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食物链(food chain) 1.定义: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通过吃与被吃的关 系彼此连接起来的一个序列,组成一个整体犹 如一条链索一样,这种链索关系被称为食物链。 2.食物链理论 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Lindeman)提出的, 基本涵义是: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转化固定的 食物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使生物成 员紧密联系起来的营养序列称为食物链。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内容提要
• 能量的基本形态与来源; • 食物链与食物网 •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转化途径 •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的的基本原理 •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生产 • 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 • 农业生产系统的能流与能值分析。
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
一、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
人 工 辅 助 能
太阳能(主要能量来源占90%以上) 包括地热能、潮汐能、 风能、水能等
自然辅助能 对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能
量转化与传递起辅助作 用的能量
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投入到农 业生态系统中的人力、畜力、燃 料、电力、机械、化肥、农药等 强化和辅助生态系统中生物对太 阳能的固定、转化与流动的能量
二、食物用转化固定在植物体的化学能;由食物链转化 到动物体和微生物提中的化学能;动植物体被埋藏在地 壳经长期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化学能。 (3)热能
是一种广泛见于不同能量作功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农业 生态 系统 能量 来源
生态 系统 能量 来源
第二节能量流动与转化的基本定律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 三、熵定律 (一)熵含义(二)熵变化(三)熵定律 四、普里(利)高律的耗散结构理论 (一)耗散结构(二)耗散结构理论 五、生态金字塔 (一)生态金字塔概念(二)生态金字塔类(三)生态 金字塔理论意义 六、林德曼效率定律与生态效率定律 (一)林德曼效率定律及意义(二)生态效率定律
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路径示意图
微生物
排泄物死亡体
精选ppt
食肉动物
第一条路径 排泄物死亡体 第二条路径
第四条路径
28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 ❖ 熵(entropy)与耗散结构 ❖ 生态金字塔定律 ❖ 林德曼效率 ❖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生产 ❖ 辅助能量
过程 精选ppt
14
生物小循环示意图
消费者
腐屑
分解者
食物基础
可利用的 营养物质
储存
精选ppt
15
气象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 气象型循环
储藏在大气圈和水圈中的元素通过大气进行弥漫, 很短时间内被植物物所利用,然后生物在转化过 程中释放的物质再经过大气和降雨回到大海和大 气。
❖ 沉积型循环
储藏在地下的元素经过风化或者开采冶炼释放出 来为植物吸收,参与生命物质的形成。沿着食物 链转移分解释放,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大部分以 溶液或沉积物状态随流水进入江河,汇入大海, 经过沉降,淀积变成岩石
精选ppt
17
物流的特征
❖ 生物量与现存量
在某一特定的观察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积存的有机物 质总量称为生物量。又称为现存量。生产量是现存量与 减少量之和。要提高现存量,关键是要增加生产量和降 低减小量
❖ 周转率与周转期
周转率是指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某一组分中的物质在单 位时间内所流出或流入的量站库存总量的份额。周转期 是周转率的倒数,表示该物质全部更换需要的时间。
❖ 生态金字塔理论意义 食物链长,塔的层次多,能量消耗多,储存少, 系统不稳定。反之,食物链短,塔的层次低,能 量消耗小,储存量大,系统稳定。但是食物链过 短,能量利用率低,浪费大。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能量的流动是生态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动力,一切的生命活动都依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通和转换。
由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过程,不但使生物得以维持生存、繁衍与发展.而且也使得生态系统保持平衡与稳定。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是从初级生产者向次级生产者流动。
能量的流动渠道主要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来实现。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址流动的主要渠道通常有三种形式: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是从初级生产者向次级生产者流动。
能量的流动渠道主要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来实现。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址流动的主要渠道通常有三种形式:( 1 )捕食食物链从植物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所联系的链条,如稻田中的“青草一昆虫一青蛙一蛇一人”。
( 2 )寄生食物链由大有机体到小有机体进行能址的流动,如’‘人体寄生虫”、“哺乳动物一跳蚤”。
( 3 )腐生食物链由利川死休的微生物组成,并通过腐烂分解,将有机体还原成无机物的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不是唯一的,由于某一消费者不只吃一种食物(生物),每种食物(或生物)又被许多生物所食,因此形成相互交错、彼此联系的网状结构,故称食物网。
由于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水稻、杂草)到另一个营养级(如昆虫、老以)的流动过程中,有一部分被固定下来形成有机物的化学潜能.而另一部分通过多种途径被消耗,直到最后耗尽为止。
平均每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 % ,这就是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
因此,营养级由低级到高级,依据个体数目、生物金与能址的分布,形成了底宽而顶尖的金字塔形,称之为生态金字塔或能量金字塔.即顺着营养级位序列(食物链)向上,能量急剧递减。
在每个营养级中将所有的生物量或活组织连起来,随若营养级的增加,其生物虽随着减少,形成生物量金字塔,这种金字塔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浅水生态系统中最为明显。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苏教版选择性必修

关键能力·突破重难
核心点一 核心点二
能量流动过程
1.能量流动概念的理解 源头:太阳能
输入 —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传递 —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转化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
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散失 —过程:呼吸作用
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1)能量来源ba..生消产费者者的的能能量量主来要自来上自一太营阳养能级同化的能量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从 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三、生态金字塔 1.能量金字塔 将单位时间内各_营__养__级_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 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__养__级__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 形。
2.生物量金字塔 用能量金字塔的方法表示各个营__养__级__生__物__量__(每个营__养__级__所容 纳的有__机__物__的__总__干__重__)之间的关系。 3.数量金字塔 用能量金字塔的方法表示_各__个__营__养__级_的__生__物__个__体__的数目比值关 系。 4.生态金字塔 _能__量__金__字__塔__、_生__物__量__金__字__塔__和__数__量__金__字__塔__统称为生态金字塔。
1.用能量流动的原理,解释谚语“一山不容二虎”隐含的道理。 提示: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和规律可知, 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老虎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是最高 营养级,通过食物链(网)流经老虎的能量已减到很小的程度。因此, 老虎的数量将是很少的。故“一山不容二虎”。
2.如果你被困荒岛,要维持更长时间等待救援,要获得更多能 量,究竟要采用以下哪种生存策略呢?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寄生食物链
寄生食物链是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能量来源、以寄生方式生存的食物链。
(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员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往往不是单一的,多数 情况是交织在一起,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食物为生,而同一种食物又往往被多种消费 者取食,于是就形成了生态系统内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相互联结的“网络”。这种 网络被称为食物网。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地球生态系统的能量90%以上有来自于日光能,另外不足10%是来自于 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水能等。太阳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投射到地球。 在太阳辐射中,可见光约占50%,红外线约占43%,紫外线约占7%。可见光 是由7种不同的单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除绿光外, 其他均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辐射,其中红橙光是绿色植物叶绿素最容 易吸收的部分,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植物只能将很少一部分生理辐射能转 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热效应,形成生物 生存的热量环境。紫外线则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能力和破坏能力,能提高植 物组织中蛋白质及纤维素含量,还会杀死微生物。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工辅助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量来源。所谓的人 工辅助能是指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所投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力、畜力、 燃料、电力、机械、化肥、农药、饲料等。它的投入可以大大强化和辅助生 态系统中生物对太阳光的固定、转化和流动。
二、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借助于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 便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食物链
食物链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一个序列,组 成一个整体,就像是一条链索一样。这种链索关系就被称为食物链。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1942年在研究湖内生物种群能量流动规律时,受中国谚语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污泥”的启发,提出了著名的食物链理论。 在自然界中,一个完整和发育完全成熟的生态系统常具有这样一条典型的食物链: 植物 ——食草动物——一级食肉动物——二级食肉动物——顶级食肉动物。 食物链上能量和物质被暂时储存和停留的位置,也即每一种生物所处的位置(环 节)称为营养级。在上诉食物链中,植物称为第一营养级,食草动物称为第二营养级, 一级食肉动物称为第三营养级,二级食肉动物称为第四营养级,顶级食肉动物称为第 五营养级。 食物链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均可以按食物链的发端和生物 成员取食的方式归纳为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3种类型。
农业生态学3农业生态系统能流

同化量 A
生产量P
现存量改变 ΔB
十分之一定律 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食物链上流动,上一营养级大 约只能固定下一营养级能量的10%,这种规律称之 为十分之一定律。
3.生态系统能流
生态系统水平的 能量流动和食物 链水平的能量流 动有何区别?生 态系统的结构和 能量高效利用有 何关系?
(1)草牧食物链
从绿色植物开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弱肉 强食,存在明显的捕食关系和血淋淋的斗争,所以 又叫捕食食物链。
捕食中以活有机体为食,所以也叫活食食物链。
水稻-稻飞虱-青蛙-蛇-鹰
(2)腐食食物链
食物链成员与 死的有机体为食 ,通过腐烂分解 ,由腐生成员构 成的食物链
动物尸体-蝇-真菌-细菌
2.能量的形式及转化
太阳辐射能
热能
热能
动能
植物呼吸 动物呼吸 动物运动
势能
有机物化学能
有机物化学能 动物登高
有机物
光合
取食
动物取食 化学能
作用
动物发光
动物放电
光能
动物发声
电能
声能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形式及转换
3.生态系统的能源
太阳能
辅助能
自然辅助能 人工辅助能
生物辅助能 工业辅助能
太阳能
除太阳辐射能以外, 其它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 的能量。
农业生态学3农业生态系统能流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能流
一、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二、能量流动过程 三、能流模型及能流分析 四、能流与生态系统生产力
一、 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1.能量的概念
力学定义能量是:物体做功能力的量度。 物体对外界作了功,物体的能量要减少;反过来, 若外界对物体作了功,物体的能量就要增加。如某 些动物搬运食物,则动物对外界作了功,体内的化 学能减少。 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存在、变化及其发展,都与 能量息息相关,遵循一定的能量变化规律。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 种主要形式,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路径。
二、食物链的种类
按性质不同分为四类: (1)捕食食物链(又称草牧食物链 gazing food chain):
食物网本质上是生态系统中有机体之间一系列反复 的吃与被吃的相互关系。
营养结构: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 环境紧密联系起来的结构。
四、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加环
(一)食物链加环的作用
在原有食物链中通过加入新的链环,延长 或完善食物链组合,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具有很好的效益。其作用表现在:
均朝着熵值增加的方向进行。 (2)开放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
任何过程,均使系统与环境熵值之和增加。
四、耗散结构理论
1.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 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 (Prigogine)
2.耗散结构理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不断交换,就能克服混乱状态,维持稳定 状态,并且不断提高系统的有序性,使系统的熵减少。
R 呼吸
枯死、采食
总生产量Pg 量B
净生产量 Pn
现存
2、 地球生物圈主要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
据H.Whittaker(1975)计算,地球的初级生 产量为:(单位:×109吨)
兼具两种以上的功能环节。
如:稻田养鱼、鸭,即有减耗的作用(鱼鸭以水稻害 虫为食,减轻虫害危害,鱼、鸭粪肥又可肥田), 又可生产鱼、蛋产品。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 (3)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业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1. 定义: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及其调控与管理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保护学等多个领域。
2. 内涵:- 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区域内,由农业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农业生产的生物要素,如农作物、畜禽、渔业等,还包括非生物要素,如土壤、气候、水、肥料等。
-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目标: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持续、稳定和生态平衡。
二、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 传统农业阶段:- 特点:以人力和畜力为主,依赖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 代表性技术:轮作、休耕、有机肥料使用等。
2. 现代农业阶段:- 特点: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追求产量最大化。
- 问题: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3. 可持续农业阶段:- 特点:强调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目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物安全。
三、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 观察法:- 实地调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直接观察。
- 长期定位观测: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进行长期跟踪。
2. 实验法:- 田间试验:通过设置不同处理,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
- 模拟实验:在受控条件下,模拟农业生态过程,探讨其内在规律。
3. 数学模型法:- 建模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线性规划模型、非线性模型等。
- 应用:预测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4. 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获取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信息。
- GIS: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
- GPS:定位农业生态系统的具体位置。
5. 系统分析法:- 系统理论: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 系统工程:设计和管理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其整体功能。
四、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物种群: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动态和遗传多样性。
农业生态学·第三章能量流动

三、食物是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载体
• (一)食物链
1.定义: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
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 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以食物营养为中心 的链索关系即食物链。 2.典型的食物链:植物→食草动物→一 级食肉动物→二级食肉动物→顶级食肉动 物
(1)捕食食物链,又称为活食或草食食物 链 海洋中: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虾→鱼 草原上:草→羚羊→老虎 农田中:水稻→蝗虫→青蛙 农业生产中:作物秸秆→牛→人 (2)腐生食物链,又称碎屑或 残渣食物 链 农业上用秸秆、粪便生产 沼气 棉籽壳、稻草培育蘑菇 食物链的基本类型(四种)
detritus chain
寄生食物链:parasitic food chain
熵:entropy 自由能:free energy 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
人工辅助能:artificial auxiliary energy
•(3)寄生食物链
植物型:大豆→菟丝子
动物型:哺乳动物→跳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 马→蛔虫
(4)混合食物链
稻草→牛(牛粪)→蚯蚓→鸡(鸡粪)→猪 (猪粪)→鱼;稻→螟→赤眼蜂; 菜(温棚)→鸡(鸡粪)→沼气(沼渣)→肥田
2.营养级:生物在食物链上所处的位置,
即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能量元素:energy elements
大量元素:macronutrients
微量元素:micronutrients
一个系统内能的变化(U)等 于系统吸收的能量(Q)减去 系统对环境所作的功(W),
U=Q–W 根据此公式,对生态系统的 能量可以进行定量研究。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在农业生态系统的神奇世界中,太阳在光照光照下能量时占据中心位置。
植物们和小太阳厨师一样,通过光合作用来工作他们的魔法,并将这种能量转化为美味的葡萄糖,充满了化学能量。
在烹饪趣味的游戏中,食草动物沿着并盛宴在能源包装的植物上,但乐趣并没有停止!能源之旅在传递给更高层次的用户的同时继续发展,形成了一连串的能源交流食物网。
然而,一路走来,由于呼吸和新陈代谢,所有的兴奋度都有一定的热量损失。
这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热土豆游戏,导致一个金字塔形的能量流动,使这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与生命相呼应!
一些植物储存的能量被人类用于耕作。
我们种植作物来制造食物,当我们吃这些作物时,我们得到了储存在植物里的能量。
我们还利用能量来耕耕,收获,以及把作物移到周围。
但我们要小心,因为我们的农耕活动可能会破坏能源在环境中的自然流动,比如砍伐森林,只种植一种作物,以及使用杀虫剂和肥料等化学物质。
随着太阳辐射的接收,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随后通过光合作用过程被植物转化为化学能量。
然后通过摄取植物和其他生物,在生态系统内通过各种营养水平转移这种能量,从而形成复杂的食物网。
然而,必须承认,人类的农业努力具有影响生态系统内自然能源流动的潜力,强调采取可持续做法以维护农业生态系统能源流动的平衡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单向逐级递减流动

能减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
1.能量流动的特点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的原因:前一营养级 生物被后一个营养级生物捕食, 捕食关系一般是不能逆向的; 各个营养级细胞呼吸释放的是 热能,它不能被生产者重新用 于光合作用。
逐级递减的原因:能量流经各个营养级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被该营养级生物 细胞呼吸以热能散失,总有一部分能量以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还有一部 分留存在生态系统未被利用。
一般情况下,陆生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 间大约只有10%的能量能够传递到下一 个营养级,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会大于 10%,但能量的递减规律是不变的。
人类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应用于农业生产
能量流动规律应用于农业生产 1.有利于帮助人类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 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海洋的净初级生产总量 < 陆地净初级生产总量 海洋的净次级生产总量 > 陆地净次级生产总量
原因: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利用藻类的效 率大大高于陆地动物利用植物的效率。
核心归纳
列表比较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
项目 能量来源 生产生物
二者关系
初级生产量
次级生产量
太阳能
现成有机物
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
①次级生产量直接或间接来自初级生产量;
(2)总次级生产量和净次级生产量 总次级生产量=净次级生产量+呼吸消耗量(R)
=次级生产者的同化量 生长、发育和繁殖
热能
次级生产量的去路
1.总次级生产量如何获得的? 消化后吸收
总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 、 净次级生产量、摄入量、尿粪量 这个几个词之间的关系?
2.不同生态系统净次级生产量的比较: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

能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能量是指物体具有的做工的能力,是生命活动的驱动力。在农业生态系统中, 能量是维持作物生长、农业生产和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键要素。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
太阳能和光合作用
太阳能是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源 来源,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 转化为植物和其他生物可利用 的化学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通过食 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传递。植 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能量,然 后被食草动物摄食,再被食肉 动物捕食。
能量损耗与能量转化
能量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存在着 损耗和转化。能量损耗主要来 自生物代谢和热能散失,能量 转化则是生物体之间的能量传 递和转换。
能量流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增加农作物产量
通过合理管理能量流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维持生物多样性
良好的能量流动有助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进而促进生态平衡。
科技创新
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如精准施肥、遥感监测 等,优化能量利用和农作物产量。
结论
能量流对农业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合理管理能量流动,既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维持生物多样性,减少能量损耗, 还可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能量起着关键的作用。了解农业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是理解生命在农业系统中的运作方式的重要一步。
农业生态系统概述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由农田、农作物、农畜产品以及其他生物和非生性和农作物产量。
减少能量损耗
合理的能量管理可以降低能量损耗,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农业。
优化能量流的策略
合理灌溉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避免水资源浪费, 从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第三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你听说过“一山不容二虎”这个谚语吗?请你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解释这个谚语中 的道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具有什么特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活动1 认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依据下面的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的途径(渠道)分别 是什么? 【提示】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食物链和食物网。
2022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明确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逐步完 善物质与能量观。
2.通过探究学习能量流动的特点,掌握定量分析法等科学分析方法,提升科学探究 素养。
3.通过探究学习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
2.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3.珠江三角洲某一桑基鱼塘使用蚕粪作饲料来喂鱼。假设蚕同化的能量为105 kJ,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鱼从蚕同化的能量中获得的能量为(A )。
2.能量的传递、转化和散失: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② 呼吸作用 中以 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③ 生长、发育和繁殖 等的生 命活动,其中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的形式被④ 分解者 分解;另一部 分则被下一营养级摄入体内,这样能量就流入了⑤ 下一营养级 。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⑥ 单向 的;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逐级⑦ 递减 ,能 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⑧ 10%~20%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 不超过⑨ 5 个营养级。
农业生态学第三章

根据这样的假设, 杜能为孤立国推断出围绕中心城 市的六个同心圈层,每个圈层分别有不同的最适 农业生产结构 (见图 ) 杜能的农业圈 一、自由农作圈 二、农作圈 三、轮作农业圈 四、 谷物农作圈 五、三圃式农作圈 六、畜牧圈 七、 自然区域 两个结论: 1 )生产集约度理论:越靠近中心城镇,生产集 约度越高。 2 ) 生产结构理论 :易腐烂变质、不耐贮存和单 位重量价格低的农产品在靠近城市的区域生 产, 反之亦然。
2、物种的多样性。物种是指具有一定的形 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 物类群。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遗传特征十分 相似,能够繁殖出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3、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包括基因
密码的多样性、变异和遗传规律的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为人类提供了基本食物,是人类食物的
三、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一)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土地的农业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 山林地、沼泽地(湿地)被开发用于发展农业 生产。这些土地的农业利用往往使原生境破 碎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导致生物种类 多样性的变化甚至某些生物种的灭绝。 随着森林面积减少,森林植被对农业的 调控作用越来越弱,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生 态问题,如风蚀、水蚀、养分流失、病虫爆 发等。
杜能的农业圈
(三)经济区位: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 条件对农业的生产结构格局影响更加明显。
三、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影响
(一)人口密度梯度:人口密度对农业生态 系统结构的影响是综合的。人口密度增加 使人均资源量减少,劳动力资源增加,对 基本农产品的需求上升。 这样,必然使农业向劳动密集型转化。 (二)城乡经济梯度:农业生态系统受城镇 的影响,离城镇远近不同的地方生态系统 有显著差异。
【课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
图中数字为数值,单位是 J/(cm2‧a)。图中“未 固定”是指未被固定的太 阳能。“未利用”是指未 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 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利用的能量。
1. 用表格的形式,将图中的数据进行整理。 2. 计算“流出”该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该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
营养级
➢ 能量金字塔 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
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 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顺序排列,可形成 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直观的反映出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能量 的关系 通常都是上窄下宽的正金字塔形
➢ 数量金字塔 用表示能量金字塔的方法表示各营养
级的生物个体的数目比值关系,即为数 量金字塔。
捕食害虫的动物∶蜘蛛(包括圆蛛、跳蛛、小黑蛛)、青蛙等 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动物∶ 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田螺、摇蚊) 分解者∶土壤中微生物、水中底栖动物∶田螺、摇蚊、蚯蚓等动物
➢ 绘制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思考稻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 体是什么?其他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别有哪些?它们 与农作物是什么关系?有害还是有益?
太阳能
水稻
鸭舌草 水稗草
稻飞虱 稻螟虫
跳蛛 青蛙
➢ 将害虫与益虫进行归类,简化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
➢ 结合以上分析,提出提高稻田产量,使稻田能量最大限度流入人类的
新措施。
提高水稻光合效率、减少杂草的 竞争、减少害虫取食造成能量流失
太阳能
人
水稻
杂草
害虫
益虫
是否有将害虫与杂草中能量通过二次转化,被人类利用的方法呢?
间种
多层育苗
稻—萍—蛙立体农 业
五、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生态金字塔
1.生态金字塔:营养级由低到高,它们的个体数或能 量的分布形成一个塔形结构,就称为生态金字塔。 2.三种基本类型: (1)生物个体数——数目金字塔 (2)每种生物的现存生物量——生物量金字塔 (3)能量——能量金字塔
return
return
return
§5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
二、 辅助能
辅助能:生态系统中,除了太阳能以外的其它一切 补加能量。 包括 自然能:如沿海河口潮汐的作用,风力的作用以及 降雨和蒸发的作用等。 人工辅助能: 对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主要构成是人们从事农业 生产各项活动中投入的能量,当然,也继承了自然 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辅助能。
§4 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3.不同生态系统中各类食物链所占比重不同。 (1)森林生态系统:腐生食物链比重最大,约占系统中生 产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90%以上。 (2)草原生态系统(牧场):腐生食物链约占70%左右。 (3)农田生态系统:植物生产的有机质大部分作为产品, 留给腐生食物链的仅占净初级生产的20~30%。如果不 通过粪肥、秸杆还田等途径向系统补充有机质,则系统 中腐生食物链上的生物群落将会因为缺少食物能而衰退, 引起土壤肥力的下降。 4.在任何一生态系统,各类食物链有协同作用。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热力学定律 食物链、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1 §2 §3 §4 §5
§1 热力学定律及应用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U(系统内能变化)=Q(吸热)-W(对外作功) 能量可以在不同介质中传递,也可以在不同形式间转 换,但在所有这些过程中能量保持恒定,既不能创生, 也不会消灭。 应用:制定生态系统能量收支平衡表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1.能量的转换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有效。 2.自由能的提高不可能是一个自发过程。 应用: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2. 自然生产力与经济生产力
农业生物的自然生产力: 指农业生物自身的同化效率和积累能力。农 业生物在一定时间空间内的能量、物质的积 累量,形成总的生物学产量。是农业生态系 统生产力的基础。 农业生物经济生产力 指各种农业外生物提供经济产量的能力。 首先表现为经济产品量的高低; 表现为经济产品量的价值量的大小; 最终表现为纯收入的多少。即通常所说的生 产效率。
(二)、初级生产力
1、概 念 2、地球生物圈主要生态系统的 初级生产力 3、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4、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初级生产 力的途径
1、
概
念
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oductivity) 植物单时间、面积内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量。 净初级生产力:(net productivity) 植物总初级生产力中减去植物呼吸消耗量所剩下的 数量。 总初级生产量:(gross production Pg) 一定时期内植物合成有机物质的总量 ,无速率的 概念。 净初级生产量:(net production Pn) 总初级生产量中减去呼吸消耗量的剩余量。即一段 时间内,以植物组织形式表现出来的干物质量。
一、能流路径 二、生态效率 三、生态金字塔
一、能流路径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在于了解一个系统的能量 输入、贮存以及作功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减少能量 损耗,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 → Tn-1→Tn → NUn 摄入量In NAn An Rn NPn
三、 熵(entropy)
1.熵(entropy):系统热量除以温度后得到的商。 △S=△Q/T 熵是系统无序性的量度。 2.热力学第二定律 (1)在一个内能不变的封闭系统中,任何自发过程 均朝着熵值增加的方向进行。 (2)开放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 任何过程,均使系统与环境熵值之和增加。
增益环
这类环节虽不提供人类直接消费的产品,但可扩 大生产环节的增产效果。 如:利用粪渣等有机废弃物养殖蚯蚓和蝇蛆,可作为 禽畜的蛋白饲料,可提高家禽的生长量和家禽的产 蛋率。
复合环
兼具两种以上的功能环节。 如:稻田养鱼、鸭,即有减耗的作用(鱼鸭以水稻害 虫为食,减轻虫害危害,鱼、鸭粪肥又可肥田), 又可生产鱼、蛋产品。
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 提高 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二)、食物链加环的类型
--生产环 在食物链中加入能够把非经济产品转化为人 们直接利用的经济产品的环节,称为生产环。
如:牛、羊等可把秸杆、糠麸、菜叶、杂草等转化为肉、 皮、奶、蛋等,蜜蜂可将花粉转化为蜂蜜、蜂王浆等。 减耗环 这类环节的引入可减少生产消耗。 如:引入天敌,可减轻病害危害,吉林省人工放养寄生 蜂,防治林场的松毛虫。
return
三、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1.在同一个食物链中,常包含有食性和其它生活习性极不 相同的多种生物。 一条食物链中包含的多种生物,可以使光合产物得到充 分利用(分级利用光合产物),在有限的空间中养活众多 生物。 2.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食物链,它们长短不一, 营养级数目不等。如一个鱼塘生态系统中: 藻类水草——草鱼 绿藻——甲壳动物——花鲢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噘鱼 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营养级的数目是有限的
一、太阳辐射能 二、辅助能
一、 太阳辐射能
是所有生态系统最主要能量来源 可见光:0.4~0.76μ 50% 生理效应 红外线:>0.76μ 43% 引起热能 紫外线:< 0.4μ 7% 引起生物变 性,致死 太阳常数:So=1.94cal/cm2.min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强度,因纬度、地 形地貌、坡度坡向、气候因子而不同。 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球表面的分配示意图
§2 食物链
一、食物链(food chain)和营养级(trophic level): 1.食物链(food chain):生态系统成员间,通过 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 2.营养级(trophic level):食物链上的每一个食 性级。以符号T来表示,T1表示第一营养级,T2表示 第二营养级,T3……Tn余此类推。一般为4~5级。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 种主要形式,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路径。
(3)寄生食物链(parasite food chain):以寄生的 方式取食活着生物有机体。食物链成员有自大到小的趋 势。 如:大豆——菟丝子 马——蛔虫——原生动物 红铃虫——金小蜂
(4)混合食物链:构成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中,既有活 食生物成员,也有腐食生物成员。 如:稻草——牛——蚯蚓——鸡——猪——鱼
二、人工辅助能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 产力的原因
1.辅助能的投入,促进农作物对太阳能的吸 收、利用和转化。 2.减少农业生物的非生产能量损耗。 3.使农业生产中的一些自然生物过程可以用 人工过程取代,提高效率。
三、工业辅助能的使用所带来的一系 列的问题
1.辅助能的效益随着辅助能的增加而降低(报酬递 减律)。 2.能源紧张。
二、食物链的种类
按性质不同分为四类: (1)捕食食物链(又称草牧食物链 gazing food chain): 是由植物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直接消耗活有机体或 其部分的食物链。在陆地上起始于绿色植物,在水中起始于 浮游植物。 如:水稻——稻飞虱——青蛙——蛇——老鹰——人 (2)腐生食物链(又称残渣食物链 detritus food chain):由多种微生物构成,是以死有机体为营养源,通 过腐烂、分解,将有机物还原为无机物质的食物。 如:秸杆(畜粪)——食用菌 垃圾——蚯蚓(蜗牛)
3.
生产力与生产效率
区别两个概念: 生产效率:单位时间和空间内,投入农业生态系统的 物质能量和价值的转化效率。 即:生产效率(产投比)=产出量/投入量 如:劳动生产率、价值转化率、物质利用率等。 系统生产力:农业生态系统在单位时间(通常为一 年),空间(通常指面积)所产出的物质、能量或价值 的多少。 可以看出,生产力的概念包含生产效率的含义。但通 常所讲到的系统生产力主要指前两点所述的含义,指总的 生物量、经济产品量或总产值。
三、食物网
食物网( food web)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 交错起来构成的网状结构。 食物网本质上是生态系统中有机体之间一系列反复 的吃与被吃的相互关系。 营养结构: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 环境紧密联系起来的结构。
四、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加环
(一)食物链加环的作用
在原有食物链中通过加入新的链环,延长 或完善食物链组合,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具有很好的效益。其作用表现在:
四、耗散结构理论
1.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 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 (Prigogine) 2.耗散结构理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不断交换,就能克服混乱状态,维持稳定 状态,并且不断提高系统的有序性,使系统的熵减少。 3.有机体和生态系统都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存在一种 连续而有效的能量转换,因而都属于耗散结构。 光合与同化:引入负熵,保持有序状态 呼吸与作功:排除正熵,排除无序
3 .化肥农药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
(一)、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概念 (二)、初级生产力 (三)、次级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