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相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邓宏文

合集下载

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空间知识体系及自己的看法

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空间知识体系及自己的看法

学号:2006130035姓名:陈龙成绩:基准面和可容空间基本知识体系及自己的看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和相分异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构和组合类型发生变化[1]。

基准面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核心,可容空间是与基准面密切关联的概念,本文总结出了基准面及可容空间的基本知识体系,同时就基准面和可容空间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基准面和可容空间基准面和可容空间都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极其重要的概念。

特别是基准面这个概念,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最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是要划分出层序的上升和下降旋回。

而可容空间却是和基准面直接关联的概念。

T.A.Cross(1994)引用并发展了Wheeler(1964)提出的基准面概念,分析了基准面旋回与成因层序形成的过程-响应原理。

基准面(Baselevel)并非海平面,也不是一个相当于海平面向陆延伸的水平面,而是一个相对于地球表面波状升降的、连续的、略向盆地方向下倾的抽象面(非物理面),其位置,运动方向及升降幅度不断随时间发生变化的[2]。

可容空间是指位于基准面之下的、沉积物表面与基准面之间可供潜在沉积物充填的全部空间[1]。

可容空间包括早期未被充填遗留下来的老空间和新增可容空间。

可容空间又称可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容存空间,它是与基准面相伴存在的一个客观事物。

新增可容空间是指在沉积物沉积的同时新形成的可供沉积物充填的空间[7]。

可容空间是与基准面相伴随而存在着的,可容空间的增加与减少直接受控于基准面的升降和基底构造沉降。

学号:2006130035姓名:陈龙成绩:图2.基准面与可容空间示意图2.为什么提出基准面这个概念我们知道影响层序地层发育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海平面、构造沉降、沉积负荷补偿、沉积物补给、气候、沉积地形等因素。

第4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

第4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B、中期旋回层序(IV级)
• 中期旋回层序属Ⅲ级长期旋回层序中的次一级湖进-湖退 旋回产物,发育于区域性湖进或湖退过程中,大多数具 有较完整的旋回结构。
• 于盆地边缘发育的此类旋回之间,大多发育有间歇暴露 面、较大规模的侵蚀冲刷面和岩性突变面,盆内则以相 关整合面为主。
T.A.Cross引用并发展了这一概念,并赋予 其时间单元意义。他进一步阐明,基准面既 不是海平面,也不是海平面向陆方向延伸的 水平面。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因此基准面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要求搬 运沉积物的能量同储存沉积物的能量是平衡的。基 准面又是一个势能面,它反映了地球表面与力求其 平衡的地表过程间的不平衡程度。
油层对比原理与方法
第四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及特点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的关键方法
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及特点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核心是在基准面旋 回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通 量比值 (A /S) 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 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 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 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储层的展布及其物性也发 生相应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其在基准面旋回中 所处的位置和可容空间的函数。
间歇暴露面,较大规模的冲 刷面,岩性、岩相的突变面 或均变面
反映同一沉积体系中相似或 相邻相序的进积→退积组合 的测井相转换面、突变面
未作特殊处理的剖面很难识 别,或表现为地震反射结构 变化的分界面,地震相类型 转换面
Ⅴ类
与斜率周期中气 候波动引起的基 准 面 升 降 和 A/S 值变化有关

宝浪油田三工河组基准面旋回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宝浪油田三工河组基准面旋回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1 1 超短 期基 准面 旋 回的识别 .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低孔、 特低渗储层 , 多期砂体 的垂 向叠 置和 侧 向迁 移形 成 厚 层 状 复 合 砂 体 , 砂 体内部夹层等渗流屏障分布复杂 , 储层 非均质性 强[ 。高分 辨层 序地 层 理 论认 为 , 准 面旋 回及 1 ] 基
识别标 志[ ] 2 。依 据 曲线分 析 短 期旋 回 的退 积 式 叠加 和三套稳 定 分 布 的煤层 , 含 油层 段 划 分 为 将 4个 不 对 称 短 期 旋 回 , 别 为 MS 1 MS 2 分 C、 C、
MS 3 MSA( 3 。 C 、 C 图 )
宝 6 l 宝5 9 _0 _
维普资讯
20 0 7年 3月
石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P T O E M E L  ̄Y A D E G N E I G E R L U G O ( N N IE RN
第2 1卷
第 2期
文章 编号 :6 3 2 7 2 0 )2 0 3 5 1 7 —8 1 (0 7 0 —0 1 —0
收 稿 日期 :0 6 9 8 改 回 日期 :0 7一O —1 2 0 —0 —2 ; 20 1 9
1 基 准 面 旋 回 的识 别
沉积相 研究 表 明 : 宝浪 油 田三 工 河 组 为 浅 水 缓 坡 沉 积环 境 , 下 岸坡 宽 阔 , 下 分 流 河 道 发 水 水 育 , 典 型 的浅 水 缓 坡 粗 粒 辫 状 河 三 角 洲 沉 积 。 为
上变细的正韵律或复合正韵律 , 反韵律不发育。 依据岩性标 志 和测井 曲线组 合 特征可 以进行
取 心井 单井旋 回的识别与 划分 。
1 2 测井 曲线叠 加样式 分析 短期旋 回 .

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

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

1、进积单元边界识别
3、进积/加积单元边界面对比
2、进积方向识别
LS
4、进积单元内绘制相的几何形态
LS
LS
LS
Pattern Recognition
Seaward Stepping 6 5 4 3 2 5 4 A 3 2 1 Ai Bi > Ai = SS Bt > At = SS Bi < Ai = LS Bt < At = LS Initiation (i) At Termination (t) Vertical Stacking Landward Stepping
Tentasive scheme for dynamic correlation of stratigraphic units across evironments through time,using patterns of thinning/thickening and symmetry reversals recorded by progradational events.
B
Method for recognizing two-and three dimensional stacking pattern by comparing the initial and terminal facies of successive progradational units
4
Map Facies Geometries w ithin Progradational Units
旋回级次
短期旋回的概念
最短期的地层旋回是符合沉积相序或相组合基
本定律(Walther定律)的进积/加积的地层单元,
即成因地层单元,也可以称作成因层序(Cross 1994)。

东营三角洲高频旋回划分与浊积砂体预测

东营三角洲高频旋回划分与浊积砂体预测

东营三角洲高频旋回划分与浊积砂体预测方勇;邓宏文;郝雪峰;陈狄;晁静【摘要】笔者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利用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对三角洲内部基准面旋回的各种界面识别,进行基准面旋回的划分和对比研究,最后分析三角洲各期基准面旋回和浊积砂体的分布规律,从而对东营三角洲的岩性油气藏进一步勘探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04(028)006【总页数】5页(P504-508)【关键词】东营三角洲;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学;浊积砂体【作者】方勇;邓宏文;郝雪峰;陈狄;晁静【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北京,10224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257200;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257200;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257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东营三角洲位于东营凹陷东部,是东营凹陷下古近系沙河街组重要沉积体系之一,面积约500 km2(图1)[1]。

东营三角洲形成的浊积砂体岩性圈闭是胜利油田沙三段重要的勘探目标之一。

近几年平均每年发现的岩性圈闭石油储量在千万吨以上。

对东营三角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90年代后,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发展促进了东营三角洲的研究和油气勘探,但三角洲的高分辨率等时格架研究开展较少,从而限制了对东营三角洲的发育特点和具有重要油气勘探意义的岩性圈闭分布规律的研究。

图1 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沉积体系分布示意地层记录中不同级次的地层旋回记录了相应级次的基准面旋回。

地层的旋回性是基准面相对于地表位置的变化产生的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沉积物过路时形成的非沉积和沉积欠补偿作用随时间发生空间迁移的地层响应。

每一级次旋回内必然存在着反映相应级次基准面旋回所经历的时间中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变化的“痕迹” [2]。

以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这些"痕迹"识别基准面旋回,对三角洲的各个旋回进行重新认识,并在各旋回内部分析浊积砂体的可能分布及其分布位置,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东营三角洲的岩性圈闭开展进一步的勘探和研究。

河流相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邓宏文

河流相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邓宏文

7 MFS
feet
Short-Term Cycles in Bay-Head Delta Facies Successions, Bay Facies Tract
Feet
13660
13670
13680
13690
0 2 Bed set thickness (ft)
Decreasing preservation of geomorphologic elements
C-湖泊边缘 (绿河组上部)
D-开阔湖泊 E-湖泊边缘泥坪相序 (绿河组上部) (绿河组中部)
图 6-3 湖泊边缘和开阔湖相域的相序特征
埕岛油田馆陶组
Accommoda tion-Controlle d Diffe re ntia tion of Ge omorphic Ele me nts
哥伦比亚中MAGDALENA盆地
沉积物体积分配引起的旋回对称性的变化
Cusizna
Pre-Existing Cross Section of Mirador Formation, Cusiana Field
W-400 W-1300 W-1100 W-700 W-200 W-201 8 6 5 3 SB/TS SB 3 SB SB SB 1 1 0 0 km 3 1 3 2 2 3 5 6 1 6 5 4 4 3 2 1 3 2 4 3 1 6 5 4 2 3 6 5 4 3 8 8 7 5 8 W-1200 W-100 W-1700 W-800
MLM OG 50 CRS NMM 40 NMM 40 CRS 30 TRXS 30 NMM BSi WRS 20 CRS PS 10 10 TRXS TRXS PS 20 CRS CRS PS MM

松南西斜坡前缘带青山口组层序界面识别及特征研究

松南西斜坡前缘带青山口组层序界面识别及特征研究

松南西斜坡前缘带青山口组层序界面识别及特征研究张永旺;曾溅辉;邓宏文;王红亮;高霞;刘军【期刊名称】《地质科学》【年(卷),期】2010()2【摘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地区的青山口组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工作,从中识别出6个具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4级层序)。

建立了层序界面的岩心识别标志,即旋回叠加样式的变化面、岩性突变面—冲刷面、相类型的变化面和暴露剥蚀面,在测井曲线上,层序界面位于测井曲线幅度发生明显变化或曲线组合型式的转换处,在研究区地震剖面上的层序界面识别标志(超削反射终止特征)不明显。

根据层序划分和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把4级层序界面划分为不整合面、沉积作用转换面和顶超面,并对层序界面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

确定了研究层段湖泛面包括三角洲体系—湖泛面、深水湖—浊积体系—湖泛面和河流体系—洪泛面3种类型。

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的识别和确定,对于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和对储层分布规律的研究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13页(P453-465)【关键词】西斜坡前缘地区;青山口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层序界面【作者】张永旺;曾溅辉;邓宏文;王红亮;高霞;刘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院;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二、三段四级层序C1水进域沉积微相特征 [J], 王树恒;卢双舫;杨善民2.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山口组四级层序划分及变化特征分析 [J], 祝彦贺;王英民;吕延防;王树恒;辛仁臣;邢向荣3.松辽盆地西斜坡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二段及三段底部四级层序格架下沉积微相分布[J], 孙佳臖;辛仁臣;梁江平;谢莲英4.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山口组三段四级层序格架内沉积微相分布 [J], 辛仁臣;王树恒;梁江平;姜涛;李瑾;王林;郝莎5.松南月亮泡地区青山口组高分辨层序研究与岩性圈闭预测 [J], 唐振兴;宋雷;杨光;于飞龙;景晓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特种油气藏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特种油气藏

断陷湖盆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宋立才1,2,高晓鹏3,邓宏文4,冯卉 2(1中国地质科学院页岩油气调查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3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摘要:为更准确地对断陷湖盆碳酸盐岩这类特殊储层进行预测,在沾化凹陷西部探索性地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以湖泛面为界面把沙四上亚段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

四级层序在垂向上的高度不对称性和平面上的分带性控制着储层的分布:在垂向上,随基准面下降储层物性变好;在平面上,储层整体呈近平行于边界断层带状分布,陡坡带台地亚相发育好储层,凹陷中央浅滩亚相发育较好储层,陡坡带局限台地亚相和缓坡带混合坪亚相发育差储层。

关键词:储层地质;控制作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沙四上亚段;湖泛面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识码:A引言世界油气探明可采储量中一半以上分布在碳酸盐岩油气藏中[1],其中绝大部分是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后来在美国犹他盆地和中国渤海湾盆地等地区发现了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藏[2],如,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在2007年探明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储量达7200×104t[3-4]。

这些发现促进了湖相碳酸盐岩研究,层序地层学方法也得到了初步应用[5-6];在惠民凹陷、沾化凹陷和四川盆地湖相碳酸盐岩研究中,VAIL层序地层学方法均得到了应用[8-9]。

但是,与海相碳酸盐岩相比,湖相碳酸盐岩因沉积环境更加不稳定,分布范围更小,单层厚度薄、厚度多变,仍是国内外沉积学领域的薄弱环节。

沾化凹陷西部地区沙四上亚段在油田开发早期曾钻出多口高产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油井,但是产量下滑很快;由于埋藏较深,厚度较薄,储层预测难度很大,随后的钻探成功率均很低[10]。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自1995年引入我国以来,极大地提高了碎屑岩储层分布预测的准确性[11-12];受此启发,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沾化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研究发现,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下,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的基本结构类型和沉积序列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的基本结构类型和沉积序列
的不完全对称亚类型;C2.近完全—完全对称亚类型(实际资料来自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气田)
图4-4 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常见的超短期和短期旋回层序结构
A1..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亚类型;A2.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亚类型;C1.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
C2.近完全—完全对称型(实际资料来自济阳盆地胜坨油田胜一区沙河街组二段)
图4-6 湖底浊积扇沉积体系中常见的超短期和短期旋回结构类型
A1.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2.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B1.低可
容纳空间向上变浅非对称型;B2.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浅非对称型;C1.近完全—完全对称型;
C2.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3.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
(1)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型)
此类型以层序中仅保存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下降半旋回则处于侵蚀冲刷状态而具有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旋回结构,以及层序的底、顶界面都为冲刷面为显著特征。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此类型均可广泛发育,虽然沉积微相、沉积构造和物质组分的组合特征不一样,但由粒度变化显示的沉积序列非常相似,其共同的特点为:A.仅保存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下降半旋回表现为冲刷间断面;B.层序底界面为冲刷面,向上以发育变细的沉积序列显示“变深”的半旋回结构;C.主要发育在物源供给非常充沛的条件下;D.按岩性组成特征和保存状况,可细分为低可容纳空间和高可容纳空间两种亚类型:
图4-12 尤塔盆地绿河组河流-三角洲-湖泊体系体积划分
与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对称性变化
(据邓宏文,1995.略作修改)
2.短期旋回结构类型和沉积序列
短期旋回是根据野外剖面露头、钻井岩芯或测井曲线等实际资料所能识别的较小成因地层单元(表2-1),此类层序以Ⅴ级界面为层序边界(表2-6),与Vail的Ⅵ级旋回或准层序级别相当,厚度为数米至十数米级,时限跨度为0.1~0.5Ma,一般由数个具相似结构和岩性组合的超短期旋回层序叠加而成,个别与单个超短期旋回层序相当。在沉积序列上,通常为若干个微相叠置所构成的相组合和相序,可明确指示沉积环境变迁的方向。层序的结构类型和分布模式与超短期旋回层序基本一致(图4-2至11),亦可细分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对称型3类基本层序,以及低或高可容纳空间,对称或不完全对称等7个亚类型(图4-1),显示此类层序的形成与超短期旋回层序有着相似的地层过程和沉积动力学条件。

基准面旋回与沉积旋回的对比方法探讨

基准面旋回与沉积旋回的对比方法探讨

边缘的“第一个反旋回”形成的时间 ,不是同时的 。 层单元 ,既可应用于油气田勘探阶段长时间尺度的层
因此 ,在识别层序的最大湖泛面与层序界面后 ,确 序单元划分和等时对比 ,也适合开发阶段短时间尺度
定盆地中心部位分布广泛的“第一个反旋回”底部层序 的砂层组 、砂层和单砂体层序单元划分和等时对比 ,郑
和旋回级别的划分 ,其中讨论最多的问题是各级别层
旋回是沉积过程的时间周期性 ,对应的沉积物是 序的概念 、等时与穿时的问题 。
相应的旋回的产物 ,即沉积旋回 。所以沉积旋回具有 3. 1 沉积旋回穿时的实例
时间历程和环境历程的意义 。沉积旋回包括沉积地
根据古生物 、古地磁等资料确定地层年龄 ,依据界
facies in Xing143 well
图 5 松辽盆地嫩三基准面旋回地层对比剖面图 (据任延广) Fig. 5 The stratigrap hic section of base level cycle of N3 in SongLiao basin
的实质是否就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的方 法 ? 因此 ,探讨两种划分对比方法 ,在大庆油田形成一 套系统性强 、理论水平高 、实际应用效果好的储层高精 度划分方法和技术是研究的目的 。
2 储层的两种旋回对比方法
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对比的精髓是基准面旋回对 比 ,大庆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的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是 沉积旋回对比 ,研究沉积旋回和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 的目的 ,两种旋回对比方法的目的 ,皆在于提高地层识 别的分辨率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 、为了进行局部 、区域 以至全球地层对比 。所以 ,在一定意义上 ,沉积旋回和 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它们只 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而己 。 2. 1 基准面旋回对比方法

旋回对比技术在河流相地层细分对比中的认识:以南美E油田白垩系储层为例

旋回对比技术在河流相地层细分对比中的认识:以南美E油田白垩系储层为例

旋回对比技术在河流相地层细分对比中的认识:以南美E油田白垩系储层为例徐睿【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年(卷),期】2015(34)2【摘要】河流相地层细分对比一直是个难点,目前主要使用的对比方法为基准面旋回对比和沉积旋回对比,两者一为动力成因,一为表现形式。

基准面旋回对比具有较好的等时性,其中长期旋回和中期旋回可以通过沉积组合来识别,但短期旋回受到异旋回影响难以识别。

在开展地层对比时,采用基准面旋回对比和沉积旋回对比有机结合、分层次逐级对比的方法,以最大洪泛面位置发育的分布稳定的泥岩为标志层划分油层组;根据砂体叠置样式划分中期旋回对应砂层组;在中期旋回约束下,充分考虑相变特征,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作为指导、以沉积旋回为重点划分小层。

以南美E 油田白垩系储层为例,采用此方法将储层划分为2个油层组,9个砂层组和50个小层。

通过此方法划分的地层格架内砂体平面展布与工区背景物源方向基本一致,比较精准。

【总页数】6页(P36-41)【关键词】基准面旋回对比;沉积旋回对比;河流相【作者】徐睿【作者单位】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31【相关文献】1.河流相储层基准面旋回划分对比及沉积演化——以港西一区1断块为例 [J], 陈留勤;田昌炳;胡水清;王继强;丁亚军2.河流相储层细分与对比中存在的问题 [J], 渠芳;陈清华;连承波;郝志伟;张军涛3.河流相沉积中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对比研究——以四川中部须家河组为例[J], 高志勇4.油藏开发阶段河流相基准面旋回划分与储层细分对比方法探讨 [J], 龙国清;韩大匡;田昌炳;刘卓;王守泽;段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流相沉积中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对比研究——以四川中部须家河组为例

河流相沉积中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对比研究——以四川中部须家河组为例

收稿日期6282;改回日期6223;责任编辑周健。

作者简介高志勇,男,年生。

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研究。

电话2683;zy x@63。

河流相沉积中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对比研究——以四川中部须家河组为例高志勇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CN PC 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内容提要:通过详细分析曲流河沉积动力学特点,在四川中部须家河组建立了河流相沉积的准层序模式。

曲流河沉积中可发育粒级向上变细准层序,也可以发育粒级向上变粗的准层序。

辫状河准层序表现为粒级向上变细、河道水体向上变浅的准层序,而粒级向上变粗的准层序不发育。

河流相准层序界面是河道砂体底部的冲刷侵蚀面,在粒级向上变粗的泛滥平原-决口扇或决口河道沉积中,准层序界面为暴露过泥岩与上部洪水期的暗色泥岩间的界面。

将河流相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进行精细的分析与对比认为,二者在层序地层学级次划分中时限相当,发育时间为0.01~0.05M a;二者的界面是相同的,均为河道砂体底部的冲刷侵蚀面或者是暴露过泛滥平原泥岩、根土岩等。

河流相中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其实是相同时间内沉积的一套相同的沉积体,二者的不同只是分析的角度不同,其实质内容是一致的,即在曲流河短期基准面升降变化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沉积物总是相对河水位是向上变浅的,由位于河水面以下的河道或边滩砂体向上变浅至河水面之上的天然堤、泛滥平原泥岩,此相序特征也正与准层序向上变浅的定义相同。

关键词:须家河组;河流相;准层序;短期基准面旋回 国外学者对河流相地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近海环境中,通过海相夹层来揭示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特征,并没有摆脱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中关于海平面升降控制层序发育的思路(W right et a l .,1993;Shan ley et a l.,1994)。

在国内,针对河流相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前人或是结合经典层序地层学模式进行大单元的分析(张周良,1996;池应柳等,1998;国景星等,2003),或是运用基准面旋回变化特征对局部地区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邓宏文等,1997;郑荣才等,2004),但是对河流相沉积中准层序进行精细的描述与垂向、横向上分布规律研究则很少有报道,当然这也是难点所在(薛良清,2000),同时,针对河流相沉积中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对比研究更是很少有学者涉及。

6高分辨层序地层

6高分辨层序地层
面的一个上升与下降旋回被称之为基准面旋回。一个基
准面旋回是等时的,在一个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保存
下来的岩石构成一个成因地层单元,即成因层序,它以 等时面为界面,因而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时间地层单元。
地层基准面原理
( 2 )基准面的这种旋回性升降运动控制着可容空间的变化,进 而控制着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发生与交替,从而使得地表各处可 有四种作用状态: ①当基准面位于地表之上时,可容空间出现,地表将发生沉积作 用; ②当基准面位于地表之下时,可容空间消失,地表将发生侵蚀作 用; ③当基准面与某处地表相重合时,地表既不发生沉积作用也不发 生侵蚀作用,而是发生由沉积物过路产生的非沉积作用; ④当基准面位于地表以上,且沉积物供给严重不足时,将产生饥 饿性沉积或非沉积作用。 因此,在一个完整的基准面旋回及可容空间的增加与减小过程中 ,地层记录可以由代表基准面上升与下降的完整地层旋回组成,或 由不完整的半旋回及反映侵蚀或间断的界面,即“岩石 +界面”的 形式表现出来。
地层基准面原理-概念及作用原理
我们认为基准面作为两种动态地质作用过程(沉积和侵蚀)之间的平衡面 (临界面),它应该是动态的,由于影响侵蚀与沉积作用的各种因素是不断发 生变化的,基准面的位置和形态也应该是因时因地而不断发生变动的。
地层基准面原理
(1)基准面在变化中总是向其幅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单向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上升与下降旋回,这种基准
高分辨层序地层学是对地层记录中反映基准面变化旋回的时间地层单元 进行二元划分。 关键是识别地层中多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和等时对比; 核心内容为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对应 A/S 比值的变化,在相同沉积体系 域或相域中发生的沉积物体积分配作用和相分异作用,及其所导致的沉积物
保存程度、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时沉积体

北京北部上侏罗统辫状河体系沉积特征

北京北部上侏罗统辫状河体系沉积特征
[1 - 5 ]
, 因此加强对辫状河沉积
仅有较少学者认为辫状河沉积体系发育决口溢岸
0210 ; 改回日期: 20110312 ; 责任编辑: 孙义梅。 收稿日期: 2011“十一五” 基金项目: 国家 重大专项项目( 2009ZX05009 - 002 ) 。 作者简介: 郭 佳,女,博士研究生,1984 年出生,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沉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 myspace_8423@ 163. com。
第4 期

佳等: 北京北部上侏罗统辫状河体系沉积特征
645
646




2011 年
2. 2
心滩 心滩发育在河道沉积之上, 沉积物粒度一般
扇沉积( 图 4 中( a) ) 和发育向上变细正粒序的决口 河道沉积 ( 图 4 中 ( b ) ) , 在研究区多处可以见到
较粗,以中 - 粗砂岩为主, 底部泥砾发育。 下部 这种正粒序与反粒序的组合。 层理类型主要 为 槽 状 交 错 层 理 、 板 状 交 错 层 理 , 向上一般发育平行层理或斜层理单元 ( 图 2 中 ( c ) - ( f) ) 。 在心滩顶部可以出现水流沙纹层理细砂 岩和粉砂岩 , 向 上 渐 变 为 棕 红色或暗绿色泥岩, 构成向上变细的河道层序。 野外露头显示心滩与河道沉积往往伴生出现, 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面, 因此, 习惯上将二 者统称为辫状河道。 根据野外露头观察, 认为辫 状河与曲流河的主要区别在于: ( 1 ) 辫状河道沉积 物粒度较粗,多为砾石, 层理类型反映的水动力 条件较强; ( 2 ) 辫状河道侧向迁移频繁 ( 图 3 ) , 河
2
沉积相类型
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和分析, 研究区辫状河沉 积的微相类型主要为: 河道、 心滩、 河间湖泊和 溢岸沉积,其中的溢岸沉积由决口扇和决口河道 组成,这有别于以往认为辫状河不发育决口沉积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在河流相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在河流相中的应用

第18卷 第2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O IL&G A S GEO L OG Y1997年6月 收稿日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在河流相中的应用邓宏文 王洪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李小孟(胜海项目经理部,山东东营257000) 济阳坳陷北部胜海区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是以冲积河流相为主的沉积。

利用岩芯资料的高分辨率,划分基准面短期旋回,分析相序特征;应用岩芯标定,建立测井资料的基准面旋回响应模型;通过井震对比,划分基准面中期旋回,并分析各地震相的地质意义。

在此基础上,运用基准面旋回原理,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研究河流层序发育特征与演化过程,预测主要产层段储层的空间分布。

关键词 基准面 旋回 高分辨率 对比 河流相 储层预测第一作者简介 邓宏文 女 50岁 教授 沉积学与储层预测关于基准面的概念、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及其导致的同一沉积体系不同沉积环境中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和相分异作用,以及以基准面旋回为参照格架的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技术,作者已在数篇文章中论及[1~2],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根据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运用钻井和地震剖面识别基准面旋回并进行高分辨率地层划分与对比。

济阳坳陷北部胜海区馆陶组可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以块状含砾砂岩,中、细砂岩夹棕红色泥岩为主;上段则以细砂岩、粉砂岩与棕红、灰绿色泥岩互层为特征。

由于馆陶组上段为冲积河流相为主的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大,地层对比十分困难。

地震剖面多表现为水平、近于平行的强弱振幅交互的反射特征,很难依据地震反射几何形态及反射终止类型,进行层序分析和地层解释。

因此,馆陶组上段分析首先以钻井取芯资料、测井曲线为基础识别基准面旋回,然后进行井震对比确定地层层序界线。

之后,进行全区追踪对比及地震相的地质解释,进而对储层分布及储层类型进行预测。

1 基准面旋回的识别根据岩芯、测井及地震资料,可在馆陶组上段识别出3种规模的地层旋回,即长期、中期、短期旋回,其分别响应相应级次的基准面旋回。

河流相储层基准面旋回划分对比及沉积演化——以港西一区1断块为例

河流相储层基准面旋回划分对比及沉积演化——以港西一区1断块为例

[ 键 词 ] 港 西 油 田 ; 明化 镇 组 ; 河 流 相 储 层 ;基 准 面 旋 回 ; 沉 积 演 化 关 [ 图分 类 号 ] T l 1 3 中 E 2 .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0 —9 5 (0 )1 0 2 — 5 文 00 72 2¨ 0— 0 0 0
[ 要 ] 以 地 质 、岩 心 和 测 井 等 资 料 的 综 合 分 析 为基 础 ,结 合 自然 伽 马 曲线 频 率 分 析 结 果 , 对 港 西 油 田 一 摘
区 l断块 新近 系 明 二 段 ( Nm2 油组 河流 相 沉 积 进 行 基 准 面旋 回 划分 与 对 比 。Nm2油组 可 以 划 分 为 2 ) 2个
埘 比和沉 积微 相研 究 ,为后期 储 层地 质建 模 和数 值模 拟研 究提 供 可靠 的地 质基 础 。
基 准 面 旋 回划 分 与对 比
受基 准 面旋 回变 化控 制 的可 容纳 空 间与 沉 积 物供 应 速 率 之 比 ( 8 比值 ) 决 定 了可 容纳 空 间 内沉 A/
积物 的堆 积 速度 、保 存程 度 和 内部结 构特 征 ,因此 ,基准 面旋 回变 化 造 成 地层 结 构韵旋 回性 发育 特 征 。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汉石油学院学报 ) 21年 1月 江 0 1 0
J u n l fOi a d Ga l eh oo y ( . P ) o r a : l n sT c n lg J J 1 o
第3卷 3
第 1 期 0
Oc. 0 Vo. 3 No 】 t2 I I 13 .0
河道 砂 体切 割叠 置 ,导致 地层 划 分对 比难 度加 大 ,对 于砂 体展 布规 律认 识不 清 。在 油 田开发 r后 期平 面 } 1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构造削截 削蚀面 , 沉 积超覆面 , 微角度或 假整合面
与 同一 构 造 演化 阶
Ⅲ类
段 中的 次 级 构造 活 动 强度 周 期 性幕 式
变化有关
限于 盆 地 范围 的 次 级构 造 不 整合 面 和 相关整 合面 , 具幅 度 不大的穿时性
古暴露标志 , 大型冲 刷间断面或 侵蚀面 , 岩性 、岩相突变面
① 为 CNPC 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前陆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其研究意义》 部分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 :2000-10-20
25 0 沉 积 学 报 第 19 卷
献资料中描述甚少 , 无形中阻碍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度基本一致 , 由此认为此 6 类界面可作为划分旋回级 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在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中的应用 次的通用依据 。需指出的是 , 由此 6 类界面所限定的 和推广 。笔者依据近几年来在辽河断陷盆地 、鄂尔多 各级次基准面旋回中 , 均可发育有级次和规模相当的 斯和川西前陆盆地 、百色走滑盆地进行的陆相层序分 湖泛面 , 相对各级次旋回的底 、顶界面具不同程度的穿 析 , 发现上述盆地的构造性质虽然不同 , 但在湖盆构造 时性 , 以湖泛面具有更好的等时性和区域对比意义 , 以 —沉积演化序列中均可识别出 6 类具不同成因特征 、 及更高的时间分辨率 , 因而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以界面 发育规模和识别标志的界面(表 1), 其中同类界面的 为层序划分依据 , 而湖泛面则为最重要的等时对比界 各项特征及其所限定的层序结构 、叠加样式和时间跨 面标志 。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①
郑荣才1 彭 军2 吴朝容1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学院分室 成都 610059) 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学院分室博士后流动站 四川南充 637001)

潜江凹陷周返地区潜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砂体分布

潜江凹陷周返地区潜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砂体分布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9-0147-02潜江凹陷周返地区潜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砂体分布*李维(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湖北潜江433123)摘要:为了查明潜江凹陷周返地区潜江组有利砂体的分布规律,利用钻井和岩心资料开展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将潜二段—潜四段划分为3个长期、11个中期和5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在连井的等时地层格架中进行了砂体划分和砂体对比。

研究成果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层序地层;砂体分布;周返地区;潜江组中图分类号:P618.13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10.09.0631引言潜江凹陷是位于江汉盆地中部的重要富烃断陷型盐湖凹陷[1],凹陷内的潜江组以巨厚的盐系地层为特征,沉积体系发育和分布受物源供给、古地貌以及盐湖密度流等因素控制[2]。

周返(周矶—返湖湾)地区位于潜山凹陷中部,潜江组沉积期以湖盆咸化期和淡化期的交互沉积为特征,来自西北方向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在此处叠置,形成上倾尖灭型的岩性油气藏[3]。

因此,查明富砂沉积微相的分布对于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岩性圈闭识别至关重要。

利用研究区内的高密度钻井资料,对潜江组二段—四段开展高分辨率的层序地层研究,为砂体对比提供高精度的格架,明确了工区内的有利砂体时空演化规律。

研究成果为油田的下阶段勘探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2区域地质概况潜江凹陷构造样式表现为箕状凹陷,分别受北部的潜北断层和东南部的通海口断层控制。

古近纪早期潜江组沉积中心紧邻潜北断层,白垩纪和古近纪早期沉积主要受控于通海口断层。

在边界断层及东荆河断层的强烈活动以及凹陷内部的丫角—新沟、通海口和岳口等多处低凸起的快速隆升共同作用下,凹陷内部的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封闭—半封闭的盐湖。

从边界断层向凹陷方向,表现为断—凹—隆的组合结构。

从古地貌谈层序格架中储层的发育规律

从古地貌谈层序格架中储层的发育规律

改回日期:200121128;责任编辑:宫月萱。

第一作者:吴贤顺,男,1973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及油气藏综合研究。

E 2mail :wxs126@ 。

从古地貌谈层序格架中储层的发育规律 吴贤顺 樊太亮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摘 要 在高分辨层序地层的理论中,基准面的升降和旋回期的长短变化影响着层序内部沉积体系的发育。

但要注意的是,盆地的原始古地貌作为层序发育的背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准面变化导致的可容纳空间大小的变化,对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和相分异有特定的控制作用。

同时古地貌形态会在层序格架中发生演化,变得逐渐不明显或最终消失。

文中论述了古地理特征识别及其重要性,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研究了古地貌对层序中储层发育规律的影响,重点论述了发育较广泛的古凸起带和下切沟谷带随基准面旋回变化而对不同类型储集体发育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古地貌 沉积物体积分配 储层预测The R elationship bet w een Palaeotopography and R eservoir Prediction i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R esearch WU Xianshun FAN Tailiang(Chi na Research Instit ute of Pet roleum Ex 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iji ng ,100083) (Chi na U 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 ng ,100083)Abstract According to high 2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changes in base level and cycles can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deposi 2tional system.The distribution and style of depositional system are controlled by the changes of base level.It should be pointed out that the palaeotopography exerts a great effect on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affected by base level changes ,and plays a special control 2ling part in sediment volume partitioning and facies differentiation.In this paper ,the significance of palaeotopography determination is discussed.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 on palaeotopography can play a leading role in reservoir prediction.K ey w ords sequence stratigraphy palaetopography sediment volume partitioning reservoir prediction1 古地貌的识别对古地理环境进行恢复,着重要查清古水流体系、物源作用以及起沟通、阻挡和分隔作用的古地貌单元,如古断层、古斜坡、古沟谷、古凸起等(图1)。

层序划分

层序划分

第三章岩性地层单元与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第一节层序边界和层序模式理论研究和生产实际对地层划分时常采用不同的方案,到目前为止,生产单位仍习惯使用岩性地层单位(长庆油田、胜利油田、冀东油田、四川盆地等等),以组、段、亚段为基本岩性地层单位。

研究单位和大专院校采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划分层序地层;造成了研究和生产之间的脱节和混乱。

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做了大量的层序地层研究工作。

翟爱军(1999)把山西组划分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郑荣才(2002)把山西组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叶茂林(2005)把山西组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梁积伟(2006)把山西组划分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5个短短期基准面旋回。

看来人们对层序划分的级别和周期存在不同的认识。

长庆油田的技术人员一般把山西组划分为2段,然后又划分为4个亚段。

从以上几个典型剖面来看,两个岩性段是显而易见的,山2段又可分为2个亚段,山1段分为2亚段界限不易界定。

山西组段的划分主要以砂体底部的冲刷界面为边界,与层序地层的划分方案相同。

河流砂体和三角洲砂体的横向迁移,既有自旋回也有他旋回,二者如何区分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陆相沉积,受多物源,区域性构造的影响,河流和三角洲横行迁移十分频繁,(图梁积伟,2006,)叶茂林(2005)翟爱军,1999郑荣才1.1层序界面特征和识别由于陆相湖盆沉积具有多物源,多沉积中心,相带变化快,湖平面变化频繁的特点(李丕龙,2003),沉积旋回不对称是陆相,特别是河流沉积的重要特征(邓宏文,2002)。

层序边界分析是划分不同级别层序和分析其沉积构成的关键,地表露头可以观测到不整合、侵蚀面、沉积间断面,根据侵蚀程度、范围、侵蚀间断时间的长短将划分以下级别层序界面。

Vail把I级层序界面为不整合面,主要表现为古构造运动面,构造应力场转换面或大规模湖平面下降(或基准面下降造成的大规模不整合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25
199.25
200.25
201.25
641.6 1250
643.6
SH 6
SHG2
645.6 1300 1250
1200
1250
SH 1
641.6
643.6
645.6
胜海古2井区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主体河道分布图
647.6
647.6
注: 本图 底图为 T0反射 层构造 图
201.25 1350
20 T RXS
PIS T RXS LAXS 0 PIS
A-高可容纳空间
60 TRXS 40 LAXS
20 TRXS 0
B-低可容纳空间
图 6-1 上三角洲平原相序特征
MLM OG 50 CRS NMM
40 CRS
30 NMM BSi WRS
20 CRS PS
T RX S 10
MM 40
NMM CRS PS 30 T RX S
198.25
199.25
200.25
1、经典层序地层学不适用河流沉积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2、河流地形、河流要素的变化与可容纳空间 3、河流相沉积的“准层序”(成因地层单元)
4、可容纳空间与河型特征 5、决口扇的层序地层位置—基准面下降期
(与高位三角洲的层序地层位置对比)
6、河流相层序地层识别标志
20 CRS
PS
10 T RX S
MS
LAXS 0 PIS
feet
A-高可容纳空间
0 PIS MLM BSi
feet
B-低可容纳空间
图 6-2 下三角洲平原相序特征
LAXS 40 PIS
MS
35 PXS
30
MS 25
20 CRS
15 PS NMM W FS
10 NMM BSi NMM
5 BSi W RS BSi NMM
8 7
3
5 3
2
W-1100
W-400 W-700
W-200 W-201
W-
3
2
1
1
6
6 5
4
3 2
8
4 3
2 1
3
1 1
W-100 W-1700
W-800
5
3
6 5
4
8 7
5 4
3
6
23
1
0 km 3 0
feet
Short-Term Cycles in Bay-Head Delta Facies Successions, Bay Facies Tract
STR O M
10 CM
5 LGyM
0 OCS feet
20 BLM
MM 15 NMM
W RS CRS 10 NMM W RS 5 NMM
0 CM feet
D-开阔湖泊 E-湖泊边缘泥坪相序 (绿河组上部) (绿河组中部)
图 6-3 湖泊边缘和开阔湖相域的相序特征
埕岛油田馆陶组
Accommoda tion-Controlle d Diffe re ntia tion of Ge omorphic Ele me nts
1350
201.25
201.25
1200
641.6 1250
643.6
SH 6
SHG2
645.6 1300 1250
1250
647.6
200.25
200.25
199.25
199.25
198.25
198.25
SH 1
641.6
643.6
645.6
647.6
Fig. Main Channel Distribution in Base-level Rise Hemi-cycle in An Oil Field
河流相基准面旋回 识别与对比
1、相组成多样、相态混杂、相带窄、边界破坏严重 2、快速沉降盆地沉积的陆相地层通常缺少不整合 识别标志 3、地震反射整一、水平,依据反射终端识别地震层序不实用 4、生物地层分带通常也不能解决生产所需要的对比分辨率 5、磁性地层分析技术在一些陆相地层中能够提供较高分辨率,
Feet
13660
Decreasing burrowing Decreasing preservation of geomorphologic elements
13670
13680
13690
0
2
Bed set thickness (ft)
预测

决口扇、湖泊、 洪泛平原

冲积河道
湾充填 湾头三角洲
Mirador组底部 不整合面
岩芯、测井资料
1 km 0
0.05°
0
河口/分流河道
0.5° 1°
ft
100

尤英塔盆地
CRS 120
NMM
100
BSi CRS
80 T RXS
NMM 120
CRS 100
T RXS
80 PIS
LAXS 60 PIS
CRS
MS PXS T RXS 40 PIS BSi CRS LAXS MS
0 LGyM feet
A-三角洲前缘相序
OG-2
15 LGyM
10 OG-2
LLM OG-2 5 MLM OG-1 MLM CM OG-1 0 STR O M feet
B-湖泊边缘滨面相序 (绿河组中部)
BLM 20
CM 15
10 STR O M
5 CM
0 LGyM feet
C-湖泊边缘 (绿河组上部)
但不可能用于多数地下地层
哥伦比亚中MAGDALENA盆地
沉积物体积分配引起的旋回对称性的变化
Cusizna
Pre-Existing Cross Section of Mirador Formation, Cusiana Field
W-1300
MFS
SB/TS SB SB SB SB
A/S controls alluvial ridge height
Well No.2
Well No.201
Well No.3
Fig.1 Logging-seismiccorrelationof intermediate-scalestratigraphiccycles,upper member of Guantao formation, Offshore area, Ahanhua depress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