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寿元现代遗传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山东省考研生物复习资料现代遗传学重点知识梳理

山东省考研生物复习资料现代遗传学重点知识梳理

山东省考研生物复习资料现代遗传学重点知识梳理现代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和遗传规律为主要内容,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山东省考研生物复习中,现代遗传学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和准备的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现代遗传学的重点知识,帮助大家进行复习备考。

一、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1. DNA的结构与功能DNA是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双螺旋结构。

DNA的功能主要包括遗传信息的存储、复制和传递等。

DNA通过碱基配对规则,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复制。

2. RNA的结构与功能RNA是DNA的合成模板,它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RNA分为mRNA、tRNA和rRNA等不同类型,每种RNA都具有特定的功能。

二、基因的表达与调控1. 基因的表达与转录调控基因的表达是指通过转录和翻译等过程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基因的转录调控包括启动子、转录因子和转录抑制因子等多个方面。

2. 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包括mRNA剪接、RNA编辑、mRNA稳定性调控等多个方面。

这些调控机制对于基因的功能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三、基因组学与重组DNA技术1. 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进化等的学科。

在研究过程中,基因组学使用了DNA测序、基因组比较和功能注释等多种方法。

2.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重组DNA技术是将不同来源的DNA片段进行重组,形成具有新功能的DNA分子。

重组DNA技术在基因工程、医学研究和农业生产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四、遗传变异与遗传病1. 遗传变异的类型和机制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库变异等多种类型。

遗传变异的机制包括突变、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等。

2. 遗传病的分类和防治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类疾病。

遗传病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病等。

预防遗传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基因检测、婚前婚检和遗传咨询等。

(完整版)《现代遗传学遗》复习资料

(完整版)《现代遗传学遗》复习资料
遗传密码的通用性:除少数特例外,所有生物的遗传密码都是相同的,特例:
物种所特有的现象;线粒体中 DNA 不同于染色体中的 DNA。
偏爱密码子:在简并密码子中,不同生物往往偏向于使用其中的一种,这种被
经常使用的密码子称为偏爱密码子。
密码的简并性:许多氨基酸的密码子不止一种,因为四中核苷酸组成的密码
子有 氨基酸,这称为密码的 简并性。
反转录:在反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RNA 分子产生 cDNA 的过程。 模板链: DNA 复制中,双链 DNA 中的两条单链都是合成新的子链的模板链;DNA
转录中,与 mRNA 互补的 DNA 单链为模板链。
编码链(有意义链):在DNA 转录中,与mRNA 序列相同(除了T 代替U)的
那条DNA单链。
DNA 的变性和复性:双链 DNA 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分开,
成为两条单链的 DNA 分子,即改变了 DNA 的二级结构,但不破坏其一级结构,这 叫变性;在适当的条件下,变性的 DNA 分开的两条链又重新缔合而恢复成双螺旋 结构,这叫复性。
外显子和内含子: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序列是不连续的,即在两个编码序列
之间有一段不编码蛋白质的非编码序列,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非编码序列称为 内含子。
顺反子:一个遗传功能单位,一个顺反子决定一个多肽链。 转座元:有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这类基因称为可动基因也
可称为转座元件或可动元件、转座因子。
常染色质:是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染色较浅,着色均匀,呈高度分散状态,占
基因分别打上了不同亲本的印记。
印记基因:仅一方亲本来源的同源基因表达,而来自另一亲本的不表达。 转换:一种嘌呤置换了另一个嘌呤或一种嘧啶置换另一种嘧啶。 颠换:嘌呤和嘧啶之间的互换。 表观遗传变异: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而传递的基因功能的变化,且不涉

现代遗传学原理(精)

现代遗传学原理(精)

遗 传 学 的 先 驱 孟 德 尔
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三、发展阶段
1、细胞遗传学时期 (1900-1940)

摩尔根(Morgan T.H),1910
遗传的第三定律——连锁遗传规律
2、微生物和生化遗传学时期 (1941—1960)

华生(Watson JD)和克里克(Crick FHC)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53
一、推动基础科学的发展

弄清生物进化的机理 揭开生命的本质
二、指导工农业生产
动植物新品种 生物能源 环境保护

转基因动物
三、保障人类健康

疾病防治 生物制药 基因治疗
重症综合性免疫缺乏症(SCID)
生物发酵
SARS病毒
第四节
遗传学的研究
一、遗传学研究的内容 二、遗传学研究的分支 三、遗传学研究的对象 四、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五、遗传学研究的特点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三、发展阶段
20世纪初以后
一、启蒙阶段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 拉马克(Lamarck JB)——用进废退,1809 达尔文(Darwin C)——物种起源,1859
二、建立阶段



孟德尔(Mendel GJ)——两大定律,1866 贝特生(Bateson W) ——遗传学,1906 约翰生(Johansen WL)——基因,1909
一、基本要求

课前预习,课堂提问 课后复习,完成作业 认真对待实验课 作业和实验记入成绩 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加强师生、同学间交流。
二、主要参考书目

2023年赵寿元现代遗传学知识点整理

2023年赵寿元现代遗传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经典遗传学旳诞生●遗传学(genetics)硕士物遗传和变异规律旳科学遗传(heredity): 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中旳亲子间旳相似现象。

变异(variation): 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旳差异现象。

基因概念旳发展1866, 年Mendel在他旳豌豆杂交试验论文中初次提出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旳假说;1923年, 丹麦学者Johannson第一次提出“基因(gene)”这一术语, 泛指那些控制任何性状, 又依孟德尔规律旳遗传因子;1911, Morgan通过对果蝇旳研究, 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至此经典遗传学把基因看作是不可分割旳构造单位和功能单位, 是决定遗传性状旳功能单位和突变、重组“三位一体”旳最小单位;1941年美国生物学家比德尔和塔特姆证明酶有控制基因旳作用, 认为一种基因旳功能相称于一种特定旳蛋白质(酶), 基因和酶旳特性是同一序列旳, 每一基因突变都影响着酶旳活性, 于是在1946年提出了“一种基因一种酶”旳假说, 奠定了基因和酶之间控制关系旳概念, 开创了现代生物化学遗传学。

● 1944年, O.T.Avery通过肺炎球菌旳转化试验, 证明基因旳化学成分为DNA,基因是DNA分子上旳功能单位;1955年, S.Benzer根据侵染大肠杆菌旳T4噬菌体基因构造旳分析, 证明了基因旳可分性, 提出了突变子、重组子和顺反子旳概念。

性状(trait/character):生物体所体现旳形态特性和生理特性, 并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同一单位性状在不一样个体间所体现出来旳相对差异。

异花授粉(cross-fertilized)=杂交(hybridization)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隐形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纯合子(homozygote)/杂合子(heterozygote)●表型(phenotype)生物体体现出旳可观测旳性状基因型(genotype)个体旳基因组合, 即遗传构成孟德尔提出如下假说①生物旳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hereditary determinant)决定旳。

遗传育种学知识点

遗传育种学知识点
连锁的发现与重组的细胞学证据、连锁互换 定律。 重组率,染色体图距、三点测交的概念。 三点测交作图的过程与步骤。 干涉与并发系数、连锁群的概念。
Chapter 7 染色体畸变
果蝇唾腺染色体; 染色体的研究技术;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4种类型:缺失、重复、易 位、倒位的概念及遗传学效应; 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类型及遗传学效应。
现代观点
“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赵寿元和乔守怡,现代遗传学第2版,2008)
涵盖两方面的内容: 研究基因的结构、传递和表达规律的科学(基因学)。 研究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组的DNA序列与生物 学功能间的联系(基因组学)。
Chapter 2 孟德尔定律
遗传学常用概念:基因、基因座位、等位基因、野生型、 突变型、纯合体、杂合体、显性与隐形、表型与基因型 孟德尔的遗传分析方法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核心; 孟德尔分离比的条件与导致偏离的因素; 利用2检验检测是否符合孟德尔定律。
遗传育种学总结
贝类遗传育种研究室
期末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二、填空题(共16题,每题1分,共16分) 三、简答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 四、论述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五、计算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0分)
Chapter 1 遗传学绪论
1. 遗传学涵义和研究内容; 2.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3. 遗传学的应用、特点。
Chapter 8 遗传的分子基础
名词:DNA的变性和复性;顺反子; 转座因子的类别与遗传学效应; 原核基因组与真核基因组的比较; 经典、现代以及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的描 述(基因概念的发展); 中心法则的发展。
Chapter 9 基因突变与重组

现代遗传学笔记 赵寿元教案

现代遗传学笔记 赵寿元教案

现代遗传学笔记赵寿元教案现代遗传学笔记赵寿元教案一、引言现代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的学科,对于深入了解生命的本质和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赵寿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他的教案是学习现代遗传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文将以赵寿元教案为基础,详细介绍现代遗传学的相关内容。

二、基本概念1. 遗传学:研究遗传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包括遗传变异、遗传信息传递和遗传变异的机制等内容。

2. 基因: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3.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的结构,携带着遗传信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4.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含了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5. 基因型: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的组合形式,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6. 表现型:个体外观和功能的表现形式,受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遗传变异1. 突变:DNA序列的突发性改变,可以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

2. 基因突变:基因序列发生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3. 染色体突变: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

4. 多态性:同一基因在群体中存在多种等位基因的现象,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形式。

四、遗传信息传递1. 遗传物质的复制:DNA通过复制过程,使得遗传信息得以传递给下一代。

2. 转录和翻译:DNA通过转录生成mRNA,然后通过翻译生成蛋白质,实现遗传信息的表达。

3. 遗传信息的传递:通过生殖细胞的形成和交配,遗传信息从父母传递给子代。

五、遗传变异的机制1. 重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互换,导致基因组的重组。

2. 突变:遗传物质的突发性改变,可以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

3. 选择:环境对个体的适应性进行选择,使得某些基因型具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六、遗传学实验技术1. 基因测序:通过测定DNA序列,确定基因的组成和结构。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Genetice课程编码:27A11407学分:4.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80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32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推荐教材:戴灼华、王亚馥、粟翼玟《遗传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参考书目:(1)杨金水《基因组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2)赵寿元、乔守怡《现代遗传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徐晋麟、徐沁、陈淳《现代遗传学原理》(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1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引导学生牢固掌握遗传学最重要的基本原理,了解并掌握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理论与研究方法,了解现代遗传学的重大理论与技术进展。

结合实验课,尽可能让学生熟悉现代遗传学研究技术与实验装备,掌握遗传学实验基本技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在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遗传、变异、遗传学、选择及表观遗传学的概念,熟悉遗传学研究范围和任务,知道遗传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以及有哪些重要的科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知道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工、农、医、环境保护等方面介绍遗传学的应用;掌握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基本概念、内容、实质及验证方法;掌握基因型性别决定的类型,了解环境性别决定的类型;熟练掌握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理与本质;熟练掌握细菌遗传重组的三个途径:接合、转导、转化的概念、过程、原理;熟悉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特点及遗传学效应;掌握同源重组的定义、特点和它形成的分子机制;掌握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遗传、变异、遗传学、选择及表观遗传学的概念,熟悉遗传学研究范围和任务。

掌握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实验思路、方法和具体过程,熟悉核酸的化学组成与分子结构,掌握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学会DNA体外合成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过程及细节内容,尤其是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中的意义,理解病毒遗传物质的传递特点。

绪论遗传学

绪论遗传学
基因表达的规律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 6.能动地改造生物,使之更符合人类的利益和要求。
精选课件
7
所以,
• 遗传学是一门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 理论科学;
• 同时,也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的基础科学----直接指导医学研究和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育种。
精选课件
8
二、遗传学的发展
❖遗传学也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 和发展起来的
精选课件
26
McClintock的发现
• 1951 转座子
• 1983 获诺贝 尔奖
精选课件
27
3.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 1953年Watson和 Crick提出DNA分子 双螺旋(double helix)模型,是分 子遗传学及以之为 核心的分子生物学 建立的标志;
精选课件
28
DNA结构的发现
Darwin(1809~1882) 《物种起 源》The Origin of Species(1859) 提出了以自然 选择为中心的进化学说
精选课件
10
❖Weisman(1834-1914) 新达尔文主义 ❖种质连续论(thoe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
❖多细胞的生物体由体质(somatoplasm) 和种质(germplasm)两部分组成
35
operon theory
mRNA, genetic code, C. elegans线虫
精选课件
36
3.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 学及其实验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 建立了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遗传工程, 为生物遗传定向操作奠定了基础;

遗传学赵寿元第5章 细菌的遗传分析

遗传学赵寿元第5章 细菌的遗传分析

顺序四分子分析
粗糙链孢霉(Neurospora crassa) 单倍体营养体在营养或生长环境不利 时,转入有性生殖.菌丝产生的单倍体 分生孢子与另一个菌丝的原子囊果中的 单倍体子囊孢子 单倍体子囊孢子杂交.形成2倍体的杂合 子囊孢子杂交.形成2 体,该2 体,该2倍体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获得 一个细胞内含有4个单倍体的产物,4 一个细胞内含有4个单倍体的产物,4个 单倍体产物呈直线排列,称为:四分子, 对四分子进行的遗传学研究,称为四分 子分析(tetrad analysis) 子分析(tetrad analysis)
带有了染色体的基因,这种带有了染色体 的基因的F因子称为F 的基因的F因子称为F'(F-prime). prime) F'上的基因与细菌染色体的基因形成了部 分二倍体. 利用F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的过程,称为性 利用F 导.
Fig 17.11 The formation of an F' factor. F'
2003 John Wiley and Sons Publishers
重组作图(recombination 重组作图(recombination mapping) mapping)
Hfr lac + ade + str
r s
X
FF-
lac - ade - str
重组作图: 重组作图:
Hfr Flac+ lacHfr lac+ Flacade+ adeade+ ade-
B Strs
A Strr
含Str的基本培养 基上生长
含Str的基本培养 基上不长
原因:A Strs是作为供体,尽管在Str培养基上不能分裂,但其 基因可以转移;B Strr 作为受体,既可以分裂,又可以接受外 来基因.反之则不行,若受体B 对Str敏感,接合的细胞不能分 裂就不能存活.(发现了A中的F因子)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遗传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方法,为解释、解决本领域生产实践中的有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思路和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和专业课打下基础。

使学生能够胜任中等学校生物课程相关内容的讲授、实验指导和课外活动等教学指导工作。

二、课程教学要求以遗传信息为主线,要求学生掌握染色体、基因、群体等不同水平的遗传信息、遗传现象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掌握主要的名词概念,掌握染色体观察、遗传规律验证等实验方法和技能;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成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以发现和初步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遗传学的问题。

要求学生在科学态度、独立工作能力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课程基本内容随着本学科的发展而调整并限定其广度和深度,在保证达到一定培养规格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负担,同时注意本课程和其它相关课程的相互联系与衔接,防止疏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三、先修课程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及其遗传信息的变异。

教学难点:遗传信息传递规律和遗传信息的变异在染色体、基因、群体等不同水平的应用。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熟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该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合适的形式进行教学,提倡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学科内教师之间集体备课,相互配合,以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感兴趣的内容,阅读参考资料,训练其针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 遗传学基本概念;(2) 遗传学的研究内容;(3) 遗传学的发展;(4) 遗传学的应用。

2.重、难点提示(1) 重点:遗传学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难点:遗传学的应用;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4学时)1.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2)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3) 配子的形成和授精;(4) 生活周期。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901118B中文名称:遗传学英文名称:Genetics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总学时:48总学分:3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先修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生物科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生物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必修课。

通过遗传学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上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遗传传递规律、生物变异机制等;在思想上从遗传物质的水平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统一性及生物进化理论,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能力上具有对性状遗传的基本分析能力;进行杂交试验的基本设计能力;对连锁基因定位的分析计算能力;对人类遗传病与传染病的发生机制的解释能力,对群体中某基因频率的预测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需要先修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等课程。

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等方式教学。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本章介绍遗传学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以及遗传学在生命科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2、教学要求:掌握遗传学的定义;了解遗传学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以及遗传学在生命科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1 遗传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2遗传学的发展简史1.3遗传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本章介绍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2、教学要求:掌握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和减数分裂的意义;了解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理解核型分析;生物的染色体周史。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染色体组成和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和减数分裂的意义。

2、教学难点:染色体的一级结构。

【教学内容】2.1染色体2.1.1染色体化学组成和结构2.1.2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2.1.3核型分析2.2染色体传递——减数分裂2.2.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

现代遗传学复习提纲

现代遗传学复习提纲

《现代遗传学》课程复习提要院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年级2015 专业农学层次本科课程名称:现代遗传学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1。

性质。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经典遗传学(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发育遗传学等内容,该课程内容知识面广、知识点零散、名词术语多。

要求学员对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普通遗传学,性别决定,染色体学说,基因学说,基因工程及遗传与发育学说的经典内容,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不同层次上对对遗传学有较完整和系统的认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熟悉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规律,并且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目标。

现代遗传学是基础生命科学中最具有综合性的中心学科之一,也是正在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系统介绍遗传学基础知识,使学员达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专业函授本科毕业水平.通过学习让学员以经典孟德尔遗传为基础,使学员能够在当代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较为熟练地解决实际中的遗传学问题;在辅导安排上引导教学内容既突出重点、难点,又适当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学员学会从遗传学的视角去欣赏生物的美妙,去发现和思考身边的遗传问题,对现代遗传学概念有透彻的理解,掌握基本遗传分析方法,思路清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根据具体要求和目的查阅相关文献,并设计简单的实验。

教材:《现代遗传学》,贺竹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考试试题类型:1。

名词解释2。

填空3。

判断4。

选择5.简答6.分析辅导教师:伍均锋(滦南县职业教育中心,高级讲师,教科研处主任)联系电话:156******** 邮箱:wjf6512@163。

com QQ:1791778118《现代遗传学》教材先进性和系统性分析我们采用的《现代遗传学》是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贺竹梅编著的教材,贺老师曾获得首届“谈家桢遗传教育奖”,是广东省遗传学会理事、中国遗传学会道德与伦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委员。

《遗传学绪论》

《遗传学绪论》

精选课件
13
1.1.2 遗传学的概念
一、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Genetics一词由英国遗传学家 W·贝特森在1909年首先提出。
制作:吴瑞娟
精选课件
14
二、研究范围: 1. 遗传物质的本质 2. 遗传物质的传递 3. 遗传信息的实现
制作:吴瑞娟
精选课件
15
→选择→育成优良品种。
制作:吴瑞娟
精选课件
21
二、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 传
1.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 本原因;
2.用进废退学说和获得性状学说
如长颈鹿、家鸡翅膀。
制作:吴瑞娟
精选课件
22
三、达尔文的泛生假说
广泛研究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1.1959年发表《物种起源》著作,提 出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 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复杂、低级→高级 逐渐进化而来的。
1900年,〈荷兰〉De Vries、〈德国〉 Correns和〈奥地利〉Tschermak 得出了 与Mendel发现的相同的遗传规律,并重 新发现了埋在故纸堆里30多年的Mendel 的论文。因此,1900年被公认为遗传学 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 Genetics作 为一个学科的名称则是由Bateson于1909 年首先提出的。
Mendel根据前人的工作和他自己 进行了八年的豌豆杂交试验,于 1866年发表了划时代的论文《植物 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 念和遗传因子分离和重组的假设。
制作:吴瑞娟
精选课件
25
制作:吴瑞娟
精选课件
26
制作:吴瑞娟
精选课件
27
对遗传现象的认识,从单纯的描 述→科学的分析验证。

1 遗传学导论

1 遗传学导论

• (16)M.Delbrü ck,量子论的先驱者,N.Bron的学生, 早年曾在Morgan实验室工作,以后和S.Luria共同研究 证实细菌的自发突变,开创了细菌遗传学的研究领域。 (17)A.Hershey,美国学者,1952年和他的学生 M.Chase 进行了噬菌体感染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Delbrü ck、Luria和 Hershey由于对病毒遗传学的 贡献而获1968年的诺贝尔奖。 Avery Hershey Chase
• (22)P.Berg,美国科学家,研究DNA重组技术的元老, 在1972年已获得含有编码哺乳动物生长激素基因的工程菌 株。W.Gilbert,美国科学家,1966年证明E.coli乳糖的阻 遏蛋白是一种蛋白质,1978年提出内含子、外显子概念。 F.Sanger(1918— ),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 从1945开始,历时8年,于1952年阐明了牛胰岛素51个氨 基酸的一级结构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奖。1977年和 Gilbert.Berg设计了一种测定φX174DNA全序列的方法,3人 共享1980年诺贝尔奖。 (23)B.McClintock(1902— ),美国科学家, 1938年记述了断裂—融合—桥周期,1950年 发现玉米的Ac-Ds转位因子,直到1983年才获 得诺贝尔奖。
(27)1997年,I.Wilmut克隆羊多莉诞生。 (28)2000年,第一个高等植物拟南芥(A.thaliana)全基因组测 序完成。 (29)2001年,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公布了人类基因组 测序的初步结果。
.遗传学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
(1)史前时期:1900年以前 (2)细胞遗传学时期:1900-1940年,代表人物是 Morgan和 Muller。 (3)微生物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时期:1940—1953年,代 表人物是Beadle和Tatum。 (4)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时期:1953—现在,代表人物 是Watsan ,Crick等。

现代遗传学1-12章包括绪论全部课件 (9)

现代遗传学1-12章包括绪论全部课件 (9)

2019/5/9
28
四、易位(translocation)
易位(translocation)
指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 另一个染色体上。
2019/5/9
29
(一)、易位的类别与形成
相互易位(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两个非同源染色体都折断了,而且这两个折断了的染
1964年证实为第5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 核型: 46XY,(XX),5P发病率及临床特征:
新生儿中1/50000,在智能低下患儿中约占1%1.5%。患儿在婴幼儿期的哭声似猫叫。生长、智力发 育迟缓、小头、满月脸、眼间距较宽….,50%有先天 性心脏病等。多数可以活至儿童期,少数活至成年, 均伴有严重智力低下。
人为:物理射线与化学药剂处理等。
染色体折断的结果:
正确重接:重新愈合,恢复原状; 错误重接:产生结构变异; 保持断头:产生结构变异。
2019/5/9
5
2019/5/9
6
三、缺失(deficiency)
(一)、缺失的类型与形成: 缺失:染色体丢失了一个区段。
顶端缺失(terminal deficiency); 中间缺失(interstitial deficiency);
2019/5/9
40
臂内倒位与臂间倒位
2019/5/9
41
倒位的形成

正常染色体
a b cd ef g
ea db
cf ea g db cf
ga b e
d
c
f g
a
a
b 壁 臂b
e间
d
倒 位
内 倒
c
位d
c

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遗传学教学大纲讲稿要点第一章绪论关键词:遗传学 Genetics遗传 heredity变异 variation一.遗传学的研究特点1. 在生物的个体,细胞,和基因层次上研究遗传信息的结构,传递和表达。

2. 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世代的传递和个体间的传递。

3. 通过个体杂交和人工的方式研究基因的功能。

“遗传学”定义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

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结构,信息传递,表达和调控的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遗传 heredity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的现象。

同一物种只能繁育出同种的生物同一家族的生物在性状上有类同现象变异variation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差异现象。

生物的子代与亲代存在差别。

生物的子代之间存在差别。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生存与进化的基本因素。

遗传维持了生命的延续。

没有遗传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物种。

变异使得生物物种推陈出新,层出不穷。

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形成,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进化,遗传与变异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得生物生生不息,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界。

二. 遗传学的发展历史1865年Mendel发现遗传学基本定律。

建立了颗粒式遗传的机制。

1910年Morgan建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关系。

1944年Avery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1年Watson和Crick的DNA构型。

1961年Crick遗传密码的发现。

1975年以后的基因工程的发展。

三. 遗传学的研究分支1. 从遗传学研究的内容划分进化遗传学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学机制与作用的遗传学分支科学生物进化的机制突变和选择有害突变淘汰和保留有利突变保留与丢失中立突变 DNA多态性发育遗传学研究基因的时间,空间,剂量的表达在生物发育中的作用分支遗传学。

特征:基因的对细胞周期分裂和分化的作用。

应用重点干细胞的基因作用。

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免疫遗传学研究基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的遗传学分支。

3817遗传学

3817遗传学

《遗传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第一章经典遗传学的诞生:掌握遗传、变异等概念,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和遗传连锁定律,理解基因与环境的关系,了解遗传学发展史。

第二章分子遗传学的兴起:掌握从DNA到蛋白质的信息传递过程和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第三章基因的概念和结构:掌握基因的概念和结构,理解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理解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

第四章遗传物质——基因和染色体: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掌握核型分析方法,掌握染色体结构和数目改变的基本种类及遗传学效应,掌握基因突变性质及检出方法,掌握突变和重组分子基础,了解表观遗传变异。

第五章基因组:掌握基因组的DNA序列组成,掌握连锁、交换和连锁群概念,掌握作图和基因定位方法,掌握基因组功能研究方法,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内容。

第六章数量性状基因及其遗传:理解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关系,掌握遗传率和近交系数的计算方法,理解杂种优势的遗传学理论。

第七章群体的基因结构与进化:掌握Hardy-Weinberg定律,理解群体中的多态现象及其维持机制,了解进化学说和新种的产生过程。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分析:掌握细菌的遗传分析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第九章基因与发育:理解个体发育过程中的遗传控制,理解性决定的机制,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遗传学”考试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试卷结构试卷由名词解释、选择题和问答题(含遗传学分析、计算)三部分组成。

四、主要参考教材1、《现代遗传学》,赵寿元、乔守怡,2001,高等教育出版社。

2、《遗传学》(第二版,上、下册),刘祖洞著,1991,高等教育出版社。

遗传学赵寿元数量遗传学

遗传学赵寿元数量遗传学
F1 穗长: 74X2=12.2
每个增效基因值:12.2/2=2.47cm AAAA: 2 x 2.474=74.2 AAAa: 2 x 2.473=30.1 AAaa: 2 x 2.472=12.2 Aaaa: 2 x 2.471= 4.9 aaaa: 2
环境与基因型形成的变异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统计学基础
• B1,B2的表型方差分别计算如下
B1的平均数和遗传方差的计算 (AA X Aa)
f
x
AA
1/2
a
Aa
1/2
d
合计 1
fx
fx2
½a
½ a2
½d
½ d2
½ (a+d) ½ (a2+d2)
B1的遗传方差:VB1=½ (a2+d2) –[½ (a+d)]2
=1/4* (a-d)2
B2的平均数和遗传方差的计算 Aa X aa
s
近交系数计算举例
a1a2 P1
a3a4 P2
C3
C4
C1
C2
B1
B2
S
• 表兄妹结婚所生子女
的近交系数:
• F =4*(1/2)
6=1/16
性染色体基因的近交系数
男性伴性基因传递给女儿的机会是1。 家系中出现两个连续传代的男性,伴性基 因中断传递。
伴性遗传基因近交系数计算举例
X1Y
P1
X2X3
= 14.53
½ VA ½ VA+ ¼ VD+VE = 2 X ( 14.53 )/40.35 = 72%
对遗传率的几点说明
• 遗传率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是针对群体,
而不是用于个体;
• 遗传率反映了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在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一章经典遗传学的诞生●遗传学(genetics)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遗传(heredity):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中的亲子间的相似现象。

●变异(variation):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差异现象。

基因概念的发展1866,年Mendel在他的豌豆杂交实验论文中首次提出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说;1909年,丹麦学者Johannson第一次提出“基因(gene)”这一术语,泛指那些控制任何性状,又依孟德尔规律的遗传因子;1911,Morgan通过对果蝇的研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至此经典遗传学把基因看作是不可分割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和突变、重组“三位一体”的最小单位;1941年美国生物学家比德尔和塔特姆证明酶有控制基因的作用,认为一个基因的功能相当于一个特定的蛋白质(酶),基因和酶的特性是同一序列的,每一基因突变都影响着酶的活性,于是在1946年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奠定了基因和酶之间控制关系的概念,开创了现代生物化学遗传学。

1944年,O.T.Avery通过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证明基因的化学成分为DNA,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功能单位;1955年,S.Benzer根据侵染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基因结构的分析,证明了基因的可分性,提出了突变子、重组子和顺反子的概念。

●性状(trait/character):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并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异花授粉(cross-fertilized)=杂交(hybridization)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隐形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纯合子(homozygote)/杂合子(heterozygote)●表型(phenotype)生物体表现出的可观测的性状基因型(genotype)个体的基因组合,即遗传组成孟德尔提出以下假说①生物的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hereditary determinant)决定的。

②每棵植株的每一种性状都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③每一个生殖细胞(花粉或卵细胞)只含遗传因子的一个。

④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来自父本的雄性生殖细胞,另一个来自母本的雌性生殖细胞。

⑤形成配子细胞时,每对遗传因子相互分开,也就是分离,然后分别进入生殖细胞。

⑥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一个新合子或个体)是随机的。

⑦控制红花的遗传因子同控制白花的遗传因子是同一种遗传因子的两种形式,其中红花对白花是显性,白花对红花是隐性。

只要有一个控制红花的遗传因子就会开红花,只有两个遗传因子都是控制白花的植株才会开白花。

●分离法则law of segregation:F2群体中显隐性分离比例大致为3:1。

●自由组合法则:又称独立分配法则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指形成包含两个以上的相对性状的杂种时,各对相对性状之间各自独立地发生自由组合。

独立分配规律的要点:控制两对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之中。

独立分配的实质:控制两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完整性法则:支配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彼此组合形成杂种时,互不沾染,互不融合。

遗传因子在杂种中仍然保持其完整性。

●复等位基因(Allele, Allomorph)同一基因座(locus)存在的两个以上不同状态的基因, 其总和称之为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如,红细胞血型,I A、I B、i ..)。

●χ2检验χ2=Σn i=1(实际频数-预计频数)2/预计频数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df=n-1(自由度) p=0.05(显著差异) p=0.01(极显著差异)模式生物——果蝇1、果蝇的生活周期短。

大约为10天,新羽化的雌性成虫大约8小时可交配,约40小时开始产卵。

2、容易培养;通过控制养殖的温度,可以加速和减缓果蝇的发育。

3、繁殖子代多;产卵初期每天可达50~70枚,累计产卵可达上千枚。

4、染色体数目少;5、染色体大;6、有个别性形态特征;7、还积累了丰富多彩的遗传资料连锁定律law of linkage:原来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联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若干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而发生联系遗传的现象。

第二章分子生物学的兴起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实验步骤:1.S菌光滑型→小鼠死,R菌粗糙型致病→小鼠活2.死S菌+活R菌→小鼠死3.死S菌→小鼠活结论:说明DNA具有特定的遗传特性。

说明一种基因型细胞DNA进入另一种基因型细胞后,可引起稳定遗传变异。

2.噬菌体的感染实验实验步骤:1.S(硫)主要存在蛋白质中,P(磷)主要存在DNA中2.被35S和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感染细菌3.宿主细胞内主要是32p,宿主细胞外主要是35S结论:说明注入宿主细胞的物质是DNA,只有DNA是联系亲代和子代的物质。

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TMV)实验步骤:1.把TMV的蛋白质和RNA分离2.分别感染烟草,只有含RNA的成分能成功3.S系蛋白质外壳不含组氨酸、甲硫氨酸,HR系含4.S系pro+HR系RNA→第二代HR性状5.S系RNA+HR系pro→第二代S性状结论:说明决定病毒遗传性状的是RNA 。

夏洛夫法则(1)DNA中的4种碱基的含量并不是等量的;(2)腺嘌呤(A)的量总是和胸腺嘧啶(T)的量相等;鸟嘌呤(G),则和胞嘧啶(C)几乎相等. 既:A=T;C =GDNA双螺旋结构特点:1. 两条互补多核酸链、在同一轴上互相盘旋;2. 双链具有反向平行的特点;3. 碱基配对原则为:A=T、G=C,双螺旋直径约20A,螺距为34A(10个碱基对)。

DNA双螺旋结构的生物学意义第一,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

在复制时,DNA的双链拆开,成为两个模板,再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复制成两个与原来的DNA序列一模一样的新分子。

在这两个新DNA分子中,各有一条旧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

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麦赛尔逊和斯塔勒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

第二,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

DNA上的碱基序列就是遗传信息,4种碱基的排列组合可以携带无限多样的遗传信息。

第三,它能够说明基因是如何突变的。

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可以通过复制而得到保留。

中心法则:从噬菌体到真核生物的整个生物界共同遵循的规律。

遗传信息DNA 到 mRNA的转录,再到蛋白质翻译,以及遗传信息从DNA 到 DNA的复制过程。

中心法则的发展:⑴. RNA的反转录⑵. RNA的自我复制⑶. DNA指导的蛋白质合成⑴. RNA的反转录单链RNA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可反转录成DNA,再以此为模板生成双链DNA。

说明1.遗传信息可以在DNA和RNA 之间流动2.DNA、RNA的遗传信息单向流动到蛋白质中第三章基因的概念和结构●等位基因(Allele, Allomorph)同一座位存在的两个以上不同状态的基因,其总和称之为复等位基因(multiplealleles)如,红细胞血型,人白细胞抗原(HLA)…。

n个复等位基因的基因型数目是n+n(n-1)/2,纯合子是n个,杂合子是n(n-1)/2●顺反子cistron:是一个遗传的功能单位,一个顺反子决定一条多肽链,顺反子即是基因。

●突变子mutator/muton一个顺反子内任何一突变位点,发生变化产生突变表型,即一个基因内产生突变表型的最小单位。

●重组子recon/recombinant两个突变位点之间可发生交换产生野生型的最小单位,即不能由重组分开的基本单位。

●操纵子operon:操纵基因与由它操纵的几个结构基因连锁在一起,几个结构基因由一个启动子转录成一个RNA分子再翻译成蛋白质,这样的结构叫操纵子。

●超基因super gene:指作用于一种性状或作用一系列相关性状的几个紧密连锁的基因,例血红蛋白基因簇。

●假基因pseudo gene具有与功能基因相似序列,但由于有许多突变以致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是没有功能的基因,用Ψ来表示,例人类珠蛋白基因簇。

●外显子exon 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是不连续的,其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为外显子,是出现在mRNA中的基因序列,反之则为内含子intron。

●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指在同一段DNA顺序上,由于阅读框架不同或终止早晚不同,同时编码两个以上基因的现象。

●可动基因mobile gene:指染色体组上可以转移(或转座)的基因。

即跳跃基因(jumping gene)或转座因子transposableelement。

激活因子-解离系统(Ac-Ds系统)引起转座的一种双因子系统,激活因子编码解离酶,自主转座。

解离因子是激活因子的缺失变异型,可被激活因子编码的转座酶激活而转座。

●转座子transposon一类在很多后生动物中(包括线虫、昆虫和人)发现的可移动的遗传因子。

Tn:复合型的转座因子称为转座子(trans—poson,Tn)。

这种转座因子带有同转座无关的一些基因,如抗药性基因,它的两端就是IS,构成了“左臂”和“右臂”。

两个“臂”可以是正向重复,也可以是反向重复。

这些两端的重复序列可以作为Tn的一部分随同Tn转座,也可以单独作为IS而转座。

Is:最简单的转座子不含有任何宿主基因而常被称为插入序列(IS),它们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部分转座因子转座途径有复制转座(replicative transposition):转座因子在转座期间先复制一份拷贝,而后拷贝转座到新的位置,在原先的位置上仍然保留原来的转座因子。

非复制转座(non-replicative transposition) 转座因子直接从原来位置上转座插入新的位置,并留在插入位置上,这种转座只需转座酶的作用。

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retroposon指通过RNA为中介,反转录成DNA后进行转座的可动元件。

这样的转座过程称为反转座作用(retrotrans—position)。

(反转录病毒、病毒超家族(viral superfamily)、非病毒超家族(nonviral superfamily))癌基因oncogene人类或其他动物细胞(以及致癌病毒)固有的一类基因。

又称转化基因transforming gene,它们一旦活化便能促使人或动物的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