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内容,是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的第一节,内容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两部分内容。下面我从以下几

个方面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及其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俗话说“无农不稳”。“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

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

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

生产特点方面的区别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以对比。使学生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农业的区位选择在本质上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从而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就较容易回答出两地农业生产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了。

教材中,图 3.3 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单元的其他内容的基础,教学中应在

分析各个案例和“活动”的过程中反复运用,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教材中,P43 的三个活动的设计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

影响,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内容,以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材中,活动l 和活动2 在教学时应出示地图,让学生找到孟买、罗马、江西泰和县的

地理位置。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进而帮助他们分析这三个地区的地理区位条件。

教材中,活动3 是“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的变迁”,教学中需要出示一些这一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资料以及稻米、甘蔗、花卉三种作物的市场价格,最后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

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

教材中,P44 案例 1 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地中海农产品种类及消费地的变化,通过对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的农业区位差异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进行地理区域比较的方法和思想。

3、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理解农业的主要

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3)、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上就是要农民综合考虑每种区位因素,对农业土地合理

利用。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通过学生扮演农场主角色选择农场位置,理解

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通过活动和案例,运用课本基础知识,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业部门的主导因素、

区位选择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3)、结合实际生活,学会寻找和运用资料,对家乡农业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巩固基本

理论,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农业区位选择应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协调人地关系,注意保护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以典型案例论证基本原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难点: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区位

二、说教学方法:

1、实例导思:利用案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的启发;

2、引议释疑: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思考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点拨提高: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使学生思路开通,学习顺利进行;

4、综合运用:学生扮演农场主角色,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

的兴趣;

5、指导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充分利用图文、活动、案例资源,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比较

法和图表分析法,力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说学习方法:

案例探究式学法:通过活动和案例,运用课本基础知识,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区位选择进行分析和评价。本课的特点就在于运用实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

的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主要采用活动讨论法,辅以对比法。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准备:农业生产相关图片、多媒体设备、中国、世界教学挂图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每当谈及中国的西部,外人总是喜欢用“大漠孤烟”、“戈壁千里”等语句形容当地干旱、荒凉的地理环境。但身处其中的我们却并不一定完全认同,因为我们脚下的银川平原自古就

有“鱼米瓜果之乡”的称谓。到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塞上江南”美誉的银川平原,使其成为西北地区著名的传统农业区,你能说一些吗?(学生回答)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是我们国

民经济发展的根本。今天我们就一起从农业区位入手来了解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的含义: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就是农业。

师引导学生从农业的含义里分析出:农业的基本类型、影响土地的自然生产力高低的因素。

进而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