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讲座助力高考为孩子减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力高考为孩子减压

海大附中心理咨询室

家长莫急也来当个睿智“考生”

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许多家长开始心急上火了,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这些考场外的“考生”,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渡过高考的难关,尽管他们很想给孩子以更多和更有效的帮助,但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心神不定,手足无措,教育心理学专家们将其称之为“高考恐惧症”。如果家长处理方法不当,就会影响考生的成绩。

六大误区要避开

我认为,高考前期的家长有六大误区:许多家长认为,高考是大事,整天急得嘴唇都起泡了,却不知道如何下手,一会要孩子这么做,一会要孩子那么做,这些家长在瞎帮忙,帮倒忙。

误区一:过分保护。家长高考前把孩子重点保护起来,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甚至有的父母请假在家照顾孩子,实际上这不利于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参加高考,反而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在考场内正常发挥。

误区二:过分干涉。有许多家长认为,这段时间太重要了,孩子要一门心思复习、做功课,不能做其他的事,对孩子的自由进行限制,不准做这,不准做那,剥夺了孩子应有的休息时间,殊不知,劳逸结合才能使大脑充分发挥功能,而一味的苦读则会使大脑因为过度疲劳而产生“自我抑制”,反而对学习不利。况且,在大脑功能处于低谷时仍拼命苦读收效甚微,得不偿失。

误区三:过分期待。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孩子经过努力,还是离目标较远时,容易产生自责,失去信心;二是孩子为达到这一目标,虽然仍在努力,但心理压力很大,它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来应对这种压力,这无疑就削减了用于复习备考的精力,而且容易使他产生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

误区四:过分紧张。有的家长总是担忧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有不良影响,担心邻居的电视声、说话声、脚步声影响孩子,就送礼求邻居保持安静。自己在家也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惊动了孩子;有的父母故意装成什么事都没有,但对孩子关怀备至。家长的紧张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影响孩子的情绪,同时,平时要求环境绝对安静,容易造成考生在考场上的不适应。

误区五:过分情绪化。有些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对孩子获高分为喜,得低分为忧;高兴起来对孩子大加赞赏,生气时惩罚毫不留情。这种情绪化的态度,对考生的心理稳定十分不利。

误区六:言行不一。家长要言传身教,有些家长要求孩子奋斗、争第一,不要怕吃苦,可自己每天却在无聊中度日,有些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快高考了,不能看电视了,而他们自己却在看电视,不但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且也会影响孩子的复习。

四月宝典六要六不要

●不要渲染考试的艰难和考试的后果

有的家长对孩子不断渲染考试的艰难,分析考试考不好的后果,这样会使孩子临场更恐惧、更压抑,从而抑制脑细胞的功能发挥,窒息了知识信号,造成不应有的概念混乱和遗忘。

●不要制造自卑感

有些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这样会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挫败感——尚未“出手”已被先“灭”了几分志气和威风。

●不要带孩子与亲朋好友互访

亲朋好友具有不同的知识、修养水平,他们的谈话不可能整齐划一的有利于考生良好的心态的形成。有时,他们的好心关怀、劝慰、担心,反而会把孩子心绪搅乱。

●不要唠叨

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时时对孩子说,要抓紧时间复习,其实孩子的心里也非常紧张,越说孩子越紧张,越说孩子越烦躁。

●不要威胁

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制造压力,就威胁孩子,“考砸了,我们就不管你了”,诸如此类,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孩子复习。

●不要诉苦

有些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诉说自己多么辛苦,为他付出了多少,而他却不领情等等。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情感诉求,让孩子认为你是在想他表示他欠了你多少“情”,从而引起逆反心理,或者让孩子无话可说,增加心理压力,情绪变坏。

◆要“热心冷眼”看高考

对待高考,家长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境,对待孩子的衣食起居等生活琐事,最好是松开你的手,让孩子自己去料理自己,让孩子学会把自己的事做好,让孩子在炎热的夏天里走向成熟。

◆要满怀信心,要相信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

对孩子有依赖感,充满信心,就没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心理的兴奋程度就高,积极向上的心绪容易受到激发,脑细胞兴奋加快,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如果左指责、右说教,就会增加烦躁情绪。

◆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一句噎人的话,一个否定的眼神,一顿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都可能导致一个孩子对生命意义的怀疑,和旺盛的生命力比起来,高考的胜败荣辱算得了什么?

◆要制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把4月份看做平常的日子,夫妻之间,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要和平常一样和谐。

◆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睡眠

吃平常吃的,晚上复习不要熬夜。

五月真经四要四不要

要情绪愉快:家长对考生充满信心,情绪饱和,都会对考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强化考生的信心。

要告诉考生只要尽力就行,这有利于减轻考生来自家长的压力。考生轻松上考场,认认真真做答卷。

要搞好孩子的饮食卫生。考生吃平常的饭菜就可以了,不必再去加强营养,搞好孩子的饮食卫生,使考生体力精力充沛的参加考试。

要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对考生的考试用品,准考证等携带作必要的检查,对去考场的路线,赴考场时间作必要的提示。

不要给孩子订每门课考试分数指标,也不要经常问孩子的成绩,否则就会给孩子加压。

不要规定孩子考上什么大学。

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指导孩子填报志愿(提前批),但不要代替。否则会引起孩子敌对情绪,影响考试成绩。

如孩子不同意送考最好不要送考。送孩子上考场,不利于孩子考试信心的加强,反而增加了考试的压力。在6月7、8两天不要过问孩子的复习情况,否则容易引起孩子情绪波动,不利于高考。

应考家长三步曲

考前:不要越俎代庖

考前的一些物质准备,应该由考生自己动手,家长督促和提醒而不能代替。这方面有深刻的教训。去年高考时,一名学生该进考场了,却找不到妈妈为自己放好的准考证,着急得哭了起来。还有一位考生因头一天是家长代看的考场,自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就楼上楼下、东头西头的乱找,也是急得满头大汗,这些意外事情的发生,都会影响考生的心情,影响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考中:是否送考听孩子的

高考期间关键是要多理解多鼓励。是否送考,应根据考生个人情况而定。有的孩子认为,家长不离左右陪着,自己底气可以更足些,紧张感也可消除不少,这时,家长便可陪送他参加考试。但有的考生独立性较强,家长跟着反而让他感到压抑不适。总之,家长在决定是否送考时,应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甚至于送考人是谁,也应由孩子来挑选。去年有位女孩没有考好,就是因为有一道题不会做,她马上想起在考场外烈日下等待的父母,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致使大脑一片空白,结果考砸了。

考后:堤内损失堤外补

有的孩子考场失利,一门下来后便颓丧不已,甚至于产生“全完了”的念头,此时,该怎么办?孩子在考试失利后,家长要告诉孩子:一题做错了,一门考砸了,还有其他科目要考;已经考过的课程,不论好差,统统放到一边去,铆足了劲考下一门才是真理。家长切忌问孩子考得怎么样,有没有做不出的题,应当给一些驱暑的饮品之类,尽量放松孩子的心情,可以幽默一些:“哟,战争告一段落了”,让孩子感到家长并非把考试结果看得太重,然后陪孩子说说生活中的趣事,尽可能将孩子的注意力转向其他方向。

学会给孩子减压

家长们的过分关心会给考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考生的心底埋下了恐惧的隐患,所以家长的最主要任务是:给考生减压。

鼓励: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的成功首先建立在家长对孩子能够成功的坚定信心上,只要你认为你的孩子是能行的,是能取得成功的,那么你的孩子就会从你的眼神里、你的语气里、你的行动上感受和吸取到成功的信息和力量,从而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保护孩子的自尊——尊重孩子人格。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的人格特点,当他的自我意识被激励和认可时,便有利于发挥他的潜能和责任感。

不要制造自卑———你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无数事实证明,羞辱、讽刺、挖苦或者其他任何一种消极的语言,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伤痕,引起孩子性格和心理上的畸变,切忌用“爱”的方式制造着孩子的自卑。

家长也要减压

有的孩子喜欢考试前一天猛看书,这样心里踏实些,如果有这种心态,不必干扰他,要求他晚上早点睡觉。如果孩子觉得复习得心中有底了,也不必催促他看书,陪他聊聊天散散步。一般而言,最后的突击看书作用不大,考试期间应以调剂心情为主,适当看点书,浏览一下重点即可。

送考篇:

有关专家指出,高考期间是否送考,应根据考生个人情况而定。有的孩子认为,家长不离左右陪着,自己底气可以更足些,紧张感也可消除不少。这时,家长便可陪送他参加考试。但有的考生独立性较强,家长跟着,反会让他感到压抑不适。总之,家长在决定是否送考时,应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甚至于送考人是谁,也应由孩子来“挑选”。

调整篇:

有的孩子考场失利,一门下来后便颓丧不已,甚至于产生“全完了”的念头,此时,该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