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合集下载

商品流通经济学重点整理终结版——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商品流通经济学重点整理终结版——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流通经济学重点整理终结版一.名称解释1.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商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介2.社会分工:每个个人或经济体仅仅从事一种或少数几种经济活动而不是从事其生存或存在所需的全部经济活动。

3.交易:是经济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交互影响的活动的总称。

4.商品交换:即买卖的交易.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5.贸易:是平等互愿的前提下进行的货品或服务交易。

6.产销矛盾:生产和销售之间的供需关系不对称时,产量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7.产销分离:是以专门媒介商品交换的独立化的商人为纽带,联结生产与消费的商品运动形式,即生产者把商品卖给各种类型的商人,再由商人转卖给消费者。

8.市场:是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实现商品相互让渡的交换关系及其供求关系的总和。

9.市场机制也就是商品流通机制:市场有机体内部在市场交换活动中所建立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内在有机联系形式。

10.商品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市场的商品可供量。

11.商品需求:是指全社会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的零售市场上购买商品的一定量的货币支付能力。

12.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是供给量(Q)、需求量(Q)对于市场价格(P)的变动作用反应的灵敏程度。

13.批发:将产品卖给零售商和其他商人或者行业机构、商业机构,但不向最终消费者出售商品的人或企业的相关活动。

14.批发商业:批发商业就是指向再销售者,产业和事业用户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商业。

15.零售:指针对最终消费者的销售活动。

16.零售商业:是商品流通过程的最后环节,即将商品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商业形式。

17.商业价格:是指商业在媒介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发生的价格18.市场价格体系: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及各种商品的价格在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有机整体。

19.商流:商品通过买卖活动而发生的价值形态的变化和所有权的转移,即商品价值形式的流通20.物流:商品实体在空间上的位置移动和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流通领域的停滞,即商品实物形式的流通21.信息流: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信息的传递、收集、处理、反馈过程,即商品信息的流通22.分销渠道: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流转路线和经济组织。

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只有通过商品交换,商品所有者才能将商品从供给方转移到需求方,实现商品的流通。
商品流通是商品交的延伸
商品交换完成后,商品会继续在市场上流通,从需求方传递到下一需求方,实现商品的 再分配。
相互促进
商品交换的便利化促进商品流通
随着商品交换方式的改进和交易规则的完善,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范围得到提升。
商品流通的创新推动商品交换
商品交换的特点
平等性
有偿性
商品交换是基于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交 换双方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不存在强 制或依附关系。
商品交换是一种有偿的交换过程,交换双 方都需要通过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获得 自己所需的使用价值。
自愿性
局限性
商品交换是自愿进行的,交换双方都有权 选择是否进行交换,以及与谁进行交换, 任何一方都不能强迫另一方进行交换。
统来提高效率。
专业化
商品流通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人员来 完成,包括批发商、零售商、物流
配送商等。
A
B
C
D
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商品流通也 越来越国际化,需要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法律法规和文化习惯。
网络化
商品流通需要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和物流 配送网络,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者 的需求。
03
过程不同
商品交换
商品交换的过程主要包括买卖双方达成协议,确定价格,完 成交付等环节。这个过程相对简单,主要是买卖双方的直接 交易。
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的过程则更为复杂,包括生产、采购、运输、仓储 、销售等多个环节。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主体,包括生产者 、批发商、零售商等,需要各主体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参与者不同
商品交换与商品流 通的区别
目录

商品流通总结

商品流通总结

第一章交换1. 剩余产品的存在是交换产生的前提。

2.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使经常的交换成了可能。

3. 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使交换成了迫切的需要。

4.交换是商品不同所有者之间的交换。

商品交换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商品所有者彼此让渡使用价值和实现价值的过程。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简单商品流通简单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发展形式:简单的商品流通是在物物交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品所有者可以随时随地先把商品换成货币,然后再用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就消除了物物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必须直接同步的困难,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发达商品流通简单商品流通与发达商品流通的区别:第一,两种流通在形式上的区别简单商品流通和商业货币投资循环的两个对立的运动阶段,即卖和买在次序上是完全相反的。

W——G——W 是先卖后买;G —— W ——G 是先买后卖。

第二,两种流通的动机和目的是不一样的在简单商品流通中,始极是一种商品,终极是另一种商品,流通过程一结束,商品就退出流通领域而进入消费领域。

这一流通过程的物质运动内容表现为商品换商品(W——W)。

所以,在简单商品流通中,商品生产者进行交换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买卖,是为了占有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

而发达商品流通是商业投资的循环,始极是一定量的货币,终极是另一个一定量的货币,循环运动结束时,商品离开商人手中,货币又回到商人手中,循环运动过程的结果是货币换货币(G——G)。

第三,两种流通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在简单商品流通中,无论是卖的阶段,还是在买的阶段,商品和货币持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只是生产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这种联系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也是简单明了的。

发达商品流通是以商业货币投资作为中间媒介要素加在生产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 便使他们之间原来的直接联系变成间接的联系商业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行业。

商品流通学概述

商品流通学概述

《商品流通学》这里有好东西哦第一章商品流通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商品流通的产生、运行和演进的原因、性质及其绩效后果等商品流通基本理论,认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把握纯交换经济理论、简单商品流通理论、发达商品流通理论等商品流通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关于商品流通的产生、运行和演进的原因、性质及其绩效后果等根本问题。

研究分工与交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源配置理论,按照交换制度变迁的逻辑的和历史的顺序,依次分析纯交换经济理论、简单商品流通理论、发达商品流通理论等商品流通基本理论。

1.1 商品流通的要素一、商品流通的内涵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连续不断的商品交换。

可见,流通是属于商品交换范畴的经济现象,是商品交换的发展形态,是多次交换过程的反复,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二、商品流通的要素(一)流通对象——商品(二)流通手段——货币(三)流通形式——买卖(四)流通过程——循环1.2 交换与商品流通一、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同时,商品交换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

从历史上看,商品交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和以商业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1、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就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分离2、商品交换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进了每个部门、每个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产生。

这种相互依赖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

商品交换——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要进行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明晰的产权制度。

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THANKS
感谢观看
形式
01
02
03
简单商品交换
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换商 品。
扩大商品交换
通过货币作为交换媒介, 实现商品的间接交换。
资本商品交换
资本家之间的商品交换, 以实现价值的增值。
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
简单商品交换出现,以物 易物为主要形式。
封建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货币 的出现,扩大商品交换逐 渐占据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商品交换成为主导形 式,市场经济的规模和范 围不断扩大。
02
CATALOGUE
商品流通
定义
商品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 向消费领域转移的经济过程, 包括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等环 节。
商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 过程,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 价值的必要手段。
商品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 桥梁,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 人民生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特殊商品流通
包括农副产品、药品、危险品等特 殊商品的流通方式,需要特殊的管 理和规范。
03
CATALOGUE
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目的不同
商品交换
商品交换是指人们通过提供劳动或产品来换取自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其目的 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实现物品或服务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包括商品的采购、运输 、储存和销售等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增值和利润,满足生产者和消 费者的需求。
过程不同
商品交换
商品交换的过程通常比较简单, 只需要双方达成协议,交换物品 或服务即可。
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的过程则比较复杂,需 要经过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者的 协调和配合,包括生产者、运输 者、仓储者、销售者等。

二、货币与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货币与货币的基本职能

特 点
观念的货币
地位
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
现实的货币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现实的货币 足值的金属货币 一般职能
现实的货币
一般职能 一般职能
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 现实的货币、贵 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 金属金银或某种 会财富的代表 纸币
(1)一台彩电标价3000元 (2)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工资
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价值是怎么表现的?
价值 (基础) 决定 价格 (货币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 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区别
名称 交换 方式 公式 产生 时间 特点
商品 交换
商品与 商品的 物物交 换
商品—商品
W—W
货币产 生前就 存在
买和卖同 时进行, 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 商品流通: 交换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流通 手段
商品流通与商品交换的区别: 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执行时的特点: 现实的货币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 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 品所有者。 思考: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 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给生产者的启示?
牲畜
贝壳
布匹
金银
金银 不易磨损
便于保存 便于携带
体积小 价值大 易于分割
固定充当
一般等 价物
货币
4、货币出现(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 价物)
(1)货币的产生
商品与货币不是同时产生的,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历史的范畴)

_经济常识——商品和商品经济

_经济常识——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 经济常识 (一) 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的含义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A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

B .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凡不用于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

因为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别人、供社会消费的,并且是通过交换才达到别人的手中的。

C .至于某些非劳动产品也可以当做商品来买卖,并有一定的价格,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并必能否定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和非劳动产品比较: A .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比较:B .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比较:3)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都是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成了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4)废品收购站的废品是商品吗?第一,废品相对于其原有性能,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说它不是商品。

第二,卖给收货站的废品,仍可用于交换,因废品还具有其它方面的价值。

5)商品经济的含义:A.含义: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商品经济,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B.生产:无商品交换——偶然的物物交换(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之后)——扩大的物物交换(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商品生产(手工业出现之后)。

C .商品经济的产生的条件: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前提条件——社会分工;基础——私有制的产生。

D .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E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2)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A .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即有用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是商品和一切物品所共有的。

B .使用价值是购买者购买的目的所在,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没有人要的。

现实意义:第一,从消费者角度,希望商品“物美价廉”,“价廉”是人们从价值角度提出的要求,“物美”则是人们人们衡量使用价值的标准;第二·,从生产者角度,要想实现其价值,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第三,从国家、社会角度,生产出更多数量的高质量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

商品 流通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 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 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请问: 1、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2、如何实现好这个跳跃?
(1)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经营者只有 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 至破产倒闭。所以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A
C。0.9元是一公斤西瓜的货币表现
D。它表明西瓜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4、0.9元货币在上述材料中行使的是货币的______职能。 A。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B。贮藏手段 D。价值尺度
D
5.当前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平抑房价,某市商品房每 平方米售价2800元。这里 ( ) A.人民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 人民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D.只是一种观念上的货币
3、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世界货币
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 财富(特点:现实的货币 标志词:购买外国商品、国际收支、国际结算)
一台彩电标价3000元
——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工资
张三在市场上用6元买一斤肉
李四到银行取回1万元存款的利息
小明的奶奶临终时把她藏有多年的
1 次 次 次
实际所需 货币量 1000 亿元
700 亿元
250 亿元
1
4
有人说国家既然有权发行纸币,现在国家经济建 设需要资金,因此国家可以多发行一些纸币? 回忆:流通领域中所需要的 货币量的计算? =

流通概论考试重点

流通概论考试重点

流通概论题型:单选 20分名词解释 15分简答 20分论述 10分案例分析 15分计算题 20分名词解释:1、分工:组织或个人各自从事不同的工作或活动。

2、交换: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相互提供各自活动及其成果的行为。

3、商品流通:商品或服务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

4、活垂直竞争:指零售商与批发商、制造商等为争夺渠道权利或渠道利益而进行的竞争。

5、分配:把社会产品分归国家、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动,包括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

6、流通产业:专门以商品流通为经营(活动)内容的营利性事业。

7、消费者合作社: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的专业化流通组织,是由城市消费者自愿联合,以集资入股的形式成立的一种流通组织,其经营目的是提高消费者的经济福利而非赚取利润。

8、流通渠道:促使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而由商品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等流通机构构成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组织。

9、销售促进:通过向顾客提供超额的价值和奖励以使其在特定的时段内光顾商店或者购买商品的营销行为。

(不需要支付媒体很多费用,但提供超值服务和奖励也会增加零售商成本)10、销售过程:销售人员为促进顾客做出购买决策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

11、网络营销:借助于因特网、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12、直复营销:也叫直接回应的营销。

它是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个性化的沟通媒介或沟通方式向目标市场成员发布产品信息,以寻找对方直接回应的营销方式。

13、市场区域:市场区域是指市场的地理规模、位置,以及与生产者之间的距离。

14、市场规模:市场规模是指市场中最终用户的数量。

15、正规连锁: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11个商店以上的零售业或餐饮业组织。

16、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选择题:1、分工的形式包括:自然分工(年龄、性别的差异)、内部分工(组织内部的分工现象)、社会化分工(组织体系外部、社会范围内)2、流通产生于分工,发展于交换。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商品经济是指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在商品经济中,人们通过生产和交换商品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和商品流通。

1.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差异反映了生产这些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差异。

价值规律使得商品可以进行交换,并且在交换中实现价值的转移。

2. 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中的基本交换形式。

它指的是在交换过程中,参与交换的两个商品具有相等的价值。

在等价交换中,每个交换参与者都能够获得与自己所提供的商品价值相等的商品。

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中实现价值转移的方式。

3. 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商品经济中商品交换的过程。

它包括商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环节。

在商品流通中,生产者通过生产商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商品通过交换流向消费者。

商品流通的目的是实现价值的转移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和商品流通是相互关联的。

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和交换比例,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形式,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过程。

这些基本原理共同构成了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举例来说,假设有两个商品A和B,它们的价值分别由生产它们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如果A的价值是10个劳动时间单位,B的价值是5个劳动时间单位,那么在等价交换中,A和B的交换比例应该是1:2。

这意味着一个A的价值等于两个B的价值。

在商品流通中,生产者生产A和B,通过交换将它们流向消费者,实现了价值的转移和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总结起来,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和商品流通。

这些原理揭示了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形成和交换的规律,对于理解和分析商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 绪论

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 绪论

(2)流通的规模、速度对生产制约作用。
首先:流通的规模影响生产的规模。 其次:流通的速度影响生产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
(3)流通的状况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
①有利于生产者缩短销售商品的时间,增加利润。 ②产生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效益。
(4)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生产:为交换而进行,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的需要。 流通:直接面向消费 ,能准确地了解消费者对商 品的具体需要。
是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消费者主权”
(2)卖方市场:又称卖主市场
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生产者主权”
(三)供求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
供求矛盾在市场上具体表现:
1、交换空间上的差异 2、交换时间上的差异 3、供求数量上的差异 4、供求结构上的差异
(四)供求规律的作用
是商品疏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
商品自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 消费者偏好。 政府的消费政策。 消费者的预期。 人口数量的变动。
(三)供求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
供求规律:是指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相 互适应,总是向供求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基本要求:供给决定需求,同时对必须不断地适应 需求。
两种形态:供求平衡,供求不平衡 三种表现形态:供求均衡、供过于求、供不应求 (1)买方市场:又称买主市场。
二、供求规律
(一)商品供给
概念: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 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影响因素:
商品自身的价格。 生产技术的变化。 生产要素的价格。 其他商品的价格。 政府的产业政策。 企业的预期。
(二)商品需求
概念: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 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影响因素:

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 绪 论

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 绪 论
然要相互适应,总是向供求平衡方向发展的一 种必然趋势。
a.自身价格 f.企业预期
A.供给的 制约因素
b.生产技术
供给
e.政府的 产业政策
c.要素价格
d.其他商品价格
主要的经济规律
二、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
B.需求的制约因素
人口数量
消费者预期
f g
消费政策
e d

a
商品自 身价格
b
相关商 品价格
c
消费者收入
一、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
6、商品流通过程的经济作用
生 产
消 费
分 配
国民经济
A.对生产的作用: a.反作用 b.规模和速度的制约作用 c.引导作用 d. 影响其经济效应 B.对消费的作用: a.中介 b.引导作用 c.制约作用 (规模、结构、价格的角度) C.对分配的作用: a.是其的实现过程 b.再分配的重要渠道 c.促进和抑制作用 D.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a.纽带 b.调节作用
• 4.发达的商品流通可以表述为( ) A.W—G—W B.G—W—G′ C.W—W D.G—W • 5.在发达商品流通中,循环的起点和终点 是() A.生产 B.消费 C.商品 D.货币 • 6.在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中,支配着商品 价格变化的主要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竞争规律 C.供求规律 D.自愿让渡规律
• 28.一切商品对它的所有者来说没有直接 的() A.价值 B.交换价值 C.使用价值 D.效用 • 29.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最简单的商品交 换形式是() A.物物交换 B.易货交易 C.赊销交易 D.预购交易
•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 1. 商品流通环节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 转移过 程中所经过的环节,它一般包含有商品的() A.储存 B.消费 C.收购 D.生产 E.运输 • 2. 自愿让渡的客观基础和条件包括() A.以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 B.以国际市场为背景 C.以平等互利为条件 D.以经济利益为核心 E.以政府调控为前提 • 3. 商品供求矛盾在市场上具体表现为( ) A.交换空间上的差异 B.交换时间上的差异 C.供求价格上的差异 D.供求数量上的差异 E.供求结构上的差异

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

1.商品流通与分工、交易、商品交换、贸易等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商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介社会分工:每个个人或经济体仅仅从事一种或少数几种经济活动而不是从事其生存或存在所需的全部经济活动。

分工是交易的基础,交易则是分工之必需交易:是经济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交互影响的活动的总称。

商品交换——即买卖的交易.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要进行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明晰的产权制度。

贸易:贸易属于交换范畴,但又不是一般的交换,而是转售性的商品交换,发达的交换形式.交易是个别的买卖行为,贸易则是指各种商品交换活动,买卖活动的总和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关系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同时,商品交换不仅保证了单一化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2.试述简单商品流通与发达商品流通的异同商品——货币——商品(W——G——W),也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形式的出现,是商品交换过程的革命,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突破了交换的时空限制,商品交换的双方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交换活动;它促进了横向经济联系,使商品交换的时空范围扩大了,为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创造了条件。

但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也孕育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G——W——G,即以商业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业的出现,使原有的交换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进一步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规模和空间范围,节约了生产者用于交换的时间和费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论货币的出现是第一次飞跃,商业的出现则为第二次飞跃,它降低了商品交换的交易费用,使社会分工由生产领域扩展到流通领域并不断深化。

3.述商品流通的发展趋势。

商品 货币 价值规律

商品 货币 价值规律

一、商品(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价值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形态不同。

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

(3)性质不同。

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

(4)主体不同。

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统一)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

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别: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

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区别
名称 物物交换 交换方式 物与物直接 交换 公式 产生时间 特点 买和卖同 时进行, 时进行, 双方满意 就可成交 买卖在时 间和空间 上是分离 的 商品— 商品—商品 货币产 生前就 W—W 存在 商品— 商品—货 币—商品 W—G—W
商品流通
以货币为媒 介的商品交 换
货币产 生以后
2.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 2.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 有一道趣味智力题 汽水瓶可以换得一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 10现金 汽水瓶可以换得一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现金 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 ,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 20瓶汽水。在获取这20瓶汽水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 20瓶汽水。在获取这20瓶汽水的过程中, 瓶汽水 20瓶汽水的过程中 包括 ( B ) ①商品流通 ②易货交易 ③货币支付 ④非现金结算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商品——货币 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 商品” 在“商品 货币 商品 的流通过程中, 商品— —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 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货币 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最终目的是购买自己需要的 答: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最终目的是购买自己需要的 商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 商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前提条件就是卖出自己的商 品换得货币。如果商品生产者不能卖出自己的商品, 不能卖出自己的商品 品换得货币。如果商品生产者不能卖出自己的商品,就 不能换得货币, 难以实现购买自己所需商品的目的 自己所需商品的目的。 不能换得货币,就难以实现购买自己所需商品的目的。 也就是说,如果“商品——货币”的跳跃不能顺利实现, ——货币 也就是说,如果“商品——货币”的跳跃不能顺利实现, 货币——商品” ——商品 “货币——商品”的跳跃就不能商品生产者的目的也就 不能实现。这种情况下,着急的不是商品, 不能实现。这种情况下,着急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 生产者(所有者)。 生产者(所有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区别
商品交换的四个阶段
①偶然的物物交换 ②扩大的物物交换 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④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流通)
《诗经· 卫风· 氓》中有“抱布贸丝”的说法。对这种贸易方式 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 ②这是商品流通的一种具体方式 ③这种交换方式不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④在这种方式下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经济学界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一般经济学 家认可的通货膨胀概念是: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 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 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关于图一和图二,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1只羊和10克黄金都固定地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1只羊和10克黄金都用于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 ③图一表示的一定是商品交换 ④图二表示的一定是商品流通 A.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