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游戏PPT课件

学前儿童游戏PPT课件

• 游3-6
肛门期 阴茎期
自主对羞怯 主动对内疚
练习性游 戏
角色扮演
• 自我发展的心理社会阶段=个体发 6-11 潜伏期 勤奋对自卑
展的文化环境+心理性别的发展阶 段
青春期
生殖器期
同一性对角 色混乱
• 游戏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
青年期
亲密对孤独

附图: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发展
• “复演说”——消除原始的本能 • “剩余精力消耗说”——消耗过剩的精力 • “松弛消遣说”——恢复在工作中消耗的精
力 • “预演说”——为未来成人生活做准备
11
五、人类学视野中的游戏
• 儿童的游戏一方面是学习面对真实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超越真实生活 的限制,寻求个人的自由
• 朗格威尔:儿童的世界就是学习的世界 • 游戏的三种功能:(1)儿童从游戏中学习到生活的原则和规则,在
游戏的基本属性
活动即目的 探索自然的趋势 意外性
同化 活动本身即目的 自发性 娱乐性 自由的组织结构 自由的发生冲突
工作的属性
目的是主要的 结果是可预见的 计划性
顺应 外加的目的 强制性 功利性 有序性 竞争
自愿的活动 假想的 自由的、闲暇的
充满想象和虚构的 游戏是变化而有种类的
固有的动机 大量的经验 流动的经验 精神的游戏
18
一、游戏是儿童的需要
尊敬认可需要
社会性交往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理解环境的需要
认知需要
影响环境的需要
身体活动需要
基本生存需要
安全需要
19
二、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 (一)游戏与工作的对立 • (二)游戏与工作相互转换 • (三)儿童游戏就是工作

第一章 游戏的理论与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  游戏的理论与概述PPT课件

编辑版pppt
42
(六)心理学视野中的游戏
• 游戏是由内在动机引起的,自动自发、自由选择的。 • 游戏有着明显的欢乐、幽默感、身体的自发性、认知的自
发性、社会的自发性。 • 游戏不同于探索行为,探索在先,游戏在后。 • 游戏不受外在规则的限制,但游戏本身常有其非正式或正
式的内在规则,由儿童自行协调制定。游戏随着儿童和情 境的不同而有弹性的变化。 • 游戏需要游戏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带有愉悦的体验。
编辑版pppt
33
第一章 游戏的概念与理论
• 第一节 多视角的游戏定义 • 第二节 国外经典的游戏理论 • 第三节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与分类
编辑版pppt
34
第一节 多视角的游戏定义
编辑版pppt
35
一、多视角的游戏定义
• (一)文化视野中的游戏 • (二)社会学视野中的游戏 • (三)语言学视野中的游戏 • (四)生物学视野中的游戏 • (五)人类学视野中的游戏 • (六)心理学视野中的游戏
1、儿童从游戏中学习到生活的原则和规则,在轻松的玩耍中, 培养了将来踏入社会必需的适应能力;
2、在人类的群体的生活里,需要在团体规则限制与个人的自由 之间找到一种精神上的平衡,而游戏正好具备了让个体拜托社会规则 和文化的限制、去寻求个人自由发挥的特性;
3、在游戏的一段特定时空里,游戏者可以虚构任何现实生活中 所不允许的行为及情节,来逃避现实社会的种种限制,弥补由此造成 的不满和沮丧。
2、1903年9月清末朝臣端方在湖北武昌创 办幼稚园,1904年正式命名为湖北武昌蒙养院, 为中国第一所幼儿园 。 蒙养院当备有保育室、游戏室及其他必需之诸室 。 游戏:分随意游戏与同人游戏两种。
“蒙以养正” “寓教于乐”

学前儿童游戏PPT课件

学前儿童游戏PPT课件
轻松的玩耍中,培养了将来踏入社会必需的适应能力; (2)在人类的群体的生活里,需要在团体规则限制与
个人的自由之间找到一种精神上的平衡,而游戏正好具备了让个体拜 托社会规则和文化的限制、去寻求个人自由发挥的特性;
(3)在游戏的一段特定时空里,游戏者可以虚构任何 现实生活中所不允许的行为及情节,来逃避现实社会的种种限制,弥 补由此造成的不满和沮丧。
47
二、埃里克森的掌握论
• 游戏是自我的一种机能,是一种身体的过程与社 会性的过程同步的企图游戏,游戏可以降低焦虑, 使愿望得到补偿性的满足。
• 第一阶段:自我宇宙阶段 • 第二阶段:微观阶段 • 第三阶段:宏观阶段
48
年龄 弗洛伊德 埃里克森 游戏形式
0-1.5 口唇期 信任对怀疑 亲子游戏
1.5-3
游戏的基本属性
活动即目的 探索自然的趋势 意外性
同化 活动本身即目的 自发性 娱乐性 自由的组织结构 自由的发生冲突
工作的属性
目的是主要的 结果是可预见的 计划性
顺应 外加的目的 强制性 功利性 有序性 竞争
自愿的活动 假想的 自由的、闲暇的
充满想象和虚构的 游戏是变化而有种类的
固有的动机 大量的经验 流动的经验 精神的游戏
• “复演说”——消除原始的本能 • “剩余精力消耗说”——消耗过剩的精力 • “松弛消遣说”——恢复在工作中消耗的精
力 • “预演说”——为未来成人生活做准备
11
五、人类学视野中的游戏
• 儿童的游戏一方面是学习面对真实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超越真实生活 的限制,寻求个人的自由
• 朗格威尔:儿童的世界就是学习的世界 • 游戏的三种功能:(1)儿童从游戏中学习到生活的原则和规则,在
表现,是儿童基本生活欲望的表现。 结论大都相互重复或相互矛盾,只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决了部分问题,

专题一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PPT

专题一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PPT

(二)游戏就是儿童得需要 1、游戏是儿童身体活动的需要 2.游戏是儿童认知活动的需要 3.游戏是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需要
(三)游戏就是儿童得工作
◆游戏与工作对立 ◆游戏与工作相互转换
◆儿童游戏就就是工作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四)游戏就是儿童得权利 1、儿童有满足游戏愿望得权利
家庭得影响
(一)父母 (二)媒介的影响
游戏者自身条件得影响
(一)同伴 (二)儿童自身的年龄、性别 (三)健康状态 (四)认知风格
题外内容:游戏得理论流派
一、经典游戏理论
• 剩余精力说 • 松弛说 • 生活预备说 • 复演说 • 成熟说
剩余精力说
剩余精力说得代表 人物就是德国哲学 家、思想家席勒 (Friedrichvonschi Uer)与英国的斯宾 塞 (H、Spenoer)。 主要认为,游戏是机 体的基本生存需要 满足之后仍存在的 富余精力的产物。
三、 儿童游戏得分类
(一)儿童游戏得认知分类 1、代表人物——皮亚杰 2.类别划分
(1)感觉运动游戏(练习性游戏) 0—2岁,“动”即快乐。
(2)象征性游戏 ---7岁。模仿与想象。角色游戏就是主要表现形式。
(3)结构游戏 前期带有象征性;后期逐渐变成了一种智力游戏。
(4)规则游戏 7---11岁。规则性。
精神分析学派得游戏理论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 得创始人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 学派则提出“游戏发泄论”、“游戏 补偿论”。认为人的欲望常爱压抑不 能随意表现,游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 她的内在的抑郁与坏的情感,从而摆 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 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 的欲望和要求,从而得到正常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PPT课件

学前儿童游戏PPT课件

03
家园共育模来学前教育的重要趋势。通过游戏
化教学,可以搭建起家园共育的桥梁,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成长过
程。
31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26
32
游戏中的语言、图形 和声音等要素应符合 儿童的认知特点。
2024/1/26
游戏设计应考虑到儿 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如感知、记忆、思维 等。
14
注重游戏过程而非结果
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儿童享受游 戏过程,而非追求特定的结果 。
2024/1/26
教师应关注儿童在游戏中的表 现,而非仅仅关注游戏结果。
鼓励儿童在游戏中尝试、探索 和发现,而非强调胜负或成绩 。
2024/1/26
6
提高儿童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游戏化学习提高兴趣
将学习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儿童的学 习兴趣。
游戏增强学习动力
游戏中的挑战和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 学习中。
2024/1/26
7
02
学前儿童游戏类型及特点
2024/1/26
21
艺术创意类游戏
绘画创作游戏
提供绘画材料和纸张,鼓励儿童 自由创作,表达内心想法和感受

音乐律动游戏
通过唱歌、跳舞等活动,让儿童 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手工制作游戏
引导儿童使用各种材料,动手制 作小工艺品,培养其手眼协调能
力和创造力。
2024/1/26
22
05
游戏评价及反馈机制建立
2024/1/26
8
角色扮演游戏
01
02
03
04
定义

《学前儿童游戏》课件

《学前儿童游戏》课件

定义
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想象和 创造,自由地表现个人意愿和情
感的一种游戏形式。
特点
创造性游戏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和 创造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 趣和想象自由发挥,不受规则和
限制的约束。
示例
角色扮演游戏、积木搭建游戏、 绘画游戏等。
规则游戏
定义
规则游戏是指幼儿在游戏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和要求的一 种游戏形式。
前操作阶段
01
02
03
总结词
开始出现象征性思维,以 模仿和想象为主要特点。
详细描述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能够 进行简单的想象和模仿, 使用物品代替真实的物体 ,进行象征性游戏。
举例
过家家、角色扮演等象征 性游戏。
具体操作阶段
总结词
以形象思维为主,开始出现创造 性和规则意识。
详细描述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能够进行较为 复杂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 ,并开始对游戏产生规则意识。
学前儿童游戏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游戏理论 • 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 • 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 • 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 学前儿童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 学前儿童游戏中的教师角色
01
游戏理论
游戏定义与特性
定义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儿童主动模仿现实生活的行为, 通过想象和操作物体,再现生活 的一种活动。
丰富性
提供多样化的游戏场景和设施,满足儿童的好奇 心和探索欲望。
适应性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创设适合他们的游 戏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
游戏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教育性

学前儿童游戏.ppt

学前儿童游戏.ppt
综上所述,游戏对幼儿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绪情感各方面的发 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没有游戏就没有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 的重要形式。。
思考:
• 下面的游戏锻炼了幼儿的哪些能力?
• 如蒙上幼儿的眼睛, 并将他们排成一路纵 队,教师手持一只小铃, 在幼儿的前、后、 左、右各方向摇动, 要求幼儿根据铃声的 方位改变行走的方向, 或跟着铃声走。又 如, 蒙上幼儿的眼睛, 将一只响铃球从幼 儿面前向某一方向滚去, 请幼儿根据球滚 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去向,迅速准确地找回 球。
(二)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的异同
第三节 游戏的价值
一、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二、游戏在幼儿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一)游戏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二)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三)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一)游戏提供了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二)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 (三)游戏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四、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一)游戏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 (二)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美感 (三)游戏可以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
(一)游戏本能论
• (二)游戏社会反映论 • (三)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
第二节 游戏的分类
一、国外的游戏分类 (一)皮亚杰的游戏分类 沿着认知发展的线索而展开的,在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便会出现不
同水平的游戏形式, 1.练习性游戏 出现在0-2岁的感觉运动阶段,以后比例逐步下降,到6岁
时,只占全部游戏的14%左右。 2.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是2-7岁幼儿的典型游戏。在游戏中,以物代物、
• 3、第三个难度层次以分辨物体的相似特征为主, 有时 还可以结合语言训练一起进行。例如, 在百宝箱中放 入一些十分相似的物品, 如纽扣、棋子、瓶盖等。要 求幼儿依次去摸一件, 取出箱之前要描述所摸物品的 特征, 并说出该物品的名称, 比比谁说得好, 说得对。

学前儿童游戏ppt课件ppt

学前儿童游戏ppt课件ppt
探索游戏
让儿童在户外环境中探索自然,培养好奇心和观 察力。如捉迷藏、找昆虫等。
社交游戏
户外游戏是儿童之间进行交往和沟通的好机会。 如过家家、角色扮演等。
亲子游戏
互动游戏
家长和儿童一起玩耍,培养亲子关系和互动能力。如挠痒痒、唱 歌跳舞等。
联合游戏
家长和儿童一起完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如搭积木、拼地图等。型的游戏 • 游戏材料与设备 • 游戏与学习 • 游戏的安全与保护 • 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01
游戏的重要性
促进儿童身体发展
01
02
03
增强体质
游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锻 炼身体,提高体质,为未 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 的基础。
促进运动能力发展
游戏中的跑、跳、攀爬等 动作可以锻炼儿童的运动 能力,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和灵活性。
识别情绪
游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 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 情绪,从而更好地理解 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学会冷静
游戏中的冷静期可以帮 助学前儿童学会控制自 己的情绪,掌握自我调 节情绪的技巧。
情绪转移
游戏可以让学前儿童学 会将注意力从负面情绪 中转移出来,转移到积 极、有趣的事情上。
游戏与自尊自信的培养
成功体验
培养儿童社交技能
提高合作能力
游戏中的合作可以帮助学前儿 童提高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
合作完成任务。
增强沟通能力
游戏中的交流可以帮助学前儿童 提高沟通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 想法和情感。
培养社交技巧
游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学会社交技 巧,如分享、轮流、协商等,从而 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02
不同类型的游戏
室内游戏
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PPT优秀课件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PPT优秀课件

2
二、国外对学前儿童游戏特征的认 识
1、游戏特征“三内说” ——纽曼
控制——内部控制
真实性——假的
动机——内部动机
2021/6/3
3
2、游戏四因素模式图 ☺ 灵活性 ☺ 肯定的情绪 ☺ 虚构性 ☺ 内部动机
——克拉思诺
2021/6/3
4
3、游戏六因素说 ——克罗伊斯(法) 自由 松散 易变 非生产性 由某种规则或玩法支配 虚构
1、游戏活动的动机 内部动机 直接动机 内部控制
2021/6/3
17
2、游戏的体验
兴趣性体验 自主性体验 胜任感 幽默感 趋力愉快
2021/6/3
18
(三)游戏的外部条件特征
❖ 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 ❖ 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己决定 ❖ 游戏的难度与幼儿能力相匹配 ❖ 不追求或担心活动结果带来的奖惩
2021/6/3
19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关注!
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 你小时候玩的游戏有哪些?
❖ 为什么你认为它是游戏?
❖ 如何判断一个活动是游戏?
2021/6/3
1
第一节 游戏的本质
一、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特征的认识
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3、游戏是一种假想的活动 4、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
2021/6/3
——福绿贝尔
2021/6/3
7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 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 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 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
①趣味性 ②具体性 ③虚幻性 ④自由自愿性 ⑤社会性 ——《教育大辞典》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游戏的教育价值护理课件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游戏的教育价值护理课件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学前儿童游戏分为不同类型。例如,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划分,可以分为 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按游戏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
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
婴儿期
学龄前期
婴儿期是儿童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关键 时期,此时的游戏主要以感知运动为 主,如抓、看、听等。
2023 WORK SUMMARY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游戏的教育价值、护
理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 游戏的教育价值 • 学前儿童游戏护理 • 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践 • 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展望
PART 01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学前儿童游戏是幼儿在一定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 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 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构建的过程。
PART 03
学前儿童游戏护理
游戏前的准备与安全措施
场地安全
确保游戏场地无障碍物,地面平 坦,无锐利边缘和突出物,避免 因场地不安全导致的意外伤害。
玩具选择
选择适合学前儿童年龄和兴趣的 玩具,确保玩具质量合格,无小 零件或易脱落部分,以防误吞或
窒息风险。
规则制定
在游戏开始前,向学前儿童说明 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确保他们 了解并遵守规则,以降低游戏过
家庭游戏教育实践案例
• 亲子游戏:某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绘画、手工制作等游戏,以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户外探险:家长带孩子去公园、森林等自然环境中探险,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家务劳动: 家长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打扫房间、洗衣服等,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的分类 1.创造性游戏: (1)角色游戏 (2)结构游戏 (3)表演游戏 2.规则游戏(教学游戏): 体育游戏; 智力游戏; 音乐游戏; 娱乐游戏
自主性游戏
(一)什么是自主性游戏 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
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自主性游戏包括了所有的游 戏,它是相对于幼儿园游戏不自主的现状提出的。自主性 游戏并不是从游戏分类的角度提出的,它是从游戏的性质 这个角度提出来的;是强调所有的游戏应该有自主性,自 主性游戏包括所有的游戏。
二、游戏的特征
(一)游戏的描述性特征
1.游戏是内部动机控制的行为 2.游戏是重过程、轻结果的行为 3.游戏是与探究不同的行为 4.游戏是一种模拟、假装的行为 5.游戏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行为
(二)游戏的本质性特征
※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 ※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 ※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构性 ※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序性 ※游戏与生活密不可分,具有社会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游戏, 如爬行和蹒跚行走期的游戏, 追逐类游戏,娃娃家和沙滩 游戏,小组竞赛的游戏,在 复演论看来就是动物阶段、 野蛮阶段、农业家长式阶段, 以及部落阶段生存方式的重 演。
成熟说
•成熟说的代表人物是荷兰心理学家拜敦 代克。他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种物品 进行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 现,而不是单纯的一种机能。
三、儿童游戏的特质 (一)游戏是儿童的需要
1.游戏是儿童身体活动的需要 2.游戏是儿童认知活动的需要 3.游戏是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需要
(二)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游戏与工作对立 ◆游戏与工作相互转换
◆儿童游戏就是工作
(三)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1.儿童有满足游戏愿望的权利
2.儿童有自主游戏的权利 3.儿童有充分游戏的权利 对此,你又想说的话吗? ?
(二)自主性游戏的特征 1.游戏计划的生成性 2.游戏环境的多样性 3.教师角色的多重性 戏机会的均等性
(三)自主性游戏中的几对关系 1.自主与规则的关系 2.自主与指导的关系 3.愉悦与教育的关系 4.材料提供与儿童需要满足的关系
第三节 游戏的理论流派
一、经典游戏理论
• 剩余精力说 • 松弛说 • 生活预备说 • 复演说 • 成熟说
•他例举小猫戏球是捕鼠的 练习;小狗嬉咬是为将来自 卫所作的练习;男孩子玩的 打渔游戏是将来养家谋生的 准备;女孩热衷于玩娃娃是 将来养育子女的准备。可见, 根据这种观点,儿童游戏是 儿童将来必须承担的更为成 熟的活动的低级形式,为未 来生活作了准备。
复演说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 提出“复演说”,他认为儿 童的发展复演了从动物到野 蛮人再到部落成员的人类发 展,儿童游戏是远古时代人 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 上的重演。
一、儿童游戏的分类方法 (一)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分类方法。
优点:理论性强,易对某种类型游戏的来龙去脉做出理论 上的分析与说明。 不足:依据的原始观察资料一般较薄弱,往往不能清楚地 说明各类游戏所可能包含的实际行为。 (二)以自然观察为指导的分类方法。 优点:观察资料雄厚 不足:理论性不够
二、 儿童游戏的分类
松弛说
松弛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 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拉扎鲁斯。
主要观点是:游戏是失去的 精力重新恢复的活动。艰苦 的劳动,使人的体力消耗, 产生疲劳,游戏是恢复体力 的一种方法。儿童在紧张的 学习后,为娱乐而游戏。
生活预备说(预演说)
•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 生物学和心理学家格罗斯。 他认为人和动物都有与生俱 来的生存本能,这种本能在 初生时很不完善,这些不完 善的本能是无法适应复杂而 充满竞争的生活的,而游戏 则是对这种本能的无意识的 训练和准备。
剩余精力说
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德 国哲学家、思想家席勒 (FriedrichvonschiUer)和英 国的斯宾塞 (H.Spenoer)。 主要认为,游戏是机体的基 本生存需要满足之后仍存在 的富余精力的产物。
这种剩余精力思想最早体现 在席勒《美育教育书简》一 书中:“当狮子不受饥饿所迫, 无须和其它野兽搏斗时,它 的剩余精力就为本身开辟了 一个对象,它使雄壮的吼声 响彻荒野,它的旺盛的精力 就在这无目的的使用中得到 了享受……
(一)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1.代表人物——皮亚杰 2.类别划分
(1)感觉运动游戏(练习性游戏) 0—2岁,“动”即快乐。
(2)象征性游戏 2---7岁。模仿和想象。角色游戏是主要表现形式。
(3)结构游戏
前期带有象征性;后期逐渐变成了一种智力游戏。
(4)规则游戏
7---11岁。规则性。
(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分类 六种: 偶然的行为; 游戏的旁观者; 单独的游戏; 平行的游戏; 联合的游戏; 合作的游戏。
《学前儿童游戏》
专题一 关于游戏的基本理论问题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游戏的特征 ★游戏的分类 ★游戏的影响因素分析
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
第一讲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一、你心中的游戏
思考与讨论: 你曾经做过哪些游戏?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你认为什么是游戏?
第一节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
自主性 虚构性 娱乐性 有序性
四、儿童游戏的定义
游戏是一种行为上的倾向,这种倾向出现在可描述的和 可再现的情景中,表现于种种可观察的行为之中。
刘焱研究指出:可以通过游戏的外显行为因素的观察, 即游戏活动中的表情、动作、言语、材料及角色扮演来认 识游戏的外部特征,以帮助人们从操作的层面上来判断一 种活动的性质。
第二节 儿童游戏的分类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 • 佩勒的角色动机说 • 蒙尼格的宣泄说 • 埃里克森的掌握说 • 游戏治疗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为代 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提出“游戏发泄论”、“游戏补偿论”。 认为人的欲望常爱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 他的内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 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和要求, 从而得到正常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