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同时,这一总路线,也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探讨。

【史料及解析】过渡时期总路线

【史料及解析】过渡时期总路线

【史料及解析】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人民版新课标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感念,开国大典后的中国并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才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正确认识与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一要看总路线提出的背景及客观条件。

总路线提出时面临特定的背景。

我国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已取得巨大成就,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很低。

1952年钢产量在世界居第18位,人均不足5斤钢,现代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只占26.7 %,不能制造拖拉机和飞机,无现代国防工业,工业基础相当薄弱,是落后的农业大国。

另一方面,当时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其中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占76.8%。

但同时也具备了以下客观条件: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当强大和迅速发展的国营经济,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重要依靠力量。

第二,已经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许多经验,在实际上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第三,已经积累了在土改完成后的农村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许多经验。

这实际上也成为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也为个体手工业的改造提供了供鉴。

第四,从国际环境看,当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只有苏联援助中国。

苏联的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我国具有巨大的榜样作用。

正是在上述背景与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规定这种过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二要看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精神。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阐述了总路线,在时间上,最初提出10至15年,后来改为“相当长的时期”,并将“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核心。

其基本精神体现在“一化三改造”。

这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必然性。

第一,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土改在全国完成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

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新认识

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新认识

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新认识:毛泽东脱离实际2010年08月16日 15:30 北京日报核心提示:对这部分稿子的写法,胡绳表示了赞同。

他对总路线专门写了一段非常深刻的话。

他指出:“总路线的提出不是迟早问题,而是根据中国的现实,是应当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的继续发展,还是应当尽快消灭资本主义的问题。

毛泽东当时认为已有可能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直接搞完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主义。

这是脱离中国实际的。

”一、上世纪80年代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讨论热点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作出的论断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随着1987年中共十三大关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成了史学界讨论的热点。

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龚育之1987年11月在汕头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称总路线“既是水到渠成,又有重要发展。

”二是薛暮桥1988年在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发表的《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文,认为总路线“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

”可以说,对《决议》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论断最早提出质疑的是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

他在文中指出:“现在看来,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似乎提得太早,在经济十分落后的中国,应当有一个较长的新民主主义时期,不宜匆匆忙忙消灭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

”三是林蕴晖在《凯歌行进的时期》中指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关于先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实现由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再进而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这如同列宁在1921年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当年称这是一条迂回的道路,或称间接过渡的战略。

而过渡时期总路线,则是绕过了允许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通过直接消灭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这如同列宁在1918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样,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一举进入社会主义,即在经济落后国家实行直接过渡的战略。

如何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如何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如何认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如何评价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研究这一课题,不但要对总路线的提出时机、内容规定、目标追求等作出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评述;而且要对它同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关系,同后来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特别是改造高潮中一些失误的关系,同后来中国社会发展长期迟缓的关系,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以及对毛泽东提出这条总路线的历史大背景和直接动因,进行深入的探究。

本文不准备作这样全面的考察,只是就总路线的评价问题,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发表以下几点看法。

1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客观发展趋势。

1953年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批评了“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提法,但实际上,建国初的几年,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工作,概括起来说,就是在“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就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新中国的各项基本制度和政策,以及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

如《共同纲领》第四章规定的“经济政策”,以及贯彻这些政策必然出现的越来越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各种经济成分关系的变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秩序。

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1952年,“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在全国确立起来了。

就经济秩序而论,这时,我国不但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已经有40%左右的农民在土改之后加入了互助合作组织,有一半左右的私营工商业被纳入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这实际上成为对个体农业、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端和最初步骤,而这些变化又曾以生产力的提高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对三大改造的规定,可以说就是对这些变革的承认、延伸和进一步发展。

这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客观必然性的一个基本方面。

“过渡时期总路线”知识点集合

“过渡时期总路线”知识点集合

“过渡时期总路线”知识点集合
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了由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路线的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

总路线的基本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

两者的同时并举保证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

总路线的实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

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扩大,即国营企业的新建、扩建;另一方面,是把个体小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

重要作用这条总路线,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下,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中国人民,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命脉以后,迫切过渡时期总路线需要,并且也有可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便迅速发展生产力。

只有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改造和装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迅速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巩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保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而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又必须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因为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过渡时期总路线书籍路之间的矛盾。

不解决这一矛盾,不仅社会主义工业化将得不到它所需要的劳动力、资金、粮食、原料和市场,而且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也会出现新的两极分化。

因此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工业化比作鸟的“主体”,把社会主义改造比作鸟的“两翼”,两者只有同时并举,才能展翅飞翔。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条总路线,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下,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中国人民,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命脉以后,迫切过渡时期总路线需要,并且也有可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便迅速发展生产力。

只有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改造和装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迅速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巩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保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而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又必须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的指导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的政治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的政治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把握三大历史任务:一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二是实行新民主主义,建立民主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三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把握三大政治原则:一是民族民主,实行民族平等、民主集中制;二是民主自由,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三是社会主义,实行共产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把握三大经济原则:一是实行国家调控,实行国家计划经济;二是实行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把握三大历史任务、三大政治原则和三大经济原则,以实现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

浅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浅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浅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背景1、历史条件:全国大陆基本解放后,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通过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节减国家机构经费和恢复发展生产的种种措施,取得了财经经济根本好转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经济制度对中国具有榜样作用。

2、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土改后农村分散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业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间的限制和反限制矛盾突出,使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到日程上来;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基本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把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联系在一起,体现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行将结束时,1952年年底,党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及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提出。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此后,毛泽东几次强调“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重要思想,并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和进一步阐述。

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并载入了同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任务及其关系总路线包括两重任务:一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当时称“一体”或“一化”。

列宁曾说“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就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1953年十二月,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一化与三改的关系是主体和两翼的关系,它包括的内容是:一化即是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是解放生产力,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二者为辩证统一的关系: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没有一化,则三改没有基础。

没有三改则一化没有保障。

所以,以总路线是一化三改造同时并举,是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

为什么说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一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所起作用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中的发展中去考查,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是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只能靠发展。

二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我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是强国富民的愿望不断得到实现。

高中历史 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及过渡时期总路线教材精解素材

高中历史 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及过渡时期总路线教材精解素材

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及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初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当我们在讲到这段内容时,很多学生对什么是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应从何时开始理解不清;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有关问题也理解不了,甚至产生了误解。

为此,特作如下简要分析。

一、关于过渡时期传统的观点,通常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称为过渡时期。

之所以称这一时期为过渡时期,一是由这一时期特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过渡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1949年我国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在这一社会中,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上是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

而其中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仍占很大的比重。

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份,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

所以说建国后新民主主义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过渡的阶段。

就其整体而言,不完全是社会主义的,但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因此,不能把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截然分开。

我们承认这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同我们把新中国成立后称为社会主义国家也不矛盾。

说过渡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实质和发展的方向而言;说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

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侧面加以强调的结果,没有根本的区别。

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表现决定的。

第一,社会经济结构由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唯一经济基础。

(完整版)为什么要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完整版)为什么要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为什么要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从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首先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国民革命遗留的任务。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为什么要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呢?因为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这条总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实行,标志着我国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始。

建国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得到基本好转,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

近代历史表明,中国的经济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这又促使我们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从生产力方面分析,国民经济恢复以后,工农业生产虽然达到或超过解放前最高水平,但是我国生产力还相当落后,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比当时苏联以及资本主义国家落后许多,而且大多重工业部门,也没有建立起来。

甘冶院毛概考试题——名词解释

甘冶院毛概考试题——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三个代表: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4,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主要内容。

浅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浅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浅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背景1、历史条件:全国大陆基本解放后,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通过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节减国家机构经费和恢复发展生产的种种措施,取得了财经经济根本好转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经济制度对中国具有榜样作用。

2、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土改后农村分散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业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间的限制和反限制矛盾突出,使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到日程上来;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基本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把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联系在一起,体现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行将结束时,1952年年底,党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及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提出。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此后,毛泽东几次强调“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重要思想,并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和进一步阐述。

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并载入了同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任务及其关系总路线包括两重任务:一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当时称“一体”或“一化”。

列宁曾说“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就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

中国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国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总体评价总的来说,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和方针,是指导和引领中国各项社会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它促进了中国的工农业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伟大的胜利,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总路线的主体内容与其两翼部分-三大改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随着土地革命的基本完成,工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课本P78),必须要靠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总路线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的提出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他的实质是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

三大改造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积极引导,逐步过渡,使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课本)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改造时期,虽然中国已具有相对发展的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且广大人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但当时中国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忍受苏联的影响,是过渡目标单一化,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阴影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这一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使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的过急过快,这是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偏离。

中国的故事需要中国人自己去编写,中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纲领和路线,是指导与引导中国社会各项制度与发展的基本方向。

她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化”与“三改”,其中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部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是两翼部分。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但是我觉得总路线还存在少许的不足与缺点,当时的中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仍受苏联的影响。

使过渡的目标单一化即社会主义公有制。

这种“求纯”的倾向,不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在改造时期,中国的国情并不是太适合这种大规模的变化,中国与苏联不同之处在于国情的不同,中国应该走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当时的中国仍存在旧社会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阴影,对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和艰巨的任务,缺乏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并未充分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是一项长远的任务,使改造工作过急过快。

名词解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名词解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名词解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指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之间的一段时期内,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提出的指导方针和政策。

这一总路线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国家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经济建设是核心。

这一时期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改造社会经济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框架。

党提出的主要经济任务是发展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有计划地调整和改造国民经济,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要坚持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在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要加强国有企业的建设和管理,发展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在政治方面,“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

党要坚持用无产阶级专政来对付资产阶级,限制和排除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

这就要求党在政治上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严密防范和打击资产阶级思想和势力的侵蚀。

在党内,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使党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在国家机关和军队中,要建立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人民在国家事务中的直接参与和监督权。

文化建设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党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要批判和清除封建剥削阶级的思想传统,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要扶持文化事业,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萌芽。

在这一时期,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同时,逐步总结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针和政策。

这些方针和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使国家逐步迈向了现代化。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理?①发展才是硬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②发展才是硬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③发展才是硬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党的十三正式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什么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泽东思想包括那些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名词解释过渡时期总路线

名词解释过渡时期总路线

名词解释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指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一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指导方针。

该总路线主要是为了指导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并在这一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经济建设的总路线,即"统一领导,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

这个总路线的主要任务是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其中"统一领导"体现了党对经济建设的领导地位,通过党的领导来确保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稳定物价"指的是要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确保人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不受通胀的影响。

"调整结构"则是要推动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提高效益"则是要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生产力水平。

另一个方面是政治建设的总路线,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国,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这个总路线的主要任务是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党的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求党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的一方,为人民谋幸福,为祖国谋复兴。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团结统一,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坚持改革开放"是指要坚持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向,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坚持依法治国"是指要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是指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确保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幸福。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对于正确指导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 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 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 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 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 本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 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 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 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 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 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 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 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
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3.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2)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
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 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 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同时,这一总路线,也集中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
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 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