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计算实例
桩基础实例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实例设计计算书桩基础设计计算书⼀:建筑设计资料1、建筑场地⼟层按其成因⼟的特征和⼒学性质的不同⾃上⽽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学指标见下表。
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混合⽔位深为,地下⽔⽔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传来的荷载:V = 3200kN, M=400kN mg,H = 50kN;柱的截⾯尺⼨为:400×400mm;承台底⾯埋深:D =。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粉质粘⼟为桩尖持⼒层,钢筋混凝⼟预制桩断⾯尺⼨为300×300,桩长为3、桩⾝资料:混凝⼟为C30,轴⼼抗压强度设计值fc=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fm =,主筋采⽤:4Φ16,强度设计值:fy=310MPa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为C30,轴⼼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m=。
、附:1):⼟层主要物理⼒学指标;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附表⼀:附表⼆:桩静载荷试验曲线⼆:设计要求:1、单桩竖向承载⼒标准值和设计值的计算;2、确定桩数和桩的平⾯布置图;3、群桩中基桩的受⼒验算4、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5、桩及承台的施⼯图设计:包括桩的平⾯布置图,桩⾝配筋图,承台配筋和必要的施⼯说明;6、需要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和桩基础施⼯图。
三:桩基础设计(⼀):必要资料准备1、建筑物的类型机规模:住宅楼2、岩⼟⼯程勘察报告:见上页附表3、环境及检测条件:地下⽔⽆腐蚀性,Q —S 曲线见附表(⼆):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1、柱传来荷载:V = 3200kN 、M = 400kN ?m 、H = 50kN2、桩型确定:1)、由题意选桩为钢筋混凝⼟预制桩;2)、构造尺⼨:桩长L =,截⾯尺⼨:300×300mm 3)、桩⾝:混凝⼟强度 C30、cf=15MPa 、m=4φ16yf=310MPa 4)、承台材料:混凝⼟强度C30、cf=15MPa 、mf=tf=(三):单桩承载⼒确定 1、单桩竖向承载⼒的确定:1)、根据桩⾝材料强度(?=按折减,配筋φ16)2()1.0(150.25300310803.8)586.7pS cyR kNf f AA ?''=+=+?=2)、根据地基基础规范公式计算:1°、桩尖⼟端承载⼒计算:粉质粘⼟,LI=,⼊⼟深度为100800(800)8805pakPa q -=?= 2°、桩侧⼟摩擦⼒:粉质粘⼟层1:1.0LI17~24sakPa q= 取18kPa粉质粘⼟层2:0.60LI= ,24~31sakPa q= 取28kPa28800.340.3(189281)307.2p ippasia Ra kPaqq lA µ=+=?++?=∑3)、根据静载荷试验数据计算:根据静载荷单桩承载⼒试验Q s -曲线,按明显拐点法得单桩极限承载⼒550ukN Q=单桩承载⼒标准值:55027522uk kN QR === 根据以上各种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取单桩竖向承载⼒标准值275akN R单桩竖向承载⼒设计值1.2 1.2275330k kN R R ==?=4)、确定桩数和桩的布置:1°、初步假定承台的尺⼨为 223m ? 上部结构传来垂直荷载: 3200V kN = 承台和⼟⾃重: 2(23)20240G kN == 32002401.1 1.111.5330F G n R ++=?=?= 取 12n =根桩距:()()3~43~40.30.9~1.2S d m ==?= 取 1.0S m =2°、承台平⾯尺⼨及柱排列如下图:桩平⾯布置图1:100桩⽴⾯图(四):单桩受⼒验算: 1、单桩所受平均⼒:3200 2.6 3.6220297.912F G N kPa R n ++===<2、单桩所受最⼤及最⼩⼒:()()max max min2240050 1.5 1.5297.960.5 1.5iF G nMx Nx+??+=±=±=??∑3、单桩⽔平承载⼒计算: 150 4.212i H kPa n H === , 3200266.712i V == 4.211266.763.512H V ==<即 i V 与i H 合⼒与i V 的夹⾓⼩于5o∴单桩⽔平承载⼒满⾜要求,不需要进⼀步的验算。
多桩型复合地基

多桩型复合地基(1)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两桩型复合地基施工完成后,基于静力平衡方程,得出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当主辅桩均为有粘结强度桩时:1122121212=(1)a a spk sk p p R R f m m m m f A A λλβ++--当主桩为由粘结强度桩、辅桩为散体桩时:111121=[(1)(1)]a spk sk p R f m m m n f A λβ+-+-两种桩型复合地基施工完成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sk f ,可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以通过下式估算:sk ak f f α=式中:α为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ak f 为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两种桩型复合地基施工完成后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α,不仅与土性和施工工艺密切相关,还和桩间距有密切的关系:1)两种桩型都采用无振动挤密作用的工艺,如人工洛阳铲、长螺旋钻成孔制桩等,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 1.0α=。
2)两种桩型中的一种采用振动挤密作用的工艺、另一种采用无振动挤密作用的工艺,如振冲碎石桩和长螺旋钻成孔CFG 桩:若两种桩型中其中一种采用振动挤密工艺的桩型(如振冲碎石桩),桩间距不大(5s d ≤):对振动挤密效果好的土,桩间土承载力可显著提高,对于松散粉土、粉细砂,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 1.2 1.5α=~;对可振动挤密,但挤密效果不大的一般粘性土可取 1.0α=;对不可挤密土,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可取1.0α=。
若两种桩型中其中一种采用振动挤密工艺的桩型(如振冲碎石桩),桩间距较大(5s d >),基于安全考虑,即使挤密效果好的土,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1.0α=。
3)两种桩型都采用有振动挤密作用的工艺,如振冲碎石桩和振动沉管CFG 桩,对振动挤密效果好的土,桩间土承载力可显著提高,对于松散粉土、粉细砂,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 1.2 1.5α=~;对可振动挤密,但挤密效果不大的一般粘性土可取 1.0α=;对不可挤密土,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可取 1.0α=。
CFG桩复合地基计算

D= L= Ap=D *3.14/4 μ p=D*3.14
2
2.参数取值: Rk=μ p*∑qsia*li+A*qp 3.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Rk=η *fcu*Ap 取值Rk= 4.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spk=λm*Rk/Ap+α*β *(1-m)*fsk
桩身强度折减系 桩间土强度提 桩间土强度发挥度: 桩间天然土承载 桩身混凝土无侧限抗压 力特征值fsk(Kpa) 强度标准值fcu(MPa) 高系数:α β (0.9~1.0) 数:η 0.25 502 628 502 258 m=(fspk-β *fsk)/(γ Ra/Ap-β *fsk) 1 0.9 150 20
CFG桩复合地基计算
直径D(m) 桩径(m) 有效桩长(m) 1.设计条件: 桩截面面积(m ) 桩周长μ
p 2
桩长范围土层名称 0.4 15 0.1256 1.2m) 0 4 3 3 3 2
桩侧土磨擦阻力特征值 (qsia) 17 26 11 22 24 35
5.面积置换率、桩距:
面积置换率
0.046
一根桩置换面积 A1=Ap/m
2.72
计算桩距S=SQRT(A1)
桩距 6.结论: 有效桩长L=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
1.65 15 502.4
6.结论: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 桩身混凝土强度标准值fcu= 说明:1.本表按GB-JGJ79-2012编制。 2.绿色部分数据由人工输入。 258 C20
桩端土阻力(qp:未修正 承载力特征值)
550 单桩承载力发挥系 数γ (0.7~0.9) 0.7
1.65
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1、0.4(米)2、0.4(米)3、0.85(米)4、0.85(米)5、0.08695、0.08696、579.5kN式中: R a1αP1=1u p1=1.256A P1=0.1256A P2=0.1256q p1=500Σq si l i =411.47、512.1kPa式中:f 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β=0.9f sk =175λ1=0.85n=3三、设计说明1、经计算,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spk=512.1kPa,此值仅供参考。
地基处理施工完成后,甲方应委托具有复合地基检测资质单位进行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其值。
2、施工图见复合地基处桩布置图3、不大于30mm。
4、 CFG桩的桩长500桩顶标高为米,对应的高程为5、灰土桩的桩长桩顶标高为米,对应的高程为面积置换率 m 1=A P1/2s 1s 2=面积置换率 m 2=A P2/2s 1s 2=s 2=XX市XX小区X#住宅楼多桩型复合地基计算文件二、计算过程选取桩1(CFG桩)直径 d 1=选取桩2(灰土挤密桩)直径 d 2=采取矩形布桩桩距 s 1=一、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xxxx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2014.06R a1=u p1Σq si l i +αp1qp1A p1=(i表示第1层至第n层)仅由散体材料桩处理的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桩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桩1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桩1的周长(m)桩1的截面积(m 2)桩2的截面积(m 2)桩1端端阻力特征值(kPa)i表示第1层土至第n层土f spk =m 1λ1R a1/A p1+β[1-m 1+m 2(n-1)]f sk =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桩1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桩顶和基础之间设置300mm厚褥垫层,褥垫层采用级配砂石,碎石最大粒径7.9.7-1 7.9.7-1 7.1.5-3。
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范本模板】

目录一、工程概况:0二、场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0三、CFG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1(一)、设计依据:1(二)、CFG桩计算2四、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13一、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镇政府东侧。
需做地基处理的建筑物30#、31#、32#楼。
30#楼建筑物地基持力层为②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层,承载力标准值为110kPa(按最不利土层取值),31#楼建筑物地基持力层为错误!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层,承载力标准值为110kPa(按最不利土层取值),32#楼建筑物地基持力层为②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1砂质粘土及粉砂层,承载力标准值为100kPa(按最不利土层取值)。
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地基土参数,由设计单位提出,地基土承载力和沉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处理形式为CFG桩复合地基。
设计单位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及建筑物最终沉降量满足以下条件:表1 建筑物设计要求二、场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详见勘察报告三、CFG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CFG桩即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由碎石、石屑或砂、粉煤灰、掺适量水泥加水拌和,用各种成桩机制成的高粘结强度的桩型,该桩强度较高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较高和变形较小的特点,可用于加固各类软弱地基或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填土地基,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
(一)、设计依据:1、北京鑫海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基础平面图》及设计要求2、根据北京京盛工程勘察中心提供的《上庄家园居住区N-28地块定向安置房西区33#住宅楼》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详细勘察)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6、《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二)、CFG桩计算桩端持力层选择及桩长:依据规范应选择强度高、分布稳定的地层为桩端持力层,根据勘察报告,拟建场区选择⑤层粘性土作为桩端持力层。
组合桩复合地基工程实例分析

组合桩复合地基工程实例分析摘要:提出碎石桩与CFG桩组合型复合地基,即利用碎石桩、CFG桩、原土与基层联合造就半刚性复合地基,发挥碎石桩置换排水和CFG桩大幅度提高承载力的特性,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最大限度提高原土力学强度,变土体荷载为加固结构体系的一部分。
以某公路软基为实例,用碎石桩与CFG桩组合型桩对该软基进行处理。
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符合高速公路路基规范要求,表明该处理方法经济实用,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组合桩;碎石桩;CFG桩;软基处理1. 工程概况广州绕城公一支路K0+140~K0+240填土路基层属于软基,位于鱼塘和耕地之上。
由于原规划未含此支路,把该位置作为城市段建设时的弃土场,填土高达7~13m,对鱼塘未清淤和抽水、土质差、大多属于建设中清理还田的弃废杂填土,含水量大,在填筑中未经分层碾压,呈疏松状态,填筑时间短,自重固结尚未完成,沉降未趋于稳定,地基承载力低,满足不了建设路面需要。
工程地质条件如下:人工杂填土:呈黄色、松散湿密,含淤泥,膨胀土,未经分层压实处理,土质差,混杂。
标贯试验N=5,层厚7~13m,承载力f k=145kPa,最大压实度85%,表面反弹现象严重,含水量ω=21~23%,I p=12.4~13.7,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
淤泥:灰黑色,软至流塑状态,饱和,含大量腐殖质,层厚1~1.5m,填土前未清理。
细砂:呈灰、灰白色,稍至中密性,以细砂为主,含少量中粗砂和砾石,f k=160kPa,层厚1.0m。
粘土:黄、黄红色,硬塑状态,稍湿,局部混砂杂砾石,ω=18.0~25.6%,γ=19.4~20.6kN/m3,c=60~79kPa,φ=7~17°,f k=240~250kPa。
地下水赋存于土与淤泥层中,为上层孔隙滞水。
该段杂填土路基属大面积填土,路基的侧向位移小,不会影响其稳定性,主要是土质杂未经分层压实,呈疏松状态,承载力偏低,将会导致工后沉降过大,影响路面正常使用。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案例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案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天然地基承载力往往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因而促生了各种地基处理技术开发应用。
比如,地基换填法、振冲碎石桩法、注浆加固法等等。
在各种地基处理方法中,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全国都有应用。
CFG桩对地基承载力的提高幅度较大、应用范围广泛不受限制,经处理后的地基也沉降较小容易稳定,施工工艺简单以及造价便宜。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CFG桩的设计方法和设计中注意要点进行了总结和讨论,为以后工程中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CFG桩;地基处理;复合地基1、CFG桩简介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砂或石屑加水搅拌,用各种成桩机械设备在地基土中钻孔灌注制成,强度达到C15~C25级混凝土的高粘结强度桩,简称为CFG桩。
2、本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包头市旧城区东河区,为住宅商业综合项目,其中三栋高层是住宅楼,四栋五层框架为商业。
1#~3#高层住宅采用平板式筏基,筏板基底标高为-7.0m,此标高土层是第3层土粉土层,粉土层地基承载力为160kPa,不足以承载上部荷载,需进行处理。
本文以3#住宅楼为例子,进行CFG桩设计计算。
3、地基承载力修正计算3#楼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发的PKPM软件计算,经计算,标准荷载作用下基底反力为445kPa 。
地基处理计算中取处理后地基实际承载力为450 kPa。
查《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处理后的建筑地基,不需进行宽度修正。
基础埋深修正系数取1.0 。
7、褥垫层的设置及预留桩头褥垫层的设置保证了桩间土始终参与工作,减少了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也保证了桩体只承受竖向荷载作用,不承担水平荷载,确保桩体不发生折断。
本工程在CFG桩顶部设置300mm厚的褥垫层。
褥垫层的材料一般为级配砂石,由最大粒径≤30cm的中砂、粗砂、碎石等组成。
因CFG桩的施工一般是在基坑施工完成之前,CFG桩浇筑后上部容易发生离析现象,为保证CFG桩的成桩质量,施工时应至少保证在桩顶标高以上预留500mm的桩头,开挖后再将此部分质量较差部分用截桩机截掉。
10-CFG复合地基算例-国标

CFG复合地基计算(G1)一、基本资料CFG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spk= 480kPa二、计算参数桩径d=0.40m桩身面积A p=πd²/4=3.14×0.42/4=0.1256m2桩身周长u=πd=3.14×0.4=1.26m桩中心距(正三角形布置) s=1.50m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系数n1=1.05桩分担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d e=n1×s=1.05×1.5=1.575面积置换率计m=d²/d e² =0.42/1.5752=0.0645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0.85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0.90桩间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sk=180kpa三、CFG复合地基下土层承载力验算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考虑深宽修正后,其承载力fa的计算:f a=f ak+ηb×γ×(b-3)+ηd×γm×(d-0.5);γ=9kN/m3γm=9.0kN/m3ηb=0.3 ηd=1.5基础埋深d取3m(考虑地下室);基础宽度取6mf a=180+0.3×9×(6-3)+1.5×9×(3-0.5)=221.85kPafa=221.85kPa<fspk=500kPa,天然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要CFG复合地基处理。
四、CFG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 按复合地基目标承载力特征值推算的CFG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因f spk=λ×m×R a/A p+β×(1-m) ×f sk,故CFG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 a=(f spk-β×(1-m)f sk) ×A p/(λ×m)R a= (480-0.9×(1-0.0645)×180) ×0.1256 /(0.85×0.0645)=752.45kNCFG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实取755kN。
一个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计算实例

一个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计算实例双城市的某个小区,由于地基土壤压缩沉降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变形等问题,给业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这时,设计师们通过对地基土壤进行性质测试,得出了土层的深度和力学参数,并考虑到土层的水平分布不均匀性等因素,最终确定采用了多桩复合地基的方案。
多桩复合地基是在原有基础之上,通过设置桩基和地梁等多种形式,将陆地上不均匀的荷载转化为均匀的轴向力和摩擦力,进而达到增加地基承载能力、减少沉降量的目的。
与传统的单桩地基相比,多桩复合地基具有稳定性好、荷载分布均匀、能承受较大沉降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物或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加固工程。
设计师们在确定多桩复合地基方案时,首先要根据地基土壤的物理参数和承载能力进行计算,确定桩径、桩长、桩间距、桩周围土体应力等参数。
然后,制定桩基施工方案,如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钻孔桩、夯实桩等,根据具体施工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工法。
在施工实施过程中,设计师们需要对桩基的质量进行严格的保证,尤其是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要确保接头牢固、混凝土质量好、外观无明显缺陷等等,以免影响桩基的承载能力。
同时,设计师们还要在桩基上设置地梁等辅助构件,将桩基之间连接成整体,提高整个地基的承载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工地施工管理,完善安全措施,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多桩复合地基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实施,该小区楼宇地基出现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设计师们在方案设计和施工实施中,充分考虑了土体的物理参数和水平分布均匀性等因素,制定了精准的施工方案,加强了对质量的监督,最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解决地基加固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

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1)布桩要求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布桩宜采用正方形或三角形间隔布置,刚性系遇桩宜在基础范围内布置,其他增强体的布桩应满足液化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化等对不同性质土质处理范围的要求。
2)垫层设置对由刚性长、短桩组成的复合地基宜选择砂石垫层,垫层厚度宜取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贡献大的增强体桩直径的1/2;对刚性桩与其他增强体桩组合的复合地基,垫层厚度宜取刚性渔庄直径的1/2;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垫层材料宜采用卵石,其厚度宜为300mm。
3)单桩承载力计算多桩型铋复合地基单桩承载力应由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可按式(5.15)、式(5.16)进行估算,对施工扰动敏感的土层,应考虑后施工桩对已施工桩承载力的影响,其单桩承载力应予以折减。
4)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采用多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采用以下公式推估∶(1)对具有黏结强度的两种桩组合形式的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6)多桩型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可采用复合模量法进行多桩型复合地基变形指数函数的计算,见5.4.1节。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深桩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时,整个地基沉降量为25mm左右;当长维数桩所受压应力达到其特征值的80%时,地基沉降值仅为10mm,这与工程实际荷载情况相当。
因此该场地复合地基沉降量可控制在15mm以内。
3)施工技术(1)灰砂桩施工灰砂桩体积比为粘土∶砂子∶水泥=5∶4∶1。
生石灰的粒径≤5cm,活性氧化钙质量分数>80%。
砂子为中粗砂,过筛去除砂中的卵石、碎石、泥块等,泥的质量分数≤6%。
本工程采用长螺旋回转钻机在土中成孔,成桩清晨段夯实混合料,每段1.0m,桩底投20cm厚中砂,顶部0.5m采用水泥黏土夯实封顶。
控制投料量不少于桩孔体积的1.4倍(即充盈系数≥1.4),保证桩身填料的实心度,提高桩身强度,避免发生桩体"软心"现象。
(2)CFG桩施工CFG桩的配合比,按配制1m²桩身混合料计算,需加水187kg,水泥88kg,粉煤灰217kg,石屑(粒径≤10mm)512kg,碎石1194kg。
CFG复合地基计算书.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书工程名称:视听技术产业基地CFG桩一、设计基本参数说明:基础面积是在CAD上实测数据,半长、半宽为计算变形数据二、设计结果三、计算过程1、单桩承载力Ra设计R a=u p∑q si l i+q p A p式中:u p桩身周长(mn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q si 、q p 桩身第i层土的侧阻力、桩端端阻力特征值(Kpal i 第i层土的厚度(mAp桩的截面积(㎡2、桩体材料强度的设计式中fcu桩体混合料试块(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养护28d抗压强度平均值(Kpa11464.97根据工程实际经验,桩体材料强度取值C203、复合地基置换率m设计式中:fspk 符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fsk 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Kpafpk桩体承载力特征值(Kpa fpk=Ra/Ap=3821.660.0637根据工程实际经验,复合地基置换率设计取值0.0637根据以上理论公式计算,复合地基置换率m=根据以上理论公式计算,桩体材料强度fcu≥m=(f spk -β*f sk /(f pk -β*f skfcu≥(3*Ra/Ap4、复合地基置承载力fspk设计计算式中:式中符号意义见上350.05、理论桩间距S计算式中Aj基础面积1.40实际桩间距综合考虑取 1.436、理论设计布桩数n设计式中Aj基础面积-7、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式中S 地基最终变形量(mmΨs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n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P 0对应于载荷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E si基础底面下第i土层的压缩模量(Mpaz i 、z i-1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的距离(mαi 、αi-1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7.1 基础底面出附加压力P 0计算f spk=m*Ra /Ap +β*(1-m*fa ks=sqrt(Ap/m根据以上理论公式计算,正方形布桩桩间距S=根据以上理论公式计算,基础面积下布桩桩数不应小于S=Ψs ∑ni-1P 0/E si (Z i αi -Z i-1αi-1n=(m*Aj/Ap根据以上理论公式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fspk=式中p yj 对应于载荷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压力(Kpan 基础底面以上所划分的土层数γi第i层土天然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采用浮重度h i第i层土的厚度(m7.2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的取值说明:上表来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p28表5.3.5 式中Ai 第i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m2E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 MpaE=∑Ai/∑(Ai/EsiP O =P yj -∑γi h i根据以上理论公式计算,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当量值E=33.85根据上述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取值表,插值计算沉降系数Ψs=0.200根据北京当地工程经验,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取值=0.2007.3、复合地基变形深度应满足如下条件sn≤0.025∑si式中b基础宽度,(m,不得超过30m,且无相邻荷载的影响。
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实用计算法

积上仍按常规计算承载力, 等于降低了承载力标准。如果由于现 情况 、 桩身均匀性都难 以控制 , 造成复合地基 的离散 性很大 , 如果 就很容 易将 一个不合格复合 地基放 场条件的制约, 只能采用较小的载荷板进行试验, 可以按 以下的 在静载荷试验时再控制不严 ,
公式进行换算 ;
f 一 ( m k + ( 一m/ )・ k k m/ )・ 1 A m
维普资讯
总第 19期 1 2 0 年第 3 06 期
西 部探矿 工程
W ES - CHI T- NA EXP IORAT1 0N ENGI EE N G N RI
s r s No l e i .1 9 e
M a. 0 6 r2 0
文章 编号 :0 4 5 1 ( 0 6 0 - 0 7 0 10 ̄ 7 620 )3 0 1 2
值可以参考各型桩相应的单一桩型复合地基的有关规范或手册中所推荐的数据选用最后由试桩结果进行修正多桩型复合地基的沉降复合地基沉降的近似计算方法仍基于分层总和法所不同者只是复合土层由于构筑了桩体提高了复合土的压缩模量因此只要求出复合土的压缩模量后即可按分层总和法计土层的压缩模量土的压缩模量是表征土抵抗沉降变形的能力而多桩型复合土体抵抗沉降变形的能力是由各型桩和土共同提供故可按各型桩和土的压缩模量及其在复合土体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各自相应的发挥度综合建立多桩型复合地基中各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现仍以两种桩型为例示明如下
积与载荷板面积之 比;
E] 陆贻杰 。 搅拌桩 复合 地基模 型试验研究 及三维 有 限元分 析 E] 2 等. J
岩土工程学报 ,9 9 18 .
k——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实测承载力标准值;
— —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桩问土承载力标准值 ,P ; ka
CFG复合地基计算

3
4
5
5、 fspk=0.5λmRa/Ap+β(1-m)fsk= 441.877551 kPa
6
式中:f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7
m= 0.081632653 面积置换率
8
AP= 1.1304
桩的截面积(m2)
9
β= 0.9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fsk= 200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
不大于30mm
。
4、 复合地基(CFG)桩长14.0米,桩端持力层为第③层,桩端端阻力为2200kPa,
桩底标高为-18.7米。
设 计 人:
单位名称
说明(红颜
色部分为设
日期
计人员填
de=1.05s,等边三角形布 (i表示第1层至第桩n) 层)
7.2.8-2 9.2.6
名称 ±0.00 强夯起始面 强夯结束
Ra=upΣqsili+qpAp= 9574.488 kN
(其中de=1.05s,等边三角形布 (i表示第1层至第桩n) 层)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up= 3.768
桩的周长(m)
i
AP= 1.1304
桩的截面积(m2)
1
qp= 2200
桩端端阻力特征值(kPa)
2
Σqsili= 1881
i表示第1层土至第n层土
λ= 0.8
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
三、设计说明
1、 经计算的得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spk=200kpa,此值仅供参考。
地基处理施工完成后,甲方应委托具有复合地基检测资质单位进行现场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其值。
2、 施工图见复合地基处桩布置图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例题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例题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例题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某桩基础工程
建设地点:某市某县
建设单位:某建设公司
二、基础工程概况
1、桩基础类型:抗拔桩,单桩;
2、基础设计荷载:主桩设计荷载为Qk=200 kN;
3、桩径:Φ750 mm;
4、桩长:Lk=20 m;
5、地基础质地:粉土、软细黏土;
6、桩基块组:6个,每块宽度为0.8m;
7、基础深度:z=2.6 m;
三、桩基计算
1、桩基确定:
根据基础设计荷载Qk=200 kN,地基有效抗拔强度f'a=30 kPa,可得抗拔桩抗拔拉力Tk=Qk/πD2/4=200/π(0.75)2/4=26.18 kN,桩基宽度b=6*0.8=4.8 m,桩长Lk=20 m,桩深度z=2.6 m,故有效抗拔面积A=bz=4.8×2.6=12.48 m2,计算所得桩基抗拔强度
fy=Tk/A=26.18/12.48=2.1 kPa,与设计有效抗拔强度f'a=30 kPa相比满足要求,桩基确定。
2、桩基施工:
桩孔按设计图施工,桩基施工完毕后,进行桩身和桩基结合状况检验,其结合状况满足要求,可以开始桩基浇筑。
3、桩基浇筑:
按设计桩基浇筑方案施工,桩基浇筑阶段,采用挖孔补注即时混凝土施工方法,每桩须补注2m3混凝土,补注混凝土与桩身紧密结合,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桩基浇筑完毕后,进行桩基检验,检验结果合格,桩基浇筑完毕。
四、总结
本桩基础工程按设计要求,桩孔挖掘、桩身施工、桩基浇筑等施工工序设计合理,可满足设计要求。
桩基础工程计算实例详解

桩基础工程计算实例详解假设有一个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如下:- 最大荷载Qmax = 1500 kN- 桩芯承载力qult = 300 kN/m2- 桩身直径d = 600 mm-桩身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桩的尺寸。
一般情况下,桩的直径和长度是根据荷载要求和土壤条件来确定的。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设桩的长度为L=8m。
然后,我们需要计算桩基础的承载力。
桩基础的承载力由桩身的侧阻力和顶阻力两部分组成。
侧阻力主要由土壤与桩身的摩擦力提供,顶阻力则由桩底部与土壤接触面的土壤重力提供。
计算侧阻力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Qs=πdLαsσs其中,Qs为侧阻力,αs为土与桩身摩擦角,σs为土的有效应力。
根据经验公式,我们可以将αs设定为30°。
计算顶阻力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Qt=πd2/4γL其中,Qt为顶阻力,γ为土的单位重量。
计算侧阻力和顶阻力之和,即桩基础的承载力:Qult = Qs + Qt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桩基础的抗倾覆能力。
抗倾覆是指建筑物或桩基础在不均匀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计算抗倾覆力矩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Ms = Qult × e其中,Ms为抗倾覆力矩,e为建筑物或桩基础中心与桩基础边缘的距离。
然后,我们可以计算抗倾覆标准压力。
抗倾覆标准压力是指建筑物或桩基础对土壤施加的最大倾覆力矩。
计算抗倾覆标准压力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Pb=Ms/(B×L)其中,Pb为抗倾覆标准压力,B为建筑物或桩基础的基底宽度。
最后,我们需要比较抗倾覆标准压力和土壤的承载力。
如果抗倾覆标准压力小于土壤的承载力,则桩基础满足设计要求。
否则,我们需要重新调整桩的尺寸或考虑其他加固措施。
综上所述,桩基础工程计算包括确定桩的尺寸、计算承载力和抗倾覆能力等参数。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比较,我们可以确保桩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CFG复合地基计算书

5#楼CFG 桩复合地基计算书一、置换率计算d=410 fspk=240kpa fsk=100kpa 有效桩长19.5米。
β=0.80 u p =1.287 A p =0.132以ZK-65号孔的资料为例计算,设计±0相当于15.990米。
设计有效桩顶标高-3.77米 各层土的极限侧阻力及厚度为:(3)层粉质粘土夹粉土 厚0.85 q s =38kpa 。
(4)层粉土 厚1.4 q s =42kpa 。
(5)层粉质粘土 厚2.6 q s =38kpa 。
(6)层细砂 厚1.7 q s =50kpa 。
(7)层粉质粘土 厚4.8 q s =48kpa 。
(8)层粉质粘土 厚6.7 q s =53kpa 。
(9)层细砂 厚1.45 q s =60kpa 。
q p =2000kpaR a =1.287×(38×0.85+42×1.4+38×2.6+50×1.7+48×4.8+53×6.7+60×1.45)+0.132×2000 =1219.3+264 =1483.3KN除以安全系数2, R a =741.65KN 取R a =700KNm=(f spk -βf sk )/(R a /A p -βf sk )=(240-0.80×100)/(700/0.132-0.80×100) =0.031 取m=0.031 S=031.0132.0=2.06 取S=2.05m 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 f spk = m ×f pk +(1-m)×f sk ×β=0.031×700/0.132+(1-0.031)×100×0.80 =241.9Kpa>240Kpa 满足要求。
二、桩体强度计算f cu ≥ApRa3=3×700÷0.132=15909.1kpa 采用C25的混凝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计算实例A Example of the Calculation of Multi-type-pile Composite Subgrade摘要:本文讨论了多桩型复合地基及其复合模量的基本概念。
介绍了一个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计算实例。
关键词:多桩型复合地基,复合模量,承载力,变形1 前言复合地基中的纵向增强体习惯上称作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桩型组成的复合地基称为多桩型复合地基。
比如,对可液化地基,为消除地基液化,可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或振冲碎石桩方案。
但当建筑物荷载较大而要求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较高,单一碎石桩复合地基方案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时,可采用碎石桩和刚性桩(如CFG 桩)组合的多桩型复合地基方案。
这种多桩型复合地基既能消除地基液化,又可以得到很高的复合地基承载力。
如太原市华宇·绿洲项目12~22层住宅楼均采用该方案,经济效益较高。
又如,当地基土有两个好的桩端持力层,分别位于基底以下深度为Z 1(Ⅰ层)和Z 2(Ⅱ层)的土层,且Z 1<Z 2。
在复合地基合理桩距范围内,若桩端落在Ⅰ层时,复合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若桩端落在Ⅱ层时,复合地基承载力又过高,偏于保守。
此时,可考虑将部分桩的桩端落在Ⅰ层上,另一部分桩的桩端落在Ⅱ层上,形成长短桩复合地基,需说明的是,多桩型复合地基和长短桩复合地基意义一致,设计计算方法完全相同。
工程中单一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方法相对比较成熟,工程经验积累非常多。
但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桩型的多桩型复合地基、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如何计算,虽有很多文献专门论述过,但工程经验不多,本文介绍一个工程实例,以积累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算经验。
2 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一般地,将复合地基中荷载分担比高的桩型定义为主控桩(桩的模量相对较高,桩相对较长)。
其余桩型为辅桩,并按荷载分担比由大到小排序。
工程中常用的是两种桩型组成的复合地基(或长短桩复合地基)。
下面先就两种桩型组成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并可推广到两种以上桩型的复合地基。
基本思路为: (1)由天然地基和主控桩复合形成复合地基,视为一种新的等效天然地基,其承载力特征值为f spk1。
(2)将等效天然地基和辅桩复合形成复合地基,求得复合地基承载力即两种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
具体推导如下:基础下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f ak 。
主控桩的断面面积为A p1,平均面积置换率为m 1,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R a1。
则主控桩和天然地基形成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ak p a spk f m A R m f 11111111-+=βα (1) 式中α1—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与土性和主控桩成桩工艺以及主控桩的桩径、桩距等有关。
对非挤土成桩工艺,α1=1;β1—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一般β1≤1。
基础下辅桩的断面面积为A p2,平均面积置换率为m 2,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R a2。
辅桩与承载力特征值为f spk1的等效天然地基复合后的承载力即为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即()12222221spk p a spkf m A R m f -+=βα ()()()akp a p a f m m A R m m A R m 212121112122222111--+-+=ββααβα (2) 式中f spk —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α2—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与土性和辅桩成桩工艺以及辅桩的桩径、桩距等有关。
对非挤土成桩工艺,α2=1;β2—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一般β2≤1。
3 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复合模量表征的是复合土体抵抗变形的能力。
由于复合地基是由土和增强体(桩)组成,故复合模量与土的模量和桩的模量密切相关。
这里所述土的模量是指土的压缩模量,桩的模量是反映桩抵抗变形能力大小的量。
桩与土形成的复合模量在使用上可理解为复合土体的压缩模量。
并可用于按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复合地基的变形。
3.1单一桩型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许多文献都用桩和土的模量的叠加来表达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其表达式为 s p sp E m mE E )1(-+= (3)式中E sp —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 m —面积置换率; E s —加固后桩间土的压缩模量; E p —桩体的压缩模量。
需要指出的是,(3)式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成立,即: (1)复合地基上的基础无限大,且绝对刚性;(2)桩端落在坚硬的土层上,桩没有向下的刺入变形; (3)桩长L 是有限的。
上述的特定条件在工程中是少见的,因此式(3)中用桩体材料本身的压缩模量将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比如参考文献(1)的资料,CFG 桩复合地基桩的面积置换率m =0.064,天然地基土的压缩模量E s =3MPa ,桩身模量E p =8750MPa ,按(3)式求得的复合模量E sp =562.8Mpa 。
基底压力为120kPa 时计算出的复合土层及下卧层总变形量不到1mm ,而实际为25mm 。
显然用桩体模量按(3)式求得的复合模量偏大太多。
下面将重点讨论一下桩模量的物理意义,以便合理确定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
建筑物荷载P 通过基础将荷载传到桩和桩间土上,桩顶应力为σp ,桩间土平均应力为σs 。
桩在荷载作用下,桩顶产生竖向位移S ,且S 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桩体本身的压缩变形量S c ,其二是桩克服土的侧阻和端阻产生的刚体位移量S s ,即S =S c +S s 。
桩的模量应是桩顶应力与桩的相对变形之比。
这个相对变形量既包含桩本身的压缩量S c 也包含桩顶刚性位移量S s 。
或者说桩抵抗变形的能力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桩体本身抵抗变形的能力,另一部分是桩侧和桩端土抵抗变形的能力。
对桩的模量起控制作用的是桩体本身还是桩侧及桩端土,主要取决于桩身材料的性质。
对于由散体材料构成的桩(如碎石桩、砂石桩)和一般粘结强度的桩(如石灰桩),S c 和S s 在桩顶总位移量S 中的比例都是不可忽略的。
桩的模量既取决于桩体本身抵抗变形的能力,也取决于桩侧、桩端土的作用。
对于刚性桩复合地基(如CFG 桩),桩身模量很高。
在工程中常遇到的荷载水平下,S c 可近似等于0,既S =S s 。
这时对桩的模量起控制作用的不是桩体本身,而是桩侧、桩端土。
或者说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模量主要是桩的几何尺寸和土的性质的反映。
由以上讨论可知,(3)式中E p 用桩体压缩模量计算复合地基复合模量是不妥的,且桩体强度越高误差越大。
(在新地基处理规范中,旋喷桩复合地基复合模量公式已经取消)参考文献(1)、(2)、(3)根据桩土荷载分担比与桩土模量相关,用土的模量的某个倍数来表征桩的模量,建议了一个复合模量表达式。
当荷载接近或达到复合地基承载力时,假定:(1)桩土应力比等于桩土模量比,即E p /E s ′=n (E s ′为加固后桩间土模量,n 为桩土应力比); (2)加固后桩间土模量E s ′是加固前天然地基模量E s 的α倍,即E s ′=αE s 。
α为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3)复合模量按下式组合:'-+=s p sp E m mE E )1([]s E n m α)1(1-+= (4)令[]αξ)1(1-+=n m ,上式为s sp E E ξ= (5)又复合地基承载力表达式为[]ak ak spk f f n m f ξα=-+=)1(1 (6)akspk f f =ξ (7)ξ既是承载力提高系数,也是模量提高系数。
工程中,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天然地基承载力f ak 和压缩模量E s ,加固后测得复合地基承载力后便可求得模量提高系数ξ=f spk /f ak ,则复合模量按(5)式求得。
3.2 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计算下面仍以两种桩型为例,给出多桩型复合地基复合模量的确定方法。
基本思路为:1.按单一桩型复合地基复合模量确定方法求得天然地基和主控桩所形成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并将之视为一等效天然地基;2.同样按单一桩型复合地基确定方法,求得等效天然地基和辅桩形成的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即为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
具体求法如下: (1)确定主控桩和天然地基土形成的复合模量图1(a)给出了两种桩型(或长短桩)的复合地基。
主控桩桩长为L 1,辅桩桩长为L 2。
L 2范围为加固区Ⅰ,(L 1-L 2)范围为加固区Ⅱ。
L 1以下为非加固区。
计算深度范围内共分五个土层,各层天然地基土压缩模量分别为E s1,E s2,E s3,E s4,E s5,如图1(b)。
主控桩和天然地基形成复合地基后的面积置换率为m 1,第①层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ak ,主控桩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sp k1,模量提高系数ξ1= f sp k1/ f ak ,主控桩桩长L 1范围内各层土的压缩模量均乘以ξ1,各层土模量如图1(d)所示。
并将之视为一新的等效天然地基。
(2)确定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桩长为L 2的辅桩和图1(d)所示的等效天然地基形成新的复合地基,如图1(e)所示。
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为m 2(计算m 2时不考虑主控桩的存在)。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sp k ,则桩长L 2范围内模量提高系数为ξ2= f sp k / f sp k1。
将L 2范围内图2(c)所示各层土的模量均乘以ξ2得加固后各土层的模量如图1(f)所示。
图1(a) 多桩型复合地基示意图 图1(b)天然地基各土层压缩模量 图1(c)主控桩和天然地基形成的复合地基图1(d)等效天然地基各土层模量 图1(e)辅桩与等效天然地基形成的复合地基 图1(f)多桩型复合地基各土层模量注意到akspk akspk spk spk f f f f f f ==1121ξξ,令21ξξη=,则加固区Ⅰ范围内模量提高系数akspk f f ==21ξξη。
加固区Ⅱ的模量提高系数为ξ1,非加固区模量不变。
两种桩型以上的复合地基模量可以此类推。
4 多桩型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复合地基属地基范畴,沿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变形计算方法。
为陈述方便,仍首先给出两种桩型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方法,并以此类推。
其基本步骤为: 1.按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求附加应力。
2.求如图1所示加固区Ⅰ和加固区Ⅱ模量提高系数η和ξ1,得到如图1(f)所示得等效天然地基。
等效天然地基分层与原天然地基相同,各分层的模量分别为:加固区Ⅰ:各分层模量等于原天然地基各分层模量乘以η; 加固区Ⅱ:各分层模量等于原天然地基各分层模量乘以ξ1; 非加固区:各分层模量与原天然地基各分层模量相同。
3.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计算图1(f)所示天然地基的最终变形量,即为多桩型复合地基变形。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必须大于复合土层厚度,并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