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201x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7.2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同步练习
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溶液PPT
知2-导
归 纳
1.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溶液类型 溶质 溶剂 固—液型 固体 液体 气—液型 气体 液体 液—液型 量少者 量多者 液—水型 液体 水
2.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之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
溶剂。如:碘酒的溶剂就是酒精。
知2-讲
【例2】写出表1所列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名称:
表1 溶液 溶质 碘酒 碘
知1-导
问 题(一)
所有物质都溶于水吗?
问 题(二)
什么是溶液?
知1-导
归 纳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 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如:蔗糖、食盐
知1-讲
【例1】〈湖南衡阳〉 将厨房里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 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B ) A.白糖 B.食用油 C.味精 D.食盐
A
B C
;
; 。
(来自《教材》)
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二、溶质、溶剂的判断 1.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液体和液体形成溶液时:量多的称为溶剂,量少的称为溶 质。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知3-讲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 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 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方法规律:该题利用控制变量的单一性解答。实验①
和②中都是将0.5 g块状的硫酸铜放入100 mL水中,变
量是温度,一个是冷水,一个是热水,探究了水的温 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②和③有 两个变量:实验②是块状硫酸铜,实验③是粉末状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 全章教案 新版粤教版
第七章溶液7.1 溶解与乳化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等。
(2)会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知道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溶解现象,知道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溶解现象,明确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
【难点】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溶液【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92~19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或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混合物指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3.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4.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只能是一种,一般是液体。
5.固体、气体分别溶入液体时,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当其他液体与水溶解时,通常把水当作溶剂。
【教师点拨】1.根据溶液的概念,广义的溶液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合金、糖水、纯净空气等。
初中化学研究的溶液一般为液体。
2.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如FeCl2溶液呈浅绿色,CuSO4溶液呈蓝色。
3.溶液不仅均一、稳定,还是混合物;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跟进训练】1.溶液一定是( D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D )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液、固体均可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物质C.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知识点二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94~19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影响溶质溶解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溶剂的温度高低、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教案_16
所用教材科学版广东教育出版社章节名称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课标要求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学习目标 1.能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能说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定义,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由于饱和溶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忽略概念定义的两个条件,所以要精心设计了几个连贯且逐渐深入的实验,通过不断的探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粤教版第七单元7.2物质溶解的量第一课时的内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它是在学习了溶液之后进一步研究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情况。
学好饱和溶液才能真正理解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溶解度的理解,同时也为下面学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基础。
评价任务1实验7-5和实验7-6,分析说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同时注意条件。
2.实验7-6和实验7-6,分析说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引入 1.大胃王总决赛,引出饱与不饱2.糖水的故事,质疑溶液主题7.2物质溶解的量(第一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实验实验7-5和实验7-6导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且注意条件探究过渡解决糖水故事中的质疑 1练习巩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注意事项质疑糖水的故事的质疑 2定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提示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若改变会怎么样?实验7-7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实验探究练习熟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板书设计7.2物质溶解的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教案_13
【 布置作业 】
习题 7.2 第 1,2 题
复习巩固,加 深理解
[ 教学特色简述 ]
1. 本课题以故事引入课题,情境生动。
2. 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通过探究实验,突破教学难点,便于学生理解。
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 饱和与不饱和之间没有必然 饱和溶液与不
是稀溶液;
的联系。它们间的关系是 : 饱和溶液和浓
2 、对于同种溶质,在同一
浓溶液 不一定 是饱和 溶液与稀溶液
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 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 是不 的关系
要浓。
饱和溶液;
【 课堂练习 】脑筋加油站
完成练习 巩固知识
三、深化探究 【 设疑 】为什么在表述饱和溶液 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明确 “一 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呢?饱 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否可以 相互转化呢? 【 探究实验 】指导学生完成“ 继 续探究 【 巡视 】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实 验中遇到的问题 【 反馈检查 】1. 实验中出现了怎 样的实验现象 ?
《物质溶解的量》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概念的基础上, 从物质在一定量溶剂
里能不能无限溶解入题, 介绍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 别和联系。本节课的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点是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难点是对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两个条件的分析, 以及对饱和与不饱和的辩证关 系的理解,为后面溶解度及结晶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学生学情分析:
教材注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活动,重在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 程。同时,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教案_27
饱和 溶液
( 升温
)或(增加溶剂)
不饱
( 冷却 )或(剂 减少溶剂)) 或(增加溶质 ) 和溶
质
)
教学流程 及内容 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
学 习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习回顾: 什么是溶液?溶液的 特征?
个别学生回答
【设 问】在一定温度下, 在一定量水中, 是否能无限量的溶解某种物质吗?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观察现象, 理解“这种溶
补充向刚才饱 和的氯酸钾溶 液中加入少量 的高锰酸钾的 实验,帮助学 生理解“这” 的含义。
质”的含义。
【总结】该种物质不能溶解了, 但还能在
溶解其他物质,这个溶液是该物质的饱和 溶液,但不是其他物质的饱和溶液。 【出示】 A 、 B 两幅图,如何判断饱和 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为不饱和溶液。 【议一议】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
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设 问】在描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思考、讨论交流
承上启下,自 然过渡到主问 题二。
时为什么要一定指明 " 一定温度 " 和" 一定
量溶剂 " ?某一溶液达到饱和后,能变为 不饱和吗?不饱和溶液怎样才能达到
分组做实验,观 培养小组合作
饱和溶液与不 饱和溶液概念。
【板 书】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 在一定量的溶剂
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叫做这种 溶质的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 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设问】 1. 概念中有哪些关键字词?
2. 这种溶液如何理解? 补充【实验】 :向刚才饱和的氯酸钾溶液 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教案_11
学生甲: 鱼儿能在水中生存, 说 明水中有 O2。 乙:烧开水时, 水未沸腾时也冒 气泡。 丙:把汽水瓶打开, 有大量气泡 产生。
学生:不打开时,无明显现象, 打开后有大量气泡产生。 学生:打开后,压强减小,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学生 : 总结
学生:水中溶解的空气。
联系生活 实际,引出 新知,气氛 活习化学知识的 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解决我们所 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在问题 来了!
巩固练习:幻灯片 教师:(学生联系,得出答 案) 整理与归纳:(师生共同进 行) 怎样表示固体物质溶解性的 大小?如何表示溶解度与温度的 关系?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获 得哪些信息?影响气体的溶解度 的因素有哪些? 课后作业: P203页第 1、2、 3、4、5、题
教师活动 教师:复习上一课时内容, 引导学生完成幻灯片内容 (引入新课)在上节课的学 习中,我们就明白:不同溶质在 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 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 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
学生分组得出答案
教学意图
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教师:在一定温度下, 蔗糖在 100g 水里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 科学上是如何量度这种限度的 呢?
学生:(踊跃发言)
让学生体
甲:在 20 ℃时 ,240g 蔗糖在 100 验成功后
g 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
的喜悦。
乙:在 20 ℃时, 100 g 水中最 多能溶解 240 g 蔗糖。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
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① 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 100 g ;
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
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活动与探究:学习绘制物质 学生结合表分组绘制溶解度曲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7.2.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word格式
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3.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实验,认识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及转化,
2.通过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获得晶体,认识结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和交流的方式,认识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及析出晶体的方法,体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结晶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蔗糖、氯化钠、硝酸钾、水、药匙、玻璃棒、50ml 烧杯、水槽、酒精灯、火柴
五、教学过程
继续向糖水中加
.设计方案让未溶解的固体溶解。
3
温度越高,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的状态。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还可以用学生分析海水晒盐过程中溶液的状态。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教案_25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学会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3.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归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难点:利用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蔗糖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水杯中呢?我们今天以硝酸钾为例,探究在一定温度下,硝酸钾(KNO3)是否可以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呢?【探究问题1】室温条件下,15mL的水中能不能无限制的溶液硝酸钾呢?【探究步骤】1.向盛有15mL水的小烧杯里加入1gKNO3,边加边搅拌,观察溶解情况;2.继续向小烧杯里加入1g KNO3,边加边搅拌,观察溶解情况;3.继续向小烧杯里加入1g KNO3,边加边搅拌,观察溶解情况。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结论】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它就不能继续溶解了。
引出概念:【板书】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讨论与交流1】1.最后加入KNO3后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判断依据是什么?2.将上述溶液倒出的部分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判断依据是什么?3.第一次加入KNO3后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判断依据是什么?4.任意给出一种溶液如何判断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呢?【板书】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在一定温度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同种溶质,如果不再溶解,则溶液为饱和溶液;如果继续溶解,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021春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7章 7.2.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第七章溶液7.2 物质溶解的量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理解与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2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课后作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溶质能不能无限的溶解在溶剂里?溶液能“吃饱”吗?知1-导1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理解与判断【视频播放】氯化钠与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知1-导问题(一)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观察到什么现象?问题(二)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问题(三)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知1-导归纳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3.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1)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解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2)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知1-讲【例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 在一定温度下,向KNO饱和溶液中加KNO晶体,溶33液质量增大B. 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再溶解同种溶质的溶C.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蔗糖D. 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知1-讲解析:向KNO饱和溶液中加KNO晶体,KNO晶体不333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变;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原溶质,若温度、溶剂量发生改变,它会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继续溶解原溶质;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能再溶解蔗糖,A、B、C 不正确。
(来自《点拨》)知1-练1.20 ℃时,在两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 g 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B.两烧杯中的溶液浓度相等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知1-练2.判断某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一般有两个步骤:(1)观察溶液底部是否有没有溶解的溶质,如果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证明该溶液是________溶液;(2)溶液底部若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可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2021春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7章 7.2.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情况)
饱和溶液
升温、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结晶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冷却
请完成《点拨》剩余习题
【视频播放】氯化钠与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知1-导
问 题(一)
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观察到什么现 象?
问 题(二)
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问 题(三)
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归纳
知1-导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 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 种溶质的溶液。
(来自《点拨》)
知1-练
1.20 ℃时,在两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 g 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两烧杯中的溶液浓度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知1-练
2.判断某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一般有两个步骤: (1)观察溶液底部是否有没有溶解的溶质,如果有未溶解的
第七章 溶液
7.2 物质溶解的量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 饱和溶液
1 课堂讲解 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理解与判断、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课后 作业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能不能无限的溶解在溶剂里?溶液能“吃饱” 吗?
知1-导
知识点 1 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理解与判断
知1-讲
解析:向 KNO3 饱和溶液中加 KNO3 晶体,KNO3 晶体不 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变;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一定 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原溶质,若温度、溶剂量发生改 变,它会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继续溶解原溶质;在一定 温度下,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能再 溶解蔗糖,A、B、 C 不正确。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课件
第七章 溶 液
7.2 物质溶解的量
情景引入
有人问爱因斯坦:能否 发明一种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的溶剂?
爱因斯坦回答:朋友, 那你把这种溶剂放在什么地 方呢?
溶质真的会无休止地溶解在溶剂中吗?
知识讲解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硝酸钾和氯酸钾都可溶于水,但在一定温度下, 他们溶解的量是否都有个限度呢?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②③⑤ D.③④⑤
3.使20℃的饱和食盐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A )
A.加水
B.取出一些食盐溶液
C.加食盐
D.蒸发水
4.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食盐晶体,能 正确表示溶解的食盐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的是 ( D)
5.在20℃,NaCl的溶解度是36g。 NaCl属于( A )
归纳总结
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①一定温度 ②100克溶剂 ③溶液饱和 ④单位是克
溶解性
描定 述量
易溶、可溶、
微溶、难(不)溶
影响因素 (温度)
物质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温度、压
固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强)
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跟进训练
1.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固
A.易溶物
B.微溶物
C.可溶物
D.难溶物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B、C 。 (2)当三种固体物质饱和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可达到饱和的是 C ;
2020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7.2 物质溶解的量 7.2.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导学案
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课题分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验导入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由学生讨论分析理解饱和溶液的两个条件,判断某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最后分析总结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第二部分通过讨论与探究导入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再以活动与探究绘制溶解度曲线,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又讨论引出了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第1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课前自学准备明确课标要求课题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4.了解结晶现象。
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辨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正确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具准备水、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烧杯(若干)、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等。
课前预习1.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升温和增加溶剂的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温的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
3.结晶: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课堂教学展示课堂互动探究知识拓展:(1)大多数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科粤版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 液 课件(共44张PPT)
知识点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区别: 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 种物理性质,通常只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地描述和分类。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的表示 方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时,所溶解 的溶质的量。
知识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有条件,确定温度不能变,溶剂定量要注明,不再溶解是关键。
知识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左栏转化关系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是适用的,因为大多数固体物质在 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2)熟石灰[Ca(OH)2]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升 高温度可以将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可以将熟石灰 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 乳化
化妆品中的乳液是水相和油相物质在乳化剂的作用下,混合形 成的乳状液滴,并避免液滴之间融合再次分离成水和油。一般 来说,首先感觉到滋润的是油包水型,而首先感觉水润的是水包 油型。
知识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 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摇动即会制冷,利用化学溶解吸热原理而 制作的化学制冷剂目前正逐步走入市场。这种化学制冷剂具有 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特点。适用野外作业人员夏天的制冷设备。
知识点 溶解
(1)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2)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到溶剂里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溶 解的物质不能计算在溶液的质量中。
知识点 溶解
溶质、溶剂的判断口诀: 固液溶解液为剂, 液液互溶多为剂, 水多水少总为剂, 不指溶剂水为剂。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七章 溶液 7.2 物质溶解的量》_5
7.2物质溶解的量(第一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溶液第2节《物质溶解的量》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溶液是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见的物质,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从宏观上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在教材体系中是比较重要的,是前后内容的联系和纽带,为学习溶解度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包括三个要点──这种溶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
二、学情分析些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本课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探究精神。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溶液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本课则进一步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探究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条件。
激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同时,营造化学学科教学中:“概念的形成需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而得出的基础上”的教学特色,不但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得更为扎实,而且使他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结论的水平上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
三、教学思想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以及学生的可接受性。
本课教学中,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并分析实验→激发思考→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归纳总结”,提升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初步感受实验设计的思想方法,以及实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后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并在展示交流中的互相补充和完善,从而让学生更好的记忆实验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动手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刻的感受到“在一定条件下,固体溶质溶解的质量是有限的”,进而准确表述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溶液 7.2 物质溶解的量》教案_24
7.2物质溶解的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七单元课题2物质溶解的量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和学习,体会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无限溶解固体药品,让学生对溶液从定性的认识上升到定量研究。
从而为下一节课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就学情而言,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学过了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定义,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缺乏知识基础。
在实验探究层面,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生活经验,且具有强烈的探求新知的欲望,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自主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3.了解溶液饱和与否与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2.认识实验在学习化学概念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方法分析与确定“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理念,其中探究学习是深化学习内容,丰富、提炼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引导法实验法、分析推理法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教师一系列教学设问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实验验证,更好地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方法分析与确定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要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在探究活动中使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训练和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掌握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
因此,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讨论法、分析推理法和比较归纳法等进行学习。
教学准备1多媒体准备:教学课件PPT2.实验准备:药品:硝酸钾固体、硫酸铜晶体、蒸馏水仪器用品:托盘天平、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烧杯、玻璃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物质溶解的量
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核心·易错
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2)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继续溶解任何物质( )
(3)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4)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5)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不饱和溶液( )
(6)饱和溶液一定是同种溶质在该温度下同种溶剂中最浓的溶液( )
(7)降低温度能使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
[易错点拨] 1.没有溶解的固体,不属于该饱和溶液的组成。
2.某一溶质的饱和溶液只是在这一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溶质。
1.20 ℃时,100 g水中不断加入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分别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选项A B C D
加入NaCl质量/g1*******
所得溶液质量/g110120130136
2.xx·衡阳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可相互转化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再溶解任何物质
3.xx·北京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B.加水
C.加KCl固体D.倒出部分溶液
4.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
A. ②③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5.一定温度下,向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硝酸钾晶体并充分搅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质量减少
B.晶体质量增加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液质量增加
6.如图7-2-1所示,现向烧杯内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晶体析出,则试管中盛放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
图7-2-1
A. 硝酸钾B.氯化钠
C.氯化氢D.熟石灰
7.xx·绍兴改编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7-2-2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
判断错误的是( )
图7-2-2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若判断③中溶液是否饱和,可在烧杯中加入少量蔗糖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8.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24%),另一瓶为5%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 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略降低温度
D.室温时,蒸发少量水
9.在一定温度下,向图7-2-3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现象如图Ⅱ,则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一定正确的是( )
图7-2-3
A. 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所得溶液颜色变浅
C.溶质的质量增加D.溶液的质量不变
10.在一只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烧杯中放入一小木块,木块部分浸入溶液中,下列措施将使小木块浸入液体的体积减小的是( )
A. 向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搅拌
B.将溶液升温
C.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D.向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并升温
11.xx·金华改编在室温条件下,对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7-2-4所示操作:
图7-2-4
(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2)乙溶液在加入50 mL水的过程中,下列有关量逐渐减小的是________。
①溶质的质量②溶液的浓度
③溶剂的质量④溶液的密度
12.如图7-2-5所示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图7-2-5
(1)通过对阴影A、B的分析,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的______(填“A”“B”“C”或“D”)区域,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要使它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13.利用如图7-2-6所示的仪器和药品,测量一定质量大颗粒食盐晶体的体积,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不考虑杂质对实验的影响)
图7-2-6
(1)小柯提出,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一定质量的食盐晶体放入,通过观察液面的变化来测量食盐晶体的体积,但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大家的否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讨论后提出,只要将量筒内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只能利用图中的仪器和药品),实验就能取得成功,该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7-2-7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图7-2-7
(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____。
(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___。
15.纯净的氯化钠是不潮解的,但粗盐很容易潮解,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杂质MgCl2。
为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把买来的粗盐放入纯净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一段时间,过滤,洗涤,可得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粗盐的晶粒大一些有利于提纯
B.设计实验的依据是MgCl2比NaCl易溶于水
C.在整个过程中NaCl饱和溶液浓度会变大(温度不变)
D.设计实验的依据是NaCl的溶解平衡
典题讲评与答案详析
答案速查
[核心·易错]
(1)×(2)×(3)×(4)×(5)√(6)√(7)×
[应考能力提升练]
1.D 2.C 3.C 4.C 5.C 6.D 7.B 8.A
9.C 10.D
11.(1)甲(2)②④
12.(1)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2)C 加入氯化钠蒸发溶剂
13.(1)食盐易溶于水(2)饱和食盐水
14.(1)不变(2)变大(3)变小
[初高衔接拓展练]
15.D
典题讲评
[应考能力提升练]
1.[解析] 选项D中在100 g水中加入了40 g氯化钠,只得到了136 g溶液,说明有4 g 氯化钠没有溶解,所得溶液一定是20 ℃时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解析] 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等方法变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剂、改变温度等方法变为不饱和溶液。
7.[解析] ②中有固体剩余,说明该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属于饱和溶液;③中溶液没有固体剩余,不能确定是不是饱和溶液;可在③烧杯中继续加入少量蔗糖,看是否能继续溶解,以此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②中未溶解的蔗糖升温后溶解了,故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9.[解析] 原饱和溶液有未溶解完的溶质,加水后溶质完全溶解,得到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加水后溶质继续溶解,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也增加。
10.[解析] 木块浸入液体的体积减小,仍然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F浮=ρgV ,V排减小,则ρ变大。
向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并升温,溶液密度变大。
排
11.[解析] 在室温条件下,将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转移到乙烧杯中,甲、乙两烧杯中都是5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在乙烧杯中加入50 mL水后,乙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的浓度和密度都减小。
14.[解析] (1)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后,加入的氯化钠晶体不会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变,溶液密度也不变,故悬挂着的物体所受浮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不变。
(2)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蒸馏水后,溶液被稀释,密度变小,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
gV排可知:悬挂着的物体所受浮力变小,故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3)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
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加入的氯化钾晶体会继续溶解,溶液质量增加,而溶液体积几乎不发生变化,故溶液密度变大,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悬挂着的物体所受浮力变大,故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初高衔接拓展练]
15.[解析] 粗盐颗粒小一些能加快溶解和析出的速率,有利于提纯;设计实验的依据是NaCl固体在NaCl饱和溶液中的溶解量不再增加,而MgCl2在NaCl饱和溶液中溶解未达到饱和,因此MgCl2溶解,只剩下纯净的NaCl;NaCl溶液已达到饱和,浓度不可能变大;在饱和NaCl溶液中,NaCl固体的溶解处于平衡状态,溶解和析出同时存在。
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在该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但可以溶解其他溶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