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及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1)
利润分享计划的账务处理
![利润分享计划的账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0357a34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f.png)
利润分享计划的账务处理
利润分享计划是一种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合作模式,旨在通过分享企业利润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这种计划中,企业会将一部分利润分配给员工,以鼓励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然而,这种计划的实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账务处理,以确保计划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企业需要确定利润分享计划的具体细节,包括分配比例、分配方式、分配对象等。
这些细节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讨论和协商,以确保计划的公平性和可行性。
一旦确定了细节,企业就需要将其写入计划文件中,并向员工进行宣传和解释。
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账户来管理利润分享计划的资金。
这个账户需要与企业的其他账户分开管理,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企业需要定期对这个账户进行审计和核对,以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和分配。
第三,企业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流程,包括资金的收入、支出、分配等环节。
这个流程需要严格遵守企业的内部规定和法律法规,以确保账务处理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账务处理团队来负责这个流程,以确保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企业需要定期向员工公布利润分享计划的分配情况,并向员工发放相应的分红。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计划文件和账务处理流程进行,
以确保分配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分红发放团队来负责这个过程,以确保分红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利润分享计划的账务处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来管理。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确保计划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利润分配过程会计分录
![利润分配过程会计分录](https://img.taocdn.com/s3/m/e8d584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5.png)
利润分配过程会计分录
利润分配是公司年度结束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公司盈
利的分配和使用。
在会计上,利润分配过程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解释利润分配过程的会计分录。
首先,当公司确定了年度的盈利后,会计人员需要将这部分盈
利进行分配。
一般来说,公司会将一部分利润留作未分配利润,用
于未来的投资和发展。
这部分利润会计上需要进行如下分录,借记
未分配利润账户,贷记利润分配账户。
这样就将一部分利润留作未
分配利润。
其次,公司可能会将一部分利润用于向股东支付股利。
在这种
情况下,会计分录会是这样的,借记股利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这样就记录了向股东支付的股利。
另外,公司还可能会将一部分利润用于偿还债务或者用于特定
的投资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分录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但一般会涉及到借记相应的费用或投资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或
者债务账户。
最后,利润分配过程还可能涉及到税收的处理。
公司需要根据当地税法规定缴纳相应的所得税。
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分录会是这样的,借记所得税费用账户,贷记应交税费账户。
总的来说,利润分配过程的会计分录是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的,但通常会涉及到未分配利润、股利、债务偿还、投资等方面的会计科目。
希望以上解释能够全面回答你的问题。
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0e475e5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8.png)
)。企业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账户的金额转入本账户,结平各损益类账户。贷方 登记企业期(月)末转入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等。借方登记企 业期(月)末转入的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 费用、营业外支出、投资损失和所得税费用等。余额如在贷方,即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余额如在 借方,即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转入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贷方(或借方),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会人
会语
2024会计资格
教育
感谢聆听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这一指标能够比较恰当地反映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其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益+投 资收益(-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等 其中,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会人
会语
2024会计资格
教育
会计基础—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目录
会人 会语 教育
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会人
会语
利润形处理 (一)利润的形成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 和损失等。利润由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构成。
会人 会语 教育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又称税前利润,是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 净利润,又称税后利润,是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
![利润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6282c10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4.png)
利润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
8.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1.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2.记账凭证的编号; 3.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 4. 会计科目 5.金额; 6. 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7.会计主管、审核、制单、记账人员的签章以及出纳 人员在收付款凭证上的签章。
车间工人领料单 采购人员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出差人员使用的火车票 会计人员填写的记账凭证
利润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
2.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照编 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
原始凭证(发票) 记账凭证(收付转凭证)
3.原始凭证的种类
按照 来源不同
外来凭证(发票,飞机票) 按其格式不同
自制凭证(领料单,入库单)
2,启用订本式账簿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 不得跳页、缺号。
— 成本,费用
+ 收入,收益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投资收益
负利润
正利润
利润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
•某企业2009年损益类账户的月末余额如下:
账户名称
结账前余额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利润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
2.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四、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无账夹、无会计分录) 1. 封面 2. 扉页 账簿的扉页主要列明科目索引、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 表。 3•账页 账页是账簿用来记录具体经济业务的载体,其格式因记录 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利润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
年终利润结转的流程及账务处理
![年终利润结转的流程及账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b7010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7.png)
年终利润结转的流程及账务处理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0二、企业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科目的金额转入本科目,结平各损益类科目。
结转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昔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三、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1、本年利润科目在年底时,要做结转,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应该没有余额。
2、年终结转分录(1)如果盈利: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2)如果亏损: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本年利润。
账务处理流程一、首先是损益类科目结转入"本年利润"这个就不多说了,都是学会计的,什么是损益类科目不用我解释和多说。
反正,到了年终,所有的损益类科目必须结转平。
1.收入、收益类科目结转:借:收入类科目贷:本年利润2.成本、费用、损失类科目结转:借:本年利润贷:成本、费用、损失类科目二、进行纳税调整清理,并确认"所得税费用"有人会觉得奇怪,还没有到企业所得税汇算的时候,为什么要做纳税调整清理呢?因为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存在着很多差异,会形成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对我们确认"所得税费用”会产生影响。
为了尽可能保证财报的准确性,我们不能直接根据"本年利润"计提或确认"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必须要考虑"所得税递延资产"与"所得税递延负债”的影响,包括当年和以前年度的影响。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以上分录是合并在一起的,实务中可能是需要分成多个分录的。
关于所得税费用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问题,比较复杂,以后专文分享。
利润及利润分配
![利润及利润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17efe1b9650e52ea54189853.png)
利润及利润分配————————————————————————————————作者: ————————————————————————————————日期:14利润以及利润分配第一节利润一、利润的含义利润,是指小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利润的第一个口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加上投资收益(或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额。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营业收入,是指小企业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实现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小企业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实现的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包括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投资收益,是由小企业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债券投资取得的利息收入和处置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取得的处置价款,扣除成本或账面余额、相关税费后的净额三部分构成。
利润的第二个口径,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一)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小企业非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
小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政府补助、捐赠收益、盘盈收益、汇兑收益、出租包装物和商品的租金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益、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违约金收益等。
科目设置小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小企业实现的各项营业外收入。
本科目应按照营业外收入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月末,可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营业外收入”科目应无余额。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519aa2e69b89680203d82500.png)
二、利润分配政策 根据我国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每年实现的净利润, 首先是弥补以前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其次是提取企业盈 余公积金,最后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的亏损未弥补 完的,当期不能提取企业盈余公积金,企业未提取规定的 积累基金的,当期不能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这是一般政策。 (一)一般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 所谓一般企业,是指非外商投资企业(即“三资”企业) 且非股份制企业。其可供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借:财务费用700 贷:预提费用700
销售材料20000元,货款已存入银行,(不
考虑增值税),结转材料成本10000 借:银行存款2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20000
借:其他业务支出10000
贷:原材料10000
摊销无形资产11365
借:管理费用11365 贷:无形资产11365
2、营业外支出 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 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 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营业外支出
固定资产盘亏 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 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转入本年利润
企业支付税收滞纳金和罚款25000元。 借:营业外支出25000 贷:银行存款25000
企业转让短期投资,该投资账面价值40000
元,转让价款55000,已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55000 贷:短期投资40000 投资收益15000
企业销售A产品一批,销售价格100000元,
补贴收入 贷:本年利润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会计分录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会计分录](https://img.taocdn.com/s3/m/1d12ed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6.png)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会计分录
“利润分配”账户用来对企业的税后利润进行分配,包括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提取盈余公积、转增股本和弥补亏损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会计分录:
1.当期实现盈利: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当期发生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3.提取盈余公积:
只有在当期实现利润时才会这么做。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4.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
当期没有实现利润也可以这么做,那就是分以前年度的利润。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5.支付股票股利:
宣告股票股利时不需作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贷:股本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6.盈余公积补亏: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的分配程序及账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未分配利润的分配程序及账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https://img.taocdn.com/s3/m/93428a97680203d8ce2f24c6.png)
未分配利润的分配程序及账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在交完所得税后,其净利润可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用利润弥补亏损无须专门作会计分录)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公益金;(盈余公积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公益金只能用于职工集体福利)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4、分配优先股股利;5、分配普通股股利。
最后剩下的就是年终未分配利润。
进行未分配利润核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未分配利润核算是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进行的。
(2)未分配利润核算一般是在年度终了时进行的,年终时,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
同时将本年利润分配的数额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借方。
(3)年末结转后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反映累计的未分配利润,借方期末余额反映累计的未弥补亏损。
在会计处理上,未分配利润是通过“利润分配”科目进行核算的,“利润分配”科目应当分别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作股本的股利”、“盈余公积补亏”和“未分配利润”等进行明细核算。
(1)分配股利或利润的会计处理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借记“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科目,贷记“应付股利”科目。
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分配给股东的股票股利,应在办理增资手续后,借记“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科目,贷记“股本”科目。
(2)期末结转的会计处理企业期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各损益类科目。
结转后,“本年利润”的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同时,将“利润分配”科目所属的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
利润分配过程会计分录
![利润分配过程会计分录](https://img.taocdn.com/s3/m/488838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8.png)
利润分配过程会计分录利润分配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利润进行合理配置的一项重要工作。
利润分配过程需要进行会计分录,以记录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保证利润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下面是一则利润分配过程的会计分录示例:1. 期初利润结转借:利润分配贷:未分配利润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企业需要将当年的利润结转至利润分配账户中,作为下一年度利润的基础。
2. 纳税借:税费成本贷:应交税费企业在获得利润后,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相应的税费,包括所得税、增值税等。
3. 股东分红借:利润分配贷:应付股利如果企业决定将部分利润以股利形式分配给股东,需要在会计中进行相应的分录,将利润分配账户减少,同时在负债方增加应付股利。
4. 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贷:盈余公积企业可以将部分利润划拨至盈余公积,用于增加企业的资本实力和抵御风险。
5. 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贷:未分配利润在利润分配后,如果还有未分配的利润,需要将其记录在未分配利润账户中,留作下一年度或其他用途。
6. 利润分配税金借:利润分配贷:应交所得税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时,需要根据相关税法规定缴纳相应的所得税。
7. 利润分配准备借:利润分配贷:利润分配准备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将一部分利润划拨至利润分配准备账户,用于未来业务发展或应急需求。
以上是利润分配过程中的一些常见会计分录,具体的分录内容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通过会计分录的记录,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企业利润的流向和分配情况,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利润分配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利润及利润分配
![利润及利润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6f24e61052d380eb62946d54.png)
言:《企业会计准则》第五十四条规定:“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新企业会计制度第106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新旧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对于利润及利润分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第一节利润一、利润的构成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润相关计算公式如下:(一)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例1】企业销售商品交纳的下列各项税费,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的有( )。
-A.消费税 B.增值税 C.教育费附加 D.城市维护建设税【答案】ACD【例2】某企业20×7年2月主营业务收入为1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80万元,管理费用为5万元,资产减值损失为2万元,投资收益为10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当月的营业利润为( )万元。
A. 13 B.15 C.18 D.23【答案】D【解析】营业利润=100-80-5-2+10=23(万元)。
(二)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中: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管理费用、利润分配账务处理
![管理费用、利润分配账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fa7c374168884868762d6c9.png)
管理费用账务处理:
经济业务账务处理
计提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福
利)
支付公司董事会经费、诉讼费、中介费、咨
询费、技术转让费等
借:管理费用贷:库存现金等
购印花税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等
转销坏账准备借:管理费用贷:坏账准备
计提折旧费用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
按规定计算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等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费—房产税
—车船使用税
—土地使用税等
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修理费、业务招待
费等
借:管理费用贷:库存现金等
摊销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时借:管理费用贷:无形资产摊销等
月末结转本年利润(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借:本年利润贷:管理费用
利润均分配
经济业务账务处理
净利润的结转若:“本来利润”余额在贷方: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若”本年利润“余额在借方: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本年利润
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借:盈余公积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
亏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贷:盈
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任意公积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贷:盈
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利润)贷
:应付股利(应付利润)
年终利润分配的结转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股利(利润)。
小企业会计准则利润及利润分配核算
![小企业会计准则利润及利润分配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ba62e66233687e21af45a957.png)
利润及利润分配一、利润形成的核算(一)利润的构成利润,是指小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加上投资收益(或减去投资损失)后的金额。
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或减去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是指小企业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实现的收入总额。
投资收益,由小企业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债券投资取得的利息收入,处置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取得的处置价款扣除成本或账面余额、相关税费后的净额三部分构成。
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其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3.净利润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
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二)营业外收支的核算1.营业外收入的核算营业外收入,是指小企业非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人。
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政府补助、捐赠收益、盘盈收益、汇兑收益、出租包装物和商品的租金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益、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做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违约金收益等。
通常,小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应当在实现时按照其实现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小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小企业实现的各项营业外收入。
该科目应按照营业外收入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月末,可将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
其主要账务处理如下:(1)小企业确认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比照“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2)确认的政府补助收入,借记“银行存款”或“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https://img.taocdn.com/s3/m/9b53223ec281e53a5802ff23.png)
本年利润
净亏损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投资收益(净损失)营业
净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
外支出
所得税等
本期亏损
本期盈利 期末余额结转 利润 分配
本
账务处理(共四步)
一、结转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收入 借: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未
1.未分配利润
分
配 利
润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未作分配的利润。
期初未 分配利 润
+
本期实 现的净 利润
-
各种盈 余公积
-
已分配 利润
=
未分配 利润
2.账户
“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是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净利润,借方记录当年经营净
损失、分配的股利、提取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
贷:其他业务成本 贷:销售费用 贷:管理费用 贷:财务费用 贷:营业外支出 贷:所得税费用
借:利润分配——未
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利
1.利润分配
润 分 配
利润分配,是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 顺序,在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
2.分配流程
计算可供 分配的利润 提取任意 盈余公积金
提取法定 盈余公积金
向股东支付股利 (分配利润)
利
3.账务处理
(1)缴纳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 贷:应交税费——应交 所得税 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
润 分 配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税后利润
的10%)和任意盈余公积(根据公司 章程规定的比例计算)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606ad587c24028905fc3d0.png)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企业一般应按月计算利润,按月计算利润有困难的企业,可以按季或者按年计算利润。
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计算每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计算交纳所得税。
对于实现的利润分配情况,企业应当分别核算,利润及利润分配各项目应当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或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分配的优先股股利、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分配的股股利、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以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期末末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等,均应当在利润分配表中分别列项予以反映。
以下对所得税的核算、本年利润的核算与结转以及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分别进行阐述。
一、所得税的核算(一)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税前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逐步分离,企业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核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也1/ 13逐步扩大。
这些差异按其产生原因及其性质又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类:1.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永久性差异有以下几种类型:(1)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确认为收益。
(2)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3)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不允许扣减。
(4)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允许扣减。
2.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
企业利润分红的会计账务处理分录
![企业利润分红的会计账务处理分录](https://img.taocdn.com/s3/m/8f9225f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8.png)
企业利润分红的会计账务处理分录1、如果是对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对股东做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应付股利或应付利润实际支付时候借:应付股利或应付利润贷:银行存款如果是个人股东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如果是未对未分配利润分配,可暂时不处理,留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
2、如果是取得分红:借:应收股利或利润贷:投资收益借:银行存款等贷:应收股利或利润股东分红缴纳个税是指股东收取公司分红,需要缴纳个税的情况。
一般来说,股东从公司获得的分红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股东分红缴纳个税的流程:1、股东从股权分红收到的现金,公司将从其中拨付所得税,通常以20%的比例缴纳所得税;2、股东在纳税申报中,明确报送应税收入及其扣缴的税金;3、收税机关基于申报结果,核定税款金额,缴纳特定数额的税款;4、股东应当向收税机关提供相应的纳税凭证,用于其对税款的缴纳。
股东分红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股东分红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每次分红收入额乘以20%。
股东分红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分红个人所得税以股东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公司为扣缴义务人。
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只有在分红时,才交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税率是20%。
现在实行的是减按10%征收。
被投资企业是扣缴义务人。
公司的法人股东,按照所得税税率的差额补交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但个人股东从上市公司取得的分红可以减半征税。
1. 个人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分红符合条件免征个人所得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5}101号)规定: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个月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1个月有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上述所得统一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利润分配顺序和账户设置及会计处理
![利润分配顺序和账户设置及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242f751d0b4c2e3f57276359.png)
利润分配顺序和账户设置及会计处理利润分配顺序和账户设置及会计处理一、利润分配顺序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的净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1.弥补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的亏损按现行制度规定,企业当年发生的亏损,可以在下一年度用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利润不足弥补时,可以在5年内用实现的税前利润延续弥补,连续5年未补足的亏损,则应用税后利润弥补。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当年税后利润并扣除以前年度亏损后,按10%的比例提取。
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扣除上述分配后,再加上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即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可按照投资比例向投资者进行分配。
二、利润分配的账户设置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反映和监督利润分配情况,应设置“利润分配”总账账户,该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利润分配或亏损的弥补以及历年分配后的利润结存余额。
该账户的借方登记按照规定分配的利润数额和年终结转来的本年的亏损数额。
贷方登记年终结转来的本年实现的利润数额和亏损弥补的数额。
年终决算前,该账户借方余额反映年内已分配的利润额。
年终结转时,将“本年利润”账户转入该账户及所属的“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
同时将利润分配账户所属的其他明细账户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
结转后,利润分配其他明细账户均无余额。
“未分配利润”明细账若为借方余额,反映的是未弥补的亏损,若为贷方余额,反映的是未分配的利润。
“利润分配”账户至少应设置以下明细账户:1.“盈余公积补亏”明细账户该明细账户的贷方登记从“盈余公积”账户转来的当年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的数额,借方登记年末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的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的数额,结转后该明细账户无余额。
2.“提取盈余公积”明细账户提取盈余公积是利润分配的一项内容。
该明细账借方登记当年从净利润中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数额,贷方登记结转到“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的提取盈余公积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2024年《初级会计实务》所有者权益章节经典大题+答案解析
![2024年《初级会计实务》所有者权益章节经典大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d1f48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5.png)
2024年《初级会计实务》所有者权益章节经典大题+答案解析(一)甲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甲公司)由三位投资人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每位投资人均享有该公司1/3的股份。
2022年初,甲公司所有者权益各项目金额如下:实收资本1500万元,资本公积150万元,盈余公积300万元,未分配利润150万元(贷方余额),2022年甲公司发生有关经济业务如下:(1)经股东会批准,甲公司将资本公积150万元转增资本。
(2)为扩大经营引入新投资人,将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2200万元,根据协议约定,新投资人投入银行存款650万元,享有甲公司25%的股份。
(3)本年度实现净利润400万元,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经股东会批准,按净利润的30%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1.根据资料(1),下列各项中,甲公司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会计处理结果正确的是()。
A.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B.实收资本增加150万元C.资产总额增加150万元D.资本公积减少150万元答案ABD【解析】相关账务处理如下:借:资本公积——资本溢价150贷:实收资本150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减少150万元,实收资本增加15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不影响资产总额。
2.根据资料(2),下列各项中,甲公司吸引新投资人投资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A.贷记“实收资本”科目650万元B.贷记“资本公积”科目100万元C.借记“银行存款”科目650万元D.贷记“实收资本”科目550万元答案BCD【解析】相关账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650贷:实收资本[2200×25%]550资本公积——资本溢价1003.根据资料(3),下列各项中,甲公司年末结转净利润及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A.确认应向投资者分配的现金股利: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120贷:应付股利120B.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40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40C.年末结转净利润:借:本年利润4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00D.年末结转净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00贷:本年利润400答案ABC【解析】年末结转净利润,需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选项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1)
企业一般应按月计算利润,按月计算利润有困难的企业,可以按季或者按年计算利润。
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计算每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计算交纳所得税。
对于实现的利润分配情况,企业应当分别核算,利润及利润分配各项目应当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或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分配的优先股股利、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分配的股股利、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以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期末末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等,均应当在利润分配表中分别列项予以反映。
以下对所得税的核算、本年
利润的核算与结转以及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分别进行阐述。
一、所得税的核算(一)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税前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企业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逐步分离,企业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核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也逐步扩大。
这些差异按其产生原因及其性质又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类: 1.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
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永久性差异有以下几种类型:(1)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
应税所得时不确认为收益。
(2)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
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3)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
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不允许扣减。
(4)按会计制度规定
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允许扣减。
2.时间性差异时
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
时间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
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税所得,从而形成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这里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
(2)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或损失,但按
照税法规定待以后期间从应税所得中扣减,从而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这里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时间性差异。
(3)企业获得的某项
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税所得,从而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4)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
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税所得中扣减,从而形成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的所得税核算主要有
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方法,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选择采用其中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该方法一经采用,不得随意变更。
1.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
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企业应根据当期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
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2.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
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因此,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企业首先应当合理划分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