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观察藻类植物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 2011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 2011](https://img.taocdn.com/s3/m/7604c17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3.png)
植物学〔下〕实验实验一、藻类植物〔一〕一、目的要求:通过观察代表植物,掌握绿藻门的分类特征。
二、实验内容:按实验指导要求,利用提供的新鲜材料或者装片观察以下内容: 1、衣藻:单细胞,二根等长的鞭毛,厚底杯形的载色体。
〔水封片或者永久装片〕 2、团藻:大型群体〔母群体、子群体〕,细胞的形态为衣藻型。
〔永久装片〕 3、水绵:〔1〕藻体的形态:不分枝的丝状体,单列细胞,带状的载色体,沿载色体中线罗列着一列球形的造粉核。
〔水封片〕〔2〕水绵的接合繁殖:梯形接合〔两条接合的丝状体及其接合管形似梯子〕。
〔永久装片〕 4、刚毛藻:具粗糙感,分枝的丝状体,载色体网状。
〔水封片〕 5、石莼:孢子体与配子体同形,均为片状体。
〔腊叶标本〕 6、轮藻:〔1〕藻体的形态:植物体直立,具分枝;注意观察:主枝、短枝,节、节间。
〔浸泡标本〕〔〕2卵囊、精子囊:皆生于短枝的节上,卵囊长椭圆形,生于短枝的上方;精子囊圆球形,生于短枝的下方。
〔水封片或者永久装片〕7、观察绿藻门的其它新鲜材料或者腊叶标本。
三、作业:绘图:1、衣藻细胞结构图,注明各个局部的名称。
2、水绵细胞结构图,注明各个局部的名称。
3、轮藻卵囊的外形图,并加图注。
注意!实验报告要求写出: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材料;1三、实验用具:〔一〕用具;〔二〕试剂;四、实验内容及操作;五、实验结果:〔一〕观察结果;〔二〕绘图。
实验二、藻类植物〔二〕一、目的要求:通过观察代表植物,掌握蓝藻门、硅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内容:按实验指导要求,利用提供的新鲜材料或者切片观察以下内容: 1、颤藻:不分枝的丝状体,单列细胞,丝状体前端有颤抖现象〔先后运动,摆布摆动〕,注意观察其细胞中的中央质、周质。
区分:顶端细胞、体细胞,死细胞、别离盘、藻殖段。
〔水封片〕 2、念珠藻:外形为不规那末的胶质团块,具公共胶质鞘,细胞圆形,排成一行如念珠状。
区分:营养细胞、厚壁孢子、异形胞、藻殖段。
《藻类植物》评课稿
![《藻类植物》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1c4d34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d.png)
《藻类植物》评课稿本节课吴老师始终遵循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同学,分组实验显微镜微观观察水绵和宏观观察海带,让学生在做中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从而构建“藻类植物主要特征”重要概念。
课堂结构紧凑,互动性强,气氛活跃。
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赏析本节课:一、教学目标——明、适1、明确性:学生分组实验、讨论都带有明确的问题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观察水绵,先从生活环境、颜色再到手触摸手感等不同观察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
2、适用性:教学目标制定立足于结合学生、学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分析学情从面开展相关知识、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
二、学生参与度——多、广1、参与次数多: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多样:小组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
自主合作时间得到保证,显微镜观察时间安排在8分钟左右,而海带肉眼观察只安排2分钟,结合课本。
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实物、课件图片和视频、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等,整合各种资源。
从而体现学生小组合作真实有效性。
2、参与面广:实验中可做到优带差,提高学习有效性。
观察方式从易到难,从宏观到微观。
讨论中,在教师引导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纠正学生片面或原有错误前概念。
如海带没有根茎叶器官的讨论,只是点到为止,适合学生能接受水平。
三、教师组织——序、凑1、课堂组织有序,课堂结构紧凑: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预设学生置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如开篇的创设情景,用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藻类植物的生活特性。
并做到环环相扣,条理非常清晰。
2、教师具有很强亲和力,能循循善诱,对学生回答能给予及时,鼓励的评价。
这是一堂非常值得学习推荐的成功课堂,但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完美,所以本人就个人意见提出以下几点商榷之处:1、在实施分组实验显微镜观察前,可引导学生回顾显微镜操作过程,以便学生能在有效时间操作地更快、更准确。
制作临时装片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在幻灯片制作更直观。
2、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先从“水绵和海带”共性,最好讲明学生思考方向并加以归纳。
藻类植物实验报告(3篇)
![藻类植物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85cb6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f.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藻类植物观察和鉴定的基本方法。
3. 学习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藻类植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水生和潮湿环境中的低等植物。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水质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鉴定藻类植物,了解其形态结构、生长环境和生态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采集的藻类植物样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酒精灯、镊子、剪刀、解剖针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酒精灯、培养皿、蒸馏水、碘液、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藻类植物样本采集:在池塘、溪流、湖泊等水生环境中采集藻类植物样本,注意采集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的藻类。
2. 藻类植物观察:1. 取一小块藻类植物样本,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载玻片中。
2. 用盖玻片轻轻覆盖样本,滴加少量蒸馏水,使样本充分展平。
3.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细胞特征、繁殖方式等。
3. 藻类植物鉴定:1. 根据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细胞特征等,参考藻类植物分类学资料,对采集的藻类植物进行鉴定。
2. 记录鉴定结果,包括藻类植物的学名、门、纲、目、科、属、种等信息。
4. 藻类植物生长环境调查:1. 对采集藻类植物的水体环境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水质、水温、光照、底质等。
2. 分析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与水质、水温等因素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藻类植物观察结果:1. 观察到藻类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包括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藻类。
2. 部分藻类植物具有类似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结构,如水绵、丝藻等。
3. 部分藻类植物具有特殊繁殖方式,如轮藻的精囊、卵囊等。
2. 藻类植物鉴定结果:1. 采集到的藻类植物样本共鉴定出10种,包括蓝藻、绿藻、硅藻、金藻等。
2. 其中,蓝藻门的颤藻、绿藻门的衣藻、硅藻门的硅藻等是常见种类。
实验二 淡水藻观察与群落结构分析
![实验二 淡水藻观察与群落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22f33b580216fc700afda0.png)
实验二淡水绿藻观察与群落组成分析1.实验目的1.1熟悉使用显微镜观察淡水藻,并绘制所观测藻的示意图;1.2根据淡水图版资料,尝试鉴定观察到的藻类,并将它们进行聚类分析;1.3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初步分析淡水绿藻群落的组成。
2. 实验器材2.1 材料:广东药学院湖泊中采集的藻类。
2.2 仪器: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擦镜纸、纱布一块。
3. 实验原理3.1 藻类概况藻类涵盖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
原核生物界中的藻类有蓝绿藻和一些生活在无机动物中的原核绿藻。
属于原生生物界中的藻类有裸藻门、甲藻门(或称涡鞭毛藻)、隐藻门、金黄藻门(包括硅藻等浮游藻)、红藻门、绿藻门和褐藻门。
而生殖构造复杂的轮藻门则属于植物界。
属于大型藻者一般仅有红藻门、绿藻门和褐藻门等为大型肉眼可显而易见之固著性藻类。
此类大型藻几乎99%以上之种类栖息于海水环境中,故大型藻多以海藻称之。
另外,有些肉眼可见的固著性蓝绿藻和少数之硅藻严格而言应该亦属于大型藻的范围。
3.2 藻类的生态习性藻类分布的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在只有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
不仅能生长在江河、溪流、湖泊和海洋,而且也能生长在短暂积水或潮湿的地方。
从热带到两极,从积雪的高山到温热的泉水,从潮湿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内,几乎到处都有藻类分布。
除轮藻门外的各门藻类都有海生种类。
一般藻类植物可分为浮游藻类、飘浮藻类和底栖藻类。
有的藻类,如硅藻门、甲藻门和绿藻门的单细胞种类以及蓝藻门的一些丝状的种类浮游生长在海洋、江河、湖泊,称为浮游藻类。
有的藻类如马尾藻类飘浮生长在马尾藻海上,称为飘浮藻类。
有的藻类则固着生长在一定基质上称为底栖藻类,如蓝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的多数种类生长在海岸带上;这些底栖藻类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带状分布,一般的说,在潮间带的上部为蓝藻及绿藻,中部为褐藻而下部则为红藻。
3.3 藻华“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实验二 观察藻类植物
![实验二 观察藻类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405e9521482fb4daa58d4b03.png)
※<实验二观察藻类植物(Ⅱ)>1.一、目的与要求1、通过对代表植物的观察,掌握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在植物界的演化地位。
2、识别一些常见的藻类,并学习鉴定藻类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品:1、显微镜、吸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碘液、稀墨汁、醋酸洋红。
2、衣藻、水绵、刚毛藻、水网藻、轮藻的新鲜材料,水绵的接合生殖、团藻、海带孢子体横切片、轮藻、紫菜永久制片,紫菜的材料。
三、内容与方法1.绿藻门(1)衣藻属(Chlamydomonas)衣藻在静止的水池、水沟、水坑中繁殖旺盛。
采回水样,在显微镜检查,若衣藻数量少、体积小时,可加少量氮肥或人尿置水样中,并放在窗口向阳的地方。
1-2天以后,衣藻可大量繁殖,体积也增大。
用吸管吸取一滴衣藻液装片,置显微镜观察,可见衣藻是呈卵园形的单细胞体。
在视野中可看到它从各个方向自由游动的情况,用吸水纸从盖玻片一端吸去一些水分,使衣藻游动减缓或稳定。
仔细观察,在衣藻的细胞中有一个厚底杯状叶绿体,其杯底埋着一个蛋白核,在细胞前端杯状叶绿体的开口处充满着透明的细胞质,细胞质中央有一个园形细胞核,红色眼点也位于细胞前端一侧,为了清楚地观察衣的鞭毛,可以盖玻片一端注入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端将碘液吸过去,使藻体染色。
这时细胞核呈黄色,蛋白核呈兰黑色,鞭毛因吸碘液膨胀加粗而易见。
注意衣藻鞭毛着生的位置、数目、长短。
(2)团藻属(Volvox)取团藻装片标本,置低倍显微镜观察,在视野中许多染成红色的空心球体,这就是团藻。
由于团藻装片封胶很厚,一般不能用高倍镜观察,以防损坏玻片材料和显微镜镜头。
在低倍镜下,选择一个完整的团藻群体,仔细观察团藻是由许多衣藻型细胞组成的群体。
这些细胞在球状群体表面排列成单层。
共同居于胶质鞘中,球状群体的中央是一个大空腔,其内充满水和胶质。
群体中的每个细胞周围又有一层很厚的胶质鞘,由于各个细胞的胶质鞘,相互挤压,故从表面看去细胞呈多边形,细胞之间借胞间连丝相联。
生物藻类实验报告结论(3篇)
![生物藻类实验报告结论(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76b6b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30.png)
第1篇一、实验概述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采集、鉴定和分析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了解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进而推测其水质状况。
实验分别对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和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的藻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实验结果1.藻类种类组成在两个调查地点,共采集到藻类植物18种,其中浮游藻类15种,沉水藻类3种。
其中,小球藻(Chlorella)、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等为主要优势种。
2.藻类数量分布调查结果显示,两个地点的藻类数量差异较大。
高尔夫球场小池塘藻类数量较多,沉水藻类和浮游藻类数量分别为3.2×10^5个/L和1.5×10^6个/L;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藻类数量较少,沉水藻类和浮游藻类数量分别为1.0×10^4个/L 和2.0×10^5个/L。
3.藻类群落特征通过对藻类群落的分析,发现高尔夫球场小池塘藻类群落结构较为复杂,优势种较多,且数量分布较为均匀。
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藻类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优势种较少,且数量分布不均匀。
4.水质状况根据藻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对两个地点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高尔夫球场小池塘水质较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水质较差,不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
三、结论1.本次实验成功采集并鉴定了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掌握了藻类采集及鉴定、群落分析方法。
2.两个调查地点的藻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水质状况、环境因素等因素有关。
3.高尔夫球场小池塘藻类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水质较好;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藻类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水质较差。
4.藻类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在水环境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藻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的分析,可以较好地反映水质状况。
5.为改善水质,建议对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进行水质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水质。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物教学设计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b04c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9.png)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和繁殖方式;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他们的共同特点和区别;2.引导学生思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藻类的特点和分类: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藻类植物的特点,如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生活在水中等,并分类讲解;2.苔藓植物的特点和结构: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苔藓植物的特点,如多细胞结构、需要水分生长等,并讲解其结构特征;3.蕨类植物的特点和结构: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蕨类植物的特点,如多细胞结构、有根茎和叶子等,并讲解其结构特征。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一:观察藻类植物的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观察显微镜下的两种藻类植物样本。
观察时需注意植物的细胞结构、颜色和生长环境等,并记录下观察结果;2.实验二:观察苔藓植物的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苔藓植物的不同部分,并记录下观察结果,特别注意其吸水作用;3.实验三:观察蕨类植物的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一棵蕨类植物,注意观察其根茎、叶子和孢子囊等结构,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四、讨论和总结(15分钟)1.学生就实验中观察到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进行讨论,并总结它们之间的区别;2.引导学生思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展示一些案例;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顾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
五、拓展活动(20分钟)1.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观察并收集不同种类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2.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用自己的话撰写一篇观察报告;3.学生将观察报告和图片整理成展板,并进行展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完成观察报告,按照规定格式提交;。
藻类细胞实验报告
![藻类细胞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201a3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7.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藻类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藻类细胞实验的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观察藻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藻类细胞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藻类是一类低等植物,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各种水体中。
藻类细胞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壁、叶绿体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地球上重要的初级生产者。
本实验通过观察藻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藻类细胞的基本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盖玻片、载玻片、吸管、滴管、酒精灯、显微镜、盐酸、蒸馏水等。
2. 仪器: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显微镜专用光源等。
四、实验步骤1. 藻类细胞制片(1)将小球藻从培养液中取出,用吸管吸取适量藻液,滴在载玻片中央;(2)用另一载玻片轻轻按压,使藻液均匀分布;(3)用盖玻片覆盖,确保藻液充满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空隙;(4)用酒精灯对盖玻片进行轻微加热,使藻细胞紧贴盖玻片。
2. 藻类细胞观察(1)将制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藻类细胞的整体结构;(2)选择一个细胞,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换为高倍镜;(3)观察藻类细胞的形态、大小、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等结构;(4)观察藻类细胞的光合作用,记录细胞内气泡产生的情况。
3. 藻类细胞功能实验(1)将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藻类细胞的光合作用;(2)用吸管吸取适量盐酸,滴在盖玻片的一侧;(3)观察藻类细胞在盐酸作用下的反应,记录细胞内气泡产生和消失的情况;(4)用吸管吸取适量蒸馏水,滴在盖玻片的一侧;(5)观察藻类细胞在蒸馏水作用下的反应,记录细胞内气泡产生和消失的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藻类细胞结构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小球藻细胞呈球形,直径约为2-5微米。
细胞壁较厚,细胞核明显,位于细胞中央。
叶绿体呈绿色,分布均匀。
2. 藻类细胞光合作用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小球藻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时,细胞内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逐渐上升并破裂。
观察藻类植物的设计说明
![观察藻类植物的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b3a6eab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f.png)
(一)把一条带有叶子的枝条放到水里切断,并且把它立即插入滴有几滴红墨水的水里,在太阳光下照射几小时以后,再把枝条纵向剖开,这时你可以看到,茎内有一条条红色的细纹,这些细纹就是植物运水的管子——导管。
导管由很多长形细胞连接而成,细胞两端的细胞壁都已消失,好像竹竿把节打通了的情形一样。
由于叶子蒸发水分时的拉力,以及水分子本身的内聚力,使水在导管里成为一条连续不断的水柱,从而把叶和根连接起来。
这样就使水和溶在水中的无机盐类,能源源不断地沿着导管运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韧皮部里的筛管,是运输有机物质的主要场所.筛管也由很多细胞连接而成。
不过,在筛管细胞的连接处,细胞壁未完全打通,而由一层像米筛一样有很多细孔的"筛板"隔着。
另外,筛管细胞是活细胞,这与死的导管细胞也是一个明显的区别。
水在导管中运输的速度,最快的每小时约45米,慢的也可以达到每小时5米。
在一般草本植物里,由于植株矮小,溶在水中的无机盐被吸入根部以后,大约经过10~20分钟就可以达到叶。
而由叶片制造出来的有机物质,在筛管里运行的速度就慢得多,每小时大约为0.7~1.7米。
一般农作物,有机物质由叶运到根,大约需要30~60分钟。
这里所说的运输系统是指绿色开花植物而言。
至于那些低等的,构造简单的藻类,菌类,有的只由一个或几个细胞组成,它们很容易从所处的环境中直接获得水分和养料,这样就不需要什么专门的运输机构了。
(二)导入:“为什么一到春季,池水和河水变绿了?”变绿了的池塘水里面有什么呢?你想不想亲自探究一下?一、观察衣藻学生取池塘水做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1、衣藻的形态特点2、衣藻的结构二、观察水绵。
在观察时,要注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观察。
具体过程可以采取分步观察法。
步骤如下1、用放大镜观察水绵的外部形态。
让学生用手摸摸水绵,有什么感觉。
然后让学生再用放大镜观察“水绵是什么形状?是否分枝?”使学生了解到水绵是细丝状的、无分枝的藻类植物。
观察食用藻类实验报告(3篇)
![观察食用藻类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63ac4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c.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藻类植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低等植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藻类植物不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还能够净化水质,维持生态平衡。
本实验旨在观察藻类植物在食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以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观察藻类植物在食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2. 探究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
3. 了解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水样、营养盐、二氧化碳、pH试纸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培养皿、滴管、pH计、温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采集藻类植物:在两处不同的水域(高尔夫球场小池塘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采集藻类植物样本。
2.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藻类植物样本进行清洗,去除杂质。
3. 食用实验:将藻类植物样本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营养盐和二氧化碳,观察藻类植物的食用情况。
4. 水质分析:在实验前后,分别对水样进行pH值、溶解氧、营养盐等指标的测定,分析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藻类植物的食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藻类植物在食用营养盐和二氧化碳后,个体数明显增加,生长速度加快。
2. 水质变化:在实验前后,水样的pH值、溶解氧、营养盐等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
具体如下:- pH值:实验前pH值为7.5,实验后pH值为7.8,说明藻类植物在食用过程中,使水体的酸碱度发生变化。
- 溶解氧:实验前溶解氧浓度为8.5mg/L,实验后溶解氧浓度为10.2mg/L,说明藻类植物在食用过程中,提高了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 营养盐:实验前营养盐浓度为0.3mg/L,实验后营养盐浓度为0.5mg/L,说明藻类植物在食用过程中,降低了水体的营养盐含量。
3. 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藻类植物在食用过程中,对水质产生了以下影响:- 改善水质: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
实验一--藻类、菌类和地衣的观察
![实验一--藻类、菌类和地衣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a211f6d69dc5022abea00bd.png)
30
金针菇
2021/4/9
31
美味牛肝菌
2021/4/9
32
壳状地衣
2021/4/9
33
(2)叶状地衣:叶片状,四周有瓣状裂片,具有背腹 构造,借助腹面的脐、假根或假根状菌丝附于基物上, 与基物结合并不紧密,易与基质剥离。如生在草地上 的地卷衣属、脐衣属和生在岩石上或树皮上的梅衣属。
地卷衣属 2021/4/9
2021/4/9
3
3、红藻门
观察紫菜盒装标本,观察其外形和颜色。紫菜多为紫红色,藻体 多为一层细胞形成的叶状体,基部有一个小圆盘形的固着器。
另取紫菜精子囊装片和紫菜果孢子装片观察,可看到一些营养细胞 经过分裂产生64个精子囊,规则地排列成4层,每层16个;另一些营 养细胞转化为果胞,内有一卵,精子释放出来后与果胞中的卵结合形 成合子。合子不经休眠进行有丝分裂,产生8个果孢子,并规则地排 列成2层,每层4个。
2021/4/9
5
(二)菌类植物
1、细菌门 观察细菌的三种形态 2、真菌门
(1)匍枝根霉的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馒头或面包培养基上的黑根霉,白色菌丝体上有一
些黑色颗粒状孢子囊,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黑根霉作临时装片,显微镜 下观察,可见菌丝体由假根、匍匐枝、孢子囊梗、孢子囊等部分组成, 孢子囊内具许多黑色孢子。注意整个菌丝体除孢子囊外,菌丝有无横 隔? (2)酵母菌的观察
(2)同层型地衣 丝组织之中。
藻层不明显,即光合共生物细胞散布于菌
2021/4/9
37
上皮层 藻胞层 髓层
下皮层
枝状地衣和大多数叶状地衣为异层型地衣; 壳状地衣多为同层地衣。
2021/4/9
38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初中藻类植物的教案
![初中藻类植物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da9c5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1.png)
教案:初中藻类植物课程目标:1. 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2. 掌握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3. 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意义;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1. 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2. 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3. 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意义。
教学难点:1. 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2. 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經濟意义。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管、清水;2. 教具:藻类植物标本、图片、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藻类植物标本,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如细胞结构、叶绿体分布、繁殖方式等;2. 讲解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适应策略,如生活在水中、阴湿处等;3. 讲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意义,如氧气产生、食物链基础等。
三、实验观察(15分钟)1. 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藻类植物标本,让学生自己发现其形态结构和特征;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藻类植物的叶绿体分布和繁殖方式;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繁殖方式和作用;2.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图,加深对形态结构的理解;2.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藻类植物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水处理、食品工业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掌握了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了解了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意义。
在实验环节,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显微镜和观察藻类植物标本,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正稿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正稿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7b2cb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6.png)
正稿淡⽔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质分析实验报告淡⽔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员:2014级⽣物科学⼆班张智勇摘要:藻类为低等植物,藻类形态结构⾮常简单,是天然⽔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持⽔⽣态系统的平衡、净化⽔质、吸收营养盐、拦截污染物和保护⽣物多样性等多⽅⾯起着⾮常重要的作⽤。
整个有机体都能吸收营养制造有机物,其繁殖⽅式简单,通常以细胞分裂为主,当环境条件适宜、营养物质丰富时,藻类个体数的增长⾮常快。
⽔污染引起⽔体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这种改变直接影响到⽣活在⽔中的浮游藻类及其他⽣物。
由于藻类对⽔质环境变化敏感,其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现存量等指标在不同营养⽔平的⽔环境中各异,因⽽能够及时准确、综合反映⽔域⽣态环境状况。
有些则有较⼤的忍耐⼒,还有些只⽣活在污⽔中,因⽽藻类作为⽣物学监测指标在⽔环境评价中得到了⼴泛的应⽤。
我们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藻类采集及鉴定、群落分析⽅法,调查萃英⼭下⾼尔夫球场⼩池塘、榆中县兴隆⼭东⼭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的藻类,展开定性和定量实验,并根据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及群落特征推测其⽔质状况,并对两处的⽔样进⾏分析⽐较。
关键词:藻类鉴定与分类、⽔质分析及⽐较前⾔:⼀、材料与⽅法(1)仪器、材料与试剂:浮游⽣物⽹,饮料瓶两个,50mL取样管两个,标签,记录本,鲁哥⽒液,显微镜,电⼦⽬镜,笔记本电脑, 250mL烧杯⼀个,1L敞⼝塑料杯,滴管,载玻⽚,盖玻⽚,长颈漏⽃,浮游⽣物计数框(计数框10mm×10mm,底部均匀100正⽅格)移液枪,橡⽪管,洗⽿球,3%的甲醛溶液(2)⽅法:选择采样地点为萃英⼭下⾼尔夫球场⼩池塘,并测得当时的⽔温为℃,⽇温为℃;榆中县兴隆⼭东⼭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并测得当时的⽔温为~6℃,⽇温为17℃。
定性分析:⽔⽣藻类的采集使⽤浮游⽣物⽹,选择中上层⽔位,以“∞”字型来回捞取三分钟,将取得的40ml⽔样装⼊50ml带盖采集管内,捞取⼯作重复三次,并加⼊10ml3%的甲醛溶液进⾏固定,编号。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7e6226af46527d3240ce02f.png)
实验二:观察藻类植物
死细胞 隔离盘
藻殖段
蓝藻门(原核):颤藻属
实验二:观察藻类植物
异形胞
*藻丝外有胶质鞘
*无公共胶质鞘
蓝藻门(原核):念珠藻属
蓝藻门(原核):鱼腥藻 属
实验二:观察藻类植物
蓝藻门(原核):螺旋藻属
蓝藻门(原核):色球藻 属
实验二:观察藻类植物
舟形藻属
根管藻属
羽文藻属
硅藻门
实验二:观察藻类植物
细胞生出横 隔,形成三 个细胞,上 部双核,下 部及喙突单 核
喙突核 流入下 部细胞, 形成双 核细胞
真菌门 担子菌亚门 锁状联合过程
实验五:真菌门(Ⅱ)、地衣门
银耳
木耳
灵芝
真菌门(担子菌亚门)
马勃
实验五:真菌门(Ⅱ)、地衣门
壳状地衣
叶状地衣
枝状地衣
地衣门三形态
实验五:真菌门(Ⅱ)、地衣门
子实层
桑花解剖
花萼 桑葚果(聚花果) 雌花 雄花 雌蕊纵切 (顶生胎座)
肉质花萼 (桑葚食 用部分)
桑葚解剖
桑科—桑属—桑花及果
实验九:观察木兰科、樟科、毛茛科、 桑科、山毛榉科
托叶环
有托叶环
有白色乳汁
隐头花序
桑科—榕属—无花果(三大特征)
实验九:观察木兰科、樟科、毛茛科、 桑科、山毛榉科 金缕梅亚纲—壳斗目—壳斗科
花程式: *K(5)C5A∞G(5:5:2) 茎:木本。 叶:单叶互生,边缘有尖锐锯齿 花:花序为伞形花序 果:梨果。
实验一:植物检索表的应用和编制
雄蕊 二体雄蕊
旗瓣
翼瓣 龙骨瓣
花萼
中文名 学名 科 亚科
蚕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藻属(Volvox)(教材p121)
• 多细胞群体,排列成 一层空心球体,球体 内充满胶质和水; • 细胞形态和衣藻相同, 有鞭毛; • 思考:子群体形成属 于何种繁殖方式?其 过程如何?
水绵(Spirogyra) p90
先用手指触摸水绵丝 状体感觉是否很粘滑? 再用镊子取少量水绵 丝状体作临时装片(注意 用针把丝状体拨散开), 在显微镜下依先低倍镜- 后高倍镜的方式观察其形 态和细胞结构。 取水绵接合生殖装片, 观察接合生殖的不同时期 和方式、合子的形状、颜 色、壁上的纹饰等。
轮藻 (Chara) p91
观察形态: 多细胞具分枝;主枝、短枝、刺状突起; 有假根固定植株; 主枝和侧枝分化成节和节间; 橘红色的精子囊和暗色的卵囊 取有生殖器官的新鲜轮藻做成装片,观察卵囊 和精子囊的着生位置,并仔细观察各自的结构。 • 卵囊: • 轻轻压片,使精子囊破裂,仔细辨认精子囊:
三、实验内容
• 1、绿藻门(Chrolophyta):
衣藻 (Chlarmydomonas) p89
用吸管取一滴含有衣藻的培 养液,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鞭毛、载色体、眼点、细胞核、 细胞质结构 加一滴I2—KI溶液于盖破片 一侧,另一侧用吸水纸吸过去, 将细胞杀死并染色,进一步观 察蛋白核会发生什么变化,为 什么? 鞭毛由于吸碘而膨胀加 粗,故更为明显。 观察并识别衣藻生殖的方式 与时期
2、褐藻门(Phaeophyta)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外观形态结构:固着器、柄、带 片 带片横切结构观察(孢子体) 表皮:含多数载色体 皮层:细胞较大,近表皮细 胞含载色体 髓:无色素长细胞,输导和 贮藏 喇叭丝:类似筛管,髓部 孢子囊观察 孢子囊:单细胞、棒状 隔丝 胶质冠
实验二 观察藻类植物(Ⅱ)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代表植物的观察,掌握绿藻门、红藻门、褐藻 门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在植物界的演化地位。 2、识别一些常见的藻类,并学习鉴定藻类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器具与材料 1、显微镜、吸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碘 液、稀墨汁、醋酸洋红。 2、衣藻、水绵、轮藻的新鲜材料,衣藻、水绵的接合生 殖、团藻、海带孢子体横切片、轮藻、紫菜永久制片,紫 菜的材料。
3、红藻门(Rhodophyta)(p93)
• 紫菜(Porphyra tenera) • 取紫菜叶状体横切片, 观察比较营养细胞、果 胞、果孢子和精子囊的 形状、大小、数目和排 列情况 • 自制临时装片,观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作业
1、绘水绵一个营养细胞,并引线注明各部分结构。 2、为什么说陆生高等植物是从绿藻门进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