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机制
产毒性大肠杆菌
产毒性大肠杆菌
粘附到小肠粘膜上繁殖 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 氨酸环化酶
耐热肠毒素 鸟氨酸环化酶
细胞内ATP
cAMP
GTP
cGMP
抑制小肠粘膜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 , Cl- 和水,并促进Cl-分泌
大量水样腹泻
发病机制
• 侵蚀性肠炎
各种侵袭性细菌
侵袭性大肠杆菌 志贺氏菌属 沙门氏菌属 弯曲杆菌属 耶尔森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
(2)几种不同病原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 轮状病毒肠炎 秋冬季常见 6月~2岁多见 起病急,伴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先吐后泻 大便10+ 次/天,黄色、蛋花汤/水样、无腥臭 重者伴脱水、酸中毒 大便镜检偶见少量白细胞 自限病程3~8天
• 肠毒素性肠炎(包括如霍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等) 多发生在夏季,起病较急,潜伏期1~2天. 主要症状为腹泻和呕吐,大便形状为水样或蛋花样, 无粘液脓血,镜检无白细胞. 无明显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常发生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自限病程 5-10 天(3~7天 ).
3)真菌:白色念珠菌 等 4)寄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 肠道外感染 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部位感染伴发 2.非感染因素 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 食物成分过敏 气候因素
[发病机制]
渗透性 肠腔内存大量不能吸收的物质 分泌性 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渗出性 炎症所至液体大量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 肠道运动功能异常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 oral cavity
具有吸吮、吞咽、咀嚼、消化、味觉、感觉、语
言功能。
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 生理性流诞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食管
Oesophagus 食管有两个主要功能 • 一是推进食物和液体由口入胃 • 二是防止吞下期间胃内容物反流 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粘膜纤弱、腺体 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食管下段括约 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绝大多数在8-10个月时症状消失。 • 婴儿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 。
消化系统疾病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郑 红
消化系统结构图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时期,营养物质的需 要量相对较成人多 消化系统的负担较重,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这 就形成了小儿生理功能和机体需要不相适应的矛 盾
具体表现在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上, 掌握这些特点对预防小儿消化道疾病的发生非常 有益。
•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肝脏
Liver • 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 • 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 不易发生肝硬变,但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等均可使肝细胞发生肿 胀、脂肪浸润、变性坏死、纤维增生而肿大,影 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 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故对脂肪的消化、吸收 功能较差
干 燥
凹陷
下陷
稍 凉
不明显
重度
>10% (100120)
淡漠, 无 昏迷
烦 渴
极少, 无
极 干
明显 凹陷
明显 下陷
厥 冷
有,脉细 ,血压下 降
婴幼儿脱水时的特征性症状、体征
脱水的性质及临床表现 脱水的性质
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表现
• 等渗性脱水:循环血容量和细胞外液减少, 而细胞内液无改变,出现一般的脱水症状 • 低渗性脱水:细胞内水肿(脑水肿);脱 水体征突出,易致循环不良。 • 高渗性脱水:细胞内脱水;细胞外液脱水 症状相对轻。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肠 • • • • Intestine 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一般为身长的5~7倍,或为坐高 的10倍,有利于消化吸收 肠粘膜细嫩,富有血管和淋巴管,小肠绒毛发育良好,肌 层发育差 肠系膜柔软而长,粘膜下组织松弛,尤其结肠无明显结肠 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 叠 肠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 物和过敏原等可经肠粘膜进人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 反应性疾病 早产儿肠乳糖酶活性低、肠壁屏障功能差和肠蠕动协调能 力差,因此,易发生乳糖吸收不良、细菌经肠粘膜吸收引 起全身性感染和粪便滞留或功能性肠梗阻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健康小儿粪便 • 胎粪 出生24小时内排出胎粪,3~4日内排完。 胎粪色黑绿或深绿,粘稠,无臭。若喂乳充分, 2~3日后即转为正常婴儿粪便。 • 人乳喂养儿粪便 为黄色或金黄色,多为均匀糊 状,或带少许粪便颗粒,或较稀薄,绿色、不臭, 呈酸性反应(pH4.7~5.1)。每日排便2~4次,一 般在增加辅食后次数即减少,1周岁后减至1~2次 /日。
• 人工喂养儿粪便 牛、羊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为淡 黄色或灰黄色,较干稠,呈中性或碱性反应 (PH6~8)。因牛乳含蛋白质较多,粪便有明显 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的臭味,大便1~2次/日,易 发生便秘。 • 混合喂养儿粪便 喂给人乳加牛乳者的粪便与喂 牛乳者相似,但较软、黄。添加淀粉类食物可使 大便增多,稠度稍减,稍呈暗褐色,臭味加重。 添加各类蔬菜、水果等辅食时大便外观与成人相 似,每日1~2次。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常用检查方法 • 胃肠影像学
1. 胸腹部平片及透视 2. 消化道造影:上消化道造影,钡灌肠 3. 胆道造影 4. CT 5. MRI
• 消化道内镜检查
1.胃十二指肠镜 2.胆道镜 3.小肠镜 4.结肠镜
• 胃肠动力学检查
1.核素检查 2.胃肠测压检查 3.超声检查 4.胃电图 5.pH监测
• 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 低钙血症、 • 低镁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 是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 • 原因:细胞外液酸的产生过多:酮症酸中 毒;严重腹泻丢失大量碱性液体等 正常AG型AG值8~16mmol/L 主要失碱 高AG型AG值>16 mmol/L 主要产酸过多 • 临床表现:分轻、中、重型。可有精神萎 靡、嗜睡或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口唇 樱红,呼吸深大等。
易感因素
1.消化系统特点
功能未能适应生长发育需要,易发生紊乱; 2.防御功能差 体液免疫功能差,胃酸灭菌能力弱。 3 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或失调 4.人工喂养特殊性
【病因】 感染因素 非感染因素
1.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 1)病毒:寒冷季节80%以上是V, 轮状V、星状和杯状V、肠道V(柯萨奇V、埃可V、肠道腺V)、 诺沃克V、冠状V 2)细菌: 致腹泻大肠杆菌(5组):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 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粘附-聚集性大肠杆菌 空肠弯曲菌、耶尔森氏菌 其他: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金葡菌、绿脓杆菌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胃
• • • • Stomach 新生儿胃容量约为30~60ml,1~3个月时 90~150ml,l岁时250~300ml,故年龄愈小每日喂 食的次数应较年长儿多。 婴儿胃呈水平位,开始行走时变为垂直位。 胃平滑肌发育尚未完善,在充满液体食物后易使 胃扩张。 贲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且自主神 经调节差,故易引起幽门痉挛出现呕吐。
等渗脱水的临床表现与分型
脱水 程度 失水量 % 精神 (ml/kg) 眼 泪 口 渴
尿量
皮肤
粘 膜
眼窝
前囟
四 肢
休克
轻度
<5% (50)
稍差, 有 略烦 躁
轻
稍减 少
稍干燥
略 干
稍凹 陷
稍下 陷
温
无
5%-10% 萎靡, 中度 少 (50-100) 烦躁
明 显
减少
干燥, 苍白, 弹性差 干燥, 花纹, 弹性极 差
肠腔炎症 腹泻 (RBC. WBC. Water )
发病机制
• 饮食不当
食物质、量不当
消化功能障碍
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而淤积在上消化道 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并繁殖 发酵、腐败 有机酸(乳酸乙酸 ) 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氨类 肝解毒功能不全 毒素进入血循环 内源性感染
肠蠕动增加
中毒症状
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发病机制
感染性腹泻
1)病毒性肠炎 2)细菌性肠炎 肠毒素性肠炎 侵袭性肠炎
发病机制
病毒性肠炎
病毒侵入小肠粘膜绒毛上皮细胞并复制
粘膜受损,微绒毛被破坏
双糖酶活性下降 双糖(乳糖)吸收减少 1分子乳糖-6分子乳酸
载体减少 葡萄糖钠与载体结合 偶联转运吸收障碍
消化吸收面积减少
糖、脂肪酸减少
渗透压增高
水样腹泻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胃粘膜有丰富的血管,但腺体和杯状细胞较少, 盐酸和各种酶的分泌均较成人少且酶活力低,消 化功能差 • 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稠厚含凝乳块 的乳汁排空慢;水的排空时间为1.5~2小时;母乳 2~3小时;牛乳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 发生胃潴留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非感染性腹泻
渗透性 肠道功能异常
• 临床表现 按病程分型
急性:<2W 迁延性:2W~2M 慢性:>2M
按病情分型
轻型
胃肠道症状 常由饮食因素和肠道外感染所致. 消化道症状: 腹泻次数增多,每天10次以内,稀便或水样便,黄 色或黄绿色,味酸.呕吐少见,腹痛轻微.便检有大量脂肪球. 全身中毒症状:无. 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无或轻.
小儿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特点
• 碳水化合物 乳糖酶在出生后活性最高,1岁后下 降至成人水平。 • 蛋白质 婴儿胃内盐酸和胃蛋白酶水平低,消化 蛋白质能力有限。蛋白质消化主要在小肠进行 (在肠激酶和胰蛋白酶作用下) • 脂肪 足月儿对长链甘油三酯的吸收率为79%-95%,早产儿仅为40%--90% • 电解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吸收
• 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肠炎(包括侵袭性大肠杆菌、 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杆菌等)通常急 性起病,夏季多发(耶尔森菌以冬春多发)。 有一定的潜伏期,长短不一。 腹泻频繁,大便呈粘冻状,带脓血,有腥臭味,镜检有 数量不等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常伴恶心,呕吐,腹痛 和里急后重等胃肠道中毒症状。 可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意识改变,甚至 感染性休克。
钾平衡紊乱
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临床表现 • 神经肌肉: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四肢软弱 无力、腱反射降低或消失,甚至出现呼吸肌 麻痹。腹胀、肠鸣音减低、麻痹性肠梗阻、 胃扩张等。 • 心血管系统:心律紊乱、心肌收缩力降低、 血压降低,甚至心衰。EKG示T波低宽、出现 U波、QT间期延长,T波倒置及ST段下降。 • 肾脏:尿浓缩功能差,尿量增多
重型 消化道症状 +全身中毒症状 +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消化道症状:腹泻加重,次频,多大于10次,量多.有时可有粘液 血样便,呕吐明显,常有厌食,恶心,腹痛和腹胀. 全身中毒症状:精神萎靡,烦躁不安 , 意识朦胧甚至昏迷,休克, 可出现谵妄,惊厥;体温改变,多高热. 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肠道菌群 Intestinal flora • 生后数小时细菌即从空气、奶头、用具等经口、鼻、肛门 入侵至肠道; • 一般情况下胃内几乎无菌,十二指肠和上部小肠也较少, 结肠和直肠细菌最多。 • 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单纯母乳喂养儿以双歧杆菌占 绝对优势;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肠内的大肠杆菌、嗜酸 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相等。 • 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 消化功能紊乱时,肠道细菌大量繁殖可进入小肠甚至胃内 而致病。
wenku.baidu.com • 呼气试验 1.氢呼气试验 2.二氧化碳呼气试验
小儿腹泻 infantile diarrhea
• 定义: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 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 化道综合征。 • 2岁以下多见,1岁以内约占半数;夏秋季发病率 高 • 流行病学 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 ,一是发生在6、7、 8月 (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另一高峰10、11、 12月 (轮状病毒)腹泻病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 • • • • 胰腺 Pancreas 分为内分泌和外分泌两部分 前者分泌胰岛素控制糖代谢; 后者分泌胰腺液,内含各种消化酶,与胆汁及小肠 的分泌物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对蛋白质、脂肪及碳 水化合物的消化。 婴幼儿时期胰腺液及其消化酶的分泌极易受炎热天 气和各种疾病影响而被抑制,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3~4个月时增多。但胰淀粉 酶活性较低,1岁后才接近成人,故不易过早地 (生后3个月以前)喂淀粉类食物。 新生儿及幼婴胰脂肪酸和胰蛋白酶的活性都较低, 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