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税务版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各税法知识点总结笔记

各税法知识点总结笔记

各税法知识点总结笔记一、税法的基本概念1. 税法的定义税法是国家对纳税人征收税款和管理税收活动所制定的法律规定的总称。

它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规范,其主要目的是规范税收活动,保障国家税收的正常征收和使用。

2. 税法的特点(1)税法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规范,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

(2)税法的规范对象主要是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其内容主要是关于征税和管理税收活动的各项规则。

(3)税法是不平等的,即对不同的社会成员、不同的财产和收入状况,其所适用的税率和税种也有所不同。

3. 税法的分类按照其规范对象和内容不同,税法可分为一般税法和特殊税法两大类。

二、税法的基本原则1. 法律原则税法征税必须有法可依,即税收活动的各项规定和要求都必须有法律规定的依据。

2. 平等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法》中有关规定,税法对于不同的社会成员应当实行平等对待。

3. 公平原则税法在规定税收活动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个人和社会的公平,避免向某些特定个人或团体施以过分的权利和利益,从而达到一种平等公正的社会效果。

4. 依法纳税原则依法纳税原则是指个人和组织应当依法纳税,并在税收活动中遵守法律规定,不得随意抵制、拒付和逃税。

5. 行政成本原则在制定税法时应当充分考虑税收征管的成本,让税收征收活动让及时、准确、低成本。

6. 协调原则税法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到税收征管、税收政策和国家经济、社会和财政等发展目标之间的协调,达到一种平衡发展的经济效益。

三、税收范围和基本原则1. 税收范围(1)税种范围:根据税务机关的权力范围和税收的目标,税法规定了各项税种的范围。

(2)纳税人范围: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范围,包括个人、家庭、组织、企业等。

(3)应税项目范围:税法规定了应税项目的范围,明确规定了什么样的收入和财产应当纳税。

2. 税收基本原则(1)普遍性原则:税法规定了全体人员、所有财产都应当纳税,不得有例外。

(2)公平性原则:税法规定了对个人和社会应当平等对待。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税法是一门关于税务法规和政策的学科,主要研究与税收相关的法律和制度。

下面是税法重点知识点的总结。

一、税法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所有人都应当依法纳税,税法不得任意歧视纳税人。

2.合法权益保护原则:税收机关应当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严禁滥用职权。

3.纳税人自主申报原则:纳税人有义务按照法定期限、税种、税率和计税方法向税务机关报送申报资料。

4.事实推定原则:税务机关在收集证据不足情况下,可以根据类似情况的事实做出推定,但纳税人有权提供证据来推翻推定。

5.信用原则:税务机关应当信任纳税人的申报和陈述,但也有权要求纳税人提供证明材料。

6.法定程序原则:税务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依法程序,确保纳税人享有合法的诉讼权利。

7.税收保密原则:税务机关应当保护纳税人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严禁泄露纳税人的税务信息。

二、税收主体1.中央税收:由国家财政部制定征收政策的税收。

2.地方税收: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收,包括地方税和地方附加税。

4.纳税人:享有纳税义务和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5.代理纳税人:代表纳税人向税务机关履行纳税义务的人。

三、税种1.增值税:适用于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额和进口货物的增值额。

2.企业所得税:适用于企业取得的所得。

3.个人所得税:适用于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

4.营业税:适用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营业额。

5.印花税:适用于各种证券、合同和其他文件的交易。

6.房产税:适用于个人和企业的房地产。

7.车船税:适用于机动车、船舶和航空器。

8.资源税:适用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四、纳税义务1.纳税申报:纳税人应按规定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2.纳税缴款:纳税人应按期限将纳税款缴纳到指定的银行账户。

3.纳税申报表的真实性:纳税人在申报表中应真实、完整地申报相关信息,不得虚报、漏报。

4.受托纳税人:受托纳税人应按约定代缴纳税款,并按期向委托人报告纳税情况。

5.税务代理:纳税人可以委托税务代理人代理其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

2024注会税法精讲笔记

2024注会税法精讲笔记

2024注会税法精讲笔记一、税法总论。

1. 税法概念。

- 税收与税法的定义。

- 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法的功能(财政收入功能、经济调节功能等)2. 税法原则。

- 税法基本原则。

- 税收法定原则(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税收效率原则(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 实质课税原则。

- 税法适用原则。

- 法律优位原则(法律>行政法规>规章)-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 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 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 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3. 税法要素。

- 总则(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等)- 纳税义务人(自然人和法人等)- 征税对象(区分不同税种的标志)- 税目(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 税率。

- 比例税率(如增值税基本税率)- 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如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超率累进税率如土地增值税)- 定额税率(如车船税)- 纳税环节(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纳税)- 纳税期限(按日、月、季、年等)- 纳税地点(机构所在地、销售地等)- 减税免税(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税额式减免)- 罚则(对违反税法行为的处罚规定)- 附则(解释权、生效时间等)4. 税收立法与我国税法体系。

- 税收立法机关。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税收法律)- 国务院(制定税收行政法规)-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税收法规,仅限部分地区)- 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税收部门规章)- 地方政府(制定税收地方规章)-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 税收实体法体系(按征税对象分类,如商品和劳务税类、所得税类等)5. 税收执法。

- 税务机构设置(国家税务总局及各级税务机关)- 税收征管范围划分(国税、地税征管范围,目前国地税合并后的调整情况)- 税收收入划分(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划分)6. 税务权利与义务。

税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税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税法知识点总结归纳税法是国家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法律规范,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和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

税法知识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了解税法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合理合法地避税,从而为自己节省税款。

同时,了解税法知识也可以帮助他们遵循税法规定,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和处罚。

本文将对税法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税法知识,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一、税法的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税法征税应该公平合理,对不同的纳税人采取一视同仁的原则,不应该因为人的身份、职业或地域差异而对其征税差异化。

2.公正原则:税法征税应该公正合法,遵循法定程序,不得违反法律或滥用职权。

3.简易原则:税法征税的程序应该简明易懂,让纳税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税务责任和义务,避免发生误解或误解的情况。

4.依法征税原则:税法征税应该依法进行,遵循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增减税种或税率。

5.便利原则:税法征税的程序应该便利纳税人,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提高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

6.经济效率原则:税法征税应该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避免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是税法征税的基本原则,纳税人在遵循税法规定时应该充分了解这些原则,做到合法合理地征税。

二、税法的主要内容税法是包括国家税法和地方税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税种:税法规定了各种各样的税种,主要包括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关税等。

每种税种都有其特定的征收对象、税率和征税方式。

2.纳税人: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范围和要求,主要包括个人、企业、组织等。

3.税基和税率:税法规定了各种各样的税基和税率,主要包括缴纳税款的计算方法、计税基础和税率等。

4.减免和征收:税法规定了一些税收减免和税收征收的政策,包括免税额、优惠税率、减免税等。

5.纳税申报:税法规定了纳税人要进行申报纳税的时间、程序和要求,包括税务登记、税务申报、税务报告等。

税法知识点归纳

税法知识点归纳

(一)税法基本原则(二)税法适用原则二、税收法律关系(熟悉,能力等级1)税收法律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解释】这一部分考点明显,考生要注意掌握下表的内容和对应关系。

(1)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鼓励节能减排的优惠(6)融资租赁1.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划分的具体标准:2.小规模纳税人以外的纳税人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资格认定的程序性规定二、其他按照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的优惠规定(能力等级3)【例题·多选题】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的下列货物,可选择按照简易办法依照6%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的有(BCD )。

(2009年)A.用购买的石料生产的石灰B.用动物毒素制成的生物制品C.以水泥为原料生产的水泥混凝土D.县级以下小型水力发电站生产的电力【归纳】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相同行为辨析【重要疑点归纳】需要作含税与不含税换算的情况归纳:(1)商业企业零售价;(2)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销售额(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都有这种情况);(3)价税合并收取的金额;(4)价外费用一般为含税收入;(5)含包装物押金一般为含税收入;(6)建筑安装合同上的货物金额(主要涉及销售自产货物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合同)。

【知识点归纳】关于运输费抵扣进项税问题的归纳:【相关链接】考生对比货物来源区分两类情况:一类是属于视同销售计销项税,可相应抵扣其符合规定的进项税。

另一类是属于不可抵扣进项税,但不计算销项税。

这两类情况是考试必考的内容,考生要注意掌握和区分:【例题·多选题】下列行为中,涉及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是(AB )。

A.将外购的货物用于基建工程 B.将外购的货物发给职工作福利C.将外购的货物无偿赠送给外单位 D.将外购的货物作为实物投资【例题·单选题】下列支付的运费中不允许计算扣除进项税额的是( C )。

A.轿车厂销售自产轿车支付的运输费用B.纺织厂外购动力支付的运输费用费用C.机械厂外购的管理部门使用的小轿车的运输D.食品厂向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农业产品的运输费用(三)不得抵扣增值税的进项税的两类处理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售额 税率正数负数准予抵扣不准予抵扣(1+应纳税额留抵税额当期不可抵扣进项税转出凭票抵扣税额计算抵扣税额①增值税专用发票①购进农产品②海关专用缴款书②运输费用2010年1月1日以后的进项税抵扣时限规定(新增内容)(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2010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应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到税务机关办理认证,并在认证通过的次月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额。

税务会计重点笔记摘抄(3篇)

税务会计重点笔记摘抄(3篇)

第1篇税务会计重点笔记摘抄一、税务会计概述1. 税务会计的定义:税务会计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根据税法规定,对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税收减免等进行核算和管理的会计活动。

2. 税务会计的作用:- 保障企业合法纳税。

- 优化税收筹划。

- 提高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能力。

3. 税务会计的职责:-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 及时计算和申报税款。

- 参与税收筹划。

- 协助税务机关进行税务审计。

二、增值税会计核算1. 增值税概述: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增价值或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加工修理费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2. 增值税会计科目设置:-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应交税费——预交增值税-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3. 增值税会计核算方法:- 一般纳税人核算方法:进项税额抵扣销项税额。

- 小规模纳税人核算方法:简易计税方法。

4. 增值税发票管理:- 专用发票管理: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销售、进口等业务。

- 增值税普通发票管理:用于一般纳税人以外的纳税人。

三、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1. 企业所得税概述: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取得的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直接税。

2. 企业所得税会计科目设置:- 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3.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权益法:以企业的实际利润为基础计算所得税。

- 源泉法:以企业的所得额为基础计算所得税。

4.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税收减免:根据国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减免企业所得税。

- 税收抵免: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允许其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抵免部分税款。

四、个人所得税会计核算1. 个人所得税概述: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种直接税。

2. 个人所得税会计科目设置:-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薪酬福利支出3. 个人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按月预扣预缴:每月根据工资薪金所得计算预扣预缴税款。

23年税务师 学霸笔记

23年税务师 学霸笔记

23年税务师学霸笔记一、税法基础知识1.税法的定义:税法是一门研究税收规则、税收制度、税收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科。

2.税收的定义:国家依法征收的各种财力供给形式,是国家权力的体现和一种强制性的财政收入。

3.税种的分类:按征收方式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征收对象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4.税法的原则:公平原则、合理原则、简洁原则、便利原则、稳定原则、法定原则、责任原则等。

二、税收主体与纳税人1.税收主体的概念:税收主体是指能够依法征税的机关或者组织,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

2.纳税人的定义:纳税人是指在国家税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应当向国家缴纳税款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三、税收征收与管理1.税收征收的程序:税务主管机关负责税收征收,主要包括税收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收核实、税务审计等环节。

2.税收管理的原则:守信原则、公平原则、便利原则、监督原则等。

四、税收优惠与减免1.税收优惠的种类:免税、减免等。

2.税收优惠的条件:符合法定条件、符合法定期限等。

五、税务风险防范1.税务风险的表现:虚假税务处理、税务危机等。

2.税务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税收征管执法力度、提高纳税人的税法意识等。

六、税务筹划与避税1.税务筹划的定义:通过合理合法手段,以最低的税负实现合法减税或避税。

2.税务筹划的方法:税务依法合规筹划和外滩税务筹划。

七、税务稽查与应对1.税务稽查的目的:监督税务纳税的合法性和公平性,促进税收征管制度的完善和税源的合理利用。

2.税务稽查的种类:定期稽查、临时稽查等。

3.税务稽查应对措施:认真备案、准备相关的税务凭证、合理合法处理税务事项等。

八、税收辅助工具与技巧1.税务辅助工具的种类:税务软件、税务咨询等。

2.税务辅助技巧:善于利用税收政策、实用税法技巧等。

九、税法案例分析1.税法案例的作用: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理解税法的具体应用。

2.税法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案例背景、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税法原则和精神,总结案例对应的税法规定等。

大学税法期末笔记总结

大学税法期末笔记总结

大学税法期末笔记总结第一章:税法概述1. 税法的概念和内容税法是国家税务主管机关依法管理税务工作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决定的总称。

税法包括法律层面和行政层面。

2. 税法的特征和功能税法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公益性、调整性的特征,其功能包括税收的调节、保护国家利益、调整社会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发展等。

3. 税法的体系和层级税法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组成。

宪法法律是最高法律文件,行政法规是国家税务主管机关根据宪法法律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是地方政府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

4. 税收管理机关和纳税人的主体地位税收管理机关是税务主管机关。

纳税人包括个人纳税人和单位纳税人。

个人纳税人包括居民个人纳税人和非居民个人纳税人。

单位纳税人包括企业和其他组织。

第二章:税收制度1. 税收制度的概念和分类税收制度是国家为实现税收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机衔接的税法规则和税务操作程序。

税收制度可以分为综合征税制、分类征税制、简单征税制和特别征税制等。

2. 综合征税制和分类征税制综合征税制是指将纳税人全年的各项收入汇总,按照一定的税率进行全额计算。

分类征税制是指将纳税人的各项收入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税率进行计算。

3. 简单征税制和特别征税制简单征税制是指遵循简化税种、简便征管的原则,通过较高的税率和较低的起征点,减轻纳税人的申报和征缴负担。

特别征税制是指针对特定行业或特定商品征收特别的税费。

4. 增值税增值税是纳税人按照货物或服务的增值额计算并缴纳的一种税费。

增值税包括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纳税方式。

第三章:税收主体1. 各级政府税收主体的范围和职责各级政府税收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负责征收和管理国家税收,地方政府负责征收和管理地方税收。

2. 纳税人的分类和纳税义务纳税人可以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具体包括个人纳税人和单位纳税人。

纳税义务包括申报义务、征收义务和缴纳义务。

3. 特殊纳税人的身份和义务特殊纳税人是指税务机关依法指定的纳税人,有特殊的纳税身份和义务。

税务相关文件学习笔记

税务相关文件学习笔记

税务相关文件学习笔记笔记颜色说明:(1)红色,表示禁止;(2)褐色,表示加强;(3)蓝色,表示心得。

外部管理一、《欠税公告办法》(总局令第9号)1、公告机关为县以上(含县)税务局。

2、欠税包括(1)申报税款;(2)延期税款;(3)查补税款;(4)核定税款。

3、公告的欠税不包括滞纳金和罚款。

4、公告时限(1)企业或单位欠税的,每季公告一次;(2)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欠税的,每半年公告一次。

(3)走逃、失踪的纳税户以及其他经税务机关查无下落的非正常户欠税的,随时公告。

5、公告权限(1)县局:企业<200万元;个人<10万元(2)市局:企业≥200万元;个人≥10万元(3)省局:走逃、失踪的纳税户以及其他经税务机关查无下落的非正常户欠税6、不公告欠税(1)已宣告破产,经法定清算后,依法注销其法人资格的企业欠税;-破产注销(2)被责令撤销、关闭,经法定清算后,被依法注销或吊销其法人资格的企业欠税;-被撤、关注销(3)已经连续停止生产经营一年(按日历日期计算)以上的企业欠税;-停业一年(4)失踪两年以上的纳税人的欠税。

-失踪二年二、《纳税担保试行办法》(总局令第11号)1、纳税担保,以保证、抵押、质押的方式,为税款及滞纳金提供担保的行为。

2、纳税担保人包括纳税保证人和第三人。

3、纳税担保范围包括税款、滞纳金和实现税款、滞纳金的费用。

4、纳税担保生效时限(1)纳税担保从税务机关在纳税担保书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纳税抵押自纳税担保书和纳税担保财产清单须经纳税人、纳税担保人签字盖章并经税务机关确认。

(3)纳税质押自纳税担保书和纳税担保财产清单经税务机关确认和质物移交之日起生效。

5、纳税保证实现时限(1)保证期间为纳税人应缴纳税款期限届满之日起60日(2)履行保证责任的期限为15日三、《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总局令第21号)1、行政复议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和便民的原则。

2、行政复议工作第一责任人是各级税务机关行政首长。

税务知识点笔记总结

税务知识点笔记总结

税务知识点笔记总结第一部分: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一、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是国家对个人和企业征收的一种强制性财政收入,是国家维持社会稳定、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税收的基本概念包括:税收的主体和对象、税收的种类、税收的特征等。

二、税收的分类税收根据征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根据税收的性质可以分为正税和附加税;根据征收的范围可以分为地方税和国家税等。

第二部分:税收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一、税收的基本原则税收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效率原则、便捷原则、积极原则、负担能力原则等。

这些原则在税收征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税收政策和调整税收政策是指政府对税收的总体设计和安排,目的是为了达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征收范围等手段来实现。

第三部分:纳税人的税务义务和权利一、纳税人的税务义务纳税人的税务义务包括:按时缴纳税款、提供真实和完整的纳税申报等。

纳税人有义务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二、纳税人的税务权利纳税人的税务权利包括:知情权、申诉权等。

纳税人有权依法享有纳税过程中的各种合法权利。

第四部分:个人所得税一、个人所得税基本概念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所得收入进行征收的一种税收。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对象包括: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等。

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稿酬所得等。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比较广泛。

第五部分:增值税一、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增值税是一种按货物和劳务的增值额进行征收的一种税收。

增值税的税率分为三档。

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相当广泛。

第六部分:企业所得税一、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的利润进行征收的一种税收。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分为两档。

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包括:企业的利润所得。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范围比较广泛。

第七部分:税务稽查一、税务稽查的基本概念税务稽查是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行检查和核实的一种监督手段。

税法法律知识点汇总

税法法律知识点汇总

税法法律知识点汇总导言:税法是一门涉及国家税收制度的法律学科,旨在规范纳税人以及其他相关方在经济活动中的纳税义务和权利。

税法法律知识点的掌握对于纳税人和律师等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士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梳理和归纳税法法律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税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税法的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税法追求税负分配的公平,要求每个纳税人按照自身经济实力承担相应的税收责任。

2.效能原则:税法追求税收收入的最大化,以满足国家公共支出的需要。

3.合法原则: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税务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4.简便原则:税法追求税收征收的便利性,减轻纳税人的行政负担。

二、税法的主要内容1.税种:主要包括所得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关税等多种税种。

每种税种都有其适用范围、税率和纳税义务等相关规定。

2.纳税人身份认定: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身份认定标准和程序,包括个人纳税人和企业纳税人。

3.征收管理:税法规定了税收的征收程序和管理要求,包括纳税申报、税收核算、税务稽查等方面的内容。

4.税收优惠政策:税法规定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和支持特定领域的经济发展。

5.税收违法行为及处罚:税法规定了纳税人违法行为的种类和相关处罚措施,以及纳税人的合法维权途径。

三、个人所得税法律知识点个人所得税是纳税人根据其取得的各类所得以及资产的特定变动而缴纳的税收。

以下是个人所得税的一些法律知识点:1.纳税义务人:个人所得税的义务人为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

2.纳税义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收入,包括工资薪金所得、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红利所得等。

不同类别的所得适用不同的计税方法和税率。

3.税收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如特定专业人才的免税政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等。

四、企业所得税法律知识点企业所得税是企业根据其利润大小缴纳的税款。

以下是企业所得税的一些法律知识点:1.纳税义务人:企业所得税的义务人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税法实用知识点归纳总结

税法实用知识点归纳总结

税法实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税法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是税收合法性原则、税种多元化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稳定原则和税收法治原则。

1.税收合法性原则税收合法性原则是税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税收必须合法设立,合法征收,合法使用。

税收的征收、管理、使用必须有法律依据,不得擅自征收税款,也不能滥用职权,违反税收合法性原则的税收行为,应当通过法定的程序予以纠正。

2.税种多元化原则税种多元化原则是指税法体系中应包括多种税种,以满足不同的征税对象和征税目的的需求。

税法体系中的主要税种有消费税、所得税、财产税等,这些税种各有其特定的征税对象和税率,以及征收管理办法,形成了完备的税法体系。

3.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税收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税收的征收对象应当是平等的,征税的税率和征收的税款应当公平合理,不得歧视和损害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4.税收稳定原则税收稳定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应当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财政收支平衡的要求,保持税收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调整应当合理稳妥,不得频繁变动,以免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利于财政收支的平衡。

5.税收法治原则税收法治原则是指税收征收、管理和使用应当依法进行,不得违法乱纪,不得滥用职权和侵犯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依法行政是税法的重要原则,必须遵循依法征收、依法纳税、依法管理和依法使用的原则,确保税收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包括工资薪金、稿酬、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股利、红利、财产租赁、财产转让、利息、奖金、横向财务性交易收入、奖项所得等。

从属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内,除了豁免的个人所得以外,其他全部应当向国家纳税。

一般来说,个人所得纳税是依法自愿向税务机关纳税,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个人。

纳税人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向税务机关纳税的人。

税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税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税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税收种类:各种不同类型的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等。

2. 纳税人:指依法承担税务义务并纳税的个人、企业、组织等。

3. 纳税义务:指根据法律规定,纳税人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和程序履行的纳税行为。

4. 税务机关:负责税收征管工作的政府机构,负责税收征收、征管、监管等工作。

5. 纳税申报:指纳税人根据法律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应纳税款的行为。

6. 税率:税收征收的百分比。

各类税收的税率根据法规规定确定。

7. 税务政策:政府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和调整的税收相关政策。

8. 税务管理制度:包括征税管理、征税程序、征收手续和纳税人的权利、义务等规定的制度。

9. 税务稽查: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务情况进行核查和检查的行为,以查明纳税人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10. 税收征管:指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对纳税人进行税收征收、征管、监管等工作。

11. 税收征收:指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对纳税人征收应纳的各类税款。

12. 税收优惠:指政府为鼓励某些行业、地区或个人,减免或减少其应纳税额的政策措施。

13. 税收合规:纳税人按照法律规定,遵守税收法律法规,正确申报纳税,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

14. 税务风险:纳税人由于对税务规定不了解或不遵守相关规定而造成的违法违规行为所导致的风险。

15. 税务合规风险防控:指纳税人针对税务风险进行一系列措施和管理,以确保税务合规,减少税务风险。

税法知识点笔记归纳总结

税法知识点笔记归纳总结

税法知识点笔记归纳总结一、税法基础知识1.1 税法概论税法是规范国家税收制度的一门法律学科,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法律基础。

税法的目的是把国家的税收规章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保证国家能够合理地征收税收,同时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1.2 税法的分类税法可分为直接税法和间接税法两大类。

直接税法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等,间接税法主要包括增值税法、消费税法等。

1.3 税法的功能税法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规范纳税行为、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税收的合理征收以及保障国家利益。

1.4 税法的制定程序税法的制定程序主要包括税法的起草、审议、通过、公布和实施等环节。

二、税法基本原则2.1 税法平等原则税法平等原则是指税法应当适用于所有的纳税人,不得对不同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

2.2 税法公平原则税法公平原则是指税法应当按照纳税人的财产状况、经济能力等因素来确定税收的征收标准和征收水平。

2.3 税法合法原则税法合法原则是指税法的征收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2.4 税法便民原则税法便民原则是指税法的征收应当便利纳税人的纳税行为,简化税收征收程序,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2.5 税法限制权原则税法限制权原则是指税法的征收应当符合国家的征税权限,不得超越国家的征税权限。

2.6 税法稳定原则税法稳定原则是指税法的征收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税收政策。

三、税法基本内容3.1 税收主体税收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和纳税人两个方面。

政府是税收的征收主体,纳税人是税收的缴纳主体。

3.2 税收对象税收对象是指需要缴纳税款的具体对象,包括个人、企业、组织等。

3.3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税收的征收方式、税率、税种等具体规定。

3.4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指国家对税收制度的总体规划和调控,包括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激励政策等。

3.5 税收征收税收征收是指政府根据税收法律规定对纳税人进行税收的征收行为。

税务师考试税法知识点总结

税务师考试税法知识点总结

税务师考试税法知识点总结一、税法基本概念及原则1. 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是国家规定的关于税收制度和税款征收、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包括了税收征管的一切法律规范,是国家通过规定税法规范、调控各种税收行为,实现国家税收征收目的的一种法律形式。

2. 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国家税收政策的制定、税收征管和纳税义务人的纳税行为等,都必须严格遵循的规定。

主要包括:(1)合法性原则税法规范的内容必须合法,不能违反国家税收政策和法律规定。

(2)公平原则税法规定的税制应当合理,不偏袒个别利益群体,尽可能做到公平合理。

(3)依法征税原则纳税人必须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缴纳税款,国家税务部门也必须依法依规征收税款。

(4)纳税信用原则纳税人应当如实申报纳税信息,按时足额缴纳税款。

对于信用良好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

(5)适用法律原则税法的规定应当具体分析问题具体问题,确保税法适用的准确性。

(6)保障人权原则税法规定应当遵循国家的法治原则,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二、税法基本理论1. 税法的概念和特点税法是国家规定的关于税收制度和税款征收、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包括了税收征管的一切法律规范,是国家通过规定税法规范、调控各种税收行为,实现国家税收征收目的的一种法律形式。

税法的基本特点有:普遍性、强制性、特殊性、稳定性、动态性等。

2. 税收概念和种类税收是指国家对国内居民和非居民在国境内的财产、所得和行为征收的一种强制性的财政收入。

税收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

(1)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直接由纳税人承担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2)间接税间接税是指由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或销售商代替消费者交纳的税款,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3. 税法征管机构和征管程序税法征管机构是指负责税收征管工作的政府部门。

税收征管程序是指税收管理机关依法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程序,包括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税务稽查等。

涉税法律知识点总结

涉税法律知识点总结

涉税法律知识点总结税法是一门繁杂而复杂的法律科目,对于纳税人和税务部门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一些涉税法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税法并应对纳税相关问题。

一、税收基本原理税收是国家的一种收入来源,是实现国家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税收的征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公平原则:税负应根据纳税人的财力状况进行调整,财力越强,纳税金额越高。

平等原则:相同条件下,纳税人应当承担相同的税负。

便捷原则:税收征收应简便、高效,减少纳税人和税务部门的交易成本。

经济效益原则:税制应当促进经济发展,鼓励投资和创业活动。

二、税收管理机构税收管理机构是执行税法律法规的机构,主要有税务局和税务稽查局。

税务局负责征收税款、发放税收减免、管理纳税人档案等工作;税务稽查局则负责对纳税人的申报情况进行核实和核查。

三、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作为纳税人,具备一定的税收义务和相关权利。

纳税人的义务主要包括:履行纳税义务:按照法定程序和税务部门要求,如实申报纳税事项。

缴纳纳税款:在规定期限内,按照规定支付纳税款。

保存纳税资料:按照法律规定,妥善保存与纳税有关的账簿、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

报备税务登记: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纳税人的权利主要包括:合法权益受到保护:税务机关不得侵犯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知情权:纳税人有权了解自己纳税信息的处理情况和征收税款的用途。

申诉权:纳税人有权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提出书面申诉,要求复议或申诉。

四、税款计算税款计算是纳税人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税款由应纳税所得额或销售额与适用税率相乘得出。

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和税率。

纳税人可以通过咨询税务机关或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来了解各种税款的计算方法。

五、税务检查和处罚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进行检查以核实其纳税情况,发现问题后可以采取处罚措施。

税务检查主要包括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

常规检查是指对纳税人的账簿、凭证等进行核查;特殊检查是指对特定纳税人或特定交易进行详细审查。

税法一必背知识考点

税法一必背知识考点

税法一必背知识考点一、基本原则1.税收法定原则: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2.税收公平原则: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

3.税收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4.实质课税原则: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税法的适用原则1.法律优位原则(1)基本含义为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2)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不同等级税法的关系;(3)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1)基本含义为一部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2)目的:维护税法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1)含义: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2)作用:避免因法律修订带来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的规定而给法律适用带来的混乱。

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1)含义: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定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2)效力:居于特别法地位的级别较低的税法,其效力可以高于作为普通法的级别较高的税法。

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1)实体税法不具备溯及力;(2)程序性税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的溯及力。

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1)含义:在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2)目的:为了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不因争议的发生而影响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二、增值税的特殊事项满足应税条件但不需要缴纳增值税的情形1.行政单位收取的同时满足条件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2.存款利息;3.被保险人获得的保险赔付;4.房地产主管部门或者其指定机构、公积金管理中心、开发企业以及物业管理单位代收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5.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其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

法律基础知识税务版学习笔记

法律基础知识税务版学习笔记

A.备案审查:上级税务机关有对下级税务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进行管理、监督的权利和职责; B.文件清理:分为日常清理和定期清理; C.后评估:制定机关应及时跟踪了解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情况,对实施机关或者税务行政 相对人反馈问题较多的文件,及时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D.异议处理。 第四节 法的适用 一.法的适用的概念和原则 (一)概念:指各种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律规定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 于具体人或者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门活动; (二)原则: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实事求是,有错必 纠; 二.法的适用的模式: (一)调查、分析事实;(二)选择适用的法律规范;(三)对事实的认定和法律规范的选 择做出确切解释;(四)作出法律决定,产生适用的法律文书;(五)送达文书;(六)执 行文书;(七)检查监督。 三.法的适用的具体规则:新法优于旧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第二章 行政法基础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的涵义: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对其理解 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行政的主题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构;第二,只有行政 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才是行政。 二.行政法的概念及其地位
供的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制定的政策、发布的决定相对稳定,行政管理做到公开、公正、 公平、便民、高效、诚信;第五,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 形成,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第六,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紧密挂钩;第七,行政机 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 化和社会事务,能够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C.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第二节.税务行政法律关系 一.涵义:是指由税务机关设立并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税务机关与其行政相对人之间权利与 义务关系; 二.构成要素 (一)税务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1.主体:是各级税务机关,它是指依法享有国家征税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税务行政管 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税务行政组织。 A.特征:第一其必须是一个组织,而不是个人;第二,必须是享有国家征税权利,能够实 施税务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第三,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税务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 第四,是一个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B.种类: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 2.相对人:是指在税务行政法律关系中被税务行政主体管理的一方当事人。 A.特征:第一,处于被管理地位;第二,身份具有相对性;第三,相对人范围广泛; B.种类:第一,具有双重身份的国家机关;第二,社会组织,包括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 会团体和外国组织; (二)税务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务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税务行政法律关系中所享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法理基础第一节法的基本范畴一.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及其体系,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一)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二)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三)法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四)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二.法的本质: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并不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法在本质上是掌握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三.法的作用:(一)法的规范作用:A•指引:人们了解法的规定,遵循其规定行事,发挥指引人们行为的作用;B.评价:法是一种标准,能起到对他人行为进行评价的作用; C.预测:法能够发挥让人们预知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并合理期望他人如何行为的功能; D.教育:是指法对人们意识的影响、同化作用和对人们行为习惯的形成作用;E强制:是指法所具有的通过国家强制力来纠正违法行为和制裁违法者的功能。

(二)法的社会作用: A.维护统治阶级统治;B.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四.法律关系:它是由一定的法律事实和法的调整作用而在人们之间形成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它有三个基本要素: A.主体: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B.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C.内容: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第二节法的体系一.法的体系的基本单位(法律规范)(一)法律规范的结构:通常认为法律规范是由假定、处理、制裁三个要素构成的;(二)法律结构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不同分类:A.授权性规范、命令性规范与禁止性规范;B.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二.法的部门体系(一)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根本制度,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其他法的母法;(二)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三)民商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商法是调整市场经济中平等商事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四)经济法: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五)社会法:通常把调整社会公共事业活动活动的法成为社会法。

主要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资源和环境保护、科教文卫等方面的法;(六)刑法:是规定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七)诉讼法:是有关司法程序即诉讼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八)军事法:是有关军事管理和国防建设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法的效力体系(一)宪法:由全国人大按特定的严格程序制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二)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效力仅次于宪法,高于其他国家机关制定的法规、规章和其他形式的法;(三)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颁布,法律效力在宪法和法律之下,高于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自治区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务院部委和直属机构制定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四)地方性法规:效力不及于本区域以外;(五)部门规章: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发生效力;(六)政府规章:在本区域内有效;(七)有关国际条例:它不属于国内法,但国家作为签约主体,国家自身和国内的个人和单位都有遵守的义务。

四、法的历史体系对世界各国法律制度影响最大的是大力法系(即罗马- 德意志法系或民法法系)和英美法系(即普通法系)。

五.其他分类形式(一)实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或职权、职责;程序法规定保证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所需程序或手续;(二)公法和私法:凡调整运用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公共事务,从而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平等关系的法律制度称为公法;凡调整当事人之间各自以其独立的地位,自主、自愿所发生的平等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为私法。

第三节法的创制法的创制即立法,是国家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规范的活动。

一.立法权限:是指国家机关制定有关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权利范围。

(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国家的基本法律;(二)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立法权: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A.为贯彻法律而制定的行政法规的事项; B.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C.授权立法事项;(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 A.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区域监督的权利和职责;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的事项; B •属于地方事务中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C.在全国 人大及其常委会专属立法之外,中央尚未立法的事项;(四) 国务院职能部门的立法权限: 部门规章的制定必须在各部门权限之内, 并属于执行法 律或者国务院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五) 地方人民政府的立法权限:政府法规的立法范围包括: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 性法规而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二.立法程序: 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及 认可法律规范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步骤和次序。

三.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管理(一) 概念:是指县以上各级税务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规定程序制定并公布的, 涉及纳税人、 扣缴义务人及其他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 义务,在本辖区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并反复适用的文 件。

(二) 制定A. 制定主体:县级以上各级税务机关,税务所、稽查局和其他税务行政机构不是制定主体;B. 制定原则:公开、统一、效能;C. 制定程序:起草----审查----决定并签署----公布----生效;三)管理A. 备案审查:上级税务机关有对下级税务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进行管理、B •文件清理:分为日常清理和定期清理;C •后评估:制定机关应及时跟踪了解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情况, 对实施机关或者税务行政 相对人反馈问题较多的文件,及时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情况进行处理;D •异议处理。

第四节法的适用一.法的适用的概念和原则(一)概念:指各种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律规定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人或者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门活动;(二)原则: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二.法的适用的模式:(一)调查、分析事实;(二)选择适用的法律规范;(三)对事实的认定和法律规范的选择做出确切解释;(四)作出法律决定,产生适用的法律文书;(五)送达文书;(六)执行文书;(七)检查监督。

三.法的适用的具体规则:新法优于旧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第二章行政法基础第一节行政法概述一.行政的涵义: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对其理解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行政的主题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构;第二,只有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才是行政。

.行政法的概念及其地位一)概念:行政法就是规范行政主体的设立、行政权的授予与行使、行政程序的创设行政权的行使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特征:A. 内容特征:研究对象的确定性;内容的广泛性;内容的相对易变动性;行政法中往往包含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这两种法律规范; B.形式上的特征: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数量多。

三.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四.法制、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一)法制:指国家的法律制度,即立法、守法、执法和法律监督等环节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运作状况。

我国法制建设的方针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依法治国:其基本含义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三)依法行政:A •意义:第一,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是实现行政目的的重要保障;第三,是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第四,是维护行政主体形象的重要举措;B.我国依法行政的愿景:第一,行政主体的职能和权限明确,并能够严格依照法律授予的行政职权和范围从事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的管理;第二,法律议案、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提出,制定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第三,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共鸣、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益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第四,科学化、供的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制定的政策、发布的决定相对稳定,行政管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便民、高效、诚信;第五,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形成,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第六,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紧密挂钩;第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能够依法妥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和制度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的要求、一员得到及时反映。

政府提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C•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第二节.税务行政法律关系一.涵义:是指由税务机关设立并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税务机关与其行政相对人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二.构成要素(一)税务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1.主体:是各级税务机关,它是指依法享有国家征税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税务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税务行政组织。

A.特征:第一,其必须是一个组织,而不是个人;第二,必须是享有国家征税权利,能够实施税务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第三,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税务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第四,是一个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B.种类: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2.相对人:是指在税务行政法律关系中被税务行政主体管理的一方当事人。

A.特征:第一,处于被管理地位;第二,身份具有相对性;第三,相对人范围广泛;B.种类:第一,具有双重身份的国家机关;第二,社会组织,包括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外国组织;(二)税务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务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税务行政法律关系中所享有具体行政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 (三)税务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务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标的、 目标或对象,也是权利和义务的媒介或者载体。

第三节.税务行政行为 一.概念:是税务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税务行政管理的目的所实施的具有法律意义并产生法 律效果的活动;二.特征:法律的执行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公定性;一定的自由裁量性;强制性;三.种类:(一)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1.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的立法行为和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