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介绍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上巳节、壮族歌圩节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包五色糯米饭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或黄吉、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抢花炮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打扁担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
舞者多为双数。
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三月三介绍
三月三介绍
三月三是中国湖南地区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日举行。
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三月三是在周朝时期的皇宫里举行的祭拜众神的大典,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
三月三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节日。
广泛流传的民间活动包括:祭祖、踏青、放风筝、赛龟、唱山歌、打秋千、跳神舞、歌舞表演等。
在湖南、广西等地还有舞狮、舞龙和龙船竞渡等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祭祖活动。
三月三祭祖是中国民间的儒家传统,也是中国尊重祖先和追溯历史的象征。
在这一天,人们会提前准备好祭品,如鸡鸭鱼肉、水果、花等,然后整装待发,前往祖坟或祠堂。
在祭拜仪式中,人们有礼贤下士、感恩祖先的做法,向祖先敬奉祭品,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以此来追溯先祖的历史功德,感悟人类初心和情感纽带。
湖南以洞庭湖和岳阳楼为代表,广西以龙胜梯田为代表,在三月三这一天,还有许多地方会举行赏花、赏景等活动。
人们会携家带口,一同出行,沐浴暖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在闲暇之余,还可以品尝美食,如蒸羊羔、红菜糟、板脚鸡、米粉、青酒等传统美食。
此外,三月三还是一个重要的婚嫁日。
在古代,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一天举行婚礼,以求婚姻美满幸福。
如今,虽然这个传统已被淡化,但还是有一些人会选择在三月三这一天结婚。
三月三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习俗传统的体现,它丰富展现了中国乡土文化的魅力。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个传统节日依然保留了它的独特意义,值得我们传承。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农历三月初三,时近清明,是时天气暖和,大地返青,河水开流,百花盛开,鸟兽发情,求偶而鸣,人也处于激情勃发时期,是外出郊游和求偶欢会的绝佳时节。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三月三的简介,欢迎大家参考!【1】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
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三月三是广西法定假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上获悉:每年农历“三月三”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
具体放假时间,将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每年年初确定后公布。
2014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三月初三、初四放假两天,全区放假。
2015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4月20、21(三月初二、初三)全区放假两天,与周末凑成4天小长假。
2016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放假时间为4月9日(周六)、10日(周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初四。
因为今年“三月三”放假时间正逢周末,所以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补休,凑成4天小长假。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
每年,广西12个世代居住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起源介绍)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起源介绍)整理三月三,每到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水边进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退不祥,被称为祓禊,也叫春浴日。
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三月三是什么节日,盼望对大家有关心。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
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去黄帝故里寻根拜祖。
《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
“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春游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季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
黎族人称三月三为谈爱日,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
畲族群众云集宗祠,自晨至暮,对唱盘歌,怀念始祖,并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汁浸糯米炊制乌饭,款待来宾,以驱邪祈福。
起,“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月三节日起源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
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传奇)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
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三月三风俗(作文)壮族传统歌节。
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快乐心地穿上盛装来参与,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简介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简介广西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传统节日,日期在农历的三月初三。
这个节日被广西壮族人民视为春天的象征,通常是一个欢乐、热闹的节日,各种传统活动和庆祝活动在这一天举行。
广西三月三节的由来与壮族的神话传说和民俗信仰有关,是源于古代壮族人民对大地的祭祀和敬畏。
据传说,很久以前,壮族的祖先们居住在广西的大山之中。
那时,他们遭受了许多困苦和灾难,食物也变得非常稀缺。
于是,壮族民间开始传承一个传统的节日——三月三,来祈求丰收和安宁。
在这个节日里,壮族人民会集体举行祭祀活动,以感谢神明的恩赐和保佑。
他们会在山间选择一个开阔的地方,搭建起祭坛,将各种食物、酒水和鲜花供奉在祭坛上。
然后,壮族人民会一起唱歌、跳舞,表达对自然的感恩之情。
歌舞的内容通常是描述他们祖先的传说和壮族民间文化的故事,如《牛郎织女》等。
这些歌舞活动都是壮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三月三节最具特色的节目之一。
除了祭祀仪式和歌舞表演,广西三月三节还有其他多样化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刀竹舞。
刀竹舞是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舞者手持竹竿和刀,配合音乐节奏,表演出精彩的舞蹈动作。
壮族人民相信,这种舞蹈能够驱鬼辟邪、祈求好运。
此外,还有竹筒酒、火龙舞、羌族街舞等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
广西三月三还是壮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时刻。
在节日期间,许多壮族人会穿上传统的壮族服饰,并进行民族舞蹈、歌曲、乐器等比赛和展示活动。
这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壮族传统文化的机会。
近年来,广西三月三以独特的节日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许多人慕名而来,一起参与庆祝活动,体验壮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这一天,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都洋溢着欢乐和喜悦的氛围,成千上万的游客将远道而来,共同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总的来说,广西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承载着丰收和幸福的愿望。
它不仅是壮族人民祭祀神明的活动,也是他们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机会。
三月三介绍
三月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上巳节”或“上巳祭”。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庆祝。
以下是关于三月三的一些介绍:
1. 起源和意义:三月三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平安健康、驱除疫病和邪恶。
这一天也被认为是阳气复苏、万物生发的时刻,人们通过祭祀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2. 习俗和活动:在三月三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是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在家中或庙宇中设香案、燃香烛、献祭食品等。
此外,还有舞龙舞狮、踏青游玩、草地上放风筝、吃特色美食等传统习俗。
3. 地区特色:三月三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比较著名的有江南地区的草地放风筝、踏青游玩,以及湖北的登山祭祖等。
总的来说,三月三是一个与祭祀、庆祝春天到来相关的传统节日。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崇拜自然和祖先的传统观念,也是人们欢度春天、祈求吉祥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三月三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来历: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
在淮阳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二、风俗:1.农历三月初三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族人拜见祖先魂魄,吃蛋纪念祖先的日子。
2、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
沪谚:“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如:“杨柳青,放风筝。
”民间还有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将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壮族歌圩山歌是最具壮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古往今来深受百姓喜爱。
壮家人通过山歌来记录历史、描绘生活、传情达意等,只要山歌声一响,壮家人就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唱对应答,因而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壮族“歌圩”。
目前,“壮族三月三”歌圩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三月三”歌圩商标获得了国家工商局的正式授权;武鸣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获得“中国歌圩文化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
竹竿舞竹竿舞这一舞蹈盛行于多个民族,如壮族、京族、瑶族、佤族等,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已经在壮族人民中传播开来,并且发生演变。
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每逢“壮族三月三”佳节,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苗族苗族斗马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斗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郁,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人以马为乐,马为情而斗”。
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初的斗马其实并非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作为一种婚姻裁决举行的。
在苗寨里,如果几个后生都同时爱上了同一个姑娘,姑娘不知道选择谁作为自己的伴侣,这时候,苗王就会组织斗马比赛,看哪个后生养的马斗赢了,姑娘就嫁给谁。
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
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一、由来三月三,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
据记载,三月三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时候的祭祀活动。
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祀神灵,祈求丰收和平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月三逐渐演变成一种庆祝春天到来的习俗。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人们在三月三这一天会庆祝农耕季节的开始。
他们会祭祀负责掌管农作物的神灵,祈求来年农作物的丰收和家庭的平安。
这种祭祀活动经过数千年的传承,逐渐发展成了以游玩和欢庆为主的节日。
二、风俗1. 登高祈福三月三的主要风俗之一是登高。
人们会选择一些优美的山峰或高地,登上山顶,俯瞰周围的风景。
登高不仅可以欣赏到美景,也被视为一种祈福的仪式。
人们相信,登高可以让他们的心境愉悦,同时也能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和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
2. 插柳条三月三还有一个重要的风俗活动就是插柳条。
在这一天,人们会采集柳条并将其插在家中或院子里。
这个习俗起源于古代的柳树崇拜。
柳树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
插柳条的传统认为可以辟邪驱鬼,也可以祈求福运和健康。
3. 赛龙舟赛龙舟也是三月三的重要风俗之一。
龙舟赛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运动,源自古代祭祀活动中的划龙舟。
据说,在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划龙舟寻找他的尸体,并散发食物以防他被鱼虾啃食。
这个习俗后来演变成为赛龙舟的比赛,成为三月三不可缺少的活动。
4. 吃粽子在三月三这个节日里,吃粽子也是一项重要的传统风俗。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豆沙、肉馅等原料制作而成的传统食物。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祈求安康。
吃粽子的传统也与屈原的故事有关,因为屈原在投江自尽前,把糯米包成三角形的东西扔进江中,以招鱼虾以免他的尸体被吞食。
5.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也是三月三庆祝活动中的传统表演之一。
这一活动旨在迎接新的一年,驱逐邪恶。
人们会表演舞龙和舞狮,舞动身姿、饶有趣味。
舞龙舞狮还被认为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吉祥。
三、结语三月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庄重而喜庆的节日,同时也是人们欢庆春天、祈福丰收的时刻。
三月三是啥节日
三月三是啥节日三月三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的“水节”。
三月三这个节日,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祭祀山神的活动。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由于人们极为依赖山水,他们将山神视为自然灾害的调解者和保佑农作物的神灵。
因此,在每年的三月初三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山脚下,祭祀山神,祈求顺利的农耕季节和丰收的年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三月三这个节日的庆祝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祭祀山神外,还有许多与水相关的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水边放龙船,这也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据史书记载,放龙船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那个时候,人们相信扔龙舟可以驱除疫病和灾害,保佑平安和健康。
因此,他们会在节日期间动员和组织起来,一起制作龙舟并在水中放舟。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三月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放龙船外,三月三的庆祝活动还包括草地龙舟比赛、舞龙舞狮表演、水上露天音乐会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看和参加,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一些地区,三月三还有另一种庆祝方式,那就是涂山粉。
涂山粉是一种由各种天然矿物质研磨而成的颜料。
在这一天,人们会涂抹这种颜料在脸上,化身成为各种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鬼怪。
这一活动既可以增加乐趣,也可以祈求神灵的庇护。
此外,三月三在不同地区还存在着一些独特的庆祝方式。
比如,在江南地区的苏州,人们会举行船灯游行,将成千上万盏装饰精美的船灯点亮江面,营造出迷人的景象。
而在西南地区的贵州,人们则会举行大规模的山歌祭祀活动,展现当地的山歌文化。
对于我国的许多民众来说,三月三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传统的延续。
人们在庆祝活动中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亲情关怀,也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总的来说,三月三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
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每年农历“三月三”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月三的来历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三月三的来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人在洞外和田野里唱歌。
因此,三月三也被称为“歌圩节”。
有人说三月三是纪念刘三杰的日子,所以三月三也会被称为“歌仙会”。
有人说,古代有一对恋人,他们经常用专业的方法唱民歌来表达爱意。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桎梏,此时两人无法结婚,于是选择了为爱而死。
为了纪念这对夫妇,人们说他们将在三月三唱歌哀悼。
还有一个传说,这是最流行的一个,关于刘三杰。
壮族歌仙刘三杰经常用民歌这样歌颂劳动和爱情,也用这种方式揭露富人的罪恶。
一年三月三,刘三杰在山上砍柴时,富户选择派人砍掉藤蔓,导致刘三杰死亡。
为了纪念这位歌唱家,后人选择了在这一天聚会唱歌。
在这个时候,唱三天三夜,从而形成了三月三的习俗。
然而,这些传说现在很难查证,但早在宋代就有记载。
三月三不同民族的风俗有哪些1、汉族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
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2、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
3、苗族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
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载歌载舞、谈情说爱。
4、壮族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
相传三月三这一天还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5、瑶族也称“干巴节”,干巴节是瑶族集体渔猎的节日,这天天刚亮,瑶族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捕鱼打猎征途,留下的妇女便在家杀鸡、宰鸭,做糯米饭,备办丰盛的节日食物。
三月三优秀文化传统
三月三优秀文化传统
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日”,是我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举行
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以祭祀祖先、祈求丰收为主要目的。
在这一天,人们还会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踏青等,以此来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
首先,三月三是祭祖的日子。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
佑家族平安、健康、幸福。
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也是对祖先的一种尊敬和纪念。
通过祭祀祖先,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家族的温暖和凝聚力,也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其次,三月三是舞龙舞狮的日子。
舞龙舞狮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活动,已有数千
年的历史。
在三月三这一天,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舞龙舞狮表演,场面壮观、热闹非凡。
舞龙舞狮不仅是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舞龙舞狮,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和文化底蕴。
最后,三月三是踏青的日子。
踏青是我国古老的习俗,意味着迎接春天的到来。
在三月三这一天,人们会到郊外或乡村去踏青,感受大自然的芬芳和生机。
踏青不仅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锻炼身体,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总之,三月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
在这一天,
人们会举行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以此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三月三上巳节的简短介绍
三月三上巳节的简短介绍三月三,大家可能听说过,但你知道这一天背后藏着什么故事吗?说到上巳节,那可真是一段有趣的历史呢!话说这个节日源自古代,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时候的生活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网络也没有,大家的娱乐活动也不多。
上巳节,顾名思义,正好是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号这一天,古人认为这一天正是春光最好的时候,天气适中,草木繁茂,万物复苏,正适合去外面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所以这一天,大家都会去郊外踏青,放松身心。
三月三的上巳节,不仅仅是为了踏青游玩,它还有着更深的文化意义。
大家知道,上巳节最早源于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习俗。
古人相信,春天是一年的开始,这一天去祭祀祖先,祈求安康,既是为了感谢天地恩赐,也是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那个时候的春天,天气虽然温暖,但也总有一些寒气残留,这时的上巳节就有了去水边洗澡净身的习俗。
大家在水边沐浴洗尘,清清爽爽的,寓意着洗去一切不好的运气,让自己迎接新的一年。
而且呀,这一天其实也离不开“饮酒宴乐”这件事。
古人都很讲究仪式感,祭祀之后,大家便会开始热闹的聚会。
有些地方还流行“吃春饼”,在饼里包上各种蔬菜,象征着春天的丰收。
这一传统也延续到了今天。
你可以想象,在古代那样的环境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自家种的蔬菜,喝着自己酿的美酒,那种亲切感和朴素的幸福感,不禁让人觉得特别有味道。
再说到现代,三月三的上巳节已经没有了那种“祭天祈福”的正式场面,大家更多的是借这个节日的机会,去郊外放松,晒太阳,和朋友家人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在城市里过节的人大多是热衷于户外活动的,爬山、野餐、骑行,真的是各显神通,大家都在享受大自然带来的舒适感。
像我自己呢,虽然不一定去什么高山大川,但也喜欢约上几个朋友去公园散散步,吹吹风,偶尔也会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毕竟春天的景色是最美的。
不过,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传统节日的认识真的越来越浅了。
很多人可能都只知道三月三是个“假期”,知道大家都会去外面溜达,却不一定了解它的文化底蕴。
三月初三是什么节日-传统节日三月三的来历习俗
三月初三是什么节日-传统节日三月三的来历习俗三月初三是什么节日-传统节日三月三的来历习俗导语: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从云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的泼水节活动中,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传统节日三月三的来历和习俗,欢迎阅读!三月初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
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tuán]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三月初三节日来历要说“三月三”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三月三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
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山神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春季踏青祈福的节日。
据《礼记·大学》记载:“君子于其所不明而若明焉,人于外其诸民皆视之而亲焉,邻国视之而战焉,是以君子无所持而不明也。
故请四时而藏之,泽以行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称颂君子应该对外表现出无所持的英明,那么,四时之中,春天被详尽地藏在景象之中,所以,决定从春天这个默默无闻的万物之首上学习。
因此,也就催生了古人们在农闲时举行春游或插柳等活动的传统。
三月三的风俗主要表现为踏青、猜灯谜、扬旛、比武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具体习俗,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风俗活动和特点。
首先是踏青,踏青是三月三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穿上盛装,整齐庄重地排列成队伍,沿着山间小路或河边小道,欢呼着踏青歌曲,跳着欢快的舞蹈,边走边唱,边赏赏花。
踏青不仅是锻炼身体的好机会,也是增进亲情、友情、爱情的最佳时机。
其次是猜灯谜,猜灯谜是三月三的特色活动之一、在这一天,各地会悬挂各种形状的灯笼,并在灯笼上写上谜语。
人们在夜晚聚集在一起,猜谜语,猜对者即可得到奖品。
这一活动既考验了人们的智慧,又增加了节日的热闹氛围。
扬旛是三月三的重要活动之一、古人认为头上扬旛可以带来平安和好运,所以在三月三这一天,人们会头上扬起五色旛,希望给自己带来好运。
同时,也是传统的祈福仪式,人们祈求来年庄稼丰收、平安吉祥。
这一活动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承。
还有一个特点是比武,比武是三月三的活动之一、在这一天,有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比如:射箭、踢毽子、斗鸡、柔道等等。
这也是很有特色的民间活动,有助于增进团队合作和友谊。
总的来说,三月三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以踏青、猜灯谜、扬旛、比武等活动为主。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当代社会中,三月三的风俗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让很多年轻人也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和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
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
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
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
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上载:“星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水上,曰洗涤拔除、去宿垢痰,为大洁。
”说的是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清水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便演变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
宋代吴自牧在《猛梁录·三月》中载:“赐宴曲江,倾都楔饮、踏青”。
现在,我国汉族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传承着“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
只是原来“洗涤祛除”的内容与意义已经淡化。
如今,三月三节日已变成了一个举行盛大庙会、春游、休闲、游乐、开展集市贸易活动的综合性节日。
江南地区的汉族,特别是洞庭湖区的人民还保留着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地菜又称芥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据说,吃了地菜煮的鸡蛋有去风湿,强身健体之功效。
难怪在七仙湖区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吃了地菜煮鸡蛋,鹅卵石头踩得烂”的说法。
他们除了用地菜煮鸡蛋、煎水当茶饮外,还把地菜用开水烫过之后当菜肴呢。
春天正是采食地菜的季节。
春食地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
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
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
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又要到了,尤其壮族、黎族、苗族等这些少数民族的人们,必须是特别激烈与期盼的,因为节日到来之际,大家会载歌载舞,好不喧闹。
下面就是我整理的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大全,盼望大家喜爱。
三月三的来历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tuán]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闻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闻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爱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闻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斗争的正神。
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办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
说明白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春游的内容。
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闻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农历三月三也是通灵人士,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
各个民族三月三传统风俗介绍
各个民族三月三传统风俗介绍上巳节大约起源于周代,原为农历三月初的第一个巳日,即上巳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每年三月初三。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各个民族三月三传统风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1、壮族三月三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2、侗族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
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3、瑶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4、布依族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
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5、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
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其他传统节日 > 女儿节 > 正文三月三为何叫做上巳节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0日来源:网络据悉在古先秦时期的农历三月三,最初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
上巳节大约起源于周代,原为农历三月初的第一个巳日,即上巳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每年三月初三。
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三⽉三的由来和风俗简介在我国北⽅中原地区也有“⼆⽉⼆,龙抬头;三⽉三,轩辕⽣”的说法。
三⽉三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呢?下⾯是⼩编给⼤家带来的三⽉三的由来和风俗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家!三⽉三的由来每年农历三⽉初三(以下简称“三⽉三”),⼤地回春,春阳荫动。
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传统节⽇。
三⽉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上旬巳⽇为“上巳”,⼜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祓祸祈幅的节⽇,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的乞婚配、求⽣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的男⼥相恋的歌节。
汉代,三⽉“上已”被确定为节⽇。
魏以后,将上巳正式定为夏历三⽉初三⽇,即春楔,作为每年岁时中的重要令节。
到晋朝时,上巳修锲巳演变为春游踏青和⽔边宴饮的娱乐性节⽇。
宋元时,上已节春游踏青逐步让位于清明节,流楔游戏已不限于三⽉三。
⼴西三⽉三,有的地⽅⼜称“三⽉三歌节”,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有的地⽅则是祭祖扫墓,是传统的扫墓拜⼭节⽇,别样的风采,各有来历与不同的习俗。
据古⽼传说,上巳节这⼀天是伏羲、⼥娲交合造⼈的⽇⼦,直到今天在⼀些地⽅还有“三⽉三”祭祀伏羲⼥娲的习俗。
这说明上巳节的产⽣最初当和⼈们祭祀神灵、祈求⽣育⼦嗣有关,因⽽这⼀天也是青年男⼥相互交往,谈情说爱和众⼈游乐的⽇⼦。
并从三皇五帝以⾄禹汤,都承续古制将三⽉上巳这个习俗延续下来。
周朝时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规定了婚嫁六礼,但为了⼈⼝的繁育,仍规定了上巳会男⼥的仪礼内容,以此顺应天时节令,使适龄男⼥都能有家有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这⼀天,宫廷⼥巫主持祓禊⼤礼,周天⼦率后妃亲往祭祀,斋戒沐浴,祭祀⼈祖。
由于天⼦的倡导和礼法的规定三⽉上巳成为⼀个盛⼤的节⽇,每年这⼀天,上⾄天⼦诸侯,下⾄庶民百姓,⼈们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出,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到深⼭幽⾕采摘兰草,或到郊野陌上宴饮⾏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
⽽未婚嫁的青年男⼥更是节⽇的主⾓,他们载歌载舞,⾃由寻找或约会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荫动。
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
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幅
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
汉代,三月“上已”被确定为节日。
魏以后,将上巳正式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为每年岁时中的重要令节。
到晋朝时,上巳修锲巳演变为春游踏青和水边宴饮的娱乐性节日。
宋元时,上已节春游踏青逐步让位于清明节,流楔游戏已不限于三月三。
广西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称“三月三歌节”,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有的地方则是祭祖扫墓,是传统的扫墓拜山节日,别样的风采,各有来历与不同的习俗。
关于壮族“三月三”歌圩(或叫歌会、歌节)的由来,有好几种传说:
一说,古老相传唱歌可以乐神,可以消灾除难,求得风调雨顺,后来发展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
二说,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
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焦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
三说,唐代出了歌仙刘三姐,以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并揭露财主们的罪恶,因而财主们怀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后世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一一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四说,远古时期,某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
上。
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一一让求婚的后生仔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儿就嫁给谁。
结果通过唱歌,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如意郎君。
从此之后,唱歌成了一种男性求偶的形式,并发展成为歌圩。
这几种传说,虽不是正史记载,但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传统的三月三歌节,古今各地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歌会。
有的以峒场坡地举行歌圩。
有的在村头搭歌棚接歌手。
有的沿着公路边、寨边举行歌圩。
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
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据初步统计,全区642个歌圩场中,以三月三为歌圩日的有96个,占14%分布在东兰22处、武鸣县20处、都安19处、忻城7处、马山和龙州各6处、巴马5处。
桂西较少,只有靖西县有2处。
传统着名的三月三歌圩有武鸣县城、那羊、宁武、小陆,东兰三卡坳,马山永州,巴马的盘阳河畔,靖西化峒,都安的棉山、吉发,融水三防三月三,忻城三逢,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处。
传统歌圩场上有赛歌、赏歌;也有男女青年对歌交情,对歌、碰蛋,谈情说爱,互赠信物,以物定情。
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男女老少在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中度过。
当代的三月三歌圩,有的由官方定期连年举办。
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武鸣、巴马、隆安、环江、柳江等县每年“三月三”都举行歌节或壮族三月三旅游节。
如武鸣县自1985年以来,每年都举行“三月三”壮族歌节,活动内容有千人竹杠阵表演及竞赛、广西第三届歌王大赛、民族体育竞技展演、广场文艺演出、旅游美食节等。
又如上林县自2006年以来,成功举办了六届三月三“石门龙母节”。
除了官办以外,更多的是由民间自发组织开展三月三山歌会。
如柳城县崖山景区,荔浦县五登村,风山县袍里乡坡心村、长洲乡百乐村八龙屯,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乡平方村,鹿寨县平山镇石豆屯等等。
三月三歌会不仅在广西举行,也在外地举行。
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每年也以各种形
式举行壮族三月三活动。
规模最大、办得较好的首推上海市。
该市自2009年以来,已连
续成功举行五届“广西三月三歌圩唱响大中国”系列活动。
真是:祖国处处闻歌声,浪漫歌圩满中国。
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传统歌节,也是广西汉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汉族
地区的玉林市,近年来民间也自发举行三月三歌会,已连续举行了五届,三月三山歌会响彻
南流江畔。
而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每年农历“三月三”都举行抢花炮活
动,已连续举行第129届民族传统花炮节,是侗乡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活动,已有三四百年
的历史。
节日期间,有传统龙狮表演、芦笙踩堂、侗族大歌、六甲山歌、彩调、桂剧、侗乡
电影、侗戏、传统扮故事、篝火多耶晚会等表演活动。
此外,还有千人品茶、斗鸡、斗鸟等
表演活动和奇石展、民族服饰展示、商品交易会、侗族香油茶等美食展。
广西“三月三”不仅是歌节,也是壮族祭祖扫墓节。
那一天,桂西崇左、百色等市县的
壮族同胞各家各户都举行隆重的一年一度祭祖扫墓。
所谓扫墓,就是各家、各家族聚焦到墓
地祭祀祖宗的坟墓。
桂西南壮语称扫墓为“参坟”,或“碑坟”。
扫墓节是壮族一年一度最
隆重、最庄严的节日,人们认为农历三月三是最重要的节日,在远方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乡扫
墓,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多人相聚的日子。
在壮族流传了千百年的
《嘹歌》中有《三月歌•蒸黑饭拜山》唱道:“三月逢初三,家家蒸黑饭,分我一二团,拿
去拜坟山。
”这便是壮族三月三扫墓习俗的记录。
壮族扫墓,内容十分丰富。
通常是老少带
着祭品来到墓地,其仪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烧香上坟,供上祭品,跪拜敬酒,
焚烧钱物,插标挂钱,燃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
每当扫墓节,桂西大地满山
遍野,墓头挂钱飘扬,鞭炮声声不息。
既是一年一度聚会祭祖,也是开春踏青。
五色糯米饭是壮乡人们在三月三这天祭祖中必不可少的祭品。
至于三月三的五色糯米饭
的来历,传说有四:
、是源于壮族“掘尾龙”传说中那条化成龙的小花蛇,小花蛇的身上有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所以人们为了纪念这条小花蛇的孝心之举,就在三月三时用枫叶等各种植物将糯米饭染成黑、红、黄、紫连同白色的糯米饭一起组成五色糯米饭祭祀先人。
二、是纪念壮族英雄韦达桂。
韦达桂被地主迫害致死后,壮民常拿糯米饭到其坟前参拜,有一天,参拜时忽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坟上各种植物的汁液落入糯米饭中将其染成五颜六色,韦达桂从坟中破土而出,化为巨龙腾空而去。
三、是有个孝顺青年每天上山打柴时都背着残疾老母亲以便照顾,无奈山上的猴子总是抢走青年为母亲准备的饭团,为了不让母亲挨饿,青年想出办法用枫叶将饭团染黑,饭团从此不被猴子抢走,后来人们就用各种植物染饭团。
四、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听到箩筐内的各种谷物抱怨说各种植物都有好看的花衣穿, 而稻谷的颜色又单调又难看,于是采摘各种植物于三月三蒸煮糯米饭讨好谷物之神,从此以后连年丰收。
从这四则传说来看,其主题分别是感念先辈的功德、孝敬父母和祈求粮食丰收,这些主题是壮民祭祀祖先的重要内容,故五色糯米饭在三月三的祭祖中是不可缺少的享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