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主讲人:李泽慧)教学内容
融合教育理念
融会教导理念融会教导功课丁江涛学完第一讲的内容,经由过程先生的讲授和查阅相干材料,我对融会教导的理念有了初步的懂得.在我看来,融会教导起首表现的是一种对特别学生的充分尊敬,不把他们特别化,正如结合国教科文组织《融会教导共享手册》原话:“知足所有儿童的教导,无论其身材.智力.社会.情感.说话或其他情形若何,也无论其平易近族.性别.年纪.种族.国度.是否有障碍.说话或社会经济地位若何.包含障碍儿童.天才儿童.流落儿童.童工.落伍地区儿童.少数平易近族儿童以及处境晦气或边沿群体儿童.”这表现了一种人权不雅,融会教导以人权不雅批评了现行的通俗黉舍与特别黉舍相隔离的状态,提出了人的受教导的根本权力问题.融会教导的思惟请求通俗黉舍要给有特别教导需求的学生供给进修机遇,容纳所有的学生,融会教导的建议“零谢绝”,黉舍不克不及以“不成教导”为由谢绝任何一个孩子接收教导.黉舍和社会应当创造出一种全纳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每小我受教导的权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包管.其次,融会教导旗号光鲜地否决轻视和排挤,强调一种平等不雅.因为我们的教导根本上仍然照样以测验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独一尺度,在我们的教导实践中确切还消失着轻视和排挤等不服等的现象.正如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整雷同的树叶一样,我们每小我都是不合的,有本身奇特的特征.兴致.才能和进修需求.然而这些不合性,往往成为轻视和排挤进修或行动有问题的学生的来由.而不去发明他们的长处,为他们供给良勤进修机遇.融会教导主意的是存眷每一个学生,而其实不是仅仅某部分人,尽力创造出合适每一个学生生涯进修的情形.按照融会教导的不雅点,教师和学生都是教授教养和黉舍生涯中的主体,都应积极介入和投入到教授教养进程和黉舍生涯中去,这表现了融会教导的平易近主不雅念.融会教导倡导“积极介入”的思惟,否决任何学生被排挤在教授教养进程以及黉舍生涯之外,主意黉舍要尽力促进所有学生的积极介入.“积极介入”的思惟充分反应了融会教导的平易近主不雅.在黉舍教导中,融会教导重视的是每一小我的积极介入,每一小我都是黉舍生涯的主人.在黉舍中经受的这种平易近主体验,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以及改革社会具有极大的意义.融会教导建议集体合作不雅.融会教导的目标是要使人们走向一种全纳的社会,在这种全纳的社会合体中,人人介入,大家合作.每一小我都是集体的一员,人人都受迎接与我们平日的不雅念不合,融会教导的容身点是集体,解决的办法是合作.融会教导造就将来人的一个价值目标就是重视集体和合作,因为将来社会的工作更重视集体合作.将来优良人才的一个须要前提之一等于合作,这意味着要能与不合兴致.不合才能.不合技巧.不合共性.不合文化布景的人配合合作,也意味着对本身和对他人的工作具有一种义务感.融会教导主意通俗黉舍回收所有的学生,但因为学生的各类需求不合,是以更须要壮大集体的合作,依附集体的力气来解决问题.在黉舍教导进程中,融会教导主意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社区之间都应当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配合创建一种全纳的气氛.融会教导让特别学生介入到与正常学生一样的情形中去,把他们当做正常人对待,让他们熟悉到他们的价值地点,以主人翁的姿势介入社会的治理,而不是社会的包袱,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敬.我们前人就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很多残疾出缺点的人对社会做出的进献远弘远于正常人,比方霍金,它固然被约束在了轮椅上,但他的思维却飞出地球,飞出银河系,飞向遥远的黑洞.成为既爱因斯坦之后最巨大的科学家.融会教导理念表现了对特别学生价值的充分确定,对特别学生建立生涯的信念更好的融入社会具有主要的意义.融会教导为包含有障碍和没有障碍学生的成长创建了优越.多元的进修情形.一方面有利于特别教导须要学生不雅察.模拟通俗学生的说话.行动,为他们融入社会做好了预备;另一方面促进了通俗学生对残障儿童的回收,造就通俗学生生的仁爱之心.社会义务感.融会教导不但是人类教导思惟迈向文明过程中主要的一步,也反应出了人类社会正不竭向着公平.公平.协调.安康的目标成长.融会教导是人权意识.人本思惟.人文精力在教导上的具体表现,为清除社会轻视,建立平易近主.公平.公理的社会供给了可能.尽管融会教导在我国的实行还面对各类各样的挑衅,诸如教导轨制.教导实践.教导不雅念等等.但是我们有来由信任经由过程我们全社会的配合尽力,我们将来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受惠于融会教导.。
融合教育复习提纲
融合教育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指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每一所普通学校都必须接收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儿童入学,并为这些儿童都能受到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提供条件。
2、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就是让具有一定能力的视障、听障、弱智等特殊儿童少年就近进入普通学校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共同进步。
3、回归主流:回归主流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和生活。
4、全纳性教育:全纳性教育是只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
5、正常化原则:即强调身心障碍者的个别性和公民权,认为身心障碍者应该尽可能与普通人一样,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并享有自由的权利和公平的机会。
6、零拒绝模式:主张特殊儿童原本就应该在普通班就读,并认为儿童已经统合在普通班不可能被转移到特殊班就读。
不过,此模式必须附设特殊教育教师的咨询服务,并训练普通班教师处理特殊儿童的教育。
7、失败—救援模式:该模式具有一定的弹性,可看成是一种过滤体系。
首先,普通班教师可要求一位特殊教育咨询人员协助其教材设计和教学方法,一旦不成功,可将特殊儿童转移到资源教室/普通班,如再行不通,可再转移到资源教室/特殊班就读两个学期,待期满后,经过评量再决定特殊儿童是否回资源教室/普通班或特殊班。
如果选择后一种形式,最长以两年为期限,时间一到必须再送回资源教室/普通班再评量。
8、金钥匙计划:即“金钥匙工程”,是由徐白仑先生在1988年发起的,并创建了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
是一个旨在发展视障人士的教育、康复和文化事业,普及贫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视障儿童的基础教育,使每一个失明儿童都能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并为当地打下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公益项目。
金钥匙计划先后在我国华东的江苏,华北的河北、山西,东北的黑龙江和首都北京实施金钥匙盲童教育计划,进行一体化教育的实验。
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课程设计
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掌握融合教育中不同教学策略的应用方法。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本年级所学的核心学科知识,将其融入跨学科的融合教育活动中。
3. 学生能描述并识别教育资源中心中各类教学资源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有效检索和选择教育资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 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综合性项目任务。
3. 学生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教育资源进行评估和优化,提出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尊重多元、包容差异的态度,理解并欣赏每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性。
2. 学生在面对挑战时,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勇于尝试,克服困难。
3. 学生能认识到融合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主动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升合作与沟通技巧,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二、教学内容1. 理解融合教育理念:依据教材相关章节,介绍融合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应用现状,强调尊重学生差异、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核心价值。
2. 教学策略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并实践适用于融合教育的多样化教学策略,如差异化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
3. 学科知识整合:依据本年级学科课程标准,选取语文、数学、科学等核心学科知识,设计跨学科融合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教育资源检索与应用:指导学生利用教材推荐的在线资源和教育资源中心,学会检索、筛选和评估各类教学资源,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5. 小组合作与项目实践:依据教材中关于团队合作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综合性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能力。
融合教育教师手册_笔记
《融合教育教师手册》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融合教育的概念与意义 (3)1.2 本书的目的和结构 (4)二、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 (6)2.1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 (6)2.2 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8)2.3 家庭、社区和学校的合作 (9)三、融合教育中的教师角色 (10)3.1 教师的专业发展 (12)3.2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13)3.3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14)四、融合教育中的教学策略 (15)4.1 学生评估与个性化教学 (16)4.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技术 (17)4.3 促进学生社交技能的发展 (19)五、融合教育中的挑战与对策 (20)5.1 处理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策略 (21)5.2 应对融合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23)5.3 持续改进与反思 (24)六、结论 (26)6.1 融合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27)6.2 对教师与学校的建议 (28)一、内容简述《融合教育教师手册》是一本关于融合教育实践的专业指导书籍,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融合教育,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原则、融合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方法、特殊需求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融合教育评估与调整。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首先介绍了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原则,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等核心价值观。
作者对融合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课程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创新、学校环境优化等方面。
第二部分主要关注特殊需求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通过对不同类型特殊需求学生的分析,揭示了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特点和挑战。
作者还提出了针对这些特点和挑战的教育干预措施,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支持这些学生。
第三部分重点讲述了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从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提供了实用的建议。
(完整版)融合教育的教学调整
到最终目标?
参与普通课程学习需调整的十个方面
输入
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输出
调整学生反应(作答)方式
难度
调整概念、技能 或操作水平
支持程度
增加对特定学生的个别辅助
时间
调整学习、作业或 测试时间
数量
调整学习内容的数量
环境
调整教学流程、学生 坐姿、座位
融合教育的教学调整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筹) 李泽慧教授
随班就读课程的构成
普
特
通
殊
课
课
程
程
特殊需要学 生的课程
(个别化)
随班就读学生的课程学习
• 一是通过设计和调整,在普通班级中,参 与普通课程的学习。
• 一是通过评估和设计,在资源教室或其他 场所,参与特殊课程的学习。
调整前必须考虑
• 这位学生在这个学科领域里要达到哪些目 标?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幻景 火炉 漂亮的房间
圣诞树
老祖母
被祖母搂着
幻想 温暖 美味的烤鹅
彩色图画
幸福
飞到上帝那里
现实 寒冷
冰冷的墙
落星
悲惨
冻死
• 学习的指南是指提供给学生的课堂教学所要 掌握的主要内容的清单。
《青蛙看海》的学习指南
1.谁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2.这个故事中还有哪些人物? 3.主角在故事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4.主角在故事中都做了什么?
• 对于视障学生,则可以通过放大的阅读材料、盲 文、有声的计算机或录音磁带呈现学习内容。
• 对于智障学生,可以更多地采用实物、图片、视 频、沟通板等来呈现学习内容。
融合教育学习.pptx
为何要“融合教育”?
第15页/共64页
起源对特殊教育隔离安置的反思
早期隔离安置模式
第16页/共64页
弊端
标签化排 斥歧 视低期望不平等
第17页/共64页
隔 离 —— 融 合
排 斥标签化歧 视不平等
接 纳去标签尊 46页/共64页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
第47页/共64页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
第48页/共64页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
第49页/共64页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
第50页/共64页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
第51页/共64页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
第52页/共64页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
1.建立随班就读保障体系
感谢您的观看!
第64页/共64页
讨论三个问题
融合教育的概念融合教育的演进融合教育的实施
第2页/共64页
一、融合教育的概念
何为“融合教育”?
第3页/共64页
相关术语
第4页/共64页
教育隔离
不同教育体制之间隔离
第5页/共64页
教育隔离
不同教育体制之间隔离同一教育体制内的隔离
第6页/共64页
教育隔离
第7页/共64页
第8页/共64页
小结
随班就读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一项教育政策随班就读是特殊儿童主要教育安置方式之一随班就读是促进残疾儿童平等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
第41页/共64页
(二)随班就读的任务
传授相应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强调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第42页/共64页
(二)随班就读的任务
传授相应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强调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包括生活、学习、劳动、人际交往能力。
融合教育案例课程设计
融合教育案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融合教育的定义、背景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学生能掌握融合教育中的重要概念,如包容、平等、特殊需要等。
3. 学生能了解融合教育中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育策略。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融合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课程调整、教学方法创新等。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适合不同特点学生的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2. 学生能够培养包容、理解和关爱他人的品质,消除歧视,促进班级和谐。
3. 学生能够认识到融合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激发积极参与融合教育实践的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际案例为载体,结合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融合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需引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融合教育基本概念:讲解融合教育的定义、起源、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融合教育的背景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融合教育概述2. 融合教育中的关键术语:介绍包容、平等、特殊需要等概念,帮助学生掌握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3. 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各类学生的特点,如学习困难、身体障碍等,探讨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融合教育中的学生特点与教育策略4. 融合教育的实践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融合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主讲人:李泽慧)
《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主讲人:李泽慧融合教育的三个核心1.多样性2.对多样性的接纳和包容3.每个人的责任,不应区分是特教还是普教。
31秒短片:我们都一样,我们不一样。
你觉得一样的在哪?不一样的在哪?你有什么启示我国残疾儿童的教育现状: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1.0-14岁的残疾人口为387万;2.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3.学龄残疾儿童入学率为63.19%,即155万,还有91万残疾儿童尚未入学。
4.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为3591万人,文盲率为43.29%。
教育部《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853所。
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37万人。
讨论的问题:一、什么是融合教育?关于融合教育的重要国际文件:1.萨拉曼卡宣言(1994)2.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1994)3.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2006)名称的问题对INCLUSIVE EDUCATETION的理解陈云英博士后在1993年哈尔滨会议上翻译成“全拿教育”,与integration(融合、整合)相区别,伺候在大陆地区采用台湾翻译成“融合教育”萨拉曼卡宣言: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政策与实践出发点:“认识到在普通教育体系里为残疾儿童、青少年与成人提供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重申对全民教育的支持。
”因为:“许多儿童都会在他们求学生涯的某个时期经历到学习困难并由此产生特殊教育需要。
”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力,必须给与他事先和保持可接受水平的学习之机会。
每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
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
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有特殊教育需要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这些学校应该将他吸收再能满足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
试试此种全纳性方针的普通学校,是反对歧视、创造欢迎残疾人的社区,建立全纳性社会和事先认人受教育的最有效途径;进而言之,他们为绝大多数的儿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提高了整个教育体系的效益,并从根本上改善了教育的成本——效益比。
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
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原创实用版)目录1.介绍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2.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具体内容3.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优势4.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实施策略5.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展望正文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是指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五个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这种教育理念旨在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
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具体内容包括:1.德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智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技能。
3.体育: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运动能力,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运动习惯。
4.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使他们具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职业素养。
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实施策略包括:1.课程整合:将五育内容融入到课程设置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五育内容。
2.活动开展: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五育的融合。
3.教师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实施五育融合教育的能力。
4.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五育融合教育环境。
展望未来,五育融合教育理念将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融合教育理念
融合教育理念学完第一讲的内容后,我对融合教育的理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融合教育强调尊重特殊学生,不特殊化,包括所有儿童,无论身体、智力、社会、情绪、语言或其他情况如何,以及民族、性别、年龄、种族、国家、是否有障碍、语言或社会经济地位如何。
融合教育以人权观批判了现行的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相隔离的状况,提出了人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问题。
融合教育的思想要求普通学校要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研究机会,容纳所有的学生,融合教育的倡导“零拒绝”,学校不能以“不可教育”为由拒绝任何一个孩子接受教育。
融合教育反对歧视和排斥,强调平等观。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研究需求。
然而这些不同性,往往成为歧视和排斥研究或行为有问题的学生的理由。
融合教育主张的是关注每一个学生,而并不是仅仅某部分人,努力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生活研究的环境。
按照融合教育的观点,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和学校生活中的主体,都应积极参与和投入到教学过程和学校生活中去,这体现了融合教育的民主观念。
融合教育提倡“积极参与”的思想,反对任何学生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以及学校生活之外,主张学校要努力促进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学校教育中,融合教育注重的是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生活的主人。
在学校中经受的这种民主体验,对学生以后走上社会以及改造社会具有极大的意义。
融合教育倡导集体合作观。
其目的是让人们走向一个全纳的社会,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人人都受欢迎。
融合教育的立足点是集体,解决的方法是合作。
未来优秀人才的一个必要条件之一即是合作,这意味着要能与不同背景的人共同合作,具有责任感。
融合教育主张普通学校接纳所有的学生,但由于学生的需求不同,因此更需要强大集体的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融合教育让特殊学生参与到与正常学生一样的环境中去,把他们当做正常人看待,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价值所在,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社会的管理,而不是社会的累赘,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
第一部分:什么是融合教育
第一课:什么是融合教育
授课教师
刘明清
授课时间
时
授课内容
什么是融合教育
学习目标
1、了解融合教育的含义
2、了解融合教育的根本理念
3、了解中国的随班就读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模块
教学过程
讲
授
新
课
第二讲:融合教育概述
第一课:什么是融合教育
一、融合教育的含义
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6月7日至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需要大会上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中提出来的。其定义尚不统一。
三、中国的随班就读
1987年12月30日,国家教委在《全日制弱智学校(班) 教学方案》(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在国家文件中出现“随班就读〞一词。“随班就读〞是一个具有中国外乡特色的概念。它是伴随中国义务教育的开展而客观形成的一种教育安置形式。其最初是为了解决就近入学提高入学率的问题。
随着20世纪九十年代国外融合教育理念的传入,中国的随班就读在内涵上与国际融合教育逐步接轨。目前,在中国大陆,随班就读和融合教育有时会混着用,其内涵根本统一。
第三,普通学校应该为特殊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便他们能适应校园学习和生活。
二、融合教育的根本理念
1、教育时机的均等
2、融合教育更有利于特殊儿童融入主流社会
3、根本人权保障:教育时机的平等
平等是人类根本的普世价值观念。教育时机的平等,至少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含义〔详见顾明远编《教育大辞典》〕:
〔1〕入学时机均等,或入学不受歧视
〔2〕受教育过程中的时机均等
〔3〕取得学业成功的时机均等
简述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
简述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
简述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
1.融合教育的理念是将不同文化、能力、性别、种族、宗教等方面
的学生融合在一起,以创造一个平等、包容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2.它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点,同时提高
他们的社交技能和适应能力。
融合教育的理念强调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同时也帮助他们克服他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3.融合教育的理念还强调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
求,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1。
融合教育下的随班就读
融合教育下的随班就读摘要: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为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发展“随班就读”的办学模式。
在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指导下,我国采用多种方法提高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争取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让他们能融合到普通儿童的生活、学习中去。
由此,差异教学等随班就读的教学方式被提出和应用,并不断发展、更新,以求更有效地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
关键字:融合随班就读质量课程建设差异教学一、“融合”的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残疾人的认识逐渐变得科学和客观,对残疾人的态度也渐渐过渡到平等对待。
虽然现在单独为残疾人开办的特殊教育越来越多,并且发展得越来越健全,但是特殊教育学校在使残疾儿童社会化等方面却有一些值得探讨和反思的问题。
早在1967年丹麦的班克·米尔克森就提出了“残疾者、智力落后者等应与普通市民一样,具有同等的生存权利,使他们的生活尽可能地接近普通市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
”1968年2月,瑞典学者本格特·尼尔耶把“正常化”的概念加以概括,提出了“保证智力落后者尽可能使他们日常生活的类型和状态与成为社会主要潮流的生活模式相接近。
”这种思想以“正常化”这个术语得到了快速传播。
于是就有了“融合”这个概念。
1975年又有的学者提出了回归主流。
这个观点被很多人接受和应用。
1993年初,大洋州的一位学者又把“包容”介绍到中国,当时把Inclusion译为“全纳”。
从此,在中国很多人以“全纳”为国际上的新观点而广泛使用。
今天,我们几经能比前人更客观、更科学地认识和对待有各种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对残疾儿童多数特殊教育工作者已形成一个重要共识:残疾儿童,他们首先是在社会上生活的人,是正在成长、发展着的儿童,因此,他们有着和正常儿童一样的人的社会性,有与正常儿童一样的基本发展规律和生理基础。
所以,我们不应当把他们从儿童这个个体中单独抽离出来,我们也不能剥夺他们与其他儿童一起经历生活、学习,感受这个世界的权利。
融合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融合教育的核心 理念:尊重差异、 平等对待、共同
进步。
融合教育的目标: 让特殊教育需要 的学生能够充分 发展自己的潜能, 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
融合教育的实施 策略:个性化教 育、资源整合、 家校合作、社会
支持。
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
融合教育的产生背景:特殊教 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以实现 教育公平和包容
创新教育理念与模式
融合教育理念:尊重差异,关注个体发展 创新教育模式:多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 技术支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未来发展:融合教育将成为主流教育模式,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与国 外教育机构建立 合作关系,共享 教育资源
国际合作:开展 国际教育项目, 共同研究融合教 育的理论和实践
融合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融合教育的实施策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满足不同学 生的需求
3
融合教育的实践模式
课程融合模式
课程设置:根据学 生需求,设置多样 化的课程
教学方式:采用多 元化的教学方式, 如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等
评价方式:采用多 元化的评价方式, 如表现性评价、成 长记录等
学生全面发展
融合教育有助 于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融合教育可以 促进学生的社 交技能和团队
合作能力
融合教育可以 帮助学生更好 地适应社会和
就业市场
融合教育可以 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师专业成长
融合教育对教 师专业成长的 影响
教师在融合教 育中的角色和 职责
教师在融合教 育中面临的挑 战和困难
4
融合教育的实施策略
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
融合教育最新——3课程与教学
融合参与课程模式
• 课程的“通用设计” • 参与普通课程的策略
课程“通用设计”
• “通用设计”指的是让包括那些面临障碍 风险或有障碍的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学 习并取得实际成果的一种课程设计方式。
课程“通用设计”
• 它源于建筑领域的无障碍通用设计理念, 其核心意旨是:所有的产品与环境的设计, 应能使本产品或环境最大可能地便于所有 人(包括残障人士)使用,而尽量不再需 要在使用过程中的调整或其他补充性的专 门设计。
课堂教学目标要达到以下要求
• 要完整、全面。 • 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 的教学目标。 • 要有激励性。 • 要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习水平。 • 要更加具体,表述更加清楚。
3.调整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内容
• 调整的原则是不能降低课标的要求,不能 打乱教材的逻辑关系,影响到教材的科学 性。 • 主要是调整教材的深度、难度、数量、顺 序、进度等方面。删除不适宜随读生学习 的内容,增加符合他们的特点与特殊需要 的内容。
进步
• 为了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普通教育环境 中取得进步,我们必须设计和调整课程, 以满足其特殊需要。
• 目前,对我国特殊需要儿童进行融合教育 的主要形式,是随班就读。以下主要讨论 随班就读的课程设计与调整。
怎样做?
(一)随班就读课程的特点
共性 • 共同的课程理念 和价值取向 • 达成基本的课程 标准
(三)随班就读的课程模式
融合参与课程模式
融合参与课程模式
• 融合参与课程模式是基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群体多样的异质性假设,而进行的整体融 合式的设计。
融合参与课程模式
• 其课程目标是让包括特殊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 能参与统一的基于普通课程框架的学习与学业评 价,尤其是对那些承载着读写、计算等最基本概 念与技能的核心课程(如语文、数学、科学等), 应在尽力满足学生特殊需要的基础上,保证所有 学生尽可能地完成基于普通课程大纲所规定的具 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和维持他(她) 们可接受的学习水平和机会。
融合教育知识点
融合教育知识点的步骤思维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融合教育是一种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相互结合的教育形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融合教育的步骤思维,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将不同的教育知识点融合在一起。
第一步:明确教育目标融合教育的第一步是明确教育目标。
在设计融合教育的课程或项目时,我们需要明确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能力要求。
这些目标可以是跨学科的,也可以是特定学科的。
明确教育目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组织和选择相应的知识点。
第二步:识别重要知识点在融合教育中,我们需要从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中选择合适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应该与我们明确的教育目标相匹配,并且能够相互补充和扩展。
例如,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与环境科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的知识点。
第三步:建立联系在融合教育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和分析来实现。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对比的方式来探索不同学科的共同点和差异,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种联系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第四步:设计综合性任务融合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设计综合性的任务或项目。
这些任务或项目可以要求学生运用他们所学的不同知识点来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要求学生结合环境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知识来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
第五步:评估和反馈在融合教育中,评估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需要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在不同知识点上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这可以包括书面作业、项目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
同时,我们也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改进方向。
第六步:持续改进和发展融合教育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发展的过程。
我们应该保持对教育领域的关注,学习和借鉴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融合教育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融合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适应融合教育的良好习惯和心态。
3. 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教学内容1. 融合教育的概念和意义2. 学生在融合教育中的角色与责任3. 社交技能训练4. 沟通能力训练5. 团队合作能力训练6. 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融合教育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融合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2.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融合教育的实际案例。
(二)融合教育概念与意义1. 教师详细讲解融合教育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融合教育对学生自身、学校和社会的益处。
(三)学生在融合教育中的角色与责任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在融合教育中的角色,如:学习伙伴、帮助者、榜样等。
2. 讨论学生在融合教育中的责任,如: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等。
(四)社交技能训练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交技能的重要性。
2.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练习社交技能,如:问候、道歉、感谢等。
3. 教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社交技能。
(五)沟通能力训练1. 教师讲解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沟通能力。
3. 教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沟通技巧。
(六)团队合作能力训练1. 教师讲解团队合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进行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团队合作技巧。
(七)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信心和自尊心的重要性。
2. 进行自信心和自尊心训练,如:自我激励、自我肯定等。
3. 教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八)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融合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教师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融合教育的认识程度。
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
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融合教育的人权观融合教育从人权的高度来审视和批判现有的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隔离的但这不尽管教育质量和效益是很重要的,状态。
全纳是残疾儿童的一种权利:能成为压倒个人权利的借口和理由。
(二)融合教育的平等观而即不仅要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融合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不要关注一部分学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且要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排斥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
(三)融合教育的民主观每个人在全纳学校中都会受到欢迎。
积极参与——促进所有学生的参与立足集体——用集体的力量来改变个人的问题。
促进合作——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的合作,共同创建一种全纳的氛
(四)融合教育的差异观在融合教育看来,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差异与多样性不是普通学校排斥儿童的原因,而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与发展的资源。
(五)融合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观不是学生去适应课每个学生都有其
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而是课程要适应和满足所有学生的教育需要。
程,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方案
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方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幼儿园阶段,融合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而针对这一需求,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方案应运而生。
融合教育旨在促进不同背景和特殊需求的孩子之间的融合,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方案进行评估,并根据此创作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融合教育的理念和价值1.1 融合教育的理念融合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主张将不同文化、背景和特殊需求的孩子纳入同一教育体系,并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融合教育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和交流。
1.2 融合教育的价值融合教育不仅有助于减少教育中的歧视和排斥现象,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包容性。
融合教育还能促进孩子的综合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内容2.1 融合教育的特点在幼儿园阶段,融合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方法的差异化。
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方案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体验成功和获得成就感。
2.2 融合教育课程内容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方案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多元文化教育、特殊教育支持、情感教育和社交技能培养。
通过这些内容的有机结合,帮助孩子建立多元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促进他们整体发展。
三、融合教育课程的实施和效果评估3.1 实施策略在实施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资源和师资力量,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要重视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让融合教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3.2 效果评估融合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进行定期的效果评估,以了解孩子们在融合教育环境中的学习和成长情况。
简述融合教育的五大基本理念
简述融合教育的五大基本理念
一、尊重多元智能
融合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智能和发展潜力。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尊重多元智能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倡导全纳教育
融合教育倡导全纳教育,即教育应面向所有学生,包括残障学生和普通学生。
全纳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融合,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在全纳教育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推崇持续学习
融合教育重视学生的持续学习和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推崇持续学习的理念有助于学生不断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四、重视团队合作
融合教育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重视团队合作的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五、倡导无障碍沟通
融合教育倡导无障碍沟通,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交流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无障碍沟通不仅包括语言和文字的交流,还包括手势、表情、图像等多种形式的交流。
在融合教育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沟通需求,提供多元化的交流方式,营造无障碍的沟通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主讲人:李泽慧)《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主讲人:李泽慧融合教育的三个核心1.多样性2.对多样性的接纳和包容3.每个人的责任,不应区分是特教还是普教。
31秒短片:我们都一样,我们不一样。
你觉得一样的在哪?不一样的在哪?你有什么启示我国残疾儿童的教育现状: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1.0-14岁的残疾人口为387万;2.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3.学龄残疾儿童入学率为63.19%,即155万,还有91万残疾儿童尚未入学。
4.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为3591万人,文盲率为43.29%。
教育部《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853所。
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37万人。
讨论的问题:一、什么是融合教育?关于融合教育的重要国际文件:1.萨拉曼卡宣言(1994)2.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1994)3.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2006)名称的问题对INCLUSIVE EDUCATETION的理解陈云英博士后在1993年哈尔滨会议上翻译成“全拿教育”,与integration(融合、整合)相区别,伺候在大陆地区采用台湾翻译成“融合教育”萨拉曼卡宣言: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政策与实践出发点:“认识到在普通教育体系里为残疾儿童、青少年与成人提供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重申对全民教育的支持。
”因为:“许多儿童都会在他们求学生涯的某个时期经历到学习困难并由此产生特殊教育需要。
”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力,必须给与他事先和保持可接受水平的学习之机会。
每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
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
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有特殊教育需要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这些学校应该将他吸收再能满足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
试试此种全纳性方针的普通学校,是反对歧视、创造欢迎残疾人的社区,建立全纳性社会和事先认人受教育的最有效途径;进而言之,他们为绝大多数的儿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提高了整个教育体系的效益,并从根本上改善了教育的成本——效益比。
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政策与行动指导。
引言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新思考国家及行动准则政策与组织学校因素教育工作人员的招收与培训外部支持有限领域社区展望资源需求重要观点:1.“特殊教育需要”一词是针对那些因残疾或学习困难而产生特殊需要的儿童少年所言的,2.许多儿童都会在他们求学生涯的某个时期经理要学习困难并由此产生特殊需要。
2.学校必须寻求各种方法以便成功地教育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有严重困难和障碍的儿童。
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应该吸收再为大多数普通儿童所设的教育机构之中。
这就提出了全纳学校这一成功地教育所有的儿童,包括有严重残疾和障碍的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学。
这种全纳学校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为全体儿童提供保证质量的教育,它们的建立还是改变世俗歧视性态度的关键性一步,有助于创建起创建起接纳残疾人的社区,进而发展起一个全纳性的社会。
人类差异是正常的,因此应使学习过程适合每个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将儿童套入预先规定的有关学习速度和学习特点的假说。
儿童中心的学校是以人为本社会的培训基地,这种社会尊重所有人的差异与尊严。
社会观念的变革势不容缓。
太长时间以来,残疾人的困难和问题被一种致残性社会所加重,这种社会着眼于残疾人的缺陷,而不是其潜力。
联合国残疾人公约背景目前全世界约有6.5亿残疾人,残疾人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联合国高度重视: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1983年至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1992年10月举行了首次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全会,并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1982年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1993年通过了《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由于这些纲领、规则等都没有法力约束力,一些国家对残疾人的其实非常普通,致使残疾人仍处在社会的边缘。
因此,世界上急需一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国际公约。
《残疾人权利公约》开放签署意识2007年3月2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
2008年5月3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正式生效《残疾人权利公约》是进入21识记以来国际社会的第一个人权公约。
残疾人公约的原则是:1.尊重固有尊严和个人自主,包括自有作出自己的选择,以及个人的自立。
2.不歧视3.充分和切实地参与融入社会4.尊重差异,接受残疾人是人的多样性的一部分和人类的一份子5.机会均等6.无障碍7.男女平等8.尊重残疾儿童逐渐发展的能力并尊重残疾儿童保持其身份的权利。
融合教育的内涵与特征融合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可以归纳为一下十二条:获得教育1.2006年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24条残疾人可以再自己生活的社区内,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获得包容性的优质免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2. 全纳教育是优质的教育“最充分的发展残疾人的个性、才华和创造力以及智能和体能。
”3.进行教育改革让所有学生受益全纳是指我们所能带动的一系列实用的改变,这些改变能让广泛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能力的学生以及所有的其他学生都能够在我们的教室和学校里得到成功的学习。
这些改变不单会让我们认为的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受益,而且所有的儿童及其父母、所有的教师和学校管理层,以及所有为学校工作的人都受益。
4. 学校和社会应该承担全纳教育的责任全纳教育意味着作为教师,应当找到并教育所有的儿童。
我们有责任寻求所有潜在的支持。
5. 提供个体化的支持在最有利于发展学习和社交能力的环境中,提供适合个人情况的有效支持措施。
6. 提供合适的资源政府“应当促进提供为残疾人设计的辅助用具和技术”,以及对这些用具和技术的了解和使用。
7. 残障学生应当学习重要技能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学习盲文,替代文字,辅助和替代性交流方式、手段和模式。
定向和行动技能提供便利,并为残疾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指导提供便利。
8. 学校必须使用合适的交流方式政府应当确保“以最适合个人情况的语言及交流方式和手段,在最有利于发展学习和社交能力的环境中,向盲、聋或聋盲人,特别是盲或聋盲儿童提供教育。
9. 全纳的学校必须提供无障碍的学习环境“看看我们周围的高楼大厦和环境,你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对学校的外观产生了影响?是无障碍的环境吗?10. 学校教育必须与其它形式的支持相结合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应获得必要的保护和援助,使家庭能够为残疾人充分和平等地享有其权利作出贡献。
11. 教师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为了帮助确保实现这项权利,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聘用有资格以手语和(或)盲文教学的教师,包括残疾教师,并对各级教育的专业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这种培训应当包括对残疾的了解和学习使用适当的辅助和替代性交流方式、手段和模式、教育技巧和材料以协助残疾人。
”12. 全纳教育是永无止境的进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纳指南,2005年,第13页全纳被视为一个倡导并回应所有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通过他们越来越积极的参与学习、文化和交流,在教育内外减少排斥。
融合教育的定义(一)澳大利亚学者贝利的定义全纳指的是残疾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在普通学校中,在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班级内学习同样的课程,使所有学生都融合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与其他学生没有差异。
(二)英国全纳教育专家布思的定义全纳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参与的过程,主张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地区的文化、课程、社区活动,并减少学生被排斥的过程。
(三)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对全纳教育的界定全纳教育史一种转变学校及其它学习中心,让所有儿童,包括男童和女童、少数民族学生、受艾滋病毒和艾滋病感染的儿童以及残疾儿童和有学习障碍的儿童,都有机会接受教育的过程。
(四)我国学者黄志成教育的定义全纳教师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与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一、为什么要进行融合教育社会运动和经济的发展1.融合教育的思想渊源与西方国家争取民主平等、维护人权尊严的社会运动有着深刻联系,这构成了全纳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
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人人生而自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民权运动:“分开就是不平等”种族问题、妇女问题、残疾人问题2.经济的发展与教育规模的扩大二战之后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包括特殊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使得国家和民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为教育和特殊教育提供大量经济支持成为了可能。
全民教育的提出1990年联合国在泰国宗迪恩召开“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发表《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1.全民教育确立了教育要满足每一个人基本学习需要的目标。
2.全民教育希望首先通过对残疾人在内的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育,来实施和推进全民教育的发展。
于是融合教育应运而生。
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1.“正常化”运动正常化原则的倡导在20世纪60年代,强调身心障碍者的个别性和公民权,认为身心障碍者应该尽可能的与普通人一样,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并享有自由的权利和公平的机会。
正常化运动要求改革原有的隔离封闭形式的特殊教育、养护机构,将特殊儿童安置到正常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学习,使其能适应社会生活。
实施途径有二:一是通过改造特殊教育、养护机构,使其在隔离的环境中提供尽可能正常的设施与环境等;二是使特殊儿童融合到普通教育机构,与正常儿童、主流社会文化保持联系。
2.“回归主流”运动“正常化”主张传到美国之后,邓恩与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改革方案,并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展了一场“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运动。
其核心思想:①最大限度的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和生活;②让特殊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③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以满足残疾儿童的不同需要。
主要有两种模式:①零拒绝模式(Zero Reject Model),此模式必须附设特殊教育教师的咨询服务,并训练普通班教师处理特殊儿童的问题。
②失败—救援模式(Fail-save Model)该模式具有一定的弹性,可看成是一种过滤体系。
首先,普通教师可要求一位特殊教育咨询人员协助其教材设计和教学方法,如不成功,可将特殊儿童转移到资源教室/普通班,再不行,就到资源教室/特殊班就读两个学期,期满后,再评估决定特殊儿童是否回资源教室/普通班/特殊班,若选择特殊班,则最长两年为期,要再送回普通班/资源教室进行评量。
可依其统合的程度分为三种形式:①物理空间的回归主流A②社会互交活动的回归主流③教学的回归主流。
然而实践证明,回归主流需要一定的条件支持。
我国目前的随班就读与“回归主流”较为相似。
3.“一体化”运动一体化教育(integrated education)在日本、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被称为“统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