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内烟气脱硫模拟分析

合集下载

循环流化床技术脱硫脱硝的试验

循环流化床技术脱硫脱硝的试验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床料磨损
循环流化床技术中,床料不断循环,磨损较大,可能导致床料失效。未来研究 应探索更耐磨、高效的床料。
排放再处理
虽然循环流化床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颗粒物排放,但排放物中可能仍存在一定 浓度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因此,需要考虑对排放物进行再处理,以进一步 降低污染排放。
04
结论和建议
该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和实际应用价值,为燃煤电厂的 环保技术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认 可和关注,为循环流化床技术的 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
法。
建议和展望
进一步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技术,扩 大其在燃煤电厂的应用范围,提高污 染物减排效果。
开展与其他环保技术的联合研究,探 索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的新途径和方 法。
结论概述
循环流化床技术脱硫脱硝试验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脱硫率达 到90%以上,脱硝率达到80% 以上。
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技 术具有较高的脱硫脱硝效率, 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能耗和污染 物排放。
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燃煤电厂 提供了新的环保解决方案,具 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研究成果评价
循环流化床技术脱硫脱硝试验取 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其技术优 势和环保效果得到了充分验证。
参考文献2
该文献详细介绍了循环流化床技术脱硫脱硝试验所用的试验装置和试验 方法,包括试验流程、试验条件、数据采集和处理等,为试验的开展提 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3
该文献重点探讨了循环流化床技术脱硫脱硝试验的结果和结论,通过对 比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结果,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建议,为循环流 化床技术脱硫脱硝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循环流化床技术脱硫脱硝的试验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
通过实时监测工艺参数,如烟气流 量、二氧化硫浓度、吸收剂投入量 等,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整工艺条 件,确保脱硫效果和效率。
03
CATALOGUE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的应用
在不同类型电厂的应用
大型煤电基地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适用于大型煤电基地,能够满足 高硫煤的脱硫需求,降低烟气中SO2的排放量。
02
副产物的处理与回收是工艺中 不可或缺的一环,通常采用脱 水、干燥、煅烧等工序将其转 化为有价值的产物。
03Leabharlann 部分副产物可作为建筑材料、 化工原料等再利用,从而实现 资源循环利用。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的 神经中枢,负责监测、控制整个工艺流 程。
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 等组成部分,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优化操 作。
智能化控制技术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 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实 现工艺过程的智能监控和 优化控制。
未来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燃煤发电的增加,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 艺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技术竞争加剧
随着技术的进步,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 创新能力。
跨国合作与技术引进
通过跨国合作和技术引进,推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的国际交 流与合作。
对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减少污染物排放
01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能够有效降低SO2等污染物的排放,
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资源回收与利用
02
通过脱硫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
用。
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
03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节能减排和低碳经

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研究

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研究

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加,这导致了空气质量逐渐恶化,尤其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SO浓度逐年攀升。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烟气脱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环保技术,它可以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有效地去除,从而达到降低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然而目前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脱硫效率不高、设备成本较高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1. 国内外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作为一种环保的脱硫方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然而尽管这项技术有很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国内外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国内这项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已经开始采用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这些项目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

而在国外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那么为什么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在国内还存在这么多问题呢?一方面这可能与国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关,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与国内的投资环境有关,由于环保政策的限制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很多企业可能会选择更为简单和低成本的脱硫方式。

虽然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同时改善投资环境和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2. 国家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话说这环保事儿,可真是让人头疼。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多层喷水的试验研究及其产物分析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多层喷水的试验研究及其产物分析
的部 分 细 颗粒 送 人 反应 塔 , 参加 再 循 环 。
统运行 更加稳 定可 靠。质谱 分析和 电镜 分析表 明 :( 与 c s) ' a ( H) 反 应后 , 脱硫 剂 的表 面形 成产 物 层 , O , 在 减缓 了 S 2与 O
脱硫 剂的进 一步反应 。


词: 循环 流化床烟 气 脱硫 ;多层 喷水 ;趋近 饱 和温 度 ;脱硫 效率 ;电镜 分析
入气 一气 换 热 器前 , 向掺 人 一 定 量 的 纯 s 2与 烟 旋 0, 气 均 匀 混合 。进 入循 环 流化 床脱 硫 反 应 塔 的烟 气 温 度 可 调 , 常 为 10 ℃左 右 。 同时 还 向反 应 塔 内 添 通 5 加粉煤灰 , 以模 拟 真 实 锅 炉烟 气 。 烟 气 进 入 脱 硫 反 应 塔 后 , 反 应 塔 不 同 高 度 的 从 喷水 口喷 人 一 定 量 的 水 , 气 被 增 湿 冷 却 , 中 的 烟 其 s2 o 与脱 硫 剂 C ( H) 生 反 应 。反 应 后 , 气 进 a O 发 烟 入 气 固分 离装 置 , 离 下 的 固体 颗 粒 , 部 分 由 回料 分 一 器 回送 人 反应 塔 内 , 断循 环 ; 不 为保 证 布 袋 除尘 器 和 尾 部 流道 中烟气 温 度 不 低 于 露 点 , 离 器 出来 的烟 分 气 与 气 一气 换 热 器 中被加 热 的空气 混 合 后 进 人 布袋 除尘 器 , 后 由引 风 机 送 人 大 气 。布 袋 除 尘 器 除 下 最

30 ・ 5






20 0 2钷
s, O 气体 向浆 滴 内部 的 传 质 阻 力 , 硫 速 率 开 始 降 脱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硫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硫技术

ABB-NID1、ABB锅炉烟气脱硫技术ABB锅炉烟气脱硫技术简称NID,它是由旋转喷雾半干法脱硫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NID的原理是:以一定细度的石灰粉(CaO)经消化增湿处理后与大倍率的循环灰混合直接喷入反应器,在反应器中与烟气二氧化硫反应生成固态的亚硫酸钙及少量硫酸钙,再经除尘器除尘,达到烟气脱硫目的。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CaO+H2O=Ca(OH)2Ca(OH)2+SO2=CaSO3·1/2H2O+1/2H2ONID技术将反应产物,石灰和水在容器中混合在加入吸收塔。

这种工艺只有很有限的商业运行经验,并且仅运行在100MW及以下机组,属于发展中的,不完善的技术。

和CFB技术相比,其主要缺点如下:由于黏性产物的存在,混合容器中频繁的有灰沉积由于吸收塔内颗粒的表面积小,造成脱硫效率低由于吸收塔中较高的固体和气体流速,使气体固体流速差减小,而且固体和气体在吸收塔中的滞留时间短,导致在一定的脱硫效率时,钙硫比较高,总的脱硫效果差。

需要配布袋除尘器,使其有一个”后续反应”才能达到一个稍高的脱硫效率,配电除尘器则没有”后续反应”。

对于大型机组,由于烟气量较大,通常需要多个反应器,反应器的增多不便于负荷调节,调节时除尘器入口烟气压力偏差较大。

脱硫剂、工艺水以及循环灰同时进入增湿消化器,容易产生粘接现象,负荷调节比较滞后。

Wulff-RCFBWulFF的CFB技术来源于80年代后期转到Wulff 去的鲁奇公司的雇员。

而LEE 近年来开发的新技术,Wulff公司没有,因此其技术有许多弱点:电除尘器的水平进口,直接积灰和气流与灰的分布不均。

没有要求再循环系统,对锅炉负荷的变化差,并直接导致在满负荷时烟气压头损失大。

消石灰和再循环产物的加入点靠近喷水点,使脱硫产物的黏性增加。

喷嘴上部引入再循环灰将对流化动态有负面影响,导致流化床中灰分布不均,在低负荷时,流化速度降低,循环灰容易从流化床掉入进口烟道中,严重时,大量的循环灰可将喷嘴堵塞。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分析及工程应用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分析及工程应用

出现 的 问题 进 行 了分析 , 烟 气 循环 流化 床 脱 硫 工 艺的 选择 和运 行 提 供 参 考 。 为
关 键 词 : 环 流 化 床 ; 气 脱 硫 ;技 术 分 析 ; 程 应 用 循 烟 工
Abs r t Bas he de opm entsi t tac : ed on t vel t i and t ua on ech ogy c nol har c er is ofci at l died be le gas at i c r st cul i f ng ui z d fu
湿 法 脱 硫 媲 美 等 特 点 具 有 广 阔 的应 用 前 景 。本 文 从
循 环流化 床烟气 脱硫 的发展 现状 、 艺特点 、 工 国内外
工程应用 以及工 程运行 过程 出现 的问题等 方面进 行 分析 研究 , 为烟气 循 环流 化 床脱 硫 工 艺 的选 择 和运
行提供 参考 。
d s l a i n t c n lg t e e g n e ig a pia in a o n b o d o i ua ig f i ie e r t ’ e uf r t e h oo y, n ie r p l t th me a d a r a f r lt l dz d b d we e i r ui o z h n c o cc n u n o
du ced. The pr l s w hch app obem i ear n t e pr es per ton w er s ss ed i h oc s ofo ai dicu ed. hi ovded r er ces f e w ch pr i ef en or
21 0 O年 4月
电 力 科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设计 资料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设计 资料

1、前言循环流化床燃烧是指炉膛内高速气流与所携带的稠密悬浮颗粒充分接触,同时大量高温颗粒从烟气中分离后重新送回炉膛的燃烧过程。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脱硫是一种炉内燃烧脱硫工艺,以石灰石为脱硫吸收剂,与石油焦中的硫份反应生成硫酸钙,达到脱硫的目的。

较低的炉床温度(850°C〜900°C),燃料适应性强,特别适合较高含硫燃料,脱硫率可达80%〜95%,使清洁燃烧成为可能。

2、循环流化床内燃烧过程石油焦颗粒在循环流化床的燃烧是流化床锅炉内所发生的最基本而又最为重要的过程。

当焦粒进入循环流化床后,一般会发生如下过程:①颗粒在高温床料内加热并干燥;②热解及挥发份燃烧;③颗粒膨胀及一级破碎;④焦粒燃烧伴随二级破碎和磨损。

符合一定粒径要求的焦粒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受流体动力作用,被存留在炉膛内重复循环的850C〜900C的高温床料强烈掺混和加热,然后发生燃烧。

受一次风的流化作用,炉内床料随之流化,并充斥于整个炉膛空间。

床料密度沿床高呈梯度分布,上部为稀相区,下部为密相区,中间为过渡区。

上部稀相区内的颗粒在炉膛出口,被烟气携带进入旋风分离器,较大颗粒的物料被分离下来,经回料腿及J阀重新回入炉膛继续循环燃烧,此谓外循环;细颗粒的物料随烟气离开旋风分离器,经尾部烟道换热吸受热量后,进入电除尘器除尘,然后排入烟囱,尘灰称为飞灰。

炉膛内中心区物料受一次风的流化携带,气固两相向上流动;密相区内的物料颗粒在气流作用下,沿炉膛四壁呈环形分布,并沿壁面向下流动,上升区与下降区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固体粒子横向迁移和波动卷吸,形成了循环率很高的内循环。

物料内、外循环系统增加了燃料颗粒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使燃料可以反复燃烧,直至燃尽。

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物料参与了外循环和内循环两种循环运动,整个燃烧过程和脱硫过程就是在这两种形式的循环运动的动态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3、循环流化床内脱硫机理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是一种炉内燃烧脱硫工艺,以石灰石为脱硫吸收剂,石油焦和石灰石自锅炉燃烧室下部送入,一次风从布风板下部送入,二次风从燃烧室中部送入。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与炉外脱硫比较分析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与炉外脱硫比较分析
1 炉 内脱 硫 技 术 分 析 . 2
能 造 成 未 反 应 的 石 灰 石粉 太 多 。床温 或者 石灰 石粒 径 偏离 最佳
系统 工 艺
值均会导 致脱硫效率 下降 . 成石灰石 的浪费 。 造
实 际 运 行 结 果 : 钙 硫 比 为 23的 情 况 下 , 加 石 灰 石 在 _ 添 量 为 25 th 脱 硫 效 率 为 5 % , 减 S 4 k / , 气 S 2 .2/ , 3 削 O 3 6 gh 烟 0, 排 放 浓 度 为 19 mgm3 虑 到 煤 燃 烧 过 程 中硫 的 转 化 率 及 0 5 / 考
供应系统工 艺见 图 1
如 图 1所示 . 每套 石灰石 粉供应 系统 配有 2台罗茨鼓 风 机 ( 1台运行 , 台备用 ) l ,石灰石 粉从 料仓下 经旋 转给料 阀
环 流化 床锅炉燃烧 温度较低 . 氮氧化 物产生量 只有其 它锅炉
的 13 所 以循 环 流 化 床 锅 炉 是 一 种 较 清 洁 的燃 烧 设 备 。 但 /。 在循环 流化床锅 炉采用掺烧 石灰石进行脱 硫的实 际运行 中 .
脱硫 效率较 低 .达不 到设计值 的 8 5%,只 能达 到 5 0% 左
膛。
1 循 环流 化床 锅炉 炉 内脱 硫
11循 环 流 化床 锅 炉 脱 硫 现 状 .
循 环 流化床 锅炉具 有很 多优点 . 烧劣 质煤 . 可 可采用 掺 烧石灰 石( 炉内喷钙 ) 实现脱硫 。相对湿法 烟气脱 硫 , 占 来 其 地面积 小 . 脱 硫 方 法在 工 程 及 设 备 上 的 投 资 基 本 相 当 , 采 用 炉 外 脱 硫 的 效 果 较 好 、 行 成 本 较 低 , 但 运 因此 炉 外 脱 硫 应 是 目前 循 环 流

增湿灰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实验

增湿灰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实验
Y NG Lu—cu , A i hn Z A u H NG J n一 , Y NG W n —q’, A e t 。 T NG Z i qa 。 O h — u n
【 . c ol f i l n ier g ad A c i c r lE  ̄ C iaJ oo gU i r t - a c ag3 0 1 hn ; I S h o 0 C v g ei n r t t e at hn i t nv s y N nh n 3 0 3 C ia iE n n heu , a n ei
J n. () u 2)6 (
增 湿 灰 内循 环 流 化 床 烟 气 脱 硫 工 艺 实 验
杨 柳 春 ,
[ 摘要 】
张 俊 丰 ,
杨 文 奇 ,
童 志 权
( . 东 交 通 大学 土 木 建 筑 学 院 , 西 南 昌 3 0 1 ;. J华 江 30 3 2 湘潭 大 学 环 境 工 程 系 , 南 湘 潭 4 J0 ) 湖 I15
p r tr eau e
响脱硫 牢嫩明 ; “=2 5m s T 往 . /, f=lo气 . 4 妒=10x1 c/I=12一13 △ T 1 5 的条件下 , 烟气脱硫 . 0一. l, . .. 2—1 该
I艺系 统 I状 柑 8 % 左钉 的 脱 硫 效 率 . : I J 5 关 键 词: 内循 环 流化 床 ; t 硫 ; 近绝 热 他 和温 度 烟 脱 趋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0—50 (06 0 10 90 20 )2~08 04—0 5
改进 和优 化传统 流态化 烟 e 硫裴 结 构的 础 f, r J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 置 . 脱 :J发 , 研究 _ 硫荆在脱 r脱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1.引言我国是以燃煤为主的国家,据统计,1995年煤炭消耗量为12.8亿吨,且逐年递增,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达2370万吨,超过美国2100万吨的排放量,成为世界二氧化硫排放第一大国。

目前全国62%以上的城市SO2浓度超过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占全国面积40%左右的地区受到SO2大量排放引起的酸雨污染,因此控制SO2的污染势在必行。

1996年我国颁布的《新大气法》针对我国酸雨和SO2污染日趋加重的情况,规定对已经产生和可能产生酸雨的地区和其他SO2污染严重地区划定酸雨控制区或者SO2控制区,控制区内新建的不能燃用低硫煤的火电厂和其他大中型企业必须配套建设脱硫和除尘装置,或者采用相应控制SO2的措施;已建成的不能燃用低硫煤的企业应采取控制SO2排放和除尘措施。

国家环保局要求在两控区内,要把治理措施作为当地规划的重点内容。

因此高效脱硫设备的研究开发任重道远。

2.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应用的SO2的控制途径有三种: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燃烧后脱硫(即烟气脱硫)。

其中,烟气脱硫(FGD即FlueGasDesulfuration)是目前世界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方式,是控制SO2污染和酸雨的主要技术手段。

全世界已有15个国家和地区应用了 FGD装置,其设备总装机容量相当于2-2.5 亿Kw,每年去除SO21000万吨。

据统计,1992年,全球安装了FGD装置646套,其中美国占55.3%,德国占26.4%,日本占8.6%,其余国家占9.7%。

由于上述三国大规模应用FGD装置,且成效显著,虽然近年三国电站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加,但SO2 排放总量却逐年减少。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应用FGD装置的国家。

截止1990年,该装置达1900多套,总装机容量达0.5—0.6亿Kw。

目前,日本的SO2已基本得到控制。

自70年代初开始,特别是1978年美国重新修改了环境法规,否决了高烟囱排放,使FGD技术发展迅速。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多层喷水的试验研究及其产物分析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多层喷水的试验研究及其产物分析

T i -温度测点;S i -S O 2体积浓度测点;P i -压力测点;○-喷水位置图1 模拟中试试验装置系统图收稿日期:2001-10-26;修订日期:2002-03-21作者简介:李大骥(1939-),男,安徽合肥人,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章编号:1001-2060(2002)04-0349-03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多层喷水的试验研究及其产物分析李大骥,冯 斌,吴颖海,黄 震(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96)摘 要: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试验台上进行了多层喷水脱硫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反应发生的原理,对脱硫产物进行了电镜分析,揭示了含湿钙基脱硫剂的脱硫机理。

试验表明:多层喷水与传统的单层喷水相比,流化床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趋近饱和温度ΔT 值有较大降低,脱硫效率明显提高,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质谱分析和电镜分析表明:S O 2与Ca(OH )2反应后,在脱硫剂的表面形成产物层,减缓了S O 2与脱硫剂的进一步反应。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多层喷水;趋近饱和温度;脱硫效率;电镜分析中图分类号:X 70113 文献标识码:A1 前言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是国内近年来积极开展研究的一种新型脱硫技术。

其流程简单,运行及投资费用低,占地少。

在钙硫比很低(111~112)时可以达到较高的脱硫效率(80%~85%),是一项适合中国国情的烟气脱硫技术[1]。

影响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效率主要有四个因素,即钙硫比、烟气流量、S O 2的入口浓度和趋近饱和温度。

其中趋近饱和温度是影响脱硫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本试验装置与一般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相比,由于采用了多层喷水技术,进一步降低了趋近饱和温度,提高了烟气脱硫效率。

2 试验装置及工艺流程图1为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模拟中试试验装置系统图。

设计烟气处理量为2000m 3/h ,脱硫塔直径016m ,反应塔高度19m 。

沿反应塔不同高度位置设置了四个喷水口。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中物料循环特性的研究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中物料循环特性的研究

式 中
则 向反应器 中添加的脱硫剂 总量 m 及杂质量 M。 为:
m 0= m cLo
f 8
, = o1 ) 0 m (一
式 中 : 为脱硫剂 中 C ( H, aO )的含量 ;
当第 1 次循环后 , 反应器 出口、 除尘器排 出口等各处物料量为 :
, ,、
m 』m&0 ( ) = ・1
, = m +m 。 m ( +( i -

1 ・ / m . (R ’ 朋 := ’ 1 ) ) ・ m 7 — .
4 J7・l = ・‘一 。 ( 1L 1


m ci7 2 . , a‘ 1
m :=m
m :

2 J . ’ 町 町

= .R : . 叼
m = m . 1叼) (一 m = . (一 m 町. 1R) 式 中, 下标 c 、O,i f a S 、 和 分别为 C (H)、O,杂质 、 a0 ,S 、 飞灰和产物
的量 ; 下标 0 1 2 3 4分别表示为反应器进 口、 、、、、 反应器 出口、 除尘 器出 口、 回料 口和外 排 口处的物料 ; 上标 的序号表示 为物料的循环次 数 ; 为除尘器 的效率 ; R为除尘器 收下 物料的回料率 ; p为脱硫 产物的平 M 均分子量 ; 为反应器 的性 能参数 , f 表征脱硫剂单次通 过反应器 , 且物 料循环量为零 时 . 脱硫剂 的利用率 . 参数反 映了反 应器 的脱硫 反应 该 能力 , 它与脱硫剂 的种类及含量 、 反应器的截面风速和动力场分 布 、 物 在 反 应 器 温 度 一 定 的 情 况 下 .性 能 参 数 ∈主 要 是 与 反应 器 的 截 面 风 反应器 的高度及反应温度等有关 , 数 ∈ 参 的设计值越大 , 计的反 设 料在反应器 中的停 留时间和反应时间 、 反应器 内的反应温度 等因素有 速 、 应器容积也 相对较大 . 导致设备费用 大 : 而设计 的反应器 的性 能参数 关 ∈ 值较小 时 . 则需要配 备的除 尘器效率应 较大 , 致物料 输送设 备的 导 当 经 过 i 循 环 后 , 应 器 出 口 、 尘 器 排 出 1等 各 处 物 料 量 为 次 反 除 : 3 I ( i ) 电耗和系统 的阻大小 比较模型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验测定值 , 可看到 : : f 。 m( :m + i - m , )(— ) . 1毒 m : . R m 叩. 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值基本吻合 。 R恒定下 . 在 最终脱 硫效率 E T , 0 j : = + j J 田‘ = ‘ R 值 随除尘效率 的增 加而增加 , 在相 同的除尘效率 1 下 , 能参数 ∈ 且 1 性 产 , 一m 。0 (如。 (/ . Ms , i . -) 值越大 , 达到相 同的最终脱硫 效率 E 所要求的除尘效率越小 ; T 在相同 ,】 ,2 ( 0 ' 。o m: . , m c) 。/ 0 0 如- o‘ :m ‘R 产 一 I, 肘 ’ -3 n t = 7 ‘ . 的 ∈ 和 ∞下 , 值 达到相 同的最 终脱 硫效率 E 所要求 的回料率 越大 ; 对 , 0 f = +J () mj ‘‘ e J “ R , = 于反应器而言 , 在反应器温度一定 的情况下 , 性能参数 ( 下转第 5 6页 )

烧结机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分析研究

烧结机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分析研究
关 键 词 : 结 烟 气 ; 硫 ; 环 流 化 床 烧 脱 循
管 的上端 , 工艺水经压 缩空气雾化喷入脱 硫塔 , 使烟气 降温 至最 佳脱硫反应温度 区间。与此 同 时 ,循环灰 和脱硫 剂从 脱硫塔底部 的一 侧加入 脱硫塔 。循环灰及 脱硫 剂 以固体颗粒 的形式循 环流动 , 脱硫剂具有 非常大的反应表 面 , 生 并产 1 烧结烟气的特点 高度返混 , 同时在脱硫 塔内形成 内循环 , 内局 塔 就脱硫除尘技术难度 而言烧 结气 的特点是 部钙硫 比远大于宏观钙硫 比 , 剂 c f}2 脱硫 a {与 0) 排放量大 、 量较大 、O 浓度低脱 除其 中的 S 含湿 S O 反应 生成 固态 C S CS aO 和 aO,将 S O 脱 S: O 并使 最终 粉尘排 放 浓度 达到 5 0毫克/m 除。 N, 以下 , 难度 比一般工业废气脱硫 除尘高得多 其 烟气温度降至 7℃左右 ,离开脱硫塔进 入 5 布袋除尘器 , 此将循 环灰分离出来 。 环灰通 在 循 2烧结烟气脱硫技术选择 过物料 分配 阀经 空气斜槽 被再 次送人脱 硫塔 。 目 可用于烧结烟气脱硫 的技术 主要有石 脱硫剂经计量装置 送至空气斜槽 ,与循环灰 混 前 灰石 ( 石灰)石膏法 、 环流化 床法 、 渣石 膏 合后一起送 ^ 一 循 钢 脱硫塔。 法 、 硫 铵法 、 氨— 双碱 法 、 活性焦 吸 附法 、 电子 束 3 - 2脱硫 系统设备 法等 。 湿法系统复杂 、 资大 、 投 占地面积大 , 同时 系统设备主要 有循 环流化床脱硫塔 、布袋 存在 二次污染问题 ;干法相对系统简单 、投资 除尘器和增 压风机。 小 、 面积 小 , 次污染。虽然脱硫效 率较 占地 无二 根据化学反应 特性 , 脱硫 塔下部设计成文 湿法稍低 , 但能满足环保要求。 丘里状 , 由收缩段及扩张段组 成 , 结合处称 两段 某钢 铁集团公司 20 3 m 烧结机 ,其 烟气 量 为喉部 。 烟气 在其中流动时流速先增 大后减小 , 为 1800 q, 2 300 m hS 浓度 最大 为 10 m / O 50 g , m 属 从而使 得气 流的紊 流程度 加剧 。 另外 , 的脱硫 新 于改造项 目, 的场地较小 , 可用 这就要求采用 的 剂 、 湿水 及从循环装置返 回的循 环物料均从 增 烟气脱硫装置必须脱硫效率高 、 占地面积小。 根 该 部分加入 , 了紊流 的程度 、 了烟气与 加剧 提高 据其 实际情况 和要求 ,我公司对 目前 的烧结 脱 颗粒之间传质传热速率 , 而使得 气 、 从 固之间接 硫技术做 了详尽的 比较 ,认为循环流化床烟 气 触充分 , 有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 。 脱硫技术能较好的满足以上要求 。 循环流化床脱硫塔 的设计 ,首先根据处理 3循环流化床烧结烟气脱硫技术介绍 烟气 量 , 定气体流速及脱硫塔 的直径 , 确 选择 的 3 . 1工艺原理及工艺过程 气体 流速必须满足快速流 态化 的要求 ,同时又 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 技术是 以循环 流 能保 证过程 中必需 的气 、 固接触 时间 ; 后依据 然 化床原理 为基础 , 通过脱硫 剂的多次再循环 , 使 停 留时间确定脱硫塔 的高度 。脱硫塔 内进行 的 脱硫剂与烟气接触 时间增加 , 一般可达 3 分钟 反应 是化学反应 ,需要根据脱硫剂 的失活特性 0 以上 , 从而大大提 高了脱 硫效率和脱硫剂 的利 确定合 适的颗粒循环倍率 ,以保证 新鲜脱硫剂 用率口 它不但流程简单 、 。 占地少 、 投资小 以及 副 的及 时补入和已失活的脱硫剂 的及 时移 出。在 产 品可 以综合利用 等 , , 能在较 低 的钙硫 实 际设计时 ,颗粒循环倍率应保证脱硫 塔内压 而且 还  ̄(a :. 1 ) LC/ I ~4 条件下 , 到 9%以上 的脱硫 降处 于给定 的范 围内。 S 2 达 0 效率日 。因此 , 循环流 化床烟气脱硫技 术是一种 3 . 3主要性能参数分析 适合我 国国情 的脱 硫技术 ,它不仅适合大型烧 1C / )a s 结机 ,而且对 中小 型烧结 机的 S O 污染治理也 从脱硫 的角度考虑 ,所有 性能参数 中, a C/ S 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的影 响最大 。理论上脱 除 1 o 的 s 要 1 o ml 需 ml 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 脱硫 技术的主要工艺 的 C , a但在实 际脱硫塔 中, 为保证一定的脱硫效 流程如图 1 所示。 率, 一般需要适 当增加脱硫剂的量。 宏观 C/比 a s 指的就是实际运行 中,a s C 与 的摩 尔 比。 在其它 条件不变时 , 随着 C/ a S比的增 大 , 系统脱硫效 率 升高 。 比增加意味着脱硫剂加入量的增加 , c 脱硫剂 的有效 成分浓度增大 ,使系统脱硫效 率 提高 。另外 ,a Ct S比较 低时 , 增加 C t , a S比 系统 脱硫效率增幅较大 , C/比过高时 , 而 a S 系统脱 硫 效率增 幅较小 , 以在实际操作 中应根据经 济 所 性和环保性 , 控制合 理的 c/ 应 a。 S 2增湿 降温水量 ) 增湿 降温水具有两方面的作用 , 一是增 湿 , 使气 固反应变 成气液反应 , 增大反应速率 ; 是 二 图 1循 环 流 化 床 烟 气脱 硫 技 术 工 艺流 程 图 降温 ,使脱硫塔 内的温度保持在脱硫反应 的最 来 自烧结风机 的烟气 , 通过 烟道进入脱硫 佳反应温度 区间。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 , 随着增 湿 系统 当 塔底部入 口, 经文 匠里管进 人脱硫塔 。 在文丘里 降温水量 的增 加 , 的脱硫效率 明显升 高 ,

循环流化床脱硫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循环流化床脱硫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直 接 影 响 到 装 置 的 脱 硫 效 率 和 钙 硫 比 C a / S。 通常要求 , C a O含量 大 于 8 0 %, 粒
度小于2 毫米 ; 活 性 指 标 比较 严 格 , 要 求 达
到 小 于4 ai r n。 ( 3 ) 颗 粒物 浓 度 。
1 技术特 点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影响脱 硫的主要因素
工业技术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0 Y 。 2 0 。 1 3 N 0 。 . 1 1 . 1 j 2 圆
循 环 流 化 床 脱 硫 过 程 及 其 影 响 因素 分 析
胡 晓波 金伟 王广 廷 ( 林州 市环 境保护局 河南林 州 4 5 6 5 5 0 )
烟 气 循环 流 化 床脱 硫 ( C F B -F GD ) 工 艺 C a ( OH) 2 + H2 C a S 0 3 ‘ H2 0+H2 0 是2 0 世纪 8 0 年 代 德 国 鲁奇 ( L u r g i ) 公 司开 发 ( 3 ) 的一种新 型半干法脱 硫工艺 。 目前 烟 气 循 部分 C a S O  ̄ ・ 0被 烟 气 中 的 D 2 氧化 : 环 流化 床 脱 硫 工 艺 已 经达 到 工 业 应 用 水 平 Ca SOs ‘ 0 + o2+ H2 0 C a S O4 ・ 2 0 的 主要 有 以 下 几 种 工 艺 流程 : 德国L u r g i 公 ( 4 ) 司 开 发 的 典 型 烟 气 循 环 流 化 床 脱 硫 工 艺 烟 气 中 的 H C I 和 等 酸 性 气 体 同 时 ( C F B ) , 德 国Wu l f f 公 司开发 的烟 气 回流式 循 a ( O H) , 脱除: 环流化床 脱硫 工 艺( RC F B ) I 丹麦 L . F . S m i t h 也被 C C a ( O H) 2 + Ⅳ c f c f 2 +2 0 ( 5 ) 公 司 开 发 的 气 体 悬 浮 吸 收 烟 气 脱 硫 工 艺 ( GS A) 等。 C a ( O H) 2 +胛 c a G +2 H2 O ( 6 )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内气液两相流场数值模拟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内气液两相流场数值模拟

Absr t:I h sp p r, a —i u d t — h s o fed o ic l t u d z d b d f a s lu z to o t ac n t i a e g slq i wo p a ef w l fcr u a i f i ie e ueg sde u f r ai n tw— l i ngl l i
环流化床脱硫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循环流化床脱硫率 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气液固 三相是否能够有效均匀的混合反应 [ 。本文是以某热 电有限公司所使用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为研究 5 ] 对象 , 采用 F U N L E T软件来模拟脱硫塔内部流场的变化情况 , 主要是关注于气液两相流 , 不考虑固体脱 硫 剂 的喷人 情 况 , 只考 虑被 处理 烟气 与雾化 水混合 的流 场情 况 , 即不 带 化学 反应 的气 液 两相 流 动 …。
7 一7 O 6.
[ ] S unc e , i hoJ nu u n t . xe m na s d nFu a eup ui t nb i uan udzdbd[ . rce ig 7 h agh nMa Y a ,ajnH age a E pr e t t yo legs slh rai ycr lt gf ii e C] Poedns Z i 1 i lu d z o c i l e
简化 , 烟气 入 口为文 丘里 扩 充段 , 设 烟气在 文 丘里 段 已经 流动 均 匀 。 假 基 本 参数如 下 :

表 1 脱硫 塔 简 化 后 尺 寸
塔体直径 文丘里下端直径 文丘里扩充段高 烟 气 出 口( 形 ) 矩 塔 高
喷 嘴 布 置
62 o mm 0
e s su id b u r a i lt n T e v l ct i r u i n a d tmp r t r e d d s b t n a d t r u rwa t d e y n me c ls i mu ai . h eo i d s b t n e e a u e f l it u i n u b 一 o y t i o i i r o 1n n e s y d sr u in w sa ay e l n h e g to i u ai g f i ie e . h e u t s o e h e ti s n i it b t a n z d ao g t e h ih f r lt u d z d b d T e r s l h w wh n t e t i o l c c n l s n zl sd c r td a n l 4 f s i go el f w l wa ea iey s r u . h ih t mp r tr u a i o ze i e o ae t ge 5, u h n f h t al sr l t l e i s T eh g a l t e v o e e au ef e g sd d l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吸收塔塌床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吸收塔塌床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c l ig l die b d uatn fui z d e de uf rz t0 (CFB)FGD ,a a y e s lu ia i n n lz s t e a s s c l p e be by bs pton o e pr s u e h c u e of ola s d d a or i t w r e s r d op a t r h e a i r fe t e op r ton,a put o wa ds f c i s tl— nd f r r efe tve e te
系统 的基 本 工 作流 程 为 : 从锅 炉 空气 预 热 器 出
来 的烟 气 经 过 预 除 尘 器 处 理 , 人 吸 收 塔 内 脱 除 进 S 净 化后 的含尘 烟气 从 吸收 塔 排 出 , 入 脱硫 后 O , 进
Key wor CFB ; D ; bs r ton t w e be e s r r p ds: FG a o p i o r; d pr s u e d o
中 图 分类 号 : TM7 2 X7 1 3 3 ; O . 文 献标 志 码 : B
瞬间堵 塞烟气 流通 , 严重 时还 会导 致脱硫 系统故 障 , 退 出运 行 。以下 对 马 电 C B—F F GD 系统 吸收 塔 床 层 压降 大 幅波 动造 成塌 床 的原 因进 行总结 和分析 。
除尘器 收集未 完全 反应 的脱硫 灰再进 入循 环系统 重 复利 用 , 回吸收 塔继 续 参 加 反应 , 此 循 环 , 返 如 多余
投 产 后 吸 收塔 床 层 压 降 不稳 定造 成塌 床 的原 因 , 并提 出 了有
针 对 性 的 解 决措 施 。
的少 量脱硫 灰渣 通过气 力输 送 系统输送 至脱 硫灰库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分析研究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分析研究

燃 煤 电厂锅 炉 烟 气脱 硫 技 术一 般 分 为 三 类 : 湿法 脱 硫 、十 法脱硫和半干法 脱硫。 我国大型 火电厂烟气脱硫主要采 用国外 应 用 较 成 熟 、 业 绩 较 多 的石 灰石 / 膏 法 湿 法 脱 硫 工 艺 ;但 由 石 于 湿 法 脱硫 工艺 系统 复杂 、 资 较 大 、占地 面 积 大 、 水 较 多 、 投 耗 运 行 成 本 较 高 , 一 些 应 用场 合 并 不 是 最 佳 选 择 。 法 脱 硫 中 在 干 的 烟 气 循 环 流化 床 工 艺 流 程 简 单 ,不 产 生 废 水 ,占地较 少 , 可 靠 性 较 高 , 投 资 较 低 , 硫 效 率 可 和 湿 法 脱 硫 媲 美 等 特 点 具 初 脱 有 广 阔 的应 用 前景 。 章 从 循 环 硫 化 床 烟 气 脱 硫 的发 展 、工 艺 文 特 点 、 内外 工 程 应 用 情 况 以及 工 程 运 行 过 程 出现 的问 题 及 解 国 决 方法 等 方 面 进 行 分 析 研 究 , 细 介 绍 循 环 硫 化 床 烟 气 脱 硫 技 详
21 0 0年 第 1 期 第 3 卷 总第 2 1 7 0 期
gce cm dh m. o
9 5
烟 气 循 环 流 化 床 脱 硫 技 术 分 析 研 究
李 忠 华 ,柏 源
( 电环 境保 护研 究 院 ,江 苏 南京 2 0 3 ) 国 10 1
[ 摘 要】 循 环硫化 床烟 气脱 硫 的发展 、工 艺 技术 特点 及 国内外 工程 应用 情况 等方 面详 细介 绍循 环硫 化床 烟气 脱硫 技术 , 对 该技术 在运 用 从 并
2 烟 气 CF B脱 硫 工 艺 的技 术 特 点
21 烟气 CF . B脱 硫工 艺

旁通式循环流化床脱硫塔脱硫特性的数值模拟

旁通式循环流化床脱硫塔脱硫特性的数值模拟
图 1 物 理 模 型 和计 算 单 元 划 分
Fi . Dig a o h sc l d l n a c l t n o n t g 1 a r m fp y ia mo e a d c lu a i fu i o
Z ×4
脱硫 塔增 设 了烟 气 旁 路 , 采用 C D数 值 模 拟方 法 , F
内存 在 着 流 场 偏 斜 的 问 题 , 且 不 能 很 好 地 适 应 烟 而
气负 荷 的变化 , 当烟气 负荷 低 于设计 工况 时 , 影 响 会 脱硫剂 在脱 硫塔 内的 流化 效 果 , 而且 不 利 于 风 机 的
后 , 模型划 分为 2 将 4万 个 组 合 体 计 算 单 元 ( 图 见
床脱硫塔脱硫效率的影响・
1 物 理模 型 与数 学模 型
旁通式循 环流化床 脱硫 塔物 理模 型见 图 1 该脱 . 硫塔 主体结构为 圆柱形 , 2 3 直径为 0 2m; 高 . 6m, . 脱
化床 原理 为基础 , 过 高 速 烟气 流 与脱 硫 剂 颗 粒 充 通
硫塔 主体 下部 设 置 文 丘 里入 口段 , 0 2 喉 部 高 . 5m, 直 径为 0 0 回料 口直径 为 0 0 距 塔 底高 度 . 6m; . 3m, 为 1m, 斜 布置 , 倾 与炉膛 主体成 3 。 ; O角 在文 丘里 入 口段 上方 , 称 分 布 有 4个 旁 通 烟 气 入 口, 径 为 对 直
中 图 分 类 号 T 5 . 1 , Q0 1 1 3 TQ5 6 5 4 .
0 引 言
循环 流化 床烟 气脱硫 是 2 O世 纪 8 O年代 后期 发 展起 来 的一种半 干 法 烟 气脱 硫 技 术 , 以煤 烟 型 污 在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数值模拟进展及现状分析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数值模拟进展及现状分析
模 型对 不 同扩 张段 高度 和 直径 的循 环流 化床 提 升管
1 . I 离 散 颗 粒 模 型
1 气 固 两相 流 动 模 型 研 究 进展
为 了更 准确地描 述颗粒 间的碰撞 过程 , 颗粒轨 道
段 进行 了模 拟 , 计算 获得 了不同粒径 颗粒停 留时 间 的 变 化规律 。 胡金 榜等 口 通过单一 气相模 型做 了一 系列 关 于循环流化 床脱硫 人 口结构 优化 的研 究和模 拟。 , 北京 1 0 0 1 9 0 ; 2 . 中 国石 油 大 学 ( 北京 ) 重 质 油 国 家重 点 实 验 室 , 北京 1 0 2 2 4 9 )
摘 要 介 绍 了循 环流 化床半 干法 烟气脱 硫过 程气 固两相流 动和反 应特征及 其数 值模 拟方 法。对 两相 流
模 型把颗粒看 做离散体 系 ,在拉格 朗 日坐标 系 中 , 按
照流动 对每 一个 颗粒 的作用 力 及颗粒 间碰撞产 生 的 作用 力列 出运 动方程 , 直 接模拟颗粒 间的碰撞过程 。 刘 向军等 采用离 散颗粒 模 型 , 将循 环流 化床 内
的生石灰粉 和飞灰物料形 成的颗粒 团作 为离散 项 , 考 虑 了颗粒 团在 床 内运动 、 变形 、 碰撞 、 破碎及合 并 的经 历, 建立 了床 内两相运动及 脱硫化学 反应 的模 型与算
常 用 的离散 颗粒模 型 、 双流体 模 型的研 究进 展进 行论 述 , 对 于 四步 骤 的脱硫模 型进 行说 明 , 并 介绍 了耦合 流 动
模 型与脱 硫模 型过程模 拟 的优缺点 。 提 出对循 环 流化床脱 硫进 一步数值 模拟 的工作 重点应集 中在颗 粒动力 学 、 曳力 模型 的修正 和反应 过程 细化模 拟方 面 。 关 键词 循 环流化 床 , 烟气 脱硫 , 数 值模拟 , 两相 流模 型 , 颗 粒动力 学 , 曳力模 型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电 动 震 打
38
• 石灰石输送系统故障 • 旋转给料机漏料
旋转给料机漏粉,更换盘根
39
• 石灰石输送系统故障 • 旋转给料机卡涩
未投运的叶片
投运3个月后的叶片
40
• 石灰石输送系统故障 • 料位开关故障
料位开关 参与逻辑控制
料位低 开始进料
料位高 停止进料
41
• 石灰石输送系统故障 • 料位开关故障
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特点
优点: 1) 技术成熟 2) 吸收剂价廉易得 3) 脱硫效率高 4) 对煤种变化的适应性强 5) 副产品可综合利用 缺点: 1) 系统复杂 2) 占地面积大 3) 一次投资较大
典型的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国内主流吸收塔技术
喷淋空塔
液柱塔
托盘塔
鼓泡反应器
26
主流脱硫工艺特点及选择条件
项目
湿法
氧化镁法 循环流化床干法
技术成熟程度 适用煤种 应用单机规模
成熟
成熟
成熟
不受含硫量限 制
不受含硫量限 制
Sar≤2%
没有限制
没有限制
≤300MW
能达到的脱硫率 95%以上
95%以上
60%
吸收剂来源
资源较多
附近有资源 资源较多
三、循环流化床炉内脱硫系统
1. 主要组成系统:
1) 石灰石储存系统 2) 输送系统 3) 流化风机
吸收剂 —— 石灰 副产物 —— 亚硫酸钙/硫酸钙
喷雾干燥法工艺流程图
喷雾干燥法化学反应机理
烟气
溶液
SO2+H2O→2H++SO32SO2 Ca2++2 H2O← 2H+ +Ca(OH)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 D (C sat − C H 2 O )Se ∂u g 1 ∂ ∂vg ∂P ∂ + −α g + µe r ∂r rµ e ∂z + α g ρ g g z − ∂z ∂z ∂ z ∂u g ∂vg v g ∂ 2 2 + + α g ρ gk + µe ∂z ∂r r 3 ∂z 3 ∂u g ∂ ∂v g 2µ ev g ∂P ∂ + + µ e r∂r rµ e ∂r − r 2 + ∂r ∂z ∂ r ∂u g ∂v g vg ∂ 2 2 α g ρ g g r − α g ρ g k + µe + + 3 r ∂r ∂r ∂z 3 −α g Gk − α g ρ g ε ε Cε1Gk − Cε 2α g ρ gε k
2
数理模型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50136020 教育部博 士点基金项目 2000000304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0136020).
2.1 数学模型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设备装置及过程描述参 见文 [2] [3] 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设备反应
第 11 期

岩等
循环流化床内烟气脱硫模拟分析
175
2.2 相关参数 颗粒动力学参数可参见文[6]~[8] 1 颗粒湍动特性分析 存在着颗粒团 还存在颗粒团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设备中 的生成和解体 除单颗粒脉动外 脉动 对颗粒湍动特性描述
液相中 SO 2 传质为 NSO 2 = φα D ,SO 2 ,l CSO 2 ,i 系, 即 PSO 2 ,i = HCSO 2 , i (10) 联立式 (8)~(10) 得到 NSO 2 = φαSO 2 , l CSO 2 / φα SO 2 ,l / α SO 2 , g + H / RT g (10) 总的 SO2 传质系数为 K SO 2 = φα SO 2 ,l /(φ α SO 2 ,l α SO 2 , g + H / RT g )
dp 颗粒直径

β (vg − v p )
湍能 k p 方程 湍流耗散率 εp 方程 能量方程 拟温度方程 SO2 浓度方程 H2 O 浓度方程 kg(m2 ⋅s)−1 P
kp εp cpp Tp
µ s + (µ s , t / ξ ε ) µ s + (µ s , t / ξ ε ) λp µ s, t 2 Γ Θ+ 3 ξΘ D SO 2 , e D H 2O ,e
2 −1
m D 扩散系数 m⋅s−1
Gs 固体质量通量
径向位置; m
Sc Schmidt 准则数 T 温度 K u 轴向速度 m⋅s−1 ; v 运动粘度, m2 ⋅s−1 ; w 床壁面
径向速度, m⋅s
τ 剪切应力 N⋅(m )
ρ 密度 kg⋅(m )
µ 粘度 Pa⋅s φ 增强因子 v
万方数据
Tab. 1
方程 连续方程 ϕ 1 Γϕ 0
间相互作用 下标 i 取 g 和 p 分别代表气相和颗 粒相 控制方程的具体表达式见表 1
φ=0.3m h=4.5m
图 1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设备反应器示意图 Fig. 1 Diagrammatic sketch of CFB-FGD reactor
表 1 控制方程中各项具体表达式 The expression for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Sϕ Sϕgp 0
动量方程(z)
ug
µe
− β (u g − u p )
气 相 动量方程(r) vg µe
− β (v g − v p )
湍能 k 方程 湍流耗散率 ε方程 能量方程 连续方程
k ε
µ g + µ g ,t / ξ k µ g + µ g ,t / ξε λe
0
Gp
(
)
(ε / k )Cε 3G p −α H (Tg − T p )Se
0
c pg T g
1
µφ g + rα D (C sat − C H 2 O )Se −α D (Csat − C H 2 O )Se ∂u p 1 ∂ ∂v p ∂P ∂ ∂Ps + + µ p r ∂r rµ p ∂z + α p ρ p g z − ∂z − ∂z ∂z ∂ z ∂u p ∂v p v p ∂ 2 2 + + α p ρ p k p + µ p − ζ s r ∂z ∂r 3 ∂z 3
第 23 卷 第 11 期 2003 年 11 月 文章编号 0258-8013 (2003) 11-0173-05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中图分类号 TK221 文献标识码 A
Vol.23 No.11 Nov. 2003 ©2003 Chin.Soc.for Elec.Eng. 学科分类号 470⋅2040
−α p
动量方程( z ) up µp
β (ug − u p )
颗 粒 相
动量方程( r )
vp
µp
∂P ∂ ∂uv ∂ ∂v 2µ v + µ v + rµ v v − v v + ∂r ∂z ∂r r∂r ∂r r2 ∂P ∂ 2 ∂v v 2 ∂u α v ρ v g r − 2 − α v ρ v k v + µv − ς 2 v + v + v ∂r ∂r 3 ∂r r 3 ∂z − αv G kp − α p ρ p ε p ε p / k p Cε 1 Gkp − C ε 2 α p ρ p ε p µφ g − rα D C sat − C H 2 O Se G pp − (2 / 3)γ / 3 + (2 / 3)α p ρ pε p − K SO2 C SO2 Se α D (Csat − C H 2 O ) Se
汽化潜热 kJ(kg) −1 ; Sh
3 −1
G gp
(
)
(ε p / k p )Cε 3G gp −α H (T g − T p ) Se
0 0 0
(
)
Θ C SO2
C H 2O
注 aD 对流传质系数 m⋅s−1 ; aH 压力 Pa; r
−1
对流换热系数, kJ(m2 ⋅K)−1 cp 定压比热 kJ⋅K−1 Sherwood 准则数
ABSTRACT A model was developed from two-fluid model including the effect of evaporation and desulfurization to simulate the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The influence of collision between cluster ans particles and wall was considered by introducing the 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and the particle turbulent energy and dissipation rate of turbulent energy were introduced to descript the cluster turbulence. These considerations greatly improve the consistence of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with experiments and better understand some phenomena such as local solids fraction distributi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cluster could decrease the slurry evaporation rate and enhance the desulfurization. KEY WORDS: Two-fluid model; Circulating fluidization bed;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Cluster 摘要: 基于气固两相流双流体模型及床内浆滴蒸发和 SO2 吸收过程的分析 团 特性 过程 该文发展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过程 采用恢复系数修正颗粒与颗粒 合理解释固相含率沿径向分布 的双流体 / 蒸发脱硫模型 壁面之间碰撞影响
循环流化床内烟气脱硫模拟分析
颜 岩 彭晓峰 王补宣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北京 100084)
INVESTIGATION ON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YAN Yan, PENG Xiao-feng, WANG Bu-xuan (Therm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引入颗粒相湍能和湍能耗散率描述颗粒团的脉动 分析不同表观气速和颗粒循环量时床内颗粒相轴 及颗粒团形成和脉动对浆滴蒸 分析指出颗粒团的形成可减小浆
向速度沿径向变化规律 发和脱硫效果的影响 滴蒸发速度
增强脱硫效果
关键词: 双流体模型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颗粒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