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机房培训制冷技术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毒处置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2. 皮肤和眼睛接触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 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 伤。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 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 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 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 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 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 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1. 吸入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 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 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 气管炎。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 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 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 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 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 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 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1. 制冷系统压力和温度的检测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2) 制冷系统中的温度概念 制冷系统中的温度涉及 面较广,有蒸发温度 te,吸气温度ts,冷凝温度、排气 温度等。对制冷系统的运行工况起决定作用的是蒸发 温度te和冷凝温度tc。 1) 蒸发温度te 是指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沸腾气化 的温度。例如空调机组的te。为5~7℃作为空调机组的 最佳蒸发温度,就是说空调机组的设计te为5~7 ℃之 间,当检修后的空调机组在调试时,若te达不到5~7 ℃之间,应对膨胀阀进行高速,检测压缩机的吸气压 力。其目的是了解机组运行时的蒸发温度,而te又无 法直接检测,只有通过检测对应的蒸发压力而获得其 蒸发温度(通过查阅制冷剂热力性质表)。
1. 制冷系统压力和温度的检测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3) 排气温度td 是指压缩机排气口的温 度(包括排气口接管的温度),检测排 气温度必须有测温装置,一般小型机不 设立,临时测量可用半导体点温计检测, 但误差较大。排气温度受吸气温度和冷 凝温度的影响,吸气温度或冷凝温度升 高,排气温度也相应上升,因此要控制 吸气温度和冷凝温度,才能稳定排气温 度。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四)泄漏处置
2.大量泄漏
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 人员应穿全身防护服,戴呼吸设备。消除附近火源。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 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 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 姓名、电话。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 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 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喷雾 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 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 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 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 备洗消。
2. 吸气压力变化制冷系统的影响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1) 吸气压力低的因素 吸气压力低于正常值,其因素有制 冷量不足、冷负荷量小、膨胀阀开启小、 冷凝压力低(指用毛细管系统),以及 过滤器不畅通。
百度文库
2. 吸气压力变化制冷系统的影响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2) 吸气压力高的因素 吸气压力高于正常值,其因素有制 冷剂过多、制冷负荷大、膨胀阀开启度 大、冷凝压力高(毛细管系统)以及压 缩机效率差等。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五)燃烧爆炸处置 1.燃烧爆炸特性 常温下氨是一种可燃气体,但较难点燃。爆炸 极限为16%~25%,最易引燃浓度为17%。产生 最大爆炸压力时的浓度为22.5%。 2. 火灾处理措施 在贮存及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火灾应采取 以下措施: (1)报警:迅速向当地119消防、政府报警。 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 地点、化学品名称、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 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三)急救措施
2.病人复苏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对病人进行复 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 气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 呼吸: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可用袖 珍面罩等提供通气。 循环: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 苏。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三)急救措施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制冷系统运行时,其吸气压力与蒸发温 度及其制冷剂的流量有着密切关系。对于用 膨胀阀的系统而言,吸气压力与膨胀阀的开 启度、制冷剂充注量、压缩机的冷效率、以 及负荷大小有关。用毛细管的系统,吸气压 力与冷凝压力、制冷量,压缩机制冷效率、 以及负荷大小有关。为此在检查制冷系统时, 应在吸气管上装按压力表。检测吸气压力对 故障分析有重要作用。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第二节 制冷系统故障症状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制冷系统发生了故障,一般不可能直接看到 故障的部位发生在哪里,也不可能将制冷系 统的部件一一分解和解剖,只能从外表检查, 找出运行中的反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在 检查中一般都通过看、听、摸 来了解系统的 运行状态。当系统的运行压力和温度超出正 常范围时,除了室内、外环境温度恶化外, 否则必存在问题,这是判断故障根源的重要 依据。
(三)急救措施
1.清除污染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 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 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 盐水冲洗20分钟以上。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 慢慢滴入1~2滴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如患 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 应取下隐形眼镜。 应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 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五)燃烧爆炸处置
(2)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到安全区域,建立 500 米左右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 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 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 (3)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穿着防化服,佩戴正压式 呼吸器。氨气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员要注意 对人体排汗量大的部位, (4)小火灾时用干粉或CO2灭火器,大火灾时用水幕、 雾状水或常规泡沫。 (5)储罐火灾时,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 水炮扑救。 (6)切勿直接对泄漏口或安全阀门喷水,防止产生冻结。 (7)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变色时应尽快撤离,切勿在储罐 两端停留。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四)泄漏处置
1.少量泄漏 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 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 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 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 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 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 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 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 中,以便废弃处理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1) 排气压力高的因素 当排气压力高于正常值时, 一般有冷却介质的流量小或冷却介质温度高、制冷剂 充注量过多、冷负荷大及膨胀开启大等。 以上因素会引起系统的循环流量增加,冷凝热负荷也 相应增加。由于热量不能及时全部散出,引起冷凝温 度上升,而所能检测到的是排气(冷凝)压力上升。 在冷却介质流量低或冷却介质温度高的情况下,冷凝 器的散热效率降低而使冷凝温度上升。在冷却介质流 量低或冷却介质温度高的情况下,冷凝器的散热效率 降低而使冷凝温度上升。对于制冷剂充注量过多的原 因,是多余的制冷剂液占据了一部分冷凝管,使冷凝 面积减少,引起冷凝温度上升。
1. 制冷系统压力和温度的检测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4) 吸气温度ts 是指压缩机吸气连接管 的气体温度,检测吸气温度需有测温装 置,一般小型机组不设立测温装置,检 修调试时一般以手触摸估测,空调机组 的吸气温度一般要求控制ts=15 ℃为左 右为好。超过此值对制冷效果有一定影 响。
2. 吸气压力变化制冷系统的影响
分子式:NH3 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 分子量:17.04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 CAS编号:7664-41-7 自燃点:651.11℃ 熔点(℃):-77.7 爆炸极限:16%~25% 沸点(℃):-33.4 1%水溶液PH值:11.7 蒸气压:882kPa(20℃)
1. 制冷系统压力和温度的检测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1) 制冷系统的压力概念 制冷系统在运行时可分高、 低压两部分。高压段从压缩机的排气口至节流阀前, 这一段称为蒸发压力。压缩机的吸气口压力称为吸气 压力,吸气压力接近于蒸发压力,两者之差就是管路 的流动阻力。压力损失一般限制在0.018Mpa以下。 为方便起见,制冷系统的蒸发压力与冷凝压力都在压 缩机的吸、排气口检测。即通常称为压缩机的吸、排 气压力。检测制冷系统的吸、排气压力的目的,是要 得到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以此获得制冷 系统的运行状况。
1. 制冷系统压力和温度的检测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2) 冷凝温度tc 是制冷剂的过热蒸气在 冷凝器内放热后凝结为液体时的温度。 冷凝温度也不能直接检测,只有通过检 测其对应的冷凝压力,再通过查阅制冷 剂热力性质表而获得。冷凝温度高,其 冷凝压力相对升高,它们互相对应。冷 凝温度超高,机组负荷重,电动机超载, 于运行不利,其制冷量相应下降,耗功 率上升,应尽量避免。
3.初步治疗 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应采用支持治疗。 如果接触浓度≥500ppm,并出现眼刺激、肺水肿的症状,则 推荐采取以下措施:先喷5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 然后每5分钟喷两次,直至到达医院急症室为止。 如果接触浓度≥1500ppm,应建立静脉通路,并静脉注射 1.0g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或等量类固醇。 (注意:在临床对照研究中,皮质类固醇的作用尚未证实。) 对氨吸入者,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如有缺氧症状,应给湿 化氧气。 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 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对 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如叔丁喘宁。 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 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 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
3. 排气(冷凝)压力变化对制冷 系统的影响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制冷系统运行时,其排气压力与冷凝温 度相对应,而冷凝温度与其冷却介质的 流量 和温度、制冷剂流入量、冷负荷量 等有关。在检查制冷系统时,应在排气 管处装一只排气压力表,检测排气压力, 作为分析故障资料。
3. 排气(冷凝)压力变化对制冷 系统的影响
二、中毒处置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一) 毒性及中毒机理 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 ml/kg 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 ppm/5m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 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 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 作用。
二、中毒处置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
制冷机房培训
第一节 第二节
氨的理化特性及处理 制冷系统故障症状
第一节液案的化学特性及处理
一、氨的理化性质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氨作为一 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 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氨易 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氨在 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