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合集下载

我国主要矛盾的三次变化时间

我国主要矛盾的三次变化时间

1
细雨飘摇ing,知识分享,文档创作
我国主要矛盾的三次变化时间是什么?
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经历的主要矛盾经历了三次变化,
变化时期如下:
1、新中国成立到恢复国民经济的时期。

当时的主要任务是肃清
反革命残余,实行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

这一时期,社会主要矛
盾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和三大敌人的残余势力的矛盾。

实质
上,是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彻底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历史而斗争。

2、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的时期。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
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任务是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
立社会主义制度。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

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要的转化。

1956
年党的八大对此作了比较正确的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
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并且指出,“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

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原理

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原理

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原理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最终得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的结论。

这个结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转化。

随着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化。

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的产生主要源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增长。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人民对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追求。

人们不仅对物质财富有了更高的要求,还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当前的发展水平之间产生了矛盾。

首先,要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导向,加快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这需要坚决进行供给侧结构性,加强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减少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正义水平。

这需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医疗资源的均等化布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再次,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治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

这需要加强教育、文化、媒体等领域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落地生根。

总之,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原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社会主要矛盾也会不断发生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指导。

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原理

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原理

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或者基本上解决了,这时,原来处于次要地位的某种矛盾就会突出起来,成为主要矛盾.有的时候,原来的主要矛盾虽然并没有解决,但由于出现了新的条件,也会发生主次矛盾的
相互转化。

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抓住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深刻认识上述对立统一的两个部分,既可以看到历史的方向和时代的要求,也能够抓住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应当看到,一方面,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基础上,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需要更多的获得感和更高的幸福感。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变
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求全党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带来影响的实际案例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带来影响的实际案例

随着我们社会的彻底转变,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

举例来说,从老式的注重集中货物转向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方法。

仿
佛我们撞到了刷新按钮,绿色低碳发展猛增,产业结构大整顿,环境
保护措施猛增。

结果?污染水平呈现出鼻涕状,可再生能源在各地涌现,对无数人来说,总的生活质量在不断上升。

这就像我们的世界有升脸而且它看起来非常漂亮!
另一种方式是,由于社会冲突,事情发生了改变,那就是我们如何思
考公平和平等。

我们更注重缩小贫富差距,这使得社会更加稳定,帮助了许多挣扎的人。

让一切公平。

"更有甚者,主要社会矛盾的转变,对我们社会的文化和思想层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根据政府建立和谐和一体化社会的政策,在各种文化和
创造性领域促进多样性、包容性和创新方面出现了显著的转变。

这导
致了艺术表现的普及,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复兴,以及按照国家文
化发展方针形成新颖而有活力的文化景观。

这还营造了更加开放和宽
容的社会环境,促进了不同文化和族裔裙体之间更大的相互理解和尊
重感,这符合政府对多元文化和社会凝聚的理解。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社会矛盾转化如下: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才能更好实现人民当前和长远利益。

矛盾转化的背景:
1、生产力水平提高。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已经得到的巨大的提升,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2、人民需求转变。

人民需求已经由过去的“物质文化需求”转化为现在的“美好生化需要”。

具体表现为不仅仅是对物质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3、现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我国的各区域各方面的发展的不平衡。

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着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任务仍然很重。

简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简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简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简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为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新的重大政治判断,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分析、阐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表述的依据。

理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矛盾转化的变化规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基本经验、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

实践上着重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说明社会发展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蕴含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出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必然经历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

资本主义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

同样,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生产力的阶段性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判断也表明社会主义可能要经历类似初级、中级和高级等逐渐迈向成熟的若干具体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不同时期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这种发展过程,必然经历由量变逐渐积累,引起部分质变,在新的质变基础上再逐渐积累量变,新的量变的积累又引起新的部分质变这样的动态变化。

党的十九大之所以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重新进行表述,也符合量变到质变的原理。

也就是说改革开放近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了巨大的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积累了足够的量变,由此产生了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的质变。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出生产力决定矛盾转化的变化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进行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概括,是对我国社会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客观实际的肯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

中国现代的主要矛盾 转变和意义

中国现代的主要矛盾 转变和意义

中国现代的主要矛盾转变和意义摘要:一、引言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1.矛盾特殊性原理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3.主要矛盾转变的实践意义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1.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四、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策略1.优化经济发展模式2.提升人民素质和道德水平3.加强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的适应性五、结论正文:一、引言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就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重大论断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解决社会矛盾指明了方向。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1.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特殊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认为,事物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上,矛盾各不相同;矛盾着的双方每个侧面也各有不同。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社会主要矛盾。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温饱不足到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主要矛盾转变的实践意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我们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式、发展的动力等方面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一转变对于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1.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需求更加多样化。

这包括对高品质生活用品、健康、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2.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另一方面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

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

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以下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
①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③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建国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四次转变

建国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四次转变

建国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四次转变:
一是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二是随着土地改革完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三是党的八大指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四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之后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结合实际论述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原理

结合实际论述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原理

结合实际论述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原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中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会出现变化,并通过转化实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在一个社会制度占主导地位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会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社会主要矛盾也将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社会的发展发生转变的标志。

社会的发展是一场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这个进程中内在的驱动力。

一个矛盾的解决,同时也会产生新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不断迭代、永无止境的过程。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创造者,也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动力。

通过发动、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可以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转化。

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力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找出矛盾的根源和矛盾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够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需要创新。

是推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途径。

通过对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的,使其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而破解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

创新则是的核心力量,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办法,推动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创新。

总之,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原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推动矛盾转化的关键,创新是矛盾转化的基本途径,辩证思维和方法是理解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社会主要矛盾的规律,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深刻认识和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深刻认识和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08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陈毅生深刻认识和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历史演进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述,最早起于党的八大。

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据此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取得了初步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尽管其间由于对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出现了一些曲折和错误,但总体来说,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是基本正确的。

改革开放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提法与党的八大一脉相承且更加规范。

据此,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逐渐满足,取得许多阶段性胜利,逐渐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愿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没有改变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同时,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更加接近强起来的目标愿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需要也逐渐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简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简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1.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提法已经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发展的现状。

2.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再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3.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什么是发展不平衡?
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够平衡。

什么是发展不充分?
主要是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

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社会生产力来看:我国既有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匀。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的主要体现,但不是全部。

从城乡区域发展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从收入分配来看:虽然我国人均收入在世界上处在中等偏上行列,绝大部分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而且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脱贫,城市还有很多困难群众,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弱势群体。

新时代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新时代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从人民需求的变化来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过去,人们更多地关注温饱问题,追求物质文化的基本需求。

而如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比如,人们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与健康,更加渴望享受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在教育方面,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学上,而是希望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在医疗方面,不仅希望能看得起病,更希望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人民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数量型需求向质量型需求转变。

从社会生产的发展来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一些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在区域发展方面,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在城乡发展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在产业结构方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新兴产业的发展还不够充分;在创新能力方面,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整体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演变来看,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龙源期刊网
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作者:陈晋
来源:《公务员文萃》2018年第02期
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

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

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了更多需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起来了。

其二,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

在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后,人民追求质量更高的生活,比如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美的环境等。

所谓发展不平衡,从区域发展上看,有的地方快一些,有的地方慢一些,生产力布局还不平衡。

从发展各领域来看,既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群众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从发展成果的共享看,不同群体之间也有不平衡,比如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贫困人口还有4000多万。

所谓发展不充分,主要指创新能力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转变发展方式还处于攻坚阶段,客观上还存在发展不够稳定和不持续的情况。

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种清醒的认识,物质文化需要相对比较具体,主要是一些硬性的需求;而美好生活的需要,则不仅要以物质文化需要为基础和前提,还包括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和选择,常常从自己是否感到“满意”来理解美好生活,而社会不同群体和阶层的理解又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会更复杂,遇到的问题会更多,遭受的挑战会更大,需要的努力会更为艰辛。

(摘自《北京日报》)。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讲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判断。

十八大之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是党的八大报告指出的,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是党的八大对主要矛盾的表述。

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不再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才宣布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只是后来我们轻易改变了这个正确判断,社会注意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在党的八大对主要矛盾判断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又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新的表述。

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种表述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们面临的矛盾不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而是人民的需要也是动态,不断增长的。

比如不只是要求吃得饱穿得暖,对生活质量有了新要求,如服饰上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服装基本上都是中山装、军装、学生装(老三装),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著名设计师郭培回忆,80年代她曾设计了一款白色的一粒扣的西装,用的原料是9毛钱一米的库存的桌布,生产出来后,“卖得那个好啊,买时装就像卖大白菜一样。

机关干部,工地上的工人、市场上卖菜的----满大街,不分人群,全社会都白领了。

”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第一次直接以时装为题材,记录了80年代开放初期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

劳动模范敢于穿上“袒胸露臂”的红裙子上街,而且还到各个服装店去“斩裙”,是继《庐山恋》之后又一部引领时尚的作品。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哎,说起这个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我可是琢磨了好一阵子呢。

咱们国家这些年变化可大了,经济、科技、文化都搞得有声有色的,但有时候也会遇到些难题和挑战。

这些年来,咱们国家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咱们得说说经济发展。

过去几十年,咱们国家靠着改革开放,搞出了个大市场,企业也多起来了,老百姓的钱包也越来越鼓。

不过啊,这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咱们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都是咱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

再说说社会结构的变化。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想法和老一辈也不一样。

年轻人追求自由、个性,这其实也是一种进步嘛。

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就业压力、房价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咱们好好想想怎么解决。

还有,咱们国家的文化自信也越来越强了。

咱们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也有现代文化的创新。

但是,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如何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更好地融合等。

总的来说,新时代咱们国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也有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问题,还有文化发展的挑战。

这些问题都是咱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

我觉得,咱们国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既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又要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既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

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咱们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中最突出、最普遍、最直接影响人们生活的问题。

那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详细分析。

1. 从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矛盾来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物质需求是主要矛盾。

而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精神需求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比如,人们不再仅仅关注温饱问题,而是更加注重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

2. 从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的矛盾来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之间的矛盾。

过去,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发展较快,农村相对滞后。

而现在,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城乡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地区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但是,由于地域差异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区域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

3. 从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来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劳动力供给的压力。

过去,我国人口结构以年轻人为主,劳动力供给充足。

而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劳动力供给逐渐减少,特别是在一些传统产业领域。

这就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我们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4. 从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来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过去,由于追求经济增长,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而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5. 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矛盾来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什么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什么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1956年党的八大算起,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提法已经60多年。

此前,大家熟悉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然而,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经历了近40年的中高速经济增长,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战略判断,为新时代我们党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在
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使这个“新时代”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稿: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判断。

十八大之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是党的八大报告指出的,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是党的八大对主要矛盾的表述。

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不再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才宣布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只是后来我们轻易改变了这个正确判断,社会注意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在党的八大对主要矛盾判断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又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新的表述。

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种表述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们面临的矛盾不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而是人民的需要也是动态,不断增长的。

比如不只是要求吃得饱穿得暖,对生活质量有了新要求,如服饰上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服装基本上都是中山装、军装、学生装(老三装),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著名设计师郭培回忆,80年代她曾设计了一款白色的一粒扣的西装,用的原料是9毛钱一米的库存的桌布,生产出来后,“卖得那个好啊,买时装就像卖大白菜一样。

机关干部,工地上的工人、市场上卖菜的----满大街,不分人群,全社会都白领了。


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第一次直接以时装为题材,记录了80年代开放初期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

劳动模范敢于穿上“袒胸露臂”的红裙子上街,而且还到各个服装店去“斩裙”,是继《庐山恋》之后又一部引领时尚的作品。

反映了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

也是基于这样主要矛盾的判断,我们才下定决心改革开放,坚定不移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有两个特点:一是对人民的需求表述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升级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表述更具涵盖性,比如,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就能包括在其中,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阶段的提高。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二是对现实的表述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延展为“当前的发展状况”,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就不光是生产力层面,也包括诸如分配等领域的生产关系的内容。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判断。

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征程的伟大实践中,已经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发展到“美好生活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发展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来看,现在主要矛盾的表现、程度、水平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方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不是对基本温饱的需求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来了,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之时,就庄严承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同时,矛盾的另一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很大发展,所以现在主要矛盾的另一方面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而是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科技生产力技术进步,装备生产日益完善,生产力初步成体系,已经成为制造大国,正在迈向制造强国,生产力落后已经不符合现实了。

“落后”一词已经不能准确表达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实际状况。

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某些领域甚至占据世界领先地位,整体生产
力毫无疑问处于世界前列。

显然,“不平衡不充分”对我国生产力现状的描述更为准确到位,既反映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的现实,又准确概括了当前中国发展格局和生产状况中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用“发展”代替“社会生产”展示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色。

“社会生产”的概念运用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中,表达了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时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导向。

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已较过去显著提升。

社会发展已经由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全面的发展。

全面的发展虽然仍然需要经济发展作为基础,但内容更为广泛丰富,还包括社会文明的发展、体制机制的演进、道德水平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等。

即使经济发展,也由重视数量提高的发展转变为更能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发展。

如今,仅仅强调生产进步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立体需要。

因此,“发展”概念更好地反映了时代对于社会前进的理解。

“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全面概括当前人民群众的全方位多层次需要。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需要也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释放,日益多样化、差别化、个性化。

显然,“美好生活”的表述能够更加全面地表达这种需要,不仅包括物质需要,还有制度需要和精神需要,不只有温饱需要,还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

“美好生活”这一概念充分反映了当前人民需要的全面性。

不平衡,就是指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群体差距仍然存在;不充分,就是说虽然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上发展了,但是还没有发展到很成熟、很完善的状态。

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的不平衡主要是居民收入不平衡,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赶不上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同样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特大城市的生产力发达收入较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收入有差距。

整个基本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像总书记在报告中讲的,要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地区间要协调共同发展。

一是经济快速增长与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

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人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结构、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等方面。

当下国家遇到的种种挑战,均由失衡引起(不充分也是一种失衡的表现),
未来急需消弭失衡,寻找共存共荣共享之道。

二是全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突出矛盾。

“不到位”“短缺”等既是“不平衡”的表现,更是“不充分”的典型表现。

公共需求的主体在不断扩大,公共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需求的数量在不断增长、层次在不断提高,反映在就业、公共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仍然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巨大数量和质量需求,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已日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成为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因素。

我们要在注重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注重生产关系的调整;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要有效地解决公平公正实行社会再分配的问题;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

那么,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也构成了我们进入新时代的一个基本依据和基本动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什么关系?我们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有百年以上的时间。

所以我们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那么,为什么说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同时又说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呢?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理解把握的。

要明白,我们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形成以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范畴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动态发展过程。

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认识到其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又要认识到其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历史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的飞跃,我国进入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特征,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我们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形成以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范畴内。

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使得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社会
主要矛盾的变化是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使得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第一个大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