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习题2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参考答案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参考答案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参考答案《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参考答案1~5 DBDDc 6~10 BDDAD 11~15 ADBcB 16~20 DADcB 21~24 BBBA25、AB 26、Ac 27、BcD 28、AB29、(1)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载人航天事业的实际出发,经过多次实验,突破了载人航天技术。

(4分)(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载人航天的规律性。

(4分)(3)在发展航天事业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

(4分)30、(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他就获得了真理,而且不容怀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真理是绝对的。

(6分)(2)但真理都是有条的、具体的。

如果超过自己适用的条和范围,或者不顾条的推移、历史条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而且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

因此。

真理又是相对的。

(6分)(3)总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形而上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3分)31、(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这3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6分)(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达到自己的目的,(5分)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

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5分)。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I: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人类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

这说明A、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是主观的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C、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D、人能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自然2、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间不存在什么造物主。

这种观点是说A、自然界使天地创造的B、人类社会是从来就有的C、天地是万物之源D、世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3、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 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4.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

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变化5、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

”这段话生动地说明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到二O二O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

这体现了实践活动A.具有客观物质性B.具有社会历史性C.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D.具有主观能动性7、“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具体的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

这些发现表明()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4.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

之所以强调要尊重劳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生产力发展是客观的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创造了人本身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7—8题。

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7.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2)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2)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可见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回答1—2题: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物质B、意识C、客观事物D、客观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回答3—5题:3、《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即含静。

”回答5—7题:5、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

”这告诉我们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6、“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①物质是运动的②世界是物质的③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④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一观点A、夸大了物质运动B、否认了相对静止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饶平二中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2008/9/28(共100分)一、选择题Ⅰ(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44分。

)1.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B.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2.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3.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①阶级和阶级斗争②路线、方针、政策③公式定理④生产关系⑤法律A.①④B.③C.①③④D.①③⑤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5.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6.(02全国)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这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C.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D.古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8.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

生活与哲学综合练习二

生活与哲学综合练习二

《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二卢龙县潘庄中学高二政治组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A、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不是B、世界观就是哲学C、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D、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2、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含义表述准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了指导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世界皆是神的意志。

这一观点属于()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的观点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6、“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则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

它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7、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可见( )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8、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上述观点( )①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④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9、下列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②三思而后行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10、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其长矣。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72分)1.斯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大设计》一书中提出:“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

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赫拉克利特:世界是由一团活火组成的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④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③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4.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①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③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④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②④5.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

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B.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D.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6.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 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20×2.5=50分)1.2012年7月28日,美国科学家称,他们通过一种最新的理论研究发现,地球和月球之间其实隐藏着大量神秘的暗物质。

从哲学上看,这里的暗物质属于( )①物质的具体形态 ②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 ③一种物质现象 ④虚幻的意识形态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2.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是 :( ) ①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③无动亦无静,无静亦无动 ④动和静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⑤静也是动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⑤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分歧,实质是(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B .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C .是否承认绝对运动的存在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4.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地区发生5.7级地震;12时16分,昭通市彝良县再次发生5.6级地震。

地震造成很多人员伤亡。

加上之前的日本、智利、海地及我国汶川大地震,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

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

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D .①③④5.美国电影《2012》讲述了在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天空好像被撕裂开来,无数火球从天而降,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山摇地动的世界末日景象。

我国有一些民众对此深信不疑,为保平安还做出了卖房、借钱捐款等极为荒唐的举动。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1.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

物联网概念的出现说明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B.意识的形式与内容都是客观的 C.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 D.意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2.2004年至2009年中央根据我国农村发展实际,连续出台6个“三农”一号文件,主题如下:时间主题 2004年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发展现代农业 2008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上述中央“一号文件”主题的确定,体现的辩证唯物论观点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 C.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D.任何社会意识都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3.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刘谦再次登台,其表演再一次受到观众热捧。

魔术表演以一种奇妙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形象。

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魔术表演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利用 C.魔术制造的奇幻形象是不存在的 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来源 4.中国古代著名的诗词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人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进而如痴如醉。

这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会把人引入迷途 C.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应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5.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画家,他画里的题词,具有很强哲学韵味。

他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完全是一个主观虚构过程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最新《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最新《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12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31、“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4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

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5太晚的问题。

”这句话表明,哲学()6A是人生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能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78C是一门智慧的学问,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D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和人9们对实践的追问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1011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12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13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14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153、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16引力理论。

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17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18帝的“第一推动力”。

“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19说明()A哲学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B科学研究促进了哲学的2021发展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基础 D没有哲学作指导,就没2223有具体科学的产生244、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25心主义的标准是26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27题的不同回答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2829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305、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③思维和存在是3132否有同一性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33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46、“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35上熄灭。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山东曹县第三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是毛泽东A .信念、意志、激情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B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C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答案] D2.“物权法的立法过程很长,开过几百次研讨会,经A .有量变就有发展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C .一个正确的认识总要经过多次错误的过程D.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答案]D3.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4.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谐文化的支撑。

这里的“支撑”作用从哲学唯物论上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认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C.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答案] D5..上题材料从认识论上看,“支撑”作用体现的哲理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C.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答案] B2007年2月6日,温家宝总理邀请12位基层代表来到下题:6.(2007高考全国卷31).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B.民生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着主要矛盾的解决C.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答案] C7.2007年年初,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②机器人是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06年7月15日,我国海洋发展史上规模最大,调我国这次海洋调查的最终目的是()A.认识和掌握海洋的本质和规律B.收集大量C.更好地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D.充分发挥8.[答案]C9.通过卫星资料和实地考察,我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9.[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探究世界真谛与追真谛一、选择题:1.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过去的哲学家不过解说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A .阶级性B .反省性C.实践性 D .科学性2.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剖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告难以防止偏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告仍旧是一门不精准的科学。

自然现象的无穷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久不可以达到真谛②人的真谛性认识包括错误的成分③人的真谛性认识拥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 .①②B .②③C.①③ D .③④为知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一样需求,中目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依据北京地域厦周边省市的海桩高度来确立各样蔬菜的栽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当地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看法。

据此回答3-4题。

3.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看法,依照的哲学依照是A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 .人能够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可以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详细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想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4.农艺师能使洋菜“当地化”,是由于A. 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应B. 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C.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D.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成立事物新的详细联系5.泰戈尔说:“真谛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水渠中流过。

A .真谛与错误互相差别C.真谛与错误互相交融”这说明B .真谛与错误对比较而存在D .真谛以错误为基础而存在6.以下词语中切合认识运动频频性和无穷性的是A .混为一谈B .千虑一得C.感慨万千 D .三人成虎7.世纪末,伽利略经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颠覆了亚里士多德对于物体的下降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案例说明A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谛与错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查验认识正确与否的独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根源8.“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时是它自己,又不是它自己,一直处于不中断的变化之中。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真理与追真理一、选择题:1.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A.阶级性B.反思性C.实践性D.科学性2.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目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桩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据此回答3-4题。

3.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4.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A. 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B. 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C.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D.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5.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真理以谬误为.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 C 基础而存在6.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C .千虑一得B.一概而论.百感交集D.三人成虎7.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 A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8 中。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具体的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

这些发现表明()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4.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

之所以强调要尊重劳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生产力发展是客观的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创造了人本身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7—8题。

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7.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1.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在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A.看得见、摸得着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多样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4.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5.30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政府的政务由“不知”到“求知”,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A.意识决定存在的变化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存在决定意识7.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C)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8.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自居易的这—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 D.从主观出发9.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D)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 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由于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群众称之为“废品工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检测题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检测题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单选题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该诗蕴含的哲理是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③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英国物理学家、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以“黑洞理论”闻名,提出两大突出理论留下三大主要贡献,他为人类理解宇宙做出了革命性贡献。

霍金的贡献说明()①世界是客观的,其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反映存在③合理预测要敢于突破原有理论的适用条件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经过全球众多射电望远镜多年的协同观测,天文学家公布了黑洞侧影的第一张图像,在它所吸积的射电热气体背景下黑洞呈一个漆黑的洞窟状。

这幅图像佐证了()①黑洞与地球有相同的物质结构②世界上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④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说明①物质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②物质是指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④物质以具体物质形态作为存在的部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19年10月23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一月昼工作期,继续开展包括月表形貌、物质组成和浅表层结构探测等科学探测任务,进一步揭开月球背面的奥秘。

这佐证了()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观测设备是揭开月球奥秘的基础④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2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2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一()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3.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一()①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③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④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就其根源讲,意识是.()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5八-7题。

5.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 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7.上述事实说明()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D.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

据此回答题。

8.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不切实际的幻想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9.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二单元测试卷 [原创 2008.09.22 10:25:07]字号:大中小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45分钟。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此处的“物质”是指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2.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 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3.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其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它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也不说”。

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我国古代的哲学家荀况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的这个观点A.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 B.肯定了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C.认为人必须听天由命 D.认为人能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6.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创造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神。

神不过是一个噩梦,不过是人想象的、仅在人的幻想中存在的东西罢了。

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A.神是根本不存在的,神的观念是人的头脑自生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可以创造人间根本没有的新事物C.神的观念是对客观世界的‘某种原型’的一种主观映象D.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7.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活动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一()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3.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一()①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③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④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就其根源讲,意识是.()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5^-7题。

5.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7.上述事实说明()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D.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我国着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

据此回答题。

8.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不切实际的幻想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9.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y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

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

据此回答10^-12题。

10.“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认识反作用于实践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11.今日之忧“天”不再是无稽之谈了。

现在的天空不再让人欢喜而让人忧,这因为()A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B.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D.以错误认识引导下的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12.要使子孙后代不再有今天之忧,就必须()A.坚持以建设为中心B.走可持续发展道路C.正确地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D.按价值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13.无论是认识规律,还是利用规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由于‘()A.作为规律的联系具有不稳定性B.作为规律的联系具有偶然性C.作为规律的联系是由外部条件决定的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规律,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14.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水。

”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C.想用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15.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

孰与,哪里比得上。

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哲理是()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服务.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

回答16~17题。

16.作者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这表明()A.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B.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人脑C.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17.人生易老天难老”其哲学寓意是()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18.日本科学家发现,在零下273摄氏度的极低温和18特斯拉的强磁场下,复合晶体电阻为零,呈超导状态,这就是“磁场感应超导现象”,这一发现打破了迄今为止认为强磁场会使超导物质的超导性消失的认识.这说明()A.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先错误后正确C.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无神论和有神论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据此回答19^-21题。

19.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神?有人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心诚则灵”,有人说“鬼在心中”。

这种观点()A.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B.实际上否认了神鬼的存在C.实际上是有神论D.是一种不可知论20.鲁迅说:“描神画鬼。

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三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说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同的C.神鬼概念是对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D.神鬼观念是人凭空想像出来的21..近年来封建迷信有所抬头,有的地方甚至呈蔓延趋势。

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有()①它是与唯物主义和一切科学知识根本对立的②它是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③它的出现是思想解放的结果④它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以下所列各项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学生听课做作业②教师给学生讲课③经济政治体制改革④中美进行钢铁贸易谈判⑤第五次人口普查⑥蜘蛛织网,蜜蜂采蜜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23.毛泽东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这一看法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4.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目前我国人口已近13亿,众多的人口使得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人均GDP相对落后.早在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他主张计划生育,避免人口的无节制增长。

但他的主张却遭到批判。

44年后的今天,客观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据此回答25^26题。

25.(2005年武汉模拟)44年前《新人口论》惨遭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这一变化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26.(2005年武汉模拟)如果国家当时采纳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

这是因为()A一切理论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全面C.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D、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27.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共同点是()A.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B.他们都是一个知识体系C‘客观事物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D.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28.党的十六大强调,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的复兴增添力量,其哲学依据是()A.认识的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D.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一致的29.(2005年预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社会的共识,但杨陵人认为这还不够,他们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并认为这是他们成功的经验。

这个经验体现了这样的哲学道理()①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②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③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④知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0.(2005年深圳模拟)“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非选择题31.(2005年全国九校名模)辨析题: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获得正确认识,尽量避免任何错误。

32.某县地处内陆,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改革开放以来,为发展本地经济,县政府多次组织大干部和群众学习经济理论,并到周边较为发达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参观考察,逐渐摆脱了“左”思想束搏和传统的“等、靠、要”思想,确立了“主攻业,大力发展农业”的新思路。

对发展经济过程中到的新问题,允许看,不争论,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提倡大胆试,要敢为天下先。

兴办了全县史上第一个外资企业,对县里唯一的中型国有企实行股份制改造,对一些长期亏损、产品又无市场的小型国有企业或实行停产,或出售。

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鼓励不同经济成份之间实行联合、兼并。

依据县情,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梢业。

目前,该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结合材料,谈一谈该县在发展经济中是如何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33.(2006年预测)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理论;一个以这样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