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设定误差与数据问题(计量)

第七章设定误差与数据问题(计量)
第七章设定误差与数据问题(计量)

第七章 设定误差与数据问题

设定误差(specification error )指的是模型本身的设定就存在误差,如解释变量选择不当、测量误差、函数形式不妥等。

7.1遗漏变量 (Omitted variables )

由于某些数据难以获得,遗漏变量现象几乎是难以避免的。假设真实的模型为:

i i i i x x y εββ+′+′=2211,其中可以是向量。

21,x x 而估计的模型为:i i i u x y +′=11β,即遗漏变量22βi x ′被归入扰动项中去了。 i u

考虑以下的两种情形:

(1)遗漏变量与包含的解释变量不相关,即2i x 1i x ()0,cov 21=i i x x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大样本理论,最小二乘法依然是一致的。但由于遗漏变量22βi x ′被归入扰动项中,可能会增大扰动项的方差,从而影响最小二乘法估计的精确度。 i u

(2)遗漏变量与包含的解释变量相关,即2i x 1i x ()0,cov 21≠i i x x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大样本理论,最小二乘法不再是一致的,其偏差被称为“遗漏变量偏差”(omitted variable bias )。这种偏差在经济计量的实践中比较常见,成为某些计量研究的致命伤。比如,在研究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时,个体的先天能力差异是不可观测的,但能力与受教育年限很可能存在正相关。

解决“遗漏变量偏差”的方法主要有加入尽可能多的控制变量、使用代理变量(proxy variable )、工具变量法(第八章),使用面板数据(第九章)、以及随机实验等。这里主要介绍代理变量法。比如,在教育投资回归中,可以使用智商(IQ )来作为个体能力的代理变量。一个理想的代理变量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多余性(redundancy ):即代理变量仅通过影响遗漏变量来作用于被解释变量。比如,“智商”仅通过对“能力”的影响来影响收入。换言之,假如有“能力”的数据,那么再引入“智商”来作为解释变量就是多余的。

(2)将遗漏变量剔除代理变量影响后的剩余部分与解释变量不相关。

命题:如果上述两个条件满足,则使用代理变量就能获得一致的估计量。

证明:假设真实模型为:εγβββ+++++=q x x y K K ...110,其中q 为不可观测的遗漏变量。假定()0,cov =εi x ,但遗漏变量q 与某解释变量相关(),

i x K i ≤≤1

即,故最小二乘法不是一致的。假设找到了一个代理变量z ,满足

()0,cov ≠q x i v z q ++=10δδ,其中()0,cov =v z 。

根据第一个条件(多余性),代理变量z 只通过q 对y 发生作用,因此与y 的扰动项ε不相关,即()0,cov =εz 。根据第二个条件,q 的扰动项v 与所有的解释变量均不相关,即,()0,cov =v x i K i ,...,1=?。

将q 的表达式代入原模型可得,

()()εγγδββγδβ+++++++=v z x x y K K 11100...,其中εγ+v 为新的扰动项。容易证明新扰动项与所有解释变量均不相关:

()()()000,cov ,cov ,cov =+=+=+εγεγi i i x v x v x

()()()000,cov ,cov ,cov =+=+=+εγεγz v z v z

因此,使用代理变量后,最小二乘法是一致的。 ■

在实际操作上,对于代理变量是否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也只能做定性的讨论,无法严格检验。如果使用不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不完美代理变量(imperfect proxy ),则仍会导致不一致的估计。

7.2无关变量(Irrelevant variables )

假设真实的模型为:i i i x y εβ+′=11

而估计的模型为:i i i i x x y εββ+′+′=2211,即加入了与y 无关的解释变量。由于

与y 无关,故根据定义,也与y 的扰动项2i x ′2x 2x ε无关,即()0,cov 2=i i x ε。因此,

最小二乘法仍然是一致的,即,。但是,引入无关变量后,由于受到无关变量的干扰,估计量的方差增大了。总之,对于解释变量的选择最好要遵循经济理论的指导。

11?lim ββ=∞

→n p 0?lim 2

=∞

→βn p 1

7.3 建模的策略:“由小到大”还是“有大到小”

“由小到大”(specific to general )的建模方式首先从小模型开始,然后再逐渐增加解释变量。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小模型很可能存在遗漏变量,这样系数估计量就不一致,t 检验、F 检验都可能失效,因此很难确定该如何取

舍变量。

与此相反,“有大到小”(general to specific )的建模方式从一个尽可能大的模型开始,收集所有可能的解释变量,然后再逐步剔除不显著的解释变量。这样做虽然冒着包含“无关变量”的危险,但其危害性毕竟没有“遗漏变量”严重。然而,在实际操作上,常常很难找到所有与被解释变量相关的解释变量。

因此,在计量的实证研究上,常常是采用以上两种策略的折衷方案。

7.4 解释变量个数的选择

好的经济理论应该用尽可能简洁的模型来尽可能好地描述复杂的现实世界。但这两个目标常常是矛盾的。在计量模型的设定上,增加更多的解释变量虽然可以提供模型的解释力(拟合优度),但也牺牲了模型的简洁性(parsimony )。我们需要在模型的解释力与简洁性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在时间序列模型里,常常要选择包括多少期的滞后变量。可供选择的指标包括:

(1)校正的可决系数2R :选择解释变量的个数以最大化2R 。

(2)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即AIC )

K

min K n

n e e AIC 2

log +??????′≡

其中第一项为对模型拟合度的奖励,而第二项则为对解释变量过多的惩罚。当K 上升时,第一项下降而第二项上升。

(2)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 ,即BIC )或施瓦兹信息准则(Schwarz Information Criterion ,即SIC )

K min K n n

n e e AIC log log +??

????′≡ 一般来说,(除非样本容量很小)。因此,BIC 对于解释变量过多的惩罚比AIC 严厉。 2log >n

Stata 命令:

reg y x1 x2 x3

estat ic (ic 表示information criterion )

7.5 对函数形式的检验

显然,很多经济关系是非线性的。因此,多元线性回归只能被看作是一种一阶线性近似。但是,二阶乃至高阶的非线性部分真的不重要吗?为此,常使用Ramsey’s RESET (Regression Equation Specification Error Test )检验。其基本思想是:如果你怀疑非线性项被遗漏了,那么就引入非线性项来检验它们的系数是否显著。 假设线性回归模型为:εβ+′=x y

回归后可得拟合值。既然是解释变量x 的一个线性组合,就包含了中各解释变量二次项(含平方项与交叉项)的信息,以此类推,就包含了中各解释变量四次项的信息。考虑一个新的回归:

b x y

′=?y ?2?y 4?y εδδδβ++++′=443322???y y y

x y 对原假设0:4320===δδδH 做F 检验。如果拒绝,则说明模型中应该有高次项;如果接受,就说明可以使用线性模型。RESET 检验的缺点是在拒绝的情况下,它并不提供具体需要将哪些高次项加入模型的信息。 0H 0H 0H

Stata 命令:

reg y x1 x2 x3

estat ovtest (使用,,) 2?y

3?y 4?y estat ovtest,rhs (使用解释变量的幂来代替的幂) y

?其中,ovtest 代表omitted variable test ,因为遗漏高次项的后果类似于遗漏解释变量。比如,假设真实模型为()

εγβα+++=2x x y ,但被遗漏。显然,

2x γ()()()()

0,cov ,cov ,cov ,cov 222≠=+=+x x x x x x x γεγεγ。因此,遗漏高次项也会导致遗漏变量偏差。

对于如何确定回归方程的函数形式,最好是从经济理论出发,即通过经济模型的推导来得到回归方程的具体形式。比如,通过对人力资本模型的研究可知,教育投资回报率方程应该采用单对数形式。

7.6 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 或collinearity )

如果数据矩阵X 不满列秩,即某一解释变量可以由其他解释变量线性表出,则

存在“严格多重共线性”。此时,()1

?′X X 不存在,最小二乘法无法定义,总体参

数β不可识别。“严格多重共线性”在现实数据中很少出现,即使出现Stata 也会自动识别并删去多余解释变量。

较为常见的是近似的多重共线性,表现为如果将第k 个解释变量对其余的解释变量回归,所得到的可绝系数较高。在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OLS 仍然是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E ),即在所有线性无偏估计中具有最小的方差。但这并不意味着OLS 估计量方差在绝对意义上小。由于存在多重

共线性,K k k x x x x ,...,,,...,111+?2k R X X ′变得几乎不可逆,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1

?′X X 变得很“大”,致

使方差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只要X 矩阵中元素轻微地变

化,就可能引起()()1

2|var ?′=X X X b σ()1

?′X X 极大的变化,进而导致OLS 估计值b 发生很大变化。通

常的症状是虽然整个回归方程的2R 较大、F 检验也很显著,但单个系数的t 检验却不显著,或者系数估计值大小不合理、甚至符号与理论预期相反。

可以证明,协方差矩阵主对角线上第k 个元素可以表示为:

()()kk

k

k S

R X b 22

1|var ?=

σ,其中()∑=?≡n

i k ik kk x x S 1

2

k x 为的离差平方和。

定义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为2

11

k

k R VIF ?≡,则 ()kk

k

k S VIF X b 2

|var σ=。VIF 越大则说明多重共线性问题越严重。一个经验规则是

最大的{

}K VIF VIF VIF ,...,max 1=不超过10。 Stata 命令:estat vif (将列出所有解释变量的VIF 值)

解决多重共线性的方法:

(1)如果多重共线性并不影响你所关心变量的显著性,那么可以不必理会(do nothing )。在有“方差膨胀”的情况下,你所关心的系数依然显著;如果没有多重共线性,则这些系数将更加显著。

(2)如果多重共线性影响到你所关心变量的显著性了,则需要增大样本容量,剔除严重共线性的变量,或对模型进行重新设定。

7.7 极端数据(Outliers, influential data )

回归系数可能受个别极端观测值的很大影响,见图。

第i 个观测数据对回归系数的影响力(leverage )可以通过投影矩阵

对应的主对角线元素来表示,即

()X X X X P ′′≡?1

()i i i x X X x lev 1

?′′≡

所有观测数据的影响力满足:

i lev 10≤≤i lev ,

n i ,...,1=?K lev

n

i i

=∑=1

因此,影响力的平均值为i lev n

K

。记()i b 为去掉第i 个观测数据后的参数估计值,可以证明:

()

()i i i i e x X X lev b b 1

11?′???????

???=? 因此,越大则的变化越大。如果某些数据的比平均值

i lev ()b b i ?i lev n

K

高很多,则可能为对回归系数有很大影响的极端值。此时,首先要仔细检查是否数据输入有误,其次检查是否由于某种与研究课题无关的特殊现象所导致。必要时可以删除极端数据。

Stata 命令:

reg y x1 x2 x3

predict lev, leverage (列出所有解释变量的leverage 值) gsort –lev (将所有观测数据按lev 的降序排列) sum lev (看到lev 的最大值与平均值) list in 1/10(列出从第1到第10个数据)

注:如果用命令“sort ”,则只能按升序排列。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第一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物理实验的任务不仅是定性地观察各种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定量地测量相关物理量。而对事物定量地描述又离不开数学方法和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因此,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课的基础。本章将从测量及误差的定义开始,逐步介绍有关误差和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基本知识。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是一切实验结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误差理论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误差理论基本的概念和处理方法也有很大发展。误差理论以数理统计和概率论为其数学基础,研究误差性质、规律及如何消除误差。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其目的是对实验结果做出评定,最大限度的减小实验误差,或指出减小实验误差的方向,提高测量质量,提高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对低年级大学生,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本课程尽限于介绍误差分析的初步知识,着重点放在几个重要概念及最简单情况下的误差处理方法,不进行严密的数学论证,减小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好物理实验这门基础课程。 第一节测量与误差 物理实验不仅要定性的观察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就需要进行定量的测量,以取得物理量数据的表征。对物理量进行测量,是物理实验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某些物理量的大小进行测定,实验上就是将此物理量与规定的作为标准单位的同类量或可借以导出的异类物理量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这个比较的过程就叫做测量。例如,物体的质量可通过与规定用千克作为标准单位的标准砝码进行比较而得出测量结果;物体运动速度的测定则必须通过与二个不同的物理量,即长度和时间的标准单位进行比较而获得。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就叫做实验数据。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应包含测量值的大小和单位,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国际上规定了七个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则是由以上基本单位按一定的计算关系式导出的。因此,除基本单位之外的其余单位均称它们为导出单位。如以上提到的速度以及经常遇到的力、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单位都是导出单位。 一个被测物理量,除了用数值和单位来表征它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征它的参数,这便是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这个重要参数却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设想如果得到一个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几乎为零,那么这种测量结果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从表征被测量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与其数值和单位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测量可以分为两类。按照测量结果获得的方法来分,可将测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类,而从测量条件是否相同来分,又有所谓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根据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就是把待测量与标准量直接比较得出结果。如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等,

计量器具与设备操作规程(新)

一压力表的操作规程 1. 示值检查 1.1 关闭压力表进气阀;打开泄放阀,泄去压力表内压力; 1.2 对压力表进行零点检查与调整;使其符合检定规程要求; 1.3 关闭泄放阀; 1.4 缓慢打开压力表进气阀,给压力表充压直到示值稳定; 1.5 对压力表各连接部位检漏,发现漏点及时处理; 1.6 查压力表示值是否与站控机或同条件下压力表示值相符。 2. 压力表附件的更换 2.1 转换接头的更换 2.1.1 关闭压力表根部阀进气阀,打开放空阀,待压力表示值为零后,拆下压力表,拆下转换接头; 2.1.2 关闭放空阀,打开根部阀进气阀进行吹扫; 2.1.3 关闭根部阀进气阀,安装新的转换接头,安装压力表; 2.1.4 缓慢打开根部阀进气阀,观察压力表的示值并检漏。 2.2 压力表根部阀的更换 2.2.1 放空待更换根部阀的相应管段; 2.2.2 待微正压时拆开与根部阀相连的压力表转换接头; 2.2.3 拆下旧的根部阀,安装新的根部阀; 2.2.4 对管段缓慢充压并随时检漏; 2.2.5 安装与根部阀相连的转换接头及压力表; 2.2.6 缓慢打开根部阀进气阀,观察压力表的示值并检漏。

二钢直尺 钢直尺是最简单的长度量具,它的长度有150,300,500和1000 mm四种规格。 钢直尺用于测量零件的长度尺寸,它的测量结果不太准确。这是由于钢直尺的刻线间距为1mm,而刻线本身的宽度就有0.1~0.2mm,所以测量时读数误差比较大,只能读出毫米数,即它的最小读数值为1mm,比1mm小的数值,只能估计而得。 如果用钢直尺直接去测量零件的直径尺寸(轴径或孔径),则测量精度更差。其原因是:除了钢直尺本身的读数误差比较大以外,还由于钢直尺无法正好放在零件直径的正确位置。所以,零件直径尺寸的测量,也可以利用钢直尺和内外卡钳配合起来进行。

测量仪器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辨析

测量仪器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辨析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对所采用的计量标准器具、配套设备以及所开展的检定/校准项目的准确度指标,要求填写“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JJF1069—2000《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要求填写检定/校准“准确度等级或测量扩展不确定度”;实验室国家认可的校准项目则是填写“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以上几种表述方式,表面看来仅仅在文字上有所区别,而实际,在对不确定度如何表达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误区。例如,JJF1033—2001对计量标准器具、配套设备不确定度的解释是“已知测量仪器或量具的示值误差,并且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时,填写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另JJF1033—2001对所开展的检定及校准项目不确定度的解释是“指用该计量标准检定或校准被测对象所给出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其中不应包括由被测对象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见JJF1033—2001国家统一宣贯教材《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实施指南》,中国计量出版社)。对仪器的不确定度,在同一规范中,已有不同的理解,在其它规范中的含义也各有区别,还有不少专家提出用不确定度表示测量仪器的特性,根本就是不合适。为了对表述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指标有统一和清晰的理解,对仪器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的意义和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准确度等级是用符号表示的准确度档次 测量仪器准确度是定性概念。这个问题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BIPM、ISO等7个国 际计量组织1993年颁布的《国际基本和通用计量名词术语》(VIM)、ISO等7 个国际组织于1993年正式颁布《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已有明确的解释。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也已将JJF1033—1992中对计量标准 准确度赋予一个定量计算公式的规定作出修订,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取代。明确测量仪器准确度是定性概念,以和国际接轨以及和上面规范保持一致是十分必要的。由于VIM和GUM是以多个国际组织的名义联合颁布,国际上各个组织也在逐渐消除这种不规范的表述。对于一些不合适的表达,如“二等活塞压力计的准确度为±0.05%”,只能是对标准、规范等文件的修订逐步改正。

测量误差的分类以及解决方法

测量误差的分类以及解决方法 1、系统误差 能够保持恒定不变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测量设备、测量方法的不完善和测量条件的不稳定而引起的。由于系统误差表示了测量结果偏离其真实值的程度,即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所以在误差理论中,经常用准确度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系统误差越小,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就越高。 2、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是一种大小和符号都不确定的误差,即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重复测量时,各次测量结果服从某种统计分布;这种误差的处理依据概率统计方法。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如温度、磁场、电源频率等的偶然变化等都可能引起这种误差;另一方面观测者本身感官分辨能力的限制,也是偶然误差的一个来源。偶然误差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偶然误差越小,精密度就越高,反之则精密度越低。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误差。系统误差反映在一定条件下误差出现的必然性;而偶然则反映在一定条件下误差出现的可能性。 3、疏失误差 疏失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操作、读数、记录和计算等方面的错误所引起的误差。显然,凡是含有疏失误差的测量结果都是应该摈弃的。 解决方法: 仪表测量误差是不可能绝对消除的,但要尽可能减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其减小到允许的范围内。 消除测量误差,应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必须指出,一个测量结果中既存在系统误差,又存在偶然误差,要截然区分两者是不容易的。所以应根据测量的要

求和两者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选择消除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对精密度要求不高的工程测量中,主要考虑对系统误差的消除;而在科研、计量等对测量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较高的测量中,必须同时考虑消除上述两种误差。 1、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 (1)对测量仪表进行校正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测量结果中,引入校正值进行修正。 (2)消除产生误差的根源即正确选择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尽量使测量仪表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工作,消除各种外界因素造成的影响。 采用特殊的测量方法如正负误差补偿法、替代法等。例如,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考虑到外磁场对读数的影响,可以把电流表转动180度,进行两次测量。在两次测量中,必然出现一次读数偏大,而另一次读数偏小,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正负误差抵消,可以有效地消除外磁场对测量的影响。 2、偶然误差的消除方法 消除偶然误差可采用在同一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足够多次的重复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方法。根据统计学原理可知,在足够多次的重复测量中,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可能性几乎相同,因此偶然误差的平均值几乎为零。所以,在测量仪器仪表选定以后,测量次数是保证测量精密度的前提。 . 容: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精)

第一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由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条件、测量人员等因素的限制,测量结果不可能绝对准确。所以需要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做出评价,对其误差范围作出估计,并能正确地表达实验结果。 本章主要介绍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表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在每个实验中都要用到,而且是今后从事科学实验工作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1.1 测量与误差 1.1.1测量 物理实验不仅要定性的观察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就需要进行定量的测量。测量就是借助仪器用某一计量单位把待测量的大小表示出来。根据获得测量结果方法的不同,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由仪器或量具可以直接读出测量值的测量称为直接测量。如用米尺测量长度,用天平称质量;另一类需依据待测量和某几个直接测量值的函数关系通过数学运算获得测量结果,这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如用伏安法测电阻,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阻的电流,依据欧姆定律求出待测电阻的大小。 一个物理量能否直接测量不是绝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改进,很多原来只能间接测量的量,现在可以直接测量了。比如车速的测量,可以直接用测速仪进行直接测量。物理量的测量,大多数是间接测量,但直接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 一个被测物理量,除了用数值和单位来表征它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征它的参数,这便是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这个重要参数却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设想如果得到一个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几乎为零,那么这种测量结果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从表征被测量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与其数值和单位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1.1.2 误差 绝对误差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理量所具有的客观大小称为真值。测量的目的就 是力图得到真值。但由于受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测量条件以及观测者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即总存在测量误差。设测量值为N,相应的真值为N0,测量值与真值之差ΔN ΔN=N-N0 称为测量误差,又称为绝对误差,简称误差。 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之中,测量与误差形影不离,分析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将

计量器具、设备比对计划

计量器具、设备比对计划 1 目的 为了保证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正确和统一,并满足产品检验要求,应定期对计量器具、设备进行比对。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测中心。 3 要求 3.1计量器具的校准方法及要求 3.1.1 将检测中心所有计量刻度器具,定期送到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定,检定周期为三年。 3.1.2 将没有进行检定的计量器具与已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进行对比,将误差值注明在相对应的计量器具 上,并做好相应的比对记录。 3.1.3范围: 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刻度吸管、量筒等在检验中需要准确量取的玻璃量器. 3.1.4原理: 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刻度吸管、量筒是化学分析中所用的主要量器。容量器皿的容积与其所标出的体积并非完全相符合。因此,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分析工作中,必须对容量器皿进行校准。由于玻璃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不同的温度下容量器皿的体积也有所不同。因此,校准玻璃容量器皿时,必须规定一个共同的温度值,这一规定温度值为标准温度。国际上规定玻璃容量器皿的标准温度为20℃。既在校准时都将玻璃容量器皿的容积校准到20℃时的实际容积。容量器皿常采用两种校准方法。 相对校准要求两种容器体积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时,常采用相对校准的方法。例如,25mL移液管量取液体的体积应等于250mL容量瓶量取体积的10%。 绝对校准是测定容量器皿的实际容积。常用的校准方法为衡量法,又叫称量法。即用天平称得容量器皿容纳或放出纯水的质量,然后根据水的密度,计算出该容量器皿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体积。由质量换算成容积时,需考虑三方面的影响: a.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 b.温度对玻璃器皿容积胀缩的影响 c.在空气中称量时空气浮力的影响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的基本知识 1、测量误差的来源有哪些?什么是等精度测量? 答:测量误差的来源有三个方面:测量仪器的精度,观测者技术水平,外界条件的影响。该三个方面条件相同的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2、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它们的影响是否可以消除? 答: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其数值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偶然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其数值和符号均不固定,或看上去没有一定规律的误差。系统误差的影响采取恰当的方法可以消除;偶然误差是必然发生的,不能消除,只能削弱偶然误差的影响。 3、举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及距离测量中哪些属于系统误差? 答:水准仪的i 角误差,距离测量时钢尺的尺长误差,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竖盘指标差等都属于系统误差。 4、评定测量精度的指标是什么?何种情况下用相对误差评定测量精度? 答:测量中最常用的评定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其绝对值越大精度越低。当误差大小与被量测量的大小之间存在比例关系时,采用相对误差作为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例如距离丈量,采用往返丈量的相对误差作为评定精度的指标。 所谓相对中误差(简称相对误差)就是中误差之绝对值(设为|m|)与观测值(设为D )之比,并将分子化为1表示K =| |/1||m D D m = 。 5、观测值中误差如何计算? 答:设在相同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 次观测,得一组观测值L 1、L 2、……Ln ,x 为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i v 表示观测值改正数,即 11L x v -= 22L x v -= ...... n n L x v -= 则中误差 [] 1-±=n vv m 6、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如何计算?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由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条件、测量人员等因素的限制,测量结果不可能绝对准确。所以需要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做出评价,对其误差范围作出估计,并能正确地表达实验结果。 本章主要介绍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表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在每个实验中都要用到,而且是今后从事科学实验工作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1.1 测量与误差 1.1.1测量 物理实验不仅要定性的观察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就需要进行定量的测量。测量就是借助仪器用某一计量单位把待测量的大小表示出来。根据获得测量结果方法的不同,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由仪器或量具可以直接读出测量值的测量称为直接测量。如用米尺测量长度,用天平称质量;另一类需依据待测量和某几个直接测量值的函数关系通过数学运算获得测量结果,这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如用伏安法测电阻,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阻的电流,依据欧姆定律求出待测电阻的大小。 一个物理量能否直接测量不是绝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改进,很多原来只能间接测量的量,现在可以直接测量了。比如车速的测量,可以直接用测速仪进行直接测量。物理量的测量,大多数是间接测量,但直接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 一个被测物理量,除了用数值和单位来表征它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征它的参数,这便是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这个重要参数却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设想如果得到一个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几乎为零,那么这种测量结果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从表征被测量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与其数值和单位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1.1.2 误差 绝对误差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理量所具有的客观大小称为真值。测量的目的就是力图得到真值。但由于受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测量条件以及观测者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即总存在测量误差。设测量值为N ,相应的真值为N 0,测量值与真值之差ΔN ΔN =N -N 0 称为测量误差,又称为绝对误差,简称误差。 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之中,测量与误差形影不离,分析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将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对测量结果中未能消除的误差做出估计,是实验测量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的百分数叫做相对误差。用E表示: %1000 ??=N N E 由于真值无法知道,所以计算相对误差时常用N代替0N 。在这种情况下,N可能是公认 值,或高一级精密仪器的测量值,或测量值的平均值。相对误差用来表示测量的相对精确度,相对误差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1.3 误差的分类

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2004年8月1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6号发布 《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4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4年7月15日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二〇〇四年八月十日 第一条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止利用计量手段欺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零售商品的销售以及对其进行计量监督,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零售商品,是指以重量结算的食品、金银饰品。 其他以重量结算的商品和以容量、长度、面积等结算的商品,另行规定。 定量包装商品的生产、经销以及对其的计量监督应当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 第三条零售商品经销者销售商品时,必须使用合格的计量器具,其最大允许误差应当优于或等于所销售商品的负偏差。 第四条零售商品经销者使用称重计量器具当场称重商品,必须按照称重计量器具的实际示值结算,保证商品量计量合格。 第五条零售商品经销者使用称重计量器具每次当场称重商品,在本办法附表1、附表2称重范围内,经核称商品的实际重量值与结算重量值之差不得超过该表规定的负偏差。 第六条零售商品经销者和计量监督人员可以按照如下方法核称商品: (一)原计量器具核称法:直接核称商品,商品的核称重量值与结算(标称)重量值之差不应超过商品的负偏差,并且称重与核称重量值等量的最大允许误差优于或等于所经销商品的负偏差三分之一的砝码,砝码示值与商品核称重量值之差不应超过商品的负偏差;

计量器具配备、使用、管理要求

计量器具配备、使用、管理制度要求 经营者应制定必要的计量管理制度,并采取措施保证所经营的菜肴、酒类、饮料和其他商品、质量合格计量准确。 第一条经营者经营的菜肴、生料、酒类、饮料及其它饮食品,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标注饮食品的净含量或主要原料的净含量。并明示下列内容:1、食品或原料的名称;2、所使用容器名称;3、食品或原料的计量单位;4、价格。 热菜应标明1~2种主要生料的净含量; 冷菜应标明1~2种主要熟料或可食生料的净含量; 火锅所用的生、熟涮料,如肉、菜、鱼等,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标明净含量。 第二条经营者必须配备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计量器具。按量结算的应当使用计量器具,不得估量计费。 经营冷热菜肴的,应配备准确度为Ш级以上衡器。经营菜肴价格不高于30元/kg的,应使用分度值小于等于5g的衡器进行称量;经营菜肴价格高于30元/㎏,不高于100元/㎏的,应使用分度值小于等于2g的衡器进行称量;经营菜肴价格高于100元/㎏的,应使用分度值小于等于1g的衡器进行称量。 经营酒类、饮料,必须配备国家规定的有刻度的量杯。 第三条经营者应将计量器具置于消费者易看到的位

置,以便于向消费者明示称量操作过程和称量结果。不得拒绝消费者当场称量的要求。 第四条经营者按量结算时必须去皮计量,不得将包装物、绳子和其它杂物计入净含量。 鲜活水产品、水发物及其它加工烹制前在水中浸泡的原料,应经过充分控水后进行称量。 第五条使用计量器具进行称量,经核称商品的实际重量值与结算重量值之差不得超过《零售商品称量计量监督规定》关于负偏差的规定。 《零售商品称量计量监督规定》中没有规定的,经核称商品的实际重量值与结算重量值之差不得超过使用的计量器具最大允许误差的3倍。 使用量杯、量提等称量酒类、饮料的容量,经核称的实际容量值与结算容量值之差不得超过使用的计量器具最大允许误差。 第六条经营者使用的计量器具由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行强制检定。 第七条销售定量包装商品,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技术规范22页word文档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JJG 1027—1991 本技术规范对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中比较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做出统一的规定,以便正确地给出和使用测量结果。 本规范适用于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计量器具准确度的评定,及其评定结果的表达。 本规范所研究的测量结果的方差是有限的例如,在晶振频率的误差中,由于噪声导致理论方差发散,而是非有限的*。除非特别指明,本规范所述处理方法与误差的分布无关。 一测量结果的误差评定 1 一般原理 由于存在一些不可避免对测量有影响的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中存在误差。 误差的准确值、总体标准差都是未知的,但可以通过重复条件或复现条件下的有限次数测量列的统计计算或其它非统计方法得出它们的评定值。 计算得到的误差和(或)已确定的系统误差,应尽量消除或对结果进行修正。无法修正的部分,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作为随机误差处理。 2 测量误差的种类 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它既可用绝对误差表示,也可以用相对误差表示。按其出现的特点,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2.1 系统误差 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按其变化规律可分为两类: a 固定值的系统误差。其值(包括正负号)恒定。如,采用天平称重中标准砝码误差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分量。 b 随条件变化的系统误差。其值以确定的,并通常是已知的规律随某些测量条件变化。如,随温度周期变化引起的温度附加误差。 2.2 随机误差 在同一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它引起对同一量的测量列中各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常用标准差表征。对标准差以及系统误差中不可掌握的部分的估计,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主要对象。 2.3 粗大误差 指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它是统计的异常值,测量结果带有的粗大误差应按一定规则剔除。 3 误差来源及分解 任何详细的误差评定报告,应包括各误差项的完整材料,其中应有评定方法的说明。 3.1 误差来源 设被测量的真值为Y0,而测量结果为Y,则绝对误差ΔY可表示为:ΔY=Y-Y0 (1.1)本条叙述由测量绝对误差ΔY分解成可以评定的误差分量ΔYk的法

物理实验中的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方法总结

物理实验中的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方法总结

物理实验中的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方法总结 作者:石皓昆李珩 指导教师:邓靖武 2014年4月17日

摘要: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习进行物理实验是不可忽略的一步。在笔者参加学校在北京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在实验结果处理中,应用了许多高中没有出现的方法。我们在这里对我们使用过、遇到过的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基础物理实验误差分析不确定度数据处理 目录 一、引言 二、正文 1、测量误差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2、测量结果的书写规则 3、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的几种方法 三、结尾

一、引言:本文着重总结了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其中测量误差理论是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进行一项物理实验始终与误差理论有密切的关系,不断减小测量误差即使我们进行试验时不断需要考虑的问题,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有效地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正确处理数据。 二、正文 1、测量误差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①测量误差的定义 首先,需要明确测量误差的定义。当我们进行测量时,由于理论的近似性、实验仪器的局限性等,测量结果总不可能绝对准确。待测物理量的真值同我们的测量值之间总会存在某种差异。我们将测量误差定义为 测量误差=测量值-真值 ②测量误差的分类 其次,按照习惯的分类方法,根据误差的性质,误差又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③系统误差 我们在这里讨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指的是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测量值对真值的偏离总是相同的误差。其造成原因大概分为三类:(1)、实验理论、计算公式的局限性(例:测量单摆周期中使用在摆角趋于0 的情况下的周期公式) (2)、仪器的使用问题 (3)、测量者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4)、未定系统误差(例如仪器的允差) ④随机误差 与系统误差相对应,随机误差是由于偶然的、不确定的因素造成每一次测量值的无规律的涨落,这类误差我们称作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的特点在于它的随机性。即如果在相同宏观条件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每次的测量结果都不相同。但当测量次数足够多时,我们一般认为大多数的随机误差近似符合正态分布。 不妨记随机误差为连续型随机变量x,其概率密度函数为(x) ρ。由“概率论”中对于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的定义 数学期望 ()() E x x x dx ρ +∞ -∞ =? 方差 2 D()[()]() x x E x x dx ρ +∞ -∞ =- ?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2 2 2 (x) x σ ρ- =(1.1)

计量器具的配置和检测能力分析标准

计量器具的配置和检测能力分析标准 器具, 能力, 计量, 检测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SEW工作计量器具和计量标准器具。其目的是正确选配计量器具,保证处于合理配置、使用状态。 2 配置原则 从测量特性、技术特性、经济特性等因素进行考虑,其中最关键的是测量特性的选择,特别是不确定度是 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首要条件。即在不确定度满足预期使用条件下,还应考虑其他测量特性,如稳定度、量程、分辨力,同时还应考虑成本、检定校正方法以及使用维护方便性等条件。配置数量应把握尺度,符合检测业务需要,避免配置过量或不适用计量器具导致闲置、浪费公司财产。一般小型量具专人专用,中性、大型精密贵重量具可配置1~2件。 3 术语定义 3.1 不确定度:指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参数值无符号,可用 标准偏差或标准偏差的倍数表示,表明测量值的分散性,不能根据其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常用“××%”、“××”或“××级”表示,示值误差则相当于“××%×rdg”、“±××”或“×××spn” 。 3.2 测量误差:也称示值误差,是有正负符号的量值,其值为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表明测量结果 偏离真值,且可以根据其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3.3 分度值和分辨力:分度值指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也称刻度。分辨力指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 的最小的示值差。一般认为模拟式显示装置的分辨力为标尺分度值的一半,如指针式仪表,数字式显示装 置的分辨力为末尾数的一个字码,如刻度(或分度值)为0.02g的电子台秤分辨力为0.01g。 4 SEW对同种工序、检测过程参照SFK配置计量器具,并按照如下经验选配方法调查其检测能力是否满 足预期要求。 4.1.1 计量标准器具的配置 计量标准器具用于校正计量器具时,其不确定度U标一般应≤需校正的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U表的 (1/3~1/10), 至多也应取1/2,即:U标≤(1/3~1/10)U表 例子: 能否用0.2级200V的电压表校正1.0级200V的电压表? 解:① 0.2级200V的电压表(计量标准器具)的最大测量误差U标=200×0.2%=0.4V。 ② 1.0级200V的电压表(被校正电压表)的最大测量误差U表=200×1.0%=2V。 ③ U标(0.4V)≤1/3U表(0.67V),所以可用0.2级200V的电压表校正1.0级200V的电压表。 4.1.2 工作计量器具的配置 应满足:U1≤(1/3~1/10)T 式中:U1 ─为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可视为计量器具的最大测量误差)。 T ─为制品参数加工制造允许的误差范围,或者工艺过程监测控制允许变化范围,即公差。 注意:对不同制品的同一参数,应选择公差最小的进行计算,量程即参数特性值应选择最大值。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的基本知识.

第5章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的基本知识 学习重点:测量误差的分类和偶然误差的性质、评定精度的指标、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的计算。 5.1测量误差概述 5.1.1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一、 观测值及其误差 测量获得的数据称为观测值,观测值i L 与真值X 之差即为观测值的真误差i ?: i ?=i L -X (i =1、2、3...n ) (5-1) 二、 测量误差的来源 产生测量误差的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仪器性能的限制; (2) 观测者本身的限制; (3) 外界条件的影响。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根据对测量成果影响的性质,可将误差分为以下两类: (一)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其数值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只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就可以将系统误差的影响予以消除。 (二)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其数值和符号均不固定,或看上去没有一定规律的误差。偶然误差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于观测值中。 5.1.2偶然误差的特性 偶然误差具有以下特性: 1.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 2.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4.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即

5.2 评定精度的指标 测量中最常用的评定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 一、 中误差 设在相同条件下,对真值为X 的量作n 次观测,每次观测值为i L ,其真误差i ?: i ?=i L -X (i =1,2,3...n ) (5-5) 则中误差m 的定义公式为 m = []n ??± (5-6) 在使用中误差评定观测值的精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观测值的精度必须相等,且个数较多。 (2) 依据(5-6)式计算的中误差,代表一组等精度观测中每一个观测值的精度。 (3) 中误差数值前应冠以“±”号。 例如,有甲、乙两组各含10个观测值,其真误差分别为 甲组: +3,-2,-4,+2,0,-4,+3,+2,-3,-1 乙组: 0,-1,-7,+2,+1,+1,-8,0,+3,-1 则依据(5-6)可计算两组观测值的中误差分别为: 7.210) 1323402423(222222222±=+++++++++±=甲m 6.310 ) 1308112710(22222222±=+++++++++±=乙m 即知,甲乙两组中每个观测值的精度可分别以7.2±和6.3±表示,而同一组中真误差的差异,只是偶然误差的反映。由于乙甲m m <,所以,甲组观测值较乙组观测值的精度高。 二、 容许误差 通常规定以两倍(要求较严)或三倍(要求较宽)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误差或限差,即 限?=2~3m (5-9) 三、 相对误差

计量器具自校规范

计量器具自校规范 1、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范 1目的 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普通游标卡尺及数显、带表游标卡尺的内部核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5.1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数显卡尺的显示屏是否完好,带表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5.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5.3取2~3块任意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面要干净、平整。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 5.4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值与标准值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中。 BW/QM—PGW—02

5.5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组合进行校准; 5.6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2、千分尺内部校验规程 1目的 对千分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千分尺的内部校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5.1检查千分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5.2扭动千分尺螺栓调校零位,使刻度对准零点。 5.3根据不同量程的千分尺选择适宜的标准量块3~4块,(可对标准量块进行组合测量)。每块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为±0.01mm。 5.4外径千分尺的校验:任意取5-6块标准量块,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扭动螺栓使外径千分尺的测 BW/QM—PGW—02

项目一测量误差的处理

项目一测量误差的处理 通过使用不同量程电压表的测量,掌握电工常见测量仪表的使用及误差分析方法 知识目标 (1)自动检测系统基本概念。 (2)测量误差的概念。 (3)测量误差的分类及表示方法 能力目标。 (1)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 (2)能够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各误差。 1.1.1项目要求 测量约90V的电压,实验室现有0.5级0-300V和1.0级0-100V的电压表。选择哪种电压表。 1.1.2项目引入 测量和检测问题广泛地存在于各行各业,存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而且随着生产力水平与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测量和检测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由于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等限制,实际测量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常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等来说明一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为了评定实验测量数据的精确性或误差,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需要对测量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由此可以判定哪些因素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方面,进一步改进测量方法,缩小实际测量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提高测量的精确性。 1.1.3预备知识 1 检测系统的组成 自动检测系统或者自动检测装置是实现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系统或装置。信息提取是从自然界、社会、生产过程或科学实验中获取人们所需要的信息。信息处理是自动检测的真正目的,是指人们把已经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运算、分析或综合,以便进行预报、报警、检测、计量、保护、控制、调度和管理等,达到预防自然灾害、防止事故发生、提高劳动生产率、正确计量、改善产品质量、顺利进行科学实验、进行文明生产和科学管理等目的。 当今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提取、处理、传输以及综合等要求愈加迫切。作为信息提

计量器具校准规范

计量器具校准规范 一、适用范围:量筒、、量杯、容量瓶、滴定管、单标线吸量管等玻璃器皿。 二、检定条件: 2.1 室温(20±5)℃,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H。 2.2 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得大于2℃。 三、内容: 1.外观 3.1.1玻璃量器不允许有影响计量读数及使用强度等缺陷,具体要求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 3.1.2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具体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2.密合性 3.2.1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3.2.2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5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3.2.3测试方法:具塞滴定管——将不涂油的活塞芯擦干净后用水润湿,插入活塞套内,滴定管应垂直地夹在检定架上,然后注水至最高标线处,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塑料活塞静置50min),渗漏值应符合第2.1和2.2条规定。 3.容量示值——比较法 3.3.1 将温度计插入盛满水的烧杯中,静置10min,测纯水的温度; 3.3.2在电子天平上称出称量瓶的质量并扣除; 3.3.3 将量器中放出的纯水盛于称量瓶中,盖好盖; 3.3.4 用实测纯水质量与此温度下经过校准的纯水质量比较的差值换算成相应温度下的纯水体积,此体积若在玻璃量器容量允许差范围内,就是合格的量出式量器。 表1 A型单标线吸量管计量要求 标称容量/mL 10 20 25 50 容量允差/mL ±0.020 ±0.030 ±0.05 表2 A型容量瓶计量要求 标称容量/mL 50 100 250 500 容量允差/mL ±0.05 ±0.10 ±0.15 ±0.25 表3 量出式量筒计量要求 标称容量/mL 50 100 250 分度值/mL 1 1 2或5 容量允差/mL ±0.50 ±1.0 ±2.0

计量器具比对校验规程

计量器具比对校验规程 1.目的 对游标卡尺、温湿度表(计)、压差表(仪)、玻璃温度计、测漏堵时的压力表进行内部比对,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游标卡尺、温湿度表(计)、压差表(仪)、玻璃温度计、测漏堵时的压力表的内部比对。 3.比对基准 经计量检定合格的量块、经计量检定合格的温湿度表(计)、经计量检定合格的压差表(仪)、经计量检定合格的玻璃温度计、经计量检定合格的压力表。 4. 游标卡尺 4.1环境条件:室温 4. 2比对步骤 4. 2. 1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带表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4. 2. 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4. 2. 3取2~3块任意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面要干净、平整。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计量器具比对记录》内。允许误差范围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 4. 2. 4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值与标准值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将其平均值记录在《计量器具比对记录》中。 4. 2. 5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组合进行比对; 4. 2. 6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比对合格; 5. 温湿度表的比对

5.1 比对环境:常温下、阴凉下、冰箱冷藏室。 5.2 比对步骤 5.2.1 将经过检定合格的表与被比对表放在同一环境中,待指示值稳定后,分别读取并记录标准表和被比对表的示值。 5.2.2 对记录数值进行如下处理: 被比对表的示值误差=被比对表的读数值-检定表的读数值 被比对表的最大允许误差=被比对表的精度等级%×被比对表的测量范围 5.2.3根据计算出的被比对表的示值误差与被比对表的最大允许误差相比较的结果,判断被比对表是否合格,给出比对结论。 6.压差计的比对 6.1比对条件:液位式或指针式压差计可用经计量检定合格的同型号压差计进行比对,开启净化系统。 6.2比对步聚 6.2. 1 比对零位:分别将比对压差计和经计量检定合格的压差计的“L”端和“H”端短接(或拔出高、低位软管,使“L”与“H”端气压一致)。液位压差计垂直放置,目测水平检测窗的气泡居中,调节零位调节旋钮,使红色液面指示零位。指针式压差计应调节零位螺钉使之与零位线重合。 6.2. 2分别用三通连接比对压差计和经计量检定合格的压差计的“L”端和“H”端,将三通的另一端分别接至高低压侧,在不同的压差环境下测三次,分别记录比对压差计和经计量检定合格的压差计的示值,最大允差应小于正负2 Pa。 7.玻璃温度计的比对 7.1比对环境:温度15-35度,湿度<80%RH。 7.2比对条件:经计量检定合格的玻璃温度计1只;恒温水浴(室温至95度)。 7.3比对步骤 7.3. 1外观检查:玻璃温度计应无破损。 7.3. 2示值误差:在比对温度计满量程范围内取最少三个检测点(平均分布),将玻璃温度计插入恒温水浴中,缓慢升温。当温度到达比对点时,读取经计量检定合格的玻璃温度计的

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

4.3.2 验收极限与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 第3节计量器具的选择 二、验收极限与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 1、验收极限与安全裕度A ⑴适用: ①普通计量器具 ②车间现场检测且只测量1次,不作出修正即作判断 ③基本尺寸≤500,IT8~IT6,也适用于一般公差尺寸 ⑵原则:宁可误废不误收 ⑶验收极限: ①方法一:公差带内收A: a)上验收极限=最大极限尺寸-A b)下验收极限=最小极限尺寸+A 数值A:按尺寸和精度等级查表 4-4 优先选Ⅰ档,没有量具再依次考虑Ⅱ、Ⅲ档 ②方法二:公差带不变:A = 0 ⑷选择原则: ①配合尺寸、包容尺寸、1时 a)非配合尺寸,用方法二 b)配合尺寸(轴的最大极限尺寸、孔的最小极限尺寸),用方法一 ③偏态形分布的尺寸→尺寸偏向的一边用方法一 ④非配合和一般尺寸→用方法二 2、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 ⑴类型、规格选择:与工件外形、位置、尺寸、被测参数特征相适应 ⑵精度选择: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u≤测量不确定度的允许值u1 例:测,请确定验收极限并选择适当的计量器具 解:① 分析:该尺寸是外尺寸应选测外尺寸的量具 该尺寸是包容尺寸应用方法一

② 确定验收极限 a) 查出该尺寸的上下偏差:es = 0,ei = -0.062mm b) 算出最大最小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MML= 35-0 = 35mm c) 最小极限尺寸LML= 35-0.062 = 34.938mm d) 查课本表4-4,选Ⅰ档,得A = 0.0062mm f) 算验收极限:上验收极限 = 35-0.0062 = 34.994mm g) 下验收极限 = 34.938 + 0.0062 = 34.944mm ⑶选择量具 ①查课本表4-4(p143),选Ⅰ档,得u 1 = 5.6μm = 0.0056mm ②查课本表4-5(p144),得分度值为0.01的外径千分尺的不确定度u = 0.004mm ③比较:u < u1 ,所以该量具可用 首先,解释一下概念。测量误差是测量结果减被测量的真值。 其次,分辨率只是衡量量具性能的一个指标,它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量具的精度,但却不能说成是量具的精度,量具的精度可以用不确定度或示值误差来表示。 第三,测量误差包括了量具的误差,也包括环境条件、基准件、测量方法、对准、读数、测量力等带来的误差,但量具误差是测量误差的主要部分。我们在计算测量能力指数时,往往假定量具不确定度为测量不确定度的90%。可见,量具的误差整个测量误差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选择计量器具往往根据被测量的公差来确定。 第四,选择量具实际上是根据被测对象和被测量的特性和被测量公差来选择。对长度量来说,在车间现场,可以按《GB/T3177-199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来选择。如果没有标准,则应使所选用的计量器具的极限误差约占被测量公差的1/10~1/3。对低精度的,采用1/10,对高精度的采用1/3,甚至1/2。也可以通过计算测量能力指数来确定所选择的量具是否合适,我这里就不介绍了。至于QS9000的msa可能要求测量能力指数在3~5之间,这时误判(包括误收和误废)率为0.2~0.16%。 最后,说明一下,楼主这个例子里,过程要求为-0.005mm~+0.005mm,说明公差是0.010mm,不是0.005mm。公差等于上偏差减下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