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 4.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生平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
不成熟 被动 成熟 主动
阅读最后一部分,思考:
问题六:如何完成成熟的一生?
①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②树立起两个形象。 ③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学会自立。 ④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 良知建筑在理智和判断力上。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体验母爱——无条件、自然
探究文本合作学习
阅读一、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母爱与父爱分别有那些特点? 问题二:母爱与父爱有哪些不同? 问题三:母爱与父爱有哪些积极性与消极性?
父爱与母爱的特点以及积极面、消极面:
类别 特 点 积极面
是世界上最伟大 的爱。是每个人 内心深处最为渴 求的。
消极面
不能用努力去 换取,而且根 本无法赢得。
这是一个夜晚 天上宿星点点 我在梦里看见 我的妈妈 一个人在世上 要学会坚强 你不要离开 不要伤害 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 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 我愿为他建造一个美丽的花园 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 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 看到太阳出来 天亮了 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 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 世间 我愿为他建造一个美丽的花园 我想要紧紧抓 住他的手 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 看到太阳亲、孩子
内容: 爱
理清脉络
体验母爱
(1-3)
感受父爱
完善自身
(4-7)
(8-10)
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年龄段 刚出生阶段 8岁以下 8—10岁 特 征
无爱的意识 有被爱的意识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 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 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 快乐!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 (共24张)语文课件PPT
读来给人茅塞顿开和恍然大悟的感觉。二是作者的结 论让人认识到,爱是可以主动争取的、给人爱、爱你 所以需要你。这种认识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大的人生 意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去践行,那么人类社会 将变得更加美好。
5.作者在文章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你同意这种说 法吗? 【答案】 观点一: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母爱是最 少明确意识到爱的动机和目的的一种形式。这让我们 想起了一位哲学家的名言:当世界上所有人都抛弃你 的时候,只有在母亲心里还有容你的一块地方。
合作探究
1.母爱和父爱各具有什么特点? 母爱和父爱各有什么 消极的一面? 【答案】 ①母爱是无条件的。母亲热爱新生儿,并 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 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但无条件的母爱有 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 且也根本无须赢得。如果有母“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奠基人——弗罗姆 埃里克·弗罗姆(1900—1980),20世纪美国著名心 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社 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精神分析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他既 是马克思的信徒,同时又是弗洛伊德的学生,这样 的双重身份使他的研究领域明显区别于法兰克福学 派的其他成员。他大大地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思想, 创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说。
作品有《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寻》《爱的艺 术》《健全的社会》《禅与心理分析》《心理分 析之危机》等。
写作背景
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弗罗姆所著的《爱的艺术》,是一本以精神分析 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此书畅销至 今不衰,影响遍及世界各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 论专著中最著名的专著之一。《爱的艺术》这本书的 主要观点和内容:它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 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 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艾·弗罗姆(1900~1980),美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922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次年入慕尼黑大学研究精神分析,并在柏林精神分析学院接受训练。
1929年在法兰克福精神分析学院和法兰克福大学任教。
1934年移居美国。
先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
,他撰写了大量著作,阐述他的新精神分析学。
除《爱的艺术》外,主要著作有《基督教义的发展》(1931)、《逃避自由》(1941)、《心理分析和伦理学》(1954)、《让人占优势》(1960)、《为自己的人》(1961)、《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1961)、《在幻想锁链的彼岸》(1963)、《遗忘的语言》(1965)、《心理分析和宗教》(1967)、《革命和希望》(1968)、《分析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理论》(1970)、《对人的怀疑情绪的剖析》(1973)等。
在这些著作中,弗罗姆表现出他独特的世界观和思想,他把自己具体的世界观称为规范的人本主义。
他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贡献也就在于他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他论述最多的也是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的爱、人的异化、人的解放问题。
高中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可见
一周之后,人们发现了这一对母女。孩子 一息尚存,小嘴仍吮着母亲的手指头,母亲已 然气绝。人们惊奇地发现,年轻母亲的个个手 指头都破了一个小洞,脸色象雪一样洁白。
年轻的母亲为孩子流尽最后一滴血奶……
云在天上写诗 风在水上写诗 我在心里写诗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的成长岁月 被你们的眼波做成了一帧童话 于是 夕阳就幻化成了一只 美得可以上天的风筝
不能用努力去 换取,而且根 本无法赢得。
母爱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 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 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无条件的。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父 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 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 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 的自信心。 父爱是有条件的。
父爱
可通过自己的努 力去获得,可以 受自己的控制和 支配。
不成熟 被动 成熟 主动
探究文本合作学习
阅读一、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母爱与父爱分别有那些特点? 问题二:母爱与父爱有哪些不同? 问题三:母爱与父爱有哪些积极性与消极性?
父爱与母爱的特点以及积极面、消极面:
类别 特 点 积极面
是世界上最伟大 的爱。是每个人 内心深处最为渴 求的。
消极面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弗 罗 姆
父 母 与 孩 子 之 间 的 爱
作者简介 弗罗姆是20世纪 著名的心理学家、社 会学家和哲学家,是 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 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 最大的人物。主要著 述有《爱的艺术》、 《逃避自由》、《健 全的社会》、《禅与 心理分析》、《心理 分析之危机》等。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2.语境辨析法
(5)他是一名称 ( ch èn )职的老师,受到了学生一致的称 ( ch ēng )赞。 . . (6)承担 (d ān )的任务多,压在身上的担 (d àn )子就重。 . .
(二)写准字形 d àn 生 诞 1. án 涎三尺 垂xi 缺xi àn 陷 2. ch ǎn 谄媚 yíng 赢 得 éi 羸弱 3.l 蜾l u ǒ蠃 du ō咄du ō咄 逼人 6.相形见ch ù绌 弄巧成zhu ō拙
题。此处可改为“绝处逢生”。“孤立无援”使用正确。
Ⅱ.易混辨析 1.体验 vs 体会 课本 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 体验: “体验”侧重于在实践中感受,从感性方面认 辨析 识事物。对象多是生活、现实等,多用于书面语。 “体会”侧重于领会、理解,从理性方面认识事物。 通过这次免费自驾游的亲身体验 ,大家对这款 即境 车的性能赞不绝口,由此人们也 体会到一款经典好 活用 车要得到大众的青睐,靠的是内在的品质,绝不仅 仅靠几个广告。 原句 那就是我被人爱。
生 平 经 历
作
《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
品 理学》《让人占优势》《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评 价 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法兰 克福学派的第一代成员,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
学”的奠基人之一。
背景链接 作为一个在“反犹”环境中长大的犹太儿童,弗罗姆很快就认识到 了社会政治力量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用。他 14 岁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发,使得他的这种认识又进一步得到了强化。青少年时期,他被周围战 争的不合理性和破坏性所困扰。这些经历使他一生都对人类本性充满了 好奇。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作 为一位心理学家,弗罗姆力图从人本主义出发,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 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在弗罗姆 看来,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 学习的。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感情 交流的行为。本文就是作者在此背景下对“爱的艺术”的深入探讨。
语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
语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语文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
但是婴儿在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
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但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
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
这一个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
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
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至于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则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
母亲的乳房不再是惟一的食物来源。
终于他能区别自己的渴、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
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
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
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
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
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
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
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
课件24: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作者简介
弗罗姆(1900—1980),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他毕生致力于修改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 处境。弗罗姆的作品以记录社会政治以及作为基础哲学和心理学 而著名,主要作品有《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等。
作品背景
本文节选自弗罗姆的《爱的艺术》。这部书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 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弗罗姆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 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才能获得别人的爱。本 文不是简单的父爱与母爱的颂歌,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 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剖析。弗罗姆对于“爱”的理解, 是基于人道主义立场的。他将“爱”放到人类存在的本质的高度去 对待与认识。
【任务二】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1.“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 恐惧的话,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这句话 具有怎样的特点?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用假设的语句表现婴儿出生时的情况,为后文写母亲无私 的关爱做铺垫,形象地表现了母爱的特点。
2.怎样理解“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 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这句话的含意? 参考答案:这句话具体解说了“我被人爱”(也就是母爱)这种心理 体验的内涵。“我被人爱的资本”句中的“资本”指的就是上文 提到的“我是母亲的孩子”“我孤立无援”“我长得可爱并能赢 得别人的喜爱”。
有一些家庭会每天腾出一些时间来,让一家人能够说出各自内心 所想的和所希望的。父母仔细聆听儿女的心声,儿女默默记住父 母的教诲和期望。彼此的了解促进了彼此的沟通。
爱的能力的形 成与发展
第 3 段:八岁到十岁之后唤醒爱,创
2015年高中语文 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资料(预)新人教版必修4
【预】人教必修4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资料二、文本知识1.随笔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
或指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2.课文背景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
《爱的艺术》,是当代心理分析学家弗罗姆的著作。
关于爱是什么,为何我们需要爱等等问题,作者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爱的诠释。
在这里,爱不仅仅只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藉由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取。
爱是人格整体之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则需要努力去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建设性目标迈进。
在爱的理论方面,作者由人类生存的关键来谈爱,并将生活中可能的爱的形式做了区分探讨,意图指出在形式之下,爱的本质是相同的;包含了照顾、责任、尊重与了解。
而关于实践,爱与一般艺术没有两样,必须能自律、专注、耐心,能察觉到爱对己身的重要性。
本书中,作者仍不免对现今西方现代社会做了批判,批判西方社会中爱的瓦解;而此可由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来判读。
现代社会,正面临多元价值充斥的时代,是好是坏尚难定论。
光是一句道德沦丧、风气败坏,并不能帮我们多理解这个社会什么。
但我们,却可以去观察现代人价值观的变革历程。
因此,如果你是个关怀自己、关怀现实社会的人,不妨就从这本《爱的艺术》开始,去认识弗罗姆这个人,或能找出合于自身需求的答案。
三、字词归纳1.给加点的字注音。
履.行________逊.色______ 辜.负_______ 咄.咄逼人________ 惶.恐不安________ 休戚.相关________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 蛮横. 平衡. ⎩⎪⎨⎪⎧ 称.心 称.量 秤.砣3.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à 那shà 时 ⎩⎪⎨⎪⎧ biàn 别biàn 论biàn 子⎩⎪⎨⎪⎧ jiàn 定金luán qiān 字 ⎩⎪⎨⎪⎧历史yuān 源yuán 远流长(此题,“g ”变成了小框)4.解释下列词语。
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四第三单元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
论述了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 的能力的发展。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 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 拙。
——武者小路实笃(日本)
2、文中有哪些语句表达出的“爱”与 给出的例句中母爱是类似的?
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 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爱的艺术》自1956年问世以来已经被译成二十多 种文字,此书至今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 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初读课文,读通文章
1、解决生字词 2、尝试划分段落 3、划出难理解的句子
再读课文,读懂文章
1、抛出问题,解析文本 2、学生解决,教师引领
1、文中哪些段落集中论述了关于孩 子与母亲之间的爱?
——贝多芬(德国)
5、文中有哪些语句表达出的“爱”与 给出的例句中父爱是类似的?
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 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 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 人。
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 也就是与他相像,因而也是最得他欢心的那个 儿子。
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爱是无 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
母亲的爱是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 用为此付出努力。
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 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 孩子。
3、纵观全文,作者认为文中的母爱 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
6、纵观全文,作者认为文中的父爱 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父爱代表思想世界。
父爱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高中语文 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爱的艺术》介绍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弗罗姆《爱的艺术》介绍埃里希·弗罗姆所著的《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这部著作自1956年问世以来已经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仅英文版就发行一百五十万册以上,这在西方──就理论性专著而言──是罕见的。
此书畅销至今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据估计各种文字的读者加在一起约数亿人次。
影响遍及世界各地。
作者在本书中对马克思的爱的理论持赞成态度,在继承精神分析方法基础上,分析和批评了弗洛伊德主义。
但本书不是一部政治性的爱的理论专著,而是一部从科学和精神分析学角度谈爱的伦理著作。
作者试图把马克思关于爱的理论与精神分析学理论糅为一体。
既采用了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社会存在尤其是社会经济关系入手分析社会意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又采用精神分析方法,对爱的艺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在弗罗姆看来,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没有获得爱的人正是由于爱的能力发挥的失败,克服这种失败的唯一途径是研究爱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学会这门艺术,找出爱的失败原因,并且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关系。
弗罗姆把爱看成是一种主动能力。
这种观点一反传统的认为爱就是如何惹人爱、即把爱作为别人恩赐的情感的看法,也彻底抛弃了富有宗教色彩的关于丘比特和月下老人的传说带给人们“姻缘注定”的世俗的宿命论观念。
这种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人们爱的失败,不能总在客观领域找原因。
怨天尤人,这不但不能很好地生活,而且只能更加远离爱的绿洲而走向爱的荒漠。
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的感情交流的行为。
倘若失掉了个性和尊严,也必然失掉爱。
在弗罗姆看来,爱固然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障碍的力量,是一种把自己和他人联合起来的力量,但爱承认人自身的价值,保持人自己的尊严和个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埃里希.弗罗姆 高中语文 课件
正如《爱的艺术》这本书所述:爱并不是一 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 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 中和耐心学到手的艺术。
拓展延伸 2、通过本课两种爱的对比,弗罗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在我们以后 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两种爱,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
消极面
不需努力, 无法赢得
积极面
需要努力, 受自己支配和控制
积极面
伟大, 为人所渴求
母父 爱爱
消极面
必须努力获取, 否则会失去
文本探究:2 为什么母爱与父爱各自有积极面和消极面?
母爱
无条件。 是祝福,是和平。 不需努力,也无法赢得。 代表自然世界。 是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作用
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爱与 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 感。
母爱也是有一定条件的。 父爱和母爱一样,也有一定的无私性。
课文小结
1、结构上,文章纵横交织; 2、表达方式上夹叙夹议,既 有详细阐发,又有高度概括; 3、语言上精警凝练,又不乏 形象生动。(文章有很精彩 的比喻句,例如:母亲是我 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 和海洋。)
文章既分析了生理现象, 又透视了心理问题。采用辩 证的方法(父母之爱各有优 缺点),站到了哲学的高度。
学会“综合”
就是要能融合父爱与母爱的积极的一面,
孩
并能从对父母的依附关系走向独立。
子
母
父
亲
亲
所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受一定的原
则支配,不能专横,要宽容而有
耐心,使孩子有自信心。
发展父爱的积极面,遏制消极面。
文本探究:4 爱的对象发展达到综合,就会促进爱的成熟,那么成熟的爱究竟是怎 样的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PPT课件,弗罗姆
弗罗姆
新学网 很全的语文教学资料网站 包括了中小学的绝大多数课文讲解
走进作者
埃里希·弗罗姆是著名的德国(后来加入美国籍)精神分析学家、 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亦被认为是新 弗洛伊德 弗罗姆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努力试 图把二者的思想结晶吸收到自己的学说中,他撰写了大量著作,阐 述他的新精神分析学。 除《爱的艺术》外,主要著作有《基督教义的发展》《逃避自由》 《心理分析和伦理学》《让人占优势》《为自己的人》《马克思关 于人的概念》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遗忘的语言》《心理分析和宗教》《革命和 希望》 《分析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理论》《对人的怀疑情绪的剖析》等。
弗罗姆给我们的启示
弗罗姆: 我之所以着手心理学的研究, 弗罗姆:“我之所以着手心理学的研究, 恐怕是当时我变得越来越神经质的缘故。 恐怕是当时我变得越来越神经质的缘故。 那样谨小慎微地在父母身边,我没有发疯, 那样谨小慎微地在父母身边,我没有发疯, 这就要感谢上帝和归功于其他方面对我的 这就要感谢上帝和归功于其他方面对我的 影响了。 影响了。” 结合课文的观点, 结合课文的观点,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 理解? 理解?
新学网 很全的语文教学资料网站 包括了中小学的绝大多数课文讲解
• 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 脱出来, 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 的统一, 的统一,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 由自恋引起的孤独”怎么理解? 量。“由自恋引起的孤独”怎么理解? • 自恋即自我中心,在偌大的世界中只看到 自己的存在,没有同他人统一起来。所以 会感到心灵的孤独。人如果开始体验关心 他人,体验与他人的统一,这说明他对世 界、人生的看法已经渐趋成熟。
这篇文章是第四模块第三单元的精读文 章。这一单元的六篇文章是随笔和杂文, 属于论述类。具有思想深度,理解起来有 一定的难度。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时,作 为学习主导者的教师,要努力缩短教材与 学生之间的距离。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是伦理 学方面的随笔。父爱、母爱与学生的关系 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 笼罩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这篇文章的教 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等。
高一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资料积累,课后拓展】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 【畅所欲言,深入探究】
爱的原则 幼稚和成熟
父母与第孩子二之间部的[爱美分] 弗(罗第姆 4~7段): 情感对象
更多资源
现象:先理解母爱,再认识父爱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从而摆脱对父亲的依赖而自立。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的影子吗? 原因:母爱无条件,父爱有条件
2 弗洛姆认为怎样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
明确: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 拥有两个世界,树立两个形象:在母性的良知即就是爱的能 力之上同时具备理智和判断。
3、面对父爱与母爱各自的特点,谈一谈你希望 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面对母爱,我们应该成为健康、善良、 快乐、有安全感的人;而面对父爱,我们应该 变得有责任感,坚强,理性,自立,大有作为。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童年期)
开始呼唤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
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过渡期)
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成熟期)
【引导质疑,深入感知】
1母爱和父爱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 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 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从 而摆脱对父亲的依赖而自立。
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全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行为
艺术。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
金色花
明确: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罗姆生平简介弗罗姆(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毕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弗罗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此外,在德国时弗罗姆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移居美国后始终保持和该学派的关联。
弗罗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弗洛伊德主义与新马斯洛主义的交汇。
1.生平与经历1900年3月23日,弗罗姆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为家中独子。
1918年弗罗姆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两学期法学。
1919年暑假后,弗罗姆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改学社会学,老师有Alfred韦伯(马克斯·韦伯的兄弟)、Karl Jaspers和Heinrich Rickert。
1922年从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1925年-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完毕。
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察学会。
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罗姆搬到日内瓦,1934年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1943年离开哥伦比亚后,他帮助组建华盛顿精神病学学校纽约分校,1945年William Alanson White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和心理学协会。
1950,弗罗姆搬到墨西哥城,成为UNAM(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墨西哥)教授,直到1965年退休。
这里的医学院建立精神分析部。
他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从1957到1961年,1962年以后担任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客座教授。
1974年他搬到瑞士Muralto,1980年,八十岁生日前五天死在家中。
弗罗姆坚持临床实践,出版著作。
2.学说内容他的第一本开创性的著作,《逃避自由》初版于1941年,弗罗姆的作品的突出性在于既是社会政治的诠释又是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他的第二本开创性的著作,《为自己的人》(Man for Himself:An Inquiry into the Psychology of Ethics),初版于1947年,为《逃避自由》续篇。
这些书概述了弗罗姆的人性论.而这些理论则是起源于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弗罗姆最流行的一本国际畅销书是《爱的艺术》,初版于1956年,重申《逃避自由》和《为自己的人》等弗罗姆其他许多重要著作坚持的人本主义思想,并予以发展和作出新的诠释。
弗罗姆世界观的中心是他对犹太法典的诠释,他师从Rabbi J.Horowitz时以及后来在海德堡大学师从Rabbi Salman Baruch Rabinkow攻读博士学位时,和更以后在法兰克福师从Nehemia Nobel和Ludwig Krause时即一直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弗罗姆的祖父及其两个哥哥都是拉比(犹太人的学者),一个大舅舅是著名的犹太法典学者.但是弗罗姆于1926年转离正统的犹太教而转向对圣经思想的诠释。
弗罗姆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石是他对圣经故事里亚当与夏娃从伊甸园被逐出的诠释。
从他的犹太法典知识出发,弗罗姆指出,能辨别善与恶被认为是美德,而且正统的圣经学者认为亚当与夏娃犯罪是因为违背上帝和吃知识树。
背离于传统宗教正统,弗罗姆认为人类的美德是能够采取独立行动和从理性出发建立道德价值,而不是坚持权威的道德价值。
弗罗姆用亚当与夏娃的故事寓展人类进化和存在主义的焦虑,断言当亚当与夏娃吃知识善恶树时,他们意识到自己脱离大自然确又还是其一部分的事实.所以他们觉得“赤裸”与“羞愧”:他们已经进化成人类,意识到自我,死的必然性,和他们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无力感.不再像动物一样与宇宙成为一体。
按照弗罗姆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隔离是所有有罪和羞愧的根源.而对于这一隔离的解决方法则是发展自己独特的人性的爱和理性的力量。
弗罗姆的爱的概念与流行的观点相去如此之大,一致与相互完全不可调和。
3.《爱的艺术》弗罗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
人们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有三种原因:(1)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
(2)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
(3)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
要掌握爱的艺术,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三是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
爱的要素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
而这只有通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真爱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
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
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成熟的爱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
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
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
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同样十分重要。
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
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
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
”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
”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
自爱自爱不是“自私”,自爱是爱他人的基础.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爱的能力为基础的,这就是说,看你有没有能力关怀人、尊重人,有无责任心和是否了解人。
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创造性地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但如果他只爱别人,那他就是没有能力爱。
性爱性爱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意志的因素。
爱一个人不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项决定,一种判断,一个诺言。
如果爱情仅仅是一种感情,那爱一辈子的诺言就没有基矗一种感情容易产生,但也许很快就会消失。
如果我的爱光是感情,而不同时又是一种判断和一项决定的话,我如何才能肯定我们会永远保持相爱呢?4.主要著作《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AKA The Fear of Freedom),(1941)《为自己的人》或《自我的追寻》Man for Himself(1947)《心理分析和宗教》Psychoanalysis and Religion(1950)《人心--他的善恶天性》The Heart of Man:Its Genius for Good and Evil(1964) 《以往的语言》Forgotten 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dreams,fairy tales,and myths(1951)《健全的社会》或《理性的挣扎》The Sane Society(1955)《健全社会》The Sane Society(1955)《爱之艺术》The Art of Loving(1956)《弗洛伊德的任务--他的人格和影响分析》Sigmund Freud's mission;an analysis of his personality and influence(1959)《心理分析和禅宗》Psychoanalysis and Zen Buddhism(1960)《人性会占优势吗》May Man Prevail?An inquiry into the facts and fictions of foreign policy(1961)《马克思论人》Marx's Concept of Man(1961)《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Beyond the Chains of Illusion:my encounter with Marx and Freud(1962)《基督教义分析》The Dogma of Christ and Other Essays on Religion,Psychology and Culture(1963)《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Socialist Humanism(1965)《像上帝一样生存》You Shall Be as Gods(1966)《希望的革命--通向人性化的技术》The Revolution of Hope,toward a humanized technology(1968)《人的本性》The Nature of Man(1968)《心理分析的危机》The Crisis of Psychoanalysis(1970)《一个墨西哥村庄的社会性格--一项社会心理分析研究》Social character in a Mexican village;a sociopsychoanalytic study(Fromm&Maccoby)(1970) 《人的破坏性剖析》The Anatomy of Human Destructiveness(1973)《占有还是生存》To Have or to Be(1976)《弗洛伊德思想的伟大和局限》Greatness and Limitation of Freud's Thought(1979) 《关于不服从》On Disobedience and other essays(1984)《生存的艺术》The Art of Being(1993)(死后由Rainer Funk整理发表)《听的艺术》The Art of Listening(1994)《存活的人》On Being Human(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