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世纪的逻辑学_在数学与哲学之间

论19世纪的逻辑学_在数学与哲学之间
论19世纪的逻辑学_在数学与哲学之间

第26卷 第5期2010年 5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St 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 ure Vol.26,No.5

May ,2010文章编号:1000-8934(2010)05-0008-06

论19世纪的逻辑学

———在数学与哲学之间

奚颖瑞

(浙江大学哲学系,杭州 310028)

摘要:19世纪的逻辑学处于数学与哲学之间:一方面,数学家在对传统逻辑的改革过程中形成了逻辑代数和数理逻辑;另一方面,哲学探讨热衷于逻辑学的性质、地位、基础等问题,由此形成了心理主义和反心理主义之争。这种状况从各个方面影响了20世纪的逻辑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发展。

关键词:逻辑学;逻辑代数;数理逻辑;心理主义;反心理主义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9-10-10

作者简介:奚颖瑞(1983-),浙江天台人,浙江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现象学与认知科学。

①本文中的逻辑学主要指形式逻辑。

逻辑学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因哲学的需要而产

生的,并在此后的两千年里都被看作是哲学的一个部门。但是情况在19世纪发生了变化,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使得逻辑学开始处于数学与哲学之间:一方面,关于逻辑学的哲学探讨不关心细节和技巧上的改造,而是热衷于逻辑学的性质、地位、基础等问题,而且这种探讨又经常与心理学和认识论纠缠在一起;另一方面,对逻辑学的现实发展做出贡献的主要不是单纯的哲学家,而是数学家或具有数学背景的哲学家,他们在对传统逻辑的改革中形成了逻辑代数和数理逻辑。本文试图从这两个视角出发来概览当时的逻辑学状况①。

1 逻辑学与数学:逻辑代数与

数理逻辑的产生

乍看之下,19世纪的数学对逻辑学的影响是从两条相反的进路进行的:一是代数的发展,使得一些逻辑学家看到了把逻辑推理转变为逻辑演算、构建一门逻辑代数,从而把逻辑学纳入到数学之中的可能性;另一是在数学基础的争论中产生了用逻辑学来为数学奠基的逻辑主义路线,而这种奠基本身又引向了用人工语言来对逻辑学本身进行改革,从而促成了数理逻辑的诞生。

1.1 逻辑代数

莱布尼茨在17世纪就已经预见到了把逻辑推理转变为演算的可能性,他意识到概念的析取和合取与算术的加法和乘法之间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

但是却没能精确地表达这种相似性并把它当作逻辑演算的基础。使得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是19世纪英国的数学家们,逻辑代数就是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产生的。逻辑代数表面上是在改造逻辑,但其背后的主导观念却是一种代数观的改变:代数可以发展成为具有各种解释的抽象代数,数或量只是其中一种可能的解释而已,而一般地说,数学也不是关于量的科学。

19世纪初,在剑桥发起了一场志在改革英国科学和数学的运动,其标志是查尔斯?巴比奇(Charles Babbage ,1791-1871)、乔治?皮考克(George Peacock ,1791-1858)和约翰?黑什尔(John Herschel ,1792-1871)在1812年成立的分析学会(Analytical Society )。这个学会成立的最初目标是要在微积分中放弃本国的牛顿记号法,推广欧洲大陆的莱布尼茨记号法。尽管存在的时间很短(1812-1817),但是它激发了英国的数学家们对符号运算和代数的热情,并且持续了整个19世纪。在此需要提及几个人,他们对代数的看法影响了逻辑代数的产生:皮考克、邓坎?格里高利(Duncan F.Gregory ,1813-1844)、德?摩根(August us De Morgan ,1806-1871)、乔治?布尔(George Boole ,1815-1864)。

皮考克在思考负数问题的时候区分了算术代数和符号代数。算术代数是针对正整数的代数,当a

8

“等价形式的持续原则”(t he principle of t he perma2 nence of equivalent forms),根据这个原则,在代数上等价的形式在用一般的符号表达出来之后,就必然是真的,而不管这个符号指称的是什么〔1〕21。由此,算术代数和符号代数的区别在于,前者优先强调符号的合法性,而后者则把优先性赋予了把符号结合在一起的运算。尽管如此,皮考克对代数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在数和量的领域中。

格里高利进一步发展了皮考克的思想,在“论符号代数的真正性质”(1840)一文中,他把符号代数界定为“这样一门科学,它处理的是这样一些运算结合,后者不是通过它们的本质,即不是通过它们是什么或它们做什么来界定的,而是通过它们所服从的结合规律来界定的”〔2)323。通过对运算结合规律的进一步强调,格里高利认为符号代数应当考虑非算术的,甚至超出于数和量之外的应用领域,它所使用的符号可以允许进行非数的解释。例如符号a和+ a在算术中是等值的,但是在几何中它们必须被解释为不同的:a可以表示一条线段,而+a则表示线段的方向。

与前两者相比,德?摩根在逻辑学上造诣要深得多,从而也更为明确地意识到了符号代数与逻辑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必须从代数那里去寻找逻辑形式的最寻常的用法”〔2〕331。在19世纪的英国,他是把符号代数应用到逻辑分析之上的第一人,其主要著作有《形式逻辑》(1847)以及包括“论三段论IV 和关系逻辑”(1859)在内的一些论文。他第一次明确用公式表达了合取与析取的关系,即我们现在称之为德摩根律。并且,通过引入“谓词量化”理论以及对“关系逻辑”的研究,他使得逻辑学的内容大大超越了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狭隘范围。

1847年,爱丁堡的威廉?汉密尔顿(William Hamilton,1788-1856)在学术刊物上宣布自己在谓词量化理论上具有优先权,并指责德?摩根剽窃了他的学说,从而引发了两人的争论。这场不愉快的争论的一个意外后果是引起了布尔对逻辑的关注,后者于同年写作了《逻辑的数学分析:朝向演绎推理的演算》,此书标志着逻辑代数的产生。布尔在书中综合了前辈们的两个重要发现:①代数可以和数无关;②适用于数的法则不必全部都保留在代数系统中〔3)514。如此代数可以发展成为允许进行各种解释的抽象演算:“熟悉符号代数理论现状的人们都知道,分析过程的有效性并不取决于对所使用的符号所做的解释,而只取决于它们的组合规律……同一个过程在一种解释方式之下可以表示关于数的性质问题的解法,在另一种解释方式之下表示几何问题的解法,而在第三种解释方式之下则表示力学或光学问题的解法”;他强调,“正是在这个一般原则的基础上,我试图建立逻辑演算,我要为它在众所公认的数学分析的形式中争得一个位置”〔2〕453。

布尔对他所阐述的逻辑代数作了好几种解释,其中最主要的是类演算。类演算的目标是要改造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这种改造的哲学基础是对A(全称肯定命题)、E(全称否定命题)、I(特称肯定命题)、O(特称否定命题)进行类的或外延的解释,即认为这些命题表示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如“所有人都是有死的”表示概念“所有人”的外延包含在“有死的”的外延之中。现在,设x、y、z这样的字母表示某个类;1表示全类,包含所有元素的类;用0表示空类,没有一个元素的类;μ表示其拥有一些数目不定的元素的类;加表示两个类的并集(逻辑和);乘表示两个类的交集(逻辑积);减表示从一个类中去掉另一个类的元素。如此A、E、I、O就都可以转化为代数表达式,而以此为基础的三段论推理也就可以转化为解代数方程。

以第一格的Barbara式为例,其传统的三段论形式是这样的:所有Y都是X,所有Z都是Y;由此得出,所有Z都是X。现在,大前提可以表示为y(1 -x)=0,小前提可以表示为z(1-y)=0。两式相乘,得y(1-x)z(1-y)=0。然后消去y(1-y),即得(1-x)z=0,翻译成传统的表达方法就是:所有Z 都是X。

布尔的工作马上让一些逻辑学家看到,逻辑代数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改进空间,他们沿着前者的道路继续前行,一方面对布尔代数进行细节上的改进,另一方面是用逻辑代数来构建关系逻辑。

就前者而言,耶芳斯(W.S.J evons,1835-1882)首先把布尔的不相容的逻辑加改为相容的。文恩(J.Venn,1834-1923)用直观的图解法来表示布尔代数,在逻辑史上被称为“文恩图解”。美国逻辑学家皮尔士(C.S.Peirce,1834-1914)在他的系统中取消了逻辑减和逻辑除,它们可以通过逻辑乘、算术加和否定的运算来定义;此外,他还把类包含概念引入到了布尔代数系统中。与皮尔士类似,德国逻辑学家施罗德(Ernst Schr der,1841-1902)也是根据类包含关系而不是等式关系来构造类演算。麦柯尔(H.McColl,1837-1909)则把命题逻辑从类演算中独立出来,这是弗雷格之前命题逻辑发展的最高水平。

在关系逻辑的建立上首先需要提及德?摩根,他被皮尔士称为“关系逻辑之父”。德?摩根认为,传统的三段论推理不过是关系理论的一种特殊情

9

论19世纪的逻辑学———在数学与哲学之间

形,前者的规则“实际上是表述了同一关系的可逆的和传递的性质”〔3〕541。他给出了关系逻辑的几种基本运算:关系积、逆关系、补关系,并为它们提出了一些主要原理,如“逆关系的相反者是相反者的逆关系”等。德?摩根的思想由皮尔士所发展,后者首次全面而系统地建立起了关系演算。

1.2 数理逻辑

19世纪的数学基础研究从另一条进路影响了逻辑学的发展。

数学分析(微积分)在经过17、18世纪的创立和蓬勃发展之后,却在19世纪遭受了基本概念的合法性的怀疑:“许多过去被看作是自明的东西,现在都需要证明……函数、连续性、极限、无穷这些概念表明需要更明确的规定。负数和无理数长期以来已为科学所接受,它们的合理性却必须得到更严格的证明”〔4〕11。“分析的严格化”运动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产生的,它的主要意图是要把数学分析奠基在算术之上,这个奠基迫使数学家们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严格的实数理论,并最终把他们的目标引向了对严格的自然数理论的构建。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代表人物主要有鲍尔查诺(Bernhard Bolzano,1781-1848)、柯西(Augustin-Louis Cauchy,1789-1857)、魏尔斯特拉斯(K arl Weierstrass,1815-1897)等。

弗雷格(G ottlob Frege,1848-1925)就身处这个大背景之中,其数学基础研究的特点在于他试图把数学奠基在逻辑之上,因此又被称为逻辑主义:“1.数学概念能通过明确的定义从逻辑概念中导出。2.数学定理能通过纯粹的逻辑演绎从逻辑公理中推导出来”〔5〕48。但是在对数概念的研究中他发现,使用自然语言的传统逻辑学本身就充满着不准确性和模糊性,从而无法满足严格性和明晰性的要求,于是他试图设计一种能够精确表达思想内容的人工语言,后者有助于确保推演的精确性。这就是他创建“概念文字”的初衷。

《概念文字:一种模仿算术语言构造的纯思维的形式语言》(1879)一书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包含了一套完善的形式语言,并且在其基础之上建立了一个一阶的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系统,因此在逻辑史上的地位很高:“它包含了现代逻辑的所有基本要素,它标志着现代逻辑的诞生,为现代逻辑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48;“弗雷格的逻辑有效地终结了亚里士多德逻辑二千多年来一直在学校占据的统治地位。后亚里士多德逻辑只是从弗雷格开始的”〔7〕148。《概念文字》的成就主要有两点:

(1)取消了主项和谓项之分,建立了命题演算。

传统的逻辑学总是以主谓形式来分析判断的内部结构,但是弗雷格意识到,有些判断虽然在主谓形式上不同,但是它们所表达的客观的思想内容却是一样的,对此他举的例子是“在普拉蒂亚希腊人战胜了波斯人”和“在普拉蒂亚波斯人被希腊人战胜”〔8〕8。因此主谓形式只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偶然特征,从而在意图摆脱后者束缚的概念文字中被取消了。

与此相应的是,弗雷格首先把判断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而引入,而不是先引入概念,从而也就有别于传统的概念先于判断的看法:“与布尔相反,我开始于判断及其内容,而不是概念。……我使概念的构成取自于判断”〔7〕202。因此弗雷格的逻辑是从命题演算入手的,而不是谓词演算。

与此相关的是,他引入了符号“├”,这个符号把判断的内容和对内容的肯定区分了开来:水平线表示把出现在它后边的符号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叫做内容线;竖杠则表示对这个内容整体进行肯定,从而叫做“判断线”。弗雷格的命题演算就是在这个符号的基础上再添加了“条件杠”和“否定杠”来进行的。

(2)引入函项、自变元与量词技术,建立了谓词演算。

在取消主谓之分的同时,弗雷格又借用了函项和自变元这对数学概念来对分析判断的内部结构。他认为一个判断表达了一个关系整体,它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这种关系整体的固定组成部分”,另一部分是“可由其他符号替代的符号”〔8〕28。前者即函项,后者为自变元。这种方法的一个优势在于,主谓命题和关系命题都可以轻易地用函数式f(x)或R(a,b,c…)来表示,从而在逻辑代数那里被分离开来的谓词逻辑与关系逻辑就被统一起来。

然后弗雷格又引入了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把它们应用到变元身上,从而形成了约束变元。约束变元的使用使得传统逻辑中的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单称命题的数量关系第一次能够得到真正的形式的处理,从而也就使完善的谓词演算成为可能。涅尔夫妇如此评价弗雷格这一发现的成就:“把量词应用于约束变元是现代逻辑的符号体系和方法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使得它不仅优于普通语言,而且优于布尔所用的代数类型的符号体系”〔3〕638。

施罗德曾批评弗雷格,认为他生造的概念文字破坏了由布尔等人确立起来的传统。对此弗雷格的回答是:“我的意图并不是要用公式来表达一门抽象逻辑,而是要通过书写符号来更为准确和清晰地表达思想的内容。事实上,我想建立的不仅仅是一种推理演算(calculus rationcinator),而且是莱布尼茨

01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26卷 第5期

意义上的普遍语言(lingua characterica)”〔9〕2。两派的分歧源自于他们对数学和逻辑的关系的看法不同。逻辑代数的支持者默认了数学(代数)要比逻辑更为根本,后者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应用。而弗雷格的看法则正好相反,逻辑研究的是正确思维的规律,而数学只是人类正确思维的一个特例。思维在弗雷格这里意味着客观的思想内容,因此首先需要一种专门为了准确表达思想内容而设计起来的语言,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构建演算,而不能一开始就从代数那里借用数学语言。

2 逻辑学与哲学:心理主义

与反心理主义之争

然而,数学家们对传统逻辑学所做的巨大改进在当时不少哲学家那里得到的评价却不高,譬如文德尔班(Wilhelm Windelband,1848-1915)就对逻辑代数作出了如下评述:“‘新分析’或‘演算逻辑’传播开来了,成为精巧机智而又无结果的智力游戏的广阔场地……他们忽视了这样的事实:人类活生生的实际思想与这一整套精心制作的形式结构毫不相干”〔10〕884-885。另一方面,当哲学参与到逻辑学的探讨中时,又往往纠缠于与逻辑学的定义与性质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逻辑学是一门什么学科?如何界定它的性质、地位、研究领域?它是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呢,还是奠基于其它学科之上的实践学科?这些问题在当时充满着争议,穆勒(John St uart Mill, 1806-1873)在《逻辑体系》(1843)开篇就指出了这种情况:“人们在界定逻辑学的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就如同他们在处理逻辑学的细节上一样。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大多数作者在论述逻辑学这个主题时往往采用同样的语言来表达不同的思想”〔11〕1。

2.1 关于逻辑学性质的三种看法

逻辑学通常被界定为研究正确思维的形式与规律的学说。但是一旦人们要求对“思维”这个词进行更为详细的界定时,分歧就出来了。在此我们至少可以区分出三个要素:首先思维可以表示和意志、欲望等相并列的一种心理活动;其次它也可以表示这种活动的成果,它们在语言中被表达出来;最后它也涉及到了在思维活动中被把握到的对象。这三者简而言之就是:思维活动、语言、对象,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被特别的强调,从而形成关于逻辑学性质和研究领域的不同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逻辑学和心理学一样,研究的对象都是心理活动,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心理学研究所有心理活动的规律,而逻辑学研究的仅仅是正确的思维这种活动的规律。如此逻辑学就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这种观点又被称为心理主义。其代表人物有穆勒、西格瓦特(Christop h Sigwart,1830 -1904)、利普斯(Theodor Lipp s,1851-1914)等,布尔在其晚年也一直致力于对逻辑学的心理学和认识论的奠基。

第二种看法认为逻辑学就是关于语言的学科,逻辑规律是语言规律。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主要是德?摩根。他说:“形式逻辑处理名称,而不是处理观念或这些名称所属的事物”,“名称是形式逻辑唯一的对象”〔12〕364。如果这种观点被彻底地坚持,那么逻辑学就成为了一门语言学。

第三种看法认为逻辑学处理的就是事物或对象本身。它并不否认逻辑学与思维相关,但同时认为,思维所揭示和把握到的就是事物的本质,因此思维规律和对象的规律是合一的。黑格尔(G.W. F. Hegel,1770-1831)就持这种观点,而这么做的一个后果是,“逻辑学便与形而上学合流了。形而上学是研究思想所把握住的事物的科学,而思想是能够表达事物的本质性的”〔13〕79。

2.2 心理主义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心理主义脱颖而出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一种逻辑观。不但如此,心理学还为自己提出了更为宏伟的目标,它试图把自己作为整个哲学的基础,以此来重构哲学。我们可以把后者称为广义的心理主义。心理主义的兴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即观念论(或唯心论)的衰落和自然主义的兴起。

曾经盛极一时的德国观念论在黑格尔生前就已经开始遭受怀疑,在其死后则更是陷入了土崩瓦解的局面。多数人对那些天赋观念和理念、先天的演绎推理和思辨丧失了兴趣,认为它们不过是一堆软弱无力的空话。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科学的精神开始全面主宰人们的世界观,这种精神就是彻底的经验主义。如此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人们只承认实在的经验之物的合法性,其它的一切都被看作是虚妄之物而被排斥。这种实在的经验之物首先包括遵循物理规律的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然后是在时间中不断流逝、变化的心理活动或事件,后者最终也是依赖于生理-物理因素的作用而变化的。这就是自然主义的世界观,从中可以产生出唯物主义、感觉主义、机能主义等各种理论,其支持者大多是一些训练有素的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尽管它们在细节上形态各异,但是都分享了这种共同的世界观。

在这种世界观的主导之下,真正的科学就只能是以这些经验之物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的经验科学:

11

论19世纪的逻辑学———在数学与哲学之间

“据说,一切科学只研究可经验的、实在的现实。凡非属现实的就是想象”,“因此经验主义者把真正的科学和经验科学视为同一物”〔14〕75。而哲学如果不想沦为一种非科学的呓语,也就不能逃脱以经验科学为准则的改造。在这种改造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认识论,它被改造成为了经验心理学。因为认识是灵魂或意识的一个功能,而意识不过就是前边所说的经验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表象、想象、意志等各种心理因素所组成,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它们的构成与变化、形成与消失的规律。如此改造后的哲学就是广义上的心理主义,它显然与英国的经验论传统颇为契合。

由于只承认经验之物的合法性,心理主义对自己的逻辑观的论证也就变得如此的简单和理所当然:逻辑学所研究的概念、判断、推理、演绎、归纳等等,所有这些显然都是一些心理活动,从而也是心理学所要研究的东西。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方面心理学所要研究的心理活动的范围要比逻辑学更广;另一方面,心理学寻求的是所有心理活动的自然规律,而逻辑学则仅仅寻求其中的一些规律,即正确的思维规律。因此,逻辑学只能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针对当时逻辑心理主义大肆盛行的状况,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曾不无讽刺地说:“在19世纪下半叶的哲学中,关于逻辑学发展阶段的特点,可以举出如下例子:一个狄尔泰级别的哲学家,终其一生只满足于在他的课上讲述最无聊的、无非用了点心理学来重温的教科书逻辑学”〔15〕236。

2.3 反心理主义

从心理主义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活跃着一些反心理主义的斗士,尤其是在德语区。面对着自然主义的大肆入侵和哲学的庸俗化,他们的思想是对没落的传统哲学的某种坚持和回归,是对一门独立于自然科学的哲学的重新要求和主张。

新康德主义者在喊出“重新回到康德”这个口号的时候,也重提了康德(Emanuel Kant,1724-1804)对一门独立于心理学的逻辑学的强调,后者曾指出:如果人们想通过添加心理学、形而上学、人类学的内容来扩展逻辑学,那么这只是“起因于他们对这门科学的固有本性的无知。当人们让各门科学互相跨越其界限时,这些科学并没有获得增进,而是变得面目全非了”〔16〕11。鲍尔查诺和洛采(Rudolf Hermann Lotze,1817-1881)也敏锐地觉察到了心理主义的内在缺陷。前者提出了“自在表象”、

“自在命题”和“自在真理”学说,认为它们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们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区别于心理主义所说的心理活动。洛采也持有类似的看法,并且通过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新的阐释,他指出了一种不同于经验之物的存在方式———“有效性”,命题和概念就是以这种方式存在的〔17〕208-209。

当然,最为学界所熟悉的反心理主义者是弗雷格和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可以说,正是他们的批判把心理主义送进了历史的故纸堆。弗雷格以极为强硬和明确的态度告诫世人要坚持心理学和逻辑学的区分:“要把心理学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明确区别开来”〔4〕8。在他看来,心理活动是完全主观的、私人的,从而也是无法传达的,而思想则是能够彼此交流的、可共同分享的东西,是客观的。心理学研究的是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而逻辑学研究的则是客观的思想的结合规律。

胡塞尔在其成名作《逻辑研究》第一卷“纯粹逻辑学导引”中花了很长的篇幅彻底地批判了心理主义。他指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经验事实的科学,永远无法提供逻辑学的精确的、先天有效的规律,对逻辑规律的心理学解释歪曲了它们的原初意义,使得它们成为了并非自己所是的东西:“心理主义的逻辑学家们忽视了在观念规律与实在规律之间、在规范性规定与因果规定之间、在逻辑必然性和实在必然性之间、在逻辑基础与实在基础之间所具有的那种根本性的、永远无法消除的差异”〔18〕59。同时胡塞尔还论证了心理主义最终会导致怀疑论的相对主义。

这些反心理主义者的一个共同点是区别了主观的心理行为和客观的思想内容,这是他们反攻心理主义的共同基地,因为后者的致命错误就在于混淆了这两者。他们承认在实在的经验世界之外,有一个客观的思想世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就处于这个世界中,所以逻辑规律也就不是经验世界的实在规律。这个客观的思想世界的特征有:无时间性、客观性、同一性、可以被不同的人所把握。正因如此,反心理主义者通常被人们冠之以“柏拉图主义”的名号。

由于这种柏拉图主义的立场,反心理主义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论证这个客观的思想世界的正当性?它是如何被个别的心理活动所把握的?因为从发生学来讲,我们总是在具体的、个别的心理活动中把握到客观的思想、发现逻辑规律,并且这些思想和逻辑规律也能应用或具体化到前者身上,但是这又是如何可能的呢?对这些问题的不同态度可以导致不同的哲学立场的产生,作为分析哲学之父的弗雷格和作为现象学之奠基人的胡塞尔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分道扬镳,从而开拓了完全不同的哲学领域。

21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26卷 第5期

3 结语:19世纪逻辑学的历史效应

前文的论述指出了19世纪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们是如何从不同的层面去探讨或改造逻辑学的,从而导致了当时逻辑学领域中所出现的纷繁复杂的状况。这种状况也从各个方面影响了20世纪的逻辑学、心理学和哲学的趋向。

一方面,逻辑代数的研究虽然因为数理逻辑的出现而逐渐消退或被融合,但是由于其易于操作的特点,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技术领域获得了相当普遍的应用,特别是在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领域中。而就数理逻辑而言,尽管弗雷格的概念文字极为天才,但是其符号体系在印刷上却是不方便的,因此马上得到了改进。众所公认的系统是由皮亚诺(G iuseppe Peano,1858-1932)于1894年在《数理逻辑的记法》中引进的,后来又由怀特海(Alf red Whitehead,1861-1947)和罗素(Bert rand Russell, 1872-1970)在《数学原理》(1910-1913)中得到了发展。此外,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的一致性和狭义的完备性也在20世纪前半叶得到了证明。这些都使得数理逻辑在二十世纪发展成为了一门成熟的学科。

另一方面,对逻辑学的哲学探讨也绝非毫无功绩。和心理主义的斗争导致了心理学从哲学主体中分离出去,成为了一门新的、自主的学科;同时,逻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的地位开始得到普遍承认。另外就哲学本身而言,反心理主义者也为哲学反思重新赢回了领地。在英美学界,它为语言哲学在20世纪的兴起铺平了道路。对此达米特说:“导致语言转向的与其说是通过少数更直接有影响的作家如罗素、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而逐渐传播的弗雷格哲学的详细内容,不如说是弗雷格与其他一些使用德语语言的哲学作家所分享的一种根本看法。这就是把思想从心灵中分离出来”〔19〕22。在欧陆哲学中,胡塞尔就是在批判心理主义的基础上,清理出了一个观念或本质的领域,而在对这个领域的被给予方式的反思和描述中诞生了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运动之一———现象学。

参考文献

〔1〕I Grattan-Guinness.The Search for Mat hematical Root s (1870-1940)[M].Princeton and Oxford:Princeton Uni2

versity Press,2000.

〔2〕William Ewald(ed.).From Kant to Hilbert:A Source Book in The Foundations of Mat hematics[C],Vol.1.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6.

〔3〕威廉?涅尔,玛莎?涅尔.《逻辑学的发展》[M].张家龙、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4〕弗雷格.《算术基础》.王路译.商务印书馆,2005.

〔5〕保罗?贝纳塞拉夫,希拉里?普特南编.《数学哲学》[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王路.《逻辑的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汉斯?D?斯鲁格.《弗雷格》[M].江怡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8〕弗雷格.《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M].王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9〕J ean van Heijenoort(ed.).From Frege to G del:A Source Book in Mat hematical Logic(1879-1931)[C].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7.

〔10〕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下卷)[M].罗达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1〕John https://www.360docs.net/doc/589857602.html,l.A System of Logic[M].London:Long2 mans,1916.

〔12〕J.N.Keynes.On t he Position of Formal Logic.Collected in Mind[C],vol.4,No.15.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79.

〔13〕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4〕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5〕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基本问题》[M].丁耘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16〕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7〕Hermann Lotze.Logic[M],Vol.II.Translated by Ber2 nard Bosanquet.Oxford:Clarendon Press,1888.

〔18〕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一卷[M].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19〕迈克尔?达米特.《分析哲学的起源》[M].王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On19th Century Logic:B et w een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Xi Ying2rui

(Depart ment of Philosophy,Western Philosophy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28,China)

Abstract:19th Century Logic was situated between Mat hematics and Philosophy.On t he one hand,mat hematicians created Algebra of logic and Mat hematical logic during t heir reforming of traditional logic.On t he ot her hand,philosophical discussions were concerned wit h problems about logic’s nature,status,foundation.This situation influenced20th century logic,psychology,philosophy in several aspect s.

K ey w ords:logic;algebra of logic;mat hematical logic;psychologism;anti2psychologism(本文责任编辑 费多益)

31 论19世纪的逻辑学———在数学与哲学之间

逻辑学试题库及答案 辛苦整理 最全版本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E 真假不定;O为假;I 真假不定。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文和诗歌”,这一划分违反了划分不全的规则。 38、从关系判断的性质来看,“父母关心子女”属于非对称关系;“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属于对称关系。 三、图表题: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A学生、B党员、C浙江籍学生、D大学生、E女学生、F三好学生。

逻辑学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1 某城市考上大学的学生中,女生的比例比男生高。根据这个事实,王老师认为本市女生学习比男生好。 以下哪项最能削弱王老师的结论? A、第一中学考上大学的学生中,男生的比例比女生高。 B、考生中男生的比例比女生低。 C、大多数考上大学的女生就是文科班的。 D、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参加体育活动。 E、全国考上大学的学生中,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 ■2 李教授说:矿泉水比纯净水含有更多的矿物质。所以,经常饮用矿泉水的人会增加肾结石的危险,因为矿物质会在肾脏里沉淀。 以下哪项最能削弱李教授的论证? A、有些矿物质也就是人体所必需的。 B、形成肾结石的只就是某些种类的矿物质。 C、矿物质在肾脏里沉淀的原因就是肾功能出现了问题。 D、有些经常饮用纯净水的人也有肾结石。 E、在平常的饭菜里也含有矿物质。 ■3 某三口之家节假日对瞧电视的态度如下:妈妈要瞧电视,什么节目都可以;爸爸可以不瞧电视,要瞧就瞧新闻节目;孩子可以不瞧电视,要瞧就瞧动画节目。她们根据自己的态度对以下意见表示自己的瞧法。 ①不瞧电视 ②瞧新闻节目 ③瞧动画节目 以下哪项就是不可能成立的? A、有一个人同意全部意见。 B、每个意见至少有两个人同意。 C、妈妈不同意①。 D、爸爸与妈妈都同意②。 E、孩子同意①与③。

■4 孟/关组合在雅典奥运会夺冠时,还有两对选手与她们几乎同时到达终点。在北京奥运会前,人们预测:虽然孟/关组合没有达到她们的最佳状态,但也有可能获得金牌。 以下各项中,除一项外都能提高孟/关组合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的概率,这不能提高夺冠概率的就是哪一项? A、孟/关组合在比赛中正常发挥。 B、那两对选手也没有达到她们的最佳状态。 C、那两对选手中有一对没有参加北京奥运会。 D、孟/关组合与那两对选手的成绩远远超过其她选手。 E、孟/关组合在比赛中超水平发挥。 ■5 李老汉说:“抗日战争期间,这里发生过屠村事件。” 以下哪一项就是李老汉说话必须预设的? A、李老汉就是屠村事件的幸存者。 B、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非常残暴。 C、中国历史上有过屠村事件。 D、中国历史上有过抗日战争那个时期。 E、李老汉从来不说谎话。 ■6 农业科学研究所对水稻品种进行施肥试验。试验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钾肥比磷肥多,则品种1号比品种2号长势好;如果磷肥比钾肥多,则品种2号比品种1号长势好。根据这个结果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 A、除钾肥与磷肥外,品种1号与品种2号不需要其它肥料。 B、氮肥也就是水稻生长所需要的。 C、品种1号与品种2号对于肥料的要求不一样。 D、如果改变了试验的其它条件,得到的结果可能就是不一样的。 E、在相同的条件下,品种1号与品种2号都比其它水稻品种长势好。 ■7 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则不就是骑车人违反了交通规则就就是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所以,如果骑车人没有违反交通规则,则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 上述论证与以下哪项最相似?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SOP 。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概念与语句的关系是()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是()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3、“圆是平面上的一个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当p才q,”“p→q”均真,则() (1)p真q真(2)p假q假(3)p真q假(4)非p真非q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1)小王和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不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可靠(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只有年满十八周岁,他才有选举权"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_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______ ,逻辑变项是_________ 。 2.若p取值为真,q取值为假,则"p或者q" 取值为。 3.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AP取值为,SIP取值为,SOP取值为。 4.论证是由、和三个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A. AS B. E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的逻辑错误。 A.虚假论据 B.预期理由 C.循环论证 D.推不出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犯罪分子是应受法律制裁的,这个被告应受法律制裁,所以,这个被告是犯罪分子。"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 运用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所有正当防卫都不是违法行为"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 (1)并非有的正当防卫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是非正当防卫 (3)有的非违法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3."这个案件的凶手是甲或者乙,现已查明甲是这个案件的凶手,所以,乙不是这个案件的凶手。"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4."如果甲是有罪的,则乙也是有罪的;现已认定乙是有罪的,所以,甲也是有罪的?quot;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5."只有案发时甲在现场,甲才是凶手;现已认定甲不是凶手,所以,案发时甲不在现场。"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6.同时断定"我们车间所有的产品是合格品"与"我们车间有的产品不是合格品"两个判断为真或为假,是否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若违反,则违反什么规律?为什么? 四、分析题(10分) 证明:三段论第一格"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 五、综合题(10分) 已知:(1)若甲和乙都参加律师考试,则丙不参加律师考试; (2)只有乙参加律师考试,丁才参加律师考试; (3)甲和丙都参加了律师考试; 问:乙和丁是否都参加了律师考试?请写出推导过程。 六、表解题(8分) 用真值表判定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如果是法律专业的学生,就要学习逻辑学;黎明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所以,黎明要学习逻辑学。 其推理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 c.变项 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 )。 a.逻辑常项相同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 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 3、“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概念属于(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普遍概念 d.负概念、。4、如果( ),那么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 a.a与b全异 b.a与b同一 c.a与b交叉 d.a真包含于b 5、“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两个判断中,“及格”和“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 )。 a.都是矛盾关系b.都是反对关系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 6、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 )。 a.概括和限制都对 b.概括和限制都错 c.概括对,限制错 d.概括错,限制对 7、如A为“《孔乙己》”,B为“《鲁迅全集》”,则A与B的外延关系为( )。 a.A真包含于B b.A与B相容 c.A与B全异 d.A与B交叉8、若用“Ds就是Dp”表示定义公式,则犯“定义过窄”的错误是指在外延上( )。a.Ds等于Dp b.Ds真包含于Dp c.Dp真包含Ds d.Ds真包含Dp 9、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10、在①“中国人是勤劳的”和②“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在①中是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非集合概念 d.在①中是非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集合概念 1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把这句话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同语反复 b.循环定义 c.定义过宽 d.定义过窄12、在性质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的是( )。 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联项和量项 d.谓项和量项 13、下列命题形式真假情况为三真二假的是( )。a.S A P b.S E P c.S I P d.S O P 14、当具有SIP形式的性质命题为真时,概念S与P之间一定是( )。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相容关系15、“没有S不是P与“S不都是P”这两个命题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差等关系16、若两个性质命题变项都相同,而常项都不同,则这两个性质命题( )。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逻辑学试卷及其答案三

逻辑学试卷(三)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在“并非‘当且仅当p,才q’中,逻辑常项是。 2.论证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3.在形成假说的阶段,主要应用推理和推理。 4.根据普通逻辑的律,若“王强是党员”为假,则“王强不是党员”为真;根据律,若“王强是党员”为真,则“王强不是党员” 为假。 5.在“逻辑形式中的项只有逻辑常项和变项”这一判断中,“逻辑形式中的项”与“逻辑常项”在外延上具有关系;“逻辑常项”与“变项”具 有关系。 6.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主项与谓项均不周 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7.一个有效的第三格三段论式,其大前提若为MIP,则其小前提应 为,结论应为。 8.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和 的逻辑根据。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说明: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括号内。) 1.“小丁与小王是同学”这一判断是( )判断。 (1)全称(2)特称(3)关系(4)联言 2.在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结论的知识( )前提的知识范围。 (1)少于(2)等于(3)超出(4)有时等于有时超出 3.“并非可能p”与“并非可能非p”之间具有( )关系。 (1)矛盾(2)差等(3)反对(4)下反对 4.若肯定p∧﹁q,而否定p→q,则( )的要求。 (1)违反同一律(2)违反矛盾律(3)违反排中律(4)不违反逻辑基 本规律 5.关系推理(一)“A与B不等值;B与C不等值;所以,A与C不等值” 与(二)“A蕴涵B;B蕴涵C;所以,A蕴涵C”( )。 (1)都是有效的(2)都是无效的(3)(一)有效(二)无效(4)(一)无效 (二)有效 6.若“所有P是S”与“有的S不是P”均真,则S与P之间的外延关系 是( )关系。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法律 逻 辑 学》 期 末考 试试 卷 1.“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A 或者 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 A.单独概念 集合概念 正概念 B.单独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 负概念 D.普遍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D. “甲班所有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6. A 与B 是交叉关系,B 和C 也是交叉关系,则A 与C 之间不可能( ). A.可能是全异关系 B.可能是真包含关系 C.必然是交叉关系 D.可能是全同关系 7. 下列各题中,限制和概括均正确的是( )。 A.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 B.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 C.将“故意犯罪”限制为“正当防卫”,概括为“犯罪” D.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8. 以“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 A. 未受贿 B.未犯法 C. 受贿 D.并没有犯法 9.“中国的法官是公平断案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公平断案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 A.真包含 B.真包含于 C.交叉 D.反对 10. 若“A 可以分为B 、C 、D ”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 与D 的外延可以是( )。 A.属种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 并不是说甲可能不懂刑法 C.并非甲不可能懂刑法 D.并非甲不必然不懂刑法 2. 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 )。 A .你来,他也来 B .或者你不来,或者他来 C .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 .只有你来,他才来 16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 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C )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C )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得 分 评卷教师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 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 法中的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得 分 评卷教师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 共20分) 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 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 法中的 。 、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 共20分) 1、“”与“”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2)

.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错选不得分也不扣分)(2*13分) 1、“所有人都是有缺点的”与“并非所有人都不是有缺点的”,这两个判断之间具有()。 B A、矛盾关系B、反对关系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 2.在下列概念中,()是单独概念。 D A、非洲国家B、省人代会C、高等院校D、亚洲 3、棉花能保温,积雪也能保温。据测定,新降落的雪有40%到50%的空隙,棉花是植物纤维,雪是水的结晶,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松多孔的。可见,疏松多孔的东西可以保温。A A、求同法 B、差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4、.“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小李在高等院校学习,所以,小李是大学生。”这个三段论违反以下哪一种错误()?D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四概念错误 D、中项不周延 5、城市运动会举行女子万米比赛决赛,湖北、湖南和云南各有三名运动员参赛。赛前,甲乙丙丁四位体育爱好者一起预测赛事结果。 甲:湖北队实力最强,这次决赛前三名,非湖北队莫属; 乙:湖北队没那么强,金银铜牌湖北队顶多拿一个; 丙:我认为湖南队或者云南队会拿到牌; 丁:第一名如果不是湖北队,就应该是湖南队。 比赛结束后的结果,发现上述四人的预测,只有一人言中。现在问: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项比赛的结果?A A、第一名湖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湖北队。 B、第一名湖北队,第二名湖南队,第三名云南队。 C、第一名湖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云南队。 D、第一名云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湖北队。 6“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所以,在高等院校学习的是大学生。”这个推理违反以 下哪一种错误()?D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四概念错误 D、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7、机修工和小轿车的比较恰恰类似于以下哪个对象和人体的比较? 以下四个选项,哪项最合适这种比较?B A、办事员 B、医生 C、修理工 D、狗 8、在下列真值形式中,()与“p∧q”之间的真假关系是矛盾关系。B A、?p∧q B、p→?q C、?q∧p D、?p∧?q 9、在黑、蓝、灰、白四种从深至浅排列的油漆中,一种油漆只能被比它自身或者比它颜色更深的油漆所覆盖。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一项或者哪几项,最确切地概括了能被蓝色覆盖的颜色?B (1)这种颜色不会是蓝色。 (2)这种颜色不会是黑色。 (3)这种颜色不如蓝色深。 A、只有(2) B、只有(3) C、只有(1)和(2) D、(1)、(2)和(3) 10、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的推理形式是()。A A、SAP,所以,SIP B、SIP,所以,SOP C、SEP,所以,并非SOP D、SOP,所以,并非SEP 11、在过去几年中,娱乐消费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大幅提高,电影院的收入却一直在下降。 影院界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录像带出租业的发展抢了电影院的生意。以下答案选项 均属实,其中拿一个选项最有力地削弱了上述观点?C A、租借录像带的费用远远高于看电影。 B、在消费者中,仍然有一部分人喜欢看电影。 C、在录像带出租业繁荣之前,电影院的生意就已经呈下降趋势了。 D、许多电影制片厂通过出售他们影片的录像版权获得大笔收入。 12、国家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说:现在大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比以前大有改观。因为, 现在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 上述结论可由以下哪个假设推出?C A、现在的大学生父母亲的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这使得大学生不再需要勤 工俭学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了。 B、尽管家境有改善,学生也应当参加勤工俭学来锻炼自己。 C、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一个标志。 D、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业上,勤工俭学的人就少些了。 13、开展国际营销的企业,一旦在某国外市场建立一套广泛的销售网络并取得销售显著 增长,就应该在国外市场采取与本国类似的营销策略。因此,在开创初期或在才建 立销售代表处的国外市场上,需采取与本国不同的营销策略。 以上哪项若为真,最支持上文中的结论?D A、国外市场与本国市场上销售网络可以完全相同。 B、广泛的营销网络要优于不发达的销售网。 C、某些国家经济比其他国家发展迅速。 D、比较起来,大型的国外市场比小型的更能适应本国营销策略。 二、双项选择题:(有2个可选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也不扣分)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页脚内容1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 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逻辑常量 和 逻辑变量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负概念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真 ,q 为 真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重言式 、 矛盾式 还是 非重言的可真式 。 5、直言命题的 主项 和 谓项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否定式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不当记者的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全同 关系和 真包含于 关系。

页脚内容2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的 共变法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真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真实性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 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b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 使用语词“人”的是 ( d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c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 p”中,逻辑常项是()。 2.在的空括号内,填入变项符号(),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3.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数量”来考虑所属的种类,语句“贵阳是城市”中的“城市”属于()概念。 4.在关系概念“全同、真包含于、交叉、矛盾”中,属于反传递关系的是()。 5.从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中,“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是()。 6.从真假条件考虑,当q()时,p无论是真是假,()总是真的。 7.在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求异法的特点是()。 8.根据变通逻辑基本规律中()律,当“只有小王上场,甲队才能获胜”为真,联言判断()为假。 9.如取值为假,则()取值为()。 10.在“氧化铁不是有机物,因氧化铁不含碳,而凡有机物都是含碳的”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中表示中项的语词是()。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判断是互相矛盾的,那么它们() ①常项和变项都相同②常项相同,变项不同③常项和变项都不同 ④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2.普通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的是()。 ①前提的真假②前提与结论的内容联系③结论的真假

④前提与结论间的形式联系 3.如肯定,而否定,则()的要求。 ①违反同一律②违反矛盾律③违反排中律④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4.一个有效的三段论的小前提是E判断,其大前提是()。 ①MAP ②PAM ③MEP ④PIM 5.“《家》、《春》、《秋》是巴金的小说”和“《家》、《春》、《秋》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这两个判断()联言判断。 ①都是②前者是而后者不是③都不是④前者不是而后者是 6.a“甲班学生都是上海人”和b“甲和乙都是上海人”,这两个判断()。 ①都是A判断②a是A判断,b不是③都不是A判断 ④a不是A判断,b是 7.若与均真,则()。 ①p与q均真②p真q假③p假q真④p与q均假 8.由并非SAP可推出SOP,其根据是逻辑方阵中的()关系。 ①矛盾②反对③下反对④差等 9.据真值表,以下判断形式中与具有等值关系的是()。 ① ② ③ ④ 10.已知必然P真,可推出()。 ①非P真②可能非P假③P假④必然非P不假 11.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①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②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经典逻辑学期末考试D卷.doc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逻辑学考试试卷(D) 考试时间:2016年1月7号时间:14:00~16:00 考场:文E303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直言命题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_________命题;主谓项都不周延的是________命题。 2.只有在前件______而后件______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才假。 3.已知SAP真,根据对当关系,可推知SEP______,SOP________,SIP_________。 4.根据换位法规则,________命题不能换位;SAP换位后得_________。 5.若p→q值为真,则?p∨q_____,p∧?q__________。 6.一个正确的三段论,若中项周延两次,则它不可能是_______格,也不可能是第______格。 7.如果第二格三段论的大前提为PEM,结论为SEP。那么小前提应为_________。 8.从种概念过度到数概念叫做概念的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有效三段论AAA式属于() A.第一格 B.第二格 C.第三格 D.第四格 2.燃素说不是真理,燃素说是假说;所以,所有假说都不是真理。这个三段论犯了()错误 A.四项错误 B.中项两次不周延 C.小项不当周延 D.大项不当周延 3.“所有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为前提进行换位法直接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A.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C.有的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D.有的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商品4.“省人民医院--市人民法院--区人民法院”作为连续() A.概括,不正确 B.概括,正确 C.限制,不正确 D.限制,正确 5..与“只有非p,才非q”等值的命题是() A.如果非p,才非q B.如果非q,则非p C.如果p,则q D.q并且非p 6.“参加会议的都不是科学家”和“参加会议的没有一个不是科学家”这两个命题之间是()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从属关系 7.有一个正确的三段论第二格,中项在大前提中不周延,小项在结论中周延,这个三段论的形式是() A.AOO式 B.EAE式 C.AEE式 D.AAA式 8.如果以“所有A都不是B,所有A都是C”为前提,进行正确的三段论推理,可得出() A.有C不是B B.有B不是C C.所有C都不是B D.所有B都不是C 9.下列推理形式中,正确的是() A.(p←→q)∧?p→q B.(p→?q)∧p→q C.(?p∧q)→(q∧?p) D.(p∨?q∨r)∧?q→(p∨r) 10.“如果某人未犯法,那么某人未犯罪;某人犯罪,所以,某人犯法。”这个推理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 A.肯定前件式 B.肯定后件式 C.否定前件式 D.否定后件式 11.“一个推理结论不必然正确,或者是由于前提虚假,或者是由于推理形式不正确;这个推理结论不必然正确是由于前提虚假;所以,整个推理结论不必然正确不是由于推理形式不正确。”这个推理是() A.正确的相容选言推理 B. 正确的不相容选言推理 C.错误的相容选言推理 D. 错误的不相容选言推理 12.若p、q都为假,则与“p或者q”等值的命题是() A.如果p,那么q B.只有p,才q C.p并且q D.p当且仅当q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28430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错选不得分也不扣分)(2*13分) 1、“所有人都是有缺点的”与“并非所有人都不是有缺点的”,这两个判断之间具有()。B A、矛盾关系B、反对关系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 2.在下列概念中,()是单独概念。D A、非洲国家B、省人代会C、高等院校D、亚洲 3、棉花能保温,积雪也能保温。据测定,新降落的雪有40%到50%的空隙,棉花是植物纤维,雪是水的结晶,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松多孔的。可见,疏松多孔的东西可以保温。A A、求同法 B、差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4、.“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小李在高等院校学习,所以,小李是大学生。”这个三段论违反以下哪一种错误()?D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四概念错误 D、中项不周延 5、城市运动会举行女子万米比赛决赛,湖北、湖南和云南各有三名运动员参赛。赛前,甲乙丙丁四位体育爱好者一起预测赛事结果。 甲:湖北队实力最强,这次决赛前三名,非湖北队莫属; 乙:湖北队没那么强,金银铜牌湖北队顶多拿一个; 丙:我认为湖南队或者云南队会拿到牌; 丁:第一名如果不是湖北队,就应该是湖南队。 比赛结束后的结果,发现上述四人的预测,只有一人言中。现在问: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项比赛的结果?A A、第一名湖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湖北队。 B、第一名湖北队,第二名湖南队,第三名云南队。 C、第一名湖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云南队。 D、第一名云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湖北队。 6“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所以,在高等院校学习的是大学生。”这个推理违反以 下哪一种错误()?D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四概念错误 D、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7、机修工和小轿车的比较恰恰类似于以下哪个对象和人体的比较? 以下四个选项,哪项最合适这种比较?B A、办事员 B、医生 C、修理工 D、狗 8、在下列真值形式中,()与“p∧q”之间的真假关系是矛盾关系。B A、?p∧q B、p→?q C、?q∧p D、?p∧?q 9、在黑、蓝、灰、白四种从深至浅排列的油漆中,一种油漆只能被比它自身或者比它颜色更深的油漆所覆盖。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一项或者哪几项,最确切地概括了能被蓝色覆盖的颜色?B (1)这种颜色不会是蓝色。 (2)这种颜色不会是黑色。 (3)这种颜色不如蓝色深。 A、只有(2) B、只有(3) C、只有(1)和(2) D、(1)、(2)和(3) 10、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的推理形式是()。A A、SAP,所以,SIP B、SIP,所以,SOP C、SEP,所以,并非SOP D、SOP,所以,并非SEP 11、在过去几年中,娱乐消费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大幅提高,电影院的收入却一直在下降。 影院界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录像带出租业的发展抢了电影院的生意。以下答案选项 均属实,其中拿一个选项最有力地削弱了上述观点?C A、租借录像带的费用远远高于看电影。 B、在消费者中,仍然有一部分人喜欢看电影。 C、在录像带出租业繁荣之前,电影院的生意就已经呈下降趋势了。 D、许多电影制片厂通过出售他们影片的录像版权获得大笔收入。 12、国家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说:现在大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比以前大有改观。因为, 现在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 上述结论可由以下哪个假设推出?C A、现在的大学生父母亲的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这使得大学生不再需要勤

大学逻辑学期末考试题一

逻辑学期末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 1、“如果有的科目考试不及格,那么他领不到毕业证。”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其中,逻辑常项是,逻辑变项是和。 2、在三段论第一格中,中项M分别是大前提的和小前提的 。 3、根据有关推理规则,判断不能换位,不能换质位。 4、根据不矛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具有 关系的判断假。 二、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 1、A、研究生B、学生C、党员 2、A、推理B、演绎推理C、选言推理 3、A、电大学生B、北京电大学生C、工人D、北京电大 三、指出下列定义或划分中包含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1、数学就是基础科学 2、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3、北京大学可分为中文系、历史系、数学系、化学系、西语系,等部门。 4、大学可分为重点大学、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政法专业大学和其它 一般性大学 5、逻辑学不是研究思维内容的科学

四、单项选择题 1、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逻辑常项 B、语言表达形式 C、逻辑变项 D、思维 2、“当且仅当p,则q”与“要么p,要么q”这两个判断形式包含着(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3、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则a与b之间具有()关系 A、全同 B、真包含于 C、交叉 D、真包含 4、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从个别到一般 B、结论是或然的 C、从个别到个别 D、前提蕴含结论 5、当可能P真时,则()为真 A、必然P B、不必然非P C、必然非P D、可能非P 6、在选取言证法所使用的推理是选言推理的() A、肯定否定式 B、否定肯定式 C、肯定后件式 D、否定后件式 7、与“他可能不是电大学生”具有等值关系的判断是() A、他可能是电大学生 B、他可能性不是电大学生 C、他不必然是电大学生 D、他不必然不是电大学生 8、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确限制的是() A、思维形式→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B、判断→简单判断→性质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