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关系。
2. 使学生掌握财政收入、支出、债务和预算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理解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其运作机制。
4. 提高学生对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财政:国家的收入、支出和债务管理金融:资金的筹集、分配和流通2. 财政的作用与影响财政政策的目标:经济增长、稳定、公平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非税收入、债务财政支出的分类:政府消费、投资、转移支付3. 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金融体系:货币发行、支付清算、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市场的类型: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4. 金融市场运作机制资金供求关系:利率、汇率、信贷政策金融工具:债券、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监管:监管机构、监管政策、风险管理5.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政府支出、债务管理金融政策的工具:利率、存款准备金、信贷政策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配合与协调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务。
2. 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财政金融政策的实际案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财政金融问题的解决方案。
4. 考察调研:组织学生对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考察。
四、教学安排1. 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2课时)2. 财政的作用与影响(2课时)3. 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2课时)4. 金融市场运作机制(2课时)5.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2课时)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发言、提问、讨论等。
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阅读材料、案例分析报告。
3. 期中考试:测试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
六、教学内容6. 税收政策与税收制度税收的基本概念与特性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种、税率、税收优惠等税收政策的目标与工具:宏观调控、收入分配、经济激励税收负担:税负公平、税负透明度7. 政府支出与预算管理政府支出的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与监督政府债务管理: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债务可持续性政府投资政策:基础设施投资、产业政策、区域发展8.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功能与类型: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金融工具的特点与分类:债券、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投资者、发行者、中介机构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供求关系、价格机制、风险管理9.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就业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的职能与组织结构:货币发行、金融监管、支付清算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政策目标、实施机制、效果评估10. 国际财政与金融国际财政关系的类型:双边财政关系、多边财政关系国际金融市场:外汇市场、资本流动、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财政与金融协调:汇率制度、国际金融政策合作国际债务与金融危机:原因、影响、应对措施七、教学方法6. 税收政策与税收制度(2课时)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让学生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和税收政策的目标。
财政与金融基础课程设计
财政与金融基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财政与金融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培养学生运用财政与金融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和理财意识。
1.掌握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政策等。
2.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机构的类型、金融工具等。
3.理解财政与金融政策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4.培养学生运用财政与金融知识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5.训练学生运用财政与金融政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财政与金融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
1.财政:财政的概念、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政策等。
2.金融: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机构的类型、金融工具等。
3.财政与金融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的相互关系、政策工具及其运用、政策效果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财政与金融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
2.讨论法:学生就财政与金融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财政与金融政策案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财政与金融基础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财政与金融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财政与金融》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课程标准全面分析本课程后,进行归纳总结,对本课程教学任务情况进行说明,对整体课程有明确的教学思路。
课程标准具体应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1.教学对象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或金融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社会培训学员和自学读者的参考用书。
2.学分与学时指课程在教学计划进程表中的学分为3学分、学时共55课时。
3.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课程模块主要包括:知识要点、核心概念、情景导入、知识链接、小贴士、课堂讨论、拓展阅读、导入案例分析、本章小结、本章习题等特色模块。
本课程属于一门必修的公共课。
4.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财政与金融》是财经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重点阐述了财政与金融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案例。
财政是个历史范畴。
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剩余产品和私有制出现之后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的。
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通过政府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行使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金融机构体系简称金融体系,一般是指一国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按照一定结构形成的整体及其内部相互关系的总称。
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一般都包含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其中,中央银银行是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商业银行是主体,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财政与金融的涵义、历史、职能、构成要素等,掌握金融的某些应用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5.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财政学财政理论中国税制投资银行金融投资后续课程:中国财政管理财政体制金融市场金融逻辑学6.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此部分内容详见(教学参考内容)7.建议教学安排本教材一共52课时,包括34节理论课,18节案例分析课。
学时分配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及其运动规律。
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 识能力和对基本经济政策的分析与运用能力, 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 知识教学要求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范畴和财政的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理解财政的职能; 掌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 、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和金融的范畴; 掌握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了解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理解信用形式;了解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正确认识金融的作用,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业 务。
3、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理解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 二 ) 能力培养要求1、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 三 ) 思想教育要求1、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关心国家大事, 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 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 第一章 财政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财政的来历、财政所属范畴及其发展的过程;2、并能对各种社会形态下的财政收支情况有所比较;3、 重点掌握财政所具有的特征;4、 掌握、理解财政各个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 该课程系统阐述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才从事 金融的基本知识, 帮助学生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增(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含义知识点:财政的概念和财政的一般特征能力要求:分析财政的一般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知识点: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能力要求: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第三节财政的职能知识点: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能力要求:举例阐明财政的职能(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第二章财政收入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从动态和静态等方面全面理解财政收入的概念;2、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标准和方法;3、了解财政收入的基本结构。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教案
02
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应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将 在金融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
03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环保、社会责任等因素将越来 越多地融入金融活动中,绿色 金融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 向。
04
风险防范与金融监管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和 全球化,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 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不断 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
介绍金融市场的类型、功能及金融机构的体 系与作用。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分析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构成,阐述财政政策 的目标和手段。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探讨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及传导机制,分 析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手段。
学习成果评估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学生对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 的掌握程度。
国际政策协调
在全球化背景下,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策还需要加强 国际协调,共同应对全球 性经济金融问题。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财政案例分析
财政收支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国家或地区的财政收支数据,分析其财政收入和 支出的结构、规模、增长趋势等,揭示财政运行的特点和 存在的问题。
财政政策案例分析
结合具体国家或地区的财政政策实践,分析其政策目标、 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等,评价财政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02
财政基础知识
财政概念与职能
财政概念
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履行 其职能而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 入分配的活动。
财政职能
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 经济稳定和发展等职能。
财政收入与支
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财政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财政的概念与职能2. 掌握财政的基本分类和财政收支平衡3. 了解我国财政制度及财政政策二、教学内容1.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2. 财政分类: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3. 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4. 我国财政制度及财政政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政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职能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财政政策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财政收支平衡问题四、教学资源1. 教材:《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2. 课件:财政概念、分类、收支平衡等图片和图表3. 案例材料:我国财政政策案例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 讲解财政的概念与职能3. 分析财政分类及财政收支平衡问题4. 讲解我国财政制度及财政政策5. 案例分析:我国财政政策案例discussion6.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章重点内容,布置作业第二章:税收原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税收的概念与特征2. 掌握税收原则与税收分类3. 了解税收制度及税收政策二、教学内容1.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2. 税收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灵活性原则3. 税收分类:直接税与间接税4. 税收制度及税收政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分类2. 案例分析法:分析税收政策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税收制度问题四、教学资源1. 教材:《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2. 课件:税收概念、原则、分类等图片和图表3. 案例材料:税收政策案例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财政与税收的关系2. 讲解税收的概念与特征3. 分析税收原则与税收分类4. 讲解税收制度及税收政策5. 案例分析:税收政策案例discussion6.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章重点内容,布置作业六章:税收制度一、教学目标1. 理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和运行机制2. 掌握各种税种的特点和适用范围3. 了解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二、教学内容1. 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税种、税率、税收征收管理等2. 主要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3. 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和各种税种的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税收制度的改革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四、教学资源1. 教材:《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2. 课件: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各种税种的特点等图片和图表3. 案例材料:税收制度改革案例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税收在财政中的地位和作用2. 讲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3. 分析各种税种的特点和适用范围4. 讲解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5. 案例分析:税收制度改革案例discussion6.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章重点内容,布置作业七章:金融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金融的概念与职能2. 掌握金融市场的分类和运行机制3. 了解金融机构的类型和职能二、教学内容1. 金融的概念与职能2. 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3. 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融的概念、金融市场的分类和运行机制、金融机构的类型和职能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融机构运营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四、教学资源1. 教材:《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2. 课件:金融概念、金融市场分类、金融机构类型等图片和图表3. 案例材料:金融机构运营案例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 讲解金融的概念与职能3. 分析金融市场的分类和运行机制4. 讲解金融机构的类型和职能5. 案例分析:金融机构运营案例discussion6.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章重点内容,布置作业八章:金融市场一、教学目标1. 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和功能2. 掌握金融市场的分类和运作机制3. 了解金融市场的主体和金融工具二、教学内容1. 金融市场的概念和功能2. 金融市场的分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3. 金融市场的主体:投资者、融资者、金融中介等4. 金融工具: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融市场的概念、分类和运作机制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融市场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融市场的主体和金融工具四、教学资源1. 教材:《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2. 课件:金融市场概念、分类、运作机制等图片和图表3. 案例材料:金融市场案例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金融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2. 讲解金融市场的概念和功能3. 分析金融市场的分类和运作机制4. 讲解金融市场的主体和金融工具5. 案例分析:金融市场案例discussion6.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章重点内容,布置作业九章:金融工具一、教学目标1. 理解金融工具的概念和功能2. 掌握金融工具的分类和特点3. 了解金融工具的发行和交易二、教学内容1. 金融工具的概念和功能2. 金融工具的分类:债务工具、股权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等3. 金融工具的特点:风险性、流动性、收益性等4. 金融工具的发行和交易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融工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融工具发行和交易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融工具的作用和影响四、教学资源1. 教材:《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2. 课件:金融工具概念、分类、特点等图片和图表3. 案例材料:金融工具发行和交易案例五、教学步骤重点解析本教案围绕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涵盖了税收原理、税收制度、金融概述、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等多个方面。
财政与金融基础课程设计
财政与金融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掌握国家财政的作用和构成,了解货币的起源与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金融市场的基本类型及其功能,解释金融工具的基本特点。
3.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金融政策,并分析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解释其背后的财政与金融原理。
2. 学生通过案例研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财政金融政策进行初步的评估。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投资组合,运用金融知识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家财经政策的关注和敏感性,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金融伦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金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形成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意识。
3.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本课程设计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其认知水平和即将面临的高考要求,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教材,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激发学生对财经领域的兴趣。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能掌握必要的财经知识,形成分析问题的技能,并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财政基础- 国家财政的概念与功能- 财政收入的来源与构成- 财政支出的分类与原则-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2. 金融基础- 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市场的基本类型- 金融工具的特点与应用- 金融体系的构成与功能3. 金融政策与分析- 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金融政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风险与监管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的章节安排,循序渐进地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财政基础第二周:金融基础第三周:金融政策与分析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财政与金融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财政和金融的定义、功能和基本概念。
2. 掌握财政收入和支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基本知识。
3. 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对财政金融问题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财政的概念与功能1.1 财政的定义1.2 财政的功能1.3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2. 财政收入与支出2.1 财政收入的来源2.1.1 税收2.1.2 非税收入2.2 财政支出的分类2.2.1 经常性支出2.2.2 资本性支出2.3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3. 金融的概念与功能3.1 金融的定义3.2 金融的功能3.3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4. 金融市场4.1 金融市场的分类4.1.1 货币市场4.1.2 资本市场4.2 金融市场的功能与作用4.3 金融市场的主体与客体5. 金融机构5.1 金融机构的类型5.1.1 银行类金融机构5.1.2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5.2 金融机构的功能与作用5.3 金融体系的构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财政金融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景模拟法:模拟实际财政金融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安排1课时介绍财政与金融的概念、功能和基本知识1课时讲解财政收入与支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相关内容1课时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及调控作用1课时案例分析:我国财政金融政策的实践与成效1课时小组讨论: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财政金融形势及应对策略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考试成绩: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以评估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课程总结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会计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一、课程简介《财政与金融》课程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教学内容涵盖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学科,财政部分主要阐述财政职能、财政收支、国家预算,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等;金融部分主要阐述货币与信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等。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研究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和政策性强,与实际联系紧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财政金融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财经管理工作所必需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经济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财政部分。
包括财政概述、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家预算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财政政策和财政平衡等。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1)掌握财政收支方面的基本知识;(2)了解我国财政收支的概况。
2、金融部分。
包括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供求与均衡、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等。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1)掌握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2)了解我国货币金融概况;(3)能够理解我国货币金融政策。
3、财政金融宏观调控。
介绍如何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及工具进行宏观调控。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1)掌握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与方式;(2)理解我国宏观调控政策。
第一章财政的职能与作用『知识点』财政的概念;公共产品及其特征;市场失灵及其表现;财政的职能。
『重点』公共产品;市场失灵及其表现;财政的职能。
『难点』公共产品;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基本要求』1、识记:财政的概念;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二、对象:财经类各专业三、课时:4*17=68四、学分:4五、课程目标职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运用有关财政与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社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解释。
对热点财政金融新闻的理解判断分析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训练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拓展实践平台的训练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通过对财政金融政策的理解和解读,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
六、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做到了解财政金融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掌握财政金融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特有金融界的具体内容,学会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在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要求上,注重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注重将专业知识与当前财政金融政策以及一般财政金融现象相融合。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让学生领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通过对热点财政与金融新闻的综合点评训练学生学习能力、资料查阅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分组财政与金融专项问题调查,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组织策划能力。
3、教师补充案例,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初步了解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深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财政金融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对经济发展的理解力。
八、教学评价建议教学评价弱化考试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操作过程的评价和操作成果的评价。
具体评定项目如下:九、实施建议(一)教材建议《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主编:徐景泰余立新中国财经出版社(二)教学建议(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研究和分析国家的财政与经济政策。
《财政与金融》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1.1课程定位认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知识的认知问题,培育学生对学习财政与金融知识的兴趣,了解社会实践中的财政、金融现状和在专业工作、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表现。
基础:本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是会计类岗位职业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基本:即本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
目标: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技能;具备观察、理解能力等四个教学目标。
财政与金融课程也是我院会计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导引课程。
它的平行课程是微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法等,后续课程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通过系统地学习经济、管理和会计理论的基本知识,全面培养学习胜任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人员的管理技能和基础管理能力。
1.2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以构建单元、模块课程为主题,以会计岗位从业需要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要求,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两条主线,体现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
知识体系----由基本知识、扩展知识、趣味知识等组成:1、在保持专业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以认知为原则,降低基本知识的量和难度,降低掌握要求;适当扩大了解的知识含量。
2、体现知识的时代性,将最新的知识融入教学。
3、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大胆的调整教学知识结构。
尽可能减少理论内容,回避未定论的理论知识;能力训练体系-----由资料体系、学习指导等组成:1、训练阅读财经新闻、政策资料能力;2、专业分析和认知能力3、实现仿真训练4、实现开放式思考能力的训练;5、解释佐证专业知识。
按照“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层次性、趣味性”的教学组织要求,开发与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模块化、立体化教材,是教材具有先进性。
财政及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第三版)
新疆供销学校《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中职财经专业适用制定单位:财管组执笔人:张怀珍审批单位:新疆供销学校制定时间:2014年11月25日编写说明《财政与金融基础》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按照定位要求,采取单元模块模式组合教学内容体系,适应于不同职业教育层次学生,不同层次之间可在教学内容中适当调整。
本课程计划一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共计64学时。
本课程教学评价采取模块评价、单元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最后得出总成绩。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一、本课程定位可总结为:一个认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解决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知识的认知问题,培育学生对学习财政与金融知识的兴趣,了解社会实践中的财政、金融现状和在专业工作、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表现。
两个基础:即本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是会计类岗位职业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即本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
四个目标: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技能;具备观察、理解能力等四个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一)专业能力: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认知税收的定义;税收基本特征;税收要素与分类;中国现行税制3. 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4. 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 社会能力:1.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教案
国财政收入比重适度。
(2)解决“公平税负,合理负担”,加快税制建设,以及税收体制。
(3)合理安排名项财政支出比例
(4)在国债问题上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师:财政有哪些内容
生:根据资料回答
通过PPT阅读资料,引发学生对财政这一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师:对学生难理解的内容进行简单讲解。
生:认真听讲,争取理解记忆。
通过老师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记忆。
师: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生:学生回答,基本记住三个职能。
通过老师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抽签回答,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练习内容
一、填空题
A.保证国家政权的需要B.保证国家职能的需要
C.在型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D.半社会公共需要
3.财政的一般特征是指( )。
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B.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
C.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D.财政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4.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是指( )。
A.须由政府集中组织安排的公共需要
教学题目
第一章财政概述
课时
2课时
教 学
班 级
课程名称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教社)
一、教材内容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高考必考课程。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遇到一些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从居民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建设,无不与财政存在密切联系。第一章《财政概述》以周围的财政现象引出财政的概念、一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
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财政与金融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掌握财政与金融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3. 了解我国财政与金融体系的构成。
二、教学内容1. 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财政与金融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3. 我国财政与金融体系的构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财政与金融体系的构成。
四、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定义,引发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的兴趣。
2. 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财政与金融的相互关系。
3. 讲解财政与金融的主要功能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财政与金融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4. 分析我国财政与金融体系的构成,通过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财政与金融的实际情况。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思考财政与金融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了解财政与金融的作用。
第二章:财政政策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财政政策的定义及其分类。
2. 掌握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作用。
3. 了解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整。
二、教学内容1. 财政政策的定义及其分类。
2.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作用。
3. 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财政政策的定义、分类和工具。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整。
四、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财政政策的定义,引发学生对财政政策的兴趣。
2. 讲解财政政策的定义及其分类,引导学生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3. 讲解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作用,让学生了解财政政策在调控经济中的重要性。
4. 分析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整,通过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财政政策的实际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财政政策的定义、分类和工具。
2. 思考财政政策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第三版)(定稿已交、)
新疆供销学校《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中职财经专业适用制定单位:财管组执笔人:张怀珍审批单位:新疆供销学校制定时间:2014年11月25日编写说明《财政与金融基础》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按照定位要求,采取单元模块模式组合教学内容体系,适应于不同职业教育层次学生,不同层次之间可在教学内容中适当调整。
本课程计划一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共计64学时。
本课程教学评价采取模块评价、单元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最后得出总成绩。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一、本课程定位可总结为:一个认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解决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知识的认知问题,培育学生对学习财政与金融知识的兴趣,了解社会实践中的财政、金融现状和在专业工作、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表现。
两个基础:即本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是会计类岗位职业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即本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
四个目标: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技能;具备观察、理解能力等四个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一)专业能力: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认知税收的定义;税收基本特征;税收要素与分类;中国现行税制3. 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4. 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 社会能力:1.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财政金融基础》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财政金融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英文名称: Fiscal and financial fundamentals课程编号:350521104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32 (理论课时32)学分:2适用对象:财会金融专业先修课程:无开课单位:商学院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倪成伟.财政与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主要参考书:[1] 张连蕊,李凡等.财政与金融.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面向我校财会金融专业学生。
该课程是一门有关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与基本业务课程,与经济生活关系密切。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基本要求1.在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中应系统讲授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紧密结合实际,提出和分析理论问题2.教学中应注意培育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授有关财政与金融最基础的原理与最基本的实务问题,以理论为主,兼顾业务知识,注重宏观知识的把握,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基本内容及安排第1章财政认知基本内容:财政概述;经济中为什么需要政府财政;政府财政的职能教学重点:财政的概念,财政的职能。
教学难点:掌握财政的各项职能。
第2章财政支出基本内容:财政支出的分类;市场体制下的财政支出结构;我国主要财政支出分析教学重点:财政支出的主要形式。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财政支出基本理论。
第3章财政收入基本内容:财政收入的形式和构成;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教学重点: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收入的构成。
教学难点:掌握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第4章税收政策基本内容:税收的形式特征和作用;税收分类;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我国的主要税种教学重点:税收的基本要素。
财政与金融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课程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国家财政政策、
金融市场运作、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财政与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财政与金融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财政与金融课程应当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
断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财政与金融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之能够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需求。
其次,财政与金融课程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上,应当注重
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实际案例的引入,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之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
此外,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应当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
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同时,还可以引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财政与金融课程的评估方式也应当更加科学合理。
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
已经不能满足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应当引入更多的开放性、实践性考核方式,如论文写作、实际案例分析等,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财政与金融课程标准应当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的财政与金融专业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与金融基础》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财政与金融基础》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定位为:认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知识的认知问题,培育学生对学习财政与金融知识的兴趣,了解社会实践中的财政、金融现状和在专业工作、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表现。
基础:即本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是会计类岗位职业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基本:即本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
目标: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技能;具备观察、理解能力等四个教学目标。
(二)课程改革指向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知识性、专业性太强,长期以来存在:(1)教学目标的单一性-----财政、金融、税收等知识的认知和把握。
缺乏能力的训练。
(2)教学内容的选择层次性弱------本科、大专、中专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选择性不明显,无职业教育特色。
(3)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不易理解,学习无兴趣,被动学习的局面相当普遍。
(4)教学方法单一,创新性弱,考核评价方式不以创新。
2. 课程改革指向:(1)重点突出、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
(2)教学目标定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调整教学培养目标。
体现了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
(3)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
使教学内容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
尽量形成综合化或模块化教学内容结构,具有层次性。
(4)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便于增强学生自学的趣味。
(5)开发“以格式变化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以体现时代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为要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所特色”的新教材。
格式要具有创新性。
(6)促进教学形式的变化(三)课程设计思路:1.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以构建单元、模块课程为主题,以会计岗位从业需要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要求,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2.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两条主线,体现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
知识体系----由基本知识(正文)、扩展知识(知识连接)、趣味知识等组成:(1)在保持专业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以认知为原则,降低基本知识的量和难度,降低掌握要求;适当扩大了解的知识含量。
(2)体现知识的时代性,将最新的知识融入教学。
(3)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大胆的调整教学知识结构。
尽可能减少理论内容,回避未定论的理论知识;能力训练体系-----由资料体系、学习指导等组成:1)训练阅读财经新闻、政策资料能力;(潜移默化)2)专业分析和认知能力3)实现仿真训练4)实现开放式思考能力的训练;5)解释佐证专业知识。
3.按照“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层次性、趣味性”的教学组织要求,开发与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模块化、立体化教材,是教材具有先进性。
4.建议本课程实行模块化学分结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项目的模块后,即可取得相应学分。
5.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认知”、“理解”、“能”、“会”等用于来表述。
“认知”用于表述事实性现象或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和“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6.参考学时:72学时、4学分二、课程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一)知识教学目标: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认知税收的定义;税收基本特征;税收要素与分类;中国现行税制3.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4. 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 能力培养目标-1.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 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 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 专业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 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三、课程内容纲要单元一财政基础知识(一)学习目标: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
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3.把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依据、重点、范围、形式,了解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内容。
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和特征的能力。
4.认知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收支范围及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历届政府预算的不同分类,了解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具有阅读和理解政府预决算的专业基本能力。
(二)学习任务:单元二税收基础知识(一) 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税收制度体系,熟悉我国现行的主要税收种类,理解税收的特征和作用,了解税负转嫁的基本知识。
2.把握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制的基本实务。
3.认知国际税收的基本知识。
(二)学习任务:(一)学习目标:1.认知金融的基本内容、货币制度的基本知识、利率的作用、金融机构体系;理解和掌握信用的主要形式、利率的主要种类、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具备灵活与综合运用金融、信用、利率等重要概念来认知我国的金融实践活动的能力。
2.掌握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知识,认知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通货膨胀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我国的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现状。
具有初步认识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政策、货币流通的信息和现象的专业技能。
3.掌握金融市场的含义和一般特征,认知金融市场的种类和功能。
了解我国金融市场建设情况,具有能运用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金融实践现象的专业能力。
4.认知国际收支的基本内容、外汇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原理。
初步具备灵活运用金融、汇率、国际收支等重要概念分析我国的国际金融实践活动的专业能力。
(二)学习任务:(一)学习目标:1.把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2.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3.理解财政政策工具及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形式,4.能初步观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和目标、分析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状态的专业能力。
(二)学习任务: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1、教材编写定位:《财政与金融基础》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才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2、教材编写目标要求:教材要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
要重点突出、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
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教材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
尽量形成综合化或模块化教学内容结构,要有层次性。
格式要具有创新性。
3、教材教学目标的定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调整教材教学培养目标;知识教学目标------基本知识(认知)、扩展知识、趣味知识能力培养目标----阅读能力(基本)、分析能力、运用能力专业思想教育目标---正确的态度取向:关心、爱国、大局4、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色要求:编写思路:以格式变化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以体现时代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为要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所特色的编写目的。
基本特色要求:教材文本由基本知识(正文)、扩展知识(知识连接)、趣味知识、资料体系、学习引导等组成。
要使教材具备立体性和动态性和可读性;便于增强学生自学的趣味;促进教学形式的变化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两条主线,体现了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与评价1、教学方法按照案例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实践场地等教学手段。
2、教学评价采取模块评价、单元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
(三)资源准备本课程实施需要下列资源:1、税票、税单、财政部门有关资料、货币样票、真假货币、票据样式、股票样式等。
2、开发财政、税收、金融、外汇、国际收支等案例和资料、教师指导书、网络资源等。
3、要选择部分银行、证券公司、财税部门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五、说明1、该课程按照定位要求,采取单元模块模式组合教学内容体系,适应于不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不同层次之间可在教学内容中适当调整。
2、本课程所列扩展性知识和知识链接、资料系统主要是建立层次性教学内容体系,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丰富知识体系和认识考察财政、金融活动的能力。
扩展知识和理论链接、资料系统一般不作为学习考查评价内容。
3、本课程所列的总学时、模块课时为建议课时,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减。
建议课时包括课堂教学课时和实训课时,不包括考核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