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的实际应用举例 教学设计
数列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
数列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数列的综合应用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人教A版),第二章内容结束之后的综合练习。
在课本中没有专设章节。
内容从教材习题2.5中A组的第4题中体现。
本章五节内容分别讲授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这两种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等基础内容。
让学生在此基础之上,了解高考中出现频率较多的一些特殊数列。
在实际教学中,本节内容应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要充分掌握基本数列的知识点,可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复习回顾。
第二阶段,对于特殊数列有关例题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找到与基本数列的相似处,从而决定构造为基本数列中的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大胆提出猜想。
第三阶段从猜想入手,开始构造。
运用基本数列的形式和性质得到新的数列。
构造出的新数列必须满足基本数列成立的条件。
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第四阶段根据题目要求从构造出的新数列找出所求项。
第五阶段,老师和学生一起归纳题型。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题,提高主动性,学习的灵活性。
从而提高对本节知识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函数内容。
以及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之前,已经有了数列的基础。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函数构造基础等。
对于本节授课内容来说,学生在一般很难自己分析出来,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但是在复习的基础上不宜直接灌输解题方法。
应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分析、猜想、证明。
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也可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到新的解法,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
三、设计思想在授课中,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内容。
以此引导学生,分析特殊数列。
并且根据之前学习三角函数时用到的“构造”理念。
将特殊数列构造为基本数列,再运用基本数列的知识点来解题。
课堂中,以例题分析为主,让学生学会观察特殊数列的结构,分析如何构造出适合的基本数列的形式。
讲课过程中,以启发性为主,让学生主动分析。
《数列综合应用举例》教案
《数列综合应用举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通过对数列的综合应用举例,使学生理解数列在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应用举例:例如计算工资、利息等问题。
2. 等比数列的应用举例:例如计算复利、人口增长等问题。
3. 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例如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等问题。
4.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例如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第n项等问题。
5. 数列在函数中的应用:例如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数列的函数性质等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求和公式。
2. 教学难点: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列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数列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等差数列的应用举例。
2. 第二课时:等比数列的应用举例。
3. 第三课时: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
4. 第四课时: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
5. 第五课时:数列在函数中的应用。
6. 剩余课时: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辅导。
六、教学目标:1. 深化学生对数列求和公式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求和公式解决复杂数列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列知识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通过对数列图像的观察,使学生理解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内容:1. 数列图像的绘制与分析:学习如何绘制数列图像,并通过图像观察数列的特点。
2. 数列与函数的联系:探讨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列可以看作是函数的特殊形式。
3. 数列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例如,利用数列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数据。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列图像的绘制方法,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数列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数列的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列的概念:有限数列、无限数列、数列的项。
2. 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一般数列。
3.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4. 数列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2.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引出数列的概念。
(2)提问:如何表示数列中的每一项?2. 教学新知(1)数列的概念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如自然数列、奇数数列等。
(2)数列的通项公式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例,讲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3)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例,讲解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3. 练习巩固(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5. 课后拓展(1)研究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口增长、经济指数等。
(2)探究数列的极限,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通过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建议。
数列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2)学会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2)数列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1)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2)数列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列,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概念;(2)提问: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列?2. 新课讲解(1)数列的概念: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2)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可以表示为an;(3)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n;(4)数列的实际应用:通过举例说明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口增长、经济数据等。
3. 课堂练习(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题目:①求等差数列1,4,7,10,...的通项公式;②求等比数列2,4,8,16,...的前5项和;(2)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2)强调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数列,并分析其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3. 注重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掌握数列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学会运用数列知识解决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储蓄、贷款、分期付款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和解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经济意识,增强学生在经济生活中的决策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n 项和公式。
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储蓄、贷款、分期付款等经济问题。
2、教学难点数列模型在经济问题中的建立和求解。
理解经济问题中的数学原理和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经济生活相关的图片或数据,如银行利率表、房价走势图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可能涉及的数学规律,从而引出数列的概念。
2、知识讲解(约 20 分钟)介绍数列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分类,重点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列的性质和特点,如等差数列的公差、等比数列的公比等。
3、案例分析(约 20 分钟)储蓄问题:假设某人在银行存入一笔本金为 P 的定期存款,年利率为 r,存期为 n 年,那么到期后的本息和可以用数列知识表示为 A =P(1 + r)^n ,分析不同利率和存期对本息和的影响。
贷款问题:某人向银行贷款 M 元,年利率为 r,分 n 年等额本息还款,每月还款额 X 可以通过数列公式计算得出,引导学生推导还款公式。
分期付款问题:购买一件价格为 C 的商品,选择分 m 期付款,每期利率为 r,计算每期的付款金额。
4、小组讨论(约 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比较不同储蓄方式的收益,如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
《数列综合应用举例》教案
《数列综合应用举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对数列综合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
2. 等比数列的应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
3. 数列的极限:数列极限的定义、数列极限的性质等。
4. 数列的收敛性:收敛数列的定义、收敛数列的性质等。
5. 数列的应用举例:如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人口增长、放射性衰变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设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数列的基本概念,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人口增长、放射性衰变等。
3. 讲解数列的极限和收敛性,分析数列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5. 通过课后习题,检查学生对数列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数列知识的掌握。
2. 课堂讨论的参与度,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3. 学生对数列应用案例的分析,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数列综合应用的教学PPT,包含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应用案例等内容。
2. 案例素材:收集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如人口增长、放射性衰变等。
3. 课后习题:编写具有代表性的课后习题,检验学生对数列知识的掌握。
4. 教学视频:寻找相关的教学视频,如数列的极限、收敛性的讲解等,辅助学生理解难点内容。
数列实际应用举例-教案
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几个应用题.首
教师提出本节课要解 和“计复利”的区别。
先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
决的问题.提出 4 个问题: 顺利引入例 1,同时
通过视频提出 4 个任务:
银行利率、复利、年利率 加强学生的防骗意
导 1、第一小组:查询银行最新的贷款利率 和月利率的关系、提前准 识.
入 2、第二小组:搜索“不计复利”和“复利 备本节课需要的计算器.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寻找“关键字”,判断数列类型并正确计算结果
四、教学方法
教法
◇问题解决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
五、教学模式及教学流程设计
◇分组合作探究教学法
◇讨论探究法
◇归纳总结法
教学模式 主线:自主、合作、探究 介 绍 模式:探究、发现、总结
教学流程 设计框架
(一) 组织教学、复习旧识(2’) (二) 案例导入、创设问题(4’) (三) 应用举例、判断模型(24’) (四) 议练活动、寻找关键(10’) (五) 分享交流、总结评价(5’)
《7.4 数列实际应用举例》教学设计
教学单元名称 数列实际应用举例
授课地点
本班教室
课程名称 中职数学
授课时数 2 课时 授课专业及班级 机械专业 1703 班
所选教材 张景斌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数学(基础模块)下册》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七章第四节:“数列实际应用举例”。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机械和金融领域主要有累计折旧、贷款计算等 有关问题,学好此项知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以后步入社会的各 项综合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先建立
后每年比上一年多造林 10%,那么从今年起, 数学模型,再用数学知识
数列教学设计精选5篇
数列教学设计精选5篇数列教案篇一关键词高中数学;案例式教学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知识内涵和要点的有效载体,是教学目标理念展现的重要途径,是能力素养培养的重要平台。
长期以来,问题教学活动方略的实施,一直以来成为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但在传统问题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片面的将问题教学看作是知识内容、解题方法传授的“工具”,在问题内容的设置和问题解答的传授中,不能精心准备,有的放矢,导致问题教学的效能达不到预期目标。
新实施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则指出:“要注重发挥数学问题承载知识内涵的重要载体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的功能特性”,“设置‘少而精’的数学问题,实现学生知识内涵有效掌握和能力品质的有效提升。
”可见,传统“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题海式”问题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少而精”的“典型性”的案例式教学模式,以其在反映教学内涵要义上的精准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功能性等特征,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本人就如何做好案例式教学活动进行了尝试,现就如何选取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问题案例应凸显“精”字,体现精辟性,使学生在感知问题内涵中领会设计意图案例1 已知A(-2,-3),B(4,1),延长AB至点P,使AP的绝对值等于PB绝对值的三倍,求点P的坐标。
上述问题是教师在教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知识内容,在讲解“向量定比分点的几何运用”考察点时所设置的一道问题案例。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该问题是考查学生向量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应用。
然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答方法的探索,通过对问题条件关系的分析,发现该问题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一种是利用向量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求,考虑P为分点,应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求点P的坐标。
第二种是把向量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看做是一个等量关系,通过解方程的思想处理问题。
学生在上述问题解答过程中,对向量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运用有较为准确和深刻的掌握,并对如何运用该知识点内容做到“胸中有数”。
数列的应用举例教学设计
数列的应用举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数列的应用举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数列的应用举例,了解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举例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数列的应用概述:介绍数列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如金融、统计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
2.数列应用举例:选择2-3个具体的例子,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展示数列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对数列的概念进行复习与回顾,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数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能性。
2.概述数列的应用领域(20分钟)通过PPT或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数列在金融、统计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列举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利用数列进行人口统计、预测股票未来走势、计算机图形的渐变等。
3.数列应用举例(30分钟)选择2-3个具体的例子,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展示数列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例一:黄金分割数列的应用介绍黄金分割数列的概念及其应用,如建筑设计中的比例关系、广告设计中的美感等。
例二: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讲解斐波那契数列的概念及其应用,如植物的分枝规律、兔子繁殖问题等。
例三:等差数列的应用介绍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应用,如物理学中的匀速直线运动、人口增长等。
4.学生讨论与应用实践(30分钟)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并举出自己所了解的数列的应用案例,并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如寻找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计算等差数列的公差等。
5.总结与展示(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并展示他们找到的数列应用案例。
引导学生总结数列的应用领域,以及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举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数列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
教案: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第一章:等差数列的概念1.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如计算连续自然数的和)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
1.2 等差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即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一个常数。
解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1.3 等差数列的性质探讨等差数列的性质,如相邻两项的差是常数,首项和末项的关系等。
第二章:等差数列的求和2.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概念,即前n项的和。
解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2 (a1 + an),其中Sn表示前n项的和。
2.2 等差数列的求和应用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前n项和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探讨等差数列求和的其他方法,如分组求和、错位相减等。
第三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解释如何推导出该公式。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和数学归纳法推导出通项公式。
3.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通项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特定项的值。
探讨等差数列的特定项的性质,如第n项的值与首项和公差的关系。
第四章:等差数列的性质和求和4.1 等差数列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如相邻两项的差是常数,首项和末项的关系等。
利用性质解决问题,如找出等差数列中的特定项的值。
4.2 等差数列的求和引导学生运用前n项和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探讨等差数列求和的其他方法,如分组求和、错位相减等。
第五章: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5.1 等差数列的应用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工资、统计数据等。
5.2 等差数列的综合练习提供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分析和解答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等差数列的知识。
第六章:等差数列的图像和性质6.1 等差数列的图像引导学生绘制等差数列的图像,展示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等比数列应用举例--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应用举例等比数列应用举例设计理念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今天,鼓励中职学生创业创新,本节课采用问题引领的探究式教学法,借助一个教学平台,贯串一个故事情境,设置多次学生活动,根据“情境创设生活化,问题探究活动化,辨析质疑及时化,习题设置梯度化”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引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课题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第六章《数列》的第三节的第4课时。
本节在科学技术,生产实践,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同时也是对我们刚刚学习的等比数列知识的巩固,因此,在教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16级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理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应用题比较发怵,缺乏自主探索、发现的意识,我紧抓应用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结合学生性格活泼,想象力丰富,情境感受深刻的共性,设计本节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应用等比数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公式。
能力目标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利用等比数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从生活实例中提炼出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构造方程。
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采取情景式教学模式,以启发引导为主,以激励教学、小组合作、小组竞赛为辅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法小组讨论法、参与竞争法、自主探究法教学用具自制教学辅助课件项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舌尖上的中国》有关“豆腐”的一段视频。
如此普通的豆腐却可以享誉中华大地,温暖家家户户,一个小小的项目也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在不久的将来在座的同学们将会面临毕业就业问题,是就业还是创业?你有什么打算或者想法呢?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等差数列的求和与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等差数列的求和与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差数列的求和与应用一、介绍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而等差数列在数列中占有重要地位。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在等差数列中,求和是一项重要的运算,同时等差数列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并介绍一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在等差数列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在等差数列中,常用的求和方法是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对于等差数列$a_1, a_2, a_3, ... , a_n$,其求和公式如下所示:$S_n = \dfrac{n}{2} (a_1 + a_n)$其中,$S_n$表示前n项的和,$a_1$和$a_n$分别表示首项和末项,n表示项数。
2. 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首先,假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_1$,公差为d,那么第n项可以表示为$a_n = a_1 + (n-1)d$。
然后,我们对前n项进行求和:$S_n = a_1 + (a_1 + d) + (a_1 + 2d) + ... + (a_1 + (n-1)d)$观察式子,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括号中的项都可以写成$a_1 + (n-1)d$的形式,于是将上式进行化简:$S_n = n(a_1 + (n-1)d)$进一步化简得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_n = \dfrac{n}{2} (2a_1 + (n-1)d)$通过这个推导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原理,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这个方法。
三、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1. 教学设计为了提高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设计:(1)引入阶段: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花费、车速等,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特点,并提出相关问题。
(2)知识讲解阶段:介绍等差数列的定义、公式和性质,解释等差数列求和方法的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关于高中数学数列的教案
关于高中数学数列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常见数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了解常见数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常见数列的分类及计算方法;
3. 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列的概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引导他们发现规律。
3. 讲解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介绍常见数列的计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列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列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梳理数列的学习内容。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手段:
1. 课堂讲授;
2. 举例说明;
3. 练习探讨;
4. 讨论交流。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
2. 练习成绩;
3. 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
1. 教材;
2. 幻灯片;
3. 实例分析。
八、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计划;
3. 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列解决问题能力。
以上教案为高中数学数列的教学范本,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数列_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 学会识别数列的类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 能够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3. 数列的求和4. 数列的应用三、教学对象初二学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列的概念与性质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等差数列的楼梯高度、等比数列的细菌繁殖等),引导学生进入数列的学习。
2. 新课讲授- 讲解数列的定义,通过实例展示数列的特点。
- 介绍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讲解其推导过程。
- 分析数列的性质,如单调性、有界性等。
3. 练习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经济、科技、生物学等领域。
第二课时: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1. 复习导入- 回顾数列的概念与性质,引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2. 新课讲授- 讲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和通项公式。
- 通过实例分析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 比较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异同。
3. 练习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应用拓展- 给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进行解决。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案例:数列的概念及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数列的定义、常见的数列类型以及数列的应用场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列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及分类。
2.教学难点:数列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教师将一串数字写在黑板上:“2,4,6,8,……”,然后问学生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
2.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说这个数字序列是逐步增加的,且每个数字之间的差值相同。
3.教师解释上述数字序列叫做“等差数列”,并引导学生讨论等差数列的概念和规律。
Step 2 概念讲解与分类1.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系列数。
2.讲解数列的常见分类及特点:a)递增数列:数列中的数字随着序号的增加而增加;b)递减数列:数列中的数字随着序号的增加而减少;c)等差数列:数列中的数字之间的差值相等;d)等比数列:数列中的数字之间的比值相等;e)斐波那契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Step 3 拓展应用1.教师通过实际例子向学生展示数列的应用:a)商店销售额:商店每天的销售额可以看作是一个数列,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可以预测未来的销售额;b)人口增长:2024年地的人口数量可以看作是一个数列,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c)天气变化:地区一段时间内的每天气温可以看作是一个数列,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可以判断未来的天气变化情况。
Step 4 练习与巩固1.教师出示几个数列给学生进行观察,并要求学生判断数列的类型;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答题;3.教师分享学生的答案,并解释正确答案。
Step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数列的概念和分类;2.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数列概念进行总结,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3.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数列的实际应用还有哪些。
数列单元教学设计范例
数列单元教学设计范例1. 了解数列的定义,掌握常见数列的概念与性质;2. 学会使用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求解数列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 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性质;3. 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4. 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的运用。
教学重点:1. 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2. 学会使用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求解数列问题。
教学难点:1. 掌握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的运用;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前导知识导入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数列的概念;2. 解题示范法:通过例题的解答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数列的求解方法。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数列的概念(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数列的概念,例如:什么是数列?有什么特点?Step 2:引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0分钟)教师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并和学生一起探讨它们的性质。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列实例,比如自然数数列、偶数数列等,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征。
Step 3:引入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的概念和运用(20分钟)教师介绍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的概念,并使用具体例子进行演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的使用场景,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方法。
Step 4:练习与巩固(3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分为不同难度的题目,既有基础题目也有拓展性的题目。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们互相讨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Step 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数列的特点、解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巩固所学的知识。
Step 6:拓展与应用(15分钟)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拓展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些数列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数列的应用实际问题解决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数列的应用实际问题解决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数列的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数列作为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数列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数列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数学教学设计,探讨数列的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一、数列应用于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金融相关的实际问题可以通过数列解决。
例如,某银行开设了一种储蓄账户,每个月存入1000元,并按年利率6%计算利息。
学生可以通过构造数列来计算每个月存入的总金额。
假设第一个月存入1000元,则第二个月存入1100元,第三个月存入1210元,依此类推。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等差数列的概念来描述,其中首项为1000,公差为100,并通过求和公式来求取这个数列的总和,即总储蓄金额。
二、数列应用于排列组合问题的解决在排列组合问题中,数列的应用也非常常见。
例如,某班有10个学生,要从中选出一个小组,使其成员数为3人,求可能的选组方案数。
学生可以通过构造数列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确定第一个小组成员有10种选择,然后,第二个小组成员有9种选择,第三个小组成员有8种选择,因此,总的排列方案数为10*9*8。
通过数列的构造和排列组合的计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并得到正确的结果。
三、数列应用于生物学问题的解决除了金融领域和排列组合问题外,数列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学问题的解决。
例如,某种细菌的繁殖速率为每小时繁殖2倍,假设初始有1个细菌,问经过n小时后,细菌的数量是多少?学生可以通过构造数列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初始细菌数量为1,经过1小时后,细菌数量为2,第二个小时细菌数量为4,依此类推。
通过对数列的构造,可以得到细菌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并根据所给条件计算出细菌数量。
四、数列应用于物理学问题的解决实际生活中,物理学问题也常常涉及到数列的应用。
《数列综合应用举例》教案
《数列综合应用举例》教案第一章:数列的概念与性质1.1 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基本形式,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1.2 数列的性质引导学生学习数列的基本性质,如数列的项数、首项、末项、公差、公比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数列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数列的求和2.1 等差数列的求和引导学生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理解公差、首项、末项与求和的关系。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2 等比数列的求和引导学生学习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理解公比、首项、末项与求和的关系。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数列的极限3.1 数列极限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理解数列极限与数列收敛的关系。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列极限的性质,如保号性、单调性等。
3.2 数列极限的计算引导学生学习数列极限的计算方法,如夹逼定理、单调有界定理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数列极限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极限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数列的应用4.1 数列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列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如级数、积分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列在数学分析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4.2 数列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列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学、经济学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列在不同学科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数列的综合应用5.1 数列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列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如库存管理、成本分析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列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5.2 数列在工程科技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列在工程科技中的应用,如信号处理、结构分析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列在工程科技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数列教案优秀3篇
数列教案优秀3篇数列教案篇一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以学生身边的一个事例为背景,创设一个数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教师引进著名数学家高斯十岁时所做的一道计算题,通过此题的解法让学生发现规律,从而探索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这个过程反映了数学思维方法的灵活性,从学生丰富多彩的解答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背景】所授班级为普通班,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高低不一,所以,教师在问题探究的设置上要体现出知识的层次,力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各种问题的探究。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苏教版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过程和简单应用。
2.地位与作用本节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推导,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等差数列,其实学生已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以及高斯求和法等相关知识。
对本节的研究,为学习数列求和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倒序相加求和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推导过程。
(2)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历史的了解,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2.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渗透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本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法: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
学生的学法:突出探究、发现与交流。
四、教学活动设计1.新课引入创设情境: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
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问题就是(板书)“1+2+3+4+…+100=?”设计意图:利用实际,生活引入新课,形象直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的实际应用举例
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 班级:13春工学计机3班 蔡健星
【学习目标】
1.掌握以数列知识为数学本质的实际应用问题,涉及增长率问题、复利计算问题等.
2.培养学生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复习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种数列,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如:1,3,5,7,9…
2,5,8,11,14…
2,4,8,16,32…
1,3,9,27,81…
2、两种数列共有八条公式,分别是: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中项公式:
求和公式:
二、新课讲授
1.现有200根相同的钢管,把它们堆成正三角形垛,要使剩余的钢管尽可能少,那么剩余钢管的根数是( )
A.9
B.10
C.19
D.20
【解析】设堆成n 层,由题意得1+2+3+…+n ≤200,即n(n +1)≤400成立的最大正整数n
代入检验知n =19
2.一套共7册的书计划每2年出一册,若各册书的出版年份数之和为13979,则出齐这套书的年份是( )
A.1997
B.1999
C.2001
D.2003 d n a a n )1(1-+=11-=n n q a a 2b a A +=ab G ±=2)(1n n a a n S +=d n n na S n 2)1(1-+=q q a S n n --=1)1(1q
q a a S n n --=11
【解析】设出第四册的年份为x
由题意得(x -6)+(x -4)+(x -2)+x +(x +2)+(x +4)+(x +6)=13979 即7x =13979,∴x =1997
∴x +6=2003
3.夏季高山的温度从山脚起每升高100 m ,降低0.7 ℃,已知山顶温度是14.8 ℃,山脚温度是26 ℃,则山的相对高度是 m .
【解析】从山脚到山顶温度降低了26 ℃-14.8 ℃=11.2 ℃
而每降0.7 ℃,升高100米
11.2 / 0.7 =16
∴共升高16×100=1600 m .
4、某林厂年初有森林木材存量S 立方米,木材以每年25%的增长率生长,而每年末要砍伐固定的木材量x 立方米,为实现经过两次砍伐后的木材的存量增加50%,则x 的值是( )
A. B. C. D.
【解析】一次砍伐后木材的存量为:S(1+25%)-x
二次砍伐后木材存量为[S(1+25%)-x ](1+25%)-x 由题意知%)501(45)45(2+=--S x x S
解得x =36S
5、银行有一种储蓄业务叫做零存整取,即每月定时存入一笔相同数目的现金,到约定日期可以取出全部本利和。
若某人每月初存入100元,月利率为0.3%,问到第12个月末整取时本利和时多少?
【分析】本利=本金+利息。
第1个月计利12个月,到期本利时100+100×0.3%×12,
第2个月计利11个月,到期本利时100+100×0.3%×11,…
第12个月计利1个月,到期本利时100+100×0.3%×1,
由此可知,每月存入的100元到期本利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其和就是所求的1232S 34S 36S 38S
个月的本利总款数。
【解法】由题可知,每月存入的100元到期本利构成一个等差数列,设为{a n },则
a 1=100+100×0.3%×12=103.6,a 12=100+100×0.3%×1=100.3,n=12
∴ 答:12个月的本利和时1223.4元。
三、练习
1.从材料工地运送电线杆到500 m 以外的公路,沿公路一侧每隔50 m 埋栽一根电线杆,又知每次最多只能运3根,要完成运栽20根电线杆的任务,最佳方案是使运输卡车运行( )
A .11700m
B .14000m
C .14500m
D .14600m
【解析】由近往远运送,第一次运两根,以后每次运三根,这种运法最佳,由近往远运送,每次来回行走的距离构成一个等差数列,记为{a n },则a 1=_____,d =____,n =____
∴Sn =____________________(m)
2.从2012年1月2日起,每年1月2日到银行存入一万元定期储蓄,若年利率为p ,且保持不变,并约定每年到期存款均自动转为新一年的定期存款,到2018年1月1日将所有存款及利息全部取回,则可取回的钱的总数为_______万元.
【解析】存款从后向前考虑a 1=______,q=______,n=____
(1+p)+(1+p)2+…+(1+p)5
注:2008年不再存款
3.课本25业 练习 1
小结: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关键是审清题意,将实际转化成数列模型,最后利用方程或不等式来解决.
作业:课本P26 习题四 1、2 4.12232)3.1006.103(122)(1212112=+=+=a a S _____________1)1(1=--=q q a S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