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4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1. 计算机主机:型号为XXX,配置了XXX处理器、XXX内存、XXX硬盘等。

2. 显示器:型号为XXX,分辨率为XXX。

3. 键盘和鼠标:标准配置。

4. 实验板:包括CPU、内存、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模块。

5. 逻辑分析仪:用于分析和调试电路信号。

6. 示波器:用于观测电路信号的波形。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CPU的工作原理a. 将实验板上的CPU模块插入计算机主机的CPU插槽中。

b. 连接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用于观测和分析CPU的工作信号和波形。

c. 打开计算机主机,启动操作系统。

d. 运行一段简单的程序,观察CPU的工作状态和指令执行过程。

e. 通过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的数据分析,了解CPU的时钟信号、数据总线、地址总线等工作原理。

2. 实验二:内存的存储和读写a. 将实验板上的内存模块插入计算机主机的内存插槽中。

b. 打开计算机主机,启动操作系统。

c. 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将数据存储到内存中。

d. 通过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的数据分析,观察内存的写入和读取过程,了解内存的存储原理和读写速度。

3. 实验三:存储器的工作原理a. 将实验板上的存储器模块插入计算机主机的存储器插槽中。

b. 打开计算机主机,启动操作系统。

c. 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读取存储器中的数据。

d. 通过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的数据分析,观察存储器的读取过程,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传输速度。

4. 实验四: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原理a. 将实验板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模块插入计算机主机的扩展插槽中。

b. 打开计算机主机,启动操作系统。

c. 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d. 通过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的数据分析,观察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过程,了解数据的传输和控制原理。

四、实验结果分析1. 实验一:通过观察CPU的工作状态和指令执行过程,可以验证CPU的时钟信号、数据总线、地址总线等工作原理是否正确。

多思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四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多思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四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实验四..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1.-实验目的。

.(1)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和工作过程。

(2)理解微指令和微程序的概念,理解微指令与指令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指令操作码与控制存储器中微程序的对应方法,熟悉根据指令操作码从控制存储器中读出微程序的过程。

2.+实验要求。

(1)做好实验预习,看懂电路图,熟悉实验元器件的功能特性和使用方法。

u(2)按照实验内容与步骤的要求,认真仔细地完成实验。

(3)写出实验报告。

3.-实验电路。

. . ..本实验使用的主要元器件有: 4位数据锁存器74LS175,2KX8EPROM2716,时序发生器,或门、与门、开关、指示灯等。

芯片详细说明请见附录。

图1为实验电路图,其中3片EPROM2716构成控制存储器,1片74LS175为微地址寄存器,与74LS175数据输入引脚相连的输入信号线及6个门电路构成了地址转移逻辑。

注.意,2716输出信号中带后缀“#"的信号为低电平有效信号,不带后缀“#”的信号为高电平有效信号。

为简化电路结构,本实验没有使用微命令寄存器,并且在虚拟实验系统中,将3片EPROM组合为-一个虚拟EPROM组件。

本实验使用的EPROM和时序发生器一-样,均为虚拟实验系统提供的虚拟组件。

(5)答:000001101000000111100001 000001100000010110100010 000001101000011101100011 000001001000100111111000 000001101100000110100010 000001101000011101100011 000001001000100111111000 000001101100000110100010 000001101000011101100011 000001001000100111111000(6)(7)04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0 0 1 1 1 1 1 0 0 1 0 105 0 0 0 0 0 1 1 0 1 0 1 0 0 0 0 1 1 1 0 0 0 1 1 006 1 0 0 1 0 1 1 0 1 1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1 007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1 1 1 1 1 0 1 1 0 014 0 0 0 0 0 1 0 1 1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1 015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1 0 1 1 1 1 0 0 0 1 0。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4进位实验实验5移位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4进位实验实验5移位实验

实验4 进位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带进位控制的电路图。

2.验证带进位控制的算术运算发生器的功能。

3.按给定数据,完成实验几种指定的算术运算。

二、实验原理1.在算术逻辑运算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进位控制部分,进位控制部分电路。

它主要由一个74LS74锁存器构成。

2.AR是74LS74琐存器的控制信号,低电平有效,与T4脉冲信号配合,可打开琐存器,把74LS181运算的进位结果存入其内。

(3)CY是高位进位标志信号,连接一个发光二极光,能显示其进位情况。

当进位时此灯“亮”,无进位时指示灯“灭”。

具体电路见图4-1带进位运算器通路图。

图4-1带进位运算器通路图图4-1带进位运算器通路三、实验注意事项(1)本实验使用T4脉冲信号,实验时将“W/R UNIT”的T4接至“STA TE UNIT”中KK2的正脉冲冲插头上,按下微动开关KK2(可产生T4正脉冲),即可获得本实验所需的单脉冲信号。

(2)S3、S2、S1、S0、Cn、M、LDDR1、LDDR2、AUL-B、SW-B、AR均为电平信号,与“SWITCH UNIT”中的二进制开关对应相连接,用于产生模拟信号。

(3)ALU-B、SW-B为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为高电平有效。

(4)实验仪上进位指示灯CY为“亮”时,表示有进位,“灭”表示无进位。

(5)实验仪上ZI(zero indicator)是判零标志灯,当两片74LS181输出全为“0”时,ZI灯亮,当两片74LS181输出不全为“0”时,ZI灯灭。

(6)每次做进位操作前都必须先对进位标志清零。

清零后,注意观看实验仪上进位指示灯CY是否已灭,若清零后CY不灭,要检查原因。

(7)进位清零操作时,有关控制端的状态是:S3、S2、S1、S0、M、AR、LDDR1、LDDR2 置为00000000,然后按下微动开关KK2即可。

(8)做清零操作时,DR1寄存器的内容不能为11111111。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 实验连线实验连线图见图4-2:图4-2 带进位运算实验接线图接线完成后,检查无误,方可接通电源,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通电前要细心检查电路,以防短路发生,造成实验设备的损坏。

实验四预做实验报告

实验四预做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预做实验报告实验四数据通路的组成1实验目的和要求在JYS-4实验装置上模拟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过程, 打通“键盘”、“CPU”、“RAM”之间的数据通路, 掌握计算机的数据通路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实验设备JYS-4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装置及导线若干。

3实验内容及步骤1)实验原理2)该实验实际是前三个实验的综合, 就是把JYS-4实验装置上的INPUT DEVICE(输入设备—键盘)、SWITCH UNIT(开关单元—控制器)、SIGNAL UNIT(信号单元—时钟)、STATE UNIT(时序单元)、ALU UNIT(算术逻辑单元—运算器)、MAIN MEM(主存储器—内存)、ADDRESS UNIT(地址单元)、BUS UNIT(总线单元)、W/R UNIT(写/读单元)、OUTPUT DEVICE(输出设备)等单元电路连接起来, 构成一个最基本的计算机系统, 以模拟计算机的实际工作过程。

电路构成也是运算器实验和存储器实验电路的综合, 如实验指导书图4-1。

3)实验步骤①接线前的准备、实验电路的接线程序参见实验一和实验三。

②从输入单元电路输入四个八位二进制数据, 并存入存储器单元(四个数据及四个存放数据的内存单元地址由各组定义, 但要求不能与其它组定义的数据相同)。

③从内存单元取出两组八位二进制分别送入DR1和DR2, 并进行四种不同的算术运算, 并把不同的算术运算的结果保存在存储器单元里(四种不同的算术运算及其结果的存放地址由各组自行规定)。

④再从内存单元里取出剩下的两个原始数据分别送入DR1和DR2, 并进行四种不同的逻辑运算, 并把不同的逻辑运算结果存入存储器单元里(要求同3)。

⑤分别从存储器单元读出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结果, 并进行理论分析其正确性。

图4-1 JYS-4装置的数据通路组成原理数据通路实验数据记录表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数据通路实验数据记录表验证分析: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5注意事项实验中, LDDR1与CE、LDDR2与WE分别共用一个控制开关, 在上述两个实验分别做的时候, 这两个开关要么用于产生LDDR1和LDDR2(做运算器实验时)这两个控制信号, 要么用于产生CE和WE(做存储器实验时)这两个控制信号, 所以是不矛盾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通过逻辑门电路可以实现各种逻辑运算,如与门、或门、非门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逻辑门电路并进行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了逻辑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运算的实现过程。

实验二,寄存器和计数器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原理和应用。

寄存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的重要部件,而计数器则用于实现计数功能。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方法。

实验三,存储器实验。

在实验三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原理和分类,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和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存储器的认识,掌握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和数据传输原理。

实验四,指令系统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了解了指令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指令的编写和执行方法,加深了对指令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五,CPU实验。

在实验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学习了CPU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掌握了CPU的工作过程和运行原理。

实验六,总线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了解了总线的分类和各种总线的功能,掌握了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和时序控制方法。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加深了对逻辑门电路、寄存器、计数器、存储器、指令系统、CPU和总线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组成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名称:指令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1. 读出系统已有的指令,并理解其含义。

2. 设计并实现一条新指令。

二、实验原理微程序和机器指令,实验箱的机器指令系统,实验箱机器指令系统的布线,实验箱机器指令系统的工作原理,实验箱PC的打入原理,程序存储器模式下的操作。

三、实验内容1. 考察机器指令64的各微指令信号,确定该指令的功能。

(假设R0=77, A=11, 77单元存放56H数据,64指令的下一条指令为E8)2. 修改机器指令E8,使其完成“输出A+W的结果左移一位后的值到OUT”操作。

3*. 修改机器指令F0,使其完成“A+R2的结果右移一位的值到OUT”的操作四、实验步骤实验任务一:考察机器指令64的各微指令信号,确定该指令的功能。

实验步骤:1.初始化系统(Reset),进入μEM,在Adr字段送入64,按NX键,可查看其对应的微指令:64: FF 77 FF65: D7 BF EF66:FF FE 9267:CB FF FF2.分析其二进制代码,分析其控制功能64: 1111 1111 0111 0111 1111 1111从寄存器R?中取出地址打入地址寄存器MAR。

65: 1110 0111 1011 1111 1110 1111把地址寄存器MAR的存储器值EM打入寄存器W。

66:1111 1111 1111 1110 1001 0010把寄存器A和寄存器W中的数据进行或运算后打入寄存器A和标志位C,Z。

67:1100 1011 1111 1111 1111 1111读出下一条指令并立即执行。

四条指令功能:把寄存器A和寄存器R?中地址内存的数据进行或运算,结果保存在寄存器A中,然后执行下一条指令。

实验任务二:1.分解任务:修改机器指令E8,使其完成“输出A+W的结果左移一位后的值到OUT”操作的操作。

第一步完成A+W;并把“左移一位的值送OUT”;第二步完成取指令。

2.编制微指令:由“控制总线功能对应表”,可确定这四步基本操作的微指令码为:① FFDFD8 ②CBFFFF ③FFFFFF ④FFFFFF3.操作:程序存储器EM模式下,将E8指令送入A0单元,则在Adr下打入A0, DB下打入E8。

实验4:双端口存储器实验 ----独立方式

实验4:双端口存储器实验  ----独立方式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作者:
系(部):
专业班级:
学号: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评阅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双端口静态存储器IDT7132的工作特性及其使用方法;
2、了解半导体存储器怎样存储和读取数据;
3、了解双端口存储器怎样并行读写;
4、熟悉LK-TEC-9模型计算机存储器部分的数据通路;
二、预习内容
1.掌握双端口存储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TEC-8模型计算机存储器的部分的数据通路
三、实验环境及主要器件
1.TEC-8实验系统 1台
2. 逻辑测试笔 1支
3. 双踪示波器 1台
4. 逻辑测试笔 1支
四、实验内容
1、从存储器地址10H开始,通过左端口连续向双端口RAM中写入3个数:85H,60H,38H。

在写的过程中,在右端口检测写的数据是否正确。

2、从存储器地址10H开始,连续从双端口RAM的左端口和右端口同时读出存储器的内容。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四个实验 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四个实验 图)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姓名:周孙彬系: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2级学号:3126010050指导教师:张旭玲职称:讲师2014年06 月22日实验项目列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成绩指导教师1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实验张旭玲2 存储器和总线实验张旭玲3 微程序控制单元实验张旭玲4 指令部件模块实验张旭玲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系: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2012级姓名:周孙彬学号: 3126010050 实验课程:实验室号:_______ 实验设备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一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方式2、掌握74LS181的功能和应用实验要求完成不带进位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了解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运行过程。

实验说明1、ALU单元实验构成(如图2-1-1)1、运算器由2片74LS181构成8位字长的ALU单元。

2、2片74LS374作为2个数据锁存器(DR1、DR2),8芯插座ALU-IN作为数据输入端,可通过短8芯扁平电缆,把数据输入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运算器的数据输出由一片74LS244(输出缓冲器)来控制,8芯插座ALU-OUT 作为数据输出端,可通过短8芯扁平电缆把数据输出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图2-1-1图2-1-22、ALU单元的工作原理(如图2-1-2)数据输入锁存器DR1的EDR1为低电平,并且D1CK有上升沿时,把来自数据总线的数据打入锁存器DR1。

同样使EDR2为低电平、D2CK有上升沿时把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打入数据锁存器DR2。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核心是由2片74LS181组成,它可以进行2个8位二进制数的算术逻辑运算,74LS181的各种工作方式可通过设置其控制信号来实现(S0、S1、S2、S3、M、CN)。

当实验者正确设置了74LS181的各个控制信号,74LS181会运算数据锁存器DR1、DR2内的数据。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在计算机中,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以及如何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通过实际操作,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原理,并且掌握了转换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二:逻辑门电路设计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于实现不同的逻辑运算。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通过电路设计软件进行了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入理解了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是由多个逻辑门组合而成的电路,用于实现复杂的逻辑功能。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多个逻辑门的组合。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掌握了逻辑电路设计的技巧,并且了解了组合逻辑电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实验四: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时序逻辑电路是由组合逻辑电路和触发器组合而成的电路,用于实现存储和控制功能。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存储和控制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技巧。

实验五:计算机指令系统设计计算机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用于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和运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指令系统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基本的指令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入了解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指令系统设计的基本技巧。

实验六: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和设计,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硬件实验平台、数字逻辑实验箱、示波器、万用表等。

三、实验内容1、运算器实验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运算器,能够完成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通过实验,深入理解运算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的输入、运算过程和结果的输出。

2、控制器实验构建一个基本的控制器,实现指令的读取、译码和执行过程。

了解控制器如何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协同工作,以完成特定的任务。

3、存储系统实验研究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包括主存和缓存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掌握存储单元的读写操作,以及如何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

4、输入输出系统实验了解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的工作方式,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

四、实验步骤1、运算器实验步骤(1)确定运算器的功能和架构,选择合适的逻辑器件。

(2)连接电路,实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的逻辑。

(3)编写测试程序,输入不同的数据进行运算,并观察结果。

2、控制器实验步骤(1)分析控制器的工作流程和指令格式。

(2)设计控制器的逻辑电路,实现指令的译码和控制信号的生成。

(3)编写测试程序,验证控制器的功能。

3、存储系统实验步骤(1)连接存储单元,设置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

(2)编写读写程序,对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观察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情况。

(3)通过改变缓存策略,观察对存储系统性能的影响。

4、输入输出系统实验步骤(1)连接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显示器等。

(2)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3)测试输入输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1、运算器实验结果通过测试程序的运行,运算器能够准确地完成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结果符合预期。

2、控制器实验结果控制器能够正确地译码指令,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使计算机各个部件按照指令的要求协同工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精品9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精品9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学院计算机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年月日实验一: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和了解TEC-XP+教学实验监控命令的用法;●学习和了解TEC-XP+教学实验系统的指令系统;●学习简单的TEC-XP+教学实验系统汇编程序设计。

2实验设备及器材●工作良好的PC机;●TEC-XP+教学实验系统和仿真终端软件PCEC。

3实验说明和原理实验原理在于汇编语言能够直接控制底层硬件的状态,通过简单的汇编指令查看、显示、修改寄存器、存储器等硬件内容。

实验箱正如一集成的开发板,而我们正是通过基础的汇编语言对开发板进行使用和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运用汇编语言的知识,还需要结合数字逻辑中所学的关于存储器、触发器等基本器件的原理,通过串口通讯,实现程序的烧录,实验箱与PC端的通讯。

4实验内容1)学习联机使用TEC-XP+教学实验系统和仿真终端软件PCEC;2)学习使用WINDOWS界面的串口通讯软件;3)使用监控程序的R命令显示/修改寄存器内容、D命令显示存储内容、E命令修改存储内容;4)使用A命令写一小段汇编程序,U命令反汇编输入的程序,用G命令连续运行该程序,用T、P命令单步运行并观察程序单步执行情况。

5实验步骤1)准备一台串口工作良好的PC机器;2)将TEC-XP+放在实验台上,打开实验箱的盖子,确定电源处于断开状态;3)将黑色的电源线一段接220V交流电源,另一端插在TEC-XP+实验箱的电源插座里;4)取出通讯线,将通讯线的9芯插头接在TEC-XP+实验箱上的串口"COM1"或"COM2"上,另一端接到PC机的串口上;5)将TEC-XP+实验系统左下方的六个黑色的控制机器运行状态的开关置于正确的位置,再找个实验中开关应置为001100(连续、内存读指令、组合逻辑、联机、16位、MACH),6)控制开关的功能在开关上、下方有标识;开关拨向上方表示"1",拨向下方表示"0","X"表示任意,其他实验相同;7)打开电源,船型开关盒5V电源指示灯亮;8)在PC机上运行PCEC16.EXE文件,根据连接的PC机的串口设置所用PC机的串口为"1"或"2",其他的设置一般不用改动,直接回车即可; (8)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主机上显示:6实验截图及思考题【例3】计算1到10的累加和。

(完整word版)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4

(完整word版)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4

实验一寄存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CPTH模型机中寄存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2、熟悉CPTH实验仪的基本构造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电路寄存器的作用是用于保存数据的,因为CPTH模型机是8位的,因此模型机中大部寄存器是8 位的,标志位寄存器(Cy, Z)是二位的.CPTH 用74HC574 (8—D触发器)来构成寄存器。

74HC574 的功能如表1—1所示:图1-1 74HC574的引脚图1. 在CLK的上升沿将输入端的数据打入到8 个触发器中2. 当OC = 1 时触发器的输出被关闭,当OC=0 时触发器的输出数据表1-1 74HC574功能表图1—2 74HC574工作波形图三、实验内容(一)proteus仿真平台1、proteus仿真平台简介Proteus软件是英国Lab 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EDA工具软件。

它不仅具有其它EDA工具软件的仿真功能,还能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它的主界面如图1-3所示:图1—3 proteus仿真平台主界面2、在proteus平台上运行电路:寄存器_1.DSN。

拨动开关,观察灯的亮灭,回答思考题1。

思考题1:先使OC=1,拨D0~D7=00110011,按下CK提供CLK上升沿;再拨D0~D7=01000100,OC=0,此时Q0~Q7为多少?3、CPTH模型机上,寄存器A的电路组成如图1-4所示。

在proteus平台上运行电路:寄存器_2.DSN,回答思考题2。

图1-4 寄存器A原理图思考题2:数据从D端传送到Q端,相应的控制端如何设置?3、CPTH模型机上,寄存器组R0~R3的电路组成如图1-5所示。

在proteus平台上运行电路:寄存器_3。

DSN,回答思考题3。

图1—5 寄存器组R0~R3 原理图74LS139是2—4线译码器,由A、B两个输入端选择控制4个输出端Y0~Y3,使能端E低电平有效,允许译码输出。

74HC32是或门,两个输入端同时为低电平,输出为低电平.具体的控制方式见表1-2。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1. 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进行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计算机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以及硬盘等,并了解它们的相互连接与调度方式。

3. 实验装置和材料本实验使用了一台计算机,配备有Intel Core i7处理器、8GB 内存和500GB硬盘。

实验中还使用了键盘、鼠标和显示器等输入输出设备。

4. 实验过程及结果4.1 CPU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编写汇编语言程序来实现简单的数值运算。

实验结果显示,CPU能够根据程序逐条执行指令,并正确计算出结果。

4.2 内存实验通过编写C语言程序,我们对内存进行读写操作。

实验结果显示,内存可以正确存储和读取数据,并且能够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4.3 输入输出设备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测试了键盘和鼠标的输入功能以及显示器的输出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输入设备能够正确识别用户的输入,而输出设备能够正确显示结果。

4.4 硬盘实验通过读写文件的操作,我们测试了硬盘的存储和检索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硬盘能够正确存储和读取文件,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

5.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的各个组件能够正常工作,并且能够协同工作以完成复杂的任务。

6. 参考文献[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2] Smith, J.E., & Jones, P.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The Hardware/Software Interface》. Morgan Kaufmann, 2014.。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内存和外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探究了这些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

1. 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内存和外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掌握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执行过程、数据传输过程等;- 学习使用性能评估工具,对计算机组成部分进行性能评估;-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

3. 实验设备和材料- 计算机硬件: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实验软件: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软件;- 实验材料: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等。

4. 实验方法4.1 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打开计算机并登录操作系统;2) 启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软件;3) 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实验任务;4)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5) 关闭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软件;6) 关机并退出操作系统。

4.2 实验内容本实验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 CPU性能评估:通过实验软件模拟CPU的运行过程,使用性能评估工具记录CPU的运行时间、指令执行速度等关键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2) 存储器性能评估:通过实验软件模拟存储器的读写过程,使用性能评估工具记录存储器的读写速度、延迟等关键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3) 输入输出设备性能评估:通过实验软件模拟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过程,使用性能评估工具记录输入输出设备的响应时间、传输速度等关键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所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通过使用门电路,我们可以实现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运算。

我们首先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真值表和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然后根据实验要求,使用逻辑门电路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加法器电路,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加法器电路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二:数字逻辑电路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数字逻辑电路的实现。

通过使用多路选择器、触发器等数字逻辑元件,我们可以实现更复杂的逻辑功能。

我们首先学习了多路选择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4位二进制加法器电路,并通过数字逻辑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4位二进制加法器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三:存储器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设计和实现。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首先学习了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8位存储器电路,并通过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8位存储器能够正确地存储和读取数据。

实验四: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我们首先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并通过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掌握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TEC-4实验手册(含实验步骤)完整6个实验-三个程序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TEC-4实验手册(含实验步骤)完整6个实验-三个程序设计
7.地址寄存器AR1和AR2
地址寄存器AR1(U37)和AR2(U27、U28)提供双端口存储器的地址。AR1是1片GAL22V10,具有加1功能,提供双端口存储器左端口的地址。AR1从数据总线DBUS接收数据。AR1的控制信号是LDAR1和AR1_INC。当AR1_INC = 1时,在T4的上升沿,AR1的值加1;当LDAR1 = 1时,在T4的上升沿,将数据总线DBUS的数据打入地址寄存器AR1。AR2由2片74HC298组成,有两个数据输入端,一个来自程序计数器PC,另一个来自数据总线DBUS。AR2的控制信号是LDAR2和M3。M3选择数据来源,当M3 = 1时,选中数据总线DBUS;当M3 = 0时,选中程序计数器PC。LDAR2控制何时接收地址,当LDAR2 = 1时,在T2的下降沿将选中的数据源上的数据打入AR2。
一、TEC—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特点
1.计算机模型简单、实用,运算器数据通路、控制器、控制台各部分划分清晰。
2.计算机模型采用了数据总线和指令总线双总线体制,能够实现流水控制。
3.控制器有微程序控制器或者硬布线控制器两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流水和非流水两种方案。
4.寄存器堆由1片ispLSI1016组成,运算器由1片ispLSI1024组成,设计新颖。
1.运算器ALU
运算器ALU由一片ispLSI1024(U47)组成,在选择端S2、S1、S0控制下,对数据A和B进行加、减、与、直通、乘五种运算,功能如下:
表1运算器功能表
选择
操作
S2
S1
S0
0
0
0
A & B
0
0
1
A & A(直通)
0
1
0
A + B

计组实验报告

计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一、算术逻辑运算器1.实验目的与要求:目的: ①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器单元ALU(74LS181)的工作原理。

②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③验算由74LS181等组合逻辑电路组成的运输功能发生器运输功能。

④能够按给定数据, 完成实验指定的算术/逻辑运算。

要求: 完成实验接线和所有练习题操作。

实验前, 要求做好实验预习, 掌握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道和ALU的特性, 并熟悉本实验中所用的模拟开关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实验过程中, 要认真进行实验操作, 仔细思考实验有关的内容, 把自己想得不太明白的问题通过实验去理解清楚, 争取得到最好的实验结果, 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

实验完成后, 要求每个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2.实验方案:1. 两片74LS181(每片4位)以并/串联形式构成字长为8为的运算器。

2. 8为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输入双向三态门(74LS245)与数据总线相连, 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与两个8位寄存器(74LS273)DR1和DR2的输出端相连, DR1和DR2寄存器是用于保存参加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的结果。

寄存器的输入端于数据总线相连。

3. 8位数据D7~D0(在“INPUT DEVICE”中)用来产生参与运算的数据, 并经过一个输出三态门(74LS245)与数据总线相连。

数据显示灯(BUS UNIT)已与数据总线相连, 用来显示数据总线上所内容。

4. S3.S2.S1.S0是运算选择控制端, 由它们决定运算器执行哪一种运算(16种算术运算或16种逻辑运算)。

5. M是算术/逻辑运算选择, M=0时, 执行算术运算, M=1时, 执行逻辑运算。

6. Cn是算术运算的进位控制端, Cn=0(低电平), 表示有进位, 运算时相当于在最低位上加进位1, Cn=1(高电平), 表示无进位。

逻辑运算与进位无关。

7. ALU-B是输出三态门的控制端, 控制运算器的运算结果是否送到数据总线BUS上。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次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
微程序”窗口,现在此窗口中所有微指令值都是0FFFFFFH,也就是无任何操作,我们需要在此窗口输入每条指令的微程序来实现该指令的功能。

程序开始要执行的第一条微指令应是取指操作,因为程序复位后,PC和uPC的值都为地址处就是程序执行的第一条取指的微指令。

根据此功能,首先选中“_FATCH_”指令的第一行,观察窗口下方的各控制信号,有“勾”表示信号为高,处于无效状态,去掉“勾”信号为低,为有效状态。

要从必需有效,去掉信号下面的“勾”使其有效;读EM的地址要从PC输出,所以
PCOE下面的“勾”,PCOE有效同时还会使PC加1,准备读EM
保存指令系统/微程序]功能,将新建的指令系统/微程序保存下来,以便以后调用。

为不与已有的两个指令系统冲突,将新的指令系统/微程序保存为“NEW_INST.INS”。

对新设计的指令系统的验证:
)在源程序窗口输入下面程序。

计算机组成原理全部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全部实验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王玉芬2012年11月3日基础实验部分该篇章共有五个基础实验组成,分别是:实验一运算器实验实验二存储器实验实验三数据通路组成与故障分析实验实验四微程序控制器实验实验五模型机CPU组成与指令周期实验实验一运算器实验运算器又称作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是计算机的五大基本组成部件之一,主要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加法器,加减乘除运算等都是通过加法器进行的,因此,加快运算器的速度实质上是要加快加法器的速度。

机器字长n位,意味着能完成两个n位数的各种运算。

就应该由n个全加器构成n位并行加法器来实现。

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对运算器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一、实验目的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方式。

2.掌握算术逻辑运算部件的工作原理。

3. 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4. 给定数据,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二、实验内容:完成不带进位及带进位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实验。

总结出不带进位及带进位运算的特点。

三、实验原理:1.实验电路图图4-1 运算器实验电路图2.实验数据流图图4-2 运算器实验数据流图3.实验原理运算器实验是在ALU UNIT单元进行;单板方式下,控制信号,数据,时序信号由实验仪的逻辑开关电路和时序发生器提供,SW7-SW0八个逻辑开关用于产生数据,并发送到总线上;系统方式下,其控制信号由系统机实验平台可视化软件通过管理CPU来进行控制,SW7-SW0八个逻辑开关由可视化实验平台提供数据信号。

(1)DR1,DR2:运算暂存器,(2)LDDR1:控制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运算暂存器DR1,高电平有效。

(3)LDDR2:控制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运算暂存器DR2,高电平有效。

(4)S3,S2,S1,S0:确定执行哪一种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运算功能表见附录1或者课本第49页)。

(5)M:M=0执行算术操作;M=1执行逻辑操作。

(6)/CN :/CN=0表示ALU运算时最低位加进位1;/CN=1则表示无进位。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微程序计数器uPC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微程序计数器uPC实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微程序计数器uPC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微程序计数器uPC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现微程序计数器uPC,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微程序控制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原理微程序控制是一种使用微操作指令来实现指令解码和控制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指令的每个微操作独立编码,并存放在存储器中,再通过微程序计数器uPC逐步读取并执行这些微操作指令,从而实现对硬件的控制。

本次实验中,我们设计的微程序计数器uPC采用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方式。

其工作流程如下:1. 在上升沿时,根据当前状态和输入,更新下一个状态。

2. 在状态更新完成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微指令计数器的更新,如果需要,则计数器自增。

3. 根据计数器的值,从微指令存储器中读取相应的微指令。

4. 执行微指令。

三、实验步骤本次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设计微指令的编码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将其存储在微指令存储器中。

2. 设计并实现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微程序计数器uPC。

3. 将uPC与微指令存储器、数据通路、输入设备等连接起来,以实现对硬件的控制。

四、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完成了微指令的编码,并将其存储在微指令存储器中,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微程序计数器uPC,并将uPC与其他模块连接起来。

经过测试,我们发现uPC能够正确地执行微指令,并能够对硬件进行正确的控制。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程序控制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微程序控制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设计和实现微程序计数器uPC,对于掌握微程序控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锻炼了自己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虽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思考和团队合作,我们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提高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论理解,也增强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机器码1”为0000 01XX 行,在下方的“助记符”栏填入数据装载功能的指令助记符“”栏选择“A ”,表示第一个操作数为累加器A 。

在“操作数2”栏选择“数为立即数。

按“修改”按钮确认。

“机器码1”为0000 10XX 行,在下方的“助记符”栏填入加法功能的指令助记符“”栏选择“A ”,表示第一操作数为累加器A ,在“操作数2”栏选择“立即数。

按“修改”按钮确认。

计算机组成原理
uM微程序”窗口,现在此窗口中所有微指令值都是0FFFFFFH,也就是无任何操作,我们需要在此窗口输入每条指令的微程序来实现该指令的功能。

程序开始要执行的第一条微指令应是取指操作,因为程序复位后,PC和uPC
地址处就是程序执行的第一条取指的微指令。

根据此功能,首先选中“_FATCH_
下方的各控制信号,有“勾”表示信号为高,处于无效状态,去掉“勾”信号为低,为有效状态。

要从必需有效,去掉信号下面的“勾”使其有效;读EM的地址要从PC
输出,去掉PCOE下面的“勾”,PCOE有效同时还会使PC加1,准备读
保存指令系统/微程序]功能,将新建的指令系统/微程序保存下来,以便以后调用。

为不与已有的两个指令系统冲突,将新的指令系统/微程序保存为“NEW_INST.INS”。

对新设计的指令系统的验证:
)在源程序窗口输入下面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