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诊断 PPT
心电图的判读PPT课件
诊断
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 高血压 高脂血症 糖尿病(Ⅱ型)
41
诊断依据
胸骨后方压榨性疼痛,持续时间、疼痛放 射、疼痛诱因、疼痛缓解方式均符合心绞 痛诊断。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抽烟,系动脉 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胸痛时心电图有缺血改变,活动平板运动 试验阳性。
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中段80%狭窄。
22
心肌缺血(2)
23
心肌缺血(3)
24
急性心肌梗死(1)
25急性心肌梗ຫໍສະໝຸດ (2)26心肌梗死:定位和定位范围
前间壁:V1, V2, V3 局限前壁:V3, V4, V5 前侧壁:V5, V6, V7, aVL, I 广泛前壁: V1, V2, V3, V4, V5 下壁:II, III, aVF 下间壁: V1, V2, V3, II, III, aVF 高侧壁:aVL, I 正后壁:V7, V8
38
进一步的临床资料
体格检查
血压——160/100mmHg。 体位:是否自动体位,若不能平卧需排除肺脏淤血——自
动体位。
皮肤粘膜:有无紫绀,有无苍白(排除贫血)——皮肤粘 膜无苍白、紫绀。
心脏:心尖搏动位置、强度,心脏相对浊音界,心脏听诊 有无杂音及额外心音——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 线内0.5cm处,呈抬举样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cm。心 脏听诊心率80次/分,律齐,A2亢进。
7
窦性心律
8
房性早搏(1)
9
房性早搏(2)
10
房性早搏(3)
11
房性早搏(4)
12
室性早搏(1)
13
室性早搏(2)
14
室性早搏(3)
早搏课件
房性早搏的联律间期(PP’)
交界性早搏的联律间期
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
• 代偿间期:由于异位搏动提前出现替代了一个正常的窦性搏
动,而在异位搏动之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 为长的间歇。
• 代偿间歇:指早搏的联律间期和代偿间期之和。
联律间期
代偿间期
联律
• 在频发早搏中,早搏与主导节律可以成对或成组地发生,连续3次或以上。 • 早搏二联律:指早搏与主导心搏交替出现。 • 早搏三联律:假三联律指每两个主导心搏后出现一个早搏。 真三联律指每一个主导心搏后出现两个早搏。 插入性早搏:指插入在两个相邻正常窦性搏动之间的早搏。
0.20s
0.20s
0.36s
0.20s
0.20s
频发房性早搏未下传
心室内差异传导 定义:指室上性激动通过处于相对不应期的心室传导组织 时,由于受到相对干扰,而使QRS波形发生畸形的 现象。
房室交界性早搏
概念:当提前的异位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时,即称为交界 性早搏。 其主要特点是双向传导,按其房室兴奋程序的先后,产 生逆行P’波和QRS波群之间各种不同的时间关系。 心电图特征: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呈室上性;
单源性室性早搏
多源性室性早搏
多源性室性早搏(双源性室性早搏)
多形性室性早搏
II
V1
成对出现的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
概念:心房内异位起搏点提前发生的激动。
心电图特征:
提前出现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P’-R间期>0.12s; P’波后QRS波群呈室上性; 代偿间歇不完全
II P’ V1
房性早搏的特殊形式
部分房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可以延长。 提前的异位P’波后无QRS—T波,则为未下传的房期早搏。 有时P’波下传,QRS波群增宽变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称房性早搏伴室 内差异传导。
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PPT课件
心房
心室
5.心脏传导阻滞
心脏任一部位的不应期延长引起的冲动传导迟延 或阻断
按发生部位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按严重程度分为:Ⅰ度(传导延缓)、Ⅱ度(部 分激动发生漏搏)、Ⅲ度传导阻滞(传导完全中 断);
按变化过程分为:永久性、暂时性、交替性、
1)窦房传导阻滞
巧合于期前收缩波的任意位置。
3.异位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动过速:≥3个连续异位心律;
特点:突发突停,心室率快速而匀齐,
>150次/min;
室上性(包括房性、交界性);
室性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波难以辨认,QRS波与窦性者相同; 频率范围每分钟为150240次,节律
匀齐。
Ⅰ度窦房传导阻滞普通心电图机不能观察 到;
Ⅲ度窦房传导阻滞与窦性静止较难鉴别;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才有明确的心电图诊断, 可分为MorbizⅠ型和Ⅱ型。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
MorbizⅠ型:长间歇之前的P-P间隔逐渐缩 短,于出现漏搏后又突然增长(称文氏现 象);
MorbizⅡ型:在规则的窦性心律中突然出 现一个漏搏间隙,这一长间隙恰等于正常窦 性P-P的倍数(完全代偿间歇),其余P-P 间隔固定不变。
在失去P波之前或之后的P-P间隔与正常P-P 间隔
不成倍数关系。
2.期前收缩(早搏)
早搏就是早期发生的一次短暂的心搏, 常常干扰窦性心律。 早搏本身不产生症状,早搏后正常搏
动 泵出过多的血液可以令人感到一次心
悸。
2.期前收缩(早搏)
早搏是潜在的持续性心动过速的第1个搏 动,
其后可以跟随多个形状类似的搏动; 二联律:每1个正常搏动后跟随1个早搏; 三联律:每2个正常搏动后跟随1个早搏; 早搏可以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脏的任何
早搏的治疗PPT课件
(2)稳心颗粒----中国第一个批准专门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 是功能性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
电生理研究证实,有调节Na+、K+、Ca2+等离子通道的作 用.
用法用量:一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疗程4周,长期服 用未见副作用.
a
42
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早的治疗
(3) 可短时应用心律平、美西律、莫雷西嗪;切记- -不可长期服用!! 不宜选用奎尼丁、索他洛尔、胺碘酮等。
a
38
室性早博的治疗
▪ 治疗原则及方法
▪ 首先要对病人室早的类型、症状及原有心脏 病变作全面了解;
▪ 然后确定是否治疗、如何治疗及治疗终点。
a
39
室性早搏治疗原则
1、有症状(伴血液动力学影响)还是无症状 心律失常?
2、有无严重基础心脏病?
3、心律失常是否可能再发,或是由短暂(或非复发)
的促进因素引起?
▪ 早搏的种类 一般而言,除了发源于窦房结的窦性 早搏属于正常且较少见外,其他常见的按部位的不 同而分为三种:①房性早搏;②交界性早搏;③室 性早搏。
a
2
发生率
※ 心律失常前三位:(1)室早;(2)房颤;(3)房早。
※ 室性早搏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 近 年有增多的趋势。
※ 据动态心电图观测:在无症状的正常人中, 8—12小时的连续观测有14~44%,24小时连续观测 有50%,48小时连续观测有73%出现室早。
ppt设计文案策划合同简历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
室性早搏
的判断及治疗
ICU 戴文珍
a
1
定义
▪ 早搏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群相
当广泛,包括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早 搏是指心脏某一部位较基本心律提前发出冲动,而 提早引起心脏的一部或全部除极,从而发生了心脏 提前搏动,故早搏又称为期前收缩。
2024年度《室性早搏的诊治》PPT课件
2024/3/23
诊治
对于多形性室性早搏的治疗,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可给予抗心 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 虑射频消融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
16
频发室性早搏
定义
频发室性早搏是指室性早搏发作频繁, 每分钟超过5次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 测室性早搏总数超过总心搏数的10%。
2024/3/23
18
05
室性早搏的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Chapter
2024/3/23
19
并发症类型及危害程度
心脏性猝死
室性早搏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导 致心脏性猝死,这是室性早搏最严重 的并发症。
心力衰竭
心肌病
长期室性早搏可能导致心肌结构和功 能异常,引发心肌病。
频繁的室性早搏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 能下降,进而引发心力衰竭。
2024/3/23
24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测序和生物标志物等技 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室性早 搏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新型治疗技术
导管消融、无创性心脏电复律等 新型治疗技术不断涌现,为室性
早搏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跨学科合作
室性早搏的诊治涉及心血管内科、 心脏外科、影像医学等多个学科, 未来跨学科合作将有助于提高诊
导管消融治疗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 考虑导管消融治疗,通过破坏心脏内异常的 电传导通路来消除室性早搏。
对于高危患者,可以考虑植入ICD以预防心 脏性猝死的发生。
2024/3/23
22
06
临床危急心电图的识别PPT课件
室上速分类
(一)常见型 1、房室顺向型环行折返性的心动过速(发生率40%) 2、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50%)
(二)非常见型(发生率10%) 1、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不典型性) 2、不间断型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由一条慢径路参与 的环行运动) 3、房室结自律性增高心动过速 4、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5、房内折返性及自律性增高房性心动过速。
1.1 长 R-R 间期逸3.0s; 1.2 心动过缓平均心室率<35 次/min; 1.3 首次发现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平均心室率<40 次/min; 1.4 Q-T 间期明显延长伴 R on T 室性期前收缩; 1.5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逸150 次/min,持续逸30s; 1.6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1.7 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1.8 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逸230 次/min; 1.9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平均心室率逸180 次/min; 1.10 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最短 R-R 间期<250ms; 1.11 首次发现的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肢 体 导 联 、V4 耀V6 ST 段 抬 高 逸0.1mV,V1 耀V3 抬 高>0.3mV)以及陈旧性 心肌梗死后再次梗死的心电图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 ST 段回落后再次抬高伴 急性胸痛,排除室壁瘤)。
低钾血症
Ⅰ
Ⅱ
Ⅲ
aVR
aVL
aVF
V1
V3
V5
V血6 钾<3.0mmol/L时,可出现心动过速,T波平坦、倒置,
出现u波或u波明显,S-T段下降。
血钾进一步降低,可出现多源性或室性心动过速;
严重者亦可出现心室扑动或颤动,心跳骤停。
QTc=0.74
室性早搏心电图报告模板
室性早搏心电图报告模板简介室性早搏是一种心律失常,通常出现在心跳节奏不规律或心脏负荷增大的情况下。
心电图是一种诊断室性早搏的常用方法。
本文档将为您提供一份室性早搏心电图报告模板,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心电图报告并准确诊断室性早搏。
报告模板基本信息•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检查日期:心电图结果以下内容将分别说明心电图的各个部分及其正常或异常表现。
心率正常心率范围:60-100次/min。
若心率偏低(<60次/min),则存在窦性心律过缓现象。
若心率偏高(>100次/min),则存在窦性心律过速现象。
P波P波代表心房收缩。
正常情况下,P波应为向上的正弦形波,在Ⅱ、Ⅲ、aVF导联中为正,V1导联中为负。
室性早搏时,P波存在变异或消失现象。
PR间期PR间期代表心房收缩至心室收缩的时间。
正常PR间期为0.12~0.20秒。
若PR间期延长,则存在房室传导阻滞现象。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呈现一个向下的Q波、向上的R波和向下的S波,持续时间为0.06~0.10秒。
室性早搏时,QRS波群形态改变,持续时间缩短。
ST段ST段代表心室除极至心室复极之间的时间。
正常ST段水平,持续时间不超过0.12秒。
若ST段抬高,则可能存在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脏疾病。
T波T波代表心室复极。
正常情况下,T波是向上的、圆拱形的,持续时间不超过0.30秒。
室性早搏时,T波形态可能改变,持续时间缩短。
QT间期QT间期代表心室去极化至心室再极化的时间。
正常范围:0.32-0.40秒。
若QT间期延长,则可能存在心室肌电离子紊乱等问题。
结论根据心电图结果,患者存在室性早搏现象。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室性早搏心电图报告模板,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心电图结果并准确诊断室性早搏。
若出现心律失常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寻求医生帮助。
(医学课件)心电图常见波形及诊断
15
16
• 诊断:心房颤动 • 诊断依据:图中可见P波消失,代之以
大小不同、间隔不等、形态各异的f波, R-R间期绝对不规则。
17
• 诊断:心房颤动 • 诊断依据:图中可见P波消失,代之以
大小不同、间隔不等、形态各异的f波, R-R间期绝对不规则。
<0.12s,QRS波群起始部可见明显的 “△”波, QRS波群时限增宽 >0.12s,V1主波向下,V2-V6向上。
53
54
心电图常见图形及 诊断
1
2
• 诊断:房性早搏 • 诊断依据:图中可见提前出现的、与
窦性不同的P`波,P-R间期>0.12s, QRS形态正常,代偿间歇不完全。
3
• 诊断:房性早搏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 诊断依据:图中可见提前出现的、与
窦性不同的P`波,QRS波群呈右束支 阻滞图形,代偿间歇不完全。
长P-P间期恰等于短P-P间期的两倍。
23
• 诊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 诊断依据:P-R间期>0.20S。
24
• 诊断: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 诊断依据:图中可见P-R间期逐渐延长,
随之QRS波群脱落,呈3:2下 • 诊断依据:图中可见P-R间期固定,出
36
37
• 诊断:急性下壁、前侧壁心肌损伤 • 诊断依据:图中可见Ⅱ、Ⅲ、avF、V4-
V6 ST段抬高。
38
39
• 诊断:急性前壁、高侧壁心肌更死 • 诊断依据:图中可见Ⅰ、avL、V2-V4
ST段弓背型抬高,QRS波群呈QS型。
40
41
• 诊断:急性下壁、前侧壁心肌更死 • 诊断依据:图中可见Ⅱ、Ⅲ、avF、V4-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PPT课件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 张,保持充足的睡眠。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室性早 搏。
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积极治疗和 控制这些疾病。
避免诱发因素
如吸烟、饮酒、咖啡因等,应尽量避免或减 少接触。
日常护理建议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波动,尽量放松心情 ,缓解压力合,以提高 治疗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室性早搏的病因
心血管疾病
药物副作用
电解质紊乱
其他
冠心病、心肌炎、心肌 病等心血管疾病是常见
原因。
某些药物如洋地黄、β受 体拮抗剂等可能导致室
性早搏。
低钾、低镁等电解质紊 乱也可能引起室性早搏。
生活习惯、环境因素、 遗传等也可能与室性早
搏的发生有关。
室性早搏的症状
01
02
03
04
心悸
感到心脏突然跳动或心跳加速 ,可能伴随胸闷、气短等症状
03
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室性早搏的常见治疗方法 之一,主要通过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 来控制症状和减少早搏的发作。
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 头痛、恶心、呕吐等,因此需要密切 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或更换药物。
药物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 医生的指示服用。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无效 的室性早搏患者,手术治疗是一
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包括导管消融和外科手 术等,其中导管消融是目前治疗
室性早搏的主要手段之一。
导管消融通过导管将电流传到心 脏,对异常电信号进行消除或调 节,从而达到治疗室性早搏的目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
左前分支性早搏
早搏起源于左前分支处,呈对侧束支阻滞及对侧 分支阻滞图形。 • 心电图特征: ①胸壁导联室早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即V1呈 rsR’、rR,或R型,V5、V6呈RS或Rs型。 ②肢体导联呈左后分支阻滞图形。即I、aVL呈rS 型,Ⅱ、Ⅲ、aVF呈qR,电轴≥+110o。 • 心电图诊断: ①胸壁导联室早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②额面电轴右偏≥110°,呈左后分支阻滞图形。
VT的联合指标(1969 Rosenbaum)
室早、室速定位诊断临床意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室早是最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判断室早起源部 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①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和起源于左后分支处的室早、 室速早搏多为特发性,射频消融术成功率高。
②起源于束支及其分支的早搏诱发室速 100~150bpm之间,较少引起心源性晕厥。
V1主波向上 ①起源于左心室
V5主波向下
体表心电图定位基本原则
V1主波向下; ②起源于右心室
V5主波向上;
体表心电图定位基本原则
• ③起源于左束支-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 • ④起源于右束支-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
体表心电图定位基本原则
• 2.定上(房室瓣部)下(心尖部) 主要根据Ⅱ、Ⅲ、aVF QRS波群主波方向: ①起源于上部, Ⅱ、Ⅲ、aVF主波向上。 ②起源于下部, Ⅱ、Ⅲ、aVF主波向下。
数天少见; ⑤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伴心电轴左偏,V5、V6
R/S<1; ⑥左室IVT多起源于左室间隔侧,少数起源于左室游离壁。 ⑦一般预后良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有效,成功率可达95%
以上。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波形特征
P波:在QRS波群 之前出现形态正
常
QRS波群:形态 正常但时间较短
ST段:无明显变 化
T波:无明显变化
室性早搏的频率: 通常为每分钟3-5
次
室性早搏的形态: 通常为单发偶有 多发
室性早搏的分类与表现
室性早搏的分类: 分为单源性室性 早搏和多源性室
性早搏
单源性室性早搏 的表现:心电图 上表现为P波消 失QRS波群提前 出现形态正常或
异常
多源性室性早搏 的表现:心电图 上表现为P波消失 QRS波群提前出 现形态正常或异 常且QRS波群之
间存在差异
室性早搏的诊断: 通过心电图检查 观察P波、QRS 波群和ST段的变 化以及是否存在 室性早搏的典型
表现
室性早搏的特殊表现形式
房室结性室性早搏:起源于 房室结
多源性室性早搏:起源于不 同心室部位
临床表现
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波形
可能伴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 全等症状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 时发现
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检查观察心律失常 的形态和频率
动态心电图监测: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 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心脏超声检查: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心脏 结构和功能
射频消融等
预后评估:心电 图定位诊断可以 评估室性早搏的 预后预测患者的 生存率和复发率
临床研究:心电图 定位诊断在室性早 搏的临床研究中具 有重要价值可以帮 助研究人员了解室 性早搏的发病机制
和治疗效果
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诊断室性早搏:通过心电图定位诊断可以准确判断室性早搏的位置和类型 评估心脏功能:心电图定位诊断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指导治疗方案:根据心电图定位诊断的结果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监测治疗效果:心电图定位诊断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室性早搏课件
药物治疗新进展
针对室性早搏的发病机制 ,研发出新型抗心律失常 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 通道拮抗剂等。
心脏起搏治疗
对于严重室性早搏患者, 可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 通过电刺激调节心脏节律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精准治疗
随着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 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室性
早搏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新型诊疗技术的研发
向患者解释室性早搏的定义、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基 本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
生活方式调整
教育患者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改善睡眠、减少咖啡因和酒精 摄入、保持情绪稳定等,来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药物治疗
向患者介绍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包括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 副作用等,以及遵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根据心电图表现,室性早搏的诊断标 准包括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 、其前无P波、代偿间歇完全等。
动态心电图
对于偶发或发作不频繁的室性早搏, 可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提高 诊断率。
鉴别诊断
房性早搏
P波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P波不 同,PR间期≥0.12秒,QRS波形
态与窦性心律基本相同。
交界性早搏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室性早搏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 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和种族的室性早搏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 ,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性别差异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但女性更年期后发病率 有所上升。
预后
大多数室性早搏患者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能出 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严重 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对于室性早搏患者应 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共36张PPT)
• 有昼夜节律变化,多在日间交感N兴奋性较高时 • 临床症状的有无或轻重与预后呈非平行关系
• 室早本身的特点与基础疾病共同决定预后
病因
• 病因
1. 无结构性心脏病者: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过量烟 酒、咖啡等均可诱发。
2. 结构性心脏病者: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 、二尖瓣脱垂
非结构性心脏病室早的治疗
非结构性心脏病无症状室早不用治疗;对于室早>10000次/24h 的患者,应做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随访复查
非结构性心脏病症状性室早的治疗:
1. 原则上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2. 治疗目的:改善症状、宣传教育、去除诱因,若症状持续及阶段
性左室收缩功能下降者,予药物治疗。 3. 药物: 受体阻断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仅10-15%患者抑制
心电图特征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时限≥,其前无相关P波;
2.大多数联律间期固定,即同一份心电图上如有多个室性早搏,其联律间期的差 值不超过;
3.在规则的窦性节律下,代偿间歇绝大多数呈完全性。如果室早侵入窦房结使之重建周期
,则代偿间歇也可以不完全;
呈继发性改变,即室早的T波与室早的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其ST段亦有改变。
仅5%~7%。 • 室早与左心功能不全:Holter显示随着LVEF下降,室早和短阵
室速发生率上升,CHD伴LVEF正常患者室早发生率5%,伴 LVEF<40%患者室早发生率升至15%,Holter发现心衰患者 室早二联律或多形性可达71~95%
室性早搏与心血管疾病
• 高血压与室早:伴LVH心功能正常者,室早和短阵室速发生率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
目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R on T型室早的评价 既往认为:R on T是AMI发生室速、室颤的前兆高危的独立因素。 现认为:AMI发生室速、室颤患者有50%发作前无R on T现象,而 由R on T型室早促发室速者只占11%,促发室颤者只占6%所以R on T对原发性室颤预测特异性不强,因为室早本身不会引起死亡, 大多诱发室速,室颤引起死亡,所以毕竟存在一定几率,所以仍需 重视。 据研究12种室性心动过速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有10种都是由室早 引起而其中大部分都是R on T型室早,所以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应高 度重视,尽早治疗。
4 起源于左束支早搏心电图特征:
①胸壁导联室早呈不完全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②额面电轴正常。 4.1 左束支主干早搏心电图特征:
①Vl呈rsR´、rR´或R型。②Ⅰ、aVL、V5、V6呈Rs型,S波宽钝。③QRS时间≥100ms。 ④QRS之前无相关的P波。 4.2 左前分支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①V1呈rsR’、rR´或R型,V5、V6呈RS或Rs型。②肢体导联呈左后分支阻滞图形即: I、aVL呈rS型,Ⅱ、Ⅲ、aVF呈qR,电轴≥+110°。 4.3 左后分支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间位性期前收缩由于没有代偿间歇,故常对其后的窦性激动产生干扰,一般多表现为窦 性激动的PR间期延长,主要原因是室性异位激动逆传到房室交界,使之进入相对不应期,因 此会延缓窦性激动的下传,同时也可能影响心室肌的相对不应期,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
常见表现形式
图 7 R on T型室早引起短阵室速 图8 室性并行心律
①QRS波群呈LBBB;②QRS波群主波Ⅱ、Ⅲ、aVF向下;③Ⅰ、aVL向上。
2 起源于左心室早搏心电图特征:
QRS波群主波方向在V1~V3导联向上,V5、V6导联向下;即类似右束支阻滞波形 (RBBB)。 2.1 左心室流出道早搏心电图特征
①QRS波群呈RBBB;②QRS波群主波Ⅱ、Ⅲ、aVF向上;③Ⅰ、aVL主波向下。 2.2 左心室流入道早搏心电图特征
典型心电图特征
室早典型心电图特征:1.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心电图QRS波(时限≥0.12s);伴有继发性的ST-T改 变(T波方向多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往往伴有完全性的代偿间歇;
2.激动前向传导激动心室,QRS波前后无P波; 3.激动逆向传导激动心房,产生逆行pʹ波。pʹ波(在ⅡⅢ aVF导联倒置,aVR
室早起源部位定位的临床意义
①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早和起源于左后分支处的早搏,射频消融术成 功率高。
②起源于束支及其分支的早搏诱发室速的频率在100~150bpm之间,较 少引起心源性晕厥。
③发生于急性心肌缺血时的肌性室早有诱发室颤的危险性。 ④出现在心肌梗死周围的室早危险程度高,易发生室内折返而诱发室性 心动过速。 所以结合心电图准确定位室早位置,对临床治疗指导和射频消融手术成 功率非常有意义。近年来,结合射频消融成功靶点,统计大致数据无器质 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室早约80%起源于右室,20%起源于左室,而在右室 起源的室早中绝大多数位于右室流出道。
谢
谢
请 批 评 指 正!
结 束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诊断及临床意义
15级心内科研究生
2016.12.21
目
录
1 室早定义/病因/典型心电图特征/常见表现形式 2 室早起源部位定位的常用方法和临床意义
CONTENTS
3 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4 室早的危险分级
室早定义/病因
定义:指希氏束分叉一下部位过早发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极的心搏.
波向下呈QS、Qr、rS型,②依据V1~V6导联室早主波向下这一特征即可诊断。 5.2 左室后壁肌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起源于左室后壁远离传导系统,室性QRS波群宽大畸形,类似A型预激综合征波形。① V1~V6导联室早主波向上,呈R、Rs或qR型,②依据V1~V6导联室早主波向上这一特征即 可诊断。 5.3 左室侧壁肌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室早的危险分级
有关室早危险分层的标准很多, 具有一定共识的很少。
Lown分级是1971年lown及wolf 曾对220位患者心肌梗死后1-24个 月进行连续12小时的监测,并结合 其临床处理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的 经验,按危险性对室早出现的形式 和频繁程度分为6级,文章发表后 被很多心脏病学者引用,得到一定 共识,认为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猝死危险越高。
室性异位起搏心电传导模式图
常见表现形式
图 1 偶发室早 图 2 室性早搏二联律 图 3 室性早搏三联律
常见表现形式
图 4 成对的室性早搏 图 5 多源性室早
常见表现形式
图 6 间位性室早
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是指插在两个窦性心律间,并不取代一次窦性激动的对心室控制,故 又称插入行早搏,室性期外收缩,窦性心动过缓或舒张早期出现期前收缩,因为心率慢,早搏 后的窦性激动下传时部分心肌已经过了有效不应期,窦性激动就能下传,故容易表现为间位 性.
室早的危险分级
对Lown分级的评价与争论 认为分级越高,预后越差,猝死机会越多,认为有很多不足之处: 1.将室早的频率(0-2级)和室早的复杂指标(3-5级)混合在一起进行分级,容易低 估室早频率对预后的影响。 2.Mukhar ji对AMI后猝死危险因素2年随访结果提示室早≥10次/h是心梗患者猝死的独 立影响因素。而不是Lown分级中的室早≥30次/h。 3.过分强调了Ron 型室早的预后预测价值,Bigger等人研究提示成对室早和室速与猝 死的相关性更大。 4.尽管Lown分级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临床证实频发、复杂的室早、短阵室速仍是AMI 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5.现在认为Lown分级对AMI,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确实有实用价值,对扩心病,心 衰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早危险分层虽有一定研究,但尚缺乏共识,对正常人的室 早没有参考价值。所以临床参考一定结合具体情况,不要一概而论。
常见表现形式
图 9 多形性室早 除了以上的几种表现形式,有时也会出现也会由于室性期前收缩逆传心房,并在心房与窦性激动互相干扰,这 时候心房一部分由窦性激动除极,一部分由逆行异位激动除极,会出现房性性融合波,这种情况较为罕见,当 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的晚一些,干扰发生在心室 的时候,就会出现室性融合波.
①胸壁导联室早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a)V1呈rsR’型。(b)V5、V6的S波宽钝有 时增深,呈Rs、RS或rS型.②肢体导联呈左前分支阻滞图形即:Ⅰ、aVL呈qRs型,Ⅱ、 Ⅲ、aVF呈rS型,电轴在-45°~-90°之间。
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5 肌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5.1 前壁肌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起源于左、右心室前壁,类似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波形。①胸壁导联V1~V4或V5室早主
室早起源的常用定位方法
下壁导联(ⅡⅢ aVF) V1导联或胸前导联移行区
定上(流出道)下(心尖部) 定左右心室
室早起源的常用定位方法
室早起源的常用定位方法
室早起源的常用定位方法
起源于 左室
室早起源的常用定位方法
诊断标准: 室早TZ-窦律TZ≥0,则提 示起源于右室,<0提示起
源于左室
室早起源的常用定位方法
①QRS波群呈RBBB;②QRS波群主波Ⅱ、Ⅲ、aVF向下;③Ⅰ、aVL呈r(R)S型。
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3 起源于右束支早搏心电图特征:
①Ⅰ、aVL、V5、V6呈单向宽大R波。②Vl、V2呈QS或Rs型,其r小于窦性r波。③额 面QRS电轴正常或轻度左偏(-30°~-90°之间)。④早搏起源于右束支近端,QRS时间 <120ms,起源于右束支远端者QRS时间≥120ms。
起源于左室侧壁,远离传导系统,QRS波群宽大畸形,酷似C型预激综合征图形。室早 类似C型预激综合征图形,但与之不同之处在于:①V1呈单向R波或双向qR、Rs波形,② V5、V6呈Qs、rS型。 5.4 右室肌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起源于右室肌,又称“Rosenbaum早搏”。室早类似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但 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不同之处在于:①V1、V2呈rS型者,其r较窦性r高大,V1~V6可 呈QS型或rS型。②电轴右偏可>+90°。③I、aVL可呈qs、Qr、rS型,多呈R型。④室早 时间≥120ms
病因: 正常人和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正常人随年龄增加发生 机会增加.精神不安、过量烟、酒、咖啡为室性期前收缩的常 见诱因。
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 常之前常有室性期前收缩。
电解质紊乱、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和手术均可使 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刺激而发生室性期前收缩。
室早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肌梗死后及风 湿性心脏病等。
导联直立),有三种表现:①逆行pʹ波在QRS之前,pʹR间期﹤0.12S②QRS波 前后无pʹ波 ③逆行pʹ波在QRS之后,Rpʹ间期﹤0.20s 注:因为室性期前收缩激动点距窦房结较远,极少逆传至心房,进一步侵入窦房结,干扰窦房 结本身的节奏,使窦房结重整节律。所以出现逆行pʹ波情况较少见,往往伴有完全性的代偿间歇。
Bigger等按照危险程度及预后分级
室性心律失常危险程度分级
临床情况
良性
潜在恶性
恶性
猝死危险
很低
中
高
临床表现 心脏病 心肌瘢痕或心肌肥厚 室早
心悸 无 无 低→中
心悸 存在 有 中→高
心悸、眩晕 存在 存在 高
自发持续性室速 程控刺激引起室速 血流动力学效应 治疗目标
无 无 无 对症
无
有
无
有பைடு நூலகம்
轻
重
有症状治疗,预防突然死亡 有症状治疗,预防VT VF再发, 预防 猝死
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1. 起源于右心室早搏心电图特征:
QRS波群主波方向在V5及Ⅰ导联向上,在V1导联向下,即类似左束支阻滞波形 (LBBB)。 1.1 右心室流出道早搏心电图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