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摘要: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社会之交发生的一次以启蒙为显著特征

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启蒙运动跨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无论从性质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显著的不同。新文化启蒙运动前期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的,开展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

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先秦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源头,那么,五四运动就是中国现代思想的源头。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文革时期对学术的摧残,

关键词:五四运动研究;回顾;前瞻;新方法:新视野;五四;

一、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启蒙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早期维新派冯桂芬、王韬、马建忠、薛福成等就率先提出了变法主张。但1898年“戊戌六君子”的鲜血证明:中国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政治,只进行制度改良是行不通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满清王朝,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把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也搬到了国内,但是在民主政制的外壳下却潜藏着封建的意识形态。北洋军阀窃取国家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阴谋恢复帝制;对外不断出卖国家主权以迎合帝国主义的侵略需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屡遭挫折。国内政治局面极为混乱,连“民国”的招牌也岌岌可危。

(二)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的历史分期

关于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的历史分期,学界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根据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的内容流变、性质转化,以把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分为前后两期为宜,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自1915年5月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兴起,至五四运动为前期;自五四运动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结束为后期。

(三)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的特征外源性

1、外源性当中国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文明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就导致了传统文化本能的抗拒、工商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冲突。

2、阶段性在第一阶段,中国传统知识分于以“民主”才日“料字”的名义升始于对中国儿十年传统思想文化的大清算、大批判、大讨伐。在第二阶段,启蒙知识分子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使之与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初步结合,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彻底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转换性和提升性早期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但与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同时出现的还有社会主义思潮。社会主义在欧洲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演进过程,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时候,己经成为改变历史进程的社会思潮,因此到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迅速扩大开来的思想影响规定了其后思想启蒙运动的方向。“五四”的民主呼声最响亮的是知识分子人格独立、个性自由的呼声,这与社会主义所谋求的工农劳动者的解放在历史要求上彼此一致,但并不相同。同时新文化启蒙运动又以“立人”为本,致力于唤醒下层劳动者人民的自觉,但由于一些思想启蒙的先驱把“立人”看作是纯精神革命的命题,因而难以付诸社会实践,而社会主义号召工农劳动者反抗剥削、压迫,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是可以立即付诸社会实践的现实要求。

(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为找勺党所继承和发展,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号, 并形成了优良传统。尽管前后约内容有了很大差, 但它是整个时代约产物中国

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几十年艰苦斗争,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命, 还是让会主义革命, 无疑都是为在中国彻底实现这两个口号而奋斗“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在社会主义建设约今天, 仍然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民主建设还不够完善。封建主义思想还在让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 科学文化教育落后, 所有这些, 都需要我们继续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把我国建设成为人民真正享有民主、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主义强国。

二、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研究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经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20世纪到来后不久,在中国大地上会发生这样一场以爱国救亡和思想解放为主要内容的规模空前的群众性运动?任何运动的爆发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五四运动也不是突然发生的,更不是任何人所能制造出来的。翻开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丧

失主权独立,逐渐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屈辱。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这种沉沦的步伐大大加快了。当然,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于这种压迫,他们要救亡图存。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带给中国人心灵上的创痛,是以往历次对外战争失败难以比拟的。要救亡图存,要变革,要在思想上来一个解放,这已成为二十世纪初

的中国谁也阻挡不住的时代潮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工人阶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这种斗争姿态是辛亥革命所不曾具有的。五四运动为实现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反帝方面,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在反封建方面,运动表现了“内惩国贼”的坚强决心。斗争后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迫使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2 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同时还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走上了为民主、科学而斗争的道路。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另外,五四运动还擦亮了人们的眼睛,洗涤了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最终认识到:要想医治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唯一的药方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3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积极投身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与以往的任何反帝反封建斗争一样,都具有爱国的一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后,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五四运动使得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中国革命已不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了。

参考文献: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郝斌、欧阳哲生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陈平原、夏晓虹编:《触摸历史一历史人物与现代中国》,广州:广州出版社 1999年。

吕芳止、张哲郎编:《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政治大学文学院,1999年。

彭明:《五四运动史》(修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五四运动在北京》,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