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盛开在中国文坛上的奇葩
谈笑文言文

谈笑文言文
谈笑文言文,即指用文言文(古代汉语)来表达幽默、机智或讽刺的内容。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自先秦时期至20世纪初,一直是学术、政府、文学等正式场合的书面交流工具。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运用文言文进行谈笑风生、妙语连珠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古代文言文中的幽默、机智或讽刺的例子:
1. 《庄子·外物》:“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
这段话讲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醒来后不知道自己是庄子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子。
这里充满了哲学意味的幽默。
2.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曰:‘羞以吾君之言为重。
’”这里的介之推以一种机智的方式表示自己不看重俸禄,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
3. 《史记·滑稽列传》:“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楚庄王时,有优孟见王,长揖而已。
王曰:‘何故寡人宫庭之间无戏笑声?’优孟对曰:‘臣请为大王俳优。
’于是乃使优孟衣冠,傅粉墨,南面而坐,相与戏笑。
”
这个故事讲述了楚庄王宫中缺乏欢乐氛围,优孟以自己的表演为国王带来欢笑。
这里的幽默在于优孟的机智应对和表演。
总之,谈笑文言文是一种富有智慧和幽默感的古代汉语表达方式,通过古文典籍中的诸多例子,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智慧和风趣。
赋里诗画,文苑奇葩— —《阿房宫赋》赏析

赋里诗画,文苑奇葩——《阿房宫赋》赏析杜牧的《阿房宫赋》一出世,就引得士林惊叹,争相诵读。
杜牧秉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使用散体笔调,把散文的笔法、句式引进赋里,经纶世务,针砭时弊,突破了六朝以来赋文日益骈俪化、声律化、形式化的趋势,开创了我国古代赋体的新体式——散赋。
《阿房宫赋》文句奇偶错落,骈散互用,长短结合,融叙述、描写、议论于一体,全文洋溢着史论的理性风采,又焕发着诗画灵动的光芒。
纵观全文,以下三点作者独具匠心,历来被人们所景仰,所称道。
首先,文章对阿房宫的铺陈描写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
开首第一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用韵急峻,先声夺人,突兀有力,让人有“泰山压顶之感”,不仅简捷地交代了阿房宫的背景,并把全文置于一个国家兴亡、朝代更替的视角与高度。
接着,作者采用了现今所谓的“摄像”技术,多角度地带动读者的视觉去感受阿房宫建构的宏大与精致之美。
“覆压”“骊山”两句高空俯瞰,极绘阿房宫占地之广,规模之大;“廊腰”一句属仰观,重楼叠阁,长廊高檐,气势非凡;“盘盘焉”一句把镜头拉长、拉阔,以宏观的角度去远看一组组的亭台楼阁;“长桥”“复道”两句则让读者的视野随镜头而推转,把读者直接带入缤纷画图之中。
这里,作者先总后细,由远及近,虚实结合,逐一展示了阿房宫的宏伟豪华,内外奇观与丰姿盛态。
其次,本文观照现实,立意高远,充分表现出了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
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代,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事,怀抱着中兴唐王朝的理想。
《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可见本文是借古讽今,以秦警唐,提醒唐王朝统治者应充分认识到荒淫无度必然导致民怨沸腾,国亡族灭的道理,表现出了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旷世济俗的情怀。
本文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着重描写与铺陈,分别从宫室建筑、宫中美女和宫中珍宝三个方面详细叙写了秦朝统治者奢靡荒淫的生活。
文言文搞笑版

文言文搞笑版1. 恶搞文言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曹惧,投以骨,虎见之,曰:"技止此耳!"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驴不胜怒,蹄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屠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柿子还得挑,软的捏、出师未捷身先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少小离家老大回,二十三岁喜当爹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枝红杏持枪来后宫佳丽三千人,铁杵磨成绣花针。
2. 搞笑的古文无言独上酒吧灯如麻寂寞人群深夜洒酒花喝不完呕还醉别是一番酒味在心头 1.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同学答:宽衣解带终不悔(正解为“衣带渐宽终不悔”,偶承认这个是思想有问题)2.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 同学答:心中自有清泉在(正解为“唯有源头活水来”,咱还是和水粘了点边~~~)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 同学答:夫妻对坐到天明(语文老师阅卷时笑晕。
后在课堂时说此事,又晕!正解为“却话巴山夜雨时”)4.蚍蜉撼大树,__________ 同学答:一动也不动(正解为“可笑不自量”。
一动也不动,赫赫,很符合事实阿) 5.君子成人之美,__________ 同学答:小人夺人所爱考试时的诗词对答6.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 同学答:富则妻妾成群(正解:达则兼济天下) 7.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同学答:只要貌似萨达姆9.身有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 同学答:拔毛凤凰不如鸡还有:夫妻双双把家还(正解为“心有灵犀一点通”) 10.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 同学答:床头打架床尾合还有:上错花轿嫁对郎11.__________,糟糠之妻不下堂同学答:结发之夫不上床 1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同学答:一颗永流传(当时狂笑,现在觉得挺经典的。
10篇最美古文,堪称文学史上的巅峰

10篇最美古文,堪称文学史上的巅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文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优秀的古文作品流传下来。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甚至在后世也被视为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以下是关于十篇最美古文的介绍,这些作品不仅在写作风格上独具特色,而且在思想情感上也深深触动人心。
1.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散文,以记叙的方式介绍了滕王阁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貌。
全文写景如画,情感动人,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美的序文之一。
2. 《醉翁亭记》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醉翁亭记》以自然风景作为背景,叙述了一个与友人醉酒畅谈的故事。
文中描绘了壮美的山水风光,表现出苏轼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3. 《岳阳楼记》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描写岳阳楼的历史渊源和壮美景观为主题,寓意深远,语言优美。
作品中融合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给人以启迪和感动。
4. 《赤壁赋》东晋文学家曹操创作的《赤壁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作品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战争场景和英雄气概,充满了悲壮的情感和磅礴的气势。
5. 《祭孔子庙文》唐代文学家颜真卿的《祭孔子庙文》是一篇极具神圣感的散文,以祭祀孔子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尊敬和崇拜。
文章文辞精炼,情感真挚,被誉为经典之作。
6. 《观沧海》元代文学家文天祥的《观沧海》以写海浪涛声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文中描绘的海浪场景惊心动魄,给人以力量和震撼。
7. 《台阁赋》唐代文学家李白的《台阁赋》以描绘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皇帝的崇拜和赞美。
文章雄壮豪放,充满了浓厚的英雄气概。
这十篇最美古文无论在写作风格上还是在思想情感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堪称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们不仅是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传颂。
第二篇示例:古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苑奇葩——李清照课件

赵明诚
“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言与司合〞这不就是一个“词〞吗? “安上已脱〞那不底下就是一个“女〞 吗? “芝芙草拔〞去掉草字头,底下 不就是“之夫〞两个字吗? 这三句话 合在一起就是“词女之夫〞。
醉花阴
•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 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 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
南渡前的作品, 一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歌咏自然, 表
现作者天真活泼的个性, 和关怀美好事物
的。这类作品感情真挚, 富有青春活力,
风格清新、明快;一类是写闺情生活, 抒
发离情别绪, 表现伉俪之情和惜花伤春的。
这类作品, 思致深宛, 风格流丽。
国难当头
• 而此时的北宋王朝正面临着灭顶之灾。公元 1127年, 位于宋朝北部的金国长驱直入, 攻占 了北宋都城汴京, 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 将 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俘获, 押往金国为奴, 北 宋消亡, 史称“靖康之变〞。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 许多愁。
中的的在民照
, ,
, ,
.
富 有 爱 国 主 义 思 想
幽 深 意 境 和 悲 苦 的 情 调 之
情 思 时 常 流 露 在 她 所 创 造
一 起 感 愤 时 事 怀 念 家 国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 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 千载,群芳竞秀,盛开 一只〔枝〕女儿花。〞
中国古代笑话85则(文言版)

中国古代笑话85则(文言版)⊙非常不敢说五代时冯瀛王门客讲《道德经》首章,有“道可道,非常道”。
门客见“道”字是名,乃曰:“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宋)无名氏撰《籍川笑林》⊙以姓名谑石中立参政滑稽,有上官泌郎中劝以慎口,对曰:“下官口干上官鼻何事?”——(明)潘埙辑《楮记室》⊙金眼睛党进命画工写真,写成大怒,责画工曰:“前日见你画大虫,尚用金箔帖眼,偏我消不得一双金眼睛乎?”——(明)浮白斋主人撰《雅谑》⊙秃字包山寺(在苏州太湖)僧天灵者,博学通文。
有一秀才嘲之曰:“秃驴的秃字如何写?”僧应声答曰:“把秀才的秀字,屁股略弯弯掉转就是。
”——(明)浮白斋主人撰《雅谑》⊙韩信主考宋壬戌科,秦桧之子熹,侄昌时、昌龄,一榜登第。
时人愤恨,追问今岁知贡举为谁。
一士答曰:“是韩信。
”人争辩其非。
士笑曰:“若非韩信主考,如何乃取三秦?”——(明)浮白斋主人撰《雅谑》⊙产喻一士屡科不利,其妻素患难产,谓夫曰:“中这一节,与生产一般艰难。
”士曰:“你是有在肚里,我却无在肚里。
”——(明)浮白主人辑《笑林》⊙名读书车胤囊荧读书,孙康映雪读书。
一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
”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
”——(明)浮白主人辑《笑林》⊙豆腐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觉他味不及也。
”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以鱼肉中各和豆腐。
其人只择鱼肉大啖,客问曰:“汝曰‘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答曰:“见了鱼肉,性命都不要了。
”——(明)浮白主人辑《笑林》⊙卖糕有叫卖糕者,声甚哑,人问其故,曰:“我饿耳。
”又问:“既饿,何不食糕?”曰:“是馊的。
”(两曰皆低声而说)——(明)浮白主人辑《笑林》⊙厨师有厨子在家切肉,匿一快于怀中。
妻见之,骂曰:“这是自家的肉,为何如此?”答曰:“啊,我忘了。
”——(明)冯梦龙辑《笑府》⊙新官赴任新官赴任,问吏胥曰:“做官事体当如何?”吏曰:“一年要清,二年半清,三年便混。
中国最美的10篇古文,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中国最美的10篇古文,一生至少要读一次!迄今为止,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在漫长的历史中,先贤们用汉字组成美妙的文章,至今读来,依然唇角含香,韵味无穷。
今天,要分享10篇最美的古文,文字美,韵律美,意境美,下面一起来欣赏。
《兰亭集序》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背景】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与会者将诗作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评价】《兰亭集序》其文情致高旷,笔情绝俗,读来,如亲临盛会。
【名家点评】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此文一意反复生死之事甚疾,现前好景可念,更不许顺口说有妙理妙语,真古今第一情种也。
《桃花源记》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很奇葩的文言文翻译

奇才见之,惊异万分,遂以竹筒盛之,携归家中。
乡人皆曰:“此何异兽,乃天外来客也!”奇才闻言,笑而不答,自谓:“此物非凡,吾将养之,必成奇珍。
”于是,奇才日以珍馐佳肴奉养此兽,兽亦颇感其恩,日日献上异香,奇才乃以之烹饪,食之者皆觉神清气爽,体健如童。
又一日,奇才于市中闲逛,忽见一老妪,手持一木梳,长叹一声,曰:“吾梳已百岁,未能梳尽世间愁绪,奈何!”奇才闻之,心生怜悯,遂以千金购之。
老妪感其诚,赠以一秘方,言:“以此方炼制,可成仙丹,延年益寿。
”奇才大喜,遂按方炼制,果然丹成,食之者无不长寿。
自此,奇才声名远播,四方来者云集,皆欲一睹其奇。
一日,有邻村老者,携幼女来访,曰:“吾女久闻奇才大名,愿一观其奇。
”奇才见其幼女,眉清目秀,颇有灵气,遂以一宝珠赠之,曰:“此珠名为‘慧眼’,可助汝洞察世间一切。
”幼女接珠,泪眼婆娑,谢过奇才,曰:“吾父病重,此珠若能治愈,愿以一生侍奉奇才。
”奇才闻言,心动不已,遂以秘术为老者疗伤。
数日之后,老者痊愈,幼女感激涕零,曰:“吾父已死,愿以余生侍奉奇才,以报大恩。
”奇才愕然,曰:“汝父已逝,汝岂可孤身侍奉我?”幼女泣曰:“吾愿以命相托,奇才莫辞。
”奇才见其情真意切,遂允之。
自此,幼女随奇才左右,奇才亦善待之,然心中终觉不安,恐有负幼女一片真情。
一日,奇才于梦中,见一神人,曰:“汝以非凡之心,行非凡之事,然亦应知,世间万物,皆有定数。
汝之奇,终将归于平凡。
”奇才醒,思之再三,觉神人言甚有理,遂决心放下一切,回归平凡。
于是,奇才将家中珍藏宝物,悉数赠与他人,自己则隐居于山林之间,以种田捕鱼为生。
岁月如梭,奇才渐渐老去,而那幼女,亦已长大成人。
一日,奇才于田间劳作,忽闻一阵香气,回首望去,只见幼女手捧一束鲜花,缓缓走来。
奇才微笑,曰:“汝来也。
”幼女答曰:“吾来探望奇才。
”奇才叹曰:“岁月匆匆,吾已老矣,汝亦长大成人。
汝之恩,吾终身难忘。
”幼女泪眼盈盈,曰:“奇才,汝之奇,早已深入人心。
中国文学奇葩——唐诗之美

中国文学奇葩:唐诗之美
施蛰存:唐诗是什么? (风花雪月?文学遗产?语言 艺术?盛世气象?文化精神?)
马一浮: 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
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 起,如病者之苏”。
(初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盛唐)李 白: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盛唐)李 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一九)僖宗 李俨(874--888 15) │ 文宗开成元年
(二0)昭宗 李杰(889--903 15) │ |
(二一)昭宣帝 李祝(904--907 4)┘ 昭宣帝天佑三年
王勃 649~676,字子安。绛
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作诗 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 风格较为清新明朗。 代表作有《滕王阁 诗并序》、《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等。
骆宾王
(约626--684) 七岁即有咏鹅佳作。 其名作《帝京篇》, 内容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相近,但篇幅更长、铺排更甚, 称为绝唱。又精于五言律诗, 如《在狱咏蝉》。
吴中四士:
初唐时期的四位诗人。 贺知章,会稽人 (今浙江萧山县) 张 旭,吴郡人 (今江苏苏州市) 张若虚,扬州人 (今江苏扬州市) 包 融,润州人 (今江苏丹阳市)
“七岁女子” 《送兄》: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闻一多: 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 他们一律用诗的形式来写, 达到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 诗的程度。
唐诗,乃“一代之文学”!
唐代帝系对照唐诗分期
(一)高祖 李渊(618--626 9)——┐ 唐诗分期:
(二)太宗 李世民(627--649 23) │
王维
(701-761),字摩诘,原籍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诗、 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曰“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之画,画中有诗。”晚年无心 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 其为“诗佛”。代表作如《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鹿 柴》、《竹里馆》、《鸟鸣 涧》、《送元二使安西》 等。
这8首奇葩诗词,让人“笑”掉大牙,第三首我是笑着读完的!

这8首奇葩诗词,让人“笑”掉大牙,第三首我是笑着读完的!古典文学与诗词 2022-07-30关于孔子,有一个幽默的故事。
一次,孔子从郑国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于是他独自在城门等待弟子来寻找。
路过的人,看着孔子落魄的样子,说:“那个人好像一只没家的狗呀”。
孔子知道后,说:就是,就是。
这样自嘲的孔子,诗词君觉得特别可爱。
严肃如孔子,也有幽默自嘲的一面。
一如诗词,在许多人看来,诗是严肃的,实际上,还有很多幽默的诗词,让人笑掉大牙,不信,你来看。
o人比人,气死人诗二首·其二唐·王梵志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别人骑着一匹大马,独独我一个人坐头小驴。
回头看到了挑柴的汉子,心里立刻好受了许多。
这不就是典型的:人比人,气死人吗。
王梵志是唐代诗僧,一生历尽沧桑,饱经忧患。
他的诗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
人生固然艰难,可是,当看到他人的处境时,想一想自己有多幸运呢?人们总是把幸福理解为“有”:有钱,有权,有名,有利,有房,有车。
但是幸福其实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
“有”多半是给别人看的;“无”才是给自己的。
o我没钱,能卖我酒喝吗?《戏问花门酒家翁》唐·岑参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这是一个关于没钱买酒的诗。
老人七十了还在卖酒,无数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
想喝酒,没有钱,怎么办呢?他注意到了一旁的荚树,它的叶子圆圆的,像铜钱,他突发奇想:我摘下那像铜钱的榆荚买酒可以不?卖酒人也许会回复一声:想得美。
人生需要幽默,所有的不快,所有的未得到,用幽默之口说出,也就没有那么苦了。
o我从未见过如此爱占便宜之人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佚名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这可能是诗词里最爱占便宜的人。
从燕子的口中抢泥巴,在针头上削铁屑。
奇葩真多的文言文翻译

世之奇人,异事,何其多也!吾闻之,昔者孔子游于齐,见一奇葩,问之,乃名“奇花”。
孔子曰:“奇花者,何以为奇?”对曰:“此花独生于异域,花色斑斓,香气浓郁,世间罕见,故曰奇花。
”孔子叹曰:“吾闻奇者,固非寻常之物,然此花之奇,乃奇在异域也。
”时至今日,吾游历四方,见奇葩无数,奇人异事,令人叹为观止。
试举数例,以见一斑。
其一,有童子,年方弱冠,容貌俊秀,举止不凡。
人皆称其为“美少年”。
然此美少年,却有一癖好,喜食腐臭之物。
其父甚忧,求医问药,遍访名医,终不得解。
有智者曰:“此童子食腐臭,乃奇癖也。
吾闻腐臭之物,能养颜益寿,或许此童子食之,亦有所得。
”众皆不信,然美少年食腐臭之物,果然容光焕发,身强体健。
其二,有老翁,年逾古稀,须发皆白,步履蹒跚。
一日,遇风雨,老翁避雨于檐下,忽见一斑斓蝴蝶,翩翩飞舞。
老翁惊叹:“吾生平未见如此奇蝶,真乃世间罕见。
”言未毕,蝴蝶忽落老翁肩头,化作一仙子,对老翁曰:“吾乃蝴蝶仙子,闻君之奇,特来相会。
自今而后,君可每日晨起,于山间林中,采撷仙草,以保长生。
”老翁信以为真,自此果然延年益寿。
其三,有女子,才貌双全,聪明伶俐。
然此女子,却有一奇病,每逢月圆之夜,便会昏睡不醒。
其父母忧心如焚,遍寻名医,终无良策。
一日,有道士路过,见女子病状,曰:“此女子之病,乃月圆之夜,妖魔附体所致。
吾有仙法,可驱妖除病。
”言罢,道士作法,女子果真醒来,病亦痊愈。
吾闻奇葩之事,不胜枚举。
世之奇葩,非独物也,人亦奇。
或奇于貌,或奇于行,或奇于病,或奇于德。
然奇葩之所以为奇,皆因其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吾辈当以宽容之心,观之、学之、行之,方不负此生。
夫奇者,世间之宝也。
人若能识奇、爱奇、求奇,必能成就非凡。
吾愿世间奇葩更多,奇人异事更盛,使此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8首奇葩古诗词,全部出自名家,绝了,笑死你!

8首奇葩古诗词,全部出自名家,绝了,笑死你!展开全文逗呢,就这也叫诗?!太奇葩了。
然鹅,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这不仅是诗,而且还有学名——逆挽诗!又叫逆转诗、抑扬诗、陡转诗、雅俗诗。
逆挽诗的最大特点是开头平淡无奇、甚至是大失所望,可到诗后却以出人意料的飞来之笔和逆转成奇蜂之势,把读者引入一个崭新的诗歌境界。
鸡叫宋赵匡胤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鸡叫明朱元璋一叫一勾勾,两叫两勾勾。
三叫日出满天红,驱散残星月朦胧。
咏麻雀清李调元一窝二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种粟,凤凰何少尔何多?以上三首是铺垫式。
指故意先用数字作铺垫,使诗的前半部通俗易懂、平淡如水,最后却用警句作结,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体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之妙。
接下来是巧补式。
就是命题写诗或作联的条件、背景一变再变,使得写诗人或题联者穷于应付,这是要考考咏诗或题联之人的应景捷才。
暮鹤清冯诚修远望天空一鹤飞,朱砂为颈雪为衣。
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洗墨池。
乾隆南下,见一只白鹤,他命随行文人即兴赋诗。
冯诚修开口吟道:「远望天空一鹤飞,朱砂为颈雪为衣。
」乾隆听后说道:「我要吟的是黑鹤,不是白鹤。
」冯诚修却不慌不忙顺势吟道:「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洗墨池。
」机智boy冯诚修将墨汁把白鹤染黑,乾隆哈哈大笑。
吟鸡冠花明解晋鸡冠本是胭脂染,今日为何浅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得满头霜。
此诗相传为明代才子解缙所作。
友人邀解缙当场作鸡冠花诗一首。
解缙随口吟道:「鸡冠本是胭脂染。
」然而友人忽从衣袖中取出白鸡冠花道:「不是红的,是白的。
」解缙不慌不忙吟出:「今日为何浅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得满头霜。
」友人听罢,不禁连连点头称好。
祝寿诗明解晋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生的儿子都是贼,偷来蟠桃献至亲。
这首是波浪式。
明代名士解缙给一位老太太祝寿,开头就是「这个婆娘不是人」,把老太太差点气死,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太太转怒为喜;第三句又出「儿孙个个都是贼」,刚缓和过来的气氛又紧张起来,解缙不紧不慢地来了第四句:「偷得蟠桃奉至亲。
好笑的黄色文言文

好笑的黄色文言文1. 搞笑文言文屠户创业未半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今天下浩浩汤汤,方圆七里,此诚能以径寸之木,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然侍卫之臣其龌龊亦耐不得,忠志之士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盖追屠户终日看场中美色,愈看愈入。
诚宜伐竹取道,去国怀乡,不宜开张圣听,面刺寡人之过,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臭油坏酱,陟罚臧否,鳞次栉比。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示其尻尾,袒胸露乳,以昭陛下之不惠。
侍中侍郎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等,此皆禽兽,跳踉大㘎,是以屠户简拔似与游者相乐。
愚以为读书之事,悉以咨之,必能读《点击》至四鼓,洒然不倦。
将军黔之驴,性行甚爱一鸣,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屠户称其“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以众议举仲永为太守。
愚以为论战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其旗靡,其辙乱,环而攻之而不胜。
亲脚扑朔,远眼迷离,此先汉所以百废具兴也;亲眼迷离,远脚扑朔,此后汉所以颓然乎其间也。
屠户在时,每与臣弛担持刀,眈眈相向,未尝不叹息于吾射不精乎。
太行,王屋,邻人京城氏之子,操蛇之神,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倾覆,终无所成。
臣本没分晓的纯汉,高可二黍许,躬耕于隐土之北,苟全性命于荡倚冲冒,不求闻达于滁人。
屠户不以臣凶强侠气,顾左右而言他,三顾臣于破山寺中,由是感激,遂许屠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后值倾覆,受任于尻尾之际,奉命于两股之间,尔来至则无可用矣。
屠户知臣停杯投箸不能食,故临崩寄臣以径寸之木。
受命以来,左牵黄,右擎苍,只识弯弓射大雕,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少年狂,故凭阑袖拂张睢阳,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今南海已定,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当奖率三军,八百里麾下炙,杂然而前陈者。
此臣所以报屠户乘风归去之职分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则虞世南,睢阳,方平之任也。
愿陛下为伊消得人憔悴。
不效,则毙之,以告屠户之刀。
若无小说家言,则责世南,睢阳,方平之慢。
陛下亦会宾客大宴,断其喉,尽其肉。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古代散文园地里的一颗奇葩——周敦颐《爱莲说》赏析

古代散文园地里的一颗奇葩——周敦颐《爱莲说》赏析古代散文园地里的一颗奇葩——周敦颐《爱莲说》赏析《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说,古代议论兼叙事的一种文体,义取解述,名始于《易说卦》,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便是这种文体的典范之作。
《爱莲说》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古代散文,这是世人所公认的。
特别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象征了—种崇高的品德,因而令人反复吟哦,并成为了志士仁人的座右铭。
《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它很像一首以“物”为题材,托物寄意、抒发情思的咏物诗,精致玲珑,给予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颂、所喜爱。
用极短的篇幅,极少的文字,努力表现出丰富的内容,深邃的境界,是这篇散文最突出的特点。
全文只有—百一十九个字,从字面上来看,只是对菊、牡丹和莲这三种花进行品评,但变化错综,波澜顿挫,措辞含蓄,尤其是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精心提炼,表现出作者志向高洁,品行廉正,爱憎分明,字字句句都闪射出熠熠耀眼的光彩,读后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表现手法的灵活多变,尤其是章法结构的独特是本文艺术上的一大特色。
文章开笔并不是从爱莲写起,而是以欲擒故纵的手法,淡淡地写下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么一句。
“水”、“陆”二字,点出了广亵的区域,“草”、“木”二字,展示了花种之繁多。
并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引出关键的一句一—“予独爱莲”,紧扣题目。
周敦颐倡导“文以载道”,他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东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
……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
”(《通书·文辞》)可见他是重道而轻文的。
但就他这篇《爱莲说》来看,在“道”和“文”上都进行了苦心经营。
从“文”上来看,语句精当,行文畅达,未用启承关合的字句,却能环环紧扣,一气呵成,毫无懈隙。
同时,无论是叙写还是议论,句式都富于变化,使文章具有一种舒卷自如的节奏感,如叙写“予独爱莲”一段时,先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对偶句,接着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一组整齐的短句,最后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先肯定后否定的句子,这简短的几句话,却写得波澜重叠,韵味淳厚,使莲的特性和神态跃然纸上。
高中奇葩文言文翻译

昔有学子,性聪颖,好古文,然文言难懂,常感头痛。
一日,遇一奇人,自称能解其惑。
学子闻之,喜出望外,遂随奇人学之。
奇人曰:“文言者,古人之言也,虽繁复,实有趣味。
吾今为汝译一奇葩文言文,以启汝心。
”学子拜谢,请奇人开讲。
奇人遂出一篇文言文,曰:“吾友李生,一日夜读,见一猫儿,窃窃私语。
生怪而问之,猫儿曰:‘吾与汝言,非欲汝知,但欲汝笑耳。
’生曰:‘何事可笑?’猫儿曰:‘吾闻邻家狗儿,常夜鸣,其声如雷,吾辈皆惧之。
然狗儿夜鸣,乃自鸣其悲,非鸣人之悲也。
今夜,吾欲效狗儿,鸣以自悲,以博汝一笑。
’生笑而止之。
”奇人曰:“此篇文言,言猫儿夜鸣,实为自鸣其悲,非鸣人之悲。
然猫儿竟以此博人一笑,可谓奇葩。
”学子读罢,笑曰:“吾初读此文,实不知其意。
经公解释,方悟其中趣味。
然吾仍不解,猫儿为何要效狗儿夜鸣?”奇人曰:“此猫儿心性奇特,欲以奇特之举,博人一笑。
狗儿夜鸣,本为自鸣其悲,猫儿效之,亦为自鸣其悲。
然猫儿自鸣,却欲博人一笑,故曰‘奇葩’。
”学子又问:“公言文言有趣味,然吾读之,常感晦涩难懂。
何故?”奇人曰:“文言文,字词繁多,语法独特,非一日之功可通。
然汝若用心,自能渐入佳境。
吾今为汝译之,望汝能领悟。
”奇人遂将此文译为白话文,曰:“我有个朋友叫李生,有一天晚上读书,看到一只猫在窃窃私语。
他觉得很奇怪,就问猫:‘你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些话?’猫说:‘我并不是想让你知道这些,只是想让你笑一笑。
’李生问:‘有什么好笑的?’猫说:‘我听说邻居家有条狗,晚上总是叫得很响,声音像雷一样,我们都很害怕。
但是狗叫是因为它自己感到悲伤,并不是因为别人的悲伤。
今晚,我想学狗叫,发出悲伤的声音,来让你笑一笑。
’李生笑着制止了它。
”学子读罢,感叹道:“原来文言文可以这样翻译,真是奇妙!”奇人曰:“文言文翻译,需细心揣摩,方得其中真谛。
汝若能多读多练,自能游刃有余。
”学子自此,勤学苦练,文言文翻译技艺日进。
后竟成为一代文豪,传颂千古。
好怕失去文言文翻译

吾生而好古,自幼便对那飘逸流转的文言文心生向往。
每当夜深人静,我便沉浸在那些千古流传的篇章之中,感受着先贤们的智慧与情感。
然而,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吾不禁心生一惧:怕失去这珍贵的文言文。
文言文,如同一朵盛开在历史长河中的奇葩,历经沧桑,仍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我们文化的根与魂。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以文言文抒发情怀,记载历史,传颂美德。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白话文的兴起,文言文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有失传之虞。
吾恐文言文之失,一则因其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若文言文失传,则如断我族之根,失我族之魂。
二则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无数前人的智慧结晶。
若文言文失传,则如失我族之宝库,令后人无法窥见先贤们的智慧之光。
吾惧文言文之失,一则因其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降低。
如今,学校教育以白话文为主,文言文教学时间有限,导致许多青少年对文言文知之甚少。
长此以往,文言文将成为少数人的专利,而非全民共有的文化遗产。
二则文言文在我国社会中逐渐失去影响力。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再使用文言文,甚至对其产生陌生感。
若文言文在社会中失去地位,则如断我族之纽带,令民族凝聚力逐渐削弱。
吾惧文言文之失,一则因其对我国文学创作的影响。
文言文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文学巨著均以文言文为载体。
若文言文失传,则如断我族之文脉,令后世文学创作失去源泉。
二则文言文在我国语言文字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许多学者通过对文言文的研究,揭示了我国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若文言文失传,则如断我族之智库,令语言文字研究陷入困境。
然而,吾亦深知,文言文之失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日之过。
要挽救文言文,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文言文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增加文言文教学时间,提高青少年对文言文的认识和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传承文化精髓。
文言文中古人奇葩行为

文言文中古人奇葩行为
一: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
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
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
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
待我与其对立在此。
”
二:
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
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
”其人遽(jù)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
三:
一富人有余田亩,租与张三者种,每亩索鸡一只。
张三将鸡藏于背后,田主逐作吟哦之声曰:“此田不与张三种.”张三忙将鸡献出,田主又吟曰:“不与张三却与谁?”张三曰:“初闻不与我,后有与我,何也?”田主曰:“初乃无鸡之谈,后乃见鸡而作也。
”。
奇葩翻译文言文

夫古风之妙,在于其简练、典雅,然今日之世,汉语之用,多有误用古风者,致使文辞佶屈聱牙,令人捧腹。
今特以《奇葩翻译文言文》为题,揭示其中之奇,以飨读者。
一、现代汉语之“龙飞凤舞”古风之美,首推龙飞凤舞。
然今人用之,却多失其意。
例如,某手机广告语:“手机拍照,龙飞凤舞。
”此语本意乃形容拍照技术高超,如同龙凤翩翩起舞。
然今人误以为“龙飞凤舞”即指手机拍照动作之优美,实则大谬不然。
二、古风之“翩翩公子”翩翩公子,古风之中,形容英俊潇洒之男子。
然今人用之,却多失其真。
例如,某电视剧台词:“翩翩公子,潇洒自如。
”此语本意乃形容男主角风度翩翩,举止优雅。
然今人误以为“翩翩公子”即指男子行走之姿态,实则曲解其意。
三、古风之“鸿雁传书”鸿雁传书,古风之中,形容书信传递之迅速。
然今人用之,却多失其实。
例如,某快递公司广告语:“鸿雁传书,快递无忧。
”此语本意乃形容书信传递之快捷,如同鸿雁传信。
然今人误以为“鸿雁传书”即指快递速度之快,实则望文生义。
四、古风之“金榜题名”金榜题名,古风之中,形容科举考试高中。
然今人用之,却多失其雅。
例如,某餐厅菜单:“金榜题名,红烧肉。
”此语本意乃形容科举考试成功,如同金榜题名。
然今人误以为“金榜题名”即指美食之美味,实则荒谬之极。
五、古风之“青鸟传书”青鸟传书,古风之中,形容使者传递书信。
然今人用之,却多失其趣。
例如,某电商平台广告语:“青鸟传书,购物无忧。
”此语本意乃形容使者传递书信之快捷,如同青鸟传信。
然今人误以为“青鸟传书”即指购物方便,实则误解其意。
六、古风之“风花雪月”风花雪月,古风之中,形容美景。
然今人用之,却多失其美。
例如,某护肤品广告语:“风花雪月,美丽肌肤。
”此语本意乃形容美景,如同风花雪月。
然今人误以为“风花雪月”即指护肤品之功效,实则曲解其意。
总之,古风之美,在于其意境深远,寓意丰富。
然今人误用古风,致使文辞荒谬,趣味尽失。
愿吾辈后人,勿忘古风之美,慎用古风之辞,以免陷入“奇葩翻译文言文”之泥潭。
奇葩文言文翻译全集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二、《诗经》篇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理想的对象。
三、《庄子》篇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实在是危险啊!四、《史记》篇原文: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翻译:秦朝失去了鹿,天下的人都去争夺它。
五、《红楼梦》篇原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翻译:女孩子是用水做的身体,男孩子是用地上的泥做的身体。
六、《西游记》篇原文:八戒行凶,悟空降妖。
翻译:八戒行凶作恶,悟空前来降妖伏魔。
七、《三国演义》篇原文: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
翻译: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得到其中一人就可以使天下安定。
原文:一百零八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翻译:一百零八位好汉,三十六位天罡星,七十二位地煞星。
九、《红楼梦》篇原文: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翻译:世态炎凉,人心险恶,雨打黄昏花容易凋谢。
十、《聊斋志异》篇原文: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翻译:人生就像一场梦,梦又像是人生。
以上为《奇葩文言文翻译全集》的部分内容,共计500字。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盛开在中国文坛上的奇葩
发表时间:2012-06-27T16:09:07.29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上)供稿作者:张记荣
[导读] 文言知识在语文教学领域较为特殊,它语意精炼深奥又距现代生活久远,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浅谈文言词语的翻译方法
张记荣(安徽省怀远第二中学安徽蚌埠 233400)
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文言知识在语文教学领域较为特殊,它语意精炼深奥又距现代生活久远,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文章试图在文言词语(实词)翻译这一知识点上从联想——串义成句、成语揣测、举一反三、结构分析等方法入手,以期能够更好地解读文言文。
关键词:文言文;实词;联想
文言文,静如一朵奇葩,开在悠悠中华古老而新的文坛之圃。
它的每一片花瓣,都是文化老人留下的回音壁和备忘录;每一片花瓣,都浸刻着岁月的痕迹,律动着乾坤的吐纳,展现着人生的启示;每一片花瓣,都映照着时代变迁,折射出心灵告白,浸透了文化的情思与眼泪。
它的每一缕花香,都让人为之难忘。
穿越历史风云,它绽放在古典温婉的先秦《诗经》里,我们仿佛可以闻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桃夭》)的清新;绽放在诗赋见长的秦汉《史记》里,我们仿佛可以嗅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的墨香;绽放在诗词著称的唐宋文坛上,我们仿佛可以闻到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暗香;绽放在小说盛行的明清《红楼》里,我们仿佛可以品出“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黛玉《咏白海棠》)的芬芳。
这样一朵奇葩,你读懂了它,便觉得神清气爽、获益匪浅、一生受用。
然而也有很多人说,文言文美则美矣,实在繁难深奥,不好理解。
笔者认为,说出这番话的人一定对文言文存在偏见,或是在解读时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
《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能够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可见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的确,读懂文言文,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
笔者自己多年来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领域勤勤恳恳,不断专研,摸索到了一些实用而又简捷的文言词语翻译方法。
文言词语分为实词与虚词。
高考中考察的一般都是常见的文言词语,即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
对于文言虚词,考察时重在理解,不在记忆,并且数目不多,范围较小,学生只要多加积累揣摩就可烂熟于心。
下面重点说说文言实词。
对于文言实词,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兼语词、偏义复词及词类活用等现象,考察的内容较多,记忆量也较大,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就较大。
但文言词语的考察,有时虽非课文原文而考点却在教材中,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因此,多数情况下,只要读懂材料,联系教材,或联想现代语义,进行适当推断就可以准确回答。
首先,联想——串义成句法
就文言实词而言,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
这些义项散落于不同篇章或同一篇章不同段落,结合书本原文语境时,学生一般很容易记得其意义,但如若从原文抽离出来,变换语境,学生则很难一时记得所有义项,也就很难一眼就辨出其意思来。
换句话说就是义项太多,记忆困难,不能灵活运用,对号入座。
对这个问题,我们用联想——串义成句法就可迎刃而解。
比如“卒”字,其各义项为:
1.终于 “卒成帝业” 《史记·李斯列传》
2.最终、完毕、结束 “语卒而单于大怒” 《史记·匈奴列传》
3.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一百人为卒,约相当于现在军队中的连 “猛将必发于卒伍” 《韩非子·显学》。
4.士兵 “旦日饷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鸿门宴》。
5.同“猝”,仓猝,突然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荆轲刺秦王》
6.死 “公子季友卒” 《左转·僖公十六年》
如果我们把以上各义项连结起来,那么就成一句话:最后,连里的一个士兵突然死了。
这样,学生在记忆时只记这一句话就能牢记各义项,也就便于灵活运用。
如此记忆,方便快捷。
再如“适”字,其各义项为:
1.古代称女子出嫁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2.往、到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
3.刚刚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孔雀东南飞》
4.按照、适合、顺从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 《孔雀东南飞》
5享有 “吾与子之所共适” 《赤壁赋》
6.舒服、畅快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登乐游原》
如此,连缀成句便是:古代女子从刚刚嫁到夫家的那一刻起,只有顺从丈夫才能享有舒服的生活。
这个方法对具有多义项的实词非常实用,只要用心把各义项联想成句即可。
当然并不是所有实词的义项都能串联成句的这就需要用其他方法。
其二,联想——成语推测法
现代汉语的不少成语都源自文言文,因此解题时联想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题方法。
比如:
1.爽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氓》
2.速 “ 至丹以荆卿为计,时速祸焉” 《荆轲刺秦王》
例中,“爽”义为“差错”,成语有“屡试不爽”、“毫发不爽”等。
“速”义为“招致”、“招引”,成语有“不速之客”。
其三,联想——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这种特殊的对举现象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普遍。
反义词并用如“进退”、“高下”、“贫富”、“穷达”等,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臣虏”、“货赂”等。
例如: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陈情表》
2.“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之属为之谋,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
例中,“无”“鲜”相对,故可理解为“无”“少”;“之属”“之徒”“之伦”结构相同,故可理解为“这一类人”。
此外,对于部分重点实词,还可用联想——举一反三法,即学习课本时一些常见义项可以少用精力而把重点放在其特殊义项上并牢牢记住做到心中有个“一”,这样以后做题时才能翻出“三”来。
对于部分实词,可以用联想——通假代入法,即常规不通,通假带入。
对于古今
异义词的翻译要坚持“扩”(词义扩大)、“缩”(词义缩小)、“转”(词义转移)、“变”(感情色彩变化)四原则,同时注意单音与双音的关系。
总之,文言如花,要想读懂文言,解读花之语,品悟花之深意,就必须首先掌握一定技巧在词语上下功夫,由词而句,由句而篇,日渐积累,方能提升文言素养,做到厚积薄发。
如此文言之花在文坛上才会独见风华!参考文献:
[1]《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
[2]《古文字研究》商务印书出版社,1984.6
[3]《读古文入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
[4]《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