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规范及要求
第一部分茅荆坝(蒙冀界)至承德公路(第15标)控制网复测技术设计书一、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1 )、《大广高速公路蒙冀界至承德高速公路GPS控制网成果表》(设计院交给的)(2)、《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5 )、《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二、平面GPS、四等水准加密方法与精度要求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规定和本项目实际情况,隧道段控制网采用GPS观测方法时,精度按四等网技术要求施测。
为确保线路衔接的平顺性,加密点必须联测其相邻的GPS平面控制点。
平面加密控制网的施测精度控制按:加密GPS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70000,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7〃的要求进行。
2.1具体精度控制标准GPS加密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2.2四等水准施测技术要求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见表 6.3-3.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符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3.1 GPS复测组网实施为保证线路上所有控制点成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尽量保证点位精度的均匀性,平面控制网复测采用4太GPS接收机同时作业的观测模式,以此提高GPS观测网形的图形强度。
GPS 网各时段全部以边连接方式构网,形成由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
3.2采用GPS测量方法的平面复测遵循与设计单位建网时相同的构网原则,本次GPS 方法的控制网复测组网以大地四边形为基本构网图形组成带状网,采用边联式构网。
实际外业测量必须遵循基线组网设计所确定的作业模式,并在接收机或控制器上配置GPS 外业观测参数,参与作业的接收机所配制的参数应相同。
每天出工之前,必须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要求,数据存储设备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仪器及其附件必须齐全。
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在开始GPS 外业观测前,必须确认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器合格,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精度要求为1mm。
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技术要求控制测量技术要求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
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
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1.收集资料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
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
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
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组定位和导航系统,通过将自身位置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信号进行比较,可以确定用户的精确位置。
D级GPS控制测量是一种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在2毫米的水平误差内定位点的三维坐标,在垂直方向精度更高。
技术要求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高精度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需要达到2毫米的水平误差以及更高的垂直方向精度。
这可以通过使用高精度天线、高灵敏度的接收器和高质量的数据处理算法来实现。
2. 高灵敏度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需要在信号弱的环境下仍然能够保持高灵敏度。
这可以通过使用高灵敏度的天线、低噪声的接收器和多路径补偿技术来实现。
3. 实时性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需要实现实时性,确保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取测量数据。
这可以通过使用高速数据传输和快速响应时间的数据处理算法来实现。
4. 可靠性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这可以通过使用多个接收器进行数据纠错、使用过程中对测量数据进行监控和数据后处理技术来实现。
5. 适用范围广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的适用范围需要广泛,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土地测量、建筑测量、道路监测、公路、桥梁、隧道、电线杆等方面。
应用场景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1. 测量建筑物在建筑工程中,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建筑物的结构,以确定建筑物的实际尺寸和位置。
2. 道路监测在道路、隧道和桥梁的监测和维护中,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和检测基础设施的实际位置和坐标。
3. 电力监测在电力监测中,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用来测量电线杆和电缆的准确位置。
这可以帮助电力公司更好地监督和维护电力设施。
4. 土地测量在土地测量中,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土地的边界和地形。
这可以帮助土地所有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土地。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灵敏度、实时性和可靠性的定位技术,适用范围广泛。
采用GPS-RTK定位方法进行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
采用GPS RTK 定位方法进行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1 GPS RTK 定位测量的特点GPS RTK (Real Time Kinematic )定位测量具有显著的实时、快捷等优点,但其精度、速度受卫星个数和状况、大气状况、通讯质量、基准站和流动站的距离及其点位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另外,所测的RTK 点位相互独立的,缺乏检核条件,个别点可能会出现粗差。
为此,在采用GPS RTK 定位方法进行控制测量时,要求作业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经验和责任心,严格地按规程操作,加强成果检核,以确保GPS RTK 测量成果的精确性与可靠性。
2 GPS RTK 定位测量的适用范围常用GPS 双频接收机的RTK 测量的标准精度为11cm ppm ,可以满足城市测量一、二级导线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5cm 的要求,但由于测量中用到的坐标转换参数的求解精度,与已知等级控制点点位在测区的分布及其两套坐标(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精度有关,且转换参数仅能用于这些已知控制点的控制区域,即这些已知控制点既能满足RTK 控制点测量时的控制范围,又满足RTK 测量的作业距离(一般为10km 半径范围)的要求。
在一般地区一级GPS 控制点较多,很容易找到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已知一级GPS 控制点作业基准点,进行RTK 的二级以下的控制点测量,如缺少点位亦很容易用GPS 快速静态方法获得。
因此,按其精度和作业方法,GPS RTK 宜用于二、三级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
一级控制宜采用GPS快速静态方法,通过联网平差来确保精度的可靠性。
3 GPS RTK定位测量技术依据·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73-97);·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4 坐标转换参数求解4.1 实时求解在RTK作业前,在测区布设一定数量的静态GPS控制点,与高一级的GPS点联测,获得这些GPS控制点的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系坐标,并根据测区大小,选取3个以上且分布均匀的GPS控制点作为基准点,直接利用GPS控制器内置的实时处理软件或后处理软件求解坐标转换参数。
全站仪测量技术要求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全站仪测量技术要求规范篇一:控制测量技术要求4.5控制测量4.5.1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济南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jncoRs系统)和已有的各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采用gps静态定位、网络Rtk技术、图根导线(网)等方式进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4.5.2地籍控制测量4.5.2.1图根点布设要求图根点在基本控制点或jncoRs系统的基础上加密,以直接满足城镇土地调查的需要、便于利用为原则,点位一般布设在道路、街巷的交叉口及其它利于采集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地方。
图根点的密度应满足《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一般地区8-10个点/每幅图,复杂地区不低于15个点/每幅图,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加密,还应保证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4.5.2.2图根点标志图根点设临时标志,当测区内基本控制点密度较疏时,应适当埋设固定标石。
埋石确有困难时,可在沥青或水泥地面上打(嵌)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标石,在四周凿刻深度为1cm、边长为15cm×15cm的方框,涂以红漆,内写点号。
每幅1:500图内埋石(钢桩)点数量不得少于4点。
4.5.2.3图根点编号图根点编号共5位。
第一位为标段的英文字母代码,13标段为m,点号均自0001开始编排,如a0001、a0002,c0003、d0008等。
4.5.2.4采用jncoRs系统进行图根测量采用jncoRs系统进行图根控制测量时,应使用三脚架模式,不得采用单杆模式。
每点均应独立测量两次,每次不少于15个历元,两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之差不应大于2cm,高程之差不应大于3cm,取两次测量的中数作为最后成果。
4.5.2.5静态gps测量采用静态gps方式加密控制点时,标志选设、观测和数据处理等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4.5.2.6图根导线测量图根导线测量依据各等级基本平面控制点,可分为两级进行布设,布设形式为附(闭)合导线或结点网。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级控制测量技术要求D GPS、级控制网的网型设计D GPS1控制网的网型设计,是保证控制网精度的基础。
首先考虑起GPS算点的位置和图形强度,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进行布设。
级控制网中不要求每点之间通视,整个控制网中应联测GPSD不少于个高等级已知点,并根据需要联测一定数量的高程点。
3级控制网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及相邻点之间GPSD的平均距离如下表:平均距离的;最大距离可为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相邻1/3-1/2倍。
2-3点埋石选、级控制网D2GPS进规,并按下列定点埋石必须遵守下列原则控制网级选DGPS 行。
考选定点位。
同时料,实地勘察测选点人员应收集区地质资1).有点之记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扰环视环察卫星通境与电磁干得到土地应标志牌等。
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树关内容,实地立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部等能定在.点位应选择稳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2)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
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置。
.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3)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点位离开铁路的距离应不小于。
100m选点时应避开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如断裂破碎带边缘、4).易发生洪水、滑坡、岩崩区、局部沉降区,有大量物质搬移的矿区、采石场、大量取土、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地点。
.选点时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5)线等,距离不小于米,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200其距离不得小于米。
并应实地了解发射源和电磁波影响状况,标50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环境影响,避免靠近水面、树冠、高大建6)筑物、低洼潮湿等地点,应保证以上无遮挡。
米以内的各种固15°50定与变化反射体应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高程控制测量的施工技术规范规定
高程控制测量的施工技术规范规定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2006)之规定:
①水准测量的等级
②水准测量精要求
数,L i为检测测段长度(km)。
③水准点的复测与加密:沿线每500m宜有一个水准点。
结构物附近、高填深挖路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复杂路段,宜增设水准点。
临时水准点应符合相应等级的精度要求,并与相邻水准点闭合。
④公路高程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
在水淮测量确有困难的地段,四、五等水准测量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时,起汔点应为高一个等级的控制点。
⑤路基施工与隧道、桥梁施工共用的控制点,应分别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
规范》的规定。
⑥路基施工期间应根据情况对控制点进行复测。
季节性冻土地区,在冻融以后应进行复测。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之规定:
①水准测量等级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2000m以上的特大桥一般为三等,1000—2000m的特大桥为四等,1000m以下的桥梁为五等。
②水准测量的等级划分及主要技术要求:。
RTK测量技术要求
RTK测量技术要求
RTK测量范围
RTK测量可用于的测量工作包括:四等以下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地形测量、放样测量。
RTK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RTK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用RTK技术施测的控制点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的外业检查,平面控制点外业检测可采用相应等级的快速静态技术测定坐标,全站仪测量边长和角度等方法。
高程控制点外业外业检测可采用相应等级的三角高程、几何水准测量等方法。
检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测区。
RTK地形测量
RTK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一.控制测量1.1 高程控制测量(1)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和施测方法是:①三、四等水准测量使用的水准尺,通常是双面水准尺。
两根标尺黑面的尺底均为0,红面的尺底一根为4.687m ,一根为4.787.m 。
②视线长度和读数误差的限差见下表,高差闭合差的规定见下表。
三、四等水准测量限差表(2)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为了工程建设的需要所建立的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二、三、四、五等水准测量及直接为测地形图用的图根水准测量,其要求列于下表。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420630—40124121.2 平面控制测量闭合导线起止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也称环形导线。
导线从已知点出发,最后仍回到出发点,形成一闭合多边形。
由于它本身具有严密的几何条件,因此能起检核作用。
故闭合导线不但适用于平面控制网的加密,也适用于独立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
(1)量边导线边长可用光电测距仪测定,测量时要同时观测竖直角,供倾斜改正之用。
对于图根导线,用一般的方法往返丈量或同一方向丈量两次。
电磁波测距的主要要求级数指标见下表。
电磁波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2)测角用测回法施测导线左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角)或右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角)。
一般在附合导线中,测量导线左角,在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
若闭合导线按反时针方向编号,则其左角就是内角。
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已经列入下表。
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级光学经纬仪测一个测回,若盘左、盘右测得的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则取其平均值。
水平角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学生姓名:黄伟专业:测绘工程班级:12测绘实习日期:实习地点:漳州市云霄县指导老师:张高兴一. 基本技术要求(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 GB/,以下简称《图式》;2、《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规范》;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8、《福建省1:500 1:1000 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 FCB001-2005;(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1、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安乡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
3、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1:500、1:1000比例尺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
4、1:5000 1:10000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
二.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
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23°45′-24°14′,东经117°07′-117°33′。
总面积平方千米。
县人民政府驻云陵镇。
全县辖6个镇、3个乡:云陵镇、、东厦镇、莆美镇、峛屿镇、火田镇、下河乡、马铺乡、和平乡。
GPS控制测量各种要求规范限差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 73—2010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1-1注: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2cm。
二、三、四等网相邻点最小边长不宜小于平均边长的1/2,最长边长不宜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
一、二级网最大边长可在平均边长的基础上放宽1倍。
异步环或附和线路边数的规定表1-2GPS接收机的选用表1-3GPS 测量各等级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表1-4各项限差规定 σ())((22bd a +=σ采用表1-1加乘常数)同步环闭合差限差σω53x ≤, σω53y ≤, σω53z ≤, σω53≤同步环只计算三边同步环,))((22bd a +=σ,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ω—环闭合差,222z y x ωωωω++=异步环闭合差限差σωn 2x ≤, σωn 2y ≤, σωn 2z ≤, σωn 32≤n —独立环的边数,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22bd a +=σ,ω—环闭合差,222z y x ωωωω++=重复基线限差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 ,同一基线不同时段较差应满足 σ23ds ≤(σ按照实际边长计算)三维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X V ∆,Y V ∆,Z V ∆)绝对值应满足下列要求σ∆3V X ≤,σ∆3V Y ≤,σ∆3V Z ≤))((22bd a +=σ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应满足下列要求(或者进行已知点检查,已知点点位变化相对于约束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低于表1-1规定的上一等级控制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σ∆2dV X ≤,σ∆2dV Y ≤,σ∆2dV Z ≤))((22bd a +=σ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GP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2-1控制网测量中误差m ≤σ⎥⎦⎤⎢⎣⎡=n WW N 31m ,N 为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n 为异步环边数,W 为异步环全长闭合差。
GPSRTK图根控制测量规范标准
GPS RTK图根控制测量规范本标准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的技术水平制定的。
本标准内容涉及目前应用广泛的单参考站RTK测量技术和基于CORS系统的网络RTK测量技术。
本标准是在GB/T 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 7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的情况制定的。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定位测量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实施平面一级、二级、三级控制测量和五等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的技术要求、方法。
其他相应精度的定位测量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 73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H/T 2008-2005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 8016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GB/T 14912 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3 术语实时动态测量(RTK) Real Time KinematicRTK测量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在RTK测量模式下,参考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采集卫星观测数据,还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参考站的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1、D级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是保证控制网精度的基础。
首先考虑起算点的位置和图形强度,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进行布设。
D级GPS控制网中不要求每点之间通视,整个控制网中应联测不少于3个高等级已知点,并根据需要联测一定数量的高程点。
D级GPS控制网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及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如下表: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2-3倍。
2、D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D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必须遵守下列原则,并按下列规定进行。
1).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
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等。
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2).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
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置。
3).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点位离开铁路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
4). 选点时应避开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如断裂破碎带边缘、易发生洪水、滑坡、岩崩区、局部沉降区,有大量物质搬移的矿区、采石场、大量取土、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地点。
5).选点时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等,距离不小于200米,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
并应实地了解发射源和电磁波影响状况,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6).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环境影响,避免靠近水面、树冠、高大建筑物、低洼潮湿等地点,应保证15°以上无遮挡。
50米以内的各种固定与变化反射体应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控制测量技术是土木工程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的测量和控制工作中。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控制测量技术的原理、方法、应用和相关技能,为将来在土木工程领域中从事控制测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控制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控制网的设计、观测、计算和调整等步骤;2. 了解常用控制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3. 学会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测量方法;4. 培养学生独立开展控制测量工作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5.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控制网设计:包括控制网布设原则、精度要求、选点埋石、导线测量等内容;2. 控制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3. 仪器操作与使用:介绍常用控制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等,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4. 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控制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包括平差计算、精度分析等内容;5. 工程项目应用: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案例,让学生了解控制测量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控制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实习,让学生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控制测量流程;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习效果;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控制测量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分;2. 实践成绩: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表现和成果等进行评分;3. 考试成绩:根据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进行评分。
六、课程资源与拓展1. 提供相关教材、课件、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学和参考;2.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行业协会、学术组织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水平;3. 定期组织学术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
(测绘行业)像片控制测量主要技术指标及作业要求
5.4 像片控制测量主要技术指标及作业要求5.4.1 像片控制点布设方案1:1000、1:2000地形图区域平面高程均采用区域网布点.平面航向基线跨度小于7条基线、旁向相邻航线跨度小于5条航线;高程航向基线跨度小于4条基线、旁向相邻航线跨度小于3条航线.示意图如下:5。
4。
2 控制点标志和编号在建城区像片控制点应在水泥地面及岩石上用油漆做好标记,非建城区及土质地面的控制点采用3cm×3cm×25cm木桩打入地面,并在实地和像片上做好统一编号.编号由字母P加数字序组成:“P1001、P1002、P1003。
.。
.。
”、“P2001、P2002、P2003.。
...。
”、“P3001、P3002..。
.。
."..。
5.4。
3 像片控制点点位要求1)点位在影像上目标清晰、易于判别。
2)点位应尽量选择在明显的、固定的地物上,线状地物交汇角一般应在20o~90o之间.3)点位易于到达和放置仪器,视野开阔.4)点位应尽量公用,一般布设在航向及旁向6片或5片重叠范围内.5)自由图边、待成图边的图边像控点应布出图廓线外。
6)建议区域网四角像控点布设双点。
5。
4.4 像片控制点测量要求像片控制点测量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相应要求执行。
应采用数码相机记录控制点点位在实地的位置.5。
4.5 像片控制点观测1)像片控制点测量采用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CORS)进行观测,由广东省国土资源厅CORS中心统一解算。
2)观测要求按《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测绘院网络RTK作业指导规程》GDCHY04-7-03执行。
按该《规程》的说明,在能够应用网络RTK定位技术的区域,其定位精度基本能够达到以下的精度指标:平面点位精度Mo=50mm; 高程点位精度Mo=50mm。
满足GB/T 7931-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像片平面控制点相对于附近基础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2毫米,高程控制点相对于附近基础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1/10基本等高距的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1、D级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是保证控制网精度的基础。
首先考虑起算点的位置和图形强度,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进行布设。
D级GPS控制网中不要求每点之间通视,整个控制网中应联测不少于3个高等级已知点,并根据需要联测一定数量的高程点。
D级GPS控制网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及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如下表: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2-3倍。
2、D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D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必须遵守下列原则,并按下列规定进行。
1).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
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等。
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2).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
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置。
3).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点位离开铁路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
4). 选点时应避开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如断裂破碎带边缘、易发生洪水、滑坡、岩崩区、局部沉降区,有大量物质搬移的矿区、采石场、大量取土、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地点。
5).选点时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等,距离不小于200米,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
并应实地了解发射源和电磁波影响状况,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6).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环境影响,避免靠近水面、树冠、高大建筑物、低洼潮湿等地点,应保证15°以上无遮挡。
50米以内的各种固定与变化反射体应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控制测量4.5.1 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济南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JNCORS系统)和已有的各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采用GPS静态定位、网络RTK技术、图根导线(网)等方式进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4.5.2 地籍控制测量4.5.2.1 图根点布设要求图根点在基本控制点或JNCORS系统的基础上加密,以直接满足城镇土地调查的需要、便于利用为原则,点位一般布设在道路、街巷的交叉口及其它利于采集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地方。
图根点的密度应满足《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一般地区8-10个点/每幅图,复杂地区不低于15个点/每幅图,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加密,还应保证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4.5.2.2 图根点标志图根点设临时标志,当测区内基本控制点密度较疏时,应适当埋设固定标石。
埋石确有困难时,可在沥青或水泥地面上打(嵌)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标石,在四周凿刻深度为1cm、边长为15cm×15cm的方框,涂以红漆,内写点号。
每幅1:500图内埋石(钢桩)点数量不得少于4点。
4.5.2.3 图根点编号图根点编号共5位。
第一位为标段的英文字母代码,13标段为M,点号均自0001开始编排,如 A0001、A0002,C0003、D0008等。
4.5.2.4 采用JNCORS系统进行图根测量采用JNCORS系统进行图根控制测量时,应使用三脚架模式,不得采用单杆模式。
每点均应独立测量两次,每次不少于15个历元,两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之差不应大于2cm,高程之差不应大于3cm,取两次测量的中数作为最后成果。
4.5.2.5 静态GPS测量采用静态GPS方式加密控制点时,标志选设、观测和数据处理等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4.5.2.6 图根导线测量图根导线测量依据各等级基本平面控制点,可分为两级进行布设,布设形式为附(闭)合导线或结点网。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因地形限制导线无法闭合时,可布设不多于2条边,总长不超过160m的支导线。
支导线首站要联测两个已知方向,边长要进行对向观测,角度测量左右角各一测回,其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
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在不低于一级图根导线的点上,利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角度测量左右角各一测回、距离进行对向观测或单向观测两次)补充测站点,边长不应超过定向边长的2倍。
利用支导线和极坐标方式测量的图根点数量不得超过图根点总数的20%。
图根点的边长测量采用光电测距方法,每条边观测l测回,每测回内读数两次。
4.5.2.7 图根高程测量图根点的高程测量可采用直接水准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的方式进行。
采用水准测量方式时,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对图根水准的相关要求;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方式时,应符合下表规定。
光电测距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器高和觇标高应准确量取至毫米,高差较差在限差内时,取其中数;③计算三角高程时,角度应取至秒,距离和高差应取至毫米。
图根导线记录可采用PDA电子手簿或PC-E500袖珍电子计算机作为记录器,也可采用其它合适的记录方式。
4.6 地籍测量4.6.1 地籍测量的基本要求4.6.1.1 地籍测量的比例尺地籍测量的比例尺为1:5004.6.1.2 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地籍测量采用全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成图法绘制1:500地籍图,全野外数据采集可采用GPS-RTK和全站仪进行,内业图形处理在统一购置的软件CASS 7.1济南国土版下进行。
地籍图的图幅采用 50cm×50cm的正方形分幅,按高斯--克吕格坐标格网线划分。
划分方法如下图所示 1:5001km2为16幅4.6.1.4 地籍图的基本等高距与高程注记地籍图均需勾绘等高线,1:500比例尺地籍图的基本等高距为0.5m,图上地形点的高程注记至0.01m。
4.6.1.5 地籍图的图上平面精度要求为保证地籍图的精度要求,地籍图上的主要地物点的平面精度应满足本设计要求,其它地物点、地貌点平面精度应满足下表要求: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图上mm)4.6.1.6 地籍图的高程精度要求地籍图的高程精度要求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4.1.9条的要求,城市建筑区和基本等高距为0.5m的平坦地区及其它区域的铺装路面,其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
4.6.1.7 地籍图的基本内容地籍图应准确全面的表示行政界线、权属界线、界址点、地类界线、块地界线、保护区界线;地理名称和单位名称等主要地籍要素,还应表示《城市测量规范》CJJ8-99要求的其他内容,因图面负担过重个别的次要地形要素可适当综合。
地籍图的表示方法应严格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的要求进行,严格按《山东省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的要求进行。
4.6.2 地籍要素测量4.6.2.1 地籍要素测量的内容地籍要素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界址点、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块地界线、保护区界线、主要地物点、地形地貌点、地理名称和单位名称等。
地籍要素测量成果应能满足地籍图编制、面积量算、统计的和地籍数据库建库的基本要求。
4.6.2.2 地籍要素测量精度行政界线、权属界线、界址点、地类界线、块地界线、保护区界线、主要地物点、地形地貌点测量精度,应满足本设计书中规定的精度要求。
4.6.2.3 地籍要素测量方法地籍要素测量采用全解析法。
按全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利用GPS-RTK和全站仪进行实地数据采集(坐标、高程)。
4.6.2.4 地籍要素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全站仪设站时,仪器对中误差应小于5㎜,应尽量选择距离较远的已知点定向(即长边定短边),并检测另一已知点,以确保设站和定向的正确性。
相邻测站间应以明显地物点或界址点作为重合检查点,严禁隔点采集数据。
采用GPS-RTK 测量时,要注意避免在高大的房屋角和信号弱的地方采集数据,确保地籍要素测量的精度。
4.6.2.5 地籍测量时特殊情况的处理(1)地籍测量时山区等高线的处理地籍测量时个别无法采用全野外采集数字法测图,可采用最新的最大比例尺(一般不超过4倍)的地形图矢量化放大编绘,但应注意同实测区域等高线的接边,其范围内的界址点、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建筑物、构筑物等必须实测,其范围并应征得监理的同意。
(2)地籍测量时建筑施工区的处理首先按现状实测,提交验收时将地籍要素、数据库更新到最新现状。
4.6.3 地籍图编制4.6.3.1 地籍图内容地籍图是专题图,它首先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其次在图面荷载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反映其它内容。
地籍图应采用定制的CASS7.1济南国土版绘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地籍要素、数学要素及地物要素。
4.6.3.2 地籍要素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籍要素包括:行政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号、地籍号、座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等。
(1)各级行政界线要素有:市级界线;县级界线;乡、镇、街道办事处级界线;国营农、林、牧、渔场界线。
两级行政界线重合时在地籍图上表示高级界线,境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拐角处绘出点或线。
(2)界址要素有: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地籍街坊界线、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
在地籍图上界址点用直径0.8㎜的红色小圆圈表示,界址线用0.3㎜的红线表示;与宗地界址线重合的其它界线,在地籍图上可跳跃注记;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注在其界线以内。
(3)地籍号:在地籍图上只注记街道号、街坊号及宗地号。
街道号、街坊号注在图幅内有关街道、街坊区域的适中部位,宗地号注在宗地内。
在地籍图上宗地号和地类号的注记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宗地号,分母表示地类号。
对于跨越图幅的宗地,宗地在不同图幅的各部分都须注记宗地号。
如果某街道或街坊或宗地只有一小区域在本图幅内,相应的编号可注在本图幅内图廊线外。
如果宗地面积太小,在地籍图上可以用标识线移在宗地外空白处注记宗地号,能清晰判读的情况下也可不注宗地号。
(4)地类:在地籍图上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土地利用类别码注记地类,地籍图上应注记二级分类。
对于宗地较小的住宅用地,可省略不注,其它各类用地码一律不得省略。
道路用地,包括分割街坊的道路和街坊内的道、巷、通道的宗地,都应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规定要求注记其相应的地类代码。
(5)座落:宗地的座落由行政区名、道路名(或地名)及门牌号组成,地籍图上应适当注记行政区名及道路名,宗地门牌号可选择性注记。
(6)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在地籍图上可选择性注记单位名称和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
因单位宗地较小,地籍图上可不注单位名称。
在地籍图上不需要注记个人用地的土地使用者名称。
(7)土地等级:对于已完成土地定级估价的城镇,在地籍图上绘出土地分级界线及相应的土地等级注记。
4.6.3.3 地物要素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物要素包括:建筑物、道路、水系、地貌、植被、注记等,现分述如下:(1)建筑物:在地籍图上要绘出固定建筑物的占地状况。
非永久性建筑物如棚房、简易房可舍去;附属建筑物如不落地的阳台、雨篷及台阶等可舍去,但大单位大面积的台阶、有柱的雨篷应表示;建筑物的细部如墙外砖柱等或较小的装饰性细部可舍去;应在建筑物右上角注上建筑物层数。
大型或线型构筑物应在地籍图上表示。
(2)道路:在地籍图上要绘出道路的路牙石线。
道路的附属物、里程碑和指路牌等可舍去。
桥梁、较大涵洞及隧道要在地籍图上绘出。
(3)水系:河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必须测量并在地籍图上绘出其边界。
(4)地貌:在平坦地区,地籍图上一般不表示地貌。
在山区或丘陵地区,为了用图方便,宜表示出大面积的斜坡、陡坎、路堤、台阶路等。
在地籍图上应注记控制点的高程,散点高程可选择性注记。
(5)植被:在地籍图上,大面积绿化用地、街心花园、城乡结合部的农田、园地、河滩等,可用土壤及植被符号表示;较小绿地、零星植被可不表示。
(6)注记:在地籍图上,除地籍要素注记外,还可选择性注记一些地名、有特色的地物名称等。
(7)其他:电力线、通讯线、架空管线可不在地籍图上表示,但高压线的塔位及与土地他项权利有关的管线应在地籍图上表示。
4.6.4 地籍图比例尺、分幅、编号及图廓整饰4.6.4.1 地籍图比例尺城镇土地调查地籍图比例尺采用1:500。
4.6.4.2 地籍图分幅、编号地籍图的图幅采用 50cm×50cm的正方形分幅,按高斯-克吕格坐标格网线划分。
地籍图的图号以该图幅西南图廓点坐标的公里数编码,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短横线相连,如061.00-506.25。
地籍图加注图幅名称,图名应以本图幅主要单位名称或较著名的地理名称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