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解题后反思习惯论文
教师应注重培养起学生解题后的有效反
教师应注重培养起学生解题后的有效反思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解题后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注重培养起学生解题后的有效反思,反思什么?我觉得教师主要应培养学生反思: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的概念、知识和能力是什么?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命题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过程是否严密完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断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对所蕴含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进行不断地思考并做出新的判断,体会解题带来的乐趣,享受探究带来的成就感。
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并懂得如何学数学。
关键词:反思,分析、归纳、概括,提高能力由于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表现出对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做大量题,不善于解题后对题目进行反思,普遍欠缺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不善于纠正和找出自己的错误,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数学思维的概括,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较弱、结构性较差。
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后,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的概念、知识和能力是什么?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解题后改进解题过程、探讨知识联系、知识整合、探究规律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解题后继续飞翔,“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这是解题过程中更高一级的思维活动。
为了让学生思维继续飞翔,提高解题能力,应该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
解题反思的积极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反思,查缺补漏,确保解题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解数学题,有时由于审题不确,概念不清,忽视条件,套用相近知识,考虑不周或计算出错,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即学生解数学题,不能保证一次性正确和完善。
所以解题后,必须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对结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
可是一些同学把完成作业当成是赶任务,解完题目万事大吉,头也不回,扬长而去。
小学生反思习惯培养策略论文
小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策略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终身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
要实现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教育目标,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帮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成效的反思,学会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逐渐养成良好的反思学习习惯。
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子曾经说过,他每天都要“三省吾身”,这个“省”字就是要自我检查、自我反省的意思,省就是要反思。
反思是一个能动的认知加工过程。
从最初对知识的复制到具有个性化的观点、思维方式都融入个人的主动建构之中,而不只是传递的结果,这就是反思。
如何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呢?一、进行反思方法的指导我运用学案结合课堂教学给以指导。
外出学习后,我根据典型学校的经验组织学生编制学案,而学案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提出回顾反思的问题,给学生时间让其进行反思,并组织学生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
这样就不断提高了学生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
逐渐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反思了,也有了一些主动性。
二、抓住“教学后”回顾环节,促使学生养成反思习惯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进行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进行反思的习惯。
在经历了教学活动后,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促使学生思维逐渐条理化、概括化、清晰化。
要做到:(1)回忆解题的思路、方法;(2)归纳概括解题的关键和易错点;(3)进一步完善表达、操作方法。
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让解题思路自然、有条理。
三、采取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强化反思习惯“数学抽象”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建构活动,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这种建构就不仅仅是个人的构建行为,更应该是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表述交流、质疑批判,进而不断改进的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地与数学本质靠近,最终达到一致。
我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的:1.教师辅导引领反思。
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反思论文
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不少学生在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问和精力,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他们的一个共性是不会寻找解题的切入点,遇到思维障碍时,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思维,突出的表现是”老师一讲就会,但老师不讲,自己肯定想不对”。
为什么学生会屡屡出现讲过的题还不会呢?深刻反思一下原因,我觉得学生以为自己当时听懂了就是会了,之后也没有再去回顾、反思,其实为什么要这样做未必弄清楚了,他们只是记住了老师所讲的知识,所谓”明白”老师每一步的讲解,只是对老师所讲的每一步道理的被动接受,思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实际上并未形成能力,以至于解题时离开了老师便感到无从下手,说白了还是不会,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再发生,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引导学生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让学生养成自觉反思的学习习惯。
在解题过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中陈方是这样总结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人们在接触一个完全陌生的知识领域时,从已知的较一般的整体中分化细节,要比从已知细节中概括出整体容易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特点,学生中普遍存在上课听得懂,作业做不出,平时做过的题,考试时仍错。
其原因是学生的听与做,往往只是就题论题,缺乏对教师讲过的题或自己已经做过的题的探究,即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反思。
”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在解决了数学问题后,通过对题目特征、解题思路、解题途径、解题过程等方面的反思,进一步剖析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找出新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悟性,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解题智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教师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如果经常引导学生作如下的反思,必将解决上述问题:1.回顾解题思路,思考解题策略是否可取例1:已知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则_____________解法1:(基本量法)由及,代入得,又代入即得0此种解法思路自然,直接代入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不用做太多的思考,只是注意运算的精确性即可。
(浅议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和习惯的途径)小学数学教学获奖论文
浅议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和习惯的途径反思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是一种培养学生发展潜能的学习方式。
反思,可以使让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
但反思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而成的。
反思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实践操作引领,方能收到实效。
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习惯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加强教师反思训练,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水平。
有学者认为个体反思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生理自我阶段的后期(2岁—9岁)确定为被动反思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反思能力的萌芽阶段,没有家长与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儿童是不会进行反思的;(2)社会自我后期与心理自我前期(9岁—15岁)确定为指导反思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儿童与青少年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能力,但在具体的反思策略与方法上还需要教师和家长指导与帮助;(3)心理自我阶段的后期(15岁以后)确定为自主反思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已具备独立进行反思的能力。
高段小学生属于要指导反思的阶段。
他们对学习具有很大的潜能,并有了一些反思意识,但在具体的反思策略与方法上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在教授学生正确地运用反思的策略和方法时,首先自己要有很好的反思习惯和很强的反思能力,要能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大量的经验型教师,即凭借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教学的教师,他们的实践多半是自动化的或直觉的,通常依赖的是他们固有的个人的理解。
而且,大多数教师互动决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决策是刺激——反应式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公事的而非主动自觉的。
然而,良好的教学需要反思的、理性的和自觉的决策。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使之提高,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加强教师教育(如培训、进修等),加强教师反思训练,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摘要:反思是启迪的钥匙,是发现的源泉。
教师要引发反思意识,精心创设反思情境,多向学生提出问题,适时进行启发引导,并给足反思时间。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反思;形成习惯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55-00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并逐渐使这种反思成为自觉的学习习惯,就能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目的。
一、引发反思意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问题解决的心理条件告诉我们,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既需要反思的经验,也需要反思的知识,而这些都是学生运用全部心智去体验感悟的结果。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做”的知识教学,也要抓好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的教学。
具体来说,教师应坚持做到:1.精心创设反思情境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反思情境。
数学反思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进行数学反思的积极性,让解决活动一开始就充满着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和参与感,产生求解的冲动和欲望。
教师在精心创设反思情境时,创设的反思情境要符合两个标准: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反思的积极性,二要直接有利于教学目的。
2.适时进行启发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
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反思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尽可能去提供揭示已知与未知间的思维联系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去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已知与未知去进行逻辑演绎,实现已知到未知的超越;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
3.给足反思体味时间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反思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反思问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实践表明,反思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时间延长一点,让学生运用心智去品味反思的过程,体会知识经验的应用时机,就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意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促成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题后反思习惯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题后反思习惯摘要:培养学生做好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梳理和总结,以达到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有章可循。
关键词:反思;思维;方法;特征;内涵和外延“学而不思则罔”。
同学们在学习数学中常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作练习,没有反思总结,总感觉见到的都是新题,一种题海无边,茫然失错的感觉。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做好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梳理和总结,以达到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有章可循。
下面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认识。
⑴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思维过程,保证解答准确。
严密的思维过程是解好数学题的必要条件,反思解题中的关键步骤是否有理有据,是否忽略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书写过程是否规范等。
以保证会做的题目准确无误,不留遗憾。
⑵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解题方法,选择最优的解题途径。
虽然解好一道题需要耐心,但当你步入冗长繁琐的解题过程时,不妨反思一下条件和结论所涉及的知识之间关系和特征及处理方向,能否改变认识角度,找出更优方法,快速准确求解。
⑶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问题特征,形成解题模式,把握解题方向。
在运用数学知识解题时,典型问题的解答总有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当我们解题后,如果对同一类问题在各种不同的知识背景下采用的不同处理方法,加以反思和总结,把握特征和规律,形成解题模式,面对综合问题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解题思路,顺利解答。
例如立体几何中的二面角的问题,很多同学面对问题处理起来感到很茫然,其实在解题时,根据定义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和隐含的垂直条件,试着去找三垂线及逆定理的条件或棱的垂面等方法,二面角的平面角是不难找到的。
又如面对抽象的代数式可结合形式赋予合理的几何意义,问题便迎刃而解。
⑷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使知识得以灵活应用。
数学问题就是通过已知和结论的联系,对某些知识点加以考察,检测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浅谈语文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大房身小学吕笑竹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会学生善于思考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学会课堂反思,从而获取知识,这是课堂教学的技巧之所在。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要教会学生反思的方法。
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教学的焦点。
因此,我在学校大课题的指引下,将课堂中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
研究学生的反思习惯意义究竟在何处呢?学习不主动,不反思,就很难获得深入学习的能力和求异、创新的品质。
反思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学生的学习缺乏反思,往往印象很浅,思维的深刻性及批判性得不到发展。
引导学生反思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从一个水平升到更高的水平,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与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一般规律,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能力。
学生只有在思考、再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才能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拓宽思路,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水平。
本文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反思教学作了如下一些肤浅的探索。
如何指导学生的反思?一、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反思每节课上课前教师都要出示学习目标。
在最初,教师的意图仅仅在于让学生清楚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让他们的学习能够有的放矢,不那么盲目。
但是一段时间以后,教师以此作为一个反思习惯点培养的契机,在每节课上课初,让学生反思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情况,为自己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某一阶段具体的学习目标。
当这一阶段结束时,通过考试或外在的考察,看一下自己的这一目标是否已经实现。
如果实现了,学生就可以进行成功经验的反思,并把成功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解题后再思考的好习惯
过这样 的思 考 , 当 以后碰到相 盲 目性 。
四、 思 考 同类 问题
分类 比较是认识事物 的一种手段 ,通过科学分 类提高学生 的鉴别能力和认知同类事物 的能力 。 解题 后要提醒学生与其他 同类 习题进行对 比, 经过观察 、 分 析 、 比较 ,不 难 发 现 同类 习题 的表 达 方 式 虽 然 不 同, 但其本质是相 同的 , 从而找 出解答这一类题的方 法技巧 。 达 到解 一 题 会 一 类 的 目 的 。 久 而 久 之 便 能 形 成技巧 。解题效率 自然会大大提高 。
一
七、 思 考 解 题 中的 错 误
世界是普遍联 系的 ,数学解题 中各知识点在一 定条件下可 以达到特殊 的联 系。 解题后 , 要求学生 回 顾一下 , 在解题过程 中运用 了哪些定理 、 哪些公式和 性质 , 特别要 注意思考应用 了哪些隐含的知识点 , 经
客观事 物是矛盾 的, 统一对立 的, 只有不断修正 错误 , 才可逐步接近真理。在平 时的数学学 习中, 对 个问题解答后 , 再思 考解题 中易混 、 易错 的地方 , 养成解 题后再查漏补缺 的习惯 , 不断 总结经验教训 , 提高辨析错误 的能力 。就能不断丰富完善 自己。 总之 , 如果长此以往 , 便可培养学生解题后再思 考的好习惯 。 对数学的学习就能够事半功倍 。 而且能 使学生得心应手地解 决数学 问题 ,从而在数学 的王 国 中 自由翱 翔 。
、
。
,
二 韵 律 节 奏 之 美
教坛天地
学生 解 题后再思 考的 好
■ 李婉 杰
我 国著名 数学家苏步清教授说 : “ 学 习数学 , 要 多做 习题 , 边 做边 思考 , 先知其然 , 然后再弄 清所 以 然。 ” 波利亚也说 , 解题 的价值不在于答案本身 , 而是 在于弄清“ 怎样想到这个解法的 , 是什么促使你这样 想、 这样 做的” 。 但我们有些学生解完题后 , 就 以为大 功告成 , 不再进行思考 。 这样的解题不会有太大 的收 获 ,这也可能是一部分学生学不好数学 的重要原 因 之一 。因此 , 作 为老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 解题 , 还要 培养学生解题后再思考的 良好 习惯 ,以求在解题 中 得到多方面启示 , 提高解题效率 。 那 么如何 引导学生 进行解题后的再思考呢?笔者结合 自己多年教学实 践经验 , 认为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 逐步培养学生解题后再思考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反思习惯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反思习惯有位著名学者说过: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力量也是习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人的一生更是如此。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一个人优秀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标志,是一个人一生不断向前发展的根基。
我在教学中发现造成学生成绩层次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
因此,近年来我在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主要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过调查,主要了解了题后反思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和题后反思的习惯的养成情况。
在这个调查中我发现题后反思的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很有效,成绩较高的学生题后反思习惯要好于成绩较低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一、从日常的生活经验入手,关注学生反思起点一切认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的。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尽量具体化、形象化,不要过分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绎。
我们在教学中常试图以形式化、严谨性来规范学生的思维,实际效果并不佳,学生根本不买你的帐,以自己的方法为最佳,以自己“发明”的方法为快乐。
这是三年级课堂练习中的一道填空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黄瓜长约3(),在改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而且不是少数。
当时我不假思索地将这样的答案判为错:一根黄瓜怎么可能只有3厘米呢?“老师,黄瓜长约3厘米为什么错了?”作业本刚发下去就有好几个同学围着我问。
“你们见过黄瓜吗?”我觉得奇怪,就试探着问了一句。
小家伙们一听都急了:“我们经常吃黄瓜呀!那它有多长呢?”“我们家拌的黄瓜是大约长3厘米呀!”一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着。
原来他们见到的是餐桌上的黄瓜片儿。
我没有贸然地去否定他们,“这样,明天老师带几根黄瓜给大家看看,好吗?”第二天我带去一些黄瓜,孩子们的困惑也便迎刃而解了。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是学生在学段末最终应达到的目标。
培养解题反思习惯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培养解题反思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摘要为了提高学习质量以及数学问题的解题效率,教师有必要充分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思考方式、解题思路、解题技巧以及整个解题过程进行回忆、整理与反思,这样一来才能促使他们对一些解题经验进行汇总与综合,进而为实现深化数学学习层次、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良好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问题反思由于年龄因素等的限制,小学生的心理思维发展并不成熟。
因此,他们很容易带着“试一试”的想法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计算;此外,由于缺乏对问题解决办法、解决手段等的及时总结与归纳,他们往往很容易丢失从经验上升到认知规律、从感性思维发展到理性思维的训练机会,而这就直接导致了解题质量不高、数学学习效率低下的严重后果。
为了提高学习质量以及数学问题的解题效率,教师有必要充分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思考方式、解题思路、解题技巧以及整个解题过程进行回忆、整理与反思,这样一来才能促使他们对一些解题经验进行汇总与综合,进而为实现深化数学学习层次、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良好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作为一名小数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又当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检验与反思问题解决过程的好习惯,并培养他们逐渐掌握对数学问题的检验与反思方法呢?一、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解题反思的重要性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往往意识不到反思数学问题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教师来讲,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一些行为或者举动,让学生明白反思问题对于自身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才会真正树立关于解题反思的意识以及学习理念。
例如,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向学生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妈妈给了小明50元钱让他去超市购买学习用品,小明买了4支铅笔,每支3元,还买了2支圆珠笔,每支4元,还打算将剩下的钱全部用来买练习本,一个本子4元,那么究竟一共能买几个本子呢?对于这类题目,我直接就列出了算式(50-4×3-2×4)÷4=7.5(个)(个),并且也没有意识到哪里存在着不合理之处。
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解题反思习惯论文
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解题反思的习惯所谓解题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解题思路,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能产生新的发现。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
”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也曾经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话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
”本文就对一道例题的教学案例来谈谈老师怎样通过例题的教学培养学生解题反思的习惯。
题目:椭圆+=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为其上的动点,当∠f1pf2为钝角时,求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学生的思路和解法如下:设p(x0,y0)由余弦定理cos∠fpf1=b>0)上存在一点m,使·=0(其中f1、f2为椭圆的左右焦点),求椭圆离心率的范围。
反思5.求椭圆离心率取值范围的问题的一般解法是什么?利用条件得出含有变量的等式,参变量分离,利用变量(可以是曲线上一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曲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曲线上一点到准线的距离等等)范围得到关于a,b,c,e不等式,解之可得。
反思6.体现直角的一般方法有哪些?斜率乘积为-1;勾股定理;圆周角是直角,向量数量积为零。
通过以上片段可以发现在数学教学中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解题反思,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有利于学生巩固、同化新知识,准确把握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选择合理、简捷的解题途径,并发现新的规律加以推广与延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题能力。
那么如何在例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反思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尝试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的习惯:一、反思审题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培养学生挖掘隐蔽条件的能力审题是解题过程的首要步骤。
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研究
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研究引言:反思过程是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自身知识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严重,过于侧重卷面成绩,忽视了学生解题反思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增加解题反思教学比重,帮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同时更加巧妙地解决问题,以获得较高的解题能力。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数学是高中阶段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科目的基础,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技能与知识,而且还应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以使自身的基础与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但就目前现状而言,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教学内容具有一定局限性众所周知,数学是一切基础和科学的基础,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知识网络体系,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
但就目前情况而言,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过于侧重高考知识框架,现代数学的信息性、技术性内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2.教学方式过于机械化当前大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较为严重,以升学率为主要教学目标,过于侧重机械反复式的训练,甚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要求学生直接背诵概念性知识,忽视了引入、形成与应用过程,导致学生不仅缺乏探究能力,而且数学素养与创造性能力较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教学反思应用欠缺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施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按部就班的理论式教学,侧重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往往不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吸收、反思时间,盲目的追求教学进度,虽然如期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却降低了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解题的能力,增加了下一步教学难度。
二、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基本对策当前,部分学生认知结构水平有限,容易对数学题目产生不求甚解、模棱两可的不良现象。
因此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具体分析如下:1.查缺补漏,确保解题过程的合理性、正确性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包括准确记忆概念、公式与规律等,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导致解题思路不正确,阻碍了个体数学素养的提升。
利用“解题反思”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策略论文
利用“解题反思”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研究摘要: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思考,结合自己的解题经验,认为解题反思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本文从一线老师的视角,从解题反思的作用,培养学生解题反思的一些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学生反思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复习中老师反复强调的问题或刚讲过、做过的题目,在以后的考试中出现了,结果学生做得依然不尽如人意。
当然我们不能把责任都推向学生的不用功或接受能力差,我们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便改进。
作为学生来说也应该反思反思,从自身找找原因。
但学生有无反思意识,会不会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什么?我们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进行解题反思,本文试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一、解题反思的重要作用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
”他认为,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能力。
由此可见解题过程不仅仅是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且是探究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对自己的解题过程重新审视,查找自己的薄弱环节,分析思维受阻所在,总结解题规律。
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解题水平和效益。
解题反思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探究性和总结性,在解题过程中探究其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解题策略,建构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获取新的体验,逐步形成理性的认识和批判性的观点。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有不断反思,才能避免仅凭借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效率低的解题活动。
在教学中常发现一些学生只知道一味的做题,为做题而做题,解题效率不高,做错的题以后照样做错,成绩仍在原地徘徊,究其原因,与缺少解题反思这一环节有重要关系。
二、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一)反思解题疏漏,纠正错误解数学题时往往有这么一种现象,对一些含有附加条件的问题,虽然简单易解,但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未能充分考虑条件中隐含的深层含义,无法读取完整信息而造成解题失误。
如何培养学生在解题中反思能力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在解题中的反思能力摘要:解题是数学技能的形成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把解题真正变成一种强有力的训练手段。
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注重反思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学会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反思总结培养能力解题是数学技能的形成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训练手段,解题后的小节或反思会有益于我们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形成解题技巧,从而把解题真正变成一种强有力的训练手段。
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在数学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引导学生学会审题。
平时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才会减少甚至避免因学生的马虎心态而出现的非智力因素的失误。
例1、一大商场家电部送货人员与销售人员人数之比为1:8。
今天夏天由于家电购买量明显增多,家电部经理从销售人员中抽调了22人去送货。
结果送货人员与销售人员人数之比为2:5。
求这个商场家电部原来各有多少名送货人员和销售人员?有个学生看题不清楚。
他这样解题:设这个商场家电部原有x名送货人员,则销售人员有8x名,由题意得:(x+22)÷(8x-22)=5÷2,解得x=4.1,经检验,x=4.1是原方程的解,则8x=32.8,答:原有4.1名送货人员,32.8名销售人员。
实际上本题就要有稍微思考一下就可发现其中的失误啦,人数怎会有几分之几个呢?利用常识就可以知道啦,平时就该注意反思,而不单单是解题。
教会学生“读”题,这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数学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伴有注意的对数学材料的知觉能力。
教会学生阅读、审题,带着问题思考,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直观判断力,这种判断包括对数学材料的深层次、隐含的内部关系的实质和重点,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反思,自我检验。
培养学生题后反思习惯探究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6【摘要】本文主要就题后反思我思考什么,从围绕容易出错之处展开反思,围绕查找缺漏展开反思,围绕解题的方法和规律展开反思,围绕能否对原题加以变换、引申展开反思四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关键词】数学教学;题后反思;习惯培养;反思途径不少学生感叹:课堂上的学习,经常是“一听就会,一做就错”,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同学只追求解题的结果,没有从整体上思考问题的习惯,常常“见木不见林”,学习和解题时“只顾低头拉车,未能抬头看路”.解题后如果没有进行深刻思考,那么学生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能力就停留在该题表层,达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下面就我指导学生题后反思的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一、题后反思我思考什么简单地说,主要反思:第一,这道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和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了什么解题技巧,有什么规律可循?第二,这道题为什么一开始不会做,是哪里挡住了你,现在为什么会做了,又是哪里想通了?第三,这道题是否还有其他的考查方式,还可以从哪些方法或思路上来命题?第四,同一类题,同几个知识点的组合是否还有别的呈现方式,还可以设置什么样的情境,以什么样的角度来设置?二、题后反思的途径1.围绕容易出错之处展开反思,确保解题的正确性解数学题,有时由于审题不清,概念不明,忽视条件,考虑不周或计算出错,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养成题后反思的习惯,则往往能从此“错”切入,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如例题: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2)x 2+3x +m 2-4=0有一个解是0,求m 的值.分析:如果没有检验,很多学生会忽略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中要求二次项的系数不能为0这一条件,从而得出m =±2的错误答案.2.围绕查找缺漏展开反思,确保解题的合理性解数学题,不能保证一次性正确和完善.有些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是赶任务,解完题目万事大吉,头也不回,扬长而去,由此产生大量谬误,应该引起重视,加以克制.例1关于x 的方程(m -2)x 2-(2m -1)x +m =0,当m 为何值时,方程有实根?分析这个方程不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而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中要求二次项的系数不能为0,所以应该分成m =2和m ≠2两种情况来讨论.例2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x -a x -1=1的解为正数,那么字母a 的取值范围是.分析很多学生解答的结果是a >1,可是当a =2时,显然x =1是方程的增根,出现这种失误当然是没有考虑到分式、分式方程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一点.3.围绕解题的方法和规律展开反思,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数学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即使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能保证一次性解题就是最佳思路,最优最简捷的解法.不能解完题就此罢手,应该进一步反思,开拓思路,在更高层次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自己的解题能力更胜一筹.善于做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做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例3已知实数m ,n 满足2m +1√+|3n -2|=0,求实数m ,n 的值.分析注意运用非负数的性质解题,如:|a |+b 2+c √=0,则a =b =c =0.由此先求得m ,n 的值,使本题得解.再看看如下常见的习题:(1)若|x -y -3|与x -2y +9√互为相反数,则x +y =.(2)已知a -b -2√+b 2+2b +1=0,求a 2014+b 2013的值.(3)若a ,b ,c 为三角形三边,且a 2+b 2+c 2=ab +bc +ac ,求证:此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虽然上述各题形式多样,但其本质相同,都属于应用“非负数性质解题”.通过这样的小结与思考,对同类的习题进行对比,分析其解法,找出解答同类题目的方法,久而久之便能形成技巧,解题的效率也会提高.4.围绕能否对原题加以变换、引申展开反思,使重要的数学知识点条理化做完一道题后改变原题的知识元素,围绕某一问题进行变换、引申、拓展,可以使学生不为完成任务而做题,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向发生改变,把注意力放在灵活运用知识以及锻炼思维方法上,从而抑制“题海”战术,培养“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思维变通能力.例4(原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为6,求周长.此例题经常有如下几种变式: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这就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变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求底边长y 的取值范围.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底边长为y ,周长是14.请先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二者的图像.(与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别是对条件0<y <2x 的理解运用,是完成此问的关键)通过例题的层层变换、引申和拓展,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确实,解完一道题后,并非大功告成,还应进行思考,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题后反思习惯探究◎林天足(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362333). All Rights Reserv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习惯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数学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典型题型问题进行反思的习惯,认真反思,可以把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对问题的再认识转化为一个学习过程,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问题;反思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许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
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讲解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
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究。
首先,要认识到反思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把目光盯在成绩上,是近视的,学习成绩是一时的,这次考得好,下次未必考得好;而学习习惯的形成是终生受益的,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而且习惯和学习成绩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必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二者是密不可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关系。
我们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力争使数学教学真正达到以知识为载体育人为目的。
第二,要注意加强反思意识的培养。
反思是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反映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曾经和学生一起练习过这样一道题:王叔叔把年终奖2500元存入银行,存期半年,按活期利率0.1422﹪计算,到期扣除20﹪的利息税后,可得利息多少元?
大部分学生这样解答: 2500×0.1422﹪×6×(1-20﹪)=17.064(元)
只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人民币是无法支付的,应取近似值17.06。
像这样的题目学生时有接触,可类似的错误还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学生缺乏反思意识,造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平时教学中,我们只注重解题时想方法,看步骤,算结果,不知不觉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反思意识,除了引导学生“再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还可以从改变订正错误的方式入手。
先让学生找到错误并标出,然后再修改,准备一本纠错本,把自己做错的题抄上去,并写上正确
答案和造成错误的原因,从纠错本中发现自己以往易犯或常犯的错误,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解题后的再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使训练方法科学化。
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课堂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种方法:1,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
2,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
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
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实现自我创新。
3,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4,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
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5,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
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第四,应用档案袋,完善后期评价。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评价和积累,学生可以对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与展示,激发学习兴趣,建立主动评价的意识。
这时学生可以以“档案袋”的形式来交流学习成果。
学生把自己认为“最佳”的作品放入档案袋,可以是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最佳解答;对问题解决的最佳描写(描写问题解决的最佳过程);有关学生探究过的数学理念的最佳照片、图解或概念图;也可以包括最佳作业(一周、一月、一个单元等)、最佳测验等等。
在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内,学生有自由选择和调整作品的权利。
如以一个月为学习期,
他可以每周整理学习情况,选择最佳作业,然后挑出其中最好的作品放入档案袋;也可以先选择一批较好的作品放入档案袋,然后以更好的来替代它们。
使用档案袋评定,在于它们允许学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
学生成绩是基于对其进步的连续考查,而不是对学生掌握内容的阶段性审计。
档案袋评定过程的每一步,学生都是创造、开发,以及评估的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主动反省和自我评定的的意识是后期评价带给学生最大的财富。
最后,要注意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
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
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科学有效的反思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
革的要求。
师生将自己的反思互相交流,进一步和谐、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教师与学生合作探求知识的愿望,构建师生互动机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为师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