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原子结构1(1)

合集下载

1.1第1课时 原子结构——原子核 核素课件高一下学期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

1.1第1课时 原子结构——原子核 核素课件高一下学期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
32
(3)确定磷在植物中的作用部位: 15 P。
【微思考1】是不是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1
提示 不是。如氕( 1H)原子核内无中子。
【微思考2】对于分子或离子来说,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吗?
提示 不一定。分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是对于离子来说质子数一定
不等于核外电子数。
【微思考3】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吗?
(1)上述所给微粒中元素种类有多少种?
提示 有氢、氧两种元素。
(2)上述所给微粒中核素种类有多少种?
提示 一种原子就是一种核素,故有六种核素。
(3)上述所给微粒中哪些互为同位素?
提示 三种氢元素的核素互为同位素,三种氧元素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4)这些原子可以构成的水分子有多少种?
1
2
3
提示 1 H、1 H、1 H 三种原子可以形成六种组合,分别为: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与各种核素在自
然界里丰度的乘积的加和。
变式训练1-1(2021北京昌平区高一期末)稀土被称为“工业黄金”和“新材料
之母”,稀土资源在我国有丰富的储量。其中钇(Y)是重稀土元素的代表。
89
下列关于 39 Y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质子数为39
量有七种情况。
【深化拓展】
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比较
概念 元素
核素
具有相同数目的质
质子数相同的同
定义
子和相同数目的中
一类原子
子的一类原子
范围 游离态或化合态 原子
只有种类,没有 化学反应中的最小
特性
个数
微粒
决定
质子数

高一化学(必修一)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高一化学(必修一)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年代原子结构模型的名称主要理论依据或技术原子结构模型的主要论点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的古代原子说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万物都是由间断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参考元素化合时具有确定的质量比的关系①物质由原子构成;②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它们在化学变化中保持本性不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①原子中存在电子,电子的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②原子中平均分布着带正电荷的微粒,这些微粒之间镶嵌着许多电子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参考α粒子的散射现象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中心,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做高速运动;②电子的运动形态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的原子轨道模型运用量子论观点研究氢原子光谱①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都具有一个确定的能量值;②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既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量20世纪初现代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云模型)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②电子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③对于多电子原子,电子在核外一定空间近似于分层排布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自从道尔顿提出原子论后,人们相继发现了、和等,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更加深刻。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对于原子,可以近似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例如,(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人们常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如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是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因此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原子结构1

原子结构1

高一化学导学案编号:1-1-1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 【使用说明与学习指导】1、 认真完成完成本学案需要预习的内容。

2、通过预习基本解决本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 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X A Z 的含义。

2、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它们之间的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学案(限时15分钟)【自主学习】1、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 实验证明:实验结果为: 核式原子模型: 2、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是由 和 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更小的微粒—— 和 构成的。

核电荷数= = 质量数= +原子的表示方式:(写名称及符号)原子Z AX 3、 核素元素 核素如氢元素有 、 、 三种核素,分别用 、 、 来表示。

碳元素有3种核素 、 、 。

氧元素有3种核素 、 、 。

同位素 同位素分为 和 两种。

【预习自测】1.自从下列哪项发现或学说开始,化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科学( )A .阿伏加德罗提出原子——分子学说B .拉瓦锡确定空气的组成C .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D .汤姆生发现电子2.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B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C 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D 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B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课堂探究】一.原子核[交流研讨]阅读P 3表格,分析电子、质子、中子的基本数据表,思考讨论以下题 1、电子、质子各带何种电荷?中子带不带电?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电子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3、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的?4、若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试推测原子的相对质量的数值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高一化学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高一化学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核心突破 攻重难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一低”——原子核外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 2.“三不超”——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 过 2 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 18 个电子;倒数第 3 层不超过 32 个电 子。
3.“一稳定”
其他电子层结构
一―定―变条―为―件→下
m(M-n+2) M
mol。
答案:D
即时演练 1.某粒子用AZ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电子数=Z+n B.中子数=A-Z C.质子数=A-n D.所带电荷数=n 解析:该阴离子的电子数=Z+n,中子数=质量数(A) -质子数(Z),所带电荷数为 n。 答案:C
要点二 元素、核素、同位素及同素异形体的辨析 问题:元素、核素、同位素及同素异形体有哪些区别 和联系? 提示:(1)区别。
2.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
B.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绕核旋转 [答案] A
3.下列有关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
D [A.K 层排满才能排 L 层,K 层最多排 2 个电子,故 A 错误; B.最外层最多排 8 个电子,故 B 错误;C.S2-得到 2 个电子后,最外 层为 8 个电子,故 C 错误;D.Mg2+失去 2 个电子后,最外层为 8 个 电子,D 正确。]
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电子层与电子能量的关系
电子层数
12 3 4 567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电子能量 ―电―子―离―核――由__―近__―及__―远__―、―电―子―能―量――_由_―_低_―_到_―高__→

高一化学必修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ppt

高一化学必修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ppt

⑶特性:(1)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17
35 Cl、
17
37 Cl
(2)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基本不变。
17 35 Cl
75.77%
; 17 37 Cl
24.23%
(3)物理性质不同:N不同, A不同, M不同,
m不同, d不同。
⑷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关系 在天然元素中,多数元素含有多种核素,少数 元素只含有一种核素(例如Na、K等)。某种元素 跟核素和同位素的关系:
3.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发现核外电子的能量 玻尔把化学、放射性和光谱学方面的实验事实与 原子结构模型联系在一起,在研究氢原子光谱产生的 原因中发展了原子结构理论。1913年,玻尔提出了新 的原子结构模型,其要点如下:
(1)在原子中,电了不能沿着任意轨道绕核旋转,而只能沿 着符合一定条件的轨道旋转。电子在轨道上运动时,不吸 收或放出能量,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电子云: 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就向云雾笼罩在 原子核周围,我们形象称之为电子云。
相对质量:是电子、质子、中子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
1/12(1.661×10-27 kg)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质子
质子: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带正电的小微粒,一个 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相对质量是1.007。
3. 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怎样?
N=1 氘(重氢) N=2 氚(超重氢)
8 17O 8 18O
制氢弹
3H(T)
O:816O
H2O 水 18; D2O 重水 20; T2O 超重水 22 (3)U: 92234U
92 235
U
238U 92
铀-235 制原子弹
练习 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 A.原子 B.微粒 C )的统称。 C.原子及其对应的离子

高中化学《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第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必修2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构成:
相关知识点:原子的构成、核素、同位素、质量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0电子微粒、18电子微粒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二、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相关知识点:元素周期律、粒子半径大小比较、元素周期表结构、位-构-性关系。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元素及其性质。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课件图文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课件图文

04 元素周期律与化学键合 性质
元素周期律概述
01
02
03
元素周期律定义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 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
周期表结构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具有横行(周期)和纵 列(族)的结构。
周期表分区
根据电子排布的不同,周 期表可分为s、p、d、f等 区。
化学键类型及其特点
离子键
由正负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 化学键,具有高熔点、高沸点等
个人防护措施
实验人员需佩戴防护服、护目 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放射 性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废弃物处理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 弃物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 境造成污染。
安全标识
在实验室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 识,提醒实验人员注意安全事
项。
06 原子结构在生活和科技 中应用
原子结构在材料科学中应用
01
原子排列与晶体结构
元素周期表简介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的核电荷 数(即质子数)从小到大排列的表格 。
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其中8、9 、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其余 每个纵列为一个族,共有16个族。
周期表中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每个周期中元素的性质具有相似性。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变化,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
膜,如防腐、耐磨、导电等。
原子结构在能源领域应用
原子核能
01
利用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反应,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用于
发电、推进等。
太阳能利用
02
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光电效应,实质上就是光子与电子的相互作
用,进而产生电流,实现对太阳能的利用。
新能源材料
03

高一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以及各种化学反应至关重要。

在高一化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关于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下面就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1.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带正电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的。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并以负电荷呈球形分布在原子周围的电子壳层中。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的质量相对较小。

2.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元素的种类很多。

为了更好地整理和研究元素,科学家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但同时也具有一些特定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列被称为“族”,周期表的行被称为“周期”。

3. 原子序数和质子数元素的原子序数就是元素的质子数,表示元素中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原子序数决定了一个元素的化学性质,相同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固定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是不同的。

4. 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原子序数相同、质量数不同的元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会有所不同。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位素会出现在同一个元素的不同质量数下,例如氢的同位素有氢-1、氢-2、氢-3等。

5. 电子排布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填充最内层的电子壳层,然后依次填充外层的电子壳层。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奥布规则和洪特规则,我们可以推断出电子在不同的壳层中的填充方式。

6.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将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分子。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形成的,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作用力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中自由移动的电子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的。

7. 原子的外层电子原子的外层电子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它们参与化学反应或者形成化学键。

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课时原子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课时原子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A.C>D>B>A B.D>B>A>C C.A>D>C>B D.B>A>C>D
答案:A
解析:A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是4,A的原子序数 为6;B元素的内层电子总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为6,B的原子序数为8;C元 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L层必有8个电子,M层有4个电子,C的原子序数为14;D 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即O2-)电子层结构相同,D为Na,原子序数为11;故原子 序数:C>D>B>A。
阳离子(Rm+) 阴离子(Rm-)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m 质子数=电子数-m
(3)数量关系。 原子序数=质子数
目标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应用 例2表示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示的原子只能为Ne B.表示的金属阳离子有3种 C.表示的微粒对应的元素一定为非金属元素 D.表示的微粒有2个电子层
2.离子结构示意图 (1)当主族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 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和稀有气体原子 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
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 (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K。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Ca。 (3)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存在倍数关系的情况 ①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Be、Ar。 ②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C。 ③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O。 ④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Ne。 ⑤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12的原子:Li、Si。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了解质量数和原子的表示方法 2.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和规律
自学指导(3分钟阅读课本p86-87,完成创新设计p62知识梳理)
一、原子的构成、质量数
1.原子的构成
质子
(相对质量近似为1,带一个单位
原子原子核
正电荷) 中子 (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荷)
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科学史话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科学猜想和分析,通过对原 子结构的形象和描摹而建构的揭示原子本质的认知模型。
道尔顿模型(1803年)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汤姆孙原子模型(1904年)
电子云模型(1926~1935年)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H 氢 1.008
三、核素、同位素
1.核素 (1)定义:具有一定数目___质__子___和一定数目___中__子___的一种原子。 (2)氢的三种核素
原子符号(AZX)
11H 21H 或 D 31H 或 T
(3)常见元素的核素
Cl:37Cl 35Cl C:12C 14C
原子名称
氕 氘 氚
氢元素的原子核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与其电子的能量 电子层数
1 234567
各电子层
字母代号
K L MNO P Q
由内到外
离核远近 能量高低
由__近__到__远__ 由_低___到__高__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规律 核 外 电 子 由 里 向 外 , 依 次 排 布 在 能 量 逐 渐 ___升__高___ 的 电 子 层 里 , 即 按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
12
2.质量数
(1)概念: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 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_质__子__和_中__子__的相对质量取近
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2)关系:质量数(A)=_质__子__数__(_Z_)_+_中__子__数__(_N_)_
【巧判断】 (1)某种硫原子的中子数是18,则其质量数是34。( ) 提示:√。硫的质子数为16,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 数可知,硫的质量数为34。
2.用A+、B-、C2-、D、E、F和G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 的七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________,B元素是________,C元素是 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________。
【规律方法】1~18号元素中12类原子结构的特点 (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 (3)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Si 。
【素养提升】 如图所示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三维立体图:
图中所有电子均已画出。
(1)该图所描述的是哪种元素的原子? 提示:该原子共8个电子,故属于氧元素。
(2)请用另一种形式表示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提示:
【备选要点】等电子粒子 (1)利用元素排布寻找“10电子”微粒的方法
(2)利用元素排布寻找“18电子”微粒的方法

原子结构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原子结构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新知梳理
思考与讨论
各电子层的电子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2

He
2
10

Ne
2
8
18

Ar
2
8
8
36

Kr
2
8
18
8
54

Xe
2
8
18
18886 Nhomakorabea氡
Rn
2
8
18
32
18
K
L
M
N
O
P
8
1. 当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_____。除了K层,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时,
2
第一层:n=1,电子数为2,可以看成2×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大于 核电荷数。
新知梳理
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新知梳理
练一练
5.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氧原子
氯原子
B )
氯离子
新知梳理
6.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
学前导入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汤姆孙原子模型(1904年):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
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
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
子。
学前导入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汤姆孙原子模型(1904年):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
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
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
子。
学前导入

高一化学教案 原子结构9篇

高一化学教案 原子结构9篇

高一化学教案原子结构9篇原子结构 1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2.常识性了解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3.常识性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4.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各种媒体资料,建立原子及电子得失的微观图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得失及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对第一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在知识结构上二者是一个有因果关系的整体.教法建议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可以转移,从而使物体可以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解释摩擦起电现象时,应抓住以下四点:(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3)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4)强调“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二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可以转移,从而使物体可以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是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1. 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演示: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吸引轻小物体.提问1:为什么玻璃棒会吸引碎纸屑?提问2:若将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靠近碎纸屑,会出现什么现象?提问3:自然界里存在几种电荷?提问4: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荷?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进行新课(1)物质的原子结构①物质由分子组成.简单介绍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举例说明原子大小的数量级: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现在已经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径只有10-10米左右.设想把1亿个氧原子一个挨着一个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几厘米长.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人们认识原子的结构,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直到19世纪末叶,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用实验证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的存在,从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结构的.②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半径约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实验证明: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1.6×10-19库.一个电子也可叫做一个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带的电量都是e的整数倍.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多少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6.25×1018个)提问:那么通常情况下,物体为什么不显电性呢?(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不同物质中的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并不相同,核外电子的数目也不相同.(利用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挂图,讲解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了解物质的原子结构.(2)摩擦起电的原因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得失电子的微观图景,并进一步归纳出结论: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讨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为什么带正电?(3)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探究活动上物理课时,老师精心准备的静电仪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常常效果不明显,而满教室静观实验的学生却被自己的衣服不时电一下.因为学生的运动衣裤或其他外衣面料常常用尼龙织物的,比较结实,里面再穿件毛衣比较保暖.查一下起电顺序表就会发现,羊毛(羊皮)排最前面,尼龙排后,这是最容易起电的一套配置.每个人穿戴一套天然的静电起电设备.人的一举一动都造成摩擦,起电过程一刻也不停止.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过去的人穿不起毛衣,也没有这些化纤织物,棉布对棉布当然摩擦不出电来.为什么面粉厂车间总要洒水以保持空气潮湿?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手握金属棒用丝绸摩擦能不能带电?化纤衣服面料中加一些金属线有什么用?原子结构 2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2.常识性了解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3.常识性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4.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各种媒体资料,建立原子及电子得失的微观图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得失及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对第一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在知识结构上二者是一个有因果关系的整体.教法建议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可以转移,从而使物体可以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解释摩擦起电现象时,应抓住以下四点:(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3)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4)强调“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二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可以转移,从而使物体可以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是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1. 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演示: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吸引轻小物体.提问1:为什么玻璃棒会吸引碎纸屑?提问2:若将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靠近碎纸屑,会出现什么现象?提问3:自然界里存在几种电荷?提问4: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荷?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进行新课(1)物质的原子结构①物质由分子组成.简单介绍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举例说明原子大小的数量级: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现在已经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径只有10-10米左右.设想把1亿个氧原子一个挨着一个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几厘米长.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人们认识原子的结构,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直到19世纪末叶,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用实验证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的存在,从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结构的.②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半径约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实验证明: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1.6×10-19库.一个电子也可叫做一个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带的电量都是e的整数倍.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多少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6.25×1018个)提问:那么通常情况下,物体为什么不显电性呢?(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不同物质中的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并不相同,核外电子的数目也不相同.(利用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挂图,讲解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了解物质的原子结构.(2)摩擦起电的原因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得失电子的微观图景,并进一步归纳出结论: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讨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为什么带正电?(3)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探究活动上物理课时,老师精心准备的静电仪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常常效果不明显,而满教室静观实验的学生却被自己的衣服不时电一下.因为学生的运动衣裤或其他外衣面料常常用尼龙织物的,比较结实,里面再穿件毛衣比较保暖.查一下起电顺序表就会发现,羊毛(羊皮)排最前面,尼龙排后,这是最容易起电的一套配置.每个人穿戴一套天然的静电起电设备.人的一举一动都造成摩擦,起电过程一刻也不停止.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过去的人穿不起毛衣,也没有这些化纤织物,棉布对棉布当然摩擦不出电来.为什么面粉厂车间总要洒水以保持空气潮湿?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手握金属棒用丝绸摩擦能不能带电?化纤衣服面料中加一些金属线有什么用?原子结构 3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2.常识性了解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3.常识性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4.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各种媒体资料,建立原子及电子得失的微观图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得失及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对第一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在知识结构上二者是一个有因果关系的整体.教法建议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可以转移,从而使物体可以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解释摩擦起电现象时,应抓住以下四点:(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3)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4)强调“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二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可以转移,从而使物体可以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是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1. 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演示: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吸引轻小物体.提问1:为什么玻璃棒会吸引碎纸屑?提问2:若将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靠近碎纸屑,会出现什么现象?提问3:自然界里存在几种电荷?提问4: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荷?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进行新课(1)物质的原子结构①物质由分子组成.简单介绍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举例说明原子大小的数量级: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现在已经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径只有10-10米左右.设想把1亿个氧原子一个挨着一个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几厘米长.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人们认识原子的结构,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直到19世纪末叶,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用实验证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的存在,从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结构的.②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半径约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实验证明: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1.6×10-19库.一个电子也可叫做一个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带的电量都是e的整数倍.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多少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6.25×1018个)提问:那么通常情况下,物体为什么不显电性呢?(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不同物质中的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并不相同,核外电子的数目也不相同.(利用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挂图,讲解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了解物质的原子结构.(2)摩擦起电的原因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得失电子的微观图景,并进一步归纳出结论: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讨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为什么带正电?(3)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探究活动上物理课时,老师精心准备的静电仪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常常效果不明显,而满教室静观实验的学生却被自己的衣服不时电一下.因为学生的运动衣裤或其他外衣面料常常用尼龙织物的,比较结实,里面再穿件毛衣比较保暖.查一下起电顺序表就会发现,羊毛(羊皮)排最前面,尼龙排后,这是最容易起电的一套配置.每个人穿戴一套天然的静电起电设备.人的一举一动都造成摩擦,起电过程一刻也不停止.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过去的人穿不起毛衣,也没有这些化纤织物,棉布对棉布当然摩擦不出电来.为什么面粉厂车间总要洒水以保持空气潮湿?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手握金属棒用丝绸摩擦能不能带电?化纤衣服面料中加一些金属线有什么用?原子结构 41.3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精选高一化学知识点原子结构总结

精选高一化学知识点原子结构总结

精选高一化学知识点原子结构总结
精选高一化学知识点原子结构总结化学是学习生涯的关键阶段,为了能够使同学们在化学方面有所建树,小编特此整理了高一化学知识点原子结构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原子结构
1.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如下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质量关系: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核素同位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质量的1/12之比。

4.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迹,好像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电子云。

(2)电子层
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别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核外电子处于不同的电子层。

(3)电子层排布倾向能量最低。

高一【化学(人教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课件

高一【化学(人教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课件

任务四 发现并应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 当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
除了K层,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 电子数是多少? 2. 次外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
3. 你能归纳出第n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吗?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
任务四 发现并应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核电 荷数
为同位素(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高中化学
同位素
• 氧元素有168O 、178O和188O三种核素; • 碳元素有126C 、136C和146C等核素; • 铀元素有23942U 、 23952U和23982U等核素。 • 用途: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都有重
要应用。
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3
12
11
37
20
17
高中化学
如果是离子,各微观粒子数如何变化?
粒子 符号
2131Na+ 3177Cl-
质子数
(Z)
11 17
质量数
(A)
23 37
中子数
(N)
12 20
电荷数
1 1
核外 电子数
10 18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高中化学
任务三
氢元素的原子核
元素 名称
氦 氖 氩 氪 氙 氡
元素 符号
He Ne Ar Kr Xe Rn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LMNOP 2 28 288 2 8 18 8 2 8 18 18 8 2 8 18 32 18 8
高中化学
任务四 发现并应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核电 荷数

高一化学 第五章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ppt

高一化学 第五章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ppt

D
4、表示带电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则用它表 示的简单阳离子共有( ) A、1种 B、3种 C、4种 D、5种
B
5、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并画出原子 结构示意图。 (1)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 数的1/2;___________ 4 硅 28 (2)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 电子数的1.5倍;______3 硼2 (3)C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 数的1/4;________ 氖28 6、X和Y是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元素,X原子 比Y原子多1个电子层;X原子的最外层中只 有1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中有7个 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 NaF
氢原子的电子云的特征:
1. 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而多电子 原子的电子云则比较复杂。 2. 电子云图上的一个小黑点, 并不表示一 个电子,而是表示 电子在某一时刻曾在 此处出现一次。
3. 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 体积内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离核近的地方,小黑点密即电子云密度大, 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也就是说电子出现的几率高; 离核远的地方,小黑点疏即电子云密度小, 电子出现的机会少, 也就是说电子出现的几率低;
A
(1996年)6.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 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 最重的原子.关于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 (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 (C)其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77倍 (D)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 B、D
D
思考: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什么?
决定原子种类的因素是什么?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 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打开快播,选择所要截取音乐所在电影。 2、打开主菜单->播放->音频截取3、选择所要保存音乐的开始时间以及结束时间,点击左边的保存即可4、在快播悬浮窗及保存文件夹都可以查看该音乐文件。该音乐文件为mp3格式 怎么在查看电影的票房 我们常常在网上看到有人发出某部新上映的电影如何如何,那这个票房是如何得到的呢,其实有很多方法,介绍其中的几种。 美团淘票票美团1、打开美团APP后,显示美团的首页,点击上方模块中的电影/演出模块。2、显示美团电影情况,左上角有个实时票房的图标按钮,点击它。3、这样,就显示当前热映的电影实时票房和累计票房情况。
电影/Βιβλιοθήκη 怎么把电影放到iPhone4 怎么把电影放到iPhone4?这对新果粉来说,常常是个难题。因为苹果系列产品对支持的文件甚至导入过程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固想把电影放到iPhone4,在iPhone4上顺利观看电影,常常需要事先学习。下面,就让我们使用国内最流行的应用于移动设备的转换软件《MP4/RM转换专家》,和苹果 iTunes,学习怎么把电影放到iPhone4吧! 《MP4/RM转换专家》:目前对苹果全系列产品支持最好的转换软件。 《iTunes》:唯一苹果同步软件。 1、导入要放到iPhone4中的电影文件到《MP4/RM转换专家》中点击《MP4/RM转换专家》左上角的“添加待转换”按钮,即可根据需要添加单个、多个和目录下所有等多种添加方式,非常人性化的设计!2、选择iPhone4的MP4格式MP4/RM转换专家支持最全规格的苹果全系列产品格式的导出,除此 支持手机、MP4、魅族、索尼等移动设备的格式的导出,不愧为专注研发应用于移动设备最久的转换软件。在转换列表中,选择iPhone4的MP4格式。3、灵活的导出参数设置和实用的增强功能 进入“设置待转换的参数”对话框,这一对话框,我们可以灵活设置导出参数,最高可以设置到1080P全高清,为苹果官方尚未公布的规格,但据民间果粉们测试,从iPhone3gs开始,就已经能够流畅播放。 除了导出参数的设置,在该对话框还可以进行音量增益、选择音轨、添加字幕、切割、保存参数等设置,实用且强大。4、将导出的iPhone4的MP4格式通过iTunes同步导出完成后,使用iTunes软件将导出的同步到iPhone4即可。对于1080P,我们常常需要使用DiskAid同步,在iPhone4上使用FileA 电影音乐截取 电影中不乏好听的音乐,有时我们只想聆听一段音乐,而不想看整部电影,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怎样截取电影中的一段音乐 PC机 快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