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第三节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特纳的区域因果描述体系 哈特向的区域差异认识论
第
“
景观学思想 自然综合体思想
区域地理学 部门地理学
景观学
三
二
时 代
架 马 车
”
次 世 界
大
战
方法论还停留在对地理差异的认识和解释上,
之
这个时期的地理学,人文与自然基本是不相
前
干的,认识论上基本是二元论的
近代地理学发展的后期
美国 英国 世界
研究的主要对象主要领域也随发生转移
在东、中、西和东北这“四大板块”中都有城市化地区、 农业地区、生态地区,也有优化开发的区域、重点开发的 区域、限制开发的区域和禁止开发的区域
两大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完整的 战略格局
国务院于2010年底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是 我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 性的规划。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它是强调要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 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来促进区域合作互动良性发展, 来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
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构建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 区“三大格局”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 开发这四类的开发模式,它强调不同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 的承载能力来确定功能定位和开发模式,据此来控制开发 的强度,来完善开发的政策,来规范开发的次序。
20世纪30年代前
“空间分布”科学: 以全面研究各种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现象 的分布为中心
20世纪40年代
对地域差异的研究,并 对比,分析其本质差异
现
代
地
经济发达国家在大学中增设了
理
第二次世 更多的地理系
科
界大战后
专业队伍扩大 从有关学科引进新理论和方法
学 的 新
阶
段
20世纪50年代
以研究自然和人文景观地域分异 自然区划、农业区划、经济区划研究
p3 P2 P1
T
六、研究目标——优化调控
研究目的:协调二者的关系
应用意义
(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的总体目标 在确保区域经济和社会获得稳定增长的同时,谋求人
口增长得到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 保持良性循环发展。
具体而言 以资源持续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 以培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先导,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 在区域政策、法律、技术、行政等手段的系统调控下,经济和社会同
学术意义:关系到地理学本身的生存与发展
五、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结构和机制
以地域为单元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唯有地理学
如何理解:人地系统具有自然 与社会两种属性?
人地系统包含 的两个变量:
地是由自然和人文要素按照一定 规律紧密结合而构成地理环境整体 人兼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类社会
能量转化 物质循环
自然特征 社会经济水平 投入结构
评价人地系统的重要参量
(四)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进过程
根据人地系统发展与演进的过程,可将其演进模式归结为以下四种: 1、指数增长模式 如在特定时段内,由于区域人口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导致资源消耗 量和“三废” 污染量初期增长较慢、后期增长加快的增长过程 P
T
2、收敛平衡模式
人对地具有依赖性,地理环境制约人类社会活动 人在二者关系中居主动地位,是地的主人
正确认识人和地的客观关系及其变化的客观规律
如何理解:人地关系是一种具有社 会和历史特性的辩证关系?
四、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意义
对比:国际学术界悲观派和乐观派关于“人 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关系”所持论点的异同
《公元2000年的地球》
规划确定了五个开发原则,即优化结构、保护自然、集约 开发、协调开发、陆海统筹,确立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 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
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这些中心任务始终没有脱离 人群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 关系,即人地关系问题
P
T
4、复合“S”型演化模式
该模式由多级“S”形曲线组成,不同层次反映了系统不同的演化过程。 每个“S”形增长过程均包括孕育期、持续增长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一 般是在开始时增长缓慢,然后逐渐加快,按指数增长。由于负数反馈最用 ,限制因子越来越强大,系统增长速度越来越慢,趋于稳定到阶段目标值 pi,阶段之间则存在突变(如由于重大的科技进步等)。
21世纪初叶以来:重视科学发展,编制并施行“主体功能区规 划”,成为中国地理科学(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领 域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十 二五”规划又提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 两大战略”相辅相成。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包括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 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内涵,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四大 板块”的发展。
复兴区域地理科学成为一时的中心
20世纪80年代:区域的综合开发研究成为地理科学的中心
着重探讨资源的地域组合 分析地区的优势和潜力 提出开发建设的最佳地域社会经济结构 强调全面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施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地理科学的独特的价值何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 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成为前沿课题
技现 术代 部科 门学 自社数地系人思军行文 然会学理统体维事为艺 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理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论
理论地理学 综合地理学 部门地理学
基础
载体
基
础 地 理
区 域
学
手段
应 用 地 理 学
应用地貌学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区域规划
研究核心: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三、从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理解人地关系
探讨“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并给出地“理 科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结论,使地理 科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具体化而落实到地域上,成为中国当 代地理科学(家)对全世界的地理科学的最杰出的贡献之一
一、地理科学研究核心的基本根据
(一)基本根据Ⅰ:历史根据
1、地理科学的理论成就
地貌学、气候学
该模式呈现与指数增长相反的过程,如一定阶段内粮食产出量, 接近承载上限的物种增长;或耕地面积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衰 减等。具体分为增、减两种趋稳过程。 这两种模式均属负反馈作用的结果,受环境因子的限制,使系统 状态在既定目标下演变。
P P
T
T
3、阶梯型演变模式 是由一组突变过程和稳定过程交替组成的演变模式。在特定时 间点上,由于系统中的随机突发因子作用,致使系统发生跳跃 变化,然后处于稳定过程,再待新的突变过程的出现。举例? 人地系统中的环境灾变过程及技术进步过程等
2得 更00更加0年加严《,拥重马人世挤,尔口界,生萨原将污 态理斯变更染》 不稳定而且易于受
到破坏 ——前景灰暗!
悲观者
乐观者
人类对自然的支配力量日益增 强, 同时更加依赖于自然界
必须及早协调二者关系
总结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意义
实践意义:协调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同人口高速增 长之间、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
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
一、地理科学研究核心的基本根据 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内涵 三、从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理解人地关系
四、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意义 五、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结构和机制 六、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回答这个问题要遵循理论创新的最 高原则——“历史与逻辑统一”原则
1、对地理环境的全面理解
地理环境
在空间上存在着地域差异, 在时间上不断发展变化
狭义的地理环境: 自然综合体
广义的地理环境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岩石、土、水、 大气和生物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风土 习俗、宗教信仰和道德观等物质或意识
人类活动
物能交换
地理环境
2、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地系统 区域地理
前苏联: 地理学发展二元论
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我国地理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削弱了人地关系研究, 忽视了地理学整体的综合性特点
钱学森先生于1986年在第二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 术讨论会上提出“地理科学“这一概念 继而在1989年提出:在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汇合 的基础上 ,建立地理科学体系
地球科学的板块运动学说 可持续发展理论
有争议的 理论
重力模型、中心地理论、扩散理论、 城市序位理论、行为地理理论
明显特点
空间主义的复兴 对地理环境中人的意义的重视 信息化研究手段的广泛应用
我国地理科学: 改革开放前是处于封闭状态的,基本走的是一条遵循 前苏联地理学的二元化发展路径
2、地理科学的中心课题
20世纪60年代的“计量革命” 70年代的“行为革命”
第 二
80年代的“生态思潮”
次
90年代的“信息革命”
五花八门 世
界
方法论也随之不断变更,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大
——人文地理学领域,逻辑实证主义、结构
战
主义、人本主义,激进的马克思主义
以
后
孕育着新的质的飞跃的新发展时代
地理科学最活跃的时期
理论研究 的进步
连连 接接 区人 际与 关地 系的 的生 地态 域系 系统 统
李春芬
空间分析 spatial analysis
生态分析 ecological •analysis•
地域综合体分析 regionalcomplex
analysis
探索地理事物和现象的 分布模式的形成和变动
研究人文因素和环 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人文
人口、心理行为、教 育与就业、生产力布
局、经济活动等
人地二系统产生 协同或相干现象
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组 织结构,表现出有序状态
资源与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实现土 地资源 的产出
人口与社会经济
促进作用
人
类
活
抑制作用
Leabharlann Baidu
动
投入可控资源 开发不可控资源
治理自然灾害
(三)投入产出是人地系统中最基本的双向作用过程
以地域为单元和基础, 着重研究人地关系的地 域系统的唯有地理学
地理科学始终在关注区域问题,但关注的角度是人群 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
地理科学实践及其发展决定了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不是人 地关系,也不是区域,而是二者的综合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一、地理科学研究核心的基本根据
(二)基本根据Ⅱ:逻辑根据
20世纪60年代
区位的研究成为地理科学特别是人文地理科 学的研究中心,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模式来处
理多种变数,以定量研究取代定性描述
“数量革命” 促进了地理科学转化为总结归纳客观规律的科学
20世纪70年代
“理论革命” ——系统论观点的运用
区域地理科学被提高到重要地位 以地区为单元来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为主旨 的区域地理科学,被视为地理科学应用层次的核心。
人
粮 食
资源 环境
粮食:最原始和最强烈 的中间连结点
产量的空间分布决定着人地关系的空间结构
其他工农业产品和第三产业产品 更多的中间产物
人地关系不断强化和复杂化
增加投入资源的种类 优化投入结构
投入产出潜力
动态变量
自然系统的优势
人类对自然系统的 调控能力和调控取向
投入产出潜力是人地系统中最基本的生产潜力
德国拉采儿、法国孟德斯鸠 地理环境决定论
法国白兰士和白吕纳 或然论:以区域观念来研究人地关系
景观学派
和谐论
可持续发展论
地球科学系统
地球科学系统
最早是由美国国家航天局于1983年提 出——以全球性、统一性的整体观、系 统观和多时空尺角度来研究地球系统的 整体行为,使得人类能更好地认识自身 赖以生存的环境,更有效地防止和控制 可能突发的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损害。
研究区域和 区际联系
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 地理科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二、 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内涵 天命论认为自然变化、社会运行和人的命运被某种超自然 的力量所主宰,人必须而且只能屈服和顺从它。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其特点是把世界的来 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 中国古代机械唯物论天 机以孤命 械立论 唯的物、论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 认识论问题朴的哲素学的学辩派证唯物论
吴传钧在1979年第四次地理学代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地 理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提出了地理科学特别是人文地 理学的研究的特殊领域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的重要观 点。 《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一文中阐述了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是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著名论断。 就本世纪以来而言,地理科学的中心任务存在明显的变化序列:
地理环境
发展变化的机制
(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内涵的理解:即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结构。
开放和不稳定
非线性
远离平衡状态
耗散结构
的 多 变 量 识 别 指 标
( 二 ) 研 究 人 地 关 系
空间:地域的大小和位置 时间:过去、现状、远景
自然
自然条件、自然资 源、自然灾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