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16课 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高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技巧: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高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技巧: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9f321d4cc22bcd126ff0c71.png)
高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技巧: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影响:加重了人民的困苦;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开始发生了变化,出现新的经济形态和社会阶层;中西文化的碰撞引起中国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考生只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各个击破,夯实基础,规范答题,一定会稳中求进,取得优异的成绩。
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技巧: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原因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衰落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之后又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和美国签订《望厦条约》。
请输入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赔款: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开放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向英国商人征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衰败的封建主义无法抗衡新兴的资本主义。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原因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修约遭到拒绝.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洗劫北京并火烧圆明园)看看网友们都有什么想法网友1简答题,在解答的时候应该注意问题,然后从问题中寻找知识点,想想问题中涉及哪些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些知识点进行,平常老师会给你这些基本的”套话”,比如,鸦片战争,说到鸦片战争就该联想到很多,各种条约,各个条约的意义以及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影响,反正,话不怕多,就怕少,在平常,多看课本,应该做到一提起一个问题,你就应该知道这个知识点在书的差不多哪页网友2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教案)
![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cb151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46.png)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教案【教学目标】1.比较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社会状况,理解鸦片战争爆发以及中国失败的必然性。
2.知道鸦片战争的过程、结果、签订签约3.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难点: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中国失败的原因【知识概览】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课内容主要有三个知识点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清政府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它侵华行为: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民族危机,林则徐、魏源和徐继畲等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导入新课】教师PPT出示罂粟花的美景图片,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花。
学生回答教师介绍这美丽的花就是罂粟花。
在其美丽的外表下,结出的果实流出的汁液经过加工就是人们熟知的鸦片膏了。
鸦片是一种公认的毒品,长期吸食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
就是这样世界公认的毒品,170多年前,曾经的文明国家英国就为了鸦片向古老的中国发动了一场维护鸦片贸易的战争,这就是鸦片战争。
那么,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讲授新课】框题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新知讲解』教师出示1840年的中国与世界形势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中国和英国的位置。
1840的英国刚刚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能力大大提高。
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对原料和市场的需要就更为强烈。
为了获得原料和市场,英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断进行对外扩张。
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广阔的殖民体系,号称”日不落帝国”。
在亚洲,英国已经先后占领了印度、新加坡、缅甸等殖民地。
古老而又地广人稠的中国成为了英国理想的殖民地。
这一时期,英法成为侵略中国的主力,而后崛起的美俄等列强则成为了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4c3913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8.png)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第五单元是中国近代史内容,讲述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这段刻骨铭心的磨难历史。
主要历史内容有: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中国各阶层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这段历史,培养学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鸦片战争及其的冲击与因应基本的历史事实,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
二、说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讲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
本课包括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三部分内容。
三部分内容围绕一个中心事件“两次鸦片战争”,可以概括为。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4fcb8bf705cc1754270917.png)
③没有付诸实践;
学习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战争做出的积极反应,培养学生树立全球史观。在评价中国的探索时,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角度。
课后反思
本课在内容设置上强调全球史观下如何看待鸦片战争,注意引导学生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认识鸦片战争。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
2.下表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目录及课文内容摘编,阅读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答案】(1)BCAED
(2)示例: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共产国际也派代表列席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三)授课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史料,了解多种历史的呈现方式,并根据史料印证历史结论。
(四)引导学生读懂图片、文献材料,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问题,形成理解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
(五)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六)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因应,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培养学生从世界文明的角度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反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用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文明,向其他文明学习、借鉴。
(1)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备选项中选出合适的子目序号,填入材料一中①②③④⑥处。
A.师夷长技以制夷B.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b13ee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1.png)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五单元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本课通过三个子目(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讲述两次鸦片战争的概况,从而认识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关系。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联系发展、客观辩证的方法,评价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两次鸦片战争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实证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特点、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时期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的主张,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1.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与影响2.难点:多角度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的时空背景和历史影响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英国走私鸦片的飞剪船;右图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设在印度的鸦片仓库。
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与鸦片战争的爆发有何联系?中国又有哪些因应?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19 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的形势如何?自主学习1、19世纪中期的世界形势:19世纪中期,世界形势发展到全新的格局。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知识提纲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知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99ad0992b160b4e777fcf9f.png)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知识提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内容提要】当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清政府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两次鸦 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民族危机, 林则徐、魏源和徐继畲等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时空定位】A 1SU0T 的中國和也界形势图【知识体系】」、佃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 全新的世界格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美法等国确立;英国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需求强烈,并掌握资本主义世界霸权;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英美法俄)都把矛头指向中国。
(2) 对外界浑然不觉的中国政治:仍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顽固; 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科技:科技非常落后;军事:以冷兵器为主,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很差;独立国家及淮区英国及其殖民电 ■美區及K 殖呆龟 ■ 1网年劃英类孕农地区 ■法国及其毎民龙 —葡莒牙及我殖民垃1T-西班牙攻其頤民坦 荷兰及其殖民施 至十丸世呈刼喳曇 其扩紬祇得苗领 洲界 一巳*及界夫珈咤「社会: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虎门销烟(1)背景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一年流失1000万两以上白银;(2)概况湖广总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2万多箱鸦片。
(3)意义对清政府:向世界表明清政府禁烟的决心和弃绝毒品的道德心;对英国:英国议会借此通过决议批准政府对华发动战争。
2■概况1840年,英军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战争结束;3■影响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说课稿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说课稿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https://img.taocdn.com/s3/m/3cb4785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0d.png)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历史细节的掌握不足、对战争影响的理解不深以及学习动机的维持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加深他们的理解。同时,我会适时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参与,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使用更多历史实例等,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接着,我会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此外,我还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让其他学生从中受益。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4.比较学习法:引导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选择这些教学方法的依据是: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媒体资源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分析其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他们共同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5.设置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一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01000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4.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知识点巩固高一历史知识点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完历史鸦片战争知识点后要巩固好相关的重点知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鸦片战争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知识点1、第一次鸦片战争原因:贸易顺差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
由于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英国人希望中国能开放贸易。
但英国出口的羊毛、尼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乾隆皇帝甚至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乏,没必要与英国进行贸易,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入超)。
而英国在18世纪开始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廷则以银作为货币,由于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需以银两折算,令英国需要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作贸易用途,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人利润受损。
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入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使英国大为不满。
鸦片输入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
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
虎门销烟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
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学子入贡院“考试”。
这次名为考试,实为问卷调查,试题四道:“1.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2.零售商;3.过去禁烟弊端;4.禁绝之法。
”自此林则徐掌握了所有烟商、贪官污吏之名单。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
在现场观看的广州城乡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2、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总体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https://img.taocdn.com/s3/m/6ff3637b227916888486d789.png)
虎门销烟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 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 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 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 银』。
命卿为钦差大 臣,赴广东查 禁鸦片。
虎门销烟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4月至5月,收缴英国、印度和美国商 人的鸦片2万多箱。从6月3日至25日,在林则徐亲自主持下,将全部鸦片在虎门海 滩当众销毁。
第一阶段
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英 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 津条约》,主要内容包括: 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江沿海十处通商口岸; 2.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同行。
它本是明代一故园。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 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把它营建生肖兽首”目前已经回归的有8件: 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鼠首、 兔首、龙首;另外4件——蛇首、羊首、 鸡首、狗首铜像至今下落不明。
第二次鸦片战争
△徐继畬与《瀛寰志略》
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04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美俄卷土来,圆明三园情何堪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 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
汉口 南镇京江上海 九江 宁波 福州 厦门淡水
广汕州头 台湾
琼州
探究问题 3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提出了著名的冲击--回应模式 ,即面对西方列强的强势扩张,中国精英阶层如何 理解这个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续本国的文化、 政治和社会体制。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学案、教案、导学案精编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学案、教案、导学案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508a643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6.png)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学案、教案、导学案精编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机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教材分析19世纪中期,世界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但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社会,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战败后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朝统治者仍沉醉于“天朝”的迷梦中,对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各地民众自发抵抗侵略军,但未能制止列强侵略的步伐;一些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畬,他们是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三、学情分析学生初中时已学习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基础知识,如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结果等,但尚未能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发展状态的宏大时空背景角度把握战争爆发的根源、战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反应、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等。
教师需要通过解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四、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解读、列表比较等方法,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经济根源是工业革命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原料产地和世界市场的需求。
2.通过对《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解读,辩证地看待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及深远的影响。
3.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反应,反思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真正意义在于“中国必须近代化”。
【教学重点】: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主题英中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探究,反思其对中国的真正价值在于“中国必须近代化”(二)教学过程导入材料1 18—19世纪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为市场的全球化。
在19世纪中国被卷入全球化的过程中,茶叶贸易和鸦片贸易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中国主要通过茶叶和鸦片等商品同世界发生经济联系但最终的结果是成为列强的牺牲品,并导致中国19世纪的全面危机------仲伟民《茶叶和鸦片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教师活动】:中国通过茶叶和鸦片等商品同世界发生联系,但最终却成为列强的牺牲品,并导致了中国19世纪的全面危机“天朝”最终崩溃了!这场茶叶与鸦片的较量,如何引发中国与世界的碰撞?又如何导致19世纪中国的全面危机?【学习任务】1:从“鸦片与茶叶的较量”中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https://img.taocdn.com/s3/m/494e4d0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e.png)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林则徐禁烟运动只是导火线(英方的借口)——直接原因,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的市场。
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五单元
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中国
英国
枪 鸟枪长2米,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
枪长1.42米,射程300米,射速3-4发 /分钟。
炮
铁质差,炮架、瞄准器不全或不完善,炮弹只有效 采用先进铁模工艺,火炮设计合理,
能最差的实心弹。
炮弹种类多、质量好。
军舰 最大军舰船面宽不超过2丈,安炮10门。
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五单元
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一、19 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世界 (3)主要殖民主义国家矛头指
向中国
①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 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②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③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 ④美国: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 美国资产阶级成了英国侵华的帮凶
2020
【Ⅱ】28·外资企业在华发展 【Ⅲ】28·洋务运动时期的民用企业
2021
【Ⅰ】28·书商盈亏与戊戌变法政局变化 【Ⅱ】28·太平天国的严峻形势
【Ⅰ】28·陈宝箴上奏销毁《孔子改制考》目的 2022 【Ⅱ】28·进口货值下降与列强侵华
【Ⅱ】29·百日维新前维新派变法策略未统一
地方卷
海南·清朝外交观念的变化 江苏·《南京条约》 浙江·《辛丑条约》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知识提纲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知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d034ea7c8d376eeaeaa3195.png)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知识提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内容提要】当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清政府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民族危机,林则徐、魏源和徐继畲等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时空定位】【知识体系】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全新的世界格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美法等国确立;英国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需求强烈,并掌握资本主义世界霸权;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英美法俄)都把矛头指向中国。
(2)对外界浑然不觉的中国政治:仍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顽固;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科技非常落后;军事:以冷兵器为主,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很差;社会: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虎门销烟(1)背景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一年流失1000万两以上白银;(2)概况湖广总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2万多箱鸦片。
(3)意义对清政府:向世界表明清政府禁烟的决心和弃绝毒品的道德心;对英国:英国议会借此通过决议批准政府对华发动战争。
2.概况1840年,英军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战争结束;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背景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要求修约,而清政府以《南京条约》不是商约为由,拒绝修约。
直接原因(借口):“亚罗号”事件。
重要原因:未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2.概况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以调停人面目出现;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烧圆明园后,进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统编版部编版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6fc3d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7.png)
统编版部编版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教学设计】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一、课程标准及分析】(一)课标内容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局限性。
(二)课标分析根据课标,识记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对于中国社会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阅读相关史料,把握三元里抗英的斗争事迹的性质与历史意义;概述以林则徐、魏源、徐继畲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为挽救危局所做出的诸多努力,探讨其认识的局限性。
【二、教材分析】(一)本课在该专题中的地位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专题《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第一课,上承第四单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下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融入工业文明。
自此,以“中华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和“华夏儿女的救亡图”存为两条主线的近代史由此展开,既有贯穿中国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
(二)本课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一共三个子目,分别是“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一目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中外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状况对比,即战争爆发的深刻历史大背景(根本原因);第二目意在说明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大致经过、战败的结果与影响;最后一目则体现了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为挽救危局所做出的诸多努力。
以全球史观作为认识鸦片战争的立意,以文明史观的画卷作为解读历史的视角,以民族复兴范式为灵魂,对三目内容进行整合,是本课的高度所在。
(教材内容框架见下图)(影响1)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畲《瀛寰志略》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 (影响2)16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因---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冲击---影响)“师夷长技以制夷”(应---应对)根本原因:农业文明VS 工业文明直接原因:“林则徐禁烟” 基本过程战争结果:《南京条约》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 基本过程战争结果:《北京条约》【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6课 鸦片战争——冲击与因应(共26张PPT)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6课 鸦片战争——冲击与因应(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b3d95ab76c66137ef061977.png)
—蒋延黼《中国近代史》 认识: 1: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挡先进的资本主义 2:麻木的中国人仍需开启民智
探究思考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有没有赢的的可能?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 开大门,借宿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他们的传 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 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国
呢绒、布匹(很难卖出去)
中英正当贸易: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
贸易结果:许多白银流入中国(出超地位)
中
国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对外国的工 业品具有顽强的抵 抗力和清政府实行 闭关政策的限制, 使英国不可能在中 国为自己的商品打 开市场,因而出现 贸易逆差。
正当贸易
英国无法获利
鸦片战争
2、在经济上
A、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 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6课 鸦片战争——冲击与因应(共26张PPT)
![第16课 鸦片战争——冲击与因应(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4e61d7284ac850ad0242fa.png)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 2100万银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协定关税) ——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条约》《虎门条约》,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 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1844年中美《望夏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
(1842年)年8月
第一阶段
1840年6月—1841年5月 第二阶段
1841年秋—1842年8月
(3)、结果:中国战败(分析原因)
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4)、中国战败的原因
中国 a.清政府腐败无能,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
军事指挥失当(判断力、机构运转能力、兵力投送能力弱,国家 凝聚力差,本土作战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b.中国封建经济(工业制造业)落后;综合国力衰弱(工业) c.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大刀长矛土枪土炮); 英国 a资本主义制度 b工业革命完成军事技术先进 c战争理念先进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农业国战胜不了工业国、科技的力量足以抵消数量的优势)
探究思考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有没有赢的的可能?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了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丧 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
内容 附件
五口通商
割地 赔款 议税
②、虎门销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
1839年6月3日-6月25日(进行虎门销烟)
影响: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而伟大胜利,是正义的,显示了中 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 起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
人教版高一历史公开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公开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2e7888ee06eff9aff807a2.png)
高一历史必修上册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第2课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教案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开眼看世界难点:冲击--回应模式与睁眼看世界、多元史观与通商口岸的开放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圆明园图片、《十二生肖》、《盗墓笔记》相关剧照。
教师讲述: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
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
它本是明代一故园。
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
然而,在第二次鸦片中,它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
教师提问:这两部影视作品《十二生肖》《盗墓笔记》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历史上真实的圆明园兽首下落何方?教师补充:这些影视作品反映的是流失国外的圆明园文物“12生肖兽首”。
目前已经回归的有8件: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鼠首、兔首、龙首;另外4件——蛇首、羊首、鸡首、狗首铜像至今下落不明。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第二课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美俄卷土来,圆明三园情何堪1.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他们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其棉纺织品的价格只有0.57便士。
”“他们把英国棉纺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罪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材料二:(咸丰)十一月乙卯朔,……英人在广东以查船构衅,放砲攻城。
绅团愤击之,歼数百人。
敕叶名琛相机办理。
……己卯,叶名琛奏防剿英夷获胜。
——《清史稿·文宗本纪》教师提问:以上材料说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根本原因:列强为继续扩大在华利益;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其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度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中英贸易中国 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9.29
219.06
出超99.77
1796—1799
537.30
0—1833
773.50
995.03
出超261.98
? ——
不君不君杀我彻请百请 知知知知人所夜君炮君 陈买 火 吃 炮 不 畏 才 莫 才 莫 澧烟 箭 烟 打 计 者 烧 畏 闻 畏 《费 破 肠 肢 亿 鸦 二 火 几 大 炮尽 产 胃 体 万 片 三 箭 人 炮 子囊 业 皆 裂 千 烟 里 烧 死 子 谣中 , 熬 , 。 , 。 , , 》钱 煎 。,
虎 门
销
烟
为什 么用 “销” 不用 “烧”?
销烟不是 “烧烟”。林则徐
派人在虎门海滩上挖了两个 纵横15丈的大池。池底平铺 石板,由沟道放水人池。然 后撤入盐卤,投入切开的烟 土浸泡半日;再投入生白灰 ,池内立即沸腾、翻滚,鸦 片变成泡沫。待海水退潮时 ,启放涵洞,使销毁的鸦片 随潮入海。虎门销烟场面庄 重,过程严密,使在场观看的 外国人,也感叹佩服。
《虎门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知识拓展】中美《望厦条约》及中法《黄埔条约》
A、中美《望厦条约》
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亦称“中美望厦条约”、“中美五口贸易章 程”。1844年7月3日美国专使顾盛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附 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有: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强化协定关税原则;还规定 准许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美国军舰可任意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 贸易”,同时美国具有12年后修约的权利。
马嘎尔尼觐见乾隆帝
以上材料说明了清 代中期出现了怎样 的盛世危机?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 打斗所留下的痕迹
01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天朝上国忙闭关,盛世危机起波澜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攻占巴士底狱
政
治
方
《权利法案》
面
道光皇帝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君主专制,日益腐败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经 济 方 面
鸦片战争
第一阶段:
广东(1840年6月) → 厦门 → 浙江定海 → 天津白河口 → 和谈
第二阶段:
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 广东 — 东南沿海—南京下关江面—和谈
探究问题 2
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 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 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 人的英军?
如果道光皇帝不查办林则徐, 中国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吗?
《南京条约》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 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人民 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 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 物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五口通商章程》 领事裁判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探究问题 1
英国为什 么要向中 国输入鸦 片?清政 府为什么 要开展禁 烟运动?
鸦片的危害
1. 毒害身心
吸食鸦片让人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使人终日神 志不清。
2. 白银外流
1821-1840年间,中国白银外流至少在1亿元以上,平均 每年流出500万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每年总收入的1/10。
3. 腐蚀国家机器
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
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铁甲战舰
军 事 方 面
木制舰船
船坚炮利
装备陈旧,军备废弛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840年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
外 交 方 面
殖民扩张
闭 关 政 策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世界
中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综合
破坏社会安定,加速吏治败坏。
虎门销烟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 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 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 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 银』。
命卿为钦差大 臣,赴广东查 禁鸦片。
虎门销烟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4月至5月,收缴英国、印度和美国商 人的鸦片2万多箱。从6月3日至25日,在林则徐亲自主持下,将全部鸦片在虎门海 滩当众销毁。
清朝失败原因
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武器装备先进。
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 指挥失当。
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 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
内容
对中国的影响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了割 让土地的先例
B、中法《黄埔条约》
法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亦称“中法黄埔条约”、“中法五口贸易章 程”。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专使刺萼尼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广州黄埔签订,附有 《海关税则》,规定:法国享由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 遇等特权;准许法国人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还逼迫清政府解除了西方宗教的禁令。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新课导入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政府派乔治·马戛 尔尼出使清朝,然而,由于中英两国国家理念的截 然不同,导致外交谈判的失败。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北京天理教 首领林清率领72名天理教徒发动起义,攻入皇宫, 嘉庆皇帝仓皇逃亡承德避暑山庄,后病逝于热河。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 经济:外国商品输入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小 农经济;赔款使清政府财政负担加剧;中国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 政治:中国国家主权被破坏(领土完整、关税 主权等);传统的朝贡制度被打破;打开了我国东 南沿海门户,便利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3. 外交:国际地位下降,被动挨打。 4. 思想:西学东渐,开眼看世界。 5. 社会:社会性质发生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 资本主义的矛盾。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君主专制,日益腐败
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 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
先进的船工坚炮业利 文明 VS 落后装备的陈旧农,军耕备废文弛明
殖民扩张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02 第一次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日将旦,列强叩关悲风晚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