重要港口)16.巴西:巴西利亚(首都,政治中心)、圣保罗(经济中心,大都市)、里约热内卢(旅游城市,经济重镇)17.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8.澳大利亚:堪培拉(首都,政治中心)、悉尼(经济中心,大都市)、墨尔本(文化、教育中心)19.新西兰:惠灵顿(首都,政治中心)、奥克兰(经济中心,大都市)20.主要城市:无城市,仅有科研站点,如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等。
八、欧洲联盟1.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比利时),经济中心:巴黎(法国)、伦敦(英国)、柏林(德国)等。
世界100大城市

世界100大城市世界100大城市01纽约(美国)——世界之都,美国最大城市和港口,四大国际化大都市中位居首位,世界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全球居首。
02东京(日本)——亚洲第一大城市,世界第二大城市,四大国际化大都市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03伦敦(英国)——英国首都和第一大城市,和纽约、东京、巴黎并称世界级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04巴黎(法国)——法国首都和最大城市,举世闻名的国际时尚之都,四大世界级国际化大都市,世界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05洛杉矶(美国)——美国第二大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全球教育科技文化贸易中心之一,举世闻名的好莱坞就在该市。
06香港(中国)——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和世界第一大自由贸易港,国际化大都市,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
07悉尼(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澳大利亚经济贸易和旅游文化中心,世界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
08首尔(韩国)——又称汉城,韩国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是仅次于东京的世界第二大都市圈,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
09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世界上仅次于纽约、伦敦、香港的第四大金融中心,有“花园城市”美誉。
10芝加哥(美国)——美国第三大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美国主要的金融、文化、制造业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
11柏林(德国)——德国首都和最大城市,欧洲大陆中心的世界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中心之一。
12多伦多(加拿大)——加拿大最大城市,国际多元化大都市,世界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具有傲视全球的风景线。
13布鲁塞尔(比利时)——比利时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欧盟行政机构所在地,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城市,生活质量极高。
14莫斯科(俄罗斯)——俄罗斯首都和欧洲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世界级大都市。
15北京(中国)——中国首都和第二大城市,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世界七大超级城市群

世界七大超级城市群岳阳市第十四中学秦为胜城市群一般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型世界超级城市群有七个,分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大伦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世界级城市群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 %,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商业贸易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包含波士顿、纽约、华盛顿等城市。
该区人口为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 90%以上。
北美城市群2、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分布于北美五大湖沿岸,包含芝加哥、底特律、多伦多、魁北克等城市,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共同构成北美制造业带。
其中,芝加哥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
3、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是日本经济最发达的地带,是日本政治、经济中枢,包含东京、京都、大阪、神户等城市,包含了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为核心的三个城市圈,分布着全日本80%以上的金融、教育研究开发机构。
其中,东京是世界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和著名的都会区。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4、英国大伦敦城市群英国大伦敦城市群以英国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含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城市。
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其中伦敦现已成为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的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5、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由法国巴黎城市群、比利时—荷兰城市群、德国莱茵—鲁尔城市群构成,包含巴黎、鹿特丹、海牙等城市。
其中,巴黎是法国的经济中心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西欧重要的金融和交通中心之一;鹿特丹素有“欧洲门户”之称;法兰克福是欧洲重要的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
中国城市群6、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包含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
著名国际经济中心评析

著名国际经济中心评析大纲一、纽约——万都之都1.城市历史发展进程2.纽约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发展的特点二、伦敦——金融之都1.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2.伦敦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特点3.伦敦的创意产业三、东京——综合之都1.城市发展历史进程2.东京世界城市的发展演变特点知识点汇总T01:城市历史发展进程T02:纽约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发展的特点T03: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T04:伦敦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特点T05:伦敦的创意产业T06:城市发展历史进程T07:东京世界城市的发展演变特点正文一、纽约——万都之都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哈得逊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
其市区由布朗克斯区(The Bronx)、布鲁克林区(Brooklyn)、曼哈顿(Manhattan)、皇后区(Queens)、斯塔滕岛(Staten Island)五个区组成,面积776平方公里。
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头号经济强国,纽约也逐步赶上并超越伦敦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至今仍无可置疑地位居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之首。
1.城市历史发展进程早期的纽约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7世纪成为欧洲移民的聚落地。
但自欧洲移民定居纽约后,在很长时期内纽约只不过是大西洋沿岸与欧洲进行贸易往来的诸多港口之一,其港阔水深的优越性并没有得到发挥。
之后,纽约州加紧了铁路建设,到1850年,其铁路里程已居各州之首。
当铁路进一步向西延伸后,纽约就成为横跨美国的铁路东西干线的枢纽。
水陆交通条件的改善,加上当时美国的主要贸易对象是英国,使纽约港口的经济潜力得以充分释放,并进而使纽约成为全美最大的贸易口岸,占当时美国进口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作为美国最大的口岸,纽约还成为欧洲移民的中心。
大量移民使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形成庞大的消费市场,并使纽约的服装、食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并没有导致纽约的工业结构转换,其主要功能是贸易及与此相关的金融服务。
世界十大城市

1、美国纽约(New York,USA)纽约是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纽约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
它由五个区组成: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满,面积78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00多万,包括郊区在内的大纽约市人口1800万。
2、英国伦敦(london,UK)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
伦敦的行政区划分为伦敦城和32个市区,伦敦城外的12个市区称为内伦敦,其它20个市区称为外伦敦。
伦敦城、内伦敦、外伦敦构成大伦敦市。
大伦敦市又可分为伦敦城、西伦敦、东伦敦、南区和港口。
伦敦城是金融资本和贸易中心,西伦敦是英国王宫、首相官邸、议会和政府各部所在地,东伦敦是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南区是工商业和住宅混合区,港口指伦敦塔桥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间的地区。
整个大伦敦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
3、日本东京(Tokyo,Japan)东京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人口约1229万(截至2003年2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4、法国首都巴黎(Paris)巴黎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地处法国北部,塞纳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峡)375公里。
塞纳河蜿蜒穿过城市,形成两座河心岛(斯德和圣路易)。
首都巴黎人口为220.1578万人(截至2009年1月1日)巴黎还是一座“世界会议城”。
它以明媚的风光、丰富的名胜古迹、多姿多采的文化活动以及现代化的服务设施,迎来了众多的国际会议,据统计,1987年在巴黎共举行了365次国际性会议,超过了纽约、伦敦、布鲁塞尔、日内瓦,居世界首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总部均设在巴黎。
5、中国香港(Hong Kong,China)香港位于中国东南端,是发展日渐迅速的东亚地区的枢纽,地理条件优越。
国内外CBD总部经济发展比较_王磊

的巨大作用,显然纽约、伦敦和东京作为金
国内外 CBD 总部经济
融中心的地位更为突出,而东京则无论是 在制造业(38 家)、金融业(16 家)还是 电信(2 家)、零售(3 家)以及作为总部经
发展比较
济城市辅助支持行业的印刷出版(2 家)、广 告(1 家)、运输(5 家,包括邮递包裹、铁 路、航空)等行业的发展都更强大、更全面。 因此,可以说东京的总部经济发展是这五
500 强
制造业类
金融业类
电信业
零售业
其他
纽约
26
9
13
2
1
1 (娱乐)
伦敦
23
9
8
2
3
1 (运输)
东京
69
38
16
3
2
10
大阪
21
9
5
—
2
5
巴黎
26
8
7
1
3
7
注:1.数据截至 2001 年;2.金融业类含银行、证券、保险;3.其他包括多样化经营、运输、电信、航空和
零售业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经济 5 0 0 强及其在中国的投资分布》收集整理。
198
65
27
16
135Leabharlann 31110广州
98
14
2
2
48
4
62
深圳
82
4
0
2
42
4
47
注:1.“世界 500 强入驻家数”指在该城市已有投资项目的世界 500 强(北京包含中国进入 500 强的 11 家),
办事处指尚未在该城市有投资项目但已设办事处或联络处的世界 500 强;2 . 地区总部包括中国公司总部和跨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摘要】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在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城市人口素质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上海都有着重要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通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软实力,上海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化进程,提升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国际人才,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完善城市的功能和软实力,上海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上海、全球、国际化城市、建设、交通网络、国际交通枢纽、城市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创新中心、人才、城市规划、宜居环境、重要性、完善、作用。
1. 引言1.1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背景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一直致力于建设成为全球国际化城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一个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城市。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当时上海率先承担了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试点的重要任务,加快了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步伐。
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上海的国际化发展面临更大的历史机遇。
上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具备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坚实基础和条件。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任务,也是上海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人才吸引力等方面的努力,上海必将在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1.2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性上海作为中国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其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可以为上海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经济增长点。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城市间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
城市国际化指标

1、国际化城市的定义迄今为止,并不存在对国际化的统一定义。
《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等权威辞典都没有收录“国际化”词条。
目前,国外理论界很少使用“国际化城市”这一概念。
利用Google搜索,“internationalised city”仅32项,internationalized city”有515项,其中很多项都是从国内英文网站中搜索到的;在国外英文网站,上述用法非常少。
国际化城市并非国际通行的规范概念。
在英语中,与我们所讲的“国际化城市”相近的概念是“world city”(世界城市)或“global city”(全球城市),在Google中,前者搜索到30.5万项,后者搜索到3.6万项。
国际性城市与世界城市的概念,首次出现于英国学者霍尔(Peter Hall)的《世(1966年出版)一书中;以后美国学者沃尔夫(wolff)和弗里德曼(J.Friedmann)界城市》分别于1982年和1986年对世界城市作了新的理论概括。
弗里德曼提出的世界城市七项标准引起了很大反响。
这七项标准是:①主要的金融中心;②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③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④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⑤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⑥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⑦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
世界城市是当今西方国家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一种模式与战略。
与一般城市相比,世界城市是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环境下,国际资本对全球经济进行控制和发挥影响的空间节点,也是国际移民的集散地,因此在整个全球经济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见《世界城市的经济形态与空间布局》2003年《世界经济》第7期)。
在国内,与“国际化城市”提法相近的有:“国际大都市”、“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城市”、“国际大都会”、“国际性城市”、“全球城市”等等。
在Google中,这些词依次可分别搜索到9080项、35300项、17700项、15500项、5520项、2870项与2380项。
亚洲地区的主要经济中心城市

亚洲地区的主要经济中心城市亚洲地区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拥有多个经济中心城市。
这些城市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际贸易、金融、科技和创新的核心地带。
本文将详细介绍亚洲地区的主要经济中心城市,并分析它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东京(日本)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全球最大的都市经济体之一。
作为日本的金融、商业和政治中心,东京拥有发达的金融业、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
它的GDP总量位居世界城市前列,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之一。
东京还是亚洲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和航空网络。
此外,东京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和教育资源中心,拥有多所世界知名的高校和研究机构。
二、上海(中国)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全球重要的贸易港口和金融中心。
上海拥有中国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港口之一。
上海的制造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拥有许多全球500强企业的总部。
此外,上海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投资。
上海的发展还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将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三、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也是亚洲地区的重要金融和贸易中心。
新加坡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业之一,是亚洲地区的金融枢纽。
它还是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以及重要的能源交易市场。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其开放的政策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和人才。
此外,新加坡还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和科研中心,拥有多所世界知名的高校和研究机构。
四、香港(中国)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也是全球重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
香港拥有发达的金融业、物流业和服务业,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
香港的金融市场非常发达,拥有发达的股票交易市场和银行业。
此外,香港还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以及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
香港的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五、首尔(韩国)首尔是韩国的首都,也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第十六讲:国际金融中心(ppt 40)

国际金融市场构成和开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随 着资本主义消费的开展和贸易的扩展,首先在某 一城市或地域构成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然后 逐渐生长为全国性的金融市场。随着经济国际化 的开展,那些可以为各种金融业务活动提供最大 便利的国际金融市场就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 像纽约、伦敦等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就是这 样开展起来的。另一种方式是某一国度或地域, 应用优越的天文位置和经济环境,实行优惠政策 ,在较短的时间内构成和开展的国际金融市场, 如新加坡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和开展就是恰当 的例子。
评价金融中心的目的体系
近些年来,国际金融事业蓬勃开展,由 此评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的体系也在不 时提高,逐渐初级化。自1997年末尾 的东亚金融危机从另一个正面劝诫人们 ,西方国度以往评价金融中心的目的体 系,更应改造。明天评价金融中心的目 的体系应为:
评价金融中心的目的体系
(1)金融规模、效率、平安目的。评价 金融中心最主要的是看外地的金融状况 如何。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金融市 场风起云涌,变化猛烈。为此,能否维 持一定的买卖规模到达较高的效率,保 证买卖的平安,就成了评价金融中心的 基本性目的。
二、树立系统、严明、高效并契合国际惯例 的金融及经济监视机制。金融中心即使有了 健全的金融法则,也会因没有相应的监视机 制与之相配合而破绽百出,甚至衰落丧失。 东京金融中心虽然80年代开展势头十分凶猛 ,一度成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金融中 心。但是,由于其监视机制不完善,90年代 初期以来,金融丑闻屡屡曝光,从而严重损 坏了其世界顶尖金融中心的笼统,迫使资金 少量外流,国际位置迅速下降。
24世界城市

五、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点任务
●以金融街为重点,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以金融街为重点, 发展创意产业, ●发展创意产业,打造国际文化中心 为中心, ●以CBD为中心,打造财富和文化地标 为中心 ● 提升城市软实力, 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都市 提升城市软实力 , 服务业 紧密周边城市互动, ●紧密周边城市互动,打造京津冀都市圈
四、北京市离世界城市的距离
万至2.5万美元的标准尚有差距 的1.5万至 万美元的标准尚有差距。目前北京的国际组 万至 万美元的标准尚有差距。 织总部只有国际竹藤组织、 织总部只有国际竹藤组织、联合国亚太农业工程等少数几 且缺少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而伦敦有57个 个,且缺少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而伦敦有 个。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都及全国文化中心, ●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都及全国文化中心 , 虽然有资源上的 优势,但目前文化影响力还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 优势,但目前文化影响力还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缺少有 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团体和文化活动。 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团体和文化活动。 北京虽然科技研发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 北京虽然科技研发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 但与国际先 进城市比,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研发创新仍然较弱。 进城市比,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研发创新仍然较弱。特别 是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压力很大, 是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压力很大, 2008年 年 北京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达到122微克 立方米,是上世 微克/立方米 北京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达到 微克 立方米, 纪纽约的2倍 东京的2.5倍 纪纽约的 倍,东京的 倍,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资源环 境综合承载能力仍然很艰巨。 境综合承载能力仍然很艰巨。 城乡差异、 ● 城乡差异 、 环渤海和京津冀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是北京 建设世界城市的主要瓶颈之一。 建设世界城市的主要瓶颈之一。 年北京人均GDP超过 万美元, 但距离世界城市公认 超过1万美元 ●2009年北京人均 年北京人均 超过 万美元,
世界城市的概念和本质

世界城市的概念和本质世界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
这一阶段、这种形态可以概括为:一个结点,两大功能,三个基本特征。
一个结点。
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城市是全球经济系统的中枢或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组织结点。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是21世纪的基本特征。
这四个“化”的相互交织和互为推动加速了全球网络的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巨大的网络空间。
网络时代是一个整合的时代。
整合的过程和本质是现代市场资源,包括人流、物流、资本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全球网络中的充分流转和合理配置。
在这种要素流转和配置过程中,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不断建立和形成。
实际上,格局就是一种配置和组合。
当今世界,格局更多地表现为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现实力量、资源要素的综合对比与配置组合。
特别是以城市为载体,在全球网络中形成了资源要素流转和配置的一个个结点。
这些结点根据等级高低、能量大小、联系紧密程度等要素集结成为一个多极化、多层次的世界城市网络体系。
其中,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主要结点城市就是世界城市。
两个功能。
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具有控制力与影响力是世界城市的两个核心功能。
世界城市的控制力主要表现为对全球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再分配。
只有对这些问题具有了把控权、主动权,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城市才可以称之为世界城市。
战略性资源是指与国家、城市的运转、发展、壮大息息相关的重要条件和能够带来巨大回报的关键要素,可以是硬性的资源、能源、资金等,也可以是软性的政策、人才、信息等。
战略性产业包括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支柱产业首先表现为很强的竞争优势,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同时又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对带动经济社会进步、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比较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多地表现为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开发、地质勘探等产业。
国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国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一、引言国际城市理论是近年来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其研究价值和意义更加凸显。
本文将从国际城市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国际城市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以及研究方法,最后结合案例分析,对国际城市理论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究国际城市发展的规律,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二、国际城市理论的基本概念(1)国际城市:指在全球范围内占有重要地位、对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大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等。
(2)国际城市体系(Global City System):指由国际城市之间的联系、关系、竞争和协同构成的城市系统。
(3)国际城市网络(Global City Network):指由国际城市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4)国际城市化(Global Urbanization):指国际城市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经济以及社会的融合。
(5)世界城市(World City):是Griffith提出的概念,意为全球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对国际经济和政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三、国际城市理论的发展历程国际城市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其主要发展历程如下:(1)早期国际城市理论:1980年代初,Sassen提出“世界城市”的概念,Boden和Mollenkopf提出“国际城市”的概念,这标志着国际城市理论的开始。
(2)发展路径论:1990年代初,Friedmann和Wolff提出了“发展路径论”,强调了国际城市之间的竞争关系。
(3)国际城市体系:1990年代中期,Sassen提出“国际城市体系”,强调了国际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
(4)全球城市研究:2000年以后,全球城市研究开始流行,城市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得到了更加细致的研究。
四、国际城市理论的主要观点(1)国际城市是全球经济的核心:国际城市是全球经济的最重要的中心,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有效的城市创新体系——具有整合开放共享 的创新资源,形成了创新的制度体系和氛围, 有能力主导城市发展和城市转型,从而改变城 市的空间形态,功能结构和发展方式。 6、多元文化体系——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中心 。通过民族性与多元文化的交融形成世界城市 的核心价值,引领世界潮流。只有通过文化传 播与交融,才会产生影响力;只有具备了影响 力,世界城市才有持续发展的力量。
(四)影响世界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 1、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决定经济地位,经济总量大,经济能势就 强,集聚能力就高。这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不充分的条件。 2、人均GDP——反映城市财富,并能体现城市的结构(经济、消费 和社会结构)。以上三种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城市功能的完善和 优化。 3、后工业化时代的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是与世界城市发展模式 相适应的产业形态,是世界集散要素和扩大辐射范围的载体与工 具。现代服务业的功用: (1)吸引高端要素的集聚。 (2)促进技术和制度的创新。 (3)推动产业向更高阶段升级,并且形成以世界城市为指挥中心的 产业价值链。
求职应注意的礼仪
求职时最礼貌的修饰是淡妆 面试时最关键的神情是郑重
无论站还是坐,不能摇动和抖动 对话时目光不能游弋不定 要控制小动作 不要为掩饰紧张情绪而散淡
最优雅的礼仪修养是体现自然
以一种修养面对两种结果
必须首先学会面对的一种结果----被拒绝
仍然感谢这次机会,因为被拒绝是面试后的两种结 果之一。 被拒绝是招聘单位对我们综合考虑的结果,因为我 们最关心的是自己什么地方与用人要求不一致,而 不仅仅是面试中的表现。 不要欺骗自己,说“我本来就不想去”等等。 认真考虑是否力与影响力 1、控制力(硬实力)——对全球性资源、战略性产业、 战略性要素流动通道和网络的占有、使用、配置、收 益与再分配。 (1)战略性资源——促进国家或城市运行与发展的重要 条件和能够带来巨大收益的核心要素(自然资源、资 本、人才、信息资源等)。 (2)战略性产业: *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优势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综合耗费低、带动系 数大、提供的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显著的产业。
(3)战略性通道与网络: *战略性区位优势——地理区位和金融时区优势 明显。 *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港口、航空、公路、 铁路的现代化与立体化程度很高。 *面向全球的资源要素流通和产业转移的通道。 *可掌控的“六流”网络——生产要素配置网络 ,产品销售网络,信息传输网络,资本集散网 络等。
2、影响力(软实力)——一国文化与意识 形态的吸引力,通过吸引,以非强制的 方式渗透、潜移默化地达到所期望结果 的能力。 *通过信息说服力,使一个国家的立场在国 际上具有影响力。 *通过协商,使一个国家强化那种鼓励其他 国家寻求其共同利益的国际制度。
3、具有很高的经济开放度,现代服务业发 达,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高。 4、国际性经济要素的集聚程度高,是新思 想、新技术和新体制的创新基地。 5、具有相当的人口规模,还要依托一个发 达的城市延绵区。 6、具有现代的城市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国外学者对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世界城市)的不 同观点 1、霍尔源于实证的观点。 2、泰勒的论说。 3、哥特曼的著名观点。 4、佛里德曼的7大论断与假说。 5、司瑞福的看法。 6、沙森从服务业国际化角度阐述的观点。 7、伦敦规划委员会的界定。 8、卡斯蒂尔斯从全球流程空间角度的描述。
五、关于中国内地构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 (世界城市)的若干思考
(一)明确建设世界城市的价值导向——增加市民的社会福利,提高 他们的生活质量,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促进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维护生态平衡。 (二)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优势。 1、实行以强化国际化要素和市场力量为主、政府人为推动为辅的培 育模式。 2、充分发挥经济、文化、科技等优势,构建世界城市的区域体系。 (三)必须实行分步走的策略: 1、区域性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 2、世界城市的基本框架体系——核心价值观体系、现代服务经济体 系、高端人力资源体系、开放多元的文化体系、城市综合创新体 系、城市社会法制体系。 3、有特色的世界城市——经济繁荣、政治民主、文化多元、社会和 谐、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体。
必须学会欣然面对的一种结果----被接纳
以具体的形式感谢招聘单位的接纳,如邮件、短信 考虑怎样使自己的知识能力更适应工作需要 把走进工作岗位当作职业生涯的重要的第一步,认 真思考如何为以后的发展开好头。
Thank you
4、国际总部和高端人才的集聚度。 (1)拥有的国际总部越多,总部经济的贡献率越高,对 全球的控制力越强。 (2)高端人才——吸引和集聚资本、推动科技进步、优 化城市产业、整合城市资源与提升城市价值的轴心。 吸引、培育和使用高端人才的基础: *制度和机制。 *环境与氛围。 *丰富的科技资源。 *良好的教育体系。
二、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世界城市)的崛 起的基本条件、分类与标志
(一)基本条件 1、良好的区位条件。 2、雄厚的经济实力。 3、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舒适的生活环境。 4、合理的城市布局与必要的腹地依托。 5、良好的创新氛围与聪明的有限政府。
(二)界定与分类 1、界定的理解与认识 (1)沙森——在整个世界城市体系中处于支配 地位的城市。 (2)广义的理解——具备独特的混合性质的资 本等服务功能、并有着较广泛全球性联系的城 市。 (3)英国世界城市研究小组——由三个层次组 成的个单元相互连锁的世界城市网络体系。)。
三、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世界 城市)的形成机制和发展之路
(一)机制形成的背景 1、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内涵; 轨迹。 2、高能级城市群(圈、带等)的出现。 (1)城市群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有力支撑; (2)利用城市群的整体优势,提高国际经济中 心城市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3)以城市群为依托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吸引国 际经济职能的集中。
(二)机制构成 1、动力机制——科技创新。 2、导向机制:动态比较利益导向; 潜在市场容量导向。 3、传递机制:产业转移; 贸易转移; 综合实力转移。
(三)发展之路 1、城市积累之路——代表早期国际经济中 心城市的发展路径。 2、城市流动之路——代表现代国际经济中 心城市的发展趋势:后起发展的城市必 须在全球要素的流动以及与全球建立广 泛联系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能 力,充分发挥其后发优势。
关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世界 城市)的专题研究
一、关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 (世界城市)的各种论述
(一)基本概念和特征 1、基本概念——全世界经济的组织节点,调控、指挥全 球或世界某区域经济活动的中枢,具有国际金融、贸 易、航运和信息中心的功能。世界城市的核心功能体 现为控制力和影响力上。 2、基本特征 (1)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对世界经济有影响力。 (2)集中了较多的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性经 济、政治组织,对对全球和区域经济有控制力和影响 力。
(3)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城市治理结构。 *市民参与度较高的公共管理体制。 *能够与世界各国和城市携手合作的危机应对和 处理机制(经济危机、气候变暖、流行疾病、 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 *建有一种普遍认同的市场原则和公共利益优先 的理念,以及全球力量的联系方式,并且以此 为基础推动跨界合作(东盟10+3;湄公河流域 经济合作等)。
7、很高的国际化程度。 (1)强劲的金融国际竞争力。 *通过巨额金融资本和资产的调度和运作,主导世界经济 的走向。 *通过国际资本的集散与辐射,实现各种资源在全球空间 的优化配置,进而影响世界市场。 (2)广泛的国际交往能力——世界城市是国际交往的窗 口,具有发达的交往功能,众多的国际机构,频繁的 国际交流活动,一定规模的国际人口,符合国际人士 工作和生活的设施与环境。
2、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基本分类 (1)分类依据——经济联系的强弱程度决 定城市的地位和功能,同时决定其辐射 范围和发挥作用的范围。 (2)分类:全球性功能; 区域性功能; 地区性功能。
(三)基本标志 1、相当规模的空间存量和不断增长的空间增量。 2、来自于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财富创造能力。 3、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4、服务于国际人才就业的水平与收入增加的程 度。 5、满足于国际文化交流和社会需求的高生活质 量。
(四)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世界城市)等 级体系的形成 1、形成的三个阶段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级中心 城市。 (2)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出现。 (3)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世 界城市)的崛起与发展。
2、西方理论界划分的等级标准 (1)由蛛网理论衍生的标准。 (2)综合标准。 (3)各个单元连锁的网络标准。其中包括: 网络层次-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联系;节 层次-城市;次于节层次-服务性公司提供 的现代服务(载体是子公司、分公司
(四)需要突破的瓶颈 1、有意识地构建和形成高段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模式。 2、创造条件构建国际金融体系中新的空间组织,并大力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层次和完善产业结构。 3、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文化多元,提高城市的国际化程 度。 4、改善城市软环境,增强软实力,展现城市魅力(包括 影响力、吸引力、亲和力与想象力)。 5、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城市治理结构,提高城 市运行效率。
四、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衡量 指标与评价方法
(一)衡量指标(核心指标) 1、综合经济实力指标——3个。 2、基础设施水平指标——4个。 3、对外联系与开放指标——5个。 4、人群多样性指标——2个。 5、基本语言环境指标——1个 6、城市化指标——1个。 7、生态环境指标——1个。
(二)评价方法 1、沙森的一维方法(经济或基础设施)。 2、根据功能评价的方法。 3、六维评价方法: (1)政治经济环境; (2)人口人才; (3)经济活动控制力; (4)能动性基础设施; (5)生活环境质量; (6)城市总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