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关于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思考:改革发展的方向
主 导 型 变 为辅 助 型 , 由显性 变 为 隐 性 ;教 育 管 理部 门的 管
1 高等 师 范 教 育 专 业化
.
理 职 能 逐 渐 由调 控 转 变 为指 导 型 , 政策 性 管 理将 被 法 制性
我 国的教师 教育 改革要 围绕 专业化 水平 的提 升展开 。一 管 理 所 代 替 。 网络 教 育 能 实现 师 资 共享 、课 件 共享 和 科研 方面 ,教师 专业 化是世 界教 师教 育 的发 展趋 势与潮 流 ,许多 力 量 共 享 ; 网 络 教 育 在 学 习 时 间 、 内容 和 进 度 上 给 学 习
今天 的教 育应 该走什 么样 的方 向?这 是每 个 国家 在科技 师 是接 受过专 业化 训练 、有着较 高专 业素养 的教 育专业 工作
知识 市场 和社会 发展 的前 面结 束其 自身亦 步亦趋 悲剧 时代 不 者 。因 此 ,从 未 来 教 师发 展 方 向看 ,教 师职 业 标 准 必须 统 得 不思考 的 问题 。教育不 应再 以 白 清 高和经 院式 的穷酸态 视 教师 之 间不应有 学历 等级 差别 ,教师 结构合 理 ,来 源多
断 的实践 和摸 索 巾创 新和 发展 。对 高等 师范 教育 改革 的发 展方 向作 } 探 索性预 见 :高等 师范 教育 将朝 专业化 、网 } { 络化 、开放 化 、终身 化及 国际化5 个方面 发展 。 关键 词 师 范 ;教 育 ;改革 ;发展 中 图分类 号:G 5 . 1 6 9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7 8 X 2 0 ) 7 0 2 — 2 6 卜4 9 (0 9 2 — 0 2 0
P n r ef ms Whi a ou Ohi a … g er e eI or al du a on: I R fo m e ti n lJi Hai n o de R or ch b t n h —L v N m E c ti ts e r Di c o l r a ig l
新形势下师范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新形势下师范教育的创新与改革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创新与改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师范教育的改革更是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时代教育人才,已成为师范教育创新与改革的重中之重。
虽然师范教育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与时俱进的变革和创新仍然是必要的。
那么,在新形势下,师范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创新和改革呢?一、课程设置创新以往的师范教育主要以传统课程为核心,重点培养传授知识的能力。
而在新的形势下,师范教育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更新课程设置,培养更能满足现代教育需求的教育人才。
一些本科院校已经开始引入全新的教育课程,以更全面、更深刻的角度来提升教师学生的教育素养。
除了基础学科的创新,师范生还应通过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教学实习,掌握现代教育技能,包括技术、实践、沟通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如此,能够培养出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育人才。
二、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未来的教育从事者需要满足行业的高水准。
如今,师范教育模式的创新变得更加重要,以培养全方位的教育人才,促进未来老师的职业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师教育需要依托于数字化、在线化的教育,这将更好地探究教育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除此之外,在师范教育中,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料、教育先进技术的引入与实践,以及学科领域的知识更新,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教育能力,更好地完成自身目标,使未来的老师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模式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记课两方面互动较少。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人才的培养,教育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并不能完全得到锻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教学需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这将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并且更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
近年来,一些师范教育机构已经开始试验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对话式课堂、分组讨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探析
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探析如果从20 世纪初清政府确立师范教育体系开始计算,我国师范教育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史。
在这百年的历程中,我国的师范教育经历过了动荡也获得过机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纵观整个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过渡期(建国初期到1957 年前)解放初期的师范教育主要是模仿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同时沿袭了民国时期的一些传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不过由于国家对于人才的迫切需要,当时的师范教育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时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指出:“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建设的中心环节,师资问题如不解决,文化建设的高潮就很难到来,甚至会影响经济建设。
”当时的《人民日报》向全国强调:“师范教育就好比工业中的重工业,机器中的工作母机,它是国家教育建设的根本,是全部教育的中心环节。
”于是,师范教育成了教育领域乃至国家建设的重心。
1953 年11 月,教育部专门召开“第一次全国高等师范教育会议”,会上讨论了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性质、方针、步骤等问题,强调:“高等师范教育是办好和发展普通教育的关键”,“高等师范学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中等教育,影响新中国青年一代的培养。
”这一阶段,师范教育在模仿与摸索中获得了一定发展。
2、动荡期(1957 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从1957 年起,中国教育开始革命化、政治化。
1958 年对教育进行大批判,师范教育受到了巨大>中击,出现了“师范性” 和“学术性”之争。
1958年8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拔掉资产阶级教育教学中的一面白旗》的社论,认为“心理学”是伪科学。
1960 年全国师范教育改革座谈会召开,会上提出师范教育存在“少、慢、差、费”现象,认为课程内容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实际,认为强调师范性是造成师范教育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提出要大力精减教育科目,把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三科合一。
会上还提出了“努力使高等和中等师范学校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分别相当于综合性大学和高中的程度。
教师师范教育与教育改革
教师师范教育与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师范教育在培养优秀教师,推动教育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教师师范教育与教育改革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完善教师师范教育的问题。
一、教育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教育改革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质量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而优秀的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教育改革必然要求教师师范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
二、教师师范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目前,我国的教师师范教育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师范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其次,教学内容和方式滞后于时代的要求,无法满足教师专业知识的需求。
此外,教师师范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完善,无法真实反映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三、教育改革对教师师范教育的要求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师范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能够胜任未来教育工作的优秀教师。
首先,教师师范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科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教师师范教育要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四、提高教师师范教育的质量为了提高教师师范教育的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教师师范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其次,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五、加强师范生的职业发展指导教师师范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对师范生职业发展的指导。
教师师范生应该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师范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提高。
六、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师范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注重科研和教师培训。
教师师范院校应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支持和引导,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方案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方案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和基础。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因此,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十二个方面展开,探讨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方案。
一、建立跨学科的教师培养体系现今社会,知识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而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是需要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的。
因此,教师培养体系要向多学科融合方向发展,激励学生跨学科思考和学习。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供专业发展机会、营造有效的专业交流平台等多种途径。
三、倡导教师合作与分享教师教学研究与改革需要教师间的合作与分享。
教师之间可以组建研究小组,共同探索教学方法和教育问题。
此外,鼓励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优秀案例,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借鉴和提高。
四、引进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改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更新。
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国际交流、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和研究成果等途径。
五、推行学生中心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教师的讲授和传授,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学生中心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六、加强教师评价体系建设教师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应该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从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同时,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成果评价方式,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能力提升。
七、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提供相应的研究机会和经费支持,推动教育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八、加强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与教育改革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加强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与教育改革至关重要。
需要改革教师培养计划,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教学经验。
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究项 目“ 基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框 架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 大 院教发[ 2 0 1 4 1 1 号) 的阶段性成果。
师范类 高等学校参 与培养 、 培训 中小学教师 的工作 , 探索在有
发展 的背景下 , 中小学教师 的培养层次 亟待提升 , 教师教 育的 条件 的综合性高等学校 中试办师范学 院” 。 2 0 0 1 年, 在 国务院
大 学化 成为了其 中的一个 必然要求和趋势 。教师教育 的大学 颁 布的《 关于基础 教育改 革与发展 的决定 》 中也提 出“ 完善 以 化 主要 有以下几方面的含 义 : 一是 提升教师教育 的层次 。 主要 范教育体系为现在的二级甚至是一级教 师教育体 系 ,从而实
养不 同学段 中小学教师 的师范教 育体系为我 国基 础教育 的改 力较弱等 问题 ,这又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 了教师 教育的质量和
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这种分层次培养 水平 。而解决这一 问题 的关键就是要在教 师教 育过程中引入
中小学教师 的师范教育体 系也 有其 局限性 , 其 中最突 出的一 竞争机制 , 其 中的一 个重要举措就是建立 开放 型的教师教育
点就是教师教育 和培养 的层次 偏低 ,如小学 教师培养 的层次 体 制。 1 9 9 9 年, 中共 中央国务 院颁 布的《 关于深化教 育改革全 和水平 只相 当于中等教育 水平 等。 当前 , 随着 我 国教师 队伍 由 数量需求 型向素质提 升型的根本转变 ,特别 是在教师专业 化
面推进素质 教育 的决 定》 中就提出“ 鼓励综合 性高等学校和非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现状与发展战略
伍 的学科 结 构 亟需 调 整 完 善 。根 据 2 0 0 1年 国 务
有 限 的师 资市 场 。这使 得 高师 院校 的毕 业 生就业 工作 面 临更 为 严峻 的挑 战 。 -
二、 高等师 范教 育 战 略发展 目标 及原 则
我 国高 师 院校 面临 的首 要任 务 是要 为基 础教 育 改革 和全 面实 施 素质 教育 提供 高 质量 的师 资资
院批 准 、 育 部 制 定 的 《 本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纲 教 基
收 稿 日期 :0 90 -4 2 0 -9. 0
作者简介 : 赵永 前 (9 4一) 男 , 苏徐 州人 , 17 , 江 徐州 师范大学讲师 , 硕士研究生 。
一
、
高等 师 范教 育发 展现 状及 问题
要 》 原来 的 一 些 单 科 性 课 程 将 整 合 为 综 合 性 课 : 程, 如小 学 、 中的音乐 和 美术课 合 二 为一 成为 艺 初
术课 ; 中 的物理 、 学 和生 物 整 合 为 科 学课 ; 初 化 初 中 的历 史 与社会 涵 盖 了历史 与地 理 ; 学 、 中和 小 初
这 在一定 程 度上 也 影 响 了 高师 院校 的 教 育质 量 。
与 此 同时 , 础 教育 对 于 优质 教 师 资 源 的需求 依 基
然 十分紧 迫 。美 国早 在 2 0世 纪 8 0年 代 , 小学 教
另 一方 面 , 高师 院校 的毕 业 生 就 业 难 的 问题 同样 十分突 出。在 最 近 几 年 , 高校 毕 业 生 就 业 问 题可 以说 是一 个 热点话 题 。随着 师范类 毕 业生 就 业政 策 的调整 , 高师 院校 师 范 专 业 毕 业 生 的就业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正文:----------------------------------------------------------------------------------------------------------------------------------------------------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1996年12月5日)世纪之交,我国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重要历史时期。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办好师范教育,培养和培训高水平的教师,对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面向21世纪开创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一、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初,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以《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为依据,全面落实师范教育在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坚定不移地为中小学教育服务,主动适应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国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师范教育各项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以改革促发展,使师范教育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培养培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构建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逐步实现师范教育现代化。
二、健全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健全和完善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非师范类院校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相沟通的师范教育体系。
教师专业化趋势下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研究
师教 育 进 入 了从 数 量 扩 张 到 质 量 优 化 的 变 革 时 期 , 一 转 变 不 仅 这 对 教 师是 一 个 挑 战 , 同时 也 是 教 师 教 育 发 展 难 得 的 一个 机 遇 。 2 教 师教 育 的 专 业性 发 展 是 教 师专 业 化 的 前 提 。教 师 教 育 要 、 具 有 专 业 性 , 有 专 业 性 就 没 有 自己的 特 色 , 会 随 波 逐 流 。教 师 没 就 教 育 的 专 业 性 体 现 在 两个 层 面 : 个 层 面 是 教 师 教 育本 身 要 有 专 一 业性 , 当前 我 国教 师 教 育 的专 业 性 还 不 是 很 强 , 一 个 层 面 是 教 师 另 教 育 的 实 施 机 构 也 要 有 专业 性 , 通 过 制 定 教 师 教 育机 构 标 准 来 可 促 使 其 专 业 性 的不 断 加 强 。真 正 实 现 教 师 教 育 专 业 化 , 到 师 范 达 性 和学 术 性 的 高 度 统 一 , 必 须 对 当 前 我 国 的教 师 教育 培 养 规 格 就 和培 养 模 式 进 行 真 正 的 创新 改革 。
236 ) 7 1 5
递 社 会 文 化 。 因此 , 师 专 业 化 的提 出 和 发 展 必 然 要 求 教 师 教 育 教 的发 展 与 社 会 发 展 同步 。从 我 国 教 师 的 基 本 现 状 来 看 , 国 的 教 我
教 师 专 业 化 的 理 念 1教 师 专业 化 的 提 出和 发 展 。 教 师 专 业 化 在 1 6 、 9 6年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和 国 际劳 工 组 织 提 出的《 于教 师 地 位 的 建议 》 首 先 关 中
身 ; 师 不 仅要 知 道 应 该 传 授 什 么 样 的 知识 , 且 要 掌 握 传 授 知 识 教 而 的 技巧 , 得 因材 施 教 的 教 学 方 法 。教 师 职 业 的专 门 化 是 一 种 职 懂 业 资格 的认 定 , 是 一 个 终 身 学 习 、 断 更 新 的 自觉 追 求 。 更 不 二 、 国教 师 教 育的 现 状 不 能 适 应 教 师 专 业化 的发 展 我 1 教 师 教 育 的 专 业 化 问 题 。 ( ) 范 院 校 在 处 理 教 师 培 养 的 、 1师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课题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课题目前,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课题。
一、培养优秀教师的教育改革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培养优秀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之一。
在教师教育方面,首先应重视培养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强化师范教育的实践性和专业性。
其次,要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最后,要注重培养教师的教育研究和创新能力,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创新精神。
二、创新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教育理论与方法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关键。
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因此,通过研究和创新教育理论与方法,可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教育理论方面,应重视教育思想的创新,借鉴国内外教育经验与先进理念,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在教育方法方面,应多样化教学手段,注重个性化教育,提倡问题导向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三、职业发展与教育研究教师职业发展和教育研究是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职业发展方面,应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估和晋升机制,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于职业发展和教育研究。
在教育研究方面,应鼓励教师参与科学研究,开展教育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工作,推动教育实践的改善和创新。
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紧缺,这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应加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广阔的空间。
五、学校管理与改革学校管理与改革是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当前,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如行政化管理、分层次管理、权力集中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应加强学校管理与改革,推动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理论问题研究
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理论问题研究【内容提要】文章论述了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及其逻辑关系。
教师专业化问题主要关注的是教师职业的地位,而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及封闭定向型与开放非定向型教师教育体制优劣的讨论,都是由教师教育的双学科基础衍生出来的问题。
教师专业化问题,不但依赖于教师教育专门化程度的提升和教育学科的科学化,而且依赖于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师范性与学术性、封闭定向型与开放非定向型,这两对矛盾是可以协调的,教师教育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无疑有利于使这两对矛盾达到“和谐”。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能由此不断得到推进。
我国的师范教育,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包括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两大系统的完整独立的体系。
这种典型的独立定向型教师教育体系,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封闭式师范教育体系出现了逐步向开放式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培养质量。
调整院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
”这意味着50年来建立的独立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将走向开放。
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封闭定向型和开放非定向型两种体制孰优孰劣争论已久,是否就是由于师范性和学术性孰强孰弱而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对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加以探究。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策略。
一、教师职业专业化研究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当务之急是要在全国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中小学师资队伍。
为保证师资质量,政府制定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学历标准。
尽管师范院校的数量与规模也在扩大,但仍然无法提供足够的师资,且培养质量不高。
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研究
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研究作者:刘洁来源:《祖国·建设版》2013年第10期摘要教师职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
80 年代美国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开创了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潮流。
教师专业化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和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必然趋势。
我国是师范教育起步较晚的国家,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我国要想取得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要想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化不可或缺。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必须以创新为出发点。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利用创新教育理论,对教师教育专业进行创新教育意义重大。
首先分析了创新教育的含义,指出创新教育不仅仅存在中小学教育阶段,而是存在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随后分析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即具有活跃性的思维和完整的知识结构。
一、创新教育的含义中央教科所将创新教育定义为: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
其核心是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前提下,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和传统教育相比,创新教育具有以下特点:注重对经验的突破,追求标新立异和方案的多元性,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个性。
而传统教育则注重塑造统一标准的学生,注重对经验的继承,追求记忆的准确和答案的唯一等。
从根本上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深入化,是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在创造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旨在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素质的教育。
创新教育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提高,必将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得到更新,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
创新是存在于方方面面的,因此创新教育业不局限于中小学教育。
谈谈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和走向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查看 《求是》 的所有文章
第三,要多给青年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为什么过去许多青年不愿意当教师?其中原因之一是,他们看到教师终日忙忙碌碌、平平庸庸,缺乏发展的机会和空间。青年总是希望上进的,因此要给他们的发展提供机会。如从教几年以后就可以进修半年或若干月;中西部地区的老师可以到东部优质学校挂职进修;允许报考教育硕士学位研究生;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出国进修考察等等。青年有了发展的机会,就会更加热爱教育工作,就会不断学习钻研,提高教育质量,将来成为一名教育家。
二
既然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那为什么我们近年来的教师教育改革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我国的教师职业还没有成为一种让社会尊重而羡慕的职业。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遇到优秀的教师,但是很少有家长愿意送自己的子女读师范。因此师范院校改制以后,特别是学费并轨以后,报考师范的学生更少了。
要明确师范教育的办学方向。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批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因此,师范教育要彻底改革。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学校,他们培养的目标不同,规格要求不同,因此这两类学校是没有可比性的。当然,作为一名现代教师,需要有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学科知识,但更需要有当教师的愿望,有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感情,有把知识教给学生的能力,即有教书育人的能力。
其次,劳动工资制度的限制。虽然《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但久久未能落实。
第三,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学校都想把自己办大办高。于是中等师范升格为师专、师院,师专升格为师院或综合大学。有些地方师专,为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扩大专业是必要的,也是大势所趋,但需要有计划、有条件地发展。一旦成为一股风潮,就不仅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也使师范教育的资源大量流失。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政策流变与发展路径
1 所。 … “ 3 一五”计划时期 , 自然将发展师 范教育 的重点 调整到发 展
寸
一 彳 1
l 人偏于师的弱育 口次升教础受 建,中以经的 (、 育薄教 比结国及济限 一由缺 国条制 例构:家、 国小 1基件 )学3 初上范 层旧大 期教 低师
等原 因,国家把 发展师范教育 的重点放在 发展 中等师范 教
育 ,尤其是发展 初级师范教育上 。与 14 年相 比,15 年 99 92 新 增师范学校 36 ,其 中初级师范学校 2 3 ,师范学 校 0所 9所
教师 的高等 师范专科教育上来 。按照教育 部的部署 , “ 一
般地区应在 18 年 内 ,依托现有 条件 较好又 已多年负担 培 90
院 ( 大)培养高 中教 师的两级师范教 育体系过渡 。本 世纪
以来 ,又初步形成 以本科院校为依托 、师专和 师院 ( 大)培
训初 中师资任 务的 中等师范学 校 ,加 以充 实提高 ,建立 起
一
所师范专科学 校 ,为本地 区培养初 中教 师 ,同时担 负一
养小学教师 、师院 ( 大)以及综合 大学培养本科学历的初 中
教师 和本 科学历 、研究 生学历 的高 中教 师的新三级师 范教
部 分培训在职初 中教师的任务 。人 口较少 的地 区 ,也可 由 省 、市 、 自治 区统一规划 ,在两 、≯个地 范 围内设立 一 所师范专科学校” 。 在此 背景下 ,仅 17 年全 同就新 增 98
沈 阳师范学 院并入沈 阳师范 大学 以外 .其余 l 所师 范学 院 4 均并人 所在地 为非省会 城市 的其他大 学或学 院 .如扬 州师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方向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教师队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
一、提高教师培训的专业性当前教师培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脱节,需要加强实践性培训。
教师培训机构应依托学校、教育局等资源,组织实践课程,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实践。
此外,教师培训应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养,提高教师们在教学中的专业水平。
二、发展教师反思与教学研究教师应该具备自主反思能力,将自身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反思,发展出个人的教学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
此外,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教师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育局或学校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三、加强师范教育课程改革师范教育是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全面的课程改革。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内容,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此外,师范教育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
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推广和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秀的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学术交流平台。
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薪酬体系,吸引更多人才从事教师教育。
六、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师们应积极学习教育信息化知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部门也应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源。
七、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教师评价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要建立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充分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观念和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改革研究课题
教师教育改革研究课题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师教育改革。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未来的发展。
因此,教师教育改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教师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对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教师培养模式教师培养模式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基础,也是决定教师素质的重要环节。
当前教师培养模式以师范学校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师教育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新的教师培养模式。
首先,可以建立教师培养基地,通过与优秀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合作,使教师候选人能够接受实践性的培训。
同时,可以加强教师实习环节,通过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
二、课程设置教师课程设置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课程设置以理论为主,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调整教师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的课程安排。
例如,可以增加教学实习、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实践性课程,使教师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教育经验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互动和创新性。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教师能力的全面评价。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自评等,以全面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五、教师教育改革的难点与挑战教师教育改革面临着一些难点与挑战。
首先,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变需要大量的资源和专业人才支持。
其次,传统的思维观念和教育体制对教师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阻碍和限制。
最后,教师教育改革的进程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不能期望立竿见影的效果。
教师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协同发展研究
学术界对于教师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协同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 论成果,为实践探索提供了理论支持。
教师教育与教学改革协同发
05
展的实践探索
国内外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介绍
美国PDS模式
PD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专业发展学校)模式是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 重要成果,通过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共同培养教师,实现了教师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协同发 展。
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不 断提高,如何适应这一需求是教师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挑 战。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如何有效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当前需要解 决的问题。
加强教师教育国际化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加强,如何加强教师教育的国际化 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师也是当 前面临的挑战。
注重国际比较与借鉴: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关 注国际教师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教师教 育与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信息化发展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推动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 方式变革。
学生中心教学理念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 学生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发 展。
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
教育公平问题
城乡、区域、校际间教育 资源分配不均,影响教学 改革深入推进。
教师素质问题
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 旧,难以适应新教学改革 要求。
英国UTP模式
UTP(University Teacher Partnership,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模式是英国教师教育 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大学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关系,共同设计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促进 了教师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协同发展。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方向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方向引言: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师教育和教学方式已经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教师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成果。
针对目前教师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应加强教育实践,提高师范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二、发展多元化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当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仍然存在单一的问题,应推动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师范院校培养模式外,引入培训机构、在线教育和实习实践等方式,加强对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教师职业发展和激励机制建设目前,教师职业发展和激励机制仍然不完善。
应加强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平台。
同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体系、评价体系等,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理念以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
应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注重学生主导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五、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素养。
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六、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发挥职业能力的基础。
应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教育思想等方面。
同时,建立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升。
七、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与创新是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应与教育改革相互配合,推动教育创新,包括教育内容的改革、教育科技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
八、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优秀的师资团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摘要:本文对师范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前情况提出了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关键词: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thinking of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Key words: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师范教育作为培养教师的主要途径,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乃至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发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师范教育本身,而且对国家教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目前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社会人才标准和要求逐渐提高,师范院校向综合化发展,相关政策和措施日新月异,都深刻影响着师范生的生源质量和就业趋向,也直接影响到教师行业乃至义务教育的发展,因而了解师范教育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对教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困境和问题(一)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中国师范教育始于鸦片战争之后,最早成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当属上海南洋公学于1897年所设的师范院,并首次录取了师范生40人。
而真正开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是1902年在京师大学堂所设的师范馆,师范馆开设14门课程,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给予师范生优厚的待遇。
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中国师范教育初步创立了师范教育制度,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
1908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改成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开始自成一体。
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师范教育令》和《师范学校规程》,为中国师范教育的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之后,出现一种轻视师范教育的思想,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机构日益减少,除北京高师和北京女高师外,其余高师后来均改为综合性大学或给大学的学院和系科。
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遭到破坏,师范教育开始萎缩。
建国以后,师范教育进入了崭新阶段,也面临了曲折的发展。
1949年,中国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仅12所,在校生1.2万人,在校生数占高校学生总数的10.3%。
1952年在在全国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中,师范教育布局逐渐趋于合理。
此后几年是,教育都获得了一定发展。
文革期间,许多学校被迫停办、撤销、合并,整个师范教育事业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1978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速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阐述了发展师范教育的重大意义。
在文件精神指导下,1979年我国地方师范院校就由14所猛增到102所,到1989年则发展到183所,基本实现了一个地区(市、州)一所高等师范院校的目标。
到2001年,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达到210所,在校生135.04万人,高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经过后期合并、改制、调整,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高等师范学校189所,在校生约183.34万人。
(二)招生制度的发展困境:生源质量不高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人才的主要途径,生源质量则是师范教育的第一道关卡,也是师范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传统而言,生源质量的评价指标主是录取成绩和学校志愿率,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招生考试制度的完善,生源质量的评价指标也出现了变化。
笔者以为,师范教育的生源受主体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主体因素包括学生本身的录取成绩、志愿等,客观方面则受到包括国家录取政策在内的其他因素综合影响,面临着质量不高的问题。
从志愿录取率来看,第一志愿录取低,调剂生所占比重大。
从客观因素来看,国家录取政策、社会价值取向也对生源质量有一定影响。
如自2007年起,教育部逐步将师范类专业纳入提前批录取,而提前批的降分激励手段,直接影响到生源质量,而从访谈来看,一部分学生更是在不了解提前批的情况下填报,抱着“多一次机会”的心态,主观上排成为师范生。
另外,对优质生源来说,不愿报考师范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价值普遍向于引导其选择具有经济潜力或政治前途的专业,而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可度一直较低,尤其是教师的政治地位并无明显优势。
(三)培养制度的问题解析1、师范教育的师范性问题师范教育的根本在于师范性,然而,自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出台后,我国相对封闭的教师教育体系逐步走向开放,除传统的师范类高等学校,综合性高等学校或非师范类高等学校中教育学院也开始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师资培训。
鼓励师范院校综合化和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师范性作为教师教育的本质特征,却遭受了严重的冲击。
一方面,在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驱动下,师范院校为适应市场经济人才需求,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办学目标等纷纷向综合院校发展,忙于脱掉师范“帽子”,逐渐削弱师范性。
另一方面,综合高校办师范教育,虽然在学科专业上有其优势,适应了当前对中小学教师综合能力的需求,师范性却后天不足。
2、师范教育的教学问题教学是教育过程的关键环节,师范教育实际上是要培养“双专业”的人才,但就目前来看,师范教育的教学过程并不十分理想。
第一,课程设置。
宏观上看,以专业为中心,学科本位严重,教育类课程总学时所占比例偏低,且课程单一空乏,内容陈旧,与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联系不密切。
微观来说,专业课、公共课盲目向综合性大学看齐,内容庞杂,专业课缺乏师范性和针对性。
第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当前,由于科技的突飞猛进,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中小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推进较快。
但是,我国部分高师院校的教学方法过多地注重灌输式教学,启发诱导相对较少,反倒落后于这些中小学。
教学手段又由于资源建设不足,经费缺乏,硬件投入不能满足教学现状,有效教育软件资源匮乏等原因没能改善。
第三,教育学习。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真切感受教师生活,实现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的重要阶段,它是由大学带队老师、中小学指导老师、师范生三者组成的学习共同体。
然而,我国师范教育实习总体发展差强人意:教育实习体制不完善,存在许多明显的漏洞和不足,如学习基地严重匮乏、实习时间安排过短、实习流程流于形式、实习计划不够周全、实习评估不尽科学等。
(四)师范教育的就业挑战当前,我国师范教育主要采取多数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师范学生被推向市场,逐步形成双向选择的自主择业方式。
高师生脱离政府就业政策保护伞被完全推向市场之后,高师院校或专业对生源的吸引力降低,就学的高师生也开始转变传统的角色定位,就业去向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高师生进入“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高师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他们必须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自身专业素养来加大自身就业竞争砝码,但带来了更多问题。
高师生的就业挑战首先来自于师资市场的开放。
教师岗位实行统一的教师资格制度后,师资市场向社会全面开放。
在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之下,伴随近年来教师职业的认同度的不断提升,许多非师范生和社会人员也瞄准教师行业,纷纷积极报考教师考试,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教师素质。
同时,由于非师范生和社会人士在专业知识基础上相对比较扎实,思维比较开阔,综合素质等也不逊于师范生,甚至高于师范生,因此,用人单位往往更青睐他们,从而对师范生的就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岗位的逐步相对饱和,就业前景的不乐观,很多高师生转投其他就业相对比较容易的热门行业,如辅修第二专业或者各种证书的考试给自己就业增加筹码。
当然,这一类高师生中,一部分是由于某种原因就业压力所致,一部分却是由于自身志向和兴趣点不在教书,从而为自己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还有一部分,则是就业政策的现实挫伤。
在就业政策上,师范生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方面虽然师范生已进入双向选择的就业环境,但就业却却常常碰到“仅限本地生源”的尴尬,就业选择权相对较小。
另一方面,应聘成为教师,除需具备教师资格证外,还需参加一次地方的教师招聘考试,但对于同类型的教师岗位,不同地区的政策和要求均有差异,师范生往往疲于备考,无形中增大了就业难度。
三、对于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建议(一)合理定位,分类发展从国内外师范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师范院校的现状来看,师范教育虽受到质疑和冲击,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培养教师的主要途径,而我国师范院校在层次、水平、区域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应该结合师范院校的差异,合理定位、分类发展。
首先,部属师范大学可以向综合性的研究大学发展。
由于部属师范学科性强、学科门类多,基础厚实,条件成熟,可以转成为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将教师教育作为主要功能而非唯一功能,适应社会发展,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省属重点师范大学要具备应对教育改革变化的能力。
办学基础好、水平较高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应该成为培养教师的主导场所。
一方面,坚持培养教师的办学方针,能够应对部属师范大学和一些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在重视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支撑,加快提高师范大学的综合办学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此外,要注意加强同中小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各方面深度合作,加强与其他大学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第三,省属一般本科高师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要结合地方实际需求,着重培养中小学老师。
我国部分地区基础教育仍然存在人才紧缺问题,一般本科和同层次的综合性大学的师范教育可针对地方经济的特殊情况,制定相符的培养目标,着重培养一批对口的中小学教师,满足社会需求。
另一方面,此类高校也应该加强与综合性大学的交流和合作,提升自身办学活力和教育创新能力。
(二)保存师范性,切实推进培养方式改革首先,保存和发展师范教育的师范性。
师范院校在综合化过程中,应明确其自身定位,明确开展非师范专业的目的在于弥补师范院校学术性的不足,通过借用综合学科的优势来加强师范专业,而非脱掉“师范”的帽子。
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则应立足长远眼光,不能因为师范教育“不赚钱”而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师范课程,在师资上引进优势的教育学科教师等。
其次,在教学方面也应与时俱进,适应当前对对师范学习的要求。
第一,课程设置上,应密切联系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完善教科书的编制,改革陈旧的内容,提高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