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反应热教案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a608fe4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a.png)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高中化学备课教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引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它是反应物与产物之间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所伴随的能量变化。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概念、常见的热效应类型以及计算热效应的方法。
一、热效应的概念及意义1.1 热效应的定义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热变化,包括吸热和放热两种现象。
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系统吸收热量,将热量转化为内能;放热反应则是指反应过程中系统释放热量,将内能转化为热量。
1.2 热效应的意义热效应的研究对于了解化学反应的性质、探究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等具有重要意义。
热效应还可以应用于工业领域,如控制反应的温度、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化学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二、常见的热效应类型2.1 反应焓变(ΔH)反应焓变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所伴随的热变化,通常用ΔH表示。
反应焓变可分为标准焓变和非标准焓变,标准焓变在298K和1atm下进行测量,非标准焓变指其他条件下的焓变。
2.2 反应熵变(ΔS)反应熵变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体系熵的变化,通常用ΔS表示。
反应熵变可以反应化学反应的混乱程度和无序度的变化。
2.3 反应自由能变(ΔG)反应自由能变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体系自由能的变化,通常用ΔG 表示。
反应自由能变可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可逆、自发以及反应的方向。
三、计算热效应的方法3.1 热量计法热量计法是通过测量反应过程中产生或吸收的热量来计算热效应。
该方法通常利用热量计(如量热器)来测量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进而计算出热效应。
3.2 标准生成焓法标准生成焓法是通过实验测定反应生成或消耗的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生成焓来计算热效应。
根据热力学定律,反应的焓变等于生成物的标准生成焓减去反应物的标准生成焓。
3.3 Hess定律Hess定律是一种通过已知反应的热效应计算未知反应的热效应的方法。
根据Hess定律,如果化学反应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步骤进行,那么反应的热效应等于这些中间步骤的热效应之和。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反应热 教案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反应热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5415d1915f804d2a16c195.png)
第一章化学反响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响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响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根底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响物和生成物的量。
3、了解反响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5、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化学反响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
〔2〕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响的反响热及焓变。
〔3〕理解中和热和燃烧热的概念。
2.难点:〔1〕吸热反响与放热反响的判断。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展示图片:开矿爆破、乙炔与氧气反响放出的热量用于切割金属。
[导入]化学反响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图〕,那么,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如何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响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呢?带着问题跟老师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来测定反响热。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反响热及其测定[教师活动]以盐酸与氢氧化钠的放热反响为例,请学生们设计实验测定此反响的反响热,选择最正确的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分析实验误差,提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验结论]大量实验测得,在25 C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响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
[思考]在上述过程中,考前须知有哪些?[投影并讲解]考前须知:〔1〕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测定一种溶液温度后温度计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2〕减少热量损失:在量热的过程中,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盖板上的两个孔不要开得过大,只要能正好使温度计和玻璃搅拌棒通过即可。
要一次性、迅速地将NaOH溶液倒进装有盐酸的容器里〔注意不要洒到外面〕,并立即用杯盖盖好及时观察温度上升情况〔3〕操作标准、读数准确①所配溶液的浓度要准确,所用NaOH溶液最好是新配制的,久置的NaOH溶液往往由于吸收空气中的CO2,导致浓度不准,影响实验结果。
高中化学热反应原理教案
![高中化学热反应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38496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7.png)
高中化学热反应原理教案
一、基本信息
科目:化学
年级:高中
课时数: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热反应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知识;
2. 掌握热反应的表达形式;
3. 能够计算热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4. 深入理解热反应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内容
1. 热反应的概念及原理;
2. 热反应的表达形式;
3. 热反应的热量计算;
4. 热反应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热反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热反应与热能的关系。
2. 概念讲解:讲解热反应的基本原理及表达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 热反应计算:通过实例演示热反应的热量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热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4. 拓展应用:让学生思考热反应中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对热反应的影响。
5.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化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
1. 教科书、课件等教学工具;
2. 实验器材、实验材料等实验资源;
3. 相关学习资料、习题等辅助资源。
六、作业布置
1. 让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实验,加深对热反应的理解。
七、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反馈意见;
2.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e551d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9.png)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强化能量转化与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热的基本概念2. 反应热的计算方法3.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反应热的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反应热的正负判断,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反应热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能量守恒定律。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与利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动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反应热现象。
2. 讲解反应热的基本概念,阐述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3.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反应热计算的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和实验视频,形象地展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逐步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化学实验视频或动画,用于直观展示反应热现象。
2. 准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涵盖不同类型的反应热计算问题。
3. 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反应热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反应热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反应热计算的熟练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九、教学拓展1. 介绍反应热的应用领域,如石油化工、能源开发等。
2. 探讨反应热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如新材料合成、药物设计等。
反应热教案
![反应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bd4d284b35eefdc8d3337f.png)
高二化学教案专题一第一单元2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制作人耿智茹使用时间9月8日-10日教学目标:初步学会测量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方法教学重点:中和热的测定。
教学难点: 中和热的测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热化学方程式的有关知识,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提取了反应热的数据,这些数据最常用的方法是科学家通过实验测得的。
参考图6页1-4.(思):量热计直接测得的数据是什么?是焓变的数值吗?(议):有温度计,直接测得的数据是体系温度的变化。
根据公式Q= c m △t ,可以求出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其中比热容c是定值,质量m可以测定。
(展):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已知物质的量各为0.025摩尔,根据以下反应: HCl+NaOH=NaCl+H2O(评):只要测定体系的温度变化,可以求出反应放出的热量,进而求出反应热。
(导):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我们把它叫做中和热。
因为酸碱反应的实质都一样,所以其他强酸与强碱的中和热都一样。
(思):下面大家阅读第6页的“活动与探究”,测一下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
总结实验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展):实验步骤:1.测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t=(t1+t2)/2 2测量反应后的最高温度t3.算出温度变化△t =3.4 o C3代入公式Q=c m△t,,c=4.18J.g-1. o C,稀酸和稀碱的密度与水相等。
得出放出的热量是Q=1.4325KJ, 转换为中和热,△H=-57.3KJ.mol-1(思):本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展):注意事项1.使用精确温度计(0.1 o C),插在液面以下。
2.动作要快,以免热量损失,造成误差。
3.用稀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4.测量温度(混合后)要随时读取温度值,记下最高温度。
(评):弱酸与弱碱反应时中和热要小于57.3 KJ.mol-1,因为生成的盐要水解需要吸热。
(检):1 如何测量反应后的最高温度?2.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棒?(不能,铜导热,热量损失大)。
人教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案:第1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人教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案:第1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5529992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8.png)
第1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设计
热学生:倾听、书写、检查。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
学生:思考燃料选择的依据。
(燃料的储量、开采、运输、储存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燃烧热能的高低等。
)
教师:分析燃烧热概念、介绍燃烧热的测量原理、展示某些物质的燃烧热测定值。
学生:依据概念判断燃烧热、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5分钟环节三火箭推进剂燃料的选择教师提问:燃料燃烧均可放热,放热反应都可以作为火箭推进剂反应吗?以H 2和CO 为例粗略计算1g 推进剂释放的能量。
学生:计算、对比分析
教师小结:液氢-液氧推进剂的优缺点、火箭推进剂选择的依据。
1分钟小结
小结本节课所学,方法提升。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3d690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2.png)
一、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教案二、教材版本:人教版三、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四、教学目标:1. 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反应热的测量方法。
2.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表示反应热。
3. 能够运用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内容:1. 反应热的概念:反应热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 反应热的测量方法:常用的反应热测量方法有量热计和热量计。
3.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边,物在方程式的右边,反应热写在方程式的上方。
4. 反应热的表示方法:放热反应的反应热为负值,吸热反应的反应热为正值。
5. 运用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反应热,判断反应类型等。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反应热的概念与测量方法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2. 提问: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是如何测量的?二、新课讲解:1. 讲解反应热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反应热的含义。
2. 介绍反应热的测量方法,如量热计和热量计。
三、课堂练习:1. 用量热计测量某反应的反应热。
2. 计算反应热的数值。
四、总结:1. 强调反应热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注意反应热的测量方法。
第二课时: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反应热的表示一、导入:1. 提问:如何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 引导学生思考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二、新课讲解:1. 讲解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书写技巧。
2. 讲解反应热的表示方法,如何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三、课堂练习:1. 书写一个热化学方程式。
2. 判断反应热的正负值。
四、总结:1. 强调热化学方程式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注意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六、第三课时: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一、导入:1. 提问:如何利用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2. 引导学生思考反应热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利用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
高中化学氮化学反应热教案
![高中化学氮化学反应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67d46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6.png)
高中化学氮化学反应热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掌握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3. 了解实验室中常见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实验室中常见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观察和解释。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意义;
2.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3. 实验室中常见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注目的示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热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单位及意义,引导学生理解;
3. 计算方法示范:通过几个实例,演示化学反应热的具体计算步骤;
4. 实验演示:演示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热效应实验,让学生亲眼见证;
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练习题目,并在讨论中深化对化学反应热的理解;
6.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与化学反应热相关的练习题目;
2. 思考如何利用化学反应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化学反应热有了基本的了解,并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
在实验室中观察化学反应热效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反应热的存在。
在下一节课中,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化学反应热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实验教案化学反应热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化学反应热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3367fc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f.png)
化学实验教案化学反应热实验化学实验教案:化学反应热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来探究化学反应热的特性,并学习使用热量计测量实验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器材与试剂:1. 热量计:装有水的不锈钢杯、夹在不锈钢杯两侧的绝热屏障、温度计。
2. 烧杯:用于混合反应物。
3. 反应物:可选择酸碱中和反应(如盐酸和氢氧化钠)、金属与酸反应(如锌和盐酸)、燃烧反应(如燃烧镁带)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热量计的绝热屏障关闭,并将热量计中的水加热至常温附近。
b. 使用烧杯准备好所需反应物。
2. 实验操作:a. 在热量计中注入适量的水,并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b. 将反应物加入热量计中,迅速封闭热量计的绝热屏障。
c. 轻轻搅拌反应物,直到温度不再升高。
d. 记录反应结束后的水温,并计算温度的变化ΔT。
3. 结果分析:a. 根据热量计的容量和水的质量,计算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Q,使用公式:Q = c × m × ΔT,其中c为水的比热容(4.18 J/g·℃),m为水的质量。
b. 如果反应是放热反应,热量的符号应为负;如果反应是吸热反应,热量的符号应为正。
c. 比较不同反应的热量变化,分析反应的特性与性质。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破损热量计。
2. 实验室内应注意通风,防止有毒气体和烟雾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
3.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并将废液妥善处理。
拓展实验:可以尝试不同的反应体系,研究不同反应物质的热效应。
通过比较不同反应的热量变化,可以进一步探究化学反应热的相关原理。
此外,还可以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例如调节反应物质的质量或浓度,进一步观察热量变化的规律。
实验应用:热化学实验有助于加深对热量和化学反应关系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此外,实验还可以开拓学生的实验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热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反应热与反应速率、反应平衡等方面的关系,拓宽对化学反应研究的认识。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a31e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f.png)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中热量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测量和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的方法。
3. 理解热量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4. 能够分析和解释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现象。
教学内容:1. 热量的定义和单位。
2.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3. 热量变化的测量方法:焓变、燃烧热、反应热。
4.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5. 热量变化对化学反应的影响:速率变化、平衡位置变化。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热量的思考,如燃烧、烹饪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热量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知识讲解:1. 介绍热量的定义和单位,以及热量的传递方式。
2. 解释热量变化的测量方法,如焓变、燃烧热、反应热,并进行实例分析。
3. 介绍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并解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个化学反应的案例,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热量变化。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该反应的热量变化,并进行计算和比较。
3. 引导学生思考热量变化对该反应速率和平衡位置的影响,并进行讨论。
巩固练习:1. 提供一些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要求学生计算其热量变化。
2. 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热量变化现象,并解释原因。
总结:1.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热量变化的进一步思考,如热量与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的关系。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热量变化在其他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提供相关的实验和研究课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对热量变化计算和分析的掌握程度。
3. 个人或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拓展延伸中的研究能力和成果。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或白板笔记,用于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
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反应热的计算教案
![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反应热的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1240e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d.png)
1.2 反应热的计算【教学目标】1.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认识同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通过计算反应热,体会反应热与反应条件、能量利用的关系,合理利用反应热,感受定量研究的意义。
【重难点】重点:盖斯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盖斯定律的理解。
【教学设计】环节1:知识回顾提问:(1)什么是中和热?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什么是燃烧热?2H2(g) + O2(g) = 2H2O(g) △H,△H能否表示氢气的燃烧热为什么?(3)如何通过键能计算△H?环节2:新课引入提问:在冶金工业中C(s) + 1/2 O2(g) = CO(g) 的反应热是一个重要数据,如何才能测定呢?环节3:理解盖斯定律【思考】:已知:①2H2(g) + O2(g) = 2H2O(g) △H1 = -483.6 kJ/mol②H2O(g) = H2O(l) △H2 = -44 kJ/mol请尝试写出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H2(g) + 1/2 O2(g) = H2O(l) △H = -285.8 kJ/mol经过测定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回顾计算过程,并思考该过程给你怎样的启发。
【讲解】:1836年,化学家盖斯从大量实验中总结出一条规律: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反应热是向同的——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类比登山过程中,路径不能影响势能。
【盖斯定律直观化】:△H = △H1 + △H2 = △H3 + △H4 + △H5回顾尝试:同学们能否计算C(s) + 1/2 O2(g) = CO(g) 的反应热呢?已知:①C(s) + O2(g)= CO2(g) △H1 = -393.5 kJ/mol②CO(g) + 1/2 O2(g)= CO2(g) △H2 = -283.0 kJ/mol环节4:盖斯定律运用【讲解】:有些化学反应进行的很慢或不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往往伴有副反应,很难直接测得这些反应的反应热,可通过盖斯定律间接地将他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化学反应热教案
![化学反应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3a51cf7375a417866f8fea.png)
化学反应热教案化学反应热教案【篇一:化学反应热教案】篇一: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应途径与反应体系。
2.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分析和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同时养成深入细致的思考习惯。
2.通过加强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1、盖斯定律的涵义和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反应热的计算【教学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前置作业】已知石墨的燃烧热:△h= —393.5kj/mol 1.写出石墨的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二氧化碳转化为石墨和氧气的热化学方程[旧知再探]:燃烧热: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kj/mol 。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单位kj/mol。
[新知初探] 根据下面的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出h2的燃烧热吗?h2(g)+ 0.5 o2(g) =h2o(g) △h1=-241.8 kj/mol且已知h2o(g) =h2 o (l)△h2=-44.0 kj/mol,则h2的燃烧热为多少?数学思想建模:两式相加消去h2o(g),同时△h=△h1+△h2=(-241.8)+(-44.0)=-285.8 kj/mol 则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化学思想建模:能量守恒定律三.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或者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ff63a6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a.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一课时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2.所属的章节: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3.教学课时:第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等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对已学知识进行再探究,运用对比归纳法进行知识提炼。
(2)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概念辨析中探究常见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类型,感受科学探究后的收获。
(2)体会反应热的计算对于燃料燃烧和反应条件的控制、热工和化工设备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常见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四.板书设计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一. △H=E(生成物)-E(反应物)二.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三. 根据燃烧热计算 Q(放) = n(可燃物)╳ 燃烧热四. 盖斯定律1. 内容2. 意义3. 应用方法:(1)方程式消元法(2)模拟路径法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再探究。
[板书]一.△H=E(生成物)-E(反应物)△H 0,放热;△H 0,吸热思考与讨论:1.(1)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反应热△H相同吗?(2)已知S(s)+O2(g)=SO2(g)△H1 0,S(g)+O2(g)=SO2(g)△H2 0。
△H1等于△H2吗?通过对反应热概念的辨析,规避易错点;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归纳反应热的计算。
[板书]二.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即△H的大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教材12页例1)2. 2H2(g)+ O2(g) =2H2O(g)△H1=-483.6kJ/mol 能表示2个H2(g)分子与1个O2(g)分子反应放出483.6kJ热量吗?1mol H2(g)完全燃烧发生该反应,放出多少热量?阅读教材12页例1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的辨析,引导学生提炼归纳反应热的计算。
[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1 反应热 焓变
![[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1 反应热 焓变](https://img.taocdn.com/s3/m/042f85b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04.png)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课时1 反应热焓变教学设计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反应热与焓变的含义,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3、了解中和热测定的实验过程重点:反应热、焓变的含义;中和热的测定难点:反应热、焓变的含义;中和热的测定一、导入新课热量的释放或吸收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常见形式。
产生能量变化的原因在微观角度是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旧化学键的断裂会吸收热量,新化学键的形成会放出热量,断键吸收的热量与成键放出的能量不同,从而表现为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在宏观角度看,则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同,从而表现为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二、新课讲授1、反应热及其测定【师】在研究反应热时,需要明确体系和环境。
下面我们以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例来说明。
反应热定义:热量是指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的能量。
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呢?【学生活动】【师总结】放热反应:(1)可燃物的燃烧;(2)酸碱中和反应;(3)大多数化合反应;(4)物质的缓慢氧化;(5)金属与酸(或水)的置换反应吸热反应:(1)大多数的分解反应;(2)碳与水蒸气、碳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等。
【师】那我们怎样来测量一个反应吸热还是放热呢?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仪器:大烧杯、小烧杯、量筒、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实验步骤:①如图组装实验装置。
②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
并将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③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反应热计算教案
![反应热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34c8583b3567ec102d8a87.png)
教案+++ ++题型一: 已知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例1、将0.3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 2H 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又已知:H 2O (g )=H 2O (l );△H 2=-44.0kJ/mol ,则11.2L (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kJ 。
[练习]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2b kJ / molB. C 2H 2(g)+5/2O 2(g)=2CO 2(g)+H 2O(l); ΔH =2b kJ / molC.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4b kJ / molD.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b kJ / mol题型二:利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热例2、科学家盖斯曾提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利用盖斯定律可测某些特别反应的热效应。
(1)P 4(s ,白磷)+52410O g P O s ()()= ∆H kJ mol 129832=-./ (2)P s O g P O s ()()(),红磷+=54142410 ∆H kJ mol 27385=-./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相同的状况下,能量较低的是_________;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___________(填“高”或“低”)。
[练习]1.由金红石(TiO 2)制取单质Ti ,涉及到的步骤为::TiO 2TiCl 4−−−−→−ArC /800/0镁Ti 已知:① C (s )+O 2(g )=CO 2(g ); ∆H =-393.5 kJ·mol -1② 2CO (g )+O 2(g )=2CO 2(g ); ∆H =-566 kJ·mol -1③ TiO 2(s )+2Cl 2(g )=TiCl 4(s )+O 2(g ); ∆H =+141 kJ·mol -1则TiO 2(s )+2Cl 2(g )+2C (s )=TiCl 4(s )+2CO (g )的∆H = 。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热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e40f0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b.png)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热教案
主题:化学反应热
目标:学习化学反应热的概念,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掌握测定反应热的方法。
一、引入(5分钟)
1. 介绍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称为化学反应热。
2. 提出问题:你知道为什么有些反应会放热而有些反应会吸热吗?
二、理论知识(15分钟)
1. 反应热的分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 如何测定反应热:隔绝法和恒压法。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1. 实验一:测定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热。
2. 实验二:测定铁和硫反应生成硫化铁的反应热。
四、实验报告与讨论(15分钟)
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反应热的值,并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
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包括化学反应热的概念、测定方法和实验结果。
2. 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以及如何提高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在家完成一道相关的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准备下节课的主题相关实验所需的材料。
教案结束。
化学反应热教案
![化学反应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f8cea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f.png)
化学反应热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反应热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测量和计算化学反应热的方法。
3. 理解化学反应热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基本原理a. 热量的定义和单位b. 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表示方法c.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2. 测量和计算化学反应热的方法a. 火焰燃烧法测定反应热b. 溶液稀释法测定反应热c. 常见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方法3. 化学反应热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a. 反应热与反应速率的关系b. 反应热与反应平衡的关系4. 实验演示和实践a. 进行火焰燃烧法测定反应热的实验b. 进行溶液稀释法测定反应热的实验c. 进行计算化学反应热的实践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热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结合实例,讲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火焰燃烧法和溶液稀释法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数据记录。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化学反应热,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6. 知识拓展:结合实际应用,讲解化学反应热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7. 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课件: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步骤。
2. 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火焰燃烧法和溶液稀释法测定反应热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3. 实验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的表格。
4. 实验指导书:提供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数据计算和分析,以及实验结论。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思考,评价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反应热
一、热化学方程式及书写
1、表示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注意事项:
①要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若是常温常压则可不注明;
②要注明各物质的状态和晶型(如白磷、红磷两种晶型);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以“mol ”为单位,可以是分数(但一般情况下不写分数),
△H 的单位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有关。
但△H 的单位永远是kJ·mol —1;
④△H >0时反应为吸热,△H <0时反应为放热,所以△H 的值一定带有“+”、“—”号。
二、中和热
1、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
2、自由的1mol H +和自由的1molOH -结合为1mol H 2O ;
3、其值为57.3kJ/mol 。
4、以下反应均非中和热: ①21H 2SO 4(aq )+21B a (O H )2(aq )=21BaSO 4(s )+H 2O (l )(此处还有21Ba 2++21 SO 42―=2
1BaSO 4↓ 的反应热)。
②NaOH (s )+HCl (aq )=NaCl (aq )+H 2O (l )(此处还有NaOH 的溶解热)。
③CH 3COOH (aq )+NaOH (aq )=CH 3COONa (aq )+H 2O(l)(此处有CH 3COOH 的电离热)。
三、燃烧热
在101kPa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四、中和热的测定
1、主要仪器:大烧杯(500mL )、温度计、量筒(50mL )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
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2、实验步骤:
①组装仪器如图6-1所示。
②分别量取50mL 0.50 mol/L 的盐酸和50mL
0.55mol/L NaOH 溶液,记录起始温度t 1。
③混合反应并准确量取混合液最高温度,
记录终止温度t 2。
④重复实验二次,取平均值。
⑤计算△H=112025.0)(418.0-•-mol kJ t t 3、可能的误差
①未及时测出最高温度——其值偏小
②使用一个量筒且未洗干净——其值偏小
③烧杯过大——其值偏小
巧思巧解
盖斯定律: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写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
即反应热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例:C (石墨s )+O 2(g )== CO 2(g );△H=—393.5kJ/mol CO (g )+
21O 2(g )==CO 2(g );△H=—283.0kJ/mol ,求C (s )+2
1O 2(g )的反应热。
(110.5kJ/mol )
例题精析
例1 25℃、101kPa 时,1g 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H 2O ,同时放出22.68kJ 热量,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热方程式正确的是 (D )
A CH 4O (l )+2
3O 2(g )==CO 2(g )+2H 2O (g );△H=—725.8kJ· mol —1 B 2CH 4O (l )+3O 2(g )==2CO 2(g )+4H 2O (l );△H=+1451.6kJ· mol —1
C 2CH 4O (l )+3O 2(g )==2CO 2(g )+4H 2O (l );△H=—22.68kJ· mol —1
D CH 4O (l )+2
3O 2(g )==CO 2(g )+2H 2O (l );△H=—725.8kJ· mol —1
例2 某学生在测定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时,为了减少实验误差,采用保温杯装配成反应装置,并将酸、碱溶液的体积各增大为100mL 。
该学生用100mL 0.25mol/L 盐酸和
100mL 0.28mol/L NaOH溶液进行实验,测得中和反应前后溶液温度差的平均值为1.7℃。
试回答:
(1)为什么将酸、碱溶液的体积增大。
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2)实验测得的中和热为多少(假设HCl和NaOH溶液的密度均为1g· cm—3)?
产生的热量=4.18×m(aq)×△t,式中m为溶液的质量,由于未考虑容器的升温,所求热效应偏低,增加溶液的量可使容器吸相对减少,以减少误差。
(56.85kJ· mol—1)
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KJ,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 5H2O CuSO4(s)+5H2O ;△H=+Q2KJ/mol,
则Q1、Q2、(Q1、Q2均大于零)的关系为()
A、Q1<Q2 B Q1>Q2 C Q1=Q2 D 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