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试验前后数据比较图
华能火电厂机组C级检修总结报告
华能XX电厂电厂#X机组第一次C修总结(范本)编制:审核:批准:年月一、设备概况及检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华能XX电厂电厂#1机组汽轮机为东方汽轮机厂生产的NZK600-16.67/538/538 型单轴三缸,四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HG-2070/17.5-YM9型锅炉。
发电机是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QFSN-600-22D型。
机组于XXXX年12月12日投产,到本次C修前已运行年。
检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汽机专业:锅炉专业:电气专业:热控专业:脱硫专业1.增压风机出口烟道导流板处烟道泄漏2.吸收塔至GGH烟道泄漏3.GGH烟道膨胀节泄漏4.#2GGH主、副电机频繁跳闸二、上次大修时间,上次大修后到本次检修前机组的检修情况及重大问题处理情况:上次大修时间为:大修后共经过 0次小修, 0次中修,如下表:机组检修及重大问题处理情况如下:汽机专业:锅炉专业:电气专业:热控专业:三、本次A修计划时间、实际完成时间四、本体检修主要项目,检修目标及完成情况本次主要检修项目:1.GGH烟道膨胀节消漏,对损坏的防腐进行了修复,更换了膨胀节,启动后检查漏点消除;2.挡板严密性检查,部分挡板关闭不严,经调整,进口、出口、旁路挡板可以关闭到位;3.烟道导流板加固,按照施工三措对导流板加固并将损坏的防腐进行了修复。
➢检修项目及完成情况:本次C修标准项目13项,全部完成;技改项目1项,全部完成;非标项目1项,全部完成。
项目完成率100%。
五、特殊项目执行情况:六、检修准备工作情况:本次检修准备时间较充足,在停机前检修文件包、检修三措等技术文件均按照制度走完审批流程,并在现场使用;备件材料方面,部分检修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处理补报了一部分备件,备件准备的充足性方面需进一步进行改善。
七、检修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采取的处理措施汽机专业:锅炉专业:热控专业:电气专业:脱硫专业:1.增压风机出口烟道导流板开裂,对开裂处进行补焊并进行了加固2.防腐方面:吸收塔至GGH烟道防腐有三处损坏,导致烟道钢板腐蚀穿透,对漏点进行了修补并重新进行防腐;吸收塔底部侧壁有部分防腐出现锈点,进行了修补;GGH处烟道、增压风机出口烟道、脱硫出口烟道防腐也出现少量损坏,进行了修补3.氧化风管道支架在靠近氧化风喷嘴处损坏较严重,对支架了更换并重新进行防腐4.GGH烟道膨胀节、增压风机出口膨胀节损坏,进行了更换5.GGH换热元件表面积灰较轻,进行了人工冲洗(冲洗前可以透光),冲洗后表面有一薄层积垢无法冲洗干净。
南京大学-差热分析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近代物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
2.学会差热分析仪的操作,并绘制425CuSO H O 等样品的差热图。
3.掌握差热曲线的处理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1、差热分析基本原理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当达到特定温度时,会产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同时产生吸热和放热的现象,反映了物质系统的焓发生了变化。
在升温或降温时发生的相变过程,是一种物理变化,一般来说由固相转变为液相或气相的过程是吸热过程,而其相反的相变过程则为放热过程。
在各种化学变化中,失水、还原、分解等反应一般为吸热过程,而水化、氧化和化合等反应则为放热过程。
差热分析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对温差和相应的特征温度进行分析,可以鉴别物质或研究有关的转化温度、热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由差热图谱的特征还可以用以鉴别样品的种类,计算某些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
在差热分析中,为反映微小的温差变化,用的是温差热电偶。
在作差热鉴定时,是将与参比物等量、等粒级的粉末状样品,分放在两个坩埚内,坩埚的底部各与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焊接点接触,与两坩埚的等距离等高处,装有测量加热炉温度的测温热电偶,它们的各自两端都分别接人记录仪的回路中在等速升温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线性关系,即升温的速度变化比较稳定,便于准确地确定样品反应变化时的温度。
样品在某一升温区没有任何变化,即也不吸热、也不放热 ,在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焊接点上不产生温差,在差热记录图谱上是一条直线,已叫基线。
如果在某一温度区间样品产生热效应,在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焊接点上就产生了温差,从而在温差热电偶两端就产生热电势差,经过信号放大进入记录仪中推动记录装置偏离基线而移动,反应完了又回到基线。
吸热和放热效应所产生的热电势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反映在差热曲线图谱上分别在基线的两侧,这个热电势的大小,除了正比于样品的数量外,还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将在实验温区内呈热稳定的已知物质与试样一起放入一个加热系统中,并以线性程序温度对它们加热。
电机机械振动噪声的控制与改善
第二章 电机机械振动噪声的控制与改善本章主要对永磁微电机机械振动噪声的形成原理进行分析,对现有控制改善方法进行总结,进一步对现有生产的门镜马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和改善的方案,且采用试验方法以论证改良后的效果.2.1微电机机械振动噪声的形成原理分析2.1.1振动分析:在微电机中,转子应有四个自由度,一是绕轴的旋转自由度,二是轴向存在的间隙,还有两个是轴承径向存在的间隙.其中后两个间隙很小,通常只有几个微米.但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即使是只有几微米的间隙,也影响着马达的振动噪声.(1)在N 、S 两磁极下产生的电磁力∑=n i Ni F 1与∑=n i Si F 1作用下,电动机转子产生旋转运动,旋转部件的每个单位质点受离心力作用,均产生一下径向旋转力矢.如图2-1,这些力矢合成后,大部分被相互抵消,没有被抵消的力矢,折算到电动机轴承A 、B 二端,分别为A F 和B F .这两个旋转力矢,持续作用在转子的轴承部位,引起受迫振动.振动通过轴承、端盖和铁壳,影响到整个电机产生振动与噪音.NF A ' F B ' 图2-1转子振动示意图(2)在马达内,电枢在轴向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即间隙d,如图2-2所示,当电枢在旋转时,如电枢在该间隙内来回窜动,则会对轴承形成撞击,再传递到铁壳和端盖向外发出振动噪声.当马达内的垫圈以及定位圈的表面不平整,垂直度差时,以及磁场中心线设计不当时均易造成电枢窜动.(3)对马达两端轴承内孔而言,与电枢轴配合有一定的间隙,电枢在高速旋转时,由于电枢本身必定有一定的失平衡存在,且由于转子所受各种不同的电磁径向力,转子与轴承一动一静,两者间产生摩擦甚至是碰撞,严重时出现混沌运动,表现为复杂的震动,加重马达噪声.轴承与轴间的间隙配合情形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同心度差形成了轴向倾斜, 如图2-3,另一种为径向的碰摩,如图2-4.(4)电刷片振动分析:当电刷在换向器上高速滑动时,由于换向器表面并不十分光滑,而且换向片间存在槽隙,换向片间也存在跳动,故造成电刷的径向振动而产生噪声.其中换向器的圆度和片间跳动是影响噪声的关键因素.图2-3 轴孔配合示意图一图2-4 轴孔配合示意图二2.1.2影响机械振动噪声的原因:(1)转子不平衡产生振动;(2)转子产生轴向窜动;(3)电刷变形及换向器表面有伤痕引致转子受力不均;电刷压力不适;(4)轴与轴承摩擦产生噪声;(5)机壳端盖轴承加工精度差,中孔同轴度超差;(6)部件共振;(7)润滑油的影响;(8)操作工装的影响.(9)操作工人素质的影响2.2机械振动噪声的抑制和改善措施:在当前,对永磁直流微电机的振动噪声研究的结果,参见文献[1]、[2]、[3]、 [4],一般来说主要是控制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通过动平衡工艺,消除转子上不平衡的质量,将其有害振动压制在一定范围内.(2)控制转子在磁钢的位置,应保证轴向磁推力(或拉力)合适,并防止转子轴向窜动.(3)保证电刷无变形.增加适当的避震胶在电刷片上.(4)控制机壳与端盖轴承同心度,应严格于0.02mm以下,表面光滑无毛刺.轴承与机壳的同轴度控制在0.05mm以内.(5)当在轴承压入机壳和湍盖时,采用一根尺寸精度高的硬质合金芯轴,先把轴承套在芯轴上,然后再压进机壳或端盖的轴承室中.组合后会有一个较理想的间隙,且轴承内圈较平整.(6)提高支承转子的机壳和端盖的倔强强度,如加厚机壳和端盖的壁等.(7)含油滑动轴承含油量为18%以上.(8)改善提高总装工具的工序能力.(9)加强提高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品质意识.2.3门镜马达机械振动噪声的分析和采取的抑制改善方法对于本文作者所在的德昌公司生产的门镜马达而言,马达噪声是目前要改善的重要项目.一些型号噪声制程能力(capability)的不足,已极大地影响了客户信心和马的生产.因此,需专门针对门镜马达的振动噪声作进一步的分析探讨,提出抑制改善方法.2.3.1门镜马达振动噪声的分析探讨在现有生产的门镜马达中,一些型号的噪声制程不足,受到了客户的投诉.对生产的取样及客户投诉的样板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这些马达噪声包含多种情况.一是马达运转时声音太大,dB(A)值超过规格;二是异常的声音,虽然此时运转声不大, dB(A)值未超过规格,但引致人耳听时感觉马达运转时声音较差,即声品较差,其中一种异常的杂声主要是电枢在马达内来回窜动撞击轴承引起的.因此对于门镜马达的噪声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声音大,另一种是存在不纯的杂声.其中以第二种尤为严重.主要是要对第二种情况进行改善.2.3.2电枢失平衡的关键因素及改善控制方法:在现有的门镜马达电枢结构中,芯片为三辨.电枢的失平衡会造成马达在运转时轴与轴承内孔的摩擦加剧产生碰摩,进而产生噪声.由电枢结构性决定它主要影响着1倍频、3倍频等低频段的强度.要降低马达的噪声,就须控制电枢的失平衡量.比较发现,影响电枢失平衡的主要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因素中:a)冲芯片时芯片本身引致的失平衡;b)电枢绕线时的排线;c)加焊圆形压敏电阻时引致的失平衡.1)对芯片厚度不均影响的改善:现生产的门镜马达均采用0.5mm厚硅钢片材料,铁芯厚度为5.930.050.0+-mm.在芯片生产工艺中,采用的是高速冲床,每一片芯片相对位置是不变的.当来料厚度出现偏差时,一般是来料中间部份厚度均匀,两边变薄,存在一定坡度,厚度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冲芯叠加时铁芯同样会出现在某一方位上出现厚薄,从而引致铁芯失平衡.如采用扭片的工艺,则可将芯片中失平衡质点分散在不同圆周角上.如图2-5所示,将芯片相互之间转动一瓣,即120度,由此可使原来处于相同位置的失平衡质点相互之间错开120度空间位置,每3次则形成一周,相互抵消,在一定基础上使质心回归中心位置,在一定程序上减少铁芯的失衡量.图2-5 扭片平衡示意图在现有的生产中,对于整个电枢而言,如采取每一芯片相互之间转动120度,则需转动18次,那对生产的效率将有较大影响.为提高效率,生产中原本采用每次扭转2片,现有更改为采用每次扭4片.通过研究电枢的总芯片数与扭片次数的关系,以及抵消失平衡的原理,可发现如下的关系:表2-1由此可以看出,采用单次扭转1,2,3,6片时,最终未中和抵消的片数均为0片,而单次扭转为4片时,未中和抵消的片数达到2至4片,单次扭转为5片时,未中和抵消的片数达到3片.由此看来在同样的效果中,采用单次扭转6片时,生产效率最高.采用试验测量单次扭转2、4、6片时的失平衡数作比较:型号:10918马达; 失平衡量测试机:HOEMANN HP7实验时采用同一条芯片来料进行扭片,其中单次扭片2片和4片采用扭片机进行,由于没有6片扭片机,故采用人手扭片代替。
利用柱状图和Youden图分析水泥能力验证结果
《利用柱状图和youden图分析水泥能力验证结果》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柱状图分析•Youden图分析•对比分析•案例分析与应用•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水泥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其性能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水泥能力的验证和分析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通过能力验证,可以评估实验室的水泥性能检测水平,发现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水平,保障建筑安全。
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柱状图和Youden图分析水泥能力验证结果,探讨两种图示方法在能力验证分析中的应用价值,为实验室的水泥性能检测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了解水泥能力验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最后,采用柱状图和Youden图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两种图示方法在能力验证中的应用效果。
02柱状图分析03坐标轴通常使用横坐标表示时间或试验条件,纵坐标表示水泥性能指标。
柱状图制作方法01使用Excel或其他数据分析软件可以使用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通过插入数据系列和设置坐标轴等步骤,制作柱状图。
02数据系列柱状图需要展示的数据系列通常包括水泥的各个性能指标,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等。
通过观察柱状图,可以大致了解水泥各个性能指标随时间或试验条件的变化趋势。
观察趋势可以对比不同水泥样品的数据,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
对比不同数据通过柱状图可以很容易地找出异常点,即那些偏离正常趋势的数据点。
找出异常点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对柱状图的分析,可以得出关于水泥性能的一些结论,例如哪种水泥的性能更好,或者某个生产条件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讨论局限性需要注意的是,柱状图只能展示有限的数据,对于更复杂的分析,可能需要使用其他图形或统计方法。
iec标准建议单模光纤环境试验前后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提供了单模光纤环境试验前后的一些建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议:
环境准备:在进行单模光纤环境试验之前,应仔细评估和准备测试环境。
确保环境符合IEC 标准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灰尘、震动等方面。
必要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满足标准的要求。
光纤检查:在试验前,对待测试的单模光纤进行全面的检查。
确保光纤表面没有明显的损坏或污染,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维护。
测试设备:使用符合IEC标准的测试设备进行环境试验。
确保测试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验证。
测试记录:在试验前后都要进行详细的测试记录和数据记录。
记录试验的环境条件、测试参数和结果,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比较。
数据分析:在试验结束后,对测试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和评估。
比较试验前后的数据,检查是否存在性能变化或损坏,并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评估。
报告撰写:根据试验结果,撰写详细的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试验的目的、环境条件、测试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确保报告清晰、准确,并符合IEC标准的要求。
这些建议旨在确保单模光纤环境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为后续的性能评估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请注意,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可能会因不同的IEC标准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试验前应仔细阅读相关的标准文件。
整理后数据报告..2
转子实验报告(图)实验一:测量转子临界转速实验目的:探究使用转子转动的振幅-转速曲线、轴心轨迹、波形图等判断并找出转子临界转速。
实验仪器:1. INV1612 型多功能柔性转子实验台及各种振动传感器 2.INV1612U型采集分析系统实验原理:(1)转子转动角速度数值上与转轴横向弯曲振动固有频率相等。
(2)转子在临界转速附近转动时,转轴的振动明显变得剧烈,即处于“共振”状态,转速超过临界转速后的一段速度区间内,运转有趋于平稳。
所以通过观察转轴振动振幅-转速曲线可以测量临界转速。
(3)轴心轨迹再通过临界转速时,长短轴发生明显变化,所以通过观察轴心X-Y图中振幅-相位变化,可以判断临界转速。
测量和分析参数通道数: 11 ; 采样频率: 4091.91Hz ; dt: 0.244385ms数字跟踪滤波设置:基频1X 带通滤波通道参数:(1)为了排除转子在不同速度提升下对临界转速时轴心、波形,振幅等图形的影响,本次实验采用在不同提升速度状态下观察分析图形,然后由图形找出转子的临界速度。
(2)本次实验也要讨论分析转轴的负重位置对临界转速的影响,以下实验过程将对上述条件做分别讨论。
******负重盘在转轴的中间位置时《一》缓慢提升速度:(1)振幅-转速曲线:由图形及数据采集仪得到的数据(图形右侧)得当转速达到3100r/min时转子振幅达到最大值0.024um(即可以判断出转子的临界转速为3100r/min(2)临界速度轴心轨迹:由轴心轨迹再通过临界转速时转轴的水平和竖直位移发生明显变化,所以通过观察轴心X-Y图(上图)可以判断临界转速3098r/min(图形右侧标示栏)(3)临界速度前轴心轨迹:(4)临界速度后轴心轨迹:从上述(3)、(4)两幅图可以看出转轴在临界转速前后的轴心位置偏移明显比临界转速时的轴心轨迹要小。
(5)临界速度波形图:Ch2:转轴水平位移X(um)Ch3:转轴垂直位移Y(um)Ch4:实验台水平位移X(um)Ch5:实验台垂直位移Y(um)《二》快速提升速度:(1)振幅-转速曲线:观察快速提升速度时的转速-幅值曲线与缓慢提速时对应图形基本相同,本图所读出临界转速为3120r/min 。
医学统计学实验指导
医用统计方法练习1、某医师研究用春雷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的疗效,实验组治疗患儿30例(4-5岁)都已用过氯霉素加痢特灵治疗无效,其中10例还曾用过OQPST(羟喹酞磺胺噻唑)加TMP 治疗无效;对照组用OQPST加TMP治疗患儿50例(4-5岁)。
结果试验组治愈率83%,对照组治愈率80%。
是否可以说明两组疗效近似?2、指出下表不足之处,并进行修改。
两个治疗组对比并发症西药组中西结合组例数结果例数结果良好死亡良好死亡休克13 6 7 10 10 03、某医院传染科用侧柏叶注射合并化疗(简称合并组,34例)与单纯化疗(简称化疗组,34例)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比较如下表,指出下表绘制的缺点,并加以修正。
两组病例主要症状及体症恢复正常所需平均日数症状体征例数组别咳嗽吐痰潮热肺部湿罗音痰结核菌转阴例平均差% 例平均差% 例平均差% 例平均差%化疗34例合并34例4、用下表中资料绘成统计图身高(厘米)122~126~130~134~138~142~146~150~154~158~合计人数 4 9 10 22 33 20 11 6 4 1 1206、用下表所列资料绘图传染病病死率(%)白喉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及副伤寒10.9 18.0 11.0 2.7痢疾急性脊髓灰质炎1.2 3.47、根据下表所列资料绘成统计图某地某年3~4岁儿童急性传染病构成疾病病例数构成比(%)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白喉痢疾29202640145053047036.533.018.16.65.8合计8010 100.08、某医师检查了21名从事作业工人的血红蛋白量(g/100ml),资料如下表,试计算均数及标准差。
14.8 14.715.414.413.713.714.115.414.416.415.312.514.217.014.814.414.914.412.8 15.6 15.9 9、某市110名健康男工人的血红蛋白(g/100ml)列于下表,将此资料编制频数表,并计算均数,标准差及标准误。
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一.问题阐述
实验现象和数据是定量实验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亦是定量研究结果的主要证据。
数据对于实验教学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尊重事实,漠视实验数据的现象仍经常出现,具体分析,在小学科学实验数据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数据收集存在的问题
1.数据收集不真实
如《摆的研究》一课教学中,由于测量的次数多,时间紧,而测同一摆重或同一摆长前后时间又几近相同,于是有小组就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推测了后面的数据。
又如教学《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时,有一小组的火柴掉下来的顺序明明不是有规律地从左往右,但听到其他小组火柴都是从左往右有顺序地掉下来,于是他们也修改了自己的数据。
2.数据收集不准确
如教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水和食用油分别装入相同的试管中来比较,结果教学中却出现了相反的现象——装油的试管比装水的试管还要重,原来是装水的试管壁薄,装油的试管壁厚,实验准备时教师并没有发现这个现象,结果出现了上述问题。
3.数据收集不全面
教师在收集数据过程中,各小组虽然都做了同一个实验,但教师只挑选1-2个组的实验表进行展示汇报,而其他组的实验数据一概不论,就草草作结论,这样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很难说服所有人,也很容易出错。
(二)数据整理存在的问题
1.整理方式简单
课堂上教师比较重视设计小组或个人填写的实验数据表格,但对全班汇总的实验数据形式容易忽视,呈现方式比较简单。
在数据呈现时,要么逐一呈现小组原始记录单,要么按小组顺序呈现数据,平时更少使用统计图来整理。
黑板上数据显得杂乱无章,不易发现其中的规律。
2.数据取舍不清。
化工过程开发4开发放大方法课件
经验放大中的理论分析
对别人的应用条件及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实地应用 考察 与本过程的异同比较、分析与计算 多方案比较,选优 多级过程放大试验
例: K2CrO4加氢还原制Cr2O3的反应器工程放大
充分利用钨钼合金厂的生产经验与技术积累,多方案 比较,租用生产厂的设备进行工艺试验 先不追求先进性,而追求可靠性
升温
反应
降温
计算反应热 计算物料的
ΔHr
比热容cp
(4)测定反应釜筒体的总传热系数
在间歇反应过程中,反应放热量是不均匀的,在进行反 应釜设计时,应以最大热负荷来计算传热面积。因此, 测定也应在反应放热量大的阶段进行。本例以 15:50~16:50时段反应掉的主反应物量最多,故应以该时 段为基准进行计算。
简化
数学描述
实际过程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经验关联 建立反应过程数学模型的三种途径
反应器模型的实际建立程序
实验室试验 化学模型 物理模型
小型试验
中间试验 工厂设计
过程放大的理论基础与应用技巧
过程设备与系统放大效应以及非线性特征
过程工程与设备的种类繁多、千变万化。包 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
化学反应设备
10:15 40.60
37.5
21.9
22.4
166.97 32.6 33.0
… … …
… …
… …
…
(3)测定物料的热化学性质
将159kg物料投入搪瓷反应釜中,开始在夹套内通入热水 加热升温(14:00~14:45)。然后在夹套内通入冷水控制 釜内温度在60~65℃范围内反应(14:45~20:50),每小 时取样分析主反应物的量(mol)。最后在夹套内通入冷水 将釜内物料降温后(20:50~21:30)出料。
轮胎平点试验方法及试验数据分析
中国APPLIED TECHNOLOGY一、试验设备1.轮胎均匀性试验轮胎均匀性测试基本原理是通过固定轮胎转轴和转鼓转轴之间的距离,控制测试载荷,通过转鼓来控制轮胎速度,转鼓通过电机控制。
电机调速精度较高,可以对轮胎速度进行精确调整。
本研究选用德国ZF 生产的HSU5.3型高速均匀性测试试验台进行试验,试验台具体参数见表1。
传感器精度0.5%橡胶应用技术轮胎平点试验方法及试验数据分析应用技术APPLIED TECHNOLOGY图1 ZF 轮胎均匀性测试设备2.轮胎平点生成轮胎平点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 )推出的标准,即指定室温下直接在转鼓加载生成平点,另一种为通用公司推出的在高低温环境下,在平板上生成平点。
本研究主要就第二种试验方式进行研究,为此需要专用的平点生成设备即轮胎静载测试设备。
该设备主要由轮胎加载部分和环境控制箱两部分组成。
试验设备主要参数见表2。
(1)轮胎平点测试步骤本试验程序主要分为如下3个步骤:①对轮胎进行高速均匀性测试,将轮胎充气至均匀性测试规定气压,进行30分钟暖胎,在此期间不进行轮胎高速均匀性测试,暖胎后每分钟进行一次测试,共持续30分钟。
②将第一步中测试结束后的轮胎在25℃的环境下静置1h ,调整轮胎气压至平点生成规定气压,将轮胎从均匀性试验机上取下并安装在轮胎静载测试设备上,调整轮胎RFV 低点位置为平点生成位置,将轮胎加载至测试规定载荷,进行48小时静置,其中前24h 环境温度为高温45℃,使轮胎软化,便于生成平点,后24小时环境温度低温-10℃,使轮胎硬化,从而使轮胎生产的平点更加稳定,恢复难度加大,其中轮胎RFV 低点的确定可以通过均匀性试验机测试后标记。
③完成第二步轮胎平点生成后,快速将轮胎从静载设备上拆下,并安装至轮胎均匀性测试设备上,整个过程在10分钟内完成。
调整气压至轮胎均匀性规定测试压力(与第一步中测试压力保持一致),对轮胎进行均匀性测量,每隔1分钟记录1次数据。
绝缘电阻,吸水率试验
绝缘电阻、吸收比试验一、绝缘电阻试验使用范围绝缘电阻试验是电气设备绝缘试验中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试验方法。
当电气设备绝缘受潮,表面变脏,留有表面放电或击穿痕迹时,其绝缘电阻会显著下降。
根据绝缘等级的不同,测试要求的区别,常采用的兆欧表输出电压有100v 、250V 、500V 、1000V 、2500V 、5000V 、10000V 等。
由于绝缘电阻试验所施加的电压较低,对于一些集中性缺陷,即使可能是很严重的缺陷,但在测量时显示绝缘电阻仍然很大的现象,因此,绝缘电阻试验只适用于检测贯穿性缺陷和普遍性缺陷。
二、绝缘电阻试验的主要参数及技术指标电气设备的绝缘,不能等值为单纯的电阻,其等值电路往往是电阻电容的混合电路。
很多电气设备的绝缘都是多层的,例如电机绝缘中用的云母带,变压器等绝缘中用的油和纸,因此,在绝缘试验中测得的并不是一个纯电阻。
如图1-1为双层电介质的一个简化等值电路。
当合上开关K 将直流电压U 加到绝缘上的瞬间,回路主要由电容分量I a 组成。
等值电路中电流i 的变化如图1-2中曲线所示,开始电流很大,以后逐渐减小,最后趋近于一个常数I g ;这个过程的快慢,与绝缘试品的电容量有关,电容量越大,持续的时间越长,甚至达数分钟或更长时间。
图1-2中曲线i 和稳态电图1-1 双层电介质简化等值电路 图1-2吸收曲线及绝缘电阻变化曲线流I g之间的面积为绝缘在充电过程中从电源“吸收”的电荷Q a。
这种逐渐“吸收”电荷的现象就叫做“吸收现象”。
从图1-2曲线可以看出,在绝缘电阻试验中,所测绝缘电阻是随测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只有当t=∞时,其测量值为R=R∞,但在绝缘电阻试验中,特别是电容量较大时,很难测量R∞的值,因此,在实际试验中,规程规定,只需测量60s时的绝缘电阻值,即R60S的值,当电容量特别大时,吸收现象特别明显,如大型发电机,可以采用10min时的绝缘电阻值。
对于不均匀的绝缘试品,如果绝缘状况良好,则吸收现象明显,如果绝缘受潮严重或内部有集中性的导电通道,这一现象则不明显。
R410A冷媒除湿机用压缩机关键技术
R410A冷媒除湿机用压缩机关键技术2011年第39卷第7期流体机械79文章编号:1005—0329(2011)07—0079—04R410A冷媒除湿机用压缩机关键技术武小娟.孙民(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2.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710049)摘要:主要介绍了R410A冷媒除湿机用压缩机的关键技术,重点讲述了除湿机用压缩机设计中压缩机排量选取,进排气通道设计,储液筒设计,摩擦副设计,冷冻机油的选取以及电机功率点的选取等内容,为H410A冷媒除湿机用压缩机设计提供了参考.关键词:R410A;除湿机;压缩机;结构设计;可靠性设计中图分类号:TH31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5—0329.2011.07.018 DesignofR410ARefrigerantCompressorUsedforDehumidifiersWUXiao—juan,SUNMin(1.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Xian710055,China;2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Abstract:ThearticledescribedthesignificantdesignofR410Arefrigerantcompressorusedf ordehumidifiers,theselectionofcapacity,theintakeandexhaustchannelsdesign,theaccumulatordesign,thefrictiondesign,t heselectionoflubricatingoil, andmotordesignwereemphasizedoninthearticle,whichwillgiveareferencetothedesignof R410Arefrigerantcompressorusedfordehumidifiersinthefuture.Keywords:R410A;dehumidifiers;compressor;structuraldesign;reliabilitydesign1前言由于北美市场除湿机需求量大,且从2010年开始,北美禁止R22冷媒的空调器及除湿机产品进口,我们不得不寻找R22冷媒的替代物.目前行业内R22冷媒的替代物主要有R134A和R410A,本文只讲述R410A冷媒除湿机用压缩机的关键技术.2R410A冷媒特性及其除湿机设计切入点因R22冷媒压缩机技术已很成熟,故本文与R22冷媒压缩机技术对比,讲述R410A冷媒压缩机设计,R410A与R22基本物性对比如表1所示¨.由设计及实际生产经验得知,R410A和R22冷媒国标工况下主要特性对比见表2所示.收稿日期:2011—04—14表1R410A与R22基本物性对比特性R410AI2GWP19001700沸点(℃)—51.4—40.8临界温度(oC)72.196.2临界压力(MPa)4.954.98冷凝压力(MPa)3.382.17蒸发压力(MPa)1.0oO.62排气温度(oC)95.197.2制冷量(%)141100COP(%92.5100由表2可以看出,R410A冷媒与R22冷媒单位容积制冷量不同,R410A冷媒的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大,压差也增大,故需要对R410A冷媒压缩机排量,进排气通道,储液筒,摩擦副,冷冻机油及其注入量,壳体厚度,电机等关键部件进行新的FLUIDMACHINERYV o1.39,No.7,2011表2R410A与R22国标工况下特性对比115V,60Hz冷凝压力蒸发压力冷媒单位制冷量(W/cm)(MPa)(MPa)R41OA3003.3740.996R222052.1450.625国标工况:冷凝温度54.4℃,蒸发温度7.2~C,液体温度46.1℃,吸气温度35~C,环境温度35℃.3R410A冷媒除湿机用压缩机结构设计3.1R410A冷媒除湿机用压缩机排量选取压缩机排量与制冷量及冷媒的单位制冷量有关,计算式为::Q(1)q式中压缩机实际排量,cmQ——压缩机制冷量,w——给定工况下的单位容移J冷量,W/cm3以60PintR410A除湿机用压缩机为例,经计算得出压缩机排量约为6cm.北美除湿机除湿量主要集中在30Pint到75Pint之问,对应压缩机排量主要集中在3.0cm到7.5cm..3.2缸高设计压缩机的排量是由转子外径,气缸高度和气缸内径等因素决定的,对同一排量,将会存在上述三个尺寸的多种组合,对每一种组合,其零件间的相互作用力会有所变化,这样将导致容积效率,机械摩擦损失和轴功率等会发生变化.以排量为5cm为例,已有气缸内径~~40mm,缸高从15mm增加到17mm,转子外径从dp34.2mm增加到~35mm, 对每一种组合尺寸,模拟计算压缩机在名义工况下的容积效率和轴功率见图1.由图1可知:容积效率随着缸高增大而增大,在缸高3时容积效率最大.因随着缸高增加,压缩机径向泄漏通道加长,端面密封通道加长,因此压缩机沿径向制冷剂泄漏量增加,沿转子端面的制冷剂泄漏量减小,两个方向泄漏量的叠加,在缸高3时形成总泄漏量最小值点,从而形成容积效率的最大值点.轴功率随着缸高的增大,呈增大趋势.因随着缸高增大,滑片和转子,转子和偏心轴的摩擦副尺寸增大,使其摩擦损失变大,机械效率减小;同时随着缸高的增加,压缩机总的泄漏量有增大的趋势,这样将引起指示功率损失增大,指示效率减小.随着指示效率和机械效率减小,压缩机的轴功率呈增大的趋势.气缸容积机械轴功率能效比高度效率效率图1压缩机模拟计算比较综合上述两方面因素,经优化后选定缸高3为最终方案.3.3进排气通道设计在缸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大进气通道直径,以减小吸气阻力引起的指示功率损失和因吸气脉动引起的制冷量损失,提高压缩机的指示效率.排气通道优化,主要从排气口中心到气缸孑L中心的距离,排气孔直径及气缸斜切口角度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在保证转子端面足够密封长度的前提条件下,优化排气口中心位置和排气通道直径,在增大余隙容积和减小排气阻力损失两者之间权衡,找出最佳点.随着气缸斜切口角度增加,压缩机余隙容积增加,导致气缸的容积效率降低,制冷量减少;同时,压缩机的过压缩损失和再膨胀损失减少,使压缩机的指示效率提高,从而降低压缩机的输入功率.所以调整斜切口角度,对压缩机的制冷量和输入功率影响相互制约和关联,需根据具体结构,进行优化分析.3.4储液筒设计为了防止吸人气体含液量过多,在吸气管进入压缩机壳体前,配置气液分离器,将吸气中夹带的液体分离出来,保证进入工作腔的制冷剂为干蒸汽.除此之外,它还具有过滤功能,消除某些频率段的噪声,是转子式压缩机的一个重要部件,所以,需要对除湿机储液筒进行新的设计.有效容积计算(示意见图2)2011年第39卷第7期流体机械81气管流管气直管油孔气弯管图2储液筒不意有效容积相对于系统工质质量的体积比率公式::×100%(2)×L式中p——工质密度,kg/m,R410A密度取1.1545×10kg/m.——储液筒的有效容积,m一系统工质质量,kg对除湿机用压缩机储液筒O/取值大于40%,取除湿机充注量最大值400g,反推出值约为140cm.=()(3)式中D——储液筒外径,mm——储液筒有效高度,mm储液筒外径取40mm,推出储液筒有效高度为110mm.除湿机系统冷媒充注量相对压缩机而言充注量大,大系统中的冷媒回到储液筒的只是一小部分,根据经验值综合考虑,取B=80mm,取储液筒全容积为140cm.4R410A除湿机用压缩机可靠性设计4.1压缩机零件耐磨损处理压缩机工作过程中的摩擦副有滑块与滑块槽之间,滑块端部与滚动活塞之间,滚动活塞与偏心轮之间,偏心轮端面与气缸盖之间,偏心轴与轴承之间J.相比R22工质,R410A工作过程中吸排气压力差增大,滑片与滑片槽之间,滚动活塞与偏心轮之间,偏心轴与轴承之间的磨损增加.为了保证压缩机的可靠性,需采用带抗磨添加剂的POE油.因滑块两侧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差,又是机芯零件中唯一做高速往复运动的零件,故对R410A 冷媒压缩机用滑块进行表面氮化处理以增加耐磨性.通过对不锈钢渗氮滑片按国标GB/T15765_3做1000h寿命和6万次开停试验,滑片及其它机芯零件未有异常磨损,试验结果满足国标GB/T15765要求.滑片渗氮处理可以达到R410A冷媒高压工作要求,试验前后数据比较如图3所示寿命前寿命后图3渗氮滑片寿命前后数据比较4.2冷冻机油及注入油量4.2.1冷冻机油的选择压缩机所有运动零部件的磨合面,必须用冷冻机油加以润滑,以减少磨损.冷冻油还把磨合面的摩擦热及磨屑带走,从而限制了压缩机的温升,改善了压缩机的工作条件.压缩机活塞与气缸壁,轴封磨合面间的油膜,还有密封作用,可阻挡制冷剂的泄漏.所以,冷冻油应满足下列要求: (1)粘度适当.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上升而增大.不同制冷剂要使用不同粘度的冷冻油,制冷系统工作温度低,应使用粘度低的冷冻油;制冷系统工作温度高,应使用粘度高的冷冻油.转速高的旋转式压缩机应使用粘度高的冷冻油.(2)浊点低于蒸发温度.冷冻油的浊点必须低于制冷系统中的蒸发温度,因为冷冻油与制冷剂互相溶解,并随着制冷剂的循环而流经制冷系统的各有关部分,冷冻油析出石蜡后,会堵塞节流阀孔等狭窄部位,或存积在蒸发器盘管的内表面, 使传热效果变差.(3)凝固点足够低.凝固点总比浊点低,冷冻油的凝固点必须足够低.(4)闪点足够高.冷冻油的闪点应比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高20~30~C,以免冷冻油分解,结炭, 使润滑性能和密封性能恶化.82FLUIDMACHINERYV o1.39,No.7,2011(5)化学稳定性好.冷冻油在与制冷剂,金属共存的系统中,若温度比较高,则在金属的催化作用下,会起分解,聚合,氧化等化学反应,生成具有腐蚀作用的酸.(6)杂质含量低.制冷剂,冷冻油溶液中若混入微量水分,则会加速该溶液的酸化作用,使制冷系统出现有害的镀铜现象,并使压缩机的电机绝缘性能降低.冷冻油中若含有机械杂质,则会加速运动机件的磨损,并引起油路堵塞.(7)绝缘性能好.封闭式压缩机的电机绕组及其接线柱与冷冻油直接接触,因此,要求冷冻油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若油中含有水分,尘埃等杂质,则其绝缘性能就会降低.根据以上冻机油的选择原则,选择R410A工质适合的,润滑性能,耐磨性能良好的RB68EP润滑油.在压缩机上进行1000h寿命试验,寿命前后数据对比如图4所示.0.58l#寿命前1样寿命后图4RB68EP冷冻机油压缩机寿命前后数据比较由图4可以看出,RB68EP冷冻机油在压缩机寿命试验中,润滑性能良好,压缩机寿命试验结果符合国标GB/T15765要求J.4.2.2冷冻机油注入量计算对立式压缩机,油面高度最低不低于气缸下端面,经过SolidWorks模拟计算,油量示意见图5.又因除湿机压缩机相比除湿机系统而言较小, 故选择油量在气缸上端面2mm的位置的油量作为除湿机冷冻机油的充注量.图5冷冻机油注人母高度示意4.3壳体厚度设计因R410A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明显高于R22制冷剂,所以为了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有必有重新设计压缩机筒体的厚度,增加筒体壁厚.通过分析空调运行过程中各种工况,在恶劣使用环境下,R410A压缩机排气压力可以达到5 MPa左右,加上4—5倍的安全系数,R410A工质压缩机壳体耐压强度设计为21MPa.壳体厚度可通过公式(4)设计计算:Dn6=(4)二Lc,J一P式中D——筒体内径,mmP——设计压力,MPa,高压侧设计压力为空调中最高冷凝温度时工质的饱和蒸汽压力——焊接对强度影响的系数,对转子式压缩机焊接方式取0.9[]——压缩机工作温度下的许用应力,SPHC钢板许用应力取90MPaR410A冷媒高压侧设计压力取4.16MPa,材料为SPHC钢板,计算壳体厚度为2.67mm.考虑到腐蚀量等因素,取简体厚度为3.2mm.水压试验打压到22MPa,简体无破损和泄漏;15万次脉冲疲劳试验,筒体无破损和泄漏,筒体设计厚度达到国标GB4706.17和GB15765安全要求L3]. 4.4电机功率点的选取R410A制冷剂的单位制冷量比R22制冷剂大,相同排量压缩机电机的功耗增大.又R410A 压缩机的COP系数较低,因而电机功率点必须重新设计匹配.电机设计步骤如下:第1步:根据客户除湿量[式(5)]和能效要求,通过式(6)算出系统总功率.Q:—Lx0.473(5)式中Q——除湿量,指除湿机每小时的除湿量g/h£r一除湿初天的除湿量,一般用来标称除湿机大/J,,单位Pint,1品脱=0.473LnP(6)式中P——系统总功率,wc0P——除湿机系统能效,(g/h)/W(下转第49页)2011年第39卷第7期流体机械49动方程可以方便,快捷地求出Is型单级单吸式离心泵主轴的固有频率,l临界转速和主振型,并可以完全满足工程的需要;(2)节面的位置是泵在工作时最容易发生断裂的部位,因此此处也是对IS型单级单吸式离心泵主轴进行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地方,本文给出了该类型泵的节面确定方法;(3)在设计泵轴时,除了在满足静强度传力以及过载扭断保护作用外,还要考虑其动态特性的影响,合理确定弹性扭矩轴的扭转刚度.由图5所示的动态响应曲线可看出,弹性扭矩轴缓冲作用很明显,当负载扭矩阶跃增大,扭转弹性角位移加速度随弹性刚度的减小而减小,角位移加速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系统内部动载荷的大小,因此弹性轴能够减小和较少泵轴扭断故障的发生.参考文献[1]杨诗成.泵与风机[M].北京:中国电力业出版社,2o07.[2]师红旗.不锈钢泵轴断裂失效分析[J].水泵技术, 2009,3:38-40.[3]范葵香.火电厂凝泵变频控制改造的能效团[J].上海电力,2007,2:204-206.[4]徐建兵.变频调速技术在凝结水系统中的应用[J]. 华东电力,2003,3:29—30.[5]刘军强.变频技术在凝结水泵上的应川川[J].节能技术,2006,3:185—187.[6]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机械振动和噪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刘春生,侯清泉.采煤机弹性扭矩轴的动态分析及设计[J].煤矿机械,2001,6,1.3.[8]张丽香,林金栋,降爱琴.自动调节原理及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业出版社,2007.[9]赵晓斌.弹性扭矩轴的设计[J].煤炭技术,2004,7:23-24.[10]朱玉峰.大型汽轮机整锻转子的可行性分析.东方电气评论[J].2001,6,96-102[11]刘鸿文.简明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作者简介:高红斌(1980一),男,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流体机械与煤矿机械,通讯地址:030013山西太原市大东关街红沟南街36号山西大学工程学院.(上接第82页)以50品脱除湿机为例,对应能效要求为1.6(g/h)/W,除湿机风机功率为80W,计算压缩机电机功率.由式(5),(6)计算出除湿量为985g/h,除湿机系统总功率615W.第2步:根据公式(7)计算出压缩机功率.P=P—P,(7)式中P——压缩机功率,wP厂一系统风机功率,w根据公式计算出,压缩机功率为535W.第3步:根据公式(8)计算出电机功率.P=P'r/(8)式中P——电机功率,w卵——电机效率,电机效率一般取75%一85%.W以上面电机为例,计算电机功率点约为420W.5结语介绍了R410A新冷媒除湿机用压缩机的关键设计点,摸索出针对除湿机用压缩机的设计思路,填补了R410A除湿机压缩机设计空白,为今后开发R410A冷媒除湿机用压缩机提供了的参考.参考文献[1]吴业正,韩宝琦.制冷原理及设备[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2]马国远,李红旗.旋转压缩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GB/T15765~2006,房间空气调节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一压缩机[S].[4]GB4706.17,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电动机一压缩机的特殊要求[s].作者简介:武小娟(1977一),女,工程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转子式压缩机研究及设计工作,通讯地址:710075陕西西安市高新二路七号庆安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
肺通气功能检查图文报告解读详解
肺通气功能检查图文报告解读肺功能检查图文报告的解读和评估是肺功能检查应用于临床诊治的关键。
图文报告中含有丰富的信息,如受试者的基本状况、检查的质量控制、疾病所致呼吸生理和病理损害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及其对药物等干预的反应等。
必须强调的是,报告的解读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和知识积累,不能只看结果而不问过程。
本文只作通气功能检查图文报告解读。
一、受试者信息检查报告中的受试者信息部分应包括受试者姓名、性别、身高、体重、年龄、所患疾病或主要症状、吸烟史、受试者编号及检查日期等。
这些信息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重要,对研读试验结果有时候会有重大影响。
笔者就经常遇到由于年龄、身高或性别等患者资料的录入错误,导致计算得出错误的预计值,该预计值可反映在图文报告中,以此错误预计值判断受试者的肺功能可致误判。
二、检查质量控制的图形解读解读报告的第二步应回顾及评价检查的质量控制,虽然不太理想的检查结果仍然包含了有用信息,但评价者应当识别这些问题并了解存在的潜在错误及其程度。
只依靠计算机自动给出的评价虽然较为方便,但却容易忽略质量评估。
质控分析包括数据分析和图形分析。
单纯依靠检查数据做出临床判断是常见易犯的错误,结合图形的判断会对检查的质量控制有很好的帮助。
1.流量-容积曲线质控解读:通气功能检查报告可同时提供流量-容积曲线和时间-容积曲线,实时了解受试者呼吸是否符合质控要求。
作用力肺活量检查时,受试者的最大努力呼气配合是关键,但从数据中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而图形报告则-目了然。
流量-容积曲线重点观察流量的变化,呼气流量尖峰迅速出现(图1),清晰地表明受试者尽了努力并且配合良好;而如果呼气峰值滞后圆顿(图1),则提示受试者努力程度不够,没能很好配合,质量欠佳,结果可能出现偏差。
图1用力呼吸对流量-容积曲线的影响,可见随努力呼吸程度的加大,呼气早期的流量也渐次增大,爆发呼气,努力程度最佳者(A)可见呼气流量迅速上升至最大值,有尖峰出现;爆发呼气努力程度较低者(B)尖峰平顿,甚至没有尖峰出现(C、D)2.时间-容积曲线质控解读:时间-容积曲线如出现呼气相平台(图2,虚线),则说明呼气时间充分,已将肺内全部气体呼出,如没有出现平台(图2,实线),则说明呼气时间不足,FVC变少,而FEV1不变时,FEV1/FVC比值则增大,可能误将阻塞性病变判断为混合型病变甚至限制性病变。
临床科研设计方案
简单随机化法simple randomization 分层随机法stratified randomization 整群随机法cluster randomization
六、优缺点
优点:每例患者均可得到同样的治疗;自身对 照可减少个体差异减少了主观偏倚可用盲法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缺点: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往往不一致或 患者当时有其他的疾病进而影响结果 或由于医生更换所用的辅助药物可 能有差别进行单盲评定有困难
二、设计模式
研究对象:在目标人群中随机抽样 分组依据:根据是否暴露某危险因素而 不是随机化分组 结局:可指发病、死亡、治愈等事件发生
队列研究设计模式示意图
调查方向追踪收集资料
研究人群
暴露 疾病 人数 比较
+
-
+
消洗期
是指第一阶段给予的治疗措施被停止后安排一段让体内的药物完全排泄掉或第一阶段治疗措施的效应完全从体内消除掉的间歇期在临床流行病学上称之为消洗期洗脱期
特点:每例患者先后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药 物或措施;前后两阶段的试验经过消 洗期 与自身对照试验区别:前后对照试验的被研 究对象是不分组的; 而交叉对照试验的被 研究对象是随机分组
随机化分组
设立对照
原 因
不能预知的结局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潜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
方 式
安慰剂对照 自身对照 交叉对照
盲法的应用
单盲single blind 研究对象不知分组情况 双盲double blind 研究对象、研究者不知分组情况 三盲triple blind 研究对、研究者、负责资料收集者不知分组情况
碰撞分析实例
1 前部碰撞分析目前前部碰撞主要有两类,一种是正面刚性墙碰撞,如GB 11551、FMVSS 208;另一种是偏置可变形壁障(ODB)碰撞,如ECE 94、IIHS。
尽管这两种试验在试验设置和评价上不尽相同,但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使乘员在碰撞事故中得到保护,以及评价车辆结构性能。
车辆结构性能包括转向柱的垂直和向后移动量、燃油系统完整性、在试验过成中车门不应打开、安全带固定点强度、风挡保持力、车上的零件不应侵入乘客箱、发动机盖的后边缘不应通过风挡侵入、碰撞后至少有一个门能打开。
乘员的响应与以下条件有关:车辆的加速度、安全带约束系统、安全气囊约束系统、方向盘与转向柱、防火墙的侵入、膝垫的约束。
由此可见,每个子系统的设计都与乘员有关。
这使得问题很复杂,从设计和分析的观点看很难处理。
于是传统的问题被分成设计与分析子系统,即先保证车辆结构性能,再进行乘员仿真来模拟台车试验。
这里介绍车辆前碰结构性能分析。
通过分析,在合理的精度下,能够预测A柱与转向柱的移动量、防火墙的侵入量、车辆与气囊传感器布置点的加速度波形、能量分布、载荷的传递、特殊的变形模式等。
而燃油系统泄漏、车门的开启性无法直接模拟,只能根据变形情况做初步判断。
1.1.1 正面碰撞建模(1)模型质量匹配前碰分析中,车是运动的,因此车辆模型的质量分布、总质量、质心、轴荷分配是至关重要的,应该与实际状态一致。
但模型是简化过的,其质量要比实际车的轻,质量分布也与实车有差别,为匹配模型的质量,一般采用添加集中质量(mass单元)的方法。
质量单元要均匀分散加在车辆上刚度较大的地方。
如果模型中不包括假人,那么假人的重量也要合理匹配。
(2)定义接触在前碰过程中,车辆中不同的部件、障碍墙、假人会发生自身和相互接触。
因此,要定义接触面来表现这些相互关系。
前碰中一般要定义下列接触:1)将整个车辆定义为一个单一接触面;2)在硬的和软的材料间定义接触面,例如座垫泡沫与结构;3)要监测相互作用的部件,例如轮胎与门槛、燃油箱与周围部件;4)假人与方向盘、仪表板、座椅、安全带、气囊、内饰、结构间的接触面应分开定1义;5)气囊和结构间应定义接触面;6)局部边与边的接触。
一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实验报告纸
一、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实验报告纸1.1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1-1 试件原始尺寸记录表(mm)横截面1横截面2 横截面3 材料 (1) (2) 平均 (1)(2)平均 (1)(2) 平均 低碳钢 铸铁表1-2低碳钢弹性模量原始数据记录表表1-3 低碳钢实验后结果数据记录表上屈服力F eH (kN ) 下屈服力 F eL (kN )最大力 F m (kN ) 强度 指标上屈服强度R eL (MPa)下屈服强度R eH (MPa)抗拉强度 R m (MPa)原始标距(L 0)(mm ) 断后标距(L u )(mm )断后延伸率A(%)0°向直径断口直径d u (mm ) 90°向直径塑性指标断面收缩率Z (%)表1-4 铸铁实验后结果数据记录表横截面面积S(mm 2)最大力Fm (kN )强度指标极限强度R m (MPa)低碳钢拉伸曲线图实验前后试样形状图铸铁拉伸曲线图实验前后试样形状图1.2思考题(1)从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对比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
(2)测定E时为何要选取初载荷F0?为什么使用增量法计算弹性模量?(3)实验时如何确定低碳钢的屈服强度?(4)对于同一根试样,标距不同,其A和Z是否相同?为什么?(5)实验速率的控制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如何影响?二、低碳钢和铸铁的压缩实验报告纸2.1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2-1 试件原始尺寸横截面1 横截面2 横截面3 材料 高度 (mm ) (1) (2) 平均(1)(2)平均(1) (2)平均低碳钢 铸 铁表2-2 实验及计算数据材料面积S 0(mm 2)屈服点破坏点屈服力(kN) 最大力(kN)── 低碳钢屈服强度σs (MPa) 极限强度σb (MPa) ── 屈服力(kN)── 最大力(kN) 铸 铁屈服强度σs (MPa)──极限强度σb (MPa)低碳钢压缩曲线图 实验前后试样形状图铸铁压缩曲线图 实验前后试样形状图2.2思考题(1)为何低碳钢压缩时测不出破坏载荷,而铸铁压缩时测不出屈服载荷?(2)根据铸铁试件的压缩破坏形式分析其破坏原因,并与拉伸破坏作比较。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5.3.1分析对象的数据集5.3.1.1 全样本分析(Full analysis set)计划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是指主要分析应当包括所有进入随机化的遵循这一原则需要对所有随机受试者完成随访得到试验结果。
由于各种理由,这在实际上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全样本分析是尽可能接近于包括所有随机受试者,在分析中保留最初的随机化对于防止偏差和提供安全的统计检验基础很重要。
在许多场合,它提供的对治疗效果的估算很可能反映了以后的实际观察结果。
从分析中剔除已随机受试者的情况不多:包括不符合重要入选标准,一次也没有用药,随机化后没有任何数据。
从分析中剔除不符合入选条件受试者必须不致引起偏差:入选标准的测定是在随机化之后;违反合格标准的检测是完全客观的;所有受试者都受到同样的合格性调查;各组实行同样的入选标准,凡违反者均被排除。
5.3.1.2 遵循研究设计对象(Per Protocol Set)"Per Protocol"对象组,有时称之为"有效病例"、"有效样本"或"可评价受试者样本;定义为全部分析样本中较好遵循设计书的一个受试者亚组:·完成预先说明的确定治疗方案暴露。
·得到主要变量的测定数据。
·没有违反包括入选标准在内的重要试验设计。
从"有效受试者"组中剔除受试者的精确理由应当在揭盲前就充分限定并有文件记载。
为得到"有效受试者"而排除对象的原因和其他一些违反研究设计的问题,包括对象分配错误、试验中使用了试验方案规定不能用的药物、依从性差、出组和数据缺失等,应当在不同治疗组之间对其类型、发生频率和发生时间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R
0
0
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④低温保存試験
40 30 20 10
Y-R 0
试验前
40 30 20 10
Y-R 0
试验后
40
30
变化量
20 1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②ヒ-ト サイクル試験
40 30 20 10
Y-R
试验前
40 30 20 10
③高温保存試験
40
30
试验前
40
30
试验后
40 30
20
变化量
20 10
Y-R
20 10
Y-R
1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10 -20 -3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⑦包振试验
40
30
试验前
40
30
试验后
40 30 20 10
-10 Y-R
变化量
20 10
Y-R
20 1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10 -20 -30 -40
Y-R
0
⑤単体振動試験
40
试验前
40
试验后
40
30
变化量
30 20
10 Y-R
30 20
10 Y-R
20 10 -10 -20
-30 Y-R 0
0
0
-10
-20
-10
-20
Y-R
试验后
40
变化量
30 20
10 Y-R
0
0
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10 -20 -30
-40
Y-R
0
0
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⑧包装落下试验
40 30 20 10
Y-R 0
试验前
40 30 20 10
Y-R 0
试验后
40 30 20 10 -10
Y-R
变化量
0
-10
-10
-10 -20 -30 -40
-20 Y-R
变化量
10
Y-R
1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10 -20 -30 -40
Y-R
0
0
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二次単体落下試験
40 30 20 10
Y-R
试验前
40 30 20 10
Y-R
试验后
40
变化量
30 20
10 Y-R
0
0
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⑨温度动作试验
30 20 10 0 -10 -20 -30 常温 高温 低温 再常温
③高温保存試験
40 30 20 10 Y-R
0
试验前
40 30 20 10
Y-R 0
试验后
Y-R
0
0
40
30
变化量
20 1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Y-R
Y-
Y-
X-R
30 20 10 0 -10 -20 -30 常温
Y-R
高温
低温
再常温
2.DVD DS XY-RATIO变化
①高温高湿保存試験
40 30 20
10
试验前
40 30 20
10
试验后
40 30 20 10 -10 -20 -30 -40 Y-R
0
变化量
Y-R
-10 -20 -30 -40
-10
变化量
10 Y-R 0
-10
10
-10 Y-R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定期信赖性试验XY-RATIO变化确认结果
●MODEL名:SF-DS10L 1.CD DS XY-RATIO变化
①高温高湿保存試験
40 30 20 10
Y-R
试验前
40 30 20 10
Y-R
试验后
40 30 20 10 -10 -20 -30 -40
Y-R
变化量
0
0
0
-10 -20 -30 -4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⑥一次単体落下試験
40 30
20
试验前
40 30
20
试验后
40 30 20 10 -1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10 -20 -30 -4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Y-R
0
0
-40 -30 -20 -10 X-R 0 10
20
30
40
②ヒ-ト サイクル試験
40 30
试验前
40 30
20
试验后
40 30 2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