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教学设计
[全]《促织》教学设计
《促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掌握学习规律。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文章借古讽今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解读小说的意蕴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理解文中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教学难点:鉴赏细腻生动、真实感人的心理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假如别人用一匹骏马和你换一只小虫,你愿不愿意换呢?《明朝小史》记载,枫桥的一个粮长(小官),因为被郡县长官逼迫,用一匹骏马换了一只善斗的蟋蟀,准备上交到宫廷供皇帝赏玩,却不料……(之后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这节课一探究竟。
)二、作家作品1.作者介绍蒲松龄(1640—1715年),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土,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兼商人家庭。
蒲松龄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
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直到72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
坎坷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又使他对广大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后来,他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写成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了解作品《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
《聊斋志异》指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聊斋〃是书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在蒲松龄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共短篇小说491篇。
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花妖狐媚和畸人(指有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异行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该书自序中这样写道:〃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促织》教学设计
《促织》教学设计促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促织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
2. 技能目标:掌握促织的基本操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促织作品。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手工艺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促织盒子、纱线、促织卡片、图案样本、剪刀、定位针等。
2. 材料准备:不同颜色的纱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古老而有趣的手工艺——促织。
你们知道促织是什么吗?有过促织的经验吗?请举手发言。
2. 知识讲解a. 介绍促织的基本概念:促织是一种用纱线穿插在促织卡片上的手工技艺。
b. 介绍促织的基本技巧:将纱线穿过促织卡片的孔洞,并在两端打结固定,然后依据图案样本进行穿插和编织。
c. 展示促织的作品样本,让学生了解促织的可能性和创造性。
3. 操作演示a. 将促织盒子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熟悉促织盒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b. 演示如何在促织卡片上穿插纱线,并进行基本的编织操作。
c. 强调手指的协调性和技巧,让学生反复练习。
4. 练习a. 学生单独或分组进行促织练习,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纱线进行穿插编织。
b. 提供不同难度的图案样本供学生选择并尝试完成。
5. 创作a.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并完成自己的促织作品。
b. 学生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纱线,尝试不同的图案和编织方法。
c.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加他们对促织的兴趣和自信心。
6. 总结a.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促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b.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激发他们对手工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们能够了解促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通过实际操作和创作体验到促织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手工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师还需注意学生操作时的安全,避免针线刺伤或纱线缠绕等意外发生。
《促织》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促织》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促织》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促织》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促织》是一种以“促进”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它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人们的善良、勤俭和勇敢等美德。
作为中学语文教育的一部分,通过教学《促织》的内容,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意识。
在课堂实录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教学设计:第一步:导入在导入时,我们采用了一张图片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我们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图片中的村庄,透过图片中的人物和事物找到故事的引子,之后,我们让学生整理自己对于图片和故事的感受,并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一步骤的导入,学生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情感细节,产生共鸣,积极参与讨论。
第二步:阅读在阅读时,我们首先让学生自由阅读,然后,再请他们阅读一遍,并注意其中细节描述。
接下来,我们根据故事情节将其分为五个部分,让学生分别朗读并解释每个部分的意义。
在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角色之间的关联和他们的情感变化,把握整个故事的主题。
第三步:分类讨论在分类讨论时,我们将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分类梳理,找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区别。
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发现故事内涵,学会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当然,在讨论中,要求学生的表述适合听众的理解,并合理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与解释。
第四步:合作创作在合作创作时,我们要求学生组成小组,根据自己所学内容,可以选择讲述故事情节的一个环节,并表现该环节描写的心情、情感。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和行动,可以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增强其互动性和表演能力。
第五步:评价反思在课程结束时,我们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看看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是否达到教师所预设的目标。
同时,让学生对课堂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也可以通过问题探讨来反思学习成果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这样一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得到了实现,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受益匪浅综上所述,本次教学活动通过故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通过理解故事情节、角色之间的关联和情感变化,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促织教学设计3篇
促织教学设计3篇促织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一、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借前朝“治世”时的殃民故事,加以浪漫主义的幻想、虚构,来揭露“康熙盛世”的黑暗现实。
二、掌握__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起伏,跌宕有姿的特点。
三、学习__人物心理描写细腻传神,不但切合人物的处境符合情节发展逻辑,而且用语极有分寸的写法。
四、掌握本课的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学习文言句子的正确意译。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
2、掌握__的情节特点。
3、理解故事喜剧结尾的意义。
4、理解篇末评论的作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用具:提供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故事情节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一、检查预习,指导常用词解析和课文朗读、概述。
(控制在20分钟内)具体进程是:先布置几个学生解答常用词解析题,布置完后指名学生朗读,然后回过头来订正常用词解析的正误,最后进行概述指导。
每一步都注重知识拓展和方法指导。
常用词解析情况的检查和点拨:指名四个学生按“思考和练习”第六题四组例句板书“岁”、“顾”、“报”、“令”的常用义。
答案解析:“岁”:A年;B每年;C年龄;D年。
“顾”:A但、但是;B回头;C顾念、顾惜;D回头。
“报”;A报告、告知;B报复;C报答;D报仇。
“令”:A命令;B时令;C美好的;D命令。
点拨:上述常用词,均不止题中那几种意义。
如“令”,就还有“一县长官名称”一义。
特别是“顾”,意义用法复杂,除题中三种外,就还有:“看”(“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赢得仓皇北顾”);“探问、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反而”(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等等,此外,与“视”,“玩”合用,有“仔细端详”意,如:“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订鬼》)出示幻灯片,指四个学生快速解析:答案解析:A旧时县的别称;B古代与都城对称的县镇,一说指未筑城墙的县城。
答案解析:A败退;B无、没有;C不;D浪费;E倒下、披靡答案解析:A放进;B接纳、收留;C交纳;D采纳答案解析:A回过来;B再;C又;D恢复;E回答、回复;F同“覆”,覆盖。
《促织》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中的一篇文言文《促织》。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只促织(蟋蟀)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反映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
详细内容包括:第1自然段,介绍促织的生活习性;第24自然段,描述促织在恶劣环境下的挣扎;第57自然段,描绘促织在舒适环境中的快乐生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促织的关爱之情。
难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活,进而引入本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疑难字词。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a. 词语解释: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讲解重点词语。
b. 句子翻译:挑选典型句子进行翻译,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
c.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对促织的关爱。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课后习题,示范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促织》2. 内容:a. 课文结构:促织生活习性恶劣环境挣扎舒适环境快乐b. 重点词语:促织、挣扎、快乐、关爱七、作业设计1. 课后习题:a. 解释下列词语:促织、蠕动、悲鸣、欢快。
b. 翻译下列句子:①促织在盆中蠕动,②悲鸣之声,③欢快地跳跃。
答案:1. a. 促织:蟋蟀;蠕动:爬行;悲鸣:悲哀地叫;欢快:快乐。
b. ①促织在盆中爬行。
②发出悲哀的叫声。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促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促织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对促织的养殖技巧和繁殖方法的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促织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促织概述1.1 促织的定义和分类1.2 促织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第二章:促织的观察与分析2.1 促织的外部形态特征2.2 促织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2.3 促织的生态环境适应第三章:促织的养殖技巧3.1 养殖场所的选择与布置3.2 养殖饲料的选择与喂养3.3 养殖环境的调控与管理第四章:促织的繁殖方法4.1 促织的繁殖习性4.2 繁殖期的管理要点4.3 繁殖后代的选择与培养第五章:促织的利用与保护5.1 促织的经济价值与利用方式5.2 促织的保护现状与措施5.3 人与促织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促织的基本概念、特点、养殖技巧和繁殖方法等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促织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促织养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养殖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促织的保护措施和养殖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促织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四、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知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促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实验室设备:提供显微镜、解剖工具等实验室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高中语文《促织》教案设计(通用6篇)
高中语文《促织》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理清《促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
2 感悟小说主旨;认识封建社会的吏治黑暗。
3 品味朴素、自然、准确、传神的语言;积累文言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小说主题的深刻性、题材的现实性、情节的曲折性;积累文言知识 难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和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3。
教学媒体 PPT Word批注 教学设想 本学期文言文篇目偏少,学生文言基础肤浅,《促织》是文言短篇小说,既要当小说去鉴赏,又要当文言来实学。
《画皮》《狼》学生也许不陌生,以《聊斋志异》故事改编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屡屡放映。
电影电视《聊斋》故事学生或许比较熟悉,对蒲松龄应有所了解。
但面对文言文字,文言字法词法小说章法主旨表现手法等也许存在困惑。
因此,要求学生学在老师教之前,反复自读熟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课堂上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促织》文言文知识相对较集中,且具备文言典型例子,需要学生发现并归纳整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由几幅对联、名人名言道出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2 《聊斋志异》题解 二 速读课文,概述故事,理清情节 三 研读课文,探究小说主旨 (一)你认为小说情节中最悲惨的是哪部分? 成名承受着怎样的痛苦? 他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二)成名的儿子才九岁,小小年纪为什么要投井自尽? (三)不就是一只小小的蟋蟀吗,值得为它赴死吗? 它究竟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 文中哪些文字交待这只蟋蟀重要并主宰着成名一家人的命运? 是蟋蟀主宰着成名一家的命运吗? 你感到最寒心的是哪个细节?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成名为什么如此冷酷?是冷酷吗?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什么? (四)成名儿子如果没有活转,你认为对于一个九岁孩子的死谁该负责? 罪魁祸首是谁? (五)成名儿子最后“复活”了,成名也“因祸得福”,这可信吗? 为什么作者又要这样安排? 成子化虫复活,成名作了秀才发家致富了,值得高兴吗? (六)你能简要概括一下作者创作意图和小说主旨吗? (七)你是怎样看待篇末评论的? 板书--情节 主旨 《促织》教学设计 四 小结 1 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理解《促织》的主要内容,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b. 掌握作品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法。
c.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b.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c.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感受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b. 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分析《促织》的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
b. 掌握作品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法。
c.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a. 作品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b. 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c. 将作品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促织》的预习情况。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僻词汇和不懂的地方。
b.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3. 合作学习:a.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b. 各小组选取一个角度,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探究学习:a. 学生针对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b. 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5. 成果展示:a. 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合作学习成果。
b. 学生展示探究学习的成果,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 教师点评:a.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b.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促织》教学设计
《促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相关文学常识。
2、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结构和线索。
3、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探讨人物命运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4、体会作者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小说情节的曲折离奇和巧妙构思。
(2)分析主人公成名的形象特点及其变化原因。
2、难点(1)探究小说的主题,理解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官僚制度的批判。
(2)理解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古代小说《促织》。
在古代,有一种小小的昆虫——促织,竟然引发了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
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松龄的《促织》。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 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 71 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 42 年,直至 1709 年方撤帐归家。
1715 年正月病逝,享年 76 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 491 篇。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是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二是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是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四是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
《促织》教案促织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
古代社会生活
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情况,如科举制度、民间 信仰等,加深对《促织》所反映的 社会现象的理解。
古代汉语知识
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及 表达方式,为阅读和理解《促织》 提供语言基础。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阅读
《诗经》
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众多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诗篇,对于理解《促 织》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有很大帮助。
该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败,以及广大劳动人 民的苦难和不幸。同时,通过主人公成名的遭遇,也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 懑和不平。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促织》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主 要内容;掌握小说中的基本情节和人 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 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通过比较阅 读、拓展阅读等方法,拓宽学生的阅 读视野。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
成名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老实、善良 、淳朴的百姓。他因被迫交纳促 织而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难, 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念和希
望。
成名之妻
一个典型的封建妇女形象,她对 丈夫既关心又体贴,但在关键时
刻却缺乏主见和勇气。
卜者
一个神秘的人物,他的出现为故 事增添了奇幻色彩。他通过占卜 预测了成名的命运,为后文的发
《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离骚》等作品 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与《促织》有一定的思想共鸣。
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不乏描写自然景物和动物的作品。阅读这些作品可 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文学素养,同时也有助于理解《促织》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促织》全文。
(2)理解《促织》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3)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促织》。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观察力和洞察力。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实、善良、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促织》全文的朗读和背诵。
2. 分析作品主题思想,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3.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促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 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
3.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特点。
(2)引发学生对《促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促织》,感受作品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作品魅力。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交流心得体会。
4. 教师讲解:(1)讲解《促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解析古代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作品主题的思考。
(2)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以《促织》为素材进行创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1)朗读、背诵《促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活动。
2024年《促织》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
分享交流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分享交流 探究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补 充或质疑,促进全班同学的互动
和交流。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点评 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
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2024/2/29
18
05
学生活动设计与指导
2024/2/29
27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促织》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 ,培养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 史知识。
2024/2/29
4
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材分析
《促织》是一篇描写昆虫的小品文,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昆虫世界的奇妙和生命的美好。文章语言优美 、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文章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处理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 等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深入挖掘文章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同时,可以结 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2024/2/29
解读文章中的关键语句, 包括比喻、象征等修辞手 法,以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8
写作特点分析
现实主义风格
分析《促织》中现实主义 风格的表现,如真实反映 社会现象、刻画人物性格 等。
2024/2/29
讽刺与批判
探讨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讽 刺与批判,如对封建制度 的揭露、对官僚腐败的嘲 讽等。
多样化的写作手法
《促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促织》教学设计
1.文言文阅读技巧:通过《促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如虚词的使用、句式的辨析等。
2.故事情节与人物分析:《促织》的故事情节曲折有趣,对学生进行人物分析训练,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3.古代社会背景知识:《促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现实状况,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c.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课堂互动,如提问、投票、分享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d.拓展资源:提供相关文章、资料,让学生在课后拓展视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e.教学平台:利用教学平台进行课堂管理和学生评价,方便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促织》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五、教学评价
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情况。
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表达能力等。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组织、沟通、协作等。
六、教学资源
1.课本:《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相关文章、资料:用于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促织》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4.文学手法分析
答案:《促织》运用了象征、讽刺、夸张等文学手法。象征手法体现在促织身上,代表命运的捉弄;讽刺手法体现在主人公的赌博行为,揭示社会风气;夸张手法体现在主人公因促织而经历的大起大落,增强故事戏剧性。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促织》的基本内容,把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创作背景。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儿童生活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压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促织》的基本内容,把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创作背景。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对课文主题思想和创作背景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促织》的作者、作品背景和文学价值。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要求学生标注生僻词语和难以理解句子,准备课堂上讨论。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开展课堂辩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课文《促织》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作者介绍、作品背景资料。
14.1《促织》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
2.结合课下注释,积累文言实、虚词,能准确翻译1-2段。
环节三:新课讲解任务一知人论世活动一:作者介绍(见《高考调研》)活动二:了解作品《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活动三:写作背景(见《高考调研》)活动四:解读题目“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
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
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任务二朗读文本,翻译概括第一段活动一:读准字音①猾黠()②假此科敛丁口() ③数家之产()活动二:翻译第一段(积累重点词句)尚:崇尚,爱好。
西:这里指陕西。
华阴令:华阴县县官。
才:(有)才能。
这里指勇敢善斗。
责:责令。
里正:里长。
游侠儿:这里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昂其直:抬高它的价钱。
直,通“值”。
居为奇货: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等待高价)。
居,积、储存。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科敛丁口:向百姓征税摊派费用。
科敛,摊派、聚敛。
科,聚敛。
丁口,老百姓。
丁,成年男子。
活动三:思考问题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它在文中有何作用?环节一:导入新课入门测:上节课重点字词提问。
环节二:学习目标结合课下注释,积累文言实、虚词,能准确翻译3-7段。
环节三:新课讲解任务一朗读文本,翻译概括3-4段活动一:读准字音活动二:翻译第三、四段第三段:能以神卜:能够凭借神力占卜。
红女白婆:红妆的少女、白发的老婆婆。
爇(ruò)香:点燃香。
翕辟:翕,合。
辟,开。
竦立:恭敬地站着。
无毫发爽:没有丝毫差错。
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
兰若:寺庙,即梵语“阿兰若”。
青麻头:和下文的“蝴蝶”、“螳螂”、“油利垯”、“青丝额”,都是上品蟋蟀的名字。
活动三:思考探究1.第三段讲了什么内容?成妻卜促织。
2.写成名妻子求神有什么深刻用意?①求神问卜得促织,这个情节符合民众的欣赏水平,使小说具有神怪色彩,更有趣味;②人只有在陷入绝境的情况下才去求神,求神可以给人精神寄托,不至于绝望;反映了成名一家在现实中已走投无路;③求神问卜得促织这个情节于波澜中显平稳,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4.1《促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和学习策略。具体目标如下:
1.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促织》,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有所了解,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农村儿童的关爱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
解决办法:
1. 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3. 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设计一个关于《促织》的讨论话题,可以是关于课文内容、作者背景等方面的话题。要求学生邀请同学进行讨论,并在下节课上分享讨论成果。
注意事项:
1. 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3. 作业完成后,学生需自行检查,确保作业质量。
4. 作业上交截止时间为下节课前。
5. 道德品质: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难点:
1. 引导学生从文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并能够联系实际,思考社会问题。
5. 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促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掌握促织的基本编制方法和技巧。
1.2 技能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促织的基本编制,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培养对促织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促织的概念与特点教师通过讲解、展示图片等方式,介绍促织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促织的内涵。
2.2 促织的编制方法与技巧教师示范促织的基本编制方法,学生跟随教师动手实践,掌握促织的编制技巧。
2.3 促织的应用与创新教师展示促织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促织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艺术创作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趣味故事、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促织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促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示范促织的编制方法与技巧。
3.3 实践与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促织的编制方法。
3.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促织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第四章:教学策略4.1 任务驱动法教师提出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2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促织作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3 激励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评价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价。
5.2 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促织作品进行评价,关注作品质量、创意和实用性,给出改进意见。
5.3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促织文化了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促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促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14.1 促织》教学设计和教案(共四篇)
《14.1 促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促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课文,属于古典文短篇小说。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
它以明代皇室尚斗促织,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曲折地表现了对清代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
《促织》揭露社会的黑暗,锋芒所向,从皇帝直到里胥,谴责了整个统治阶级和各级行政官员。
是一篇血泪的控诉,却编写成一出悲喜剧,以喜写悲,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更让人觉得沉痛。
至于艺术成就方面有三大特点:第一,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第二,描写细腻生动,情态毕现;第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 了解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2. 理解小说情节的特色:曲折离奇。
3. 学习小说细腻精彩的心理描写。
4. 理解小说刺贪刺虐的主题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夯实字音字形基础知识;根据已掌握的文言知识的规律,让学生查找和落实本文的文言现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具体把握小说的情节,并能复述出来,通过编写故事提纲,掌握情节起伏跌宕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作者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自己所处清朝“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意图;学习掌握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
文化传承与理解: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2.鉴赏细腻生动、真实感人的心理描写。
【教学准备】《促织》揭露社会的黑暗,锋芒所向,从皇帝直到里胥,谴责了整个统治阶级和各级行政官员。
是一篇血泪的控诉,却编写成一出悲喜剧,以喜写悲,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更让人觉得沉痛,学生预决算反复阅读,仔细体味。
《促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促织》文本的深入解读,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故事脉络、人物分析及艺术特色讲解,确保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准确理解。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小说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心理、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探讨,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
- 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特征。
- 理解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6. 文化传承与价值观教育
- 认识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理解其文化传承的价值。
- 通过小说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如对平等、正义的认识。
-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感在教学方法上还有待改进。在讲授《促织》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还有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我也意识到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地体验和感受到小说的魅力。
- 组织学生观看《聊斋志异》电视剧或电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说中的场景和人物。
- 指导学生阅读文学评论,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引导学生了解清代的社会背景,理解小说的社会基础,提高历史意识。
-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和观看心得,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促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具体把握小说的情节,并能复述出来,通过编写故事提纲,掌握情节起伏跌宕的特点。
2.根据已掌握的文言知识的规律,让学生查找和落实本文的文言现象。
3.理解作者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自己所处清朝“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意图;学习掌握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
4.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统治的嬉戏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感染学生明白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能够读懂课文。
2.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把握作品主题。
【教学难点】1.鉴赏细腻生动、真实感人的心理描写。
2.文章以喜写悲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自学法:(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疏通法:(重点放在对课文的情节线索整理上)讨论分析法:(重点放在对课文的主题和文章艺术特色分析上)总结归纳法:(重点放在对课文的文言知识上)【课时安排】二课时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网络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1.学生网上查寻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介绍与评价,摘要记录,以供师生课堂交流。
2.指导学生根据课内注释与工具书通读全文,疏通故事内容,读完后,试作课文内容的口头概述。
3.试着罗列出故事的提纲。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检查预习,简介作者及作品,概述故事内容,编写故事提纲。
一、对联导入:教师出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请同学们对出下联内容: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对联写的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呢?——蒲松龄《聊斋志异》教师小结:从蒲松龄的自勉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蒲松龄在追寻理想和目标时候的刻苦认真和坚持不懈,这样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走进蒲松龄:1.教师抽查学生课前收集的关于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基本信息。
2.在学生简介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如下: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
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
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
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聊斋志异》中“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
书里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至于艺术特色,则诚如鲁迅先生说的:“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学习新课(一)通字词,疏文意1.通假字(1)昂其直“直”通“值”(2)手裁举“裁”通“才”(3)翼日进宰“翼”通”“翌”2.词语活用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得.佳者笼养之名作状,用笼子早.出暮归名作状,早上、晚上取儿稿.葬名作状,用草席日.与子弟角名作状,每天旬.余,杖至百名作动,打板子大喜,笼.归名作动,用笼子装上.于盆而养之名作动,放仙.及鸡犬名作动,成仙此物故非西产.名作动,特产试使斗而才.名作动,显示才能裘马..扬扬名作动,穿着皮衣、骑着高头骏马昂.其直形容使动,使……高成然.之形容意动,认为……对蟹白.栗黄.形作名,白肉、黄粉(二)讲故事,知内容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促织,即“虫”)2.指名一学生讲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紧扣线索给每段加一个标题。
(提示:围绕标题“促织”展开复述,只简述故事梗概,不细叙具体细节,所谓梗概,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学生讲故事,师生共同点评,查漏补缺故事内容。
最后讨论明确每段标题:征促织——捕促织——卜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进促织——议促织3.按小说情节发展来分析,明确《促织》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让学生体会故事一波三折的特点。
学生再次速读课文,尝试编写情节提纲展示两三位学生的成果,比一比谁的更完整更简洁明了,教师总结。
情节提纲:文章始终围绕促织一条主线,成名一家忽悲忽喜,喜而转悲,悲而复喜。
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体会这样安排有何妙处?其情感变化可用如下曲线表示: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如此安排,让成名的命运随着促织的得失而起伏不定,意在揭示封建社会中百姓的命运行同草芥一般任人宰割,让读者在惊心动魄的陡转中体会到统治阶级的残酷。
四、学生分组讨论:悲 悲 喜1.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讨论体会,在封建社会,老百姓命运的悲惨和无助。
2.讨论:主人公成名跌宕起伏的命运是幸运的还是不幸运的。
3.假设:你要是成名,你会怎样做?五、课堂小结:一只小小的蟋蟀,使成名一家死去活来,因祸得福,生动地表明了统治者的快乐、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暴露了清初社会政治的黑暗,蒲松龄不但对现实生活有精细的观察,而且想象力特别丰富,真实加想象,对现实是悲愤的谴责,思想有深度,情节奇妙有趣。
六、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掌握通假字、词语活用的重点字。
2.预习:翻译“异史氏曰”一段,并对照课文第1段思考下列问题:①为了一头蟋蟀,造成百姓倾家荡产的罪魁祸首是谁?为什么?②安排成名发财致富的结局是否削弱了本文的批判力量?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赏析文章细腻的心理描写;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补充材料,比较阅读,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对联导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两行文字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聊斋志异》是传世的不朽之作。
“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入骨三分”,则高度概括了他创作的特色和卓越成就。
今天,我们就深入学习这篇《促织》,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希望同学们学后都能谈谈自己的见解。
二、赏析文章细腻的心理描写:细读课文第六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词依次填入横线上,并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和作用(每条横线只填一个字)。
指明提问,让学生依次填出横线上所需的字,其他同学评价。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怒,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悲,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喜,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愁。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劣;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喜。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
可见,一只小小蟋蟀竟然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着主人公的命运,这细致入微、曲折变化的心理描写与行动描写融于一炉,有力揭示了皇帝荒淫,官贪吏虐,致使老百姓家破人亡的罪恶现实。
小结:由此可见,“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封建王朝统治下的黎明百姓的悲惨命运的确让我们同情啊!三、检查作业,深入探讨课文思想内容:1.检查作业:指名一位学生口述“异史氏曰”一段的翻译。
讨论学生的翻译。
明确:“奉行者”和“贪官”正是“天子”身边助纣为虐之徒,也是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的最直接帮凶!2.。
分析课文内容:(1)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第9段,再对照朗读第1段。
读后提问:“每责一头,辄尽数家家产。
”造成这各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请从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证据。
讨论,明确: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
第1段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宫廷,统治者为满足宫中享乐而“岁征民间”,末段尖锐地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
(2)文中写“问卜得佳虫”(3,4节)与“魂化促织”(6—8节)皆属幻想。
作者借神鬼之力完成构思,推动情节发展,这样写,会不会削弱故事的批判力量?本题解答要点如下:a.设计这两个情节,意在推动故事的发展。
否则,成名就只有死路一条。
倘如此,故事悲则悲矣,却过于平直,无法形成曲折而引人人胜的情节发展。
b.这样虚构,不会削弱作品的批判性。
“神示”与人化促织,其现实的不可能性尽人皆知,故而故事虽以喜剧结束,其中却蕴含着深沉的悲哀。
c.虚构的情节本身,也具有特定的讽刺意义。
官员受奖升迁,成名得功名成巨富,完全取决于皇帝因一己之私而生的喜悦。
未正式登场的人物“上”(皇帝)实际上正是看不见的魔掌,是笼罩一切的阴影,是一切罪恶的渊源。
(3)本文的结局是喜的,但本文是喜剧吗?喜剧的结局,虫,是逐级献上去,奖,是逐级赏下去,似乎从上到下皆大欢喜。
点出成子“自言身化促织”,真是挥洒出一把辛酸的眼泪。
而逐级的赏赐乃至政绩的考核,竟然都是因为献虫有功,而不是国计民生的政绩,朝廷的荒唐无道就显得可悲可叹。
《促织》揭露社会黑暗,政治荒唐。
锋芒所向,从皇帝直到里胥,谴责了整个统治阶级和各级行政官员。
《促织》是血泪的控诉,却编写成一出喜剧,以喜写悲,这样的喜剧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陷入更加深沉的悲哀。
(4)故事为什么要把背景放在明朝?本文的创作意图,是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黑暗现实,批判的针芒直指天子。
宣德年间是“治世”,宣宗是“令主”,即“明君”。
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正被目为“英主”。
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狗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
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当是目有所睹;“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议论。
这正反映了蒲松龄思想的深刻处,“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当政的“衰世”就不用说了。
(5)结尾“异史氏曰”是否是多余笔墨?篇末附“异史氏曰”,是作者自己假托之名。
这是仿效《史记》“太史公曰”的笔法附在每篇后面的评论。
本文结尾以及异史氏的评论,是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
有人把异史氏的一段评论说为“以因果报应来规劝人,无异是愚民,无异是助纣为虐”。
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四、课堂小结:原来真正使得成名一家命运跌宕起伏的并不是那只小小的蟋蟀,而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以及为图谋权贵阿谀谄媚、欺上瞒下的贪官虐吏们。
在这些人的统治下,老百姓时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实在可悲可叹!对比之下,我们的生活已经是无比的幸福了。
遥想当年,如果蒲松龄拥有大家现在的和谐生活,那么像他这样勤奋执着的人,应该取得比《聊斋志异》更多更大的成就。
同学们,希望大家能珍惜和谐社会带给我们的安定舒适的生活环境,学习蒲松龄自勉诗中坚韧不拔的精神,讲自我的人生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五、对比拓展:1.读下面一则与《促织》相关的《野史》,与课文作比较,有哪几处不同?“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