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高考作文漫评
漫谈2006年高考作文
漫谈2006年高考作文刘红运2006年河南高考仍采用全国卷一,其作文如下: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也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今年作文是个很明显的材料作文。
作文走过了命题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从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到2005年“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话题作文,又回到了材料作文,这的确“出人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转变突然,事先又没有一点信息,令人措手不及,思想准备不足,但这一转向是迟早要来到。
连续七年的话题作文出现的种种弊病,让人激烈争议甚至非议,要求取消话题作文的呼声很高,话题作文似乎陷于山穷水尽。
从2005年起各省市作文命题三种类型已呈多样化,今年更是多彩多姿,各种类型竟相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平常训练,力求全面到位,各种类型都要练,不能单一守旧。
今年很多考生在审题、立意、表达等方面仍然是非常鲜明的话题作文模式,这本无可厚非,但脱离了材料及中心,就成了空谈话题。
一句话,许多考生根本不知道材料作文如何写,因为这一届考生从小学到高中训练的灌输的都是话题作文,书店里小学、初中、高中的话题作文方法、窍门、满分作文琳琅满目,学生接触的、练习的都是话题作文,教师也认为话题作文是未来考试的主流,生命力强,必将一统天下,便懒得去训练别的作文类型。
前两年媒体上大肆抨击话题作文,山雨欲来,也都未放在心上,没想到突然来临,心理准备不够,无所适从,仍然因循守旧。
历届高考作文审题失误评说_高中作文指导
历届高考作文审题失误评说古人云:“前车覆,后车诫。
”从历届考生写高考审题失误中吸取教训,获得启示,不再重蹈覆辙,这对提高作文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199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我的财富》。
有些考生不理解“财富”的含义,把祖国、时代、伟人视为财富,显得牵强附会。
有的考生避“实”就“虚”(尤其怕写“钱”),尽说些令人生厌的大话、假话。
有的考生开头写“我的财富”,如时间、健康等,可中间却以许多篇幅写“我们的财富”,丢失了“我的”个性。
更多的考生,重在写“我的财富”是什么,而没有突出说明“为什么”,即没有阐述我的“财富观”,这样文章就失去了灵魂的价值,成为意浮文浅的庸作。
1997年上海高考的作文题是:阅读下面材料,以“我看课外阅读”为题写一篇文章,题后所附命题和材料相结合的题型。
有不少考生只看题目而置材料于不顾,或是选择其中的一则或两则材料,而没有将三则材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和议论,这就影响了文章说理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还有一些考生不理解题目中“看”的意思,没有写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却写成看书报杂志的感想,或是“我是怎样进行课外阅读的”,这就完全违背了题旨。
199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副标题为“读报有感”,正标题自拟。
材料是新华社发的一则消息:日本反动影片《自尊》美化战犯东条英机,否定侵略历史,否定“南京大屠杀”,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
不少考生不理解写此文应针对《自尊》的谬论进行驳斥,同时阐述正面的观点,却写成由此及彼地引申型的读后感,没有触及《自尊》的反动本质,这当然是严重的失误。
有的考生虽然对缪论有所批驳,但抓不住要害,缺乏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意义,显现不出驳论的思辨性和战斗力。
1999年高考作文题是:阅读下面的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700—800字的文章。
考生审题失误主要表现在:1、认识偏狭,不得要旨。
材料的重点在母亲说的话:“……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
漫画作文审题立意---历年高考全有
高高挂起; 第2只:听第3只猫发议论,其前面的 鱼未动分毫,表情充满狐疑,不知该吃鱼还 是该捉老鼠,作沉思状,表现出拿不定主意; 第3只猫:态度明确,大声斥责“捉鼠 猫”,试图规劝别的猫接受他自以为是的观 点,自己不捉鼠还讽刺别的猫,表现出一幅
3.点明漫画寓意 (大多讽刺某种
社会现象):漫画讽刺了家庭、学校和 社会在孩子遭受成长挫折时一味溺爱 和过度担忧的错误态度。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当今社会, 孩子成长中 受保护过度, 使孩子脆弱、 不能担当责 任。
家庭、学校 和社会在孩子 遭受成长挫折 时一味溺爱和 过度担忧的错 误态度。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漫画类
漫画是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
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 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 某些人和事。
取材于 社会现实 热点问题
强烈的 时代感 现实性
㈡漫画的构成
注释(可以没有): 是对画面情景的 提示与注解。
主体:是画面各 “因素”构成的情 景; 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 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真理在握的样子。
(这三只猫是吃鱼派,也是漫画作者批 评讽刺的对象。)
• 第4只猫:不顾其他猫的不屑讽刺, 奋力捉鼠,是一只尽职尽责的猫,突 出其猫的本性、本能、本色不变,坚 守职责。
(这只猫应是漫画作者赞扬的对象。)
整幅漫画的寓意: ①不忘本分、职守、本职工作 ②不能贪图享乐 ③不能坐享其成
作者针对社会中的现象,尽本分、恪尽职守 的人越来越少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了不劳而获的 鱼,有了生活的来源,大部分猫忘记了自己的职 责,不想奋斗,尤其是90后、富二代群体中贪 图享乐的现象日益严重,从而引起人们思考当下, 思考自身,思考现实生活存在的这种现象,以突 出角色、岗位、职责、忧患意识。
考试语文作文模板辉煌六十年
辉煌六十年。
60年前,我国面临着一穷二白的经济萧条情况,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我国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
家里用的污迹斑斑的煤油灯,借着微弱的灯光,借着微弱的灯光,母亲为孩子们纳鞋底、缝衣服,由于光线不好,针一次又一次地扎破母亲起茧的手。
那时候,物质匮乏,我们吃不饱。
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食盐的辣椒面都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也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的兴奋程度,而一份丰富的饭对于他们是一种可与而不可求的奢望。
由于经济困难无法负担孩子学杂费的贫困户的也不在少数,贫困户的失学率的比率更是高于其他农户,而在贫困地地区中,性格歧视显得更为重要,女童失学率比较高。
但是,1950到1952年,我国实行了土地改革,1956年底,我国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1953年,提出过度时期总路线,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社会主义上来的决策,这一号召改变了中国。
从此,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从吃不饱到基本实现小康。
城乡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以前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昔日的奢求已成为现实。
在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真是喜传天下,全国人们欢心鼓舞,从此,真是“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胜,农村稳则社会安”,有了袁农平的杂交水稻,农民经济大幅度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退耕还林则是国家近年来开展的重点工程。
再看人们的饮食,建国前我们吃不饱,而现在我们讲究的是怎样才能吃得健康,什么膳食纤维,补钙,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产品的生产。
而“三大件”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现在的移动电话、私家车、电脑,可以看出农村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住房方面,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1.6万平方米;在医疗方面,农村实现了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成绩显著,近年来,国家在不断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问题。
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作文
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年高考作文之最最严肃:全国卷:读书考生点评:谈及读书看报,各种不读不看的原因均让人惭愧,故为最严肃。
最有地方气息:北京卷:北京的符号考生点评:申奥也成功了,到处都有浓浓的京味儿,当然最具地方气息。
最青春时尚: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考生点评:命题直白又简单,给了考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作文标题像一个小说题目,自然最新鲜时尚。
最贴近生活:重庆卷:走与停考生点评:都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有注意细节,观察生活的人才能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的确最贴近生活。
最无厘头的题目:湖北:《关于三的联想》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举一反三……以上带三的成语,能给你什么启示?考生点评:刚看到这个题,我头大如斗笠。
评委老师我不骗你,细细思量仍不得解析,带三这小子,我是知道的,文才武略样样无力,成绩垫底,瘦得像鸡,平常说话就会一个,怎么他还有什么成语,还能做高考的作文题?莫非有猫腻,带三是教委的什么亲戚……江西:《雨燕减肥》雨燕孵化之后很胖,飞不高,雨燕的妈妈要求它加强锻炼减肥,这样才能展翅高飞。
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题目自拟,题材不限,字。
考生点评:我隔壁王大妈的女儿叫雨燕,按说也不算胖,用胡同小刘的话,那是要腰有腰,要胸有胸……下面的话太流氓我就不说了。
可不知她中了什么邪,非要去减肥。
虽说如今流行什么骨感,但一个个跟人秧子似的,三级风就不敢出门,一说话全身骨头都嘎吱作响,您说这样的妞儿有什么劲……最适合坏学生的题目湖南:《意气》意气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是志向、趣味和性情;是意志和气概;是偏激、任性的情绪。
以《意气》为题写议论文。
网友创意作文段落:很多年以后,我大概会有个绰号叫做炮筒。
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变得意气用事,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做血性。
我从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比如他们叫我粪青,然而那天对着台上的赵薇泼大粪那事,根本就不是我做的。
其实我并不希望看见别人也变得像我这样。
因为在很多年以后,我可能会坐上民用拖拉机被发配奔赴边疆开荒,然后回忆起当年坐在高考教室里埋首写《谈意气》――当时一脸青春稚气的我度角抬起头,只能看见灰白的天花板,默默流下了忧郁的泪水。
辉煌的六十年辉煌的六十年读后感作文
辉煌的六十年辉煌的六十年读后感作文当我手捧《辉煌的六十年》这本书的时候,翻看着一个个真实喜人的故事,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为家乡的发展感到无比骄傲、自豪。
这些年来,勤劳的安徽人正不断地改革创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为之激动。
我热爱家乡,爱家乡的山水之美,爱家乡的繁荣经济,更爱家乡的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
在我三四岁时,我就特别喜爱看动画片,什么《葫芦娃》《神笔马良》《哪吒闹海》以及《宝莲灯》等,每次看到精彩的时候,我都忘记了吃饭。
其中《神笔马良》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它给人启迪,催人向上,作品以动画作品的形式,表现了马良的美好心愿。
看了一节又一节动画片,我都会被故事情节陶醉,从马良的身上我学到了善良,学到了用自己的能力尽力帮助别人。
可爱的家乡芜湖,还是国家级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呢!去年10月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交易会,在我们家乡举办,我欣喜若狂,心里想:家乡不仅变得美了,家乡的经济也腾飞了,世界认识了中国,也了解到了我们芜湖。
那天早上,我特别高兴,爸爸牵着我的手一同去参加会展。
一路上,我看到大街小巷到处是关于动漫节的广告宣传,从路灯上插着的广告旗,到大小门面店上贴着广告宣传,再到街道两边的墙上绘制的各种漫画人物,有“三个和尚”“三国演义”等,栩栩如生,生动有趣,看得我喜笑颜开。
进入本届中博会,我听讲解员介绍,本次动漫展区面积有4000平方米,而安徽展区就达到1500平方米,通过介绍,我知道安徽出版的第一套原创卡通漫画图书《虹猫蓝兔七侠转》曾占全国少儿读物销量榜首呢!在展览区里,我再次观看了《虹猫蓝兔七侠传》动画片。
该故事讲述了在风景秀丽的张家界,以黑人为首的魔教,放火烧山,荼毒生灵,少侠虹猫尊父亲遗命,肩负拯救森林环境的重任,带领六剑传人与黑心虎魔教展开浴血奋战的故事。
看着看着,我热血沸腾,我多想拥有超自然的能力,有神一般的力量,举着万能的魔杖,横扫人间一切害人虫,让人世间永远安宁祥和。
观看一个个展区,让我留连忘返,大饱眼福。
中国60年高考作文题大盘点
中国60年高考作文题大盘点作文天地06-18 1512中国60年高考作文题大盘点点灯的心的博客2011高考作文题2011年全国高考今日上午拉开帷幕,全国共有933万名考生走进考场。
随着首门语文科目考试的结束,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陆续公布,博主最新发布各地高考作文,仅供参考!并会随时更新、更改各地高考作文,及时呈现给博友最新最准确的高考作文。
也欢迎广大博友及时告知当地高考作文题目。
【1】全国卷I高考作文:期待成长全国II卷作文题:材料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
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江苏高考作文:拒绝平庸人可平庸但不可平庸,人平庸不能创造…要坚持,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800字文章。
【3】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
“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认识,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4】山东高考作文:《这世界需要你》,除诗歌外任何文体皆可。
【5】江西高考作文:拥抱【6】安徽高考作文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注意:1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问题不限;2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06年江苏高考作文解析及考场作文点评(教师中心稿)
06年江苏高考作文解析及考场作文点评(教师中心稿)06年江苏高考作文解析及考场作文点评江苏秦葆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目是: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解析]:在经历了“七年之痒”的话题作文之后,今年江苏高考悄然回归命题作文。
06年是江苏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三年,作文题目有回到人间的感觉:相比于04年话题材料本身“灵动”有余、“沉稳”不足的“天上仙曲”和05年寓指内容臻于完美、痴人说梦的“童话世界”,今年的作文题目让人有了实在的感觉,切实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加之一改沿用了多年的话题作文,而采用命题作文形式,有“想走题都难”的效果,做到了让考生“个个有的写”。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比前两年都好:一是“人与路”这个题目,公平地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人与路》可实可虚,路,可以看成现实中人走在家乡路、上学路上等等的见闻、感悟,也可视路的比喻义: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做人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宇宙路、升天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
所以,出题者给每个学生一份公平的责任田,人人有田可种,人人有材可写。
二是有发挥写作能力的空间,出现层次感。
人人有材可写,并不等于人人写得好,人人上档次,就因为人人可写,才更能拉开层次:你的选材的角度之独一,思维之创新,立意之深刻、布局之精巧、语言之功力,那才显出你的真本领。
所以,与2004年《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相比,学生审题时少了一层虚若梦中、把握不准的迷茫,多了一层与现实生活零距离接触,有材可写的踏实。
与“凤头猪肚豹尾”上升到人生哲理相比,少了一层学生故作成熟的虚构:人生只能是“凤头猪肚豹尾”,这种完美的千篇一律的近乎于模板的人生模式完全框死了学生的思维,而今年的不加导向限制的《人生与路》给广大的江苏考生多了自我思想的空间和自我组材的自由,他们可以说按提示说鲁迅和出卷者启发用的观点,也可逆向着“路由不得人选择,由大环境决定的”之无奈,也可“谈路决定人才的样式”之出奇,还可说“走得人多了,学而优则仕行不通”之真实,还可写的“人决定路”之狂妄和豪迈,也可写成长路上亲情之深切……所以,从纵向看,今年江苏试卷作文题出得更成熟和理性了;三是文题切合了当代青年思考的问题——人生之路该怎么走;四是文题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一)
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一)作者:贺生达来源:《语文世界(高中版 )》2006年第09期创意话题(江苏卷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了路。
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创意导引细细分析此题,便可知审题的重点当在于对“路”的理解上,它绝不可简单地理解为生活中具体的“路”,那也绝非命题的意图所在。
因而,写作时,不妨对“路”这一具体事物进行虚化,去写其比喻义,即进行所谓的“实题虚写”,来扩大写作范围,化难为易。
下面,就尝试用此法来逐条分析两句提示语:“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无疑是说路是由人们走出来的,人们可以于无路处开路。
对此若进行“实题虚写”,则可把“路”虚化为“革命之路”“校园之路”“发展之路”等,它们无不是因“人走的多了”而成为“路”的。
由此,再展开去写即可。
这第二句就颇费思量了。
为什么“走的人多了,反而没了路”呢?其实,对此虚化一下就可找到与“路”之比喻义相对应的素材。
比如某企业一直固守着原有的生产方式而不进行开拓创新,其结果必然是在竞争中被淘汰而无“路”可走;再比如大家看到某种经营有利可图而一窝蜂地去干,其结果只会因供过于求而使大家都无“路”可走等。
总之,由以上两句提示语来看,其意旨在鼓励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不过说的角度不一样罢了,但都宜采用“实题虚写”法。
至于第三句“还有人说……”这个省略句,实则暗示我们,有关“人与路”的关系,你还可有其他的感悟与认识,只要扣住“人”和“路”这一对关键词,可切入的角度仍是很丰富的。
比如把前两句提示语稍作改动,就可变作“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少了,仍然没有路”和“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
这两条,既可实写,写人与生活中的路;又可虚写,写其比喻义。
2006年高考作文赏析全国卷Ⅰ:在追求中认清自己我价值_高中作文
2006年高考作文赏析全国卷Ⅰ:在追求中认清自己我价值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2006年高考作文赏析全国卷Ⅰ:在追求中认清自己我价值,感谢您的阅读!
点评老师:
点评内容:这位考生对所给寓言的寓意把握准确,所拟题目“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正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这种观点型的题目,颇受阅卷老师的喜爱,因为一眼就可看出考生对材料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全面而辩证。
文章由自然界的胡杨及“人生亦如此”提出观点后,采用的是层进式结构,以屈原、李白、陶渊明、苏轼等人为实例,事理结合,层层深入地阐明了论点,例证丰富,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另外,诗句的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句优美流畅。
06年高考失分作文及分析:四川卷
疑问之美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宇宙中,在这个充满神奇的世界里,我们都有着太多的疑问。
这无穷的疑问都充满着独特的美。
曾经“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经屈原产生了慷慨豪迈的《天问》。
曾经牛顿对苹果落地的现象产生了疑问。
曾经我问自己,人为什么什么活着?……在一天天的成长经历中,我的心中不断地产生了无数的疑问。
而正是这诸多的疑问。
听到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看到霍金的唯一能活动的手指点人生,经历人生的困苦时,我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着,我一次次地迷茫,深思,再深思……但是,当我看见科学家们丰硕的成果,文学家们不朽的著作,体育健儿闪光的金牌,工人和农民丰收的微笑是……我似乎终于明白了。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的,对于整个宇宙来说,短短几十年只是在弹指一挥间。
生活的快乐与不快乐,并不取决于你的人生轨迹,也不在于你的付出与收获,它只在于我们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即使你一辈子都为着你的理想追寻最终并未成功,但是因为你付出了,你的人生就是最有意义的,最有价值的。
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并不在于你的收获,而是在于你的奋斗过程。
记得马克吐温在他的《生命的五种恩赐》中,曾告诫我们,名利、金钱等各种诱惑都只是身外之物,只有你人生中的经历和积累才是最可宝贵的财富。
所以,当我再看到苏轼三番五次的坚持自己的政见而被贬谪时,当我再看到陶渊明的隐居山林时,当我再看到徐本禹的放弃大都市的生活来到贵州山区支教时,我不再疑问。
因为我知道正是这些才撑起了他们生命的厚度! 当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今天,我也不再疑问。
因为我知道高考只是另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结点,它只是人生许多次转折中的一次,并不代表着人生的成功与失败。
人生的路还很漫长,在我们面前的还有多次的“高考”在等着我们,我们还要经历许多从疑问到解惑的过程。
疑问是一种美,是一种对于人生思考的美,是一种对于生命探索的美,是一种感悟生活的美。
每个人的人生都经历着从疑问到另一个疑问的过程,我们的生命也是从疑问中得到完善。
历年高考作文点评
历年高考作文点评历年高考作文点评今年高考,全国有近20套作文题,昨日三位名师从中评出了九宗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点评:命题作文几乎占据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半壁江山,天津卷则通过命题打开一扇让社会了解90后的窗户。
这个题目既能让考生了解自我,又能让他人走进90后眼中的世界。
最和谐广东卷:命题作文《与你为邻》命题作文《与你为邻》:你我为邻,相互依存。
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800字。
点评:这个题目可以选择有形的邻居或无形的邻居来写,既可写实又能写虚,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情感关系融合在与你为邻四个字中。
最深刻全国卷I:漫画作文最哲理安徽卷:材料作文题目: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
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点评:这个题目哲理味很浓,对学生有启示性,发挥的空间大,有助于考查考生的价值观。
最要命重庆卷:命题作文难题以难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点评:如果问今年高考语文作文最难的题目,请看重庆卷。
《难题》,确实是个难题。
最时尚浙江卷:命题作文《角色转换之间》题目: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
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
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
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换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历年高考漫画作文题深度解析
历年高考漫画作文题深度解析作者:***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1年第09期名师介绍张大勇语文特级教师,执教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南第一中学。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为漫画作文,自恢复高考以来,漫画作文题在全国卷中一共七度现身。
一、漫画入题的优势同以文字表述为主体的作文题相比,以漫画为主体的作文题受到命题者青睐,并在全国高考卷中频频亮相其实并不意外。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简约性、直观性的特点,出现在试题中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它克服了文字表述所带来的单调,增添了试卷结构的多元化,并且漫画所特有的夸张性、幽默性以及娱乐性,在高考这种严肃的场景下,还可对考生起到消除紧张感、调节心理的特殊作用。
漫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暗藏着对纷纭世事的理解及态度,生活气息浓,社会性较强。
虽然漫画作文题形式简洁,但寓教于乐,内涵丰富。
在思考过程中考生的社会认知水平、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图文转换能力以及审美品位等均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考查。
所以,漫画作文题借助漫画这一媒介不仅实现了鉴选人才的考试功能,而且还达到了化育心灵的社会功能。
二、漫画作文题的发展脉络梳理漫画作文题的发展历程,根据其在各个时期的表现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图本时代(1983~1996)198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首次出现漫画作文题,试题采用的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一出场即惊艳四座。
试题如下: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字数在300字以内。
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
2.根据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800字以内。
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
(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张新华画)时隔13年的1996年,高考语文试卷再次出现漫画作文题。
和1983年的作文题不同的是,这次采用的是两幅漫画,分别是《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
2006年高考作文失分警示江苏卷-我对“弯路”的感悟_高考作文
第1页 共1页
2006年高考作文失分警示江苏卷:我对“弯
路”的感悟
中,你总走不上想象中那样平坦的路,总会遇到些坎坷,经常走在这坎坷的道路上,心里的急躁、苦闷一下子涌上来,为什么总是如此,就不能平坦些吗?“弯路”总归要走的,可走在其中,怎就不见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呢?
有些出奇,秋天里的花就是这样,不但美丽,而且有那一份凄凄艳艳的韵味,风一过的时候,醉红乱旋,把怜人的红意都荡到隔
窗的
协调了。
可仔细一想,紫藤美丽的背后,又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然而它在成长过程中就没有走弯路吗
?
并不总是坏的,虽然费时又费力,但一路上的努力和汗水,不会白流,总会有些回报,培根曾说过:“奇迹总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真的如此,当你走在弯路中,走不下去时,突然,看见前面的亮光闪闪,这时,你的信心又上来了,继续走下去。
我好像感悟到
这些,心中的烦闷消失,突然觉得心敞开了,迎接那远方飞来的。
60年来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问题
60年来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问题1. 对于高考作文命题在中国60年来的角色扮演,你有何看法?2. 你认为高考作文命题在中国60年来的演变过程中,对于考生的要求有何变化?3. 高考作文命题在中国60年来的角色变化是否反映了中国教育理念的变迁?4. 高考作文命题在过去60年里是否起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5. 你认为过去60年里的高考作文命题是否足够挑战和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思辨能力?6. 在过去60年里,高考作文命题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培养社会责任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7. 高考作文命题在中国60年来的发展中,是否反映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重视?8. 在过去60年里,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是否体现了对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的提升要求?9. 高考作文命题在过去60年里是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10. 在过去60年里,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是否反映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和评价?高考作文命题在中国60年来的角色扮演一直备受关注。
从命题的角度出发,高考作文题目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教育理念的变迁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过去60年里,高考作文命题对考生的要求经历了明显的变化。
最初,命题主题主要集中在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等议题上,强调学生对共产主义的热爱和对领导层的拥戴。
这种命题定位注重对社会意识形态的灌输,强调学生对政治伦理的认同和感恩思维。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高考作文命题逐渐从政治主题向更加丰富多样的议题方向发展。
从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到人与自然、科技进步等,命题的范围不断扩大。
作为一种考察学生综合能力和思维素养的方式,这种变化显露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视。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为一种趋势。
命题内容涉及到环境保护、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等与当代社会息息相关的议题,旨在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关注,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60年来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问题
60年来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问题的报告,600字
本报告针对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问题,从60年来的
历史背景出发进行分析研究。
1960年至今,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一直受到较大关注,作为考生重要展示自身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命题涉及到学生考试绩效的立竿见影。
从宏观上看,高考作文命题可以分为三类:客观性、情感性和综合性。
自1960年以来,客观性命题占比最高,有关历史、地理、社
会现象等方面的作文命题占多数,主要要求学生通过事实证明、例证论证的方法,探讨一个话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客观性命题也随之而变化,如2021年高考作文中的社会热点话题“社会团结与担当”,力图倡导社会正能量,促进营造更加和谐的社
会环境。
另外,情感性命题也曾广泛出现,例如“记住坚强”、“爱护自然”等,这类命题具有非常强烈的情感性。
作文命题需要考生
表达准确的情感,同时用说服力的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考察学生思想品质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及自省能力。
最后,综合性命题也是1961年至今高考作文命题中的常客,
它有别于以往的命题,要求考生从多方面综合思考核心问题,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采取多种角度想问题,融合客观性和情感性的方式考察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及逻辑构建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的独特思想与文化视角。
综上所述,历经60多年的发展,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
设并未发生重大变化,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教育体系的变革,命题的内容迎来了明显的改变。
客观性、情感性和综合性的三种预设,不仅体现在高考作文命题上,也成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据。
全国I卷十高考作文审题及满分作文欣赏(2006)【推荐下载】
全国I卷十高考作文审题及满分作文欣赏(2006)全国I卷十年高考作文审题及满分作文欣赏(2006-2015年)一、2006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材料】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幺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幺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确定立意。
【审题立意】---------------------------------------------------------------------------------------------------------------------------------------------------------------------------------------------------------------------------------------------------------------------------------------------------------------- 【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幺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老鹰凶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顶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
而乌鸦生性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
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身的优点与弱点。
物犹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北京卷)
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北京卷)
唐惠忠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年(卷),期】2006(0)18
【总页数】2页(P36-37)
【关键词】老北京;老舍;新北京;符号;茉莉花茶;回味无穷;优秀;葫芦;考生;时代变迁【作者】唐惠忠
【作者单位】江苏太仓高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4
【相关文献】
1.2010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北京卷 [J],
2.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北京卷) [J], 唐惠忠
3.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北京卷) [J], 林逾静
4.2012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北京卷) [J], 唐惠忠
5.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北京卷) [J], 林逾静;张海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十年高考作文漫评发布日期:2010-03-03发布机构:华东师大一附中产生日期:2010-03-03内容概述:六十年高考作文是非常值得回味,值得研究的,因为这不仅是关于个人命运前途的大事,历来有云“得作文者得天下”,意为作文高分,则在其他学科差不多考分的情况下,必然夺魁了;而且是反映国家社会发展状况的大事,可以说,60年高考作文命题,绝对是与时俱进的,所谓“什么时代唱什么歌”,什么年月命什么题,纵览“全国卷”、“地方卷”,莫不如此。
回味令人珍惜,无限感慨;研究则尚未见立项,有待大家努力!最最令人回味无穷的是1977年和1978年的高考,真是改变命运的考试啊,改变了多少人的个人命运,不管是大知识分子还是小知识分子,特别是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和佼佼者;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急需的人才,就是从那年起步的。
谁都不会忘记那些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高考作文题:1977年尚属“地方卷”,北京的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上海的题目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吗?》、《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许多省市还不约而同地要求考生做“难忘”文章,如吉林《伟大的胜利——难忘的1976年10月》,辽宁《在沸腾的日子里》、山东、陕西、宁夏《难忘的一天》,江西、安徽《难忘的时刻》、广西《难忘的日子》。
显然,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考生们能够倾吐,敢于倾吐的内容,就是批判“四人帮”,憧憬一个美好的前途,把失去的青春抓回来,把被破坏的国家整治好。
各个考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
这样的命题作文是踏在时代的鼓点上,正中考生的心窝里。
大快人心笔生花,好作文当然多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高考中断了11年。
其中1973年也曾经尝试过恢复高考,但被辽宁的“白卷英雄”张铁生搅砸了,取消了考试,变成推荐工农兵上大学了。
当年,辽宁高考作文题是:《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体会》。
相信大部分参加考试的人还是有体会可写的,只不过让张铁生的白卷掩盖掉了。
当时所谓“大学大学,就是大家上大学”,高考当然要取消,还写什么高考作文呢!由此可以想见,1977年恢复高考,各地出的高考作文题,考生们捧读是如何心潮澎湃,激扬文字的。
“白卷英雄”成笑柄,也是60年高考作文回味和研究中不该遗忘的事。
高考中断始于1966年。
这一年,把新中国成立后的理想年代,划上了休止符,要彻底砸烂和批判17年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红卫兵”开始搞“红色恐怖”,打倒所谓“牛鬼蛇神”,荡涤所谓“污泥浊水”,除了铺天盖地,声嘶力竭的捕风捉影,上纲上线的“大批判”文章外,文革前17年中历届中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歌颂,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对理想对贡献的追求,都在所谓“大批判”中腐蚀殆尽了!理想年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学校教育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那时候的高中毕业生,是崇拜保尔、柯察金、卓娅和舒拉、马特洛索夫、刘胡兰、董存瑞、罗盛教、黄继光、吴运锋、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英雄;是捧读托尔斯泰、普希金、契诃夫、高尔基、巴尔扎克、狄更斯、鲁迅、巴金、茅盾、老舍的作品,以及一大批诸如《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日》等新作品成长的。
那些年谁都想考上理想的大学,随时准备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从1952年起,经过院系调整的全国高校,开始全国统一考试招生,语文只考一篇作文,一直考到1965年;并且高考作文都是命题作文。
1952年:《记一件新人新事》、《我投身到祖国的怀抱里》;1953年:《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1954年:《我报考的志愿是怎样决定的》;1955年:《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1956年:《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7年:《我的母亲》;1958年:《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1959年:《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1960年:《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1961年:《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1962年:《说不怕鬼》《雨后》(二选一);1963年:《“五一”劳动节日记》;1964年:《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1965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从这些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出,1952年至1956年出题内容是从歌颂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社会的角度,认识新人新事新思想,提高觉悟,体会幸福,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1957年至1965年,则明显地突出政治了:所谓“和风细雨”的“反右”和“热火朝天”的大跃进;而经受了三年自然灾害天灾人祸的考验和所谓“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洗礼,一直到读当时政治畅销书《不怕鬼的故事》和《南方来信》的收获,高考作文题在政治风云的变幻中变幻,不关心时政,不参与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无从着笔的——但那时候在理想与热情的鼓舞下,单纯而执着的高中毕业生,对这些高考作文题是满怀豪情发挥得铿锵有力的。
当“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疾风暴雨袭来时,“革命小将”受蒙蔽也就必然了。
所幸的是,人民群众的觉醒和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拨乱改正,开创了新时期的新长征。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新中国逐渐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全国人民重新燃起实现“四化”的强烈愿望,青年学生渴望知识,兴起了一阵“读书热”,社会生活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到了1981年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新的教育改革浪潮已经滚滚而来了。
1978年开始实行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
那年的高考题是将《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缩写成500至600字,“缩写”这种题型是新的;1979年将《第二次考试》改写成《陈伊玲的故事》,“改写”又是一种新题型。
这两种题型都属于给材料作文。
已经含有考“阅读”的意思了,只有将原文读懂,把握整篇材料的内容,才能够取舍概括,选择角度,合乎逻辑地进行“缩写”和“改写”。
80年代和90年代,这20年是新中国逐步走向大发展的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尽管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现过一段曲折,但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还是开始让世界瞩目,到90年代末,中国经济起飞已势不可挡。
与之相应,学校的教育改革在“三个面向”的指引下,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从管理到课程逐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丰富,生活处于新的变化之中,高考作文从形式到内容走向多样化。
全国单一的统考制也冲破了。
1985年上海首先争取到高考出题权。
于是,出现了高考“全国卷”和“上海卷”。
全国卷自1980年《读“画蛋”有感》开始,到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止,总共20次作文题,仅命题作文四次: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8年《习惯》,1991年《“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1994年《尝试》。
这4次命题作文显然是从励志慎行和实践创新的个人修养方面去考察认识与表达的,在这社会价值逐步呈现多元化,个人自我设计流行的年代,怎样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论述可以启发许多较深层的思考而形诸笔墨了。
此外的16次作文题都是材料作文,其中根据漫画作文的有:1982年《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提供的漫画是地下河上,挖土的人,深深浅浅挖了多处,都是没达水面就转移到别处再挖了。
1996年:《给六指作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用200字分别写一段说明文字;再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漫画都是讽刺与幽默的。
这些漫画都是批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的。
这就跟社会风气有关了。
给文字材料作文看来是这时期的重点,总共有14次作文题。
就材料发议论其实是另一种方式写读后感,如果以材料作为一个话题引申开来发议论,开拓的话题空间就大了,思维的活跃和创新的意向,会使作文更具活力,更加真实。
文字材料有关于环保问题的,如1985年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写封信,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污问题;1986年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要求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见解;有关于社会思想问题的,如1989年设你的好友报考历史系,班主任和父母各有看法,为此困惑,写信想听你的意见,你给他回信;1993年,就一个高三学生因病缺课两个月,请同学补课。
事后给同学200元报酬,引起方方面面的议论,还开了班会讨论。
请你写一篇全面反映对这件事各种看法的广播稿;还有用寓言、科幻材料或几何图形,启发考生的分析、综合和想象,去探求一种更深层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与科学的未来;这在90年代尤其突出,也是容易理解的。
如1990年玫瑰花下有刺的故事,1995年《鸟的评说》,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等。
进入21世纪高考作文全国卷,通过20年的高考实践,都是以给材料作文的方式出题,对此,大家是记忆犹新的: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诚信》、2002年《心灵的选择》、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2005年《出乎意料的情理之中》、《忘记与铭记》;2006年《读书问题》、《书》;2007年《出事了吧》、《捐款》;2008年《抗震救灾》、《海龟与老鹰》;2009年《小动物学游泳》、《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妈妈色盲小故事》。
看来给材料作文,读写结合,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生,从阅读理解度、思维敏捷度、个性发挥度、文字驾驭度等的综合衡量考察,都是比较科学并且贴近学生的。
猜题、套题和抄袭也难。
因而,今后的高考大部分还是用给材料的题型,针对经济、科学、社会发展阶段每年的热点问题,结合学生成长中的认识,编选材料,让学生谈见解,议论抒情,展现自己的语文水平。
“上海卷”出题至今已经历25年,与“全国卷”相互促进。
出题也是与时俱进的。
不过,逐渐显出“海派”的特色。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错杂进行,稳中求变,没有固定的模式。
尽管都是从自然、社会、人生方面为内容,但上海作为具有深厚历史基础和高度集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化窗口的国际大都市,那份时代的大气心胸、广阔视野、浪漫情怀和创新意识,渗透在“文无定法”的多彩之中。
从1985年的《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辨析开始,到2009年的关于“板桥体”的话题,25个作文题,海涵了多个年代上海和上海高中毕业生的思想情怀和语言特点,那种知足与不知足的辩论把握;那种《时间啊时间》(1990年)的生命珍惜,那种对《机遇》(1993年)的敏锐与慎视;那种对《我的财富》(1996年)、《责任》(1995年)、《自尊》(1998年)、《杂》(2003年)和《忙》(2004年)的现代感;那种《遥望星空》(1992年)和《面向大海》(2002年)的胸襟、气魄、勇气和眼光,那份瑰丽的那腔豪情;那种关于文化传统(2001年)和关于流行文化(2005)等话题,荡漾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熏陶、借鉴和融合;那种《2000年回母校》(1986年)、《父辈》(1994年)、《他们》(2008年)、《我想握住你的手》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大爱情怀;还有《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年)的决心和踏实,《清流和活源》(1998年)的准备和坚持,关于“板桥体”话题的个性和独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