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探新-2019年精选文档
概述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概述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引言利润率(Profit Margin)是衡量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指的是销售收入中的利润占比。
利润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
然而,利润率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趋向下降的规律。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二级标题1: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的首要原因是成本的上升。
以下是导致成本上升的几个主要因素:三级标题1: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材料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价格波动对企业的成本是直接的影响因素。
而在现代经济中,原材料价格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例如供需关系、市场竞争等。
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相应上升,从而降低了利润率。
三级标题2:人力成本增加人力成本是企业运营中的一项重要支出,包括员工工资、社会保险等。
随着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
企业需要支付更高的工资和福利,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然而,人力成本的增加也会直接导致利润率的下降。
三级标题3:能源和环境成本增长现代工业生产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同时也面临来自环境保护的要求和限制。
为了符合环境保护标准,企业需要采用更清洁和节能的生产工艺,这增加了额外的成本。
另外,能源价格的上涨也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率。
二级标题2: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竞争加剧是另一个导致利润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以下是市场竞争加剧对利润率的影响:三级标题1:同质化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许多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
同质化产品的存在导致消费者更关注价格而不是品牌,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企业唯有通过不断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
而价格下降直接导致利润率的下降。
三级标题2:新企业的涌现市场竞争加剧还体现在各行各业不断涌现的新企业。
新企业进入市场后,通常会以低价格和新颖的产品或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这增加了已有企业的竞争压力,迫使它们降低价格和开展促销活动,以保住市场份额。
资本生产的总过程: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 1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 0 0 8 7 2 ;2 .中国人 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 0 0 8 7 2 )
【 中图分类号】 F 2 4 9 . 3
[ 文献标识码Biblioteka C 【 文章编 号】 1 0 0 2 — 7 3 6 X ( 2 0 1 3 ) 0 8 — 0 0 3 1 — 0 8
两篇 阐明了剩余 价值到利润和利润到平 均利润 的转 化 ,形成 了一般利润率 。这
一
资本 。这种过剩资本不可能按通常利润 使用在 现有的生产部 门中,迫使一部分
本篇 由三章构成 。第十三章 ( 本篇
的第一章 )《 规律本身 》 ,揭示这个规律
的 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第十 四章 ( 本篇
极——利润方 面 ,资本主义积累决定 了 利润率趋 向下 降的规 律 ,造成 了过剩 的
以上是 《 资本论》第三卷第三篇的
【 作 者简 介】 胡钧 ( 1 9 2 8 一) ,男,山东烟 台人 ,中国人 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 实践;沈尤佳 ( 1 9 8 1 一 ) ,女 ,江苏常熟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 究方 向:政治经济学。
求不 足”解 释 ,如马克思所指 出的,是
矛盾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中,即 在生产过程到流通过程的统一体 中所暴
露 出的矛盾 ,因而这些矛盾也更接近于
资 本 主 义 现 实 中所 表 现 的 那 些 形 式 。马
同义反复 ,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明。 本篇作 为对 产业资本分析的总的结
2 . S c h o o l o f Ma r x i s m, R e n mi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 , B e i j i n g 1 0 0 8 7 2 )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经济生态学解释与现实启示
许 捷, 饶 育蕾
( 中南大学 商学 院 , 长沙 4 1 0 1 1 4 )
摘要 : 哈曼 ・ 克里斯通过对“ 利 润率趋 向下降” 规律 的辨析 , 提 出“ 马 克思的规律 应叫作 ‘ 利润 率趋向 下降和它
马克思对“ 利润率趋向下降” 规律的解释非常简 明: 资本家通过提高工人生产率来增进 自身竞争力 , 生 产资料投资( 不变资本 c ) 的增长总体必将快于对劳动力投资 ( 可变资本 V, 利润的源泉 ) 的增长即“ 资本有 机构成 ” 趋 向提高 , 从而对利润与投资的比率 ( 利润率 ) 产生一个 向下 的压力 ; 更高生产率利于个别资本家获 取超额利润 , 却使经济作为整体生产单位商 品所需的平均劳动量即“ 社会必要劳动” 下降 , 这种劳动量决定
机 制要 求并 提 出“ 劳 动股权 ” 这一“ 重建 个 人 所 有制 ” 实现 形 式 。 ¨ 3 本 文 沿 袭 经 济 生 态学 理 路 , 尝试对 “ 利 润
率趋向下降” 规律及其抵消机制给出一些新诠释 , 力图由此解答上面所述问题并整合有关理论逻辑。
一
、
“ 利润 率趋 向下降” 规律既有解释 的局 限性分析
况并具体应 对, 这对适应经济新常 态有重要启 示。 关键词 : “ 利 润率趋 向下降” 规律 ; 抵 消机制 ; 饱和效应 ; 饱 和 负载规 模 ; 自组 织临界 灾变
中 图分 类 号 : F 0 6 1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2 6 7 4 ( 2 0 1 5 ) 0 8—0 4 5— 0 5
化为商 品价 格下 降 , 但代 谢竞 争 引致 的抵 消 机制抑 制这 个 过程 。 马克思 的论 证 中假 设 同一 个 部 门不 同企业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指平均利润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减慢而趋于下降的客观必然性。
亦称“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
引起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因素资本家为了追逐超额利润以及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断地竞相改进生产技术,在愈来愈多的生产环节中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劳动,这就必然要引起各个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
假定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定时期中,可变资本(v)的绝对量不变(例如始终是100),剩余价值率(m□)不变(例如始终是100%),资本的周转速度也不变,但不变资本 (c)的绝对量却不断增加,从而资本总量也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平均利润率(p□)下降的倾向:□在上面的例子中,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假设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也可以在剩余价值率提高的情况下发生。
假定剩余价值率从100%提高到150%,资本有机构成(c:v)同时从60:40提高到80:20,在这样的情况下,利润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从40%下降为30%。
所以,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倾向,决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下降。
相反地,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长过程中,剩余价值率是呈上升趋势的。
在平均利润率呈现下降的过程中,资本家阶级所得到的利润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这是资本积累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资本的积累,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力,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从而利润率下降;另一方面使社会资本总量扩大,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虽然会相对减少,但是它的绝对量却会增加。
社会资本所吸收的剩余劳动的绝对量,从而占有的剩余价值量或利润的绝对量也会不断增加。
马克思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研究
分 类 号:F0 密 级:内部
长春税务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马克思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研究
The Research on Marx’s Theory of the Tendency of the General Rate of Profit to Fall
本学位论文成果归长春税务学院所有。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长春税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长春税务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Roemer about the theory of marxism economic research is reported in Leontief -- --Sraffa -- --Morishima labor value theory and production price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apparently he has given up on real significance of Marx labor value decision price principle. Romer's certainly a specific questions about the crisis was born in marxism theory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but in general, and his theory of marxism decline in margins of analysis is entered a new 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narrow range. In addition, his theory of marxism value of understanding or again, he gave up the relevant workers received only basic survival
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及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
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及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摘要]“利润宰趋向下降的规律”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支柱,他通过规律内部矛盾的层层展开。
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并通过论证资本主义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必然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武的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
消费不足论和比例失调论由于完全忽视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作用,所以,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解释上显得很无力。
[关键词]利润率;马克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图分类号]F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9)12-0035-04马克思高度重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称这一规律“从每一方面来说都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规律,是理解最困难的关系的最本质的规律。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是最重要的规律。
”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规律本身,而在于其构成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支柱,并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
关于规律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争论由来已久,有就规律本身的否定,也有就规律对经济危机解释力的怀疑,更有对二者关系的完全忽视。
本文将力求在马克思原意的基础上,就此问题进行重点阐释。
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的一般利润率下降具有必然性和长期趋势性1,利润率趋于下降的必然性。
利润率趋于下降的必然性,是引起争论比较多的话题。
而争论的焦点则是,资本有机构成、一般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之间的关系问题。
乔治?c?斯蒂贝林早在《资本论》第三卷出版之前就提出,“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与较高的剥削率是有关系的,因此,当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利润率可能会保持不变”。
其后,斯威齐也对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理论持否定态度,“不能笼统地推测,说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相对地大于剩余价值率的变化,以致前者将支配利润率的动向。
相反,似乎我们应该把这两个变数看作是大体上同等重要的东西。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马克思对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的系统表述方式是没有很大的说服力的”。
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辨析与验证
5
当代羟降何在 2018年第8期
实 际 可变 资本 减少 ;第 三 ,不变 资 本 由于 劳动 生产 力 的提 高 而 出现 价值 下 降 ;第 四 ,相 对 过 剩人 口的存 在 压低 了工 资 导致 可变 资本 减 少 ;第五 ,对 外 贸易使 不 变资 本 中 的生 产 资料 和可 变 资本 中 的生 活资 料 变 得 便 宜 ,从 而 导致 预付 资本 的减 少 。… 招 鹋
关键词 :马克思经 济学;一般 利润率 下降规律 ;资本有机构成 ;剩余价值 率 中图分类 号:FO14.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674(2018)08—005—1】
一 、 一 般利润率趋 向下降规律 的提 出与争论
1.一 般 利润 率趋 向下 降规律 的提 出 一 般利润率趋 向下降是在马克思所处 时代 的经济学家们注意到 的一种经济现象 ,马克思在《资本 论》第三 卷 中对其 进行 了充 分 阐述 。 马克 思认 为 ,在竞 争 的 压力 下 ,资 本 家会 不 断 扩 大 固定 资本 的规模 以提 高劳 动生 产率 ,社会 资本 有机 构成 趋 向于 提高 。利 润 率 是剩 余 价值 与预 付 资本 的 比率 ,在剩 余价 值 率不 变 的条件 下 ,一 般利 润率 趋 向下 降 。马克 思指 出 :“不变 资 本 同可 变 资本 相 比的这 种逐 渐 增 加 ,就 必 然会有这样 的结果 :在剩余价值率不变或资本对劳 动的剥 削程度不 变的情况下 ,一般利润率会逐渐下 降。但是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发展 ,可变资本 同不变资本相 比,从而 同被推动的总资本相 比,会相 对减少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 。”“因此 ,一般利润率 日益下降的趋势 ,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 13 益发 展在 资本 主义 生产 方式 下所 特有 的表 现 。”【1]236,237 马克思强调 ,一般利润率下降意味着相对于预付资本来说 的相对利润减少 ,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 会 的绝 对 利润减 少 。马 克思 指 出 :“利 润率 不 断下 降 的规律 ,或 者说 ,所 占有 的剩 余 劳动 同活 劳动 所推 动 的物化 劳 动 的量 相 比相对 减 少 的规 律 ,决不 排斥 这 样 的情 况 :社会 资 本 所推 动 和 所剥 削 的 劳动 的绝对 量 在 增 大 ,因而社 会资 本所 占有 的剩 余 劳 动 的绝 对 量 也 在 增 大 ;同样 也 决 不 排 斥 这样 的情 况 :单 个 资 本 家 所支配的资本支配着 日益增加 的劳动量 ,从而支配着 日益增加 的剩余 劳动量 ,甚至在它们所支配的工人 人 数并 不增 加 的时候 ,也 支配 着 日益增 加 的剩余 劳 动量 。”… 但 是 ,马克 思指 出 :“必然 有某 些起 反 作 用 的影 响在 发 生 作 用 ,来 阻挠 和抵 销 这个 一 般 规 律 的作 用 , 使它只有趋势的性质 ,因此 ,我们也就把一般利润率 的下降叫作趋 向下降 。”… 船下述因素都会阻碍一般 利润率趋向下降:第一 ,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导致剩余价值增加 ;第二 ,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之下使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相关争论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相关争论杨青梅[内容提要]自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提出以来,相关争论层出不穷㊂20世纪初以来,围绕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争论主要有四个主题:一是规律存在性,二是规律所涉及变量以及变量之间关系,三是规律与资本主义阶段之间的关系,四是规律与危机的关系㊂通过对上述争论的梳理可以发现,对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诘难是不成立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没有被否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决定性因素;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不是只适用于资本主义初期;该规律构成了近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㊂对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进行经验检验还存在诸如价值衡量㊁统计口径等问题,有待后续研究㊂[关键词]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率[作者简介]杨青梅,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㊁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㊂一、引言马克思批判吸收古典经济学,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㊂[1]6-7即,在剩余价值率不变时,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般利润率会下降㊂[2]2362012年8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版第二部分(M E G A2I I)一经出版便引起学术界的兴趣㊂迈克尔㊃海因里希(M i c h a e l H e i n r i c h)于2013年4月在美刊‘每月评论“发文,指出马克思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㊂[3]海因里希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争论㊂回溯历史,关于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争论达到过四次高潮:20世纪初,罗莎㊃卢森堡(R o s a L u x e m b u r g)㊁娜塔莉㊃莫兹科斯卡(N a t a l i e M o s z k o w s k a)㊁奥拓㊃鲍尔(O t t o B a u e r)㊁亨里克㊃格罗斯曼(H e n r y k G r o s s-m a n n)㊁莫里斯㊃道布(M a u r i c e D o b b)㊁鲁道夫㊃希法亭(R u d o l f H i f e r d i n g)对这一规律发表看法,这一时期的争论以理论分析为主;20世纪四五十年代,相关争论伴随着保罗㊃斯威齐(P a u l S w e e z y)的‘资本主义发展论“和琼㊃罗宾逊(也作乔安㊃罗宾逊,J o a n R o b i n s o n)的‘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出版而产生,约瑟夫㊃吉尔曼(J o s e p h G i l l m a n)301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0年第3期的‘利润率下降“一书使得争论内容拓展到经验验证层面;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加深,美国爆发石油危机,对危机问题的讨论使得围绕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争论再一次达到高潮,代表学者如置盐信雄(N.O k i s h i o)㊁爱德华㊃沃尔夫(E d w a r d N. W o l f f)㊁弗雷德㊃莫斯里(F r e d M o s e l e y)㊁大卫㊃耶菲(D a v i d Y a f f e)㊁欧内斯特㊃曼德尔(E r n c s t M a n d e l)㊁本㊃法因(B e n F i n e)和劳伦斯㊃哈里斯(L a u r e n c e H a r r i s);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蔓延至其他国家,危机再次成为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争论热潮的触发点㊂不仅理论界对于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有着诸多争论,现实经济的发展似乎也否定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㊂如热拉尔㊃杜梅尼尔(Gér a r d D u mén i l)和多米尼克㊃列维(D o m i n i q u e L e v y)对美国1948 2000年的利润率进行考察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利润率出现新的上升趋势㊂[4]他们和米歇尔㊃于松(M i c h e l H u s s o n)都认为利润率与当前危机关系不大,克里斯㊃哈曼(C h r i s H a r m a n)㊁安德鲁㊃克里曼(A n d r e w K l i m a n)㊁阿兰㊃弗里曼(A l a n F r e e m a n)㊁路易斯㊃吉尔(L o u i s G i l l)等人则持有相反观点㊂那么,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否真的存在?如何解释现实中出现的反例?如何理解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及资本主义危机的关系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系统地梳理现有的争论㊂这样才能厘清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涵,为我们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危机提供正确的视角㊂下文对围绕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争论进行梳理,回顾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㊂二、围绕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争论(一)规律存在性海因里希认为马克思实际上放弃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原因在于:(1)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仅适用于未来,它表述的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存在性命题,过去有关利润率的事实无法证实或驳倒它,规律因不能被证实而崩溃;(2)利润率公式为p=s/(c+v),可变形为p=(s/v)/[(c/v)+1](p㊁s㊁c㊁v分别表示利润率,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无法证明分母增长快于分子,马克思也未对长期中利润率趋向下降会超越所有抵消因素的假设做出解释;(3)马克思没有任何关于危机的统一理论,他关于资本主义危机倾向的构想与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无关;(4)马克思怀疑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正确性,在1863 1865年手稿中,他不相信自己的解释,在19世纪70年代,他的疑虑加深,在1875年以‘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数学分析“为题发表的稿子中,他发现尽管资本价值构成增加,但利润率仍有增加的可能性㊂[3]克里曼等人声明海因里希误解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含义和马克思的意图,规律是解释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原因而不是预测利润率必然下降㊂[5]他们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话,证明马克思坚持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正确性 剩余价值率这样的反作用因素增长受限,不能因为存在反作用因素就认为规律不存在㊂[5]谢恩㊃玛治(S h a n e M a g e)认为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能够解释资本特有的周期运动,符合合格的危机理论的特征㊂[6]通过对马克401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相关争论思利润率公式p'=s/(c+v)=s'/(c/v+1)的变形(其中p'㊁s'㊁c㊁v分别表示利润率㊁剩余价值率㊁不变资本㊁可变资本),将v略去(长期中v越来越小,可不予考虑),以Q 表示资本有机构成(在玛治的公式中Q=c/ (v+s)=c/v(1+s')),最终利润率公式变为p'=s/c=s'/Q(1+s'),Q的增加在马克思的分析中表明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带来资本有机构成Q和剩余价值率s'的提高,但s'在分子分母中均出现,长期中,前者带来的下降效应会超过后者带来的增长效应㊂[6]在每个经济周期中,工资上涨导致资本家寻求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造成每个经济周期中都有一轮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起反作用的是短期的甚至一次性的因素㊂[6]海因里希对此回应指出,玛治略掉v在数学上是冒险的㊂[7]从玛治的公式出发,剩余价值率s'同时出现在分子和分母中只是一种错觉,因为Q=c/(v+s)也可以写成Q=c/v(1+s'),当把Q的这个表达式放入玛治的利润率表达式中时,得到s/c=s'/ [c/v(1+s')](1+s'),因为分母中的两个(1+s')可以完全被抵消,所以得到s/c=s'/ (c/v),因而s'在分母中存在只是一个错觉,海因里希进一步提到,当用玛治定义的方法来理解时,可以把任何分量放在分母中㊂[7]玛治对于海因里希的批判并不严密,因为玛治从利润率公式中直接去除可变资本v (罗宾逊夫人有v趋近于零的论述,后文将提及),但这不意味着应该放弃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㊂因为(1)规律是对趋势的判断,不要求利润率永恒下降;(2)马克思对利润率公式中为何分母增长会超过分子有过解释,随着技术发展,劳动生产力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无限的,但剩余价值率的增长受到众多束缚;(3)马克思对于危机的构想和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紧密联系;(4)马克思承认规律的正确性㊂(二)规律相关变量以及变量之间关系1.前提条件的正确性一般认为马克思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有两个重要假设:剥削率(即剩余价值率)不变和实际工资不变㊂并认为有一个对规律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事实:资本有机构成随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而提高㊂罗宾逊指出上升的资本有机构成(人均资本)㊁不变的实际工资㊁不变的剥削率相匹配是错误的,该规律和马克思的其余观点相矛盾㊂[8]33-34具体如下:(1)随着技术进步,不变要素低廉化㊁可能出现的资本货物周转时期减少(如可以节约生产和销售所需资金的运输发展)会抵消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倾向,因此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不一定会增加每人资本㊂[8]33-34(2)如果剥削率不变,则实际工资在生产率提高的前提下必定提高,而马克思阐述规律时认为实际工资倾向于不变㊂[8]36-37罗宾逊进一步提出,保证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既定,所创造的价值率不变,则v+s不变,生产率提高带来商品价值下降,实际工资不变的条件下,劳动力价值减小,因而,v渐趋向零,而s/v趋向无限大㊂[8]36-37同样地,斯威齐对规律的条件提出质疑:(1)同时假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剩余价值率不变可能不适当,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产业后备军,必然会带来剩余价值率的提高,一般情况下应该假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剩余价值率提高同步,利润率变化方向将未定㊂[9]135-144(2)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小于资本技术构501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0年第3期成的提高,前者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大,因为:1)资本有机构成是一种价值表现;2)劳动率保持上升,工人个人拥有的机器和原料数量增长,但这不能作为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指数㊂[9]135-144他得出结论,应该视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两个变量大体同等重要,因而,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着手无法得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结论㊂[9]135-144曼德尔认为资本价值构成必然提高:竞争带来节约生产成本的压力,推动技术进步,除非活劳动代替机器是有利可图的,或者第1部类生产出的机器能够节约劳动且不增加本身的内在价值或工资货物价值下降小于新原料的价值下降(即第1部类生产率增长大于整个经济生产率增长),才可能使得节约成本的技术进步不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但是,新设备的价值取决于当前劳动生产率且在开始阶段不能大量生产,因此条件不成立,节约成本的技术进步会提高资本有机构成㊂[10]74-75哈曼提到 你不能用明天的砖建今天的房子㊂ ,一年或两年后购买新机器的成本更低的事实,并不能减少你已经花费在现有机器上的钱㊂事实上,技术革新和生产力提高得越快,机器遭受 道德贬值 而过时的速度也就越快㊂结果利润率的压力有增无减㊂ [11]罗宾逊认为剥削率不变和实际工资不变不可能同时存在,因其未理解马克思的抽象思维;斯威齐提出同时假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剩余价值率提高,且假定前者提高的幅度比后者大,这样的假定不合适,因其未考虑到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为无限,并且,技术进步只可能减少未来投资,不可能帮助资本家从现有投资中获益,不能减缓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㊂2.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否构成利润率趋向下降的主要原因置盐信雄从技术问题上对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进行讨论,其观点(即置盐定理)成为20世纪70年代学者讨论的焦点㊂置盐定理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原因归结为实际工资的提高㊂置盐的三个假定是:实际工资不变;资本家是否引入新技术依据 成本准则 而非 利润率准则 ;斯拉法价格体系决定利润率㊂[12]置盐进行数理分析后得出,资本家引入新技术不一定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统计研究的缺乏而不讨论资本有机构成是否会随着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引进而提高;一般利润率不受 非基本品行业 引进新技术的影响,但随 基本品行业 引入新技术而上升;除非实际工资上涨足够高,否则 基本品行业 所引进的每一项技术创新必然提高一般利润率㊂[12]置盐的观点引发大量争议,裴宏等人总结:对置盐定理提出批评的观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但都未指出置盐定理和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结论截然相反的本质原因㊂[13]裴宏等人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分为三个基本命题:技术进步将导致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上升;技术进步将对利润率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长期中,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㊂[13]他们通过证明得出置盐定理支持第一㊁二个命题,置盐定理和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核心差异在于技术选择标准不同,置盐定理证明了成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最终会导致社会平均利润率上升,这只是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一个特例㊂[13]沃尔夫和莫斯里基于美国数据探讨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㊂在1979年的文章中,沃尔夫构建一个两部门经济体 第一㊁二部门分别生产工601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相关争论资品和资本品,资本品在两个部门都被使用且不存在其他的行业间流动,资本品折旧率为δ,将利润率简化为当前成本利润率,将劳动力价值定义为劳动力再生产成本㊂[14]推演结果显示:如果实际工资提高速度和技术构成速度一致,则有机构成不会上升;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正相关㊂[14]他将两部门经济体扩展到n部门经济体,并使用美国经济分析局1947年㊁1958年㊁1963年和1967年87个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经验验证㊂[14]综合两个过程,沃尔夫得出:尽管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在理论上不健全且在经验上无法获得支持,但是马克思的分析图式对于分析利润率运动中孤立的决定因素是有用的;利润率的变动根本上是劳动生产率变化和真实工资改变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利润率的变动未必与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相反,因而利润率未必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下降㊂[14]沃尔夫在1986年的文章中重新估算并得出利润率下降,但下降原因不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是剩余价值率下降㊂[15]莫斯里认为沃尔夫的经验检验不可靠,因为沃尔夫没有区分生产性资本和非生产性资本㊂[15]莫斯里区分生产性资本和非生产性资本,使用美国1947 1976年的数据估算,结果是:从1947年到1976年,资本构成增加41%,以五年平均水平看,资本构成从1947 1951年到1972 1976年,提高了28%;从1947年到1976年,剩余价值率增加了19%,以五年平均水平看,剩余价值率从1947 1951年到1972 1976年,上升15%;最终,由于资本构成的提高比率大于剩余价值率的上升,因而这段时期内利润率显著下降 估算得出1947 1976年利润率下降了15%,从五年平均水平看,从1947 1951年到1972 1976年,下降10%㊂[15]莫斯里指出如果生产性资本和非生产性资本的差异被沃尔夫考虑在内,则可得出美国二战后利润率的下降由资本构成提高而非剩余价值率下降导致㊂[15]在驳斥莱伯曼对自己的质疑时,莫斯里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关于非生产性劳动的理论和个别公司利润最大化是一致的,个别公司增加非生产性劳动是为了提高个别利润率或者避免利润率更多地下降,但是这些私人决策对于经济整体的结果是降低一般利润率㊂[16]置盐定理只是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一个特例,并非否定了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㊂在一定时期内,区分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有必要性,因为只有生产性活动能够创造剩余价值,但长期来看,生产性领域和非生产性领域,其利润都趋向下降㊂本文对此进行的构想是,沃尔夫和莫斯里所针对的只是美国二战后二三十年的数据,如果从更长期来看,或许会更加准确㊂(三)规律与资本主义阶段的关系1.规律只适用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吉尔曼认为,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只适用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不适用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利润率下降是由于剩余价值实现困难㊂[17]127-129通过统计1849 1952年美国制造业的资本有机构成㊁剥削率和利润率,他发现,1919年之前,资本有机构成和剥削率都上升,利润率变化不明显,1919年之后,资本有机构成㊁剥削率和利润率几乎没发生什么变化㊂[17]127-129对于1919 1952年,资本有机构成㊁剥削率㊁利润率动态与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不一致,吉尔曼提出两种态度:一是认为一战后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已经失效;二是探讨公式各因素能否充分反映美国20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701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0年第3期新情况㊂[17]127-129吉尔曼持后一种态度并指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剩余价值生产条件发生变化 科学管理等生产技术革命节约不变资本,缓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促使剩余价值率继续提高,利润率由下降变为上升,马克思的公式中,剩余价值=工人新创造的价值-工资,实际上,余额还包括销售成本和税收等非生产性开支,资本主义初期,这笔费用可忽略不计;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垄断盛行,非生产性开支增大,资本家净利润下降,马克思公式不再适用㊂[17]127-129他提出,净利润率=(s-U)/C [s㊁C㊁U㊁s-U分别表示已实现的总剩余价值㊁总成本(=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㊁非生产性开支㊁已实现的净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初期,U可忽略不计,规律存在的前提是s/v比c/v增长更慢,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U变大,规律存在的前提变为s/v比U/v 增长更慢㊂[10]261-262吉尔曼已经把垄断时期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原因归为剩余价值实现困难㊂2.规律适用于整个资本主义时期,且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新阶段希法亭认为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适用于整个资本主义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和早期资本主义工厂进入现代工厂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技术的进步,表现为等量活劳动所推动的生产资料量的日益增加㊂在经济上,这个过程反映为资本有机构成的增加,反映为总资本中不变资本额比可变资本额的增长㊂c:v比例中的这一变化表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和早期资本主义工厂到现代工厂的情景变化:前者是处于狭小的劳动空间和拥挤在几台小机器周围的工人;后者是在庞大的自动化机器后面的少量的㊁有时几乎看不到的工人,而且他们似乎越来越少见了㊂ [18]201-202同时,不变资本组成也发生变化,固定资本比流动资本增长更快,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无论是扩大再生产还是建新企业都需要大量资本投入㊂[18]202-208资本流动因此受限,利润率平均化受到影响,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两极上,利润率降到平均利润水平之下由完全不同的原因产生㊂[18]211繁荣时期,原料价格上升比成品价格快,采掘工业利润率提高;萧条时期,供给原料的部门利润率长期低于平均水平,有利于加工工业利润率恢复到平均水平,不同部门在不同时期所受影响不同,通过联合来克服利润率差别㊂[18]214-216联合是走向垄断的中介㊂[19]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及为克服利润率差别所采取的措施促成垄断,而后伴随垄断出现金融资本㊂吉尔曼的创新之处在于把剩余价值实现问题引入,但剩余价值实现问题是否能构成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利润率趋向下降的主要原因值得深思㊂此外,规律涉及的是总资本,而非单个资本,吉尔曼所用数据时间段可能有其特殊性㊂希法亭则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了马克思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㊂(四)规律与危机的关系1.理论分析鲍尔探讨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初衷是为了反驳卢森堡的观点 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框架外的第三方为一部分资本主义产出提供市场,积累才会发生㊂鲍尔的模型假定不变资本比可变资本积累增长更快,资本有机构成倾向于上升,只有活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给定剩余价值率不变,意味着利润率倾向下降,生产循环四次时,模型顺利运行,鲍尔认为,模型表明,在没有外部市场的801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相关争论情况下资本主义可以存活,资本主义系统不会以卢森堡所论证的方式崩溃㊂[20]他让模型运行到第七次并提出,只要不同部门的产出保持正确比例,资本主义将没有危机并永存㊂[21]格罗斯曼系统地描述了马克思的观点 崩溃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趋势,以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形式表现出来㊂[21]他使用鲍尔模型发现,循环到第35次,资本家没有可用于私人消费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总量甚至不足以购买额外的用于维持模型运行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因为积累以有形使用价值投资,所以不可能将太小的剩余价值进行投资),利润率趋向下降必然引发危机㊂[20]格罗斯曼提出一个计算公式以强调减缓或加速崩溃的因素,结果显示由于更高的资本有机构成以及不变资本更快的积累率,危机加速出现,而可变资本积累率的上升效应模糊,因为更高的剩余价值率减缓了资本主义崩溃的趋势,他指明抵消机制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崩溃将以危机不断发生的形式而非一次性崩溃的形式发生㊂[20]格罗斯曼对危机研究的两大贡献在于,指出:(1)资本主义生产以剥削劳动创造新价值来扩张自身价值,资本主义的动态性和不平衡使得在按比例扩张的再生产中需求的满足很偶然;(2)资本主义本身限制了价值自我扩张的可能性,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限制,生产利润却受限㊂[22]道布㊁耶菲㊁法因㊁哈里斯都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视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㊂道布指出,不同情况下,互相冲突的要素的互相作用可能产生不同后果,各种冲突的力量达到平衡只是偶然出现,平衡的破坏和随之产生的波动以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㊂[23]93耶菲以只有当机器的价值低于它所替代的劳动力的价值时,机器才会被使用为前提来说明随着技术构成提高,资本价值构成必然提高㊂[24]耶菲认为对该规律的分析应限定在资本生产领域,以资本一般和资本概念作为出发点㊂[10]272-273法因和哈里斯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为舍象非本质因素后对事物本质联系的解释,是抽象规律,利润率下降趋势和反趋势的矛盾表现为:一是矛盾暂时解决时必定爆发危机,二是可以是实际利润率下降㊂[1]162.经验检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蔓延至他国,进而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危机从金融领域发展到实体领域㊂关于利润率是否呈现下降趋势以及利润率下降是否是此次危机根源的争论达到高潮㊂于松㊁杜梅尼尔㊁列维等人认为利润率与当前危机关系不大,而哈曼㊁克里曼㊁弗里曼㊁吉尔等人则认为利润率下降是当前危机的根本原因㊂[25]杜梅尼尔和列维认为自二战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利润率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下降过程被打断,利润率出现上升趋势并已局部恢复;利润率下降是20世纪70年代结构性危机的决定性因素,最近的恢复可能预示着资本主义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出现㊂[4]类似地,于松指出,利润率上升趋势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很明显,并使用欧盟数据进行证明,但哈曼认为于松的批判存在诸多问题,如数据问题和对理论的错误理解,其中数据问题分为数据本身的问题(如于松未对欧盟数据来源进行说明)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问题(如于松未对其使用的方法及来源进行解释,使得分析很难精确)㊂[11]至于对理论的错误理解方面,于松认为在完美情况下利润率未必下降,理由是:(1)劳动生产率可以得到补偿,如实际工资上升和物质901。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第三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十三章规律本身在工资和工作日已定时,一个可变资本,例如100,代表着一定数目的被推动的工人;它就是这个人数的指数。
例如,假定100镑是100个工人一周的工资。
如果这100个工人所完成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一样多,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每天为自己劳动的时间,即再生产他们的工资的时间,和他们为资本家劳动的时间,即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一样多,那末,他们的总价值产品就=200镑,他们生产的剩余价值则是100镑。
剩余价值率m/v就=100%。
但是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剩余价值率由于不变资本c的大小不等,从而由于总资本C的大小不等,会表现为极不相同的利润率,因为利润率=m/C。
假定剩余价值率为100%:如果c=50,v=100,那末p′=100/150=[66+(2/3)]%;如果c=100,v=100,那末p′=100/200=50%;如果c=200,v=100,那末p′=100/300=[33+(1/3)]%;如果c=300,v=100,那末p′=100/400=25%;如果c=400,v=100,那末p′=100/500=20%。
因此,在劳动的剥削程度不变时,同一个剩余价值率会表现为不断下降的利润率,因为随着不变资本的物质量的增加,不变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量也会增加,虽然不是按相同的比例增加。
如果我们进一步假定,资本构成的这种逐渐变化,不仅发生在个别生产部门,而且或多或少地发生在一切生产部门,或者至少发生在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因而这种变化就包含着某一个社会的总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变化,那末,不变资本同可变资本相比的这种逐渐增加,就必然会有这样的结果:在剩余价值率不变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不变的情况下,一般利润率会逐渐下降。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从而同被推动的总资本相比,会相对减少,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
这只是说,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内部所特有的生产方法的日益发展,一定价值量的可变资本所能支配的同数工人或同量劳动力,会在同一时间内推动、加工、生产地消费掉数量不断增加的劳动资料,机器和各种固定资本,原料和辅助材料,——也就是价值量不断增加的不变资本。
利润率趋势向下降的规律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关系
利润率趋势向下降的规律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关于“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中指出,在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过程中,内在地包含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三类基本矛盾,分别是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生产扩大和价值增值的矛盾以及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的矛盾,这些矛盾激化的综合表现就是经济危机。
马克思高度重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称这一规律“从每一方面来说都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规律,是理解最困难的关系的最本质的规律。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是最重要的规律。
”该规律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规律本身,而在于其构成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支柱,并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们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追逐超额利润,会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在生产环节中尽可能地用高效率的机器来代替手工劳动,相应的生产部门中的资本技术构成也不断提高。
我们都知道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前存在密切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并通过价值构成表现出来,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够反应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其公式为C:V(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
由于资本主义机器化生产程度的不断加深,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不变资本C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可变资本V的比重则越来于小,同时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要比流动资本慢很多,会使得全部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变慢,在剩余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可变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量与资本的比率下降,因此利润率是趋于下降的。
在平均利润率呈现下降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资本家阶级所得到的利润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而这是资本积累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资本的积累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从而利润率下降;另一方面使社会资本总量扩大,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虽然会相对减少,但是它的绝对量却会增加。
社会资本所吸收的剩余劳动的绝对量,从而占有的剩余价值量或利润的绝对量也会不断增加。
论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
论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作者:杨娟李玉峰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04期[摘要]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围绕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有着热烈的争论。
文章以规律本身内容为切入点并阐释规律表现,分析学习内部发展规律,并进一步讨论利润率下降规律成立的理论逻辑以及规律成立条件;并回应了部分学者的不同声音,指出由于研究变量和相关经济概念的定义不同,有学者对马克思关于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批评并不总是正确的。
另外,马克思思想的精髓就是利用率趋向下降,该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进步,对今天的中国破解经济新常态难题仍有指导启示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利润率趋向下降;资本有机构成[中图分类号]F091.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22)04-0097-06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政治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规律,马克思本人着重强调指出,该规律“从任何层面分析,完全能够反映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困难关系方面,对人类社会的逐步发展和进步存在直接的影响。
”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但资本的本性为阻止这种一般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趋势,会采取各种手段干扰现行的生产关系,从而引起经济生产过程的停滞和混乱,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即研究这一规律,无论是对于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及其局限性,还是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律内容的展开(一)规律本身马克思是从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有机构成变化角度来论证资本利润率逐渐下降的趋势,主要体现在《资本论》这一巨著的第十三章——《规律本身》,在此,按照马克思的思路,在工资和工作日固定的情况下,设定不变资本c=100、可变资本v=50、剩余价值率m’=100%,此时的资本家眼中的利润率为1/3,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不变资本提高到150,那么此时的利润率则变成1/4,该过程显示,不变资本c的变化引起总资本的变化,进而引起了利润率的降低,“可见,在资本与可变资本在发生组成部分变化的缺失,这样容易形成劳动剥削变化,并且还会发生剩余价值发生变化的情况。
资本积累、利润率下降趋势与经济周期——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述评
㊃政治经济学研究㊃资本积累㊁利润率下降趋势与经济周期∗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述评刘灿㊀韩文龙内容提要: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运用资本积累㊁技术进步㊁利润率下降和经济周期等经济学理论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或相互结合,或批判性的继承,采用独特的分析视角和方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㊂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梳理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关于资本积累㊁技术进步和利润率下降研究的理论成果,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模型对经济周期的解释,综述了西方学者从熊彼特主义㊁凯恩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周期的不同解释㊂关键词:资本积累㊀技术进步㊀利润率下降㊀经济周期㊀㊀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受到了西方社会学者等的高度重视㊂其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方学者运用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或相互结合,或批判性的继承,采用独特的分析视角和方法,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当代发展问题;资本积累㊁技术进步㊁利润率下降和经济周期等问题的研究就是其中重要的理论成果㊂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近几十年来西方学者对资本积累㊁技术进步㊁利润率下降和经济周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启发作用㊂一㊁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的理论分析㊂E r l i c h (1967)认为资本积累是由渴望财富和权力的私人资本家推动的,也被迫作为一个竞争性的生存性条件而存在㊂资本积累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工资的上升和利润的下降㊂资本家通过采用劳动力节约型的机器设备来排挤工人,以对此做出反应㊂当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之间的相互作用阻止和扭转了剥削率下降时,它就打开了资本主义体系自我毁灭的另一条道路㊂人均资本量的增加会降低利润率,不断增加的资产阶级的贫困化使得总需求滞后于快速扩展的生产能力㊂这些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反复爆发的经济危机来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舞台㊂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面,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另一面则是无产阶级规模的扩大㊂资本主义式的积累就是普通人被剥夺,同时财富向资本家手里转移的过程㊂N e l l (1973)指出马克思的积累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前资本主义社会,即封建农业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无政府状态㊂C o g o y (1987)综述了新马克思主义者,如S w e e z y,D o b b 和B a r a n 等对资本积累等理论的发展状况㊂C r o t t y (1993)再形式化了马克思的投资理论,为过去15年中美国产品生产行业中资本积累的事实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㊂这种再形式化需要两个创新,一是展示K e yn e s i a n -M i n s k i a n 关于不确定性和金融不稳定性的理论,这一理论的逻辑起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构建他的积累理论时提出的核心假设;其二是一个说明,即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对积累过程中竞争和投资之间矛盾关系的一个再概念化㊂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积累理论的构想偏向46 ∗刘灿,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邮编:611130,邮箱:l i u c @s w u f e .e d u .c n;韩文龙,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㊂[基金项目]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0A J L 002);2012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J B K 1207026)㊂于利润率下降将会不可避免的降低投资规模㊂而C r o t t y(1993)再形式化了马克思的竞争理论,因为它可以阐述资本积累是否是一个普遍的规律㊂如果不是,那么就需要建立一些条件,即竞争压力可能会降低利润率和增加成本降低型投资㊂C r o t t y(1993)在其论文中讨论了‘资本论“第一卷中关于投资的理论,描述了他的条件性积累结论假设;探索了投资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金融理论和K e y n e s-M i n s k y的金融不稳定性理论;最后讨论了竞争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竞争 迫使 企业在债务增加和利润下降的情况下继续投资的条件㊂C r o t t y认为马克思主义式的企业决策模型依赖于竞争的强度和模式㊂有两种不同的竞争体系:以友好竞争为特征的政府规制性竞争体制和以不可控制的㊁恶性竞争为特征的无政府主义式的竞争体制㊂政府规制性竞争可以使得增长-安全模型发挥作用,同时投资决定不会被强迫进行㊂无政府主义式的竞争体制会严格限制企业的选择域,企业会被迫去适应投资环境㊂T h o m p s o n(1995)利用了标准的单部门 流通资本 模型来分析技术变化㊁资本积累与利润率下降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论认为技术变革和资本积累对利润率的影响主要依赖于它们对真实工资的影响㊂K o t z(2003)提出了社会积累结构理论(S S A理论)㊂该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放缓和加速交替出现的长期资本积累趋势㊂K o t z认为由于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波危机已经持续了1/4个世纪,但是仍然没有出现向新的规制主义积累结构转化的迹象㊂只要在新自由主义思潮持续一段时间,由此导致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经济矛盾积累的比较深厚,爆发经济危机和社会性危机后,新的规制主义(或调解主义)才会出现㊂K o t z(2008)认为资本积累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㊂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爆发的债务危机和社会危机,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K o t z的预测㊂2.资本积累的实证分析㊂P r o f u m i e r i(1971)利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考察了二战后意大利(1951 ~1968年)的经济周期,重点关注了资本积累和就业问题㊂1951~1968年,意大利的经济经历了一个扩张阶段,此阶段的主要表现是产出㊁资本存量和投资的显著增加,工人工资和就业的小幅度增加㊂1964年开始,就业和其他各项指标都出现了缓慢的下滑㊂C r o t t y(1993)的研究发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在美国存在着对企业竞争的有效规制,这使得企业可以去创造更高的利润用于资本积累和再投资,降低了竞争的不确定性,维持了金融的稳定性,控制了技术变革的特征和速度,使得企业采用了长期性的发展战略㊂这一时期大型工业企业的投资行为可以很好的被不受约束的增长-安全权衡模型所解释㊂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美国的制造业公司经历了国内外市场的萧条,面临着不断增加的外国公司的竞争压力㊂从1980年到1985年,美元开始升值,而世界市场陷入了停滞㊂在利润减少和需求停滞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爆发了无节制的竞争,这不仅威胁了美国企业的短期生存,也威胁了美国公司的长期发展㊂这一演化过程说明了竞争的形式(规制型或无节制型)对企业的资本积累和再投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㊂二、技术进步与利润率下降趋势1.理论分析㊂一些学者已经对技术进步以及利润率下降规律做了相关的阐述(G i l l m a n,1957;C o g o y,1973;Y a f f e e,1973;S t e e d m a n,1975; S t e e d m a n,1977)㊂L e b o w i t z(1976)认为要理解资本,尤其是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必须考虑马克思资本生产和资本循环之间的辩证关系㊂一般认为利润率下降的趋势是技术变化的结果,R o e m e r(1978)认为这一假设和现实似乎并不吻合㊂马克思所讲的利润率可以表示为p=e(k+ 1),其中k为资本的有机构成,k=C/V,e为剩余价值率㊂技术变化会增加资本有机构成k,即 死劳动 会取代 活劳动 ㊂另外,如果e没有增加,那么利润率会下降㊂不过这一推断具有三个逻辑缺陷㊂首先,采用新的生产技术会改变已生产商品所有的劳动价值结构㊂某种程度上来说,资本技术构成(可以用每个工人拥有的机器数量来度量)不一定会随着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劳动价值来度量)的提高而增加㊂马克思也意识到了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有机构成之间的区别㊂不变资本贬值的速度快于可变资本贬值的速度,那么k会降低㊂其次,如果假设当技术变化时,真实工资保持不变,那么剩余价值率e将会上升㊂由于技术进步,体现在工人消费集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将会降低㊂再次,这些论证也适用于剩余价值率ρ㊂我们必须关注技术变化对以价格表示的利润率的影响,因为利润率将会影响资本家的投资行为㊂不过,从利润的价值率(即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以价格表示)的转换是个56‘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3期大难题㊂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润率下降是不是由技术创新引起的,这还是一个问题,它不能单纯地用技术进步来考虑㊂在马克思主义者的观念中,这一问题需要综合考虑 活劳动 和 死劳动 以新的形式对抗时产生的社会性结果㊂这些社会性结果会反映在技术变化对真实工资的影响中㊂W o l f f(1979)认为马克思关于 利润率趋于下降趋势的规律 在理论上和实证方面都引起了很大的争论㊂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主要内容是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利润率会趋于下降㊂理论上的问题是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率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广泛地来说,是劳动力价值和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㊂实证方面则是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率下降的事实证据问题㊂W o l f f在其文章的第一部分发展和批判了利润率下降规律㊂他的主要结论是平均利润率的运动并不必然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出现相反的趋势;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利润率下降也不是必然的趋势㊂M o s e l e y(1988)对W o l f f(1979)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了质疑㊂他认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资本主义的利润率下降趋势是技术变革的结果㊂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利润率下降是与剩余价值相关的,而与资本的有机构成具有相关的变化方向㊂马克思认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剩余价值率提高是技术变化的结果,它们会抵消利润率的影响㊂进一步而言,如果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快于剩余价值率增加的速度,那么他们对利润率的影响会降低㊂M o s e l e y (1988)认为W o l f f没有为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理论提供一个可靠的实证分析㊂因为他认为W o l f f这些源于数据分类的方法是不同于马克思的基本观点的㊂最主要的差异是W o l f f没有考虑马克思关于生产性资本和非生产性资本的区别㊂随后,M o s e l e y (1988)区分了生产性资本和非生产性资本,他认为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中,资本构成中的 资本 仅仅是指生产性资本㊂M o s e l e y(1997)认为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主要依赖于利润率㊂依据他的估计,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企业的利润率只恢复到60~ 70年代的40%,这意味着美国经济的停滞将会继续持续㊂M o s e l e y认为利润率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就是非生产部门劳动人口比例的持续增加㊂L a i b m a n(1981)指出传统的增长理论没有将技术进步和投资作为内生的变量来处理,马克思主义的增长理论认为增长会随着技术改变和利润率变化而波动㊂在两部门(资本品和消费品)模型中,资本主义积累和技术进步是相伴相生的㊂新技术的参数变化是由创新者的最大化利润决定的,同时也会受限于不断消失的利用自动化生产方式后所得的收入㊂两部门模型描述了当经济趋于一个稳定增长路径时,产品市场㊁资产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对资本品部门和消费品部门的影响㊂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价格接近劳动力价值时,马克思的 上升的部分(r i s i n g c o m p o s i t i o n)和下降的利润率的趋势会逐步实现㊂L a i b m a n(1981)认为在增长理论中,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后凯恩斯主义的增长理论是相互矛盾的㊂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投资是厂商的自主行为,增长最终是由消费者的时间偏好㊁内生的人口增长率等决定的㊂而后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中,投资和增长是全能的企业家发挥 动物精神 的结果㊂L a i b m a n(1981)认为这两者解释经济增长时都用了一些主观的术语,没有去具体考虑经济关系中资本主义结构产生的影响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增长㊁积累做了一些深刻的描述,如策略性的竞争㊁资本的集中和聚集,产业后备失业大军的增长和减少,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过度资本化和利润下降的长期趋势等㊂不过,马克思的这些理论还没有被严格的理论标准所确证㊂关于马克思主的劳动价值论和积累理论的不足之处,已经被S w e e z y (1942),S a m u e l s o n(1971),B l a u g(1968)和M o r-i s h i m a(1973)等人论述过了㊂L a i b m a n利用两部门模型来解释复杂的和自相矛盾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㊂其中心思想是投资㊁技术变革和技术选择是由资本主义的具体结构决定的㊂Jüt t n e r&M u r r a y(1983)认为马克思关于利润率的分析对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形成了这样一个认识:在经济活动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以紧缩和扩展交替进行的㊂剥削率中短期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利润率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㊂马克思认为在长期中存在着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并认为可以把利润率下降归因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㊂不过,马克思也承认很多抵消性因素会阻止利润率的下降㊂T h o m p s o n(1995)假定技术变革和资本积累对利润率的影响主要依赖于它们对真实工资的影响㊂T h o m p s o n利用了一个标准的单部门的 流通资本 模型,该模型假设在劳动力需求中真实工资至少不会降低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多使用和劳动节约型的技术变革不会引起真实工资的上升㊂随着参数的变化,资本节约型的技术变革,或者是劳动节约型的技术变革可能会导致利润率的下降,也可能导致利润率的上升㊂不过,在缺乏足够的66资本积累时,资本多使用劳动节约型的技术变革,进一步而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后的技术变革可能会导致利润率的上升㊂B o l d r i n(2009)认为马克思曾经预测资本主义会走向灭亡,因为从活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转换而来的资本的数量将会变大,以至于以一个正的回报率去补偿它变得不可能㊂马克思认为为了保证增长能够继续进行,资本家必须加强对工人的剥削㊂这就要求投入更多的机器设备来榨取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不过这一过程是不可持续的㊂更准确地说,机器设备的成本会比能被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增长的快得多,因而会导致利润率的下降㊂这等于说,相对于它所提供的回报而言,劳动力节约型的技术进步是不现实的或者是代价高昂的㊂在这样的条件下,劳动力变成了稀缺资源,资本家的投资面临着不断下降的利润率,经济增长必定会停滞㊂G i a c c hé(2011)用利润率下降理论来解释了2008年金融危机㊂他认为此次金融危机是30多年来虚拟经济增长的结果,是资本价格上升,大量利润流向金融部门的结果㊂生产过剩危机的出现早于信用泡沫,但是他却隐藏在信用泡沫中㊂当信用泡沫破裂后,生产过剩危机就会出现,就会导致经济危机㊂要想走出危机,就需要逐步恢复实体部门的利润率,增加资本积累和投资㊂2.实证分析㊂马克思关于利润率下降趋势的 模糊 解释打开了人们对其进行多样化解释的大门㊂对长期利润率下降趋势的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㊂Y a f f e e(1973)和C o g o y(1973)认为利润率下降趋势是解释和理解资本主义体系的关键㊂同时他们也认为利润率下降规律是一个有效的假设,它可以真实地解释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现实㊂不过也有与此相反的观点㊂S w e e z y(1973)通过对G i l l m a n(1957)提出的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而S t e e d m a n(1975,1977)则用理论证据质疑了利润率下降规律㊂R o e m e r(1978)认为要全面地评价利润率下降的变化,必须严格地评价技术进步导致的利润增加和利用技术加强型资本对工人控制导致的利润增加㊂要正确度量这两种效应必须清楚地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概念㊂W o l f f(1979)用美国1947~1967年之前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实证分析了资本有机构成和平均利润率之间的变化趋势㊂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利润率下降是劳动力生产率变化和真实工资变化产生相互抵消作用的结果㊂在1947~1958年,不仅平均利润率下降了,当真实工资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以后,其他一些变量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㊂资本劳动比率(即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对利润率的变化没有起到多大作用㊂资本劳动比率增加的作用被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所抵消㊂W o l f f(1986)使用了1947~1976年的美国数据得出了与其在1979年的研究不太一样的结论㊂根据W o l f f的估计,1947~1976年间,美国的利润率下降了㊂不过,利润率下降的原因是剩余价值率的下降,而不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的,这是与马克思的预测相反的㊂Jüt t n e r&M u r r a y(1983)分别用两阶段模型来估计了1919~1981年澳大利亚的制造业和股份制企业中利润率的变化情况㊂在该模型中利润率的组成部分,即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被定义为存量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的有机构成和剥削率等㊂结果显示,在样本的考察期间,利润率下降规律没有展示一个清晰的移动趋势㊂然而,它却是一个顺周期变量㊂资本的有机构成和剥削率也呈现了和它相同的变化趋势㊂M o s e l e y(1988)指出W o l f f(1979)的估计没有为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理论提供一个可靠的实证分析㊂因为他认为W o l f f的数据分类的方法是不同于马克思的基本观点的㊂最主要的差异是W o l f f没有考虑马克思关于生产性资本和非生产性资本的区别㊂M o s e l e y区分了生产性资本和非生产性资本,他认为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中,资本构成中的 资本 仅仅是指生产性资本㊂在此理论背景下, M o s e l e y的估计发现,当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快于剩余价值率增加时,利润率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㊂他的估计发现,美国企业的利润率从1947年的0.40下降到了1976年的0.34,下降了大约15%㊂以五年的平均数来看,利润率下降了10%,即从1947~1951年的0.39下降到了1972~1976年的0.35㊂这些分析呈现的利润率的下降趋势与马克思的预测是完全一致的㊂三、经济周期1.马克思主义的宏观经济模型与经济周期㊂E a g l y(1972)用马克思主义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资本主义体系运行的静态均衡和动态的㊁内生性的经济周期,并认为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体中固有的行为特征㊂E a g l y认为,马克思作为一个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他不仅把资本看作经济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单因素变量,而且把资本看做对于其整个经76‘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3期济理论来说具有重要理论构建意义的基础㊂资本是形成机器设备㊁原材料和工人的生存工作的基金㊂在考虑了技术进步率和市场价格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会把总资本分配给这三种用途㊂利润最大化的原理会促使资本家将资本合理的配置在工业行业之间和部门之间㊂一般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体系可以平稳的运行,而马克思则认为资本主义体系的运行是间歇性的,即有波动的㊂以马克思的观点来看,部门I和部门I I之间的不协调是导致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㊂在E a g l y使用的模型中,他关注了资本家(或资本主义体系)在分配总资本存量时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同时重点关注了劳动力市场㊂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力市场模型中,劳动的供给和需求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即用小时来衡量㊂在静态模型中,E a g l y 给出了一个均衡模型:ʏK/{rσβ+h∗/[a+b(1-N/ʏN)]}=N[a+b(1-N/ʏN)],其中ʏK表示总的资本存量,由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组成,C= r kβ,r每单位机器设备的值,k是被使用的机器设备数量的一个指数,β是个系数,其等于被使用的机器设备值的比率和被使用的原材料的值的比率之和㊂V=ωH,ωH是总的工资额,σ=k/H,是以时间表示的被雇佣工人(N)的总的产出,h是以时间表示的工作日的长度㊂ʏN表示内生的劳动力人口㊂在此方程中,(ʏN,ʏK,r,h∗,σ,β)是五个已知参数, (ω,h,N)是三个未知参数㊂通过这个静态均衡方程就可以讨论决定失业率㊁劳动剥削率和利润率变化的因素㊂在静态模型基础上,E a g l y又发展了动态模型㊂在动态模型分析中,E a g l y认为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存在一个内生的经济周期发生机制,它会随着资本家的投资行为的波动而波动,它也会导致失业率随着经济周期中低谷和高峰等出现而波动㊂2.熊彼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分析。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第三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十三章规律本身在工资和工作日已定时,一个可变资本,例如100,代表着一定数目的被推动的工人;它就是这个人数的指数。
例如,假定100镑是100个工人一周的工资。
如果这100个工人所完成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一样多,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每天为自己劳动的时间,即再生产他们的工资的时间,和他们为资本家劳动的时间,即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一样多,那末,他们的总价值产品就=200镑,他们生产的剩余价值则是100镑。
剩余价值率m/v就=100%。
但是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剩余价值率由于不变资本c的大小不等,从而由于总资本C的大小不等,会表现为极不相同的利润率,因为利润率=m/C。
假定剩余价值率为100%:如果c=50,v=100,那末p′=100/150=[66+(2/3)]%;如果c=100,v=100,那末p′=100/200=50%;如果c=200,v=100,那末p′=100/300=[33+(1/3)]%;如果c=300,v=100,那末p′=100/400=25%;如果c=400,v=100,那末p′=100/500=20%。
因此,在劳动的剥削程度不变时,同一个剩余价值率会表现为不断下降的利润率,因为随着不变资本的物质量的增加,不变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量也会增加,虽然不是按相同的比例增加。
如果我们进一步假定,资本构成的这种逐渐变化,不仅发生在个别生产部门,而且或多或少地发生在一切生产部门,或者至少发生在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因而这种变化就包含着某一个社会的总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变化,那末,不变资本同可变资本相比的这种逐渐增加,就必然会有这样的结果:在剩余价值率不变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不变的情况下,一般利润率会逐渐下降。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从而同被推动的总资本相比,会相对减少,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
这只是说,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内部所特有的生产方法的日益发展,一定价值量的可变资本所能支配的同数工人或同量劳动力,会在同一时间内推动、加工、生产地消费掉数量不断增加的劳动资料,机器和各种固定资本,原料和辅助材料,——也就是价值量不断增加的不变资本。
第三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第十三章
第三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第三篇是在前两篇对利润率的本质,以及利润平均化的必然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平均利润率的发展趋向进行研究,揭示其变动的趋势及其客观规律性。
本篇研究的中心问题是:说明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积累规律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平均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不断下降。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其它一些原因在同时起着相反的作用,它们对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起着阻碍作用,从而使平均利润率只是呈现出下降趋势。
本篇由三章组成:第十三章研究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必然性,揭示利润率下降和利润绝对量的增加以及商品价格下降和商品总量所实现的利润总量同时并存;第十四章研究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一些因素;第十五章研究的是这一规律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它在资本积累和危机等方面的表现,从而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局限性。
我们这本教材只选了第十三章的大部分内容。
第十三章规律本身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积累的增进必然导致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以及利润绝对量在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同时也得到增加。
利润率下降和利润绝对量增加这个二重规律,表现为单个商品价格的下降和通过商品总量销售实现的利润总量得到增加。
一、平均利润率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下降的规律1.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的形成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等量可变资本比过去推动更多的不变资本量,即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由于剩余价值量的大小在剩余价值率相同条件下主要取决于可变资本所使用的活劳动量大小,因此,资本总量虽然会因资本积累而增大,但是可变资本却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在总资本中的比重相对下降,其结果就是利润率的下降。
例如:上述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不仅发生在个别生产部门,而且也必然会发生在社会总资本上。
如果把以上情况看作是社会总资本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机构成分别代表不同发展阶段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利润率分别为各阶段的平均利润率,那么上述各阶段的平均利润率就呈现了一个下降的趋势。
利润率下降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吗——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V o 1 . 3 2 No . 4
2 0 1 7年 7月 J O UR N A L O F C HA N G S H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T E c HN 0 L 0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J u 1.2 0 1 7
s c ho l a r s r a i s e d qu e s t i on s f r om t h e o ppo s i t e s i d e,t r y i n g t O p r o v e t ha t pr of i t ma r g i n s a r e a l wa y s r i s i ng r at he r t ha n de c l i —
ap pl i e s o nl y t O a p a r t i c ul a r pe r i od wh i c h c a n ne i t he r be p r o v e n n or be f a l s i f i e d. Thr ou gh t he e xp l o r at i o n i nt o t he d i t i o n,t h e r e a r e a l s o ma n y s c h o l a r s wh o q u e s t i o n e d t h e a p p l i c a b l e s c o p e o f t h e l a w ,s a y i n g t h a t t h i s l a w
始 终 是 导 致 经 济 危 机 发 生 的深 层 次原 因 。
资本生产的总过程: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Total Processes of Capital Production: The Law of Profit Margins Downswing
作者: 胡钧[1];沈尤佳[2]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2]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改革与战略
页码: 31-3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8期
主题词: 一般利润率;资本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资本论》;利润理论;平均利润;
剩余价值
摘要:�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是《资本论》第三卷第三篇研究的内容。
本篇是马克思关于利润理论的基本总结。
前两篇阐明了剩余价值到利润和利润到平均利润的转化,形成了一般利润率。
这一篇则是考察一般利润率的运动趋势,以及这一趋势中包含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系列内部矛盾。
这些矛盾在总体上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牲。
皮凯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利润率下降规律
皮凯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利润率下降规律汤姆·洛克莫尔;闫高洁;李思铭【期刊名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年(卷),期】2017(000)001【摘要】本文审视了两种处于现代工业社会中心的关于资本主义的观点。
我们将这两种对于现代工业资本主义声势浩大、至关重要却不尽相同的研究归功于马克思和皮凯蒂。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供了一个对现代工业资本主义解剖式的复杂分析,他认为如此这般的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毋宁说它是变动不居的,并且会基于一些根据趋向于内在的崩溃。
在这些根据中最重要的显然是一种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马克思提出了资本主义非永恒性的三个理由:生产过剩、消费不足和所谓的利润率下降的规律。
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对于资本主义的威胁是有限的,然而利润率下降却被认为威胁到了资本主义持久的生存。
皮凯蒂在他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文本中批评了这种观点。
本文审视了马克思的主张和皮凯蒂的批评。
它提出了三个结论:第一,马克思关于利润率下降的观点——类似一种哲学的演绎——在实证上是难以置信的。
第二,一次马克思主义式的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成功转型,尽管在理论中是可能的,但是在实践中是不可能的。
第三,如果我们仅仅通过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危机的解释来判定马克思的全部立场,且先不论他的意图,就因为这种理论几乎不能在实践中实现自身,那么从这个方面来看,它还是一种传统的理论。
【总页数】16页(P315-330)【作者】汤姆·洛克莫尔;闫高洁;李思铭【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91.91【相关文献】1.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兼论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J], 薛宝贵;何炼成2.利润率下降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吗——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研究新进展[J], 陈婧洁3.皮凯蒂是马克思主义者吗?——欧美学者关于《21世纪资本论》理论渊源的争论[J], 舒丽娟4.克莱曼对经济危机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的再证明 [J], 钱箭星;肖巍5.资本收益率高企和利润率下降规律——皮凯蒂对马克思理论的经验证明 [J], 桑朝阳;马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探新
古典经济学家最早觉察到利润率下降现象,利润率趋向下降是19世纪上半叶经济学界一个热门问题,形成了诸如亚当·斯密的竞争说,马尔萨斯的报酬递减说,李嘉图的工资说,以及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说等等。
但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都无法对这个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一、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
马克思十分重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用了整整一篇(共三章)的内容来阐述这一问题。
马克思从w=c+v+m这一公式引出三个比例,即资本有机构成(c/v)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p’=m/(c+v))。
马克思从这三个比率又演绎出利润率随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趋向下降的理论。
因此,利润率随着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率的提高而提高,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下降。
简言之,马克思认为,所谓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指在剩余价值率不变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逐渐趋向下降。
马克思关于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劳动价值论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两个理论基础上的。
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之所以说利润率下降规律是指一种“趋向下降”的“趋势”,是因为“必然有某些起反作用的影响在发生作用,来
阻挠和抵消这个一般规律的作用,使它只有趋势的性质,因此,我们也就把一般利润率的下降叫做趋向下降。
”马克思认为,起反作用的“最普遍的原因”除了剩余价值率的提高以外,还有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相对过剩人口和对外贸易等因素。
他认为这些因素能延缓但不能在长期内完全阻止利润率的下降。
综合各因素作用的结果,马克思认为,利润率下降规律“只是作为一种趋势发生作用;它的作用,只有在一定情况下,并且经过一个长的时期,才会清楚地显示出来。
”同时,马克思又指出,不能把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当作利润绝对量趋向下降的规律。
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同一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利润率不断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本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量或利润的绝对量不断增加。
这种分析就可以避免做出资本主义生产要绝对萎缩的结论。
马克思把这一“产生于同一些原因”的规律叫做“二重性”的规律。
二、国内外学者关于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研究
1.国外学者对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争论
国外理论界对于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争论,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1)否定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存在。
这种否定主要通过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否定与规律有关的基本理论来否定规律本身;二是通过统计资料和数学方法从“经验事实”上来否定规律。
前
者如德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她怀疑这个理论并认为资本主义不会因为利润率下降而崩溃。
事实上,她没能认识到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和资本主义灭亡间的内在联系。
英国“凯恩斯左派”的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则从两个方面否定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她一方面认为马克思没有考虑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否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然性来否定该规律。
此外,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通过攻击劳动价值论否认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后者如爱德华·N·沃尔夫和菲利普·帕里吉斯,他们通过对美国1947-1967年间的统计资料计算和纯粹用数学公式推导,否认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
而森岛通夫在其《马克思经济学》中,假定在技术变化之前,资本品生产部门和工资品生产部门有同样的技术系数,并由此推导出,任何一个周期中两个部门的资本价值构成都是相同的,还进一步假定资本家的储蓄倾向在任何时期都不变,他用剑桥增长公式和他的价格决定公式得出结论,认为不但利润率没有趋于下降,而且也不会出现资本对劳动需求的相对减少,不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然而,森岛通夫仅仅考虑到各个周期中两个部类的资本价值构成都是相同的,并假定它们不变,这些都导致他的结论不能成立。
(2)认为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值得商榷,至少是不完善的。
代表人物如英国的约瑟夫·吉尔曼,他考察了美国制造业20世纪初期至50年代的利润率数字材料,认为“如果我们的考察止
于1919年,马克思的规律毫无问题:资本有机构成日益提高;剩余价值率日趋稳定;利润率不断下降。
但自1919年以后,资本有机构成比率趋向于不变甚至下降。
剩余价值率趋向于跳跃式的增长。
利润率没有下降反而趋于上升。
难道马克思搞错了吗?”他认为,如果非要得出利润率下降的规律,需要改变计算方法,要将剩余价值减去广告费、一般行政费、租税等“非生产”费用,从而得出实现的“净剩余价值”,再将“净剩余价值”除以预付资本总额,以此比率代替利润率,才能得出垄断时期利润继续下降的规律。
否则,他认为,马克思所定义的利润率的变动趋势在垄断时期已不再下降了。
(3)肯定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存在。
针对吉尔曼的论点,美国的莫里斯指出,在垄断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之间的矛盾更加深化,垄断资本家为了克服这个矛盾而大量增加销售和广告等费用,企图通过这种非生产支出来阻止利润率的下降。
但这种非生产支出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不同,它“在资本家的账簿上是要从利润中扣除的”。
因此,“垄断资本主义消灭不了利润率下降的规律,正如它不能消灭地心引力的定律一样。
”安东尼阿,配森特认为利润率的主要倾向在下降,吉尔曼数字只是一个局部,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经济。
在垄断时期,既有垄断集团的利润率,又有非垄断集团的利润率,这样整个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就不好形成。
他认为不能从统计资料来直接证明利润率的走向,只能从利润率下降规律本身来证明它的存
在与作用。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率趋于下降就是利润率下降的间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