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炼与铸锭课程-有色金属熔铸技术9
《熔炼与铸锭》课件

2
熔炼与铸造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探索熔炼和铸造在各行各业的实际应用,如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
总结
熔炼与铸造的重要性
总结熔炼和铸造在材料加 工中的重要作用。
熔炼与铸造的发展趋 势
展望熔炼和铸造技术的未 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熔炼与铸造 的发展前景
探索熔炼和铸造领域的未 来前景和新的发展方向。
铸造流程及铸造缺陷处理
了解铸造的具体流程,以及如 何处理铸造中的常见缺陷。
熔炼与铸造的关系
熔炼和铸造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熔炼和铸造的不同点和相互关系,深入理 解二者的作用。
熔炼与铸造的关联关系及作用
探索熔炼和铸造之间的联系及其在材料加工中 的重要作用。
实例分析
1
典型案例介绍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熔炼和铸造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熔炼与铸锭》PPT课件
欢迎来到《熔炼与铸锭》PPT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熔炼和 铸锭的原理、设备、工艺以及其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熔炼原理
金属材料特点
了解金属材料的特性,为 熔炼过程做出合理选择。
熔炼基本原理
揭示熔炼是如何实现材料 物态转变的过程。
熔炼方式和分类
介绍不同的熔炼方式和分 类,如火法和电法熔炼。
回顾铸造技术的发展历史,从古代手工铸造到现代自动化铸造。
2 铸造材料分类
介绍铸造中常用的材料分类,如铸铁和铸钢。
3 铸造基本原理
揭示铸造是如何通过熔融金属注入模具,形成所需形状的工艺
了解常见的铸造方法,如砂铸 和压铸。
常见铸造设备介绍
介绍铸造中常用的设备,如模 具和液态金属处理设备。
熔炼设备与工艺
火法熔炼
探索使用火焰进行 熔炼的设备和工艺, 如高频感应炉和电 阻炉。
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

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有色金属是指除了铁之外的金属,包括铜、铝、镁、锌、铅等。
这些金属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其熔炼和铸造技术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有色金属熔炼和铸锭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一、有色金属熔炼有色金属熔炼是将固态金属加热至液态并进行加工的过程。
有色金属熔炼通常采用电炉、燃气炉或高频感应炉等加热设备。
在熔炼过程中,有色金属会发生氧化、蒸发和挥发等反应,因此需要加入熔剂和保护气体来控制反应的发生。
1. 熔剂熔剂是一种能够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氧化还原剂的物质。
在熔炼过程中,熔剂可以吸收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并将其还原为金属。
熔剂的选择要根据金属的特性和熔剂的成分来确定。
以铝为例,铝的氧化物(Al2O3)在高温下很难还原为金属铝。
因此,需要加入熔剂(如纯碳或氟化铝钠等)来将氧化物还原为铝。
另外,熔剂还可以调节熔炼温度、改善金属的流动性和减少金属表面的氧化。
2. 保护气体保护气体是一种用于保护金属表面不受氧化的气体。
在熔炼过程中,金属表面会受到空气中的氧化物的影响,导致氧化和污染。
因此,需要加入保护气体,如氮气、氩气、氢气等,来隔绝金属和空气的接触。
以铜为例,铜熔点较低,容易氧化,因此需要使用保护气体来防止氧化。
常用的保护气体是氢气,因为氢气可以还原铜表面的氧化物,并且不会对铜产生污染。
二、有色金属铸造有色金属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使其冷却固化成型的过程。
有色金属铸造通常采用砂型铸造、永久模铸造、压铸和注射成型等方法。
1. 砂型铸造砂型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沙子制成的模具中,使其冷却固化成型的方法。
砂型铸造可以制造大型和复杂的零件,但是生产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2. 永久模铸造永久模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倒入金属模具中,使其冷却固化成型的方法。
永久模铸造可以制造高精度、高表面质量和高产量的零件,但是模具成本较高。
3. 压铸压铸是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压铸机中,经过高压快速冷却成型的方法。
压铸可以制造高精度、高表面质量和高产量的零件,但是一般只适用于小型和中型零件。
有色金属加工-熔炼与铸锭..

金属液中气体的溶解与检测
熔体中溶解的气体:H2(70~90%)、CO2、 CO、N2、CnHm 气体的溶解机理:与金属有一定结合能力的气 体,都能不同程度溶解于金属熔体;与金属无 结合能力的气体,不溶解于金属熔体,只被吸 附 熔体中气体的危害:引起铸锭产生气孔或组织 疏松 气体含量测定:第一气泡法
铝合金牌号
铝合金牌号
1xxx系 2xxx系 3xxx系 4xxx系 5xxx系 6xxx系 7xxx系 8xxx系 9xxx系
镁合金牌号
产品牌号以英文字母加数字再加英文字母的形式表示 。前面的2位英文字母是其最主要的合金组成元素代 号(元素代号符合表1的规定),其后的2位数字表示其 最主要的合金组成元素的大致含量。最后面的一个英 文字母为标识代号,用以标识各具体组成元素相异或 元素含量有微小差别的不同合金
火焰炉
感应炉
熔炼炉的结构
电阻反射式熔炼炉:通 过电热体放出的热量加 热炉顶和炉墙,热量再 由炉顶、炉墙以辐射方 式传递给被加热的物料, 使之不断升温熔化 固定式方形电阻反射炉 结构:炉壳、炉基、炉 底、炉墙、炉顶、炉温 控制和测量系统
静置炉
用于接受在熔炼炉中熔炼好的熔体,并在其中 进行精炼、静置和调整熔体温度,在铸造过程 中对熔体起保护作用 电阻反射炉作静置炉
确定炉料组成和配料比的基本原则
炉料组成:构成炉料的各个品种和每个品种的 品位 配料比:一炉炉料中每一种炉料所占的比例 原则:
成分原则 质量原则 工艺原则 经济原则 物料平衡原则
熔炼与铸造原理与技术 教学大纲

熔炼与铸造原理与技术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60103Z10课程名称:熔炼与铸造原理与技术/ Melting and Casting of Nonferrous Metal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程学时/学分:32/2.0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建议教材及参考书:(1)《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陈存中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1988年。
(2)《铜及铜合金熔炼与铸造》,娄花芬,黄亚飞,马可定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3)《变形铝合金熔炼与铸造》,王立娟,张万金,吴欣凤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造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生选修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全校本科大材料类专业(如包括:粉末冶金等)本科生的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造的基本原理,熟悉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造的相关技术、工艺与装备,可为从事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等熔炼与铸造工作和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3.1课程对毕业生能力支撑本课程对应毕业要求1-5、2-4、3-2、4-1、5-1、6-2、7-2,具体内容如下:毕业要求1-5:掌握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所必须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对材料生产方案进行初步评估;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数学基础知识材料生产过程多因素影响工艺模型选用合适的方法求解和评估;毕业要求2-4:掌握分析研究材料生产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
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材料组成-工艺-结构-性能的相互关系与制约规律,识别材料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关键;毕业要求3-2:掌握材料设计与生产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
通过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能够清晰地描述出一个设计任务需求,并能够识别该任务所面临的各种制约条件,能从多种备选材料生产制备方案和系统里面进行优选;毕业要求4-1:根据工程应用的需要,能够根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手段对材料组成、组织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对试验数据做出正确的分析,为材料的应用提出合理建议;毕业要求5-1: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掌握相关技术基础理论和现代分析方法在材料制备技术中的应用知识与应用技巧;系统地掌握材料工程领域主要制备技术,深入了解新材料与材料加工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毕业要求6-2:能正确认知材料科学与工程中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方法对社会进步的重大促进作用,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对社会对国防的重要意义;毕业要求7-2: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各种工程实践活动对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作用,掌握一定职业保健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定环保知识与环保技术。
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 ppt课件

二、金属氧化的动力学方程
平面金属的氧化速度可用氧化膜厚度随时间的变化来表示:
1.温度、面积一定,内扩散速度: (dx/dt)=D/x * (CO2-C´O2)
2.结晶化学反应速度: (dx/dt)=K CO2
两阶段速度相等可求得:1/D*x*dx+1/K*dx= CO2*dt t为时间
二、熔炼温度 温度升高,氧化速度加快 如,4000C以下,氧化铝膜强度高,线膨胀系数与铝接近,膜保护良好 (抛物线规律),但高于5000C则按直线氧化规律,7500C时易于断裂
三、炉气性质 存在诸如O2、H2O、CO2、CO、H2、CmHm、SO2、N2等气体 体系对金属是 氧化性还是还原性或中性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金属的亲和力大于C、H与氧的亲和力则含有CO2、CO或H2O的炉气就会 使其氧化
影响氧化烧损的因素及降低氧化烧损的方法
影响金属氧化烧损的因素:
一、金属及氧化物的性质
纯金属氧化烧损取决于金属与氧的亲和力和金属表面氧 化膜的性质 Mg、Li与氧亲和力大,而且a<1,氧化烧损大 Al、Be 与氧亲和力大,但a>1,氧化烧损小 Au、Ag、Pt与氧亲和力小,a>1,故很难氧化
例外情况:a>1,但线膨胀系数与基体金属不相适应则 易产生分层,断裂而脱落—显然也属于易氧化烧损金属
铸锭的凝固传热: 1)金属性质 2)锭模和涂料性质 3)浇注工艺(浇注温度、浇注速度、冷却强度)
●绝热模(如砂模)中 铸锭凝固时的温度分布:
●铸锭凝固以凝壳热阻为主时(如水冷模)的温度分布
●铸锭凝固以界面热阻为主时(如水冷模)的温度分布
影响凝固传热的因素:
有色金属熔铸(整理版)

这份是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整理出来的,可能存在遗漏,仅供大家参考Ⅰ有色金属熔炼的基本原理(1)1.2.1 α定义为氧化物的分子体积MV与形成该氧化物的金属原子体积AV之比,即:α=MV/AV(如αAl2O3=MV Al2O3/2AV AL)(2)1.2.1各种金属由于其氧化膜结构不同,对氧扩散的阻力不一样,因而氧化反应的限制性环节及氧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也不同。
当α>1时,生成的氧化膜一般是致密的、连续的、有保护性的,氧在这种氧化膜内扩散无疑会遇到较大的阻力。
(在这种情况下,结晶化学反应速度快,而内扩散速度慢,因而内扩散成为限制性环节。
氧化膜逐渐增厚,扩散阻力愈来愈大,氧化速度将随时间的延续而降低。
)Al、Be、Si等大多数金属生成的氧化膜具有这种特性。
当α<1时,氧化膜是疏松多孔的,无保护性的。
(氧在这种氧化膜内扩散阻力将比前者小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限制性环节将由扩散变为结晶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速度为一常数。
)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如Li、Mg、Ca)的氧化膜具有这种特性。
当α>>1时,这是一种极端情况,大量过渡金属如铁的氧化膜就是如此。
这种十分致密但内应力很大的氧化膜增长到一定厚度后即行破裂,这种现象周期性出现,故氧化膜也是非保护性的。
(严格地讲,金属不仅依靠氧在氧化膜中的扩散,还存在着金属在离子向气相-氧化膜界面扩散和氧负离子向金属-氧化膜界面扩散。
当氧化膜很致密且氧的扩散阻力很大时,氧化膜内离子的扩散将占很大的比重。
研究表明,氧化物的晶体与金属一样,在绝对零度以上的温度时包含有点阵缺陷,例如阴离子空位或阳离子空位及填隙原子等。
离子的迁移速率取决于氧化膜的点阵缺陷的性质。
)(3)1.3.1影响金属氧化烧损的因素①金属及氧化物的性质。
纯金属氧化烧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金属的亲和力和表面氧化膜的性质。
合金的氧化烧损程度因加入合金元素而异。
②熔炼温度。
熔炼温度越高,氧化烧损就越大。
③炉气性质。
《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体 教 学手 段 的优 势 ,将传 统 教学 与多 媒 体教 学有 机地 结 合起 用 动画演示 。动态 画面的演示 ,增 强 了学生 的感 性认识 ,提 高 来 ,以提高教 学水平 与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 是师生双 方的共 同 了学生对所 学知识 的理 解程度 ,有 利于学生掌 握熔炼与铸锭 的 活 动 ,是一种 信息 的双 向传播 。教学不仅需 要发挥教 师在教学 基 本原理和相关 计算 ,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的优势 和无 法替代的教学效果 。
1 活跃教 学 气氛 ,丰富教 学内容 ,提 高学生兴趣 .
式进行 组织 ,如辅 以图片 ,重要部分 以不 同的字号 、醒 目的颜 色加 以强调等 ,这样一来枯 燥呆板 的公式推导 变得生动 活泼 ,
“ ”是求 知 欲的开 始 ,是 深入 学 习的起 点 。教师 在授 疑 课 过程 中要 不 断推 动学 生 主动 产生 思维 运 动 ,启 迪学 生 “ 于
谋 阆 改 究{ 读教 研
《 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 》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周 宏明 肖来荣
( 中南大 学材料科 学与工 程学院 ,湖南 长沙 408 ) 105
[ 要] 针对应 用型人 才培养 的需求 ,探讨 了 色金属腐蚀 与铸锭课程 的改革措施 ,根据课 堂教 学实践 ,就如何在 ( 色 摘 有 《 有 金属腐蚀与铸锭》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谈几点体会。
中的主导作用 ,还必须采 取启发式 教学法 以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 二 几点思考 1 多媒 体嵌 学 应 与 传 统教 学 相 结合 ,扬 长避 短 . 极性 。学生是 学习 的主体 ,对每一 门课程 , 不知到 知 ,或从 从 很 多教 师 采用 多媒 体教 学手 段后 ,在 上课 期 间基本 上是 知 之不多到知 之甚多 ,都需要 自己动脑筋去 学习 ,从而 实现 自 身知识 的增长 和能力 的培养 。下 面就 如何在 《 色金属腐 蚀与 坐 在多媒体控制 台前 ,依靠 鼠标 、键盘 和话筒来授课 。有时一 有 铸锭 》的课堂教 学 中运用 多媒体教学 手段 ,通过 启发式教 学方 堂课 下来 ,教 师完全没有离 开多媒体控 制设备 ,对 师生之间 的 交 流造成严重影 响 ,从而影 响学生 的学习情绪 、思 维能力 、想 式 ,提高课堂教学质 量 , 谈几 点体 会。 象力 和理解力 。教师应该在利 用多媒体 的优势时 ,充分 利用肢 多媒体辅助 《 有色金属腐蚀与铸锭 教学的实践 传统 的 《 色金属腐蚀 与铸锭 》课程教 学 中,教 师主要利 体语 言 、面部表 情来 促进师生 间的交流 。其次 ,教师需 根据教 有
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资料课件

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 资料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 有色金属熔炼基础
PART 01
有色金属熔炼基础
熔炼的基本概念
熔炼定义
熔炼是有色金属生产中重要的一步,它涉及到将原料加热至熔融状态,通过化学反应和 物理作用,将杂质去除并使金属或合金成分均匀混合的过程。
铸锭的结晶过程
01
02
03
结晶过程
金属熔体在冷却过程中, 原子或分子的排列从无序 状态逐渐变为有序状态, 形成晶体的过程。
结晶温度
金属熔体结晶速率
结晶过程中晶体生长的快 慢,受到冷却速率、过冷 度等因素的影响。
铸锭的宏观组织形成与控制
宏观组织
铸锭中晶体的分布、大小、 形状等宏观特征。
反应的可能性与方向,而动力学则研究反应速率与过程控制因素。
熔炼过程中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热力学在熔炼中的应用
热力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熔炼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与物质平衡的问题。通过热力学分析,可 以确定熔炼过程的自发性和方向,以及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熵变等参数。
动力学对熔炼过程的影响
动力学研究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的问题。在熔炼过程中,动力学因素决定了反应的快慢和 进行的程度。通过控制熔炼温度、搅拌速率等参数,可以调节反应速率,优化熔炼过程。
微观偏析
金属熔体在结晶过程中,由于溶质再分配导致晶 体内部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
PART 04
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中的 问题及解决策略
杂质与夹杂物的控制
控制方法
选用纯净的原材料,加强原材料 的保管和运输,采用合理的熔炼 和浇注工艺,以及进行有效的精 炼处理。
实例
采用电渣重熔、真空熔炼等方法 去除杂质与夹杂物,提高金属纯 净度。
【精品】《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第九讲共53页文档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造

Me MO MeO M
Me 为还原剂, MO为金属氧化物,作氧化剂。
例如:
4 Al 3TiO2 3Ti 2 Al2O3
氧化热力学条件及判据
金属Me可被炉气中的氧气直接氧化,也可被其他氧化剂(以 MO表示)间接氧化。
Me+MO=MeO+M
研究表明,上式反应的热力学条件为 ΔGMeO<ΔGMO,即Me对 氧的亲和力大于M对氧的亲和力。所以位于ΔG-T图下方的金属可 被位于上方的氧化物所氧化。它们相距的垂直距离越远,反应的 趋势越大。例如: 3 1 Al(l) H 2 O(g) Al2 O3( 晶体 ) 3H (溶于Al液中) 2 2
氧化热力学条件及判据
金属氧化的热力学 趋势问题
▲金属氧化的趋势 ▲各合金元素的氧化顺序 Ca>Mg>Al>Ti>Mn>Zn>Fe>Cu ▲氧化程度
判定依据:反应前后自由能变化 △G=G产-G反
若△G<0,即G产<G反,则反应按方程式所给定的方向自动进行; 若△G>0,即G产> G反,则反应将逆向自动进行;
G G RTlnQp
第一章 金属熔炼特性
• 1.1金属的氧化性
• 1.2金属的吸气性 • 1.3 金属的挥发性
• 1.4 金属的吸杂性
1.1 金属的氧化性
金属氧化的热力学条件 金属氧化的动力学机制 影响氧化烧损的因素及降低氧化烧损的方法
金属的氧化
炉渣
O2
杂质
固体纯金属或熔融合金与炉气、炉衬和炉渣发生一系列物理化 学作用。熔炼过程中,金属与氧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造成不可 回收的金属损失 ——熔损。同时,金属氧化物的生成又是导致 铸锭产生杂质的主要原因。
关于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造课件

G 7 1 5 9 0 0 J/m o l 0
即:Cu2O能够被Al还原。
ΔG还是衡量标准状态下氧化物稳定性的一种判据,某一金属 氧化物的ΔG值越小(越负),则该元素可还原ΔG值较大的氧化物。
氧化热力学条件及判据
• 金属的氧化趋势可用氧化物生成自由焓变量表示。 由于生成自由焓、分解压、生成热和反应的平衡常 数相互关联,常用它们的大小来判断金属氧化反应 的趋势、方向和限度。
• 自由焓不仅可以衡量标准状态下金属氧化的趋势, 还可以衡量标准状态下氧化物的稳定性。
氧势图 (Ellingham图)
氧化热力学条件及判据
利用氧势图可以分析:
l 可分析温度对氧化物稳定性的影响并比较各氧化物 的稳定性大小。
l 可定性分析元素的氧化还原规律。
从各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比较来看,直线的位置越低,ΔG值越负,金属的氧 化趋势越大,氧化程度越高,如铝、镁、钙等的氧化。反之,直线位置越高, Δ G值越大,氧化趋势和程度越小,如铜、铅、镍等金属的氧化。
决定因素:金属与氧的亲和力大小,也与合金成分、 温度和压力有关
氧化热力学条件及判据
在标准状态下,金属与一摩尔氧作用生成金属氧化物的 自由焓变量称为氧化物的标准生成自由焓变量:
2yxM e(s,l)O2(g) 2 yM exOy(s,l)
GRTlnPO2
ΔG是衡量标准状态下金属氧化趋势的判据,某一金属 氧化物的ΔG值越小(越负),则该元素与氧的亲和力越大,氧 化反应的趋势亦越大,氧化物就越稳定。
M e M O M e O M
M e 为还原剂, M O 为金属氧化物,作氧化剂。
例如: 4 A l 3 T iO 2 3 T i 2 A l2 O 3
氧化热力学条件及判据
熔炼与铸锭

(3) 熔剂法:利用熔剂被夹渣的吸附、溶解、化
合作用来除渣。
A
11
a、上熔剂法:适用夹渣比重小的情况,如Al青 铜、Al黄铜;
b、下熔剂法:适用夹渣比重大的情况,如Mg及 合金; c、全体熔炼法:适用夹渣比重差不较大的情况。
如Al及合金。 (4) 过滤法:通过过滤器,利用过滤作用原理。 主要有网状过滤法、填充床过滤法和刚性微孔过
体,还能与W、Ti、Zr、Ce、V、Li、K、Na形 成氢化物。
O2——能溶解于Cu、Ni、Co、Ag、V、T等, 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也能与Al、Ag、Si等形 成不溶性,稳定的氧化物。
N2——能与Al、Mg、Ti、Zr、W、Mo等在高温 下形成氮化物(700℃以下量少),在Cu、Ni、 Pb、Sn、Zn、Cr等中不溶或少溶解。
2、熔剂脱气法
3、真空脱气法
真空脱气法分为静态真空脱气法和动态真空 脱气法。静态真空脱气法是将熔体置于10~30托 的真空度下,保持一段时间。动态真空脱气是将 金属液经流槽导入抽至10托的真空炉内,使金属 液以分散的液滴喷落在熔池中。其特点是脱气速 度和程度高,并且铜、镍、铝及其合金也愈来愈 多的采和真空熔炼及真空处理脱气法。
证某些合金纯度的要求。 3、火焰炉应选用低硫燃料 4、所有与金属炉料接触A 的工具,尽可能采用不6
会带入杂质的材料制作,或用适当涂料保护好。
5、变料或转换合金时,应根据前后两种合金的 纯度和性能的要求,对熔炉进行必要的清洗处理。
6、注意辅助材料的选用。
7、加强炉料管理,杜绝混料现象。
三、金属的脱氧
铜用磷脱氧的反应如下: 5[Cu2O]+2[P]=P2O5(g)+10[Cu] 6[Cu2O]+2[P]=2CuPO3(L)+10[Cu]
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教案(绪论)

司母戊大方鼎的铸造 司马戊大方鼎是殷商青铜器的第一重器,它集中地显示了殷商晚期冶铸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 力。 这件鼎的鼎身和鼎足是整体铸造的,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在其上安模、翻范、浇注成型的。 鼎身是由四块腹范、一块底范、 一块芯座、另加四块浇口范组成。浇铸这件鼎所需的金属料在 1000 公斤以上。 铸造是需要专门的化铜炉熔化铜和其他金属,浇铸时可能采用 槽铸的方式。 司马戊大 方鼎的化学成分是:铜 84.77%、锡 11.64%、铅 2.79%, 合乎所谓的钟鼎之齐六分其金而锡分其一。 四羊方尊(商代) 通高 58.3 厘 米 ,1938 年 湖南省宁乡县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 有 不少器物以其独特的 造型而引人注目,四羊 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的造型动静结合,寓雄奇于秀 美之间,可谓巧夺天工。
(5) 真空感应电炉熔炼技术 (6) 真空电弧炉熔炼技术(自耗、非自耗和凝壳) (7) 电子束熔炼技术 (8) 等离子炉熔炼技术 (9) 电渣炉熔炼技术 二、什么是熔炼 将基体金属、合金化元素以及中间合金等放入熔炼炉中,并加热,使之由固态变为液态并进行 合金化元素调整、脱气、除渣等,以达到铸锭 所要求的成分的过程。各种金属的性质差异大,因此 其熔炼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三、什么是铸锭 铸锭是将金属液铸成特定形状、尺寸、成分 和质量符合要求的锭坯。铸锭要满足下列要求: (1) 锭坯形状和尺寸必须适合压力加工的要求,否则会增加工艺废品及边角废料; (2) 锭坯内外不应有气孔、缩孔、夹渣、裂纹及明显偏析等 缺陷,表面光洁平整; (3) 锭坯的化学成分符合要求,结晶组织基本均匀,无明显的结晶弱面和特粗晶粒。 四、熔炼与铸锭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问题 金属的氧化、挥发;熔炼过程的吸气、脱气;金属的凝固;铸锭的组织控制;铸锭的缺陷; 五、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 有色金属熔炼的基本原理 2. 有色金属铸锭凝固的基本原理 3. 有色金属熔铸技术 基本要求: 1. 熟练掌握有色金属熔铸的特性,掌握熔体的净化技术,并学会准确控制熔体的化学成分; 2. 了解金属凝固过程“三传”特点,掌握晶粒形成规律及控制途径,并能采取相关措施防止铸锭 缺陷产生; 3. 要求学生掌握有色金属熔铸方法、主要设备及工艺特点,熟悉部分典型合金的熔铸技术特性, 最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铸件产生的缺陷,并能制定出合理的熔铸工艺。
熔炼与铸造

影响金属氧化烧损的因素
合金的氧化烧损程度因加入合金元素而异 与氧亲和力较大的表面活性元素多优先氧化,或与基体金属同时氧化, 氧化过程由两者性质共同控制。 氧化物a>1的合金元素,使基体金属氧化膜更致密,可减少合金的氧 化烧损。如镁合金或高镁铝合金中加铍,黄铜中加铝,镍合金中加 铝和铈等。 氧化物a<1的活性元素,使基体金属氧化膜变得疏松,加大氧化烧 损。如铝合金中加锂和镁,镁含量越高,氧化物致密性越差,氧化 烧损越大。 合金元素与氧的亲和力和基体金属与氧的亲和力相当,但不明显改 变氧化膜结构的合金元素,一般不会促进氧化,本身也不会明显氧 化。如铝合金中的铁、镍、硅、锰,铜合金中的铁、镍、铅等。 合金中与氧亲和力小且含量少的元素将受到保护,甚至还会因其他 元素的烧损而相对含量有所增加。 28
1.基体金属的氧化物能溶解于自身金属液中,并能氧化 杂质元素
2.杂质元素氧化物不溶于金属液中,并易与后者分离 3.基体金属氧化物可用其他元素还原
铝、镁等不适合上述条件,铁、铜、镍符合
32
杂质的吸收和积累:
1.从炉衬中吸收杂质 2.从炉气中吸收杂质
4.从炉料及炉渣中吸收杂质
3.从溶剂和熔炼添加剂中吸收杂质
二、金属氧化的动力学方程
24
二、金属氧化的动力学方程
▲但实验观察和理论研究指出,某些金属符合 对数规律或立方规律----研究还有待深入。
▲ 固体纯金属的氧化动力学规律也适用于液 态金属,必须指出,合金熔体氧化动力学的实验研 究很少,但添加合金元素能强烈地影响金属的氧化 特性----改变膜的性质所致
34
四、金属脱氧
(3)脱氧剂要有适当的熔点和比重 (4)脱氧产物应不溶于金属熔体中,易于凝聚、上浮而被除去 (5)脱氧剂不稀贵,且无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式连续铸造机
立式连续铸造机与半连续铸造机基本相 同,不同之处在于多一套同步锯切和辊 道运锭装置。在紫铜、锌、黄铜等的生 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立弯式多辊连 铸机,一般可实现连铸连轧,多用于钢 铁。
连铸连轧机
结晶器
是铸锭成型的主要工具,它的结构 是否合理,不仅影响铸锭的尺寸公 差,而且影响锭坯内外质量。
连续铸造利用贯通的结晶器在一端连续地浇入液态金属,从另一端 连续地拔出成型材料的铸造方法。结晶器一般用导热性较好,具有 一定强度的材料,如铜、铸铁、石墨等制成,壁中空,空隙中间通 冷却水以增强其冷却作用。铸出的成型材料有方形、长方形、圆形、 平板型、管形或各种异形截面.
当铸件从金属型中拉出达到一定长度时,可以在不间断浇注的 情况下,将铸件切断;也可以在铸件达到一定长度时,停止浇 注,以获得一定长度的铸件。有时人们把最后一种连续铸造法 称为半连续铸造
利用电磁感应器产生的磁场推力控制金属液流,并在 金属液表面张力及氧化膜的维护下,内受电磁搅拌外 受直接水冷作用冷凝成锭的。
特点:金属液主要靠电磁力成型,不与磁场内的一切 工具接触,无一次水冷,只有二次水冷且冷却强度较 大,铸锭下降时无接触摩擦,铸锭组织细密,枝晶间 距较小,偏析度小,力学性能与表面质量较好,成品 率高。
9.6 其它铸造技术
喷射铸轧技术:
借助高压惰性气体或 机械离心力来雾化金属 液,并使液滴喷射到锭 模或铸辊上,冷凝成锭 坯后连轧成板、带材等 产品的技术。
工作简单且连续,节省 能耗及原料损耗,产品 性能较好。
9.6 其它铸造技术
挤压铸造技术:
在压力机压头的机械作用下,把定量浇入金属模膛中 的金属液(或呈半固态挤压成型,使其在机械压力作 用下进行结晶和塑性成型,从而获得优质铸件的铸造 工艺。其过程包括:金属熔化、模具准备、合金浇注、 合模和施压、卸模和顶出制件等工序。
此时,在结晶器上部仍继续以一定的速 度浇铸金属,以保持结晶器内金属自由 表面的高度。
立式连续铸锭过程示 意图
热顶铸造技术
在水冷结晶器上壁放置保温耐火内衬,以免熔体过早过多地 散失热量,缩短熔体到达二次水冷处的距离,使凝壳尽快水 冷,可减少形成冷隔、气隙及反偏析瘤倾向。
9.3 卧式连铸技术
9.5 单晶连铸技术特点
满足定向凝固条件, 可得到完全单方向 凝固的长柱晶组织;
铸锭表面呈镜面状 态,断面可任意形 状;
铸锭内部无任何铸 造缺陷。
9.6 其它铸造技术
悬浮铸造技术: 在浇铸过程中讲定量的金属或非金属粉末加入到金属 液流中,使之与熔体均匀混合悬浮于其中,起吸热、 形核、促进凝固和弥散强化等作用。
表面易氧化生渣,收缩下凹 或出现缩松,要多次补缩, 表面质量差。
真空吸铸技术
将水冷模下端浸入金属中,用机械泵将模内空气抽出,金属 液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模内,经过一定的冷凝时间接通大气, 凝固的锭坯依重脱落。
适合于生产一些易氧化生渣的合金,是生产小直径锭坯、管 坯的简便方法之一。
铸锭的长度受限与密度有关。
立式连续铸锭过程示 意图
连铸法特点
优点: 浇铸速度和冷却强度可控,致密度较高,气孔、夹渣、缩松
等缺陷较少,铸锭结晶组织较均细,收得率和成品率高; 机械化程度较高,劳动强度较小,能多根锭坯同时生产,生
产效率高,占地面积较少。
缺点: 技术条件要求严格,工艺复杂,对某些合金的大锭,产生某
斜模铸造技术
斜模铸造时,锭模处于倾斜 位置,金属流柱沿铁模窄面 模壁流入模底,浇铸到液面 至模壁高的1/3时,便一边 浇注一边慢慢转动模具,快 到预定高度时模具正好转到 垂直位置,也称为转动模铸 造。
斜模铸造技术特点
流柱较短,流体落差小,液流流动平缓,可减少二次氧化 夹渣和囊如气体,铸锭中气孔、夹渣较少,表面质量较好, 适合于铸造易氧化生渣的合金;
金属液从保温炉输送到结晶器去的全过程称为熔体转注。在 转注过程中金属液要保持在氧化膜下平稳地流动,转注距离 应尽可能短。
使用漏斗来合理分布液流和调节流量。
熔体保护与铸造润滑
熔体的保护关系到铸锭表面质量及最终夹渣亮。
熔体的转注及浇铸均应进行保护,保护剂为气体、液体和固 体三种。
为减少铸锭与结晶器的摩擦阻力及机械阻力所造成的裂纹, 改善铸锭表面质量,延长结晶器的使用寿命,有必要对结晶 器进行润滑。
卧式连续铸造也称水平连铸。 薄而小的锭坯连铸连轧技术。 一般分为板带坯水平连铸、棒管坯水平连铸、线坯连铸连轧。 按结晶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固定模和动模连铸。 动模连铸机分为双辊式、双带式及轮带式。
9.3 卧式连铸技术
优点: 1)将熔炼、铸造、轧制、热处理、卷取等工序剪成 连铸连轧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 2)适宜于连铸较小规格的板、带、棒、线坯。可避 免用大挤压机挤成后续深度加工坯的不合理工艺。
可机械化生产,多用于浇铸工业纯铝锭,脱模后立即热轧, 节省能耗;
生产效率低,模缝处易漏、粘渣,须经常维护和上涂料。
无流铸造技术
金属流柱很短,称为无流或 短流铸造;
适合于铸造易氧化生渣和产 生气孔的合金扁锭。也能解 决易产生反偏析的铸锭质量 问题
平模铸造技术
平模铸造有由下而上顺序凝 固的优点,特别是用水冷地 板时。
一般由内套和外壳结合而成。
结晶器内套下缘内径是铸锭的定径带,其直径通过如 下公式来确定:
D=(d+2δ)X(1+a)
d为铸锭名义直径,δ为铸锭车皮厚度,取决于铸锭表 面质量,a为金属线收缩系数。
结晶器的内套采用导热耐磨性较好的材料,壁厚 8~10mm,表面不平度平均值为3.2~6.3um。
熔体转注及节流装置
缺点: 1)结晶器使用寿命短,石墨消耗量大,润滑不良时 难以保证铸锭表面质量问题。 2)常见缺陷:铸锭上表面会下陷,下表面则与结晶 器壁紧密接触,铸锭断面温度不均,组织也不均匀, 在铸造速度不平稳时易泄漏,工艺不当时常出现横向 裂纹
9.4 电磁铸造技术
电磁铸造法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前苏联发展。
对铜合金而言,润滑剂常用油类、炭黑、石墨粉等。
炭
石
黑
墨
粉
立式连续铸造技术
立式连续铸造示意图如图所示。结晶器 的轴线垂直而立,它常用导热性较大的 紫铜或铜合金制成,结晶器内部通以冷 却水。
浇注开始前,先把引锭上提,封住结晶 器下口,液体金属逐渐浇入结晶器中, 待结晶器内金属液上升至一定高度时; 结晶器下部的金属已凝固到一定的硬壳 厚度。这时,引锭便开始下移,并从结 晶器中拉出已凝固的铸件。
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
第三篇有色金属熔铸技术
肖代红 daihongx@
第九章 有色金属铸造技术
本章要点:
介绍目前研究与生产应用中的一些典型铸造技术(设 备)。主要介绍普通铸造与连续铸造的基本原理及其 特点。
本章重点:
介绍各种半连续铸造技术要点,连铸连轧及其他铸造 新技术,同时对铁模铸造技术特点也做对比性介绍。
9.6 其它铸造技术
内部凝固法:
将锭模加热到合金熔点以上,以保证紧靠模壁的熔体 最后凝固,依靠在熔体内部加入晶核物质,熔体由中 部向外进行顺序凝固。从根本上解决了内部出现的各 种缺陷。
此法主要用于半连铸铝合金圆锭和扁锭。
9.5 单晶连铸技术
将传统连铸中的冷却铸型 改为加热铸型和冷却器两 部分。
采用加热铸型肖处了铸型 内壁行核的可能性。只用 在在引锭棒部行核的晶体 可以逆向着热流单相生长。 由于加热铸型不断地向铸 锭表面提供热量,使表层 液体过热,产生一个铸锭 中心先于表层凝固的温度 场,固/液界面呈向液体中 突出的形状。
铸造: 是将金属液浇铸成形状、尺寸、成分和质量符合要
求的铸锭。
分类: 按铸锭长度和生产方式,铸造方法可分为普通铸造
及连续铸造两大类。
立模铸造技术
9.1 金属模铸造技术
立模铸造法分类:
按模具运动方式:静立模顶注法和倾动模顶注法
按冷却方式:铁模法和水冷铁模 按结构:整体模和两半模
立模铸造技术特点
易产生摇晃,金属液易 漏在钢绳和滑轮上,钢 绳易损坏,维修不便, 当其变形不均时,运行 不平稳。
丝杆铸造机
常用铸造机之一; 铸造时运行平稳,也能铸造较大尺寸铸锭; 丝母易损坏,维修频繁。
液压铸造机
运行平稳,铸造速度可调控; 适合于铸造规格较小的锭坯,行程
较短,一般铸锭不超过3m长,且易 受锭坯质量变化而变速;制造维修 困难,易发生漏液现象,铸坑的有 效利用率较低。
特点是没有二次氧化、且可去气,表面质量好,劳动条件好, 但生产效率低,铸锭内部有缩松和缩孔。
9.2 连续及半连续铸造技术
铝、铜、镁、锌及其合金锭坯,均已广泛采方法的设想是英国人H.贝塞麦于1857年提出的,在当时 的技术条件下未能实际应用,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种方法才成 功地用于铜、铝合金的铸造。到50年代,连续铸造在各国的钢厂 正式用于铸钢。
些缺陷的敏感性增大。
铸造机
结构: 包括铸造机升降结构、地坑及冷却水井、结晶器等部分。
按照传动机构的不同,铸造机分为钢绳、链条、丝杆、液压 和辊轮等多种铸造机。
按用途分为半连续铸造机和连续铸造机
钢绳铸造机
结构简单,运行速度较 稳,载物量大,适合于 铸造较大锭坯,能利用 地坑,占地面积小;
结晶组织以径向为主且不均匀;
在浇铸过程中流柱长、冲力大,容易 囊入气体和夹杂,产生二次氧化,流 注越高,越容易产生气孔和夹杂;直 径小而长的铸锭,容易产生缩孔甚至 中心缩管,必须补缩;
由于模壁阻碍收缩,对某些金属扁锭 常易出现表面晶间裂纹,或表面产生 夹杂等缺陷;
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品率低, 不适合铸造容易产生夹杂的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