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说课稿.docx

合集下载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篇一: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第二课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地图版必修)[2006-2-1320:39:00|By:小木]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到信息技术和人类休戚与共,需要我们善意对待、健康使用教学重点:1.从四个方面看待信息技术发展历史2.信息技术的发展越势如何3.合肥市理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难点:1.信息技术的发展越势如何2.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课时数:1课时正课讲解课本第5页的资料说明了信息的什么问题?答:说明信息与先进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点出了信息技术这一主题。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1.从人类社会发展史角度看,信息技术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⑴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

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

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⑵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⑶印刷术的发明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

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⑷电报、电话、广、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的限制电报: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情报人员使用最简单的电脑,“长江,长江,我是黄河,我是黄河。

【优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推荐word版 (6页)

【优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推荐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篇一: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是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感受到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而引发在自己身边的变化或影响,同时通过寻本溯源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从而认识到信息技术和人类休戚与共,需要我们善意对待、健康使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该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受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学会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和先进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通过活动,加深对信息技术悠久历史的了解。

通过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应用例子,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合理使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信息和先进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学会善意对待信息技术、健康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难点: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策略通过案例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以任务驱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七、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篇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公开课获奖教案123篇三:《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盐城市龙冈中学还华山课题: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课时:1课时教学分析:1、学内容分析:在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特征以及作用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三节内容,在学生理解信息的特征,信息社会良莠并存的现状的基础上,结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例及对个人生活和学习的影响,让学生利用现有的技术水平,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制作成一个电子作品,呈现自己的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回顾信息技术的发展,展望未来,体会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明确社会责任,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为后面各种信息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班容量大的特点,本节内容,我计划用3课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软件进行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技术制作作品来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软件对信息进行加工与表达难点:通过制作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四:教法和学法本节课的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分组教学、协助探究等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个人活动和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给予引导、帮助和辅导,对作品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同学之间也要进行自评和互评。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现在坐在教室里,轻轻点动鼠标,网络上大量的信息就可以信手拈来,而我向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没有见过计算机,没有听说过网络,经过20年的时间的发展,信息技术发生了这么天翻地覆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呀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诞生于美国,经过60多年的时间,那个一个庞然大物发展到现在我们使用的微型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发展速度如此惊人,真是日新月异。

今天,你们在享受着信息技术给你们带来的极大便利,你们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吗,你们能预测信息技术的未来吗?---------------------引入新课2、自主学习大家快速的阅读教材,回顾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应用实例因为大家在初中阶段已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在上节课五彩斑斓的信息社会,列举了很多应用实例,同学们能很快掌握,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识。

信息技术教案: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案: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案: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虚拟现实技术:游戏等。

()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

()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助手电子商务()等。

:图形用户界:磁盘操作系统:中央处理器:电子商务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电脑配置说明:奔腾(即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对角线长度表示尺寸)。

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三篇

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三篇

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三篇【导语】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在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以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

二、教学对象分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新生,该年级的学生至少初中三年都接触过信息技术课,大多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受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身边的信息技术的发掘和对信息技术的历史的探索,让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应用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七、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

首先,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本节课开头的一则资料回答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在游客生命处于危机的时刻,他们利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救助?学生1:手机。

学生2:利用手机的微弱信号,发出求救信息才得以脱险。

师生一起总结:这段材料说明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师活动:IT(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2024年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

2024年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教育部门对信息技术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将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4.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介绍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交通等,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3.信息技术与教育:探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如在线教育、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等,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5.信息安全与伦理: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信息技术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新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任务完成、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2.成果评价:评估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所提交的作业、作品等成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与教学反思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与教学反思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与教学反思第一章:信息技术的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1.3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二章:计算机网络技术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2.2 互联网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3 互联网的应用服务第三章:移动通信技术3.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3.2 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与应用3.3 5G与物联网技术第四章:技术4.1 的定义与发展趋势4.2 的应用领域4.3 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五章: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5.1 大数据的定义与特点5.2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与架构5.3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应用案例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普遍较为肤浅,对新技术的了解局限于日常生活。

在讲解每个章节时,我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原理与作用。

针对不同章节的特点,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网络技术时,我利用图解和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网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在教授技术时,我引导学生关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导致在实际应用中遇到困难。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并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总体来说,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

第六章:数字化生活与工作6.1 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与意义6.2 数字化生活方式的变化6.3 数字化工作环境的特点与挑战第七章: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7.1 网络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7.2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措施7.3 个人隐私保护的策略与实践第八章:新兴技术探索8.1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8.2 区块链技术原理与应用8.3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融合第九章:信息技术伦理与社会责任9.1 信息技术伦理问题概述9.2 信息技术行业的道德规范9.3 信息技术与社会责任第十章:未来信息技术的展望10.1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预测10.2 未来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0.3 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与挑战教学反思:在教授第六章时,我注意到学生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实际影响理解不足,在课堂上我引入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字化生活与工作的变化。

最新整理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包括两大块:1.信息技术及其悠久的历史,主要是描述通信技术的发展史;神奇的计算机技术,阐述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丰富的因特网,让我们了解网络对人们工作、生活、学习方式的改变。

2.制作电子作品,通过完整的电子作品制作过程的学习,了解基本的文字编辑软件的操作,并扩展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为以后加工表达信息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节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历史和趋势;第二节制作电子作品并交流评价。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认识到信息及网络社会的现状。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

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

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信息及网络的历史、发展趋势、作用,学会制作电子作品。

2、过程、方法目标:能结合实际理解信息的应用及因特网的应用,能利用软件加工文本、图像等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辩证的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学习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及发展趋势2、制作电子作品五、教学难点:通过实践完成电子作品的制作,并对它们进行评价、交流。

六、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巩固:信息有哪些基本特征,举例说明?(二)新课导入: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信息的含义,那么通过大家平时的观察,能否总结人类是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的?1.信息获取:阅读、交谈、书信往来、电视、因特网等。

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内容分析在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以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

二、教学对象分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新生,该年级的学生至少初中三年都接触过信息技术课,大多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受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身边的信息技术的发掘和对信息技术的历史的探索,让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应用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习惯。

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发展趋势。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如计算机、网络、智能手机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吗?它对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2.课堂讲解a.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文字的出现。

b.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印刷术的发明。

c.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

d.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网络、智能手机等。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推动了经济发展。

c.提高了教育质量。

d.促进了政治民主。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信息技术在未来会有哪些发展趋势?4.课堂小结(2)强调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影响,那么你们知道信息技术在未来会有哪些发展趋势吗?2.课堂讲解a.5G技术的普及。

b.的应用。

c.区块链技术的崛起。

d.物联网的发展。

(2)分析这些发展趋势对人们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影响。

3.课堂实践(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关于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方面的资料。

4.课堂小结(2)强调关注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1.课堂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影响和趋势,那么你们对信息技术有什么样的认识和体会?2.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本组讨论成果。

3.课堂实践(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制定一个提高信息素养的计划。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教案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教案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教案标题: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影响。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应用。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计算机、网络、软件等。

2. 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

3. 解释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影响,如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创新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几个信息技术应用的案例,如无人驾驶汽车、虚拟现实等。

2. 分组讨论每个案例的优势、挑战和可能的改进方向。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并分享给全班。

四、实践活动(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项目,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解决。

2.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案,并展示给全班。

3. 全班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和创新想法。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未来的影响和挑战。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领域的想法。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的资料。

3. 小组项目所需的计算机、网络和软件设备。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项目的设计方案和展示。

2. 学生对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的总结和反思的质量和深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信息技术竞赛或创新项目。

2. 提供更多信息技术发展的资源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

3. 组织参观信息技术企业或科技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的创新力量。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组织方面,课堂讨论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
2.教学方法方面,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还有待加强,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仍感陌生。
(三)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以下改进:
1.优化教学组织,合理分配课堂讨论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讨论中来,提高课堂互动性。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15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板书:信息技术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
1.讲解内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应用领域、对社会的影响。
2.结合PPT和案例分析,详细讲解以下内容:
a.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到互联网的普及,再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崛起。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等。
-学生在课后拓展学习后,可以撰写学习心得或感悟,与同学分享交流,共同提高。
板书设计
1.主题: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发展历程
-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通信技术
-应用领域
-教育
-医疗
-交通
-金融
-娱乐
-社会影响
-提高生产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双刃剑特性,学会在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的前提下使用信息技术。
-培养对信息技术的责任感,意识到作为信息社会的一员,应当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说课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说课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随州市曾都一中刘学兵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来自古乐之乡,编钟出土之地-随州市曾都区第一中学,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教材分析】“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是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理论性较强。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一个重点。

主要从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来介绍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从而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善意对待健康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悠久历史和发展趋势;2、过程与方法:能够体验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变化,并感受到信息技术对生活、学习的影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体验和调查问卷统计,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合理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从五个方面看待信息技术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2、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对象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及辩论。

教学对象上我校学生大部学生来自农村,对先进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及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还比较模糊,部分学生对使用信息技术还比较盲目。

【教法及学法选择】教学方法上我尽量选用学生熟知的材料事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游戏,动手体验,大胆培养学生敢于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过程】展示材料,导入新课。

材料一:1975年,在我省的云梦出土了一批秦代木牍,其中有当时从军的黑夫与惊写的两封家信。

这是我国首次发现年代最早的家信。

想象一下,这两封家书,在当时要经过怎样的辗转,才能到达家人的手中?也许,它就不曾到达家人的手中,直接从秦寄到了今天。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说课稿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说课稿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信息技术领 域的前沿话题或争议问题,培养学生的批 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利用实验室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上机操作 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 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 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设计任务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完成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作 品或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 ,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 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材分析与选用
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用《信息技术基础》教材,该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涵盖计算机基础 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
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培养
引入创新教育理、勇于探索,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思 维。
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创业计划大赛 、科技创新项目等,培养其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强跨学科交叉融合
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 技能进行交叉融合,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造 力。
03
信息技术发展概述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从1940年代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经历了从巨型 机到微型机,从单机到网络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
互联网的诞生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从Web 1.0的信息展示到 Web 2.0的用户参与,再到如今Web 3.0的数据驱动。
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全面的信息技 术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 息技术技能,培养信息意识,提高信 息处理能力。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一般的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分析: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三)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

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

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兴趣,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学生作答: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2、新课导入让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并提问: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作答:说明了信息及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内容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学生阅读课本第6页,要求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在讲解时可以短语概括该次革命对信息处理的影响,以加强学生的印象,强化其记忆。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口耳相传,心记脑存”。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传之于万里,留之于百年”。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前人垂古,后人识古”。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千里眼,顺风耳”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主题是《口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口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理论性较强。

本节主要从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来介绍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从而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个人学习生活的影响,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善意对待健康使用信息技术。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2、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学会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

过程和方法目标:
1.体验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变化;
2•感受信息技术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合理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主义世界观,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口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二、学情分析
高屮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

学生对于本节课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问题认识还比较模糊。

三、教法分析
依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标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确立以下教法:设定特定的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法,以解决问题来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适时地结合演示法、讲解法、引导法来完成教学。

四.学法分析
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屮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
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屮'学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确立以下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记理论内容,掌握学习内容。

同时在辩论活动屮,积极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

五、教学环境
汁算机网络教室:以极域电子教室控制系统为平台进行统一-教学和管理。

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温故知新(5分钟)
复习第一节内容。

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学生作答: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
设计选择题,对第一节内容进行复习强化。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让学牛观看“泰坦尼克号”图片和2002年“沉船事故”的新闻材料,提问: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作答:说明了信息及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新闻材料等,通过问题的形式进行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主动学习,为本课顺利进行作好铺垫。

(三)知识点拨,强化记忆(20分钟)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从不同角度提出信息技术的概念,重点介绍教材对信息技术概念的描述。

以成语“学富五车”来引入信息技术发展历史的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信息技术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呢?”来阅读课本第6页的内容,并识记信息技术发展的五次革命。

通过故事概括该次革命对信息技术的影响,以加强学生的印彖,强化其记忆。

主要有以
下资料:
“你说我猜”模拟语言产生的背景、“结绳记事”描述文字产生的背景、“四大发明”
介绍其对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电话Z父”贝尔和“电报的始祖”莫尔斯引入第
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最后通过QQ、手机、微信等介绍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从DOS到WINDOWS是越来越好的人机界面。

结合虚拟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图片素材,介绍信息技术“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
面”的发展趋势;
通过具有个性化特征的U盘、鼠标、智能手机等素材,介绍信息技术“越來越个性化
的功能设计”的发展趋势;
结合教材的图表,提出问题: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年份
越来越来大,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來越來低。

性能价格比越来越高。

从而说明信息技
术“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的发展趋势。

3、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信息技术利大还是弊大?在辩论的过程屮由学生阅读总结信息技
术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辩论后选取个别方面进行介绍,如“网络成瘾症”、
“网恋”等与青少年相关的方面。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通过生动的图片、故事、游戏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理
解抽象概念、识记学习重点内容。

同时,辩论的形式既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掘信息技
术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在双方的辩论过程中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
的理解
(四)总结分析,促进发展(10分钟)
以填空的方式对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进行回顾;
通过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理解掌握;
以列表的形式让学生针对“如何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进行分类概括。

[设计意图]:总结问题,突破难点。

通过填空、案例和列表等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
有步骤的掌握知识点,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说教学反思
本课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在讲到“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这一内容,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以辩论“信息技术利大还是弊大”这一主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的正、负面影响充分发掘出來,在辩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屮能明辨是非,养成合理使用信息资源的习惯,为以后的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正确指导做好充分地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