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作者:田思
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0期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生命伦理思想,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其中,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宇宙生命观可以消解工业文明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忧国奉公的价值人生观可以消解工业文明中的消费主义思想;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传统文化中诚敬俭朴、虚静无为的道德修养观可以消解工业文明中的享乐主义思想。这些生命伦理思想为人类在新时代消除生态危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构建全球和谐生态坏境,提供了一种远离迷途、明晰前方的深远洞识。
关键词:传统文化;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早在远古时期就蕴含着顺应自然、敬畏生命、尊道贵德的思想内核。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文明逐渐孕育出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宇宙生命观、刚健有为、忧国奉公的价值人生观以及诚敬虚静、俭朴无为的道德修养观,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内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对于消解西方工业文明危机、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理论价值。
一、人与自然: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宇宙生命观消解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由资本主义所主导的工业文明无论是人文科技亦或是物质财富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在巨大成就面前,人类已然觉得自己就是地球的主宰者,使得人类中心主义文化在社会中广为流行。
一方面,人类中心主义主张征服自然、控制自然,把自然当作对立面,其根源便是来自于资本主义自身的“经济理性”。所谓“经济理性”,即是要求资本主义联合一切技术、资本、经济权力最大限度的去控制、利用自然,以使自己能够贯彻“获取利润最大化、追求财富最大化”这一特定目标。所谓人类中心主义,即是个体主义,其背后至始至终都体现出的是少数统治精英阶层对人和自然界的控制。这种控制会导致利益的分配不公,因此必然会扯进对自然资源的控制和争夺。在利益面前,人们较少会去关心生态问题。所以,人类中心主义主导下的工业文明,对财富的疯狂追逐必然会引发对环境的疯狂破坏,这种发展方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在这点上,中国传统文化里所强调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宇宙生命观,对于消解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二、人与社会:刚健有为、忧国奉公的价值人生观消解消费主义思想
当今消费主义的流行是导致生态危机的另一思想根源。过度消费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加之经过了两百多年的资本积累和科技发展,人类的工业水平大幅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因此也空前增强,随之而来的对生态坏境的污染、破坏也是空前的严重。因此,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就必须消除消费主义思想对于人类的影响。我们知道,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是受其人生价值观所支配。因此,如何引导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将变得十分重要。在这一点上,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忧国奉公的儒家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儒家从个人的修身开始,逐渐向外扩推至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达到内在德性修养和外在事功成就双圆满的“内圣外王”之境界。儒家的这一生命伦理思想,为培养刚健有为、忧国奉公理想人格发挥了十分积极的塑造作用。历史上如范仲淹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这些历代大儒的崇高品格和事功成就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经验。所以,当今天的人们在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时,如能超越个人自身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将人生的意义扩充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从个人自身内在德性的修养入手,到外在对社会的事功追求,那么,不管个人的机遇如何,个体的生命都是很有意义的。
三、人与自身:诚敬俭朴、虚静无为的道德修养观消解享乐主义思想
引发生态危机的另一思想文化根源即是当前社会中普遍流行的个体享乐主义。在当今消费社会中,享乐的唯一途径就是消费。一方面,资本家们通过广告宣传、大众媒介极力引诱释放人们的欲望,激发人性中潜在的占有欲、虚荣心、攀比心等,营造一种虚假需求的幻象,使人完全成为了欲望的奴隶。另一方面,在当今的物质社会里,物质财富越繁荣,人类反而越容易迷失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就将个人的道德修养视为至高无上的追求。首先,“诚敬”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必要条件。再次,“俭朴”是培养德性的重要手段,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对于“俭朴”是十分地推崇。最后,“无为”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显现。对于当今社会中所出现的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价值观迷失等诸多问题无疑是一剂清凉的良药。
在十九大会议报告上,习近平主席特别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表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是我国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华文化中特有的生态文化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具有着完美的一致性,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就具有双重意义。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这些生命伦理思想高度切合了当今生态学理论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理,这些理念为人类在新时代消除生态危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构建全球和谐生态坏境,提供了一种远离迷途、明晰前方的深远洞识。
作者简介:
田思(1994年—),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哲学硕士在读,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