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课程指导书
第一讲东方文学概述.ppt
![第一讲东方文学概述.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55fe2da300a6c30c229f6a.png)
二、世界文学发展脉络中的东方文学
1.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的先导地位 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均为东方国家,古代东方地区也是世界文学 最早的发祥地。 古代埃及《亡灵书》是世界上最早编辑的诗 文集,古巴比伦《吉尔伽美什》是人类创作 的第一部史诗。
2.中古文学处于优先地位
西方文学正在神学的桎梏下裹足不前时,东 方却呈现了民族文学的繁荣。
3、泛道德色彩和浓厚的宗教意味
文以载道,劝善惩恶的文学观念。 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
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讨论:宗教对文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4、和谐同一性和缘情表现性的审美特质
“天人合一”、“梵我同一”是主要东方民族 文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昔人论诗词,有景 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 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3. 从各国文学交流的角度来看,历史悠久国家的宗 教流传到其他国家,不仅促进了后者宗教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后者文学的发展,甚至使一些后进 国家的文学产生飞跃。
消极影响
1. 宗教观念和宗教信仰经常限制作家的思想 甚至扭曲创作的内容,使文学作品产生消 极、悲观、宿命、遁世等不良倾向。
2. 宗教势力和宗教思想往往制约作家的艺术 创作才能,束缚作家的艺术创作力量,使 文学创作长期囿于狭小的、固定的框框之 内,缺乏创新,因循守旧,因而缩小了文 学前进的步伐,延缓了文学发展的速度。
古埃及湮灭古巴比伦印度南亚东南亚文化圈中国东亚文化圈古希伯来基督教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欧美文化圈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古希腊罗马西方各国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共同的宗教信仰地理位置接近种族和政治的联系与纠葛交流频繁文学的发展基本上呈现整体性和统一性的态势
近现代东方文学
![近现代东方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2c96902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7.png)
• 田山花袋(1871—1930)的《棉被》被认为 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小说把 日本自然主义由《破戒》的较为广阔的社 会领域导向狭窄的私生活领域。
《 棉 被 》插 图
田山花袋
2、大正时期文学(1912~1926)
• 颓废派 : • 颓废派又称唯美主义,是在西方文学影响下产
生的 • 代表作家: • 永井荷风(1879~1959)
2 .在纷繁复杂的文学思潮中,始终以现实 主义作为文学创 作的主流。
3.在与西方文学的冲突、碰撞中,寻找民族 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融合之路。
三、近现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日本及东亚地区的近现代文学 印度及南亚、东南亚地区的近现代文学 埃及和阿拉伯地区的近现代文学 黑非洲地区的近现代文学
(一)、日本近现代文学
(六)、缅甸新文学
• 缅甸新文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发展起 来的。
• 德钦哥都迈(1875—1964)是缅甸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 爱国主义诗歌有《洋大人注》、《孔雀注》、《德钦注》 等。诗中他以自己民族的光荣历史来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 思想。
• 貌廷(1910—)的长篇小说《鄂巴》被认为是缅甸现代文学 的代表作。
• 《将军的女儿》(1866) 《毒 树》(1872) )
•
2、发展时期:
• 指介于近现代之交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文 学,为印度近现代文学奠基的时期。
• 文学创作表达民族主义主题,形成文学新体裁,代 表作家有泰戈尔(专题介绍)和乌尔都语诗人伊克 巴尔(1877~1938)。
• 伊克巴尔的诗歌充满爱国主义激情,为争取巴基斯 坦的民族独立和自由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194 7年印巴分治后,被誉为巴基斯坦的爱国诗人和穆 斯林的民族诗人。
东方文学参考资料
![东方文学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da2593f31126edb6f1a10b2.png)
东方、东方精神、东方主义、东方学东方:方位的概念,地理概念(立足点);政治概念;文化概念东方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历史,哲学,宗教,文学,政治,语言,经济以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学科东方精神: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敬畏与驯服);思维方式的内顺化和直觉化;人际关系的伦理化,等级化(角色意识);生活方式的克俭无争。
东方:所谓“东方”,是一个内涵丰富、可作多种诠释的复杂概念,它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东方”这个名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亚、非两大洲的合称,它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中心论,也突破了“东方学”中“东方”概念的凝固性和西方霸权主义,而成为世界性的共识,是在单纯的、相对的地理概念基础上,融入了历史的、政治的因素,尤其还有统一性的文化的因素,并与“西方”相对而言所作的一种划分和概括。
“东方精神”: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造成了东方人根深蒂固的王权崇拜、家长崇拜意识,还有权威主义、“官本位”思想。
“东方精神”的核心部分是强烈的宗教伦理道德观念。
东方文学:“东方文学”是“东方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方学”是19世纪初由欧洲人建立起来,继而在欧美获得了大的发展。
它实际上是一个学科群,包括考古、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
按照国内通行的概念,东方文学是指古今亚洲和非洲文学的总体,其中埃及、巴比伦、希伯来、印度、中国、日本、波斯、阿拉伯以及朝鲜等国的文学是有代表性的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的特质:①悠久古老的文学历史与文学传统。
②形成与发展的多源性。
③浓郁的宗教与伦理道德色彩。
④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
《亡灵书》:《亡灵书》是宗教诗篇的庞大总集,其中汇编了大量的歌谣、祈祷文、颂神诗、咒语诗神话诗等,是古埃及神话传说的宝库。
它即是一部具有文学遗产价值的诗歌总集,又是一部保存了重要生活习俗的历史文献,它是宗教观念、冥事崇拜和来世思想的产物,《亡灵书》是埃及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诗歌总集之一。
东方文学必读书目
![东方文学必读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07023d47cf84b9d528ea7a22.png)
《东方文学》课程必读书目:《亡灵书》,锡金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吉尔伽美什》赵乐甡译著。
译林出版社,1999.6《印度古诗选》,金克木选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薄伽梵歌》,张保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印]迦梨陀娑,《沙恭达罗》,季羡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印]迦梨陀娑,《优哩婆湿》,季羡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印]迦梨陀娑,《云使》,金克木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印]首陀罗迦,《小泥车》,吴晓铃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五卷书》,季羡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一千零一夜》(足译本,8册)李唯中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伊朗]内扎米,《蕾莉与马杰农》,卢永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伊朗]萨迪,《蔷薇园》,水建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日]紫式部,《源氏物语》(上、中、下),丰子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983《平家物语》,周启明、申非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二叶亭四迷小说集》,巩长金、石坚白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日]夏目漱石,《路边草》,柯毅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日]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日]岛崎藤村,《破戒》,柯毅文、陈德文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日]尾崎红叶,《金色夜叉》,金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日]谷崎润一郎,《春琴传》,张进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日]谷崎润一郎,《细雪》,储元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日]永井荷风,《舞女》,谢延庄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高野圣僧,《泉镜花小说选》,文洁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芥川龙之介小说选》,文洁若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日]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楼适夷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日]武者小路实笃,《爱与死》,林焕平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 《小林多喜二小说选》(上、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川端康成小说选》,叶渭渠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日]川端康成,《舞姬》,唐月梅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 [日]川端康成,《雪国•千鹤•古都》,高慧勤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5《川端康成散文选》,叶渭渠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 [日]太宰治,《人间失格》,烨伊译,武汉出版社,2011[日] 坂口安吾,《白痴》,吴伟丽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日]三岛由纪夫,《假面的告白》,唐月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日]三岛由纪夫,《金阁寺》,唐月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日]井上靖《孔子》,刘慕沙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印]泰戈尔,《吉檀迦利》,谢冰心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泰戈尔短篇小说选》,城池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印]泰戈尔,《戈拉》,刘寿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印]普列姆昌德,《戈丹》,严绍端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黎马嫩]纪伯伦,《先知》,冰心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第10讲 现当代东方文学
![第10讲 现当代东方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c887bd1614791711cc791790.png)
"战后文学" 战后文学"
"战后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东亚的日本 和韩国的"战后派"文学.日本战后派文 学的产生以1946年《现代文学》杂志创办 为开端,其后出现了野间宏(1915-1991) 的《脸上的红月亮》(1947),大冈升平 (1909- )的《俘虏记》(1948)等优秀 作品.韩国战后派文学代表了韩国战后文 学的主流.战后派又以"六二五"南北战 争为界分为前后期两部分.
③1945年以后 1945年以后
三个走向: 三个走向: 《舞姬》(1950),《古都》(1961) 《千只鹤》(1951),《山音》(1954), 《湖》(1954),《睡美人》(1960), 《一只胳膊》(1963)等表现变态的情欲 和官能刺激的作品. 报告小说(或实录小说)《名人》 (1954).川端素以女性为主人公,他的 作品充满了女性的气息,而《名人》完全 是写男性的世界,写男性灵魂的奔腾和力 量的美.
2,当代东方文学
由近代化文学时代的东西方文化 冲突转向东西方文化融合, 冲突转向东西方文化融合,文学观和 创作方法呈现为多元开放的新局面, 创作方法呈现为多元开放的新局面, 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得到进一步体 现.
①现实主义
当代东方各国的现实主义大致可分为: 历史文化派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 通俗化,大众化的现实主义
《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
一个20岁的高中学生, 和一位14岁的卖艺舞女 薰子,在伊豆汤岛邂逅 相遇,结伴而行.两个 情窦初开的男女之间那 种似有似无,若隐若现 的爱情,犹如一曲悠扬 飘渺的乐曲,形成了如 诗如画的意境.
②30年代至1945年 30年代至1945年 年代至1945
"浅草物语",包括《浅草红团》(1929), 《浅草的姐妹》(1932),《浅草祭》 (1934)等,引发了一场"浅草热".另 外还有《温泉旅馆》(1930),《水晶幻 想》(1931),《抒情歌》,《致父母的 信》(1932),《禽兽》(1933),《花 的圆舞曲》(1936),《雪国》(1935- 1947),《母亲的初恋》等.
《现当代东方文学》课件
![《现当代东方文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5e571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b.png)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著名东南亚作家及代表作
介绍一些知名的东南亚作家及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对文学界的贡献。
六、总结
总结东方文学的价值与贡献,探讨东方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 方向。
四、韩国文学
1 韩国古代文学概述
探索韩国古代文学的独特之处以及其代表性作品。
2 韩国现代文学概述
介绍韩国现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了解其对韩国社会的影响。
3 著名现代韩国作家及代表作
介绍一些备受赞誉的现代韩国作家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五、东南亚文学
1
东南亚文学的特点
探索东南亚文学的多元特点和文化交融的现象。
《现当代东方文学》PPT 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现当代东方文学的PPT课件,让我们一起探索东方文学的魅力和 影响。
一、介绍
现当代东方文学定义及与西方文学的比较,探讨东方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二、中国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了解其独特之处。
中国现代文学概述
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和演变,深入了解现代中国作家的贡献。
著名现代中国作家及代表作
探索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些耳熟能详的作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三、日本文学
日本古代文学概述
日本现代文学概述
著名现代日本作家及代表作
探讨日本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了解古代作品的传承与影响。
介绍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深入了解现代日本作家的创作风 格。
介绍一些备受关注的现代日本作 家及他们的代表作,探讨他们对 文学的影响。
第九讲 近代东方文学
![第九讲 近代东方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941568ab284ac850ad0242d9.png)
埃及文学
埃及是阿拉伯近代文学的中心。 埃及近代文学的第一个流派是复兴派(亦称保守派、古典 派、承启派)。巴鲁迪(1838-1904)、哈菲兹· 易卜拉 欣(1870?-1932)、绍基(一译邵武基,1869-1932)、 哈利勒· 穆特朗(1872-1949)。 创新派(又称“笛旺派”、“诗集派”),阿卜杜· 拉赫 曼· 舒凯里(1886-1958)、易卜拉欣· 马齐尼(1889- 1949)、迈哈穆德· 阿卜德(1889-1964)等。 在小说领域, “埃及现代派”(又称“埃及现代主义 派”)。侯赛因· 海卡尔(1888-1956)、塔哈· 侯赛因 (1889-1973)、陶菲格· 哈基姆、迈哈穆德· 台木尔 (1894-1973)等。海卡尔是埃及近代小说的开创者。塔 哈被誉为“阿拉伯文学泰斗”。台木尔被称为“尼罗河的 莫泊桑”。
德 富 芦 花
夏目漱石
《我是猫》
芥川龙之介
“芥川文学奖”:1935年 设立,奖励纯文学作品 ,每半年评一次奖励有 重大贡献的文学新人。 这个奖至今仍是日本上 百种文学奖中最重要、 最有影响的文学奖。
《芥川龙之介小说集》
《罗生门》电影海报
根据武者小路实笃的小说《友情》及续篇《爱与死》 改编的电影《生死恋》剧照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82
《飞鸟集》Stray Birds
Tiny grass, your steps are small, but you possess the earth under your tread.
65
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 有你足下的土地。
《飞鸟集》
Stray Birds
二、泰戈尔 (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
第一讲 东方文学导论
![第一讲 东方文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7ebcf560b52acfc789ebc9d9.png)
作业
• 请同学们预习第一章上古东方文学概况、《吉尔伽美什》 和《亡灵书》的内容,并写预习笔记。
• 根据阅读过的一部东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评论,在第六 周(10月8日)上课时上交一份不少于800字的论文。
谢 谢!
• 对西方的“东方学” 进行了批判和解构 。
东方文学
• 研究亚洲、非洲的文学现象及其规律 • 中国的东方文学研究历程: 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周作人、谢六逸的日本文学研究 郑振铎的《文学大纲》 20世纪50年代,成为独立学科 列入高校教学大纲,开设东方文学课程 开始东方文学体系建构
90年代 较大发展
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 高慧勤、栾文华《东方现代文学史》 季羡林、刘安武《东方文学史》
四大亚非文明发源地
东方文化统一性
• 政治上:东方君权制度 • 经济上:亚细亚生产方式
1、土地公有制 2、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3、以自然为基础的宗法血缘关系
大量地保留了原始公社的血缘关系制度、习 俗和风尚
亚洲和非洲(主要是北非)
东方学
研究范围:亚洲和非洲(主要是北非) 研究内容:历史、经济、语言、文学、艺
术及其他物质、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学科。 兴起:萌芽于16世纪,确立于19世纪
东方学成果
16-18世纪
开设近东语言讲座 开创阿拉伯研究 出版一批根据东方资料编写的系统性著作 东方的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 开始进行东方语言比较研究 创办东方语言学校
19-20 世 纪
东方古代铭文解读成功 东方语言学发展成熟,东方语言工具书出 版 自称系统的语法著作出版 编写出东方通史 建立了东方学研究组织 召开东方学学术讨论会 大学里开设东方学研究机构 出版东方学研究期刊
东方学的局限性
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aa1224616294dd88d1d26b49.png)
一.东方&东方文化(一)东方的概念&东方的共性&东西方文化交集东方的概念:“东方”这个历史上约定俗成的人文地理概念,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地理东方分为三个部分:①东半球指的是西经20°至东经160°之间的区域(欧洲位于该区域),②西方之东: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之东(非洲不属于该区域),③非西方:亚非拉(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拉美属于该区域)地理学家把亚洲及北非洲称作东方(East),并依次划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三个部分,其范围西至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埃及、东到中国、朝鲜、日本,南达恒河、印度河流域各国以及印度尼西亚诸岛、北抵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地区。
除地理学概念的东方外,还有历史概念的东方(Orient),它是伴随16、17世纪欧洲人发现东西洋航路、并适应其向东进行经济扩张的需要而产生的。
一批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活动中,开始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
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成功地进行了破译,此后英国学者H·C·罗林森等对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解读告捷,使东方学得到突破性的发展,从而奠定了埃及学、亚述学等东方学学科的基础。
东方三大历史文化圈: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以印度文化为中心的南亚、东南亚文化圈和由波斯文化、犹太文化、阿拉伯文化构成的中东文化圈。
东方文化共性:东方专制主义:皇权至上,缺乏「公民反骨」传统亚细亚生产方式农耕文明,缺乏「资本主义精神」东方意识形态:由前两者催生的思维模式:皇权崇拜、官本位、权威崇拜、家长/祖先崇拜——人是「伦理」动物而非「政治」动物*东西方文化交集:埃及与希腊(影响&反哺)印度与印欧语系人群(系出同源与灵感渊薮)阿拉伯的世界与文艺复兴(保存文明火种)犹太文化与欧洲文化(两希文明源头之一)纪伯伦《先知》讲述清晨,带着一颗雀跃的心醒来,感谢又一个充满爱的日子;午休,沉思爱的心旷神怡;黄昏,带着感激之情回家;睡前,为你心中的挚爱祈祷,唇间吟诵着赞美诗。
现代东方文学
![现代东方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5e5468f0910ef12d2af9e7e0.png)
第一章 总 论
现代东方文学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50年代末亚非各国的文学。 主要由民族主义进步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两大文学思潮构成。
一、历史背景、思想基础和阶段划分 (1)历史背景:东方现代史是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彻底崩溃的历史, 也是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如果说近代 东方文学是殖民统治的文学的话,那么现代东方文学就是民族民主革 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文学。 (2)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 (3)阶段划分: 20世纪初至30年代为萌芽阶段。30至40年代为 发展繁荣阶段。战后至50年代末是向当代文学的转折阶段。
(3)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驹子:既是一个有一定进取心的艺妓
形象,又是作者所刻画的悲愁美的象 征。小说主要从日常生活表现和对待 爱情的态度两个方面描写驹子。在日 常生活中,她的生活态度是认真的, 如记日记、苦练三弦等;在爱情上, 她对岛村“无偿的爱”,既有纯真、 奉献的一面,又有畸形、虚无的一面。
(1)继续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但民族特
点鲜明:西方的体式,民族的内容(民族 的苦难、政治的觉醒、道路的探索);东 西结合的体式(中国的新格律诗、日本川 端康成的创作)。
(2)有组织的文学社团、流派大批涌现,
且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具有鲜明的反帝、 反封建性质。这种思想倾向与近代文学相 同,但比近代文学更鲜明、批判力量更猛 烈、战斗精神更顽强。
(二)中篇小说《雪国》(Snow Country)
(1)创作过程持续了13年,和《千鹤》、《古 都》同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2)故事情节和思想主题:描写了生活于社会 底层的艺妓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其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进取精神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具有一 定的进步意义;同时也有消极的方面,这就是流 露出了虚无悲哀的的思想情绪(表现生的悲哀, 死的诱惑)。
《东方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东方文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c879c220242a8956aece483.png)
《东方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东方文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一、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把握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作品。
2.提高学生分析鉴赏东方文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比较文学的学术视野。
二、课程教学要求课程要求学生以全球化的视域、多元化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评价和分析东方文学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和作家作品,理清和把握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采取点面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特别侧重对20世纪东方文学的分析解读。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各章节中的重点作家作品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提前进行重点作品阅读。
2.讲课的过程中,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围绕一个主题对于文学作品展开深入分析,应避免面面俱到的简单分析。
七、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亚非文学导论(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1.教学内容(1)东方文学的整体特点;(2)亚非文学史的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
2.重、难点提示(1)东方文化和东方文学的特质;(2)亚非文学的阶段特点及独特性。
第二章古代亚非文学概述(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1.教学内容(1)古代亚非文学的基本特征;(2)古代亚非的发展历程。
2.重、难点提示(1)古代埃及文学的特点;(2)古代巴比伦文学的特点。
第三章圣经文学(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1.教学内容(1)旧约文学和新约文学的主要内容;(2)圣经文学的基本特征。
2.重、难点提示(1)旧约文学的类型及艺术特色;(2)圣经文学的特质及其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古印度两大史诗(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1.教学内容(1)《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成书过程及内容;(2)《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艺术特色。
2.重、难点提示(1)《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对印度文学的影响;(2)神猴哈努曼的形象及其意义;(3)《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艺术成就。
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7460bed5240c844769eaee09.png)
河南大学本科课程论文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史明杰学号:2009160234课程:东方文学任课教师:王鹏副教授中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之比较摘要: 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向人们展示着“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1](P206)。
可以说神话正是后世文学的源头。
中国与古印度共为文明古国,其神话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迥异的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在本民族文学星空中都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将中国与印度神话作比,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神话的各个方面,更有益于从中一窥各自的民族意识,为以后的发展取得借鉴意义。
关键词:神话,特色,比较,民族意识提起神话,人们往往会感到一丝神秘,或许还夹杂着一些荒诞,不同的人对神话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认为神话是编纂的故事,有些人认为神话是自然的反应,还有人认为神话是另一种文学……那么,神话到底是什么?马克思这样阐释:“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通俗来说,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即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P113)如果要深入了解神话,那么知道神话的起源是很有必要的。
神话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是有深刻原因的。
在人类与野兽渐渐有了区别,渐渐拥有人之所以为人的灵智的蒙昧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仍然很恶劣,他们对着周围的许多事情都不理解,都充满疑惑,于是尝试着对种种看似神秘的自然现象作出他们自己的解释,于是有了现代人看来荒诞可笑的神话传说。
殊不知,人类对世界和生命的来源以及自然现象感到疑惑并作出不同解答时,却恰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产生。
而且很有趣的是,神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后人总是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先前的神话加以改善,使之更加“合理”。
这或许也是神话源远流传的一个原因吧!不同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神话,因此也导致了神话的纷多复杂,不过种种神话或多或少也有着些联系,主要有三种类型。
东方文学概述
![东方文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383458dec3a87c24028c493.png)
东方文学史本课教学目的:一是系统理解东方各国的主要宗教的基本教义,如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神道教、萨满教以及儒学;二是重点掌握中国文学、印度文学、阿拉伯文学、日本文学、哥伦比亚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作品;三是通过学习与对比,看到中国与东方各国的思想和文学的差异,汲取其中的有益成分,反思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全球一体化时代,实践开设《东方文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中国学习,到东方工作”。
第一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4学时)第一节《三国演义》与明清历史小说第二节《水浒传》与明清英雄传奇第三节《西游记》与明清神魔小说第四节《红楼梦》与明清世情小说影视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第二章印度宗教与文学(4学时)第一节印度教经典:梨俱、娑摩、夜柔、阿达婆四大吠陀。
梵、森林、奥义三大天书。
第二节古印度文学:摩可婆罗多、罗摩衍那两大史诗。
摩奴法典。
第三节佛教基本教义:苦、集、灭、道四谛。
第四节古印度诗人迦梨陀娑《云使》影视片:《阿育王》、《章西女皇》。
第三章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学(4学时)第一节先知穆罕默德创教第二节伊斯兰教基本教义和礼仪:安拉使者经典天使后世等五信,念礼斋课朝等五功。
第三节伊斯兰教的教派与世界化进程:哈里发时期、阿拉伯帝国(伍麦叶、阿巴斯)第四节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逊尼什叶苏菲)(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三大帝国)第五节阿拉伯文学《天方夜谭》影视片:《阿里巴巴40大盗》、《天方夜谭》。
第四章日本宗教与文学(4学时)第一节奈良时期文学《万叶集》第二节平安时期文学《源氏物语》第三节镰仓时期文学《平家物语》第四节江户时期文学《俳谐七部集》第五节 19世纪文学家夏目漱石第六节 20世纪文学家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第七节日本神话与神道教影视片:《平家物语》、《伊豆舞娘》。
第五章韩国宗教与文学(2学时)第一节韩国古代神话《檀君》第二节三国时期的文学:《薯童》第三节高丽时期的文学:时调第四节朝鲜时期的文学:歌辞、秦香传影视片:《玄湖剑》第六章蒙古宗教与元朝文学(2学时)第一节成吉思汗与《蒙古秘史》第二节蒙古萨满教与钦察、金帐、察哈台、窝阔台等四大汗国第三节元世祖忽必烈与大元帝国,《马可波罗游记》第四节元朝游记文学:、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第五节元朝文学: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东方文学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东方文学课外阅读推荐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5acfed1c52d380eb62946db1.png)
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作品部分:《埃及古代神话故事》,符福渊、陈凤丽编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
《圣经》,和合本,圣经公会1919年中文译本。
《古兰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东方神话传说》(8卷),薛克翘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佛本生经》,或《佛本生故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佛经的故事》,青竹编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五卷书》,季羡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一千零一夜》,纳训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吉檀迦利》,泰戈尔著,谢冰心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
《泰戈尔诗选》(《新月集•飞鸟集》),郑振铎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先知•沙与沫》,纪伯伦,冰心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鲁拜集》,伽亚谟著,郭沫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柔巴依集》,海亚姆著,黄杲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
《源氏物语》(上、中、下),紫式部著,丰子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983年。
《源氏物语》(上、中、下),紫式部,叶渭渠、唐月梅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年。
《好色一代男》,井源西鹤著,王启元、李正伦译,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4年。
《棉被》,田山花袋著,黄风英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
《音夜行路》,志贺直哉著,刘介人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雪国•千鹤•古都》,川端康成著,高慧勤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5年。
《川端康成散文选》,叶渭渠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年。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大江健三郎著,于长敏、王新新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海边的卡夫卡》,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理论部分:《东方哲学概论》,任厚奎等主编,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
《东方的美学》,今道友信著,将寅等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91年。
东方文学教学大纲
![东方文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a62d64aa8956bec0975e3a1.png)
东方文学教学大纲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东方文学》是为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学生提高阶段开设的选修课,旨在通过对学习《东方文学史》,培养学生的对《外国文学史》的整体把握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拓宽文学、语言、文化的知识面,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外国文学作品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环节,要求在听课前按教学进度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做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
根据2000 年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中文专业教学大纲》,中文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东方文学史》的知识,提高综合和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以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外国文学史下》为基础教材,再辅以一定的补充教材,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为学期课程,考核形式为考试。
大纲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第一节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特质第二节亚非文学史的分期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充分认识学习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古代亚非文学第一节概述1、古代亚非文学的基本特征2、古代亚非文学的发展第二节《圣经》1、古希伯来民族与初期基督教2、旧约文学3、新约文学4、圣经文学的特征第三节古代印度文学1、吠陀2、《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古代亚非文学的性质、任务和地位,熟悉并掌握古代亚非文学的发展脉络。
第二章中古亚非文学第一节概述1、中古亚非文学的基本特点2、中古亚非文学的发展第二节、迦梨陀娑1、迦梨陀娑生平和创作2、《沙恭达罗》第三节、日本文学与紫式部1、物语文学2、清少纳言及其创作3、紫式部生平和创作4、《源氏物语》第四节波斯文学与萨迪1、波斯文学2、萨迪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古亚非文学的性质、任务和地位,掌握中古亚非文学在古代亚非文学中的历史地位及文学价值。
第三章近现代亚非文学第一节概述1、近现代亚非文学的基本特点2、近现代亚非文学的发展第二节夏目漱石1、生平和创作2、《我是猫》、《三四郎》、《心》第三节芥川龙之介1、生平和创作2、《鼻子》、《大导寺信辅的前半生》、《桔子》第四节川端康成1、生平和创作2、《伊豆的舞女》、《雪国》第五节泰戈尔1、生平和创作2、《吉檀迦利》第六节纪伯伦1、生平和创作2《先知》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近现代亚非文学的基本特点,熟悉近现代亚非文学代表作品和作家,并要求学生精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北京大学中文系部分主干课程教材、教参一览表
![北京大学中文系部分主干课程教材、教参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ab7ae50216fc700abb68fc44.png)
校勘学
《校勘学大纲》
倪其心
北京大学
教材
训诂学
《古籍的阐释》
董洪利
辽宁教育
教参
中文工具书
《中文工具书教程》
朱天俊李国新
北京大学
教材
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文化史纲要》
吴小如
北京大学
教材
《中国古代文化史》
阴法鲁许树安
北大学
曾用教材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纲》
张传玺
北京大学
教材
段宝林
北京大学
曾用教材
民俗研究
《民俗学概论》
王娟
北京大学
教材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
商务印书馆
教材
《现代汉语专题教程》
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
北京大学
教参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郭锡良
商务印书馆
教材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
张双棣张联荣
宋绍年耿振生
北京大学
教参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学习指导书》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
教材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
徐通锵胡吉成
北京大学
教参
理论语言学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陈保亚
山东教育
教材
汉语方言学
《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
李小凡项梦冰
北京大学
教材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陆俭明
北京大学
教材
汉语和汉语研究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陆俭明沈阳
北京大学
教材
第四章_现当代东方文学
![第四章_现当代东方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26131189b9d528ea81c77963.png)
3、川端康成的虚无主义
有的评论家说我的作品是虚无的,不过这不等于西方 所说的虚无主义。我觉得两者的根本精神是不同的。 ——川端康成《我在美丽的日本》 东方式的虚无主义 一种投身于人生而又对人生抱有漠然的达观,寻求 生存之乐趣而又视生存为徒劳虚幻,立于生存之上而又 憧憬死亡之境界的东方式的虚无主义 。
村上春树
第二节川端康成
(Kawabata Yasunari,1899—1972)
一、生平
“参加葬礼的名人” “孤儿情结”(“孤儿根性”)、“千代情结”、同性恋 “新感觉派”的理论柱石和代表作家 菊池奖(1944)、艺术院奖(1952)、野间文艺奖 (1954)、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 、第21届文化勋章 (1961)、“歌德金牌”(联邦德国)、艺术文化勋章 (1960,法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 日本笔会会长、国际笔会副会长、艺术院会员 “无言的死”、“无限的话”
三、《雪国》1、情节简介
岛村是个坐食祖产、无所事事的纨袴子弟。 他从东京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结识艺妓驹 子,驹子对岛村表现了比较真挚的感情;岛村则 认为二人无非是露水姻缘,人生的一切均属徒劳。 岛村第二次前来雪国时,在火车上看到叶子, 并为叶子的美貌所动。行男是三弦师傅之子,驹 子为给行男治病当了艺妓,但驹子对行男毫无感 情。岛村虽然欣赏叶子年轻貌美,并未对她有爱 的表示:直到在他离开雪国之前,剧场失火,发 现叶子从二楼上掉下来死去,也只是略表同情而 已。
三岛由纪夫(1925-1970)
他被评论家称为“非战后派的战后派”、 “虚假的战后派”。他的创作比一般的战后派作 家更为深刻复杂,在当代世界文学中具有重大影 响,90年代,国际上掀起了“三岛由纪夫热”, 他已被公认为当代世界文学中第一流作家。其主 要作品有《假面的告白》(1949)、《爱的饥渴》 (1950)、《禁色》(1951)、《潮骚》 (1954)、《金阁寺》(1957,代表作)等。这 位作家善于描写变态心理,其小说的基本心理倾 向是:倒错、施虐、嗜血、趋亡。
东方文学(阅读体验版)思维导图
![东方文学(阅读体验版)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ec5da12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d.png)
东方文学补充乐曲老师上课内容信仰的文学时代东方古代神话原生态神话次生态神话东方古代史诗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史诗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贵族化的文学时代东方古典诗歌印度古典诗歌阿拉伯古典诗歌波斯古典诗歌日本古典诗歌和歌→连歌→俳谐连歌→俳句(发句)松尾芭蕉风雅之寂小林一茶特色日本古典诗歌主要是小巧的、抒情的、非叙事性的。
这种止于表现感受的诗歌,自然导致了诗歌本身的非说理性、无逻辑性和无思想性。
这种无思想性又导致了日本古典诗歌具有很强的超现实性、消遣性和唯美倾向。
与这种无思想性、超现实性、消遣性和唯美倾向相联系的,是题材的单纯性。
“诗思的深广”《万叶集》和歌幽玄【和歌的最高审美理念,戏剧审美理想的核心】象征的美,含蕴的美,寂静的美,古典的美。
东方古典戏剧与古典散文印度文化圈的古典戏剧文学汉文化圈的戏剧文学(比较文学当中关注)东方古典散文日本散文文学与源氏物语吉田兼好《徒然草》被郁达夫喜欢清少纳言《枕草子》“物哀”就是从自然的人性与人情出发,不受伦理道德观念束缚,对万事万物的包容、理解、同情与共鸣,尤其是对思恋、哀怨、寂寞、忧愁、哀伤等使人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心理情绪有充分的共感力;是对自然人性的广泛的包容、同情与理解,其中没有任何功利目的。
本居宣长认为,这是一种高于仁义道德的人格修养特别是情感修养。
世俗化的文学时代东方民间文学印度民间文学阿拉伯民间文学日本民间文学东方市井文学印度市井文学阿拉伯市井文学《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它是由中东、近东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市井艺人、文人学士在公元八九世纪至16世纪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收集、加工、整理而成的,书中共三百来个故事,主导的是商人故事,价值观念:以贫为耻,以富为荣。
民族性格:获取和享受,慷慨与达观。
影响了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英国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德国童话豪夫的作品也取材于此日本及朝鲜、越南的市井文学近代化的文学时代近代化初期的两大文学思潮启蒙主义李光洙《无情》三角恋故事的描述,表现对传统就思想的怀疑,朝鲜近代小说成熟的标志性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远程教育《东方文学》课程学指导书作者:牛水莲09年 8月课程学习方法指导:本课程的学习主要采用讲授法,学习过程中,应阅读东方文学中所包含的亚非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主要作家的代表作品,并结合文学作品阅读一些相关的理论书籍,以帮助本课程的学习。
课程学习进度安排:本课程共4章,30学时,详见下表。
第一章古代东方文学一、章节学习目标1、理解: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性、东方文学名称的由来。
2、熟练掌握:东方文学的历史分期、特征与古代东方各个国家文学的发展概况。
3、运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文学作品二、章节重点、要点(进行主要讲解,让学生自主学习时能抓住重点)重点:《亡灵书》、《吉尔伽美什》、《沙恭达罗》、《旧约》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
要点: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伯来文学发展概况|。
三、章节考试大纲1、考核知识点及要求识记: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伯来文学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
理解:《亡灵书》、《吉尔伽美什》、《沙恭达罗》、《旧约》等作品2、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四、章节练习题1、名词解释:(1)吠陀文学(2)吠陀文献(3)死海古卷(4)往世书(5)《舞论》(6)《旧约全书》2、简答:(1)简述古代埃及文学的主要成就。
(2)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对印度文学发展的影响。
(3)《吉尔伽美什》史诗的认识价值。
(4)东方古代文学的特征及影响。
3、论述(1)沙恭达罗艺术形象分析。
(2)怎样理解和评价豆扇陀的形象。
(3)简述《旧约·创世纪》中主要神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第二章中古亚非文学一、章节学习目标1、理解:中古东方文学的历史状况、文学总体特点。
2、熟练掌握:中古东方各个国家文学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成就。
3、运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文学作品二、章节重点、要点重点:《源氏物语》、《一千零一夜》、《春香传》、《蔷薇园》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
要点:中古日本、中古朝鲜、中古波斯、中古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
三、章节考试大纲1、考核知识点及要求识记:中古日本、中古朝鲜、中古波斯、中古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发展概况及作品。
理解:《源氏物语》、《一千零一夜》、《春香传》、《蔷薇园》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
2、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四、章节练习题1、名词解释:(1)狂言(2)俳句(3)时调(4)物语文学(5)能乐(6)《万叶集》(7)苏菲主义文学(8)实学派文学2、简答:(1)朝鲜国语诗歌的发展状况。
(2) 朝鲜国语小说的发展状况。
(3) 中古波斯诗歌发展的特色。
(4)《王书》的贡献。
(5)《蔷薇园》的基本内容。
3、论述(1)怎样评价源氏这个人物形象?(2)分析春香形象。
(3)《春香传》的民族性艺术特色。
(4)《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点。
(5)《一千零一夜》的思想内容第三章近代亚非文学一、章节学习目标1、理解:近代东方文学的历史状况、文学总体特点。
2、熟练掌握:近代东方各个国家文学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成就。
3、运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文学作品二、章节重点、要点重点:泰戈尔小说、诗歌的成就、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思想主题、艺术特征、主要人物形象。
要点:近代日本、近代印度的文学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
三、章节考试大纲1、考核知识点及要求识记:近代日本、近代印度的文学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
理解:泰戈尔小说、诗歌的成就、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思想主题、艺术特征、主要人物形象。
分析:戈拉形象、《我是猫》的思想与艺术2、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四、章节练习题1、名词解释:(1)白桦派(2)新思潮派(3)日本自然主义文学(4)日本唯美主义文学(5)《破戒》(6)《棉被》2、简答:(1)近代东方文学有哪些特点?(2)近代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成败得失。
(3)近代印度文学的发展状况。
(4)泰戈尔短篇小说的内容特点。
(5)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
3、论述(1)《我是猫》的思想内容。
(2)《我是猫》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
(3)《戈拉》的艺术特色。
(4) 分析戈拉形象及其意义。
第四章现当代亚非文学一、章节学习目标1、理解:现当代东方文学的历史状况、文学总体特点。
2、熟练掌握:现当代东方各个国家文学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成就。
3、运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文学作品二、章节重点、要点(进行主要讲解,让学生自主学习时能抓住重点)重点: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说创作的主题,何利的形象及意义;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创作的成就及意义;《雪国》的艺术特色,川端康成创作的美学特色。
要点:日本、印度、朝鲜、阿拉伯各国的文学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
三、章节考试大纲1、考核知识点及要求识记:日本、印度、朝鲜、阿拉伯各国的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理解:普列姆昌德短篇、长篇小说创作、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创作的成就及意义、川端康成创作的美学特色。
分析:何利的形象及意义、《雪国》的艺术特色2、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四、章节练习题1、名词解释:(1)新感觉派文学(2)旅美派文学(3)埃及现代主义派2、简答:(1)简述亚非现代文学的特征。
(2)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思想。
(3)普列姆昌德的创作在印度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意义是什么?(4)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发展概况。
3、论述(1)何利形象的典型性及其意义。
(2)川端康成创作的美学特色。
4、应用(1)如何撰写关于文学作品思想或艺术的分析论文。
考试样题一、名词解释:(共25分,见每题后分数)1、《摩诃婆罗多》(7分)2、《吉尔迦美什》(5分)3、俳句(5分)4、日本唯美主义文学(8分)二、连线题(共20分,每题2分)1、巴比伦文学《故乡》2、李箕永《舞论》3、戏剧理论著作是对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各种文学的继承和发展4、泰戈尔《旧约全书》5、希伯来留传下来的文化汇集《吉尔伽美什》三、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1、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发展概况。
2、近代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成败得失。
3、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三、论述:(每题25分)分析戈拉的形象及意义。
附:章节练习题答案第一章练习题答案名词解释:1.吠陀文学印度现存最早的文献是四部吠陀本集,即:《梨俱吠陀本集》(简称《梨俱吠陀》颂神诗),《娑摩吠陀》(祭祠用的配乐演唱的歌词选集),《夜柔吠陀》(对祭祠活动的说明),《阿达婆吠陀》(驱邪禳灾用的咒语)。
反映了印度上古时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
2.吠陀文献印度现存最早的文献是四部吠陀本集,即:《梨俱吠陀本集》(简称《梨俱吠陀》颂神诗),《娑摩吠陀》(祭祠用的配乐演唱的歌词选集),《夜柔吠陀》(对祭祠活动的说明),《阿达婆吠陀》(驱邪禳灾用的咒语)。
我们通常说的吠陀文献,除了这四部吠陀本集外,还包括阐述这四部吠陀的种种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
3.死海古卷:“死海古卷”又称“库姆兰古卷”,是1947-1956 年在死海西北岸库姆兰地区陆续发现的大量古文献的汇集,其中除希伯来圣经、《次经》、《伪经》的抄本和注释外,还有库姆兰社团的《会规手册》、《会众守则》、《圣殿古卷》和多种文字作品。
4.往世书:是梵语文学中以往世书命名的一批神话传说作品的总称(18 部大往世书,18 部小往世书),主要有《梵天往世书》、《莲花往世书》《湿婆往世书》及《薄伽梵往世书》等。
其中《薄迦梵往世书》是印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往世书。
5.《舞论》:印度在公元前后产生的戏剧美学专著《舞论》。
它是一部诗体著作,只在很少地方夹杂散文化解说。
它把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从戏剧的美学理论到演出实践都进行了全面论述。
其中包括戏剧的美学性质、戏剧功用、分类、基调和风格,剧本的结构、体裁、诗律、语言、修辞、演员的表演格式、舞台设计、化妆音乐、演员表演与观众的关系等。
简答题:1.简述古代埃及文学的主要成就。
表现在三个方面:神话、诗歌、故事。
2.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对印度文学发展的影响。
《摩诃婆罗多》(意为“伟大的婆罗多”或“大婆罗多”,印度传统认为是一部“历史传说”),大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公元 4 世纪之间,在民间口头文学创作的基础上,由毗耶娑(广博仙人)编订而成。
《摩诃婆罗多》规模宏大,一般说它有“十万颂”(20万行),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诗(相当于荷马史诗总和的8 倍)。
其中不但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还有宗教哲学、政治、伦理和法律论著,是继《吠陀》之后的古代印度社会和文化的又一部百科全书。
《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列国纷争和帝国统一时代的艺术反映。
这部史诗的基调是颂扬以坚战为代表的正义力量,谴责以难敌为代表的邪恶势力。
《罗摩衍那》作者,意译为“蚁蛭”,关于这个人物,印度关于他有许多传说故事,他大概是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对《罗摩衍那》进行了加工、整理、统一、协调。
《罗摩衍那》的主线故事是十车王的宫廷阴谋及罗摩和悉多夫妻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3.《吉尔伽美什》史诗的认识价值a. 人与自然的关系(征讨洪巴巴是人类欲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的集中体现;拒绝女神求爱,蔑视神威;杀死"天牛" ,变蔑视为挑战—史诗第一次反映了对人的潜在力量的自觉与肯定,反映了人的主体性的初步觉醒,人力与神力的矛盾抗衡);b. 两种文明之间冲突与融合(吉尔伽美什作为乌鲁克城的国王,他代表的是城邦奴隶制国家水平的高层次文化;恩奇都是当时尚处于游牧生活的野蛮部落的文化代表,两种文明的冲突是奴隶主军事极权专制与原始平等思想的冲突,两种文明的融合带来了政治上的开明与宽松);c .对人生奥秘的探求(吉尔伽美什的探求打破了永生的幻想,标志着人类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已经开始确立);d. 宇宙运行规律与人的生命规律的关系(史诗记载在十二块泥板上,恰与巴比伦历法中一天十二时辰和一年十二个月相吻合。
由太阳运行规律的不可逆转,认识到人的生死不可抗拒,太阳每天都重新升起,而人的生命也在不断地更新和代谢。
这种对人与太阳关系的认识,不是一种神秘的类比,而是人的一种科学认识的萌芽)。
4.东方古代文学的特征及影响:①民间文学色彩。
②民族特色。
③多种源头。
④宗教色彩。
⑤古代东方文学通过古希腊、罗马文学影响后世的欧美文学。
论述题:1.沙恭达罗艺术形象分析。
印度古代妇女的典型。
形象的特点:温柔、善良、敢于追求爱情并忠于爱情。
她美丽、天真、善良、温柔、多情而质朴,她生活在净修林中,与秀丽和谐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质朴而又自然,同时又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初见豆扇陀时,先是惊恐不安,后又含情脉脉,羞羞答答,为了爱情而敢于摆脱净修林的束缚。
她爱豆扇陀,并不是追求他国王的高贵,而是追求真正的男女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