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流程预案与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流程预案与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流程预案与流程
【应急预案】
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材。

2.给氧及监测:持续低流量给氧;行心电监护,持续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急查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记物。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合理用药。

5.镇静、止痛:对持续性、剧烈胸痛的病人,可根据医嘱肌内注射杜冷丁或静脉注射吗啡针。

6.再灌注治疗的护理
(1)若为溶栓治疗,及时准确执行溶栓治疗给药方案,用药前后注意观察出血倾向。

(2)若为介入手术治疗,按医嘱充分落实术前准备,如碘过敏试验、静脉留置针穿刺、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3)再灌注治疗后的观察:严密观察再通指标,定期复查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记物,观察其动态变化。

7.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休克,防止病情恶化。

发生心脏骤停时,按心肺复苏处理。

8.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9.做好抢救后物品的清理、消毒、补充,急救药品及设备还原成备用状态。

【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1 、按危重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遵守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2、除颤器、抢救车预先放置床旁;立即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解除焦虑,必要时给与镇静剂.3、立即给氧气吸入3-5L/min,24h持续吸入。

4、立即给与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变化。

5、立即建立留置针静脉通路并同时抽血送检。

6、遵嘱给与扩冠、抗凝、镇痛、镇静、溶栓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必要时做好急症冠脉介入前准备工作.7、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情况,观察皮肤粘膜牙龈及尿便颜色有无出血倾向。

8、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1)心律失常(1室颤的立即电除颤;(2快速室速的遵嘱应用利多卡因或可达龙;(3房室传导阻滞的尤其前壁心梗合并Ⅲ度A VB做好立即行人工起搏器治疗的准备。

(4心率<50次/分,遵嘱给与阿托品静推,654-2或异丙肾上腺素泵入。

(2)急性左心衰氧气调制4-6 L/min,面罩加压给氧或简易麻醉机给氧;遵嘱给与利尿剂、吗啡药物治疗。

(3)纠正休克遵嘱调整前后负荷,适当补充碱液。

9。

被动或主动活动下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有无栓塞表现。

10、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做好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1)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2)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不宜过快、过饱。

第一周流食,第二周半流食,第三周软食,第四周恢复普通饮食。

(3)保持排便通畅,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11。

健康指导(1)合理饮食(2)防治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

(3)调整生活方式,保持乐观情绪,减轻工作压力。

(4)如没并发症,6周后科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适度。

(5)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急用。

(6)教育家属配合并支持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或剥离,导致血栓形成,使血管完全闭塞,进而造成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急症,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之一。

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在数小时或1~2天内危及生命。

因此,我们要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危险因素,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方法,以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

接下来一起了解一下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相关知识吧。

一、注意保暖由于患者的血管容易收缩,所以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寒冷的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引起心肌缺血,加重病情。

因此,患者应在冬季外出时穿厚一点的衣服,并戴上围巾等,以免感冒。

同时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注意保暖,因为寒冷刺激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并释放儿茶酚胺,从而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缺氧。

另外,寒冷可增加冠状动脉收缩,增加心肌耗氧,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有资料显示,冠心病患者在气温降低时发生心肌梗塞的几率比气温升高时高出2~3倍。

所以,冠心病患者要注意天气变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加衣物。

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患者要尽量避免寒冷刺激。

中医认为冬季是一个阳气潜藏、阴气内伏的季节,所以在冬季应注重“养藏”。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保健操或者是练习太极拳等一些养生方法,让自己的阳气保持充足、旺盛。

二、保持情绪稳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大,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常常伴有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所以,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同时,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情绪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指导患者学会控制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教案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教案
2、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年龄和性别
2)血脂异常
3)高血压
4)糖尿病
5)吸烟
6)其他:肥胖;体力活动过少;遗传
启发护理时应指导注意什么?
3.病理生理
心脏对机械性刺激并不敏感,但心肌缺血缺氧则引起疼痛,当冠供血与心肌的需求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急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
B.建立静脉通路
C.让病人立即安静坐下或半卧
D.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E.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
4. 心电图上鉴别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最有意义的特点是
A. S-T段抬高
B.病理性Q波
C.S-T段压低
D.Q波消失
E.宽大畸形的QRS波
5. 患者,男性,64岁,心前区疼痛4h,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急诊入院。心电图vl~v5导联ST段抬高,弓背向上。实验室检查:血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该患者的诊断为
既往无高血压和心绞痛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20余年,每天1包,不嗜酒。
查体:T 36.8℃,P100次/分,R 18次/分,BP130/70mmHg。急性痛苦病容,平卧位,无皮疹和发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颈静脉无怒张,叩诊心界不大,心率100次/分,有期前收缩5~6次/分,心尖部有S4,未闻及杂音和心包摩擦音,肺清无啰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肢不肿。
8.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考虑病人可能出现的危险的病情变化是
A.恶化型心绞痛
B.急性心肌梗死
C.急进型高血压
D.不稳定型心绞痛
E.长期应用硝酸甘油可能产生耐药性
9.患者经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吸氧,胸痛已
缓解,护士告诉患者如何避免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其内容不包括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潜在并发症——猝死与心肌缺血坏死,诱发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脏破裂有关。

3.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坏死,心肌传导系统结构改变有关。

4.体温过高与心肌坏死后机体吸收热有关。

5.自理能力缺陷与心肌梗死后限制活动有关。

6.恐惧与剧烈疼痛伴濒死感有关。

【护理要点】1.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收住监护病房,疼痛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

2.观察病人疼痛部位、程度和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吗啡止痛治疗。

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

及时询问病人疼痛变化情况,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症状。

3.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状况。

4.溶栓护理①溶栓前配合医生做18导联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谱、肝肾功能、血型等;②建立静脉通路;③观察溶栓药物有无过敏反应;④记录胸痛缓解程度及时间;⑤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室性心律失常及缓慢型心律失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⑥观察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尿道及颅内有无出血情况,如有出血征象,及时报告医生。

5.急性期病人应采取清淡易消化的流食,逐渐过渡到低盐、低脂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6.病人因卧床改变了排便习惯,容易造成便秘。

遵医嘱给予缓泻剂,避免因用力排便而可能导致的心脏猝死。

7.记录出入量,当尿量<30ml/h时应考虑是入量不足还是肾功能下降引起的,及时报告医生。

8.急性期病人全身症状较明显,如虚弱、疲倦、乏力,恐惧、濒死感,护士应多给病人解释、安慰,缓解病人恐惧、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9.出院指导①家属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家属要帮助、鼓励病人,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②警惕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③定期门诊复诊。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一、关键信息1、护理目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2、护理原则:快速反应、密切监测、个性化护理、心理支持。

3、护理人员资质:具备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经过相关培训。

4、患者评估要点:症状、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等。

二、护理流程11 入院护理111 立即安排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

112 给予吸氧,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

113 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给药。

12 病情监测121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

122 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

123 观察患者的症状,如胸痛的程度、部位、持续时间。

13 疼痛护理131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如吗啡,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32 采取舒适的体位,减轻疼痛。

14 心理护理141 关心患者,倾听其感受和担忧。

142 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15 饮食护理151 发病初期禁食,病情稳定后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152 控制饮食量,避免过饱。

16 排便护理161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162 必要时给予通便药物。

17 活动指导171 绝对卧床休息期间,协助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活动。

172 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18 并发症预防和护理181 密切观察有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迹象。

182 一旦出现并发症,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9 出院指导191 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192 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

193 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三、护理质量评估1、定期评估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

2、收集患者和家属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护理服务。

四、培训与教育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开展患者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责任与义务1、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护理流程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1.病人监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密切监控病情至关重要。

24小时的心电监测是必须的,以及每4小时一次的生命体征的测量,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2.休息和活动: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阶段,病人需要卧床休息。

随着病情的改善,医生会逐渐允许病人适度活动,但仍需避免过量活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处方,给予病人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血管扩张剂等药物。

确保按时给药,控制病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疼痛控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常伴有严重胸痛。

给予病人合适的镇痛药物,如硝酸甘油或吗啡,以减轻疼痛并提供舒适感。

5.心理支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

护士需要提供心理支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交流,鼓励病人表达情感,并提供信息和教育,帮助病人恢复信心。

6.饮食:为了减少心脏负担,病人需要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

注意让病人保持体重,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

7.氧气治疗:给予病人适量的氧气治疗,维持足够的氧气供应,以提高心肌缺血区的氧输送。

8.定期复查:病人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谱、血脂水平等,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9.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进行康复训练,包括适度的运动、呼吸训练、心理康复等,以帮助病人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10.家庭教育:对于病人及其家人,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病因、病情、治疗方案、预防措施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疾病。

总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病情,按时给药,提供舒适和疼痛控制,给予心理支持,并提供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以帮助病人尽快康复。

同时,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护理工作,可以减轻病人和家属的焦虑和担忧,促进病人的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病变,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

当病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时,应该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同时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

以下是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的详细介绍:一、急救措施:2.确定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如果患者昏迷或呼吸困难,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骨进行心肺复苏和进行人工呼吸。

3.让患者保持安静:尽量保持患者的安静,防止剧烈运动或激动的情绪。

4.放松患者的症状:根据需要给予硝酸甘油含片、咀嚼阿司匹林等,以舒缓患者的症状。

5.维持通气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吸痰、气管插管等操作。

6.给予氧气:如有条件,给予纯氧气吸入,以增加心肌梗死区域的氧供。

7.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急救措施实施的同时,应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二、护理要点: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治疗,如给药、手术等,确保治疗效果。

3.心理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护士需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供安全感。

4.饮食护理:患者需要适当的饮食,建议采取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等不健康食物。

5.动态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等,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6.密切监测药物治疗: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包括药物的剂量、频率等,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7.床旁紧急设备准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时刻保持床旁有必要的急救设备,如除颤仪、氧气等。

8.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的变化,及时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

9.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如发热,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一、病情观察:将病人置于抢救室或ccu,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疼痛的变化,预防并发症。

二、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24h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限制探视。

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病人坐床边椅,协助病人洗漱、进餐,逐渐过度到床旁活动。

心肌梗死第5-7天后可在病室内、室外走廊散步,若有并发症,则应适当延长。

(2)饮食:起病后4-12h内给予流质饮食,随后逐渐过渡到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

(3)给氧:氧流量2-5L/min。

(4)心理护理:疼痛发作时应有专人陪伴,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病人恐惧心理。

(5)保持大便通畅。

2、用药护理:(1)给予吗啡时,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2)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

(3)使用溶栓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压、出血等不良反应。

(4)使用抗凝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等不良反应。

3、对症护理:(1)疼痛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持续中流量吸氧,予以心理护理,并及时正确执行医嘱。

(2)心源性休克应将病人头部及下肢分别抬高30°-40°,高流量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

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

三、健康指导1、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戒烟。

2、心理指导:指导病人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

3、康复指导: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活动及活动时间过长。

4、用药指导: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定期门诊随诊。

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恢复后的康复护理对于病人的恢复 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的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的疾病。它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即时处理。
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心脏病复发的 风险。
康复护理的步骤
1
住院阶段在住院期间,医生会测心脏健康状况,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
出院后
患者会继续接受监测,定期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并接受药物治疗。
3
长期管理
康复护理需要持久的努力,包括管理风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进行定 期随访。
康复护理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肌梗死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 降脂药物等。
康复护理的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支 持群体等。
康复护理的饮食调整
饮食调整在心肌梗死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减少盐摄入、限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等。
康复护理的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可以帮助心肌梗死患者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和改善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0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原则
疼痛护理
01
02
03
04
疼痛评估
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持续
时间。
药物缓解
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如硝 酸甘油、阿司匹林等,以缓解
疼痛。
心理支持
在疼痛缓解过程中,给予患者 心理支持,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 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肠道蠕 动。
控制体重
保持适中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
适量运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 步、慢跑、骑车等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 能。
定期检查与筛查
心电图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早发现心肌缺血和 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心脏超声检查
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状况,评估心梗后心脏 重构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等,严重时可出现心律 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
急救知识教育
急救的重要性
01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
者的死亡率。
心肺复苏术
02
心肺复苏术是急救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甘油、阿司匹林等急救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溶解,恢复心肌供血。
溶栓药物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链激 酶等。这些药物能够激活纤溶酶原, 使其转化为纤溶酶,从而溶解血栓。
溶栓治疗的时机
溶栓治疗应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尽早 进行,通常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效 果最佳。
PCI治疗
PCI治疗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开通阻塞血 管的治疗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 的急救中,PCI治疗能够快速恢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在临床当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最为常见,正常情况下这一病症的患者发病及时,病毒死亡率也比较高,在近些年当中发病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势,二三十岁突发急性心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对于该疾病进行说明,并对于该疾病的护理进行探讨。

1.急性心肌梗死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突发急性闭塞,从而导致的血流中断,使得患者出现较为严重并且持久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在临床当中该病有一定的突发性,并且会伴随着剧烈的胸痛,患者的血清酶发生增高,并且现在图的动态演变也发生变化,在发生缺血性心肌坏死之后,患者还可以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症,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该疾病九成以上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药硬化后,患者很有可能出现血栓,学生堵住了冠状动脉,从而突发急性的闭塞。

当然,还有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炎症等导致。

该病症的发生通常会有一些诱因,例如患者在发生前通常会有过劳或是大出血或是较为激动或是外科手术等情况。

在临床当中患者在发病之前可能会出现乏力,活动时会出现心悸烦躁以及心绞痛等情况。

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疼痛,患者疼痛的部位以及性质和心绞痛相同,并且没有明显的诱因,常常在患者安静时感觉疼痛较重,并且这一疼痛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患者会感受到数天或者数小时的疼痛,患者在使用硝酸甘油片之后,也并不能够缓解,同时会伴有烦躁不安的情况,存在一种濒死感,只有少数的患者并不疼痛一开等严重情况,患者的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一些患者的疼痛会出现放射的情况,放射到整个颈部或是背部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全身的症状当中还会存在着发热,白细胞升高,心动过速等情况,患者体温会升高到三十八摄氏度,持续时间在七天左右。

患者的胃肠道通常会出现剧烈疼痛,同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状况。

2.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应当尽早发现并且住院。

该病的治疗原则是对于心肌进行挽救,缩小患者的梗死面积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并且对于患者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一)一般护理1、饮食护理宜给低盐、低热、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易消化清淡的饮食,少吃多餐,最初2~3天流质饮食为主,以后根据病情逐步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半流饮食或软食。

为了利于病人饮食每天进行两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增进病人的食欲。

2、活动与休息发病后1~3天应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最初的24小时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由护士协助完成,并保持情绪稳定,其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

对于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肢体功能训练。

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病人坐床边椅,协助患者进餐、洗漱,在患者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患者参与部分自理活动。

第5~7天后可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

患者活动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与监测下进行,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宜。

若活动时心率比安静时心率增加20~30次/分钟或15~20次/分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血压降低10~15mmHg以上或血压异常增高,心电图上表现出心律失常或ST段移动,患者主诉乏力、头晕、呼吸困难、恶心、心前区疼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3、氧疗护理遵医嘱给予2~4L/min持续或间断的鼻导管吸氧。

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要求,控制心梗范围。

4、保持大便通畅由于患者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而患者年老体弱,胃肠蠕动功能差,加之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担心弄脏床单。

因此护士必须耐心解释便秘可能会加重病情的危险,同时指导病人采取通便的措施,保持排便通畅。

如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并及时添加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清晨给予蜂蜜20ml加适量温开水同饮;适当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

嘱病人勿用力排便,必要时含服硝酸甘油,使用开塞露。

(二)心电监护(1)置病人入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专人监护,密切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3~5天。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持续痉挛,导致冠状动脉或分枝闭塞,导致心肌因持久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

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急性心梗时候的急救护理,供大家参考。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及护理1、迅速安置患者,取平卧位,同时通知医生。

2、吸氧(流量4-5升/分)。

3、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4、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心电图情况。

5、建立双管静脉通道,先留血标本再输液。

6、按医嘱用药:溶栓药、抗心律失常药、扩张血管药、止痛药等。

7、遵医嘱进行溶栓,溶栓程序为:1)口服阿司匹林0.3g;2)用注射器抽利多卡因1支备用3)配好溶栓药:NS20ml+尿激酶25u静脉推注;NS100ml+尿激酶75u静脉点滴(30分钟内滴完)。

急性心肌梗死的注意事项1、观察并记录是否出现溶栓后的并发症,如有出血(大小便颜色变化,口腔、牙龈出血),心律失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停止用溶栓药。

2、病人绝对卧床,不能用力排便。

由护士实施生活护理。

3、定时抽血验心肌酶及行心电图检查。

4、谢绝探访,避免不良刺激。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

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

4.神志障碍可见于高龄患者。

5.全身症状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6.胃肠道症状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

7.心律失常见于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AMI护理的目标是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损伤,并防止AMI的并发症。

以下是AMI护理的几个重要措施:1.快速诊断和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ECG)和血清心肌酶谱能够确认AMI的诊断。

ECG监测应从入院开始,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新的心电图变化。

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恶化的情况。

2.疼痛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或不适,应尽快给予镇痛治疗。

通常使用硝酸甘油快速缓解血管痉挛和减轻胸痛,可以通过舌下含片、静脉注射或静脉泵给予。

如果疼痛无法缓解,可以尝试吗啡等强力镇痛药。

3.血栓溶解治疗:AMI患者血栓溶解治疗可以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UK)、重组人纤溶酶原激活物(rPA)等。

溶栓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患者,并在特定时间窗口内使用。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包括血管再通及出血等并发症。

4.维持血液循环稳定:AMI患者往往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律,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补液和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来维持血流稳定。

5.心脏监护和治疗:AMI患者需要进行心脏监护,包括持续ECG监护和定期测量心室功能。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能需要给予负性肌力药物、抗凝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

6.控制危险因素:AMI患者通常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护士应帮助患者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合理饮食、定期运动、戒烟和药物治疗等。

7.心理支持:AMI对患者来说是一次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打击。

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感,并指导患者和家属适应疾病和生活变化。

以上措施只是AMI护理的一部分,具体的护理措施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AMI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判断和处理各种可能的并发症和紧急情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当病人的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75%,一旦狭窄部血管粥样斑块增大、破溃、出血,局部血栓形成、栓塞或出现血管持续痉挛,使管腔完全闭塞,而侧支循环未完全建立;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诱因包括:
①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冠脉张力增高;
②休克、脱水、大量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率失常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冠脉血流量锐减;
③饱餐特别是进食高脂肪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
④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等使心肌耗氧量剧增。

梗死部位的心肌在冠状动脉闭塞后20-30分钟既有坏死,1-2小时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一般需要经过6小时才出现明显的组织学改变。

心肌梗死的瘢痕愈合约6-8周,即成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二)临床表现
与心肌梗死部位、面积大小、侧支循环情况密切相关。

1.先兆症状约有51%-81.2%的病人在起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特别是新发生心绞痛及原有心绞痛加重较为突出,表现为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较前剧烈、持续时间较久,硝酸甘油疗效较差,诱发因素不明显。

心电图呈现明显缺血性改变即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表现。

及时住院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典型症状
(1)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

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不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而被误诊。

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可持续3-7天。

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因坏死物被吸收所引起。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肠胀气亦不少见。

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 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

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若室性过早搏动频发(5次/min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时,常预示即将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一些病人发病即为心室颤动,可引起心源性猝死。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也时有发生。

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严重者可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见,多发生在心力衰竭者中。

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心肌梗死若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说明梗死范围广泛,且常伴有休克或心力衰竭,故情况严重,预后较差。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常见血压下降,若无微循环衰竭的表现仅能称之为低血压状态。

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的表现。

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见于20%的病人,主要是心源性,为心肌广泛(40%以上)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神经反射引起的周围血管扩张为次要因素,有些病人尚有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参与。

严重的休克可在数小时内死亡,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反复出现。

(6)心力衰竭:发生率30%~40%,此时一般左心室梗死范围已>20%,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心室顺应性降低和心肌收缩不协调所致。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发病最初数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也可突然发生肺水肿为最初表现。

病人出现胸部压闷,窒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白色或粉色泡沫痰、出汗、发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引起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

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常有特征性改变及动态演变过程。

心电图出现特异性动态演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且对梗死的范围、定位、估计病情程度和预后均有帮助。

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
T波高耸→ST段抬高→出现异常Q波→ST段回落→终末T波倒置→ST段回到等电位线伴有T波深倒置→形成明显的病理性Q波,同时T波加深→Q波逐渐变浅,同时倒置T波逐渐变浅。

②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心电图中不出现Q波,但有关导联R波电压进行性降低(R波渐进性不良),ST段普遍压低,继而T波倒置加深呈对称性。

③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可根据病理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Q波,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2.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查
①.肌红蛋白: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高峰,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更具有优越性,但特异性差。

②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被认为是目前最肯定的诊断指标。

其特点是cTnT和cTnI在起病2~4小时升高,峰值在12~24小时,cTnT可持续10~14天,cTnI可持续7~10天。

③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起病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

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而高峰出现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