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评课稿精编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生的眼睛评课稿精编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永生的眼睛》评课

这堂语文课清新、自然,有着浓浓的语文味,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板书设计巧妙精当。针对老师今天的课堂教学,我们年级组有以下几点见解:

1.从原点出发回到原点,首尾呼应

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非常巧妙,从课题“永生的眼睛”出发,质疑课题,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初读课文后,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永生的眼睛”?当学习完课文后,再次理解“永生的眼睛”的含义,回归到课题升华主题。这样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学习过程,显得整体感强,很有紧凑性。

2.还阅读以本色

在课堂上,该老师的课堂策略就是不断深入的读,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阅读,更需我们“精心”的设计!以读导学,以读促悟,“读出你的心情!”“读出你的体会!”“读出你的骄傲!”“读出这位父亲的平静!”这样的导语反复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在这样的要求和引导下慢慢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受到感染和熏陶!课堂上她注重营造一种气氛,她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读,范读、个别读、男生读、齐读、师生合作读使其读得有声有色。

3.抓住重点句子、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在具体学文过程中,老师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文章主体部分,抓住主人公琳达态度的

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很自然地引出父亲的话,并以此作为重点句子进行感悟、交流、品析。

然后老师进行情景创设,让孩子们闭目感受盲童世界的黑暗,并让孩子们想象,假如你就是盲童,你现在能重见光明,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在情感熏陶的同时,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同时抓住温迪对捐献眼睛角膜的态度,折射出父亲对后代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父亲所留下的更是一种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从而达到了理解“永生”的含义。

4.注重课外延伸,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得到了体现。

这篇课文已经让人感动,但课外延伸的部分更让人潸然泪下。课文学完之后,老师又拓展了这个故事凄惨的结局,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此时,他们的感受,除了对温迪不幸遭遇的同情外,更多的是对温迪和琳达的敬佩之情。“情到深处自然流”,此刻,老师水到渠成地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这样既是读、写结合的语言训练,也是学生对文章最后的总结与感受。这样,让“永生”上升到了另一个境界。最后,老师趁机展示了关于器官捐赠的热心人的图片,同时还配有舒缓的乐曲,从学生们那凝重、感动的眼神中,我们确确实实感到了一股爱的力量在涌动。我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最想传达给学生的东西———爱的传递,这个教学目标是显而易见达到了。

当然,一堂再完美的课堂都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机智方面还需要提高,应变能力还不够,过渡语,链接语,评价语,都不能事先完全准备好,要看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如果能加强个人的语言魅力,让语言更加简洁,导语和评价语更具艺术性,课堂上一定会呈现出更多的精彩。

“角膜”、“捐献器官”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死后捐献器官对普通人来说还是一个挑战,这个和我国的文化背景有关系,不是短时间能够扭转的。这里可以设计一个学生汇报搜集资料的环节,或老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一下“角膜”捐赠现状,这样既让学生明白器官捐赠的必要性,又了解到捐赠器官的人是多么的了不起。

注重课外延伸、拓展提升不够,在拓展部分设计一个与器官捐赠有哪些新认识,你打算做点什么,可能会更好一些。

老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共鸣,这样的课堂才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本课堂。

2014年4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