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思考课后答案第二章
电化学测量思考题

思考题第二章1、画出由三电极体系构成的两回路测量示意图,说明两回路的作用以及利用三电极体系测量的优点,说明各回路中的各主要元件的作用与要求。
两回路作用:(极化回路)保证研究电极上发生我们所希望的极化(测量回路)测量或控制研究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势三电极体系优点:由于体系中有电流通过,产生了溶液电压降和对电极的极化,因此工作电极的电位难以准确测定,由此引入参比电极.参比电极有着非常稳定的电位,且电流不经过参比电极不会引起极化,从而工作电极的电位可以由参比电极得到,而电流由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回路得到研究电极:作用:研究电极也叫工作电极或试验电极,该电极所发生的电极过程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要求:(1)所研究的电化学反应不会因电极自身所发生的反应受影响,并且能够在较大的电位区域中进行测定(2)所使用的金属电极不会与溶剂或者支持电解质反应而使其分解。
(3)电极表面均一,根据需要,有时还要求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4)电极本身不易溶解或者生成氧化膜。
(5)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表面净化。
辅助电极:作用:实现WE导电并使WE电力线分布均匀要求:①应使辅助电极面积增大,保证满足研究电极表面电位分布均匀。
②辅助电极形状应与研究电极相同,以实现均匀电场作用参比电极:作用:本身电位稳定,与研究电极做对比要求:①可逆电极(浓度不变,电位不变);符合Nernst方程。
②参比电极是不极化电极( i0→∞);实际上i0不可能∞,所以需要控制流经 RE的电流非常小,即:I测<10-7A/cm2。
③良好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好、温度系数小)④具有良好的恢复特性;⑤快速暂态测量时,要求低内阻,从而实现响应速度快。
盐桥:作用:①消除或减小液接电位;②消除测量体系与被测体系的污染 要求:①内阻小,合理选择桥内电解质溶液的浓度;②盐桥内电解液阴阳离子当量电导尽可能相近,扩散系数相当(常用KCl 、NH4NO3),以降低液接电位;③盐桥内溶液不能和测量、被测量体系发生相互作用; ④固定盐桥防止液体流动,采用4%的琼脂溶液固定 电解池/容器:要求:①化学稳定性高;②体积适中;太小:研究体系浓度变化;太大:浪费 ③鲁金(Luggin )毛细管距离太近:屏蔽效应,电位测不准;太远:较大的欧姆压降;距离 L ≈ 2d (管直径) 。
电化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电化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若电极反应Cu–2e- → Cu2+ 在某一阴极电位下的净反应电流密度为i(mA/cm2),则Cu金属的溶解速度为答案:(1/2)i/F (mmol·cm-2·s-1)2.下述是“II类导体”的是答案:熔融的CaCl23.在I/II类导体界面上发生了答案:其他电化学现象;离子与电子间的电荷转移;相关电荷的积累;电化学反应4.电化学反应是异相反应答案:对5.离子在离子导体中的运动速度与溶剂无关错第二章测试1.双电层的厚度一般为()左右答案:1nm2.()认为双电层是由内层的紧密层和外层的分散层两部分组成的答案:Stern理论3.以下哪些双电层模型()考虑了溶液中离子的热运动答案:Stern理论;Gouy-Chapman理论4.电化学反应既不在电子导体相也不在离子导体相中进行,而是在两相界面的很窄范围物理空间中进行答案:对5.过剩离子双电层是金属晶格中的金属离子受晶格中的电子和溶液相中的水化作用力不同导致电荷分离而造成的的。
对第三章测试1.金属/金属间的相间电位也叫作___答案:接触电位2.绝对电极电位指的是答案:金属/溶液间的相间电位3.关于相间电位的描述,正确的为____答案:相间电位为两相内电位的差值,所以是电压。
;金属/溶液间的相间电位就是常说的电极体系的电极电位;溶液/溶液间的详见电位也称液接电势4.电化学测量中一般要求在参比电极与测试溶液间采用盐桥相连,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参比电极内的溶液与测试溶液间的相互沾污答案:错5.电极电位是金属/溶液间的相间电位,实质上是电压,所以它的绝对数值是可测的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若如下阴极反应O+ne®R有净反应发生,则电极电位与平衡电极相比()答案:减小2.电化学反应发生平衡的基本热力学条件为答案:氧化态物种加上电子的电化学位等于还原态物种的电化学位3.下述关于某一电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正向反应的绝对速度与逆向反应的绝对速度均为正值;电化学反应的净速度为正、逆向反应的绝对速度的代数和;任一电化学反应均发生在电子导体(或狭义上说的电极)与离子导体间的界面上;同一电化学反应均存在正向、逆向两个反应方向4. Nernst方程只适用于平衡或准平衡电极反应答案:对5.两个电子导体界面处于平衡的基本条件是电子在两个金属相中的化学位相等。
电化学原理1-4章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离子电导,电子导电3.阳极:氧化反应;阴极:还原反应,电解池:阴=负,阳=正,原电池反之5.同:导电;异:导电机理是电子和带电离子,一个是纯物理过程,一个是物理过程伴随化学反应。
κ,随着溶液7.简化电导率和浓度的关系;区别:当量电导定义;联系:λ=1000C N浓度降低,当量电导增加并趋于一个极限λ0(无线稀溶液极限当量电导),很稀的溶液中-柯劳许经验公式:λ=λ0−A√C N。
8.错,离子种类,其他离子浓度,离子淌度都有影响(根据公式说明)9.无线稀溶液,每个离子运动不受其他离子影响,溶液当量电导等于各电解质当量电导之和。
已知离子极限当量电导求电解质极限当量电导,通过强电解质极限当量电导计算多弱电解质极限当量电导。
10.真实溶液中离子间存在相互作用,与理想溶液有一定偏差,用浓度来校正真是溶液相对于理想溶液的偏差,从而令标准化学位不变(1.19公式);反映了有效浓度第二章3.电极电位是两类导体界面所形成的相间电位,在测量的时候会引入新的两相界面(可画图,并列出2.8式形象描述),故无法直接测出电极的绝对电位,我们平常所用的电极电位都是相对电极电位。
4.两种溶液之间的高浓度电解质,其正负离子迁移速度接近,保持电荷平衡使反应顺利进行。
浓度高,主要扩散作用来自盐桥,全部电流几乎都由盐桥正负离子在液体界面扩散导致,盐桥正负离子迁移速度相当,以此降低液接电位。
不能完全消除。
6.不对;可逆电池:反应可逆,平衡状态电流无限小;自发电池,反应可逆,电流不为零偏离平衡状态。
8.有电流通过产生欧姆降,有电流通过偏离平衡状态。
采用补偿法。
11.都有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和腐蚀电池,正极还原=阴极,负极氧化=阳极,电解池,正极氧化=阳极,负极还原=阴极;原电池化学能转电能,电解池电能转化学能,腐蚀电池短路化学能转热能。
14.不对,平衡电位,是在平衡可逆条件下(电极反应可逆,电流无限小)的电极电位,稳定电位是指。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方民族大学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第一章测试1.电解池的正极对应于()A:阴极 B:不确定 C:阳极答案:阳极2.影响离子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离子的本性 B:温度 C:溶剂黏度 D:溶液pH答案:溶液pH3.第一个化学电源是1799年由物理学家()。
A:法拉第 B:伽伐尼 C:伏打答案:伏打4.电池放电时正极对应于()。
A: 不确定 B:阳极 C:阴极答案:阳极5.目前电化学的测量方法有()。
A:示差法 B: 稳态法 C:暂态法 D:补偿法答案: 稳态法;暂态法6.()属于电化学研究范畴。
A:腐蚀 B:电解池 C:电池 D:磨损答案:腐蚀;电解池 ;电池7.石墨中能够导电的载流子是()。
A:电子B: 等离子体 C:其余选项都不对D:离子答案:电子8.对电化学学科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A:塔菲尔 B:牛顿 C:法拉第 D: 能斯特答案:塔菲尔;法拉第; 能斯特9.现代电化学研究的主体对象是()。
A:电极过程动力学 B: 电化学热力学 C:电解质溶液理论 D:其余选项都不对答案:电极过程动力学10.第一类导体的载流子是()A:空穴 B:正离子 C:电子 D:负离子答案:空穴;电子第二章测试1.相间电位产生主要的原因是()A:偶极子双电层 B:吸附双电层 C:离子双电层 D:表面电位答案:离子双电层2.最精确和合理的测量电池电动势的方法是 ( )A:电容法 B:补偿法 C:示差法 D:伏安法答案:补偿法3.伽伐尼电位差又称为()A:化学位差 B:电化学位差 C:内电位差 D:外电位差答案:内电位差4.()是可测可控的。
A:绝对电位 B:外电位 C:内电位 D:相对电位答案:外电位;相对电位5.所有的电极都能建立平衡电势。
A:对 B:错答案:错6.298 K时,电池反应H2(g)+1/2 O2 = H2O(g)的标准电池电动势为E1,那么电池反应2H2(g)+O2 = 2H2O(g) 所对应的电动势为E2()A: E1=1/2E2 B: E1=E2 C:无法确定 D: E1=2E2答案: E1=E27.盐桥能()消除液接电位。
应用电化学习题复习及答案

应用电化学复习题和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解答1.用Ag 做电极,AgNO 3溶液的浓度为0.00739g/g(水),通电一段时间后,阳极上有0.078gAg (s )析出,而阳极区内含0.236gAgNO 3和23.14g 水,求t (Ag +)和t (NO 3-)。
解:Ag →Ag ++e -Ag ++e -→Agn 原=23.4×0.00739/169=1.023×10-3mol n 析=0.078/107=7.29×10-4mol n 后=0.236/169=1.396×10-3mol n 迁=n 原+n 析-n 后=5.36×10-4t (Ag +)=n 迁(Ag +)/n 析=0.735 t(NO 3-)=1- t (Ag +)=0.2652.25℃时在电导池中盛有浓度0.02mol/dm ³的KCl 溶液,测得电阻为82.4Ω,若在同一电导池中盛有浓度为0.0025mol/dm ³的k 2SO 4溶液,测得电阻为326Ω,已知25℃时0.02mol/dm ³的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 S/m ,试求(1)电导池常数(2)0.0025mol.dm ³的K 2SO 4溶液的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1)K cell =K kcl /G kcl =K kcl ×R kcl =82.4×0.2768=22.81 (2)K K2SO4=K cell ×G K2SO4=K cell /R K2SO4=0.07 S/m ΛK2SO4=K K2SO4/C=28×10-3 S/(m ·mol)3. 25℃时AgCl 饱和溶液的电导率为3.41×10-4S/m ,已知同温下水的电导率为1.6×10-4S/m,计算25℃时AgCl 的溶解度。
电化学 第2章 双电层(3)

2.6 有机分子在电极/溶液界面的吸附当向溶液中加入有机表面活性物质后,测量该溶液中的ϕσ-曲线和ϕ-Cd 曲线,将会发现:二曲线均有显著变化。
说明有机物的吸附会改变电极表面状态及界面结构、性质等。
因此它也必将对电极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有必要研究。
2.6.1 有机物对界面性质的影响1. 电毛细曲线1)在0ϕ附近,↓σ,出现一平缓段(平台);ϕ远离0ϕ,有机物的影响消失,与没有有机物的曲线重合。
2)有机物的引入使0ϕ变得不明显了,实际上有正移的倾向。
3)加入的有机物浓度越大,↓σ越多,即12C C >,12σσ<,↓σ的电位范围也越广(但应有一浓度极限值,当有机物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界面张力不再下降,达到了饱和覆盖)。
2. 微分电容曲线32C C >1)在0ϕ附近,↓Cd ,且出现与ϕ无关的平台,与无机离子吸附不同。
2)ϕ偏离0ϕ时,即(↑-0ϕϕ),Cd 出现两个峰值;↑↑-0ϕϕ,恢复原状,与没有有机物时相同,二峰对应的ϕ称为吸、脱附ϕ。
3)23C C >,23Cd Cd <(0ϕ附近),且吸附的ϕ范围增大,峰值变大(与ϕσ-曲线一致),但并非总有↑i C ,↓Cd ,↓Cd 有一极限值。
后面将要讲,当有机物在表面到达饱和覆盖时,Cd 的下降达到极限值。
在含有不同浓度t-C 5H 11OH 的1N NaCl 溶液中测得的电毛细曲线 醇的浓度(N )分别为: 1-0;2-0.01;3-0.05;4-0.1;5-0.2;6-0.4有机表面活性物质对微分电容曲线的影响1-未加入活性物质;2-达到饱和吸附;3-未达到饱和吸附那么,如何解释ϕ-Cd 曲线中出现的平台以及峰值呢?再有,能否利用ϕ-Cd 曲线求有机物在表面的吸附量呢?茀鲁姆金做了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来介绍一下。
2.6.2弗鲁姆金的吸附假说所谓假说,就是说该理论没有严格的热力学依据,但可以解释实验现象。
我们就看一看这个假说的内容以及它是如何解释实验现象的。
电化学原理-第二章-电化学热力学

1.
单位正电荷情况:任一相的表面层中,由于界面上的短程
力场(范德瓦耳斯力、共价键力等)引起原子或分子偶极化并 定向排列,使表面层成为一层偶极子层。单位正电荷穿越
该偶极子层所作的电功称为M相的表面电位χ。所以将一个
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入M相所作的电功是外电位ψ与表 面电位χ之和,即:
式中,ф称为M相的内电位。
①
金属晶格中自由电子对锌离子的静电引力。它既起着阻止
表面的锌离子脱离晶格而溶解到溶液中去的作用,又促使 界面附近溶液中的水化锌离子脱水化而沉积到金属表面来。 极性水分子对锌离于的水化作用。它既促使金属表而的锌 离子进入溶液,又起着阻止界面附近溶液中的水化锌离子
②
脱水化面沉积的作用。
在金属/溶液界面上首先发生锌离子的溶解还是沉
电化学原理
第二章 电化学热力学
1. 2. 3. 4. 5.
相间电位和电极电位 电化学体系 平衡电极电位 不可逆电极 电位-pH图
2.1、相间电位和电极电位
一、相间电位 二、金属接触电位 三、电极电位 四、绝对电位和相对电位 五、液体接界电位
一、相间电位
相间电位是指两相接触时.在两相界面层中存在
(2)内电位差,又称伽尔伐尼(Galvani)电位差。定 义为 。直接接触或通过温度相同的良好 B A 电子导电性材料连接的两相间的内电位差可以表 示为 B A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B A
B A
由不同物质相组成的两相间的内电位差是不能直接 测得的。
(3)电化学位差,定义为 i i。
金属表面的特点:
锌离子脱离晶格,必须克服晶格间的结合力--金属键力。 在金属表面的锌离子,由于键力不饱和,有吸引其他正离 子以保持与内部锌离子相同的平衡状态的趋势;同时,又 比内部离子更易于脱离晶格。
电化学研究方法(视频课)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电化学研究方法(视频课)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
1.可逆电池对外做的电功数值上等于电池反应的焓变。
()A:对 B:错答案:错第一章测试
1.在电化学体系中,若每一种组分的电化学势都处处相等,则体系一定达到热
力学平衡态。
()A:错 B:对答案:对
第二章测试
1.已知以下电极反应的标准平衡电极电势(使用的值均为氢标还原电势):
则反应的标准平衡电极电势
为:()A: B: C: D:
答案:
第三章测试
1.当金属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金属-溶液界面的电势差,就是
该电化学反应的绝对电极电势。
()A:错 B:对答案:错
第四章测试
1.所谓稳态测量技术,就是在热力学平衡态下进行测量的技术。
()A:对 B:
错答案:错
第五章测试
1.以下目的无法仅凭循环伏安法达到或完成的是:()A:测量电化学体系的
直流电阻与电荷转移阻抗 B:判断电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C:确定可逆电极反应
转移的电子数与扩散系数 D:求解完全不可逆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答案:测量电化学体系的直流电阻与电荷转移阻抗
第六章测试
1.在旋转圆盘电极体系中,主要的传质方式是强制对流,理想情况下传质可以
无限快,因此不会存在极限扩散电流()A:对 B:错答案:错。
《应用电化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应用电化学》思考题第一章电化学理论基础1.什么是电化学体系?基本单元有那些?(1)由两类不同导体组成,且在电荷转移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物质变化的体系,通常有原电池、电解池、腐蚀电池三大类型。
(2)1.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隔膜2.试举例说明隔膜的作用。
隔膜是将电解槽分隔为阳极区和阴极区,以保证阴极、阳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不互相接触和干扰。
例如采用玻璃滤板隔膜、盐桥和离子交换膜,起传导电流作用的离子可以透过隔膜。
3.试描述现代双电层理论的概要.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的溶液一侧被认为是由若干“层”组成的。
最靠近电极的一层为内层,它包含有溶剂分子和所谓的特性吸附的物质(离子或分子),这种内层也称为紧密层、helmholtz层或stern层,如图1.5所示。
实际上,大多数溶剂分子(如水)都是强极性分子,能在电极表面定向吸附形成一层偶极层。
特性吸附离子的电中心位置叫内holmholtz层(IHP),它是在距离为x1处。
溶剂化离子只能接近到距电极为x2的距离处,这些最近的溶剂化离子中心的位置称外helmholtz层(OHP)。
非特性吸附离子由于电场的作用会分布于称为分散层(扩散层)的三维区间内并延伸到本体溶液。
在OHP层与溶液本体之间是分散层。
4.什么是电极的法拉第过程和非法拉第过程。
电极上发生的反应过程有两种类型,法拉第过程和非法拉第过程。
前者是电荷经过电极/溶液界面进行传递而引起的某种物质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时的法拉第过程,其规律符合法拉第定律,所引起的电流称法拉第电流。
后者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在一定电势范围内施加电位时,电极/溶液界面并不发生电荷传递反应,仅仅是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发生变化,这种过程称非法拉第过程。
5.试述电极反应的种类和机理。
电极反应种类:(1)简单电子迁移反应;(2)金属沉积反应;(3)表面膜的转移反应;(4)伴随着化学反应的电子迁移反应;(5)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或氧化反应;(6)气体析出反应;(7)腐蚀反应电极反应的机理:(1)CE机理:指在发生电子迁移反应之前发生了化学反应,其通式为:X O X+ne RedH2HCHO + H2O C步骤HCHO + 2H+ + 2e →CH3OH E步骤(2) EC机理:指在电极/溶液界面发生电子迁移反应后又发生了化学反应,其通式为:O X+Ze→Red X如:对氨基苯酚在Pt电极上的氧化反应(3)催化机理a、“外壳层”催化:EC机理中的一种,指在电极和溶液之间的电子传递反应,通过电极表面物种氧化—还原的媒介作用,使反应在比裸电极低的超电势下发生,其通式可表示如下:X + ne Red E步骤X + Y C步骤如:Fe3+/Fe2+电对催化H2O2的还原反应:1/2H2O2+e→OH-3+2+Fe+ 1/2H2O2→Fe3++ OH-b、“内壳层”催化:也称为化学氧化—还原催化,即当反应物的总电化学反应中包括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时,发生在电子转移步骤的前、后或其中而产生了某种化学加成物或某些其它的电活性中间体,总的活化能会被某些“化学的”氧化—还原催化剂所降低。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部分答案(前六章)北航版

第一章1.第一类导体和第二类导体有什么区别?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为第一类导体。
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为第二类导体。
第一类导体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
第二类导体载流子为离子。
2.什么是电化学体系?你能举出两、三个实例加以说明吗?电化学体系:两类导体串联组成的,在电荷转移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物质变化的体系。
电解池体系原电池体系3.有人说∶"像阳离子是正离子、阴离子是负离子一样,阳极就是正极,阴极就是负极"。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说法是错误的。
无论在原电池还是电解池中,正极:电势较高的电极;负极:电势较低的电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阴离子总是移向阳极阳离子总是移向阴极。
原电池中,正极是阴极,负极是阳极;电解池中正极是阳极,负极是阴极。
4.能不能说电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不能。
因为电化学反应是发生在电化学体系中的,并伴随有电荷的转移的化学反应。
而氧化还原反应则是指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
电化学反应要在两类导体组成的体系中发生反应。
而氧化还原反应则没有导体类型的限制。
6.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1)电解质溶液的几何因素。
对单位体积溶液,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的路程和通过的溶液截面积有关,这同单位体积金属导体受其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影响类似。
(2)离子运动速度。
离子运动速度越大,传递电量就越快,导电能力就越强。
离子运动速度又受到离子本性、溶液总浓度、温度、溶剂粘度等的影响。
(3)离子浓度。
离子浓度越大,则单位体积内传递的电量就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但如果离子浓度过大,离子间距离减少,其相互作用就加强,致使离子运动的阻力增大,这反而能降低电解质的导电性能。
(4)溶剂性质。
影响离子的电离、水化半径、粘度等。
电化学原理第二章

23:40:27
原电池表示法: (1)负极在左边,正极在右边,中间溶液。注明活度、浓度、 分压等物态 (2)两相用“|”或“,”表示;盐桥用“||” (3)注明惰性金属种类 (4)上述写法可注明电池反应温度,电极正、负极性,且自发 进行时电池电动势为正值。
• (-) 电极a 溶液(a1) 溶液(a2) 电极b (+) • 阳极 E • 电池电动势: 阴极
ф称为M相的 内电位
23:40:27
(2)为克服试验电荷与组成M相的物质之间的短程力作用 (化学作用)所作化学功。 进入M相的不是单位正电荷,而是1摩尔带电粒子,其 所做化学功为其在M相中的化学位 i。若该粒子荷电量为 ne0,则一摩尔粒子所做电功为nF ф ,F为法拉第常数,则 有
i i nF
在298.15 K 时,以水为溶剂,当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等 于1 时的电极电位称为:标准电极电位。
23:40:27
23:40:27
标准电极电势表
利用上述方法,可以测得各个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构成 标准电极电势表。
电 对
电 极 反 应
电极电势(V)
K+/K K++e- K Zn2+/Zn Zn2++2e- Zn H2 H+/H 2H++2eCu2+/Cu Cu2++2e- Cu F2/F F2+2e- 2F23:40:27
-2.931 -0.7618 0.0000 +0.3419 +2.866
23:40:27
五、液体接界电位与盐桥
液体接界电位:在两种不同离子的溶液或两种不同浓度的溶 液接触界面上,存在着微小的电位差,称之为液体接界电 位。 液体接界电位产生的原因:正、负离子不同的扩散速度使 界面处形成双电层,产生一定电位差, 液界电位也可叫做扩 散电位。用符号j表示,见图。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北航李荻版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北航李荻版2.为什么不能测出电极的绝对电位?我们平常所用的电极电位是怎么得到的?答:电极电位是两类导体界面所形成的相间电位,相间电位中的内电位是无法直接测量的,故无法直接测出电极的绝对电位,我们平常所用的电极电位都是相对电极电位。
不对,虽然有电位差,但是没有电流通过,所以不能转化为电能。
17、描述腐蚀原电池的特点所在。
①阴、阳极区肉眼可分或不可分,或交替发生;②体系不稳定? 稳定,腐蚀过程是自发反应;③只要介质中存在氧化剂 (去极化剂),能获得电子使金属氧化,腐蚀就可发生;④腐蚀的二次产物对腐蚀影响很大;⑤电化学腐蚀离不开金属/电解质界面电迁移,电子由低电位金属或地区传荷到电位高的金属或地区,再转移给氧化剂;⑥腐蚀电池包括阴极、阳极、电解质溶液和电路四部分,缺一不可;⑦阴极、阳极反应相对独立,但又必须耦合,形成腐蚀电池;⑧ia=ic ,无净电荷积累;⑨腐蚀电池不对外作功,只导致金属腐蚀破坏的短路原电池。
原电池和电解池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装置实例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形成条件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这种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①电极: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②电解质溶液:能与电极反应。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这种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①电源;②电极(惰性或非惰性);③电解质(水溶液或熔化态)。
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由外电源决定:阳极:连电源的正极;阴极:连电源的负极;阴极:Cu2+ +2e- = Cu (还原反应)阳极:2Cl--2e-=Cl2↑ (氧化反应)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极电源正极→阳极;阴极→电源负极电能→化学能①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②电镀(镀铜);③电冶(冶炼Na、Mg、Al);④精炼(精铜)。
电化腐蚀不纯金属,表面潮湿因原电池反应而腐蚀有电流产生电化腐蚀>化学腐蚀使较活泼的金属腐蚀析氢腐蚀水膜酸性较强 2H+ + 2e-==H2↑ Fe -2e-==Fe2+ 发生在某些局部区域内电镀受直流电作用用电解的方法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或合金阳极 Cu -2e- = Cu2+ 阴极Cu2++2e- = Cu 反应类型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由电极本身性质决定:电极名称正极:性质较不活泼的电极;负极:性质较活泼的电极。
电化学原理第四版答案第二章

电化学原理第四版答案第二章1、从香豆素类的结构与分类看,下列属于简单香豆素类的是()[单选题] * A龙脑B七叶内酯(正确答案)C薄荷醇D西瑞香素2、临床用于上呼吸道抗菌消炎的是()[单选题] *A穿心莲内酯(正确答案)B青蒿素C莪术醇D薄荷脑3、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单选题] *A一个苯环的β位B苯环的β位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正确答案)D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4、阿托品是莨菪碱的()[单选题] *A左旋体B右旋体C同分异构体D外消旋体(正确答案)5、关于黄酮类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 A多为液态或呈挥发性B多为无色C因分子内多具有酚羟基,多呈酸性(正确答案)D易溶于水6、E何首乌(正确答案)下列不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是()* A丹参(正确答案)B决明子C芦荟D紫草(正确答案)7、在分配色谱中,属于反相色谱的是()[单选题] *A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B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正确答案)C固定相的极性等于流动相D以上都不是8、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下列方法中能始终保持良好浓度差的是()* A浸渍法B渗漉法(正确答案)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9、颜色随pH值不同而变化的是()[单选题] *A黄酮B花青素(正确答案)C二氢黄酮D查耳酮10、使游离香豆素呈现红色的是()[单选题] *A异羟肟酸铁反应(正确答案)BA-萘酚-浓硫酸反应C浓硫酸-没食子酸D浓硫酸-变色酸11、药材虎杖中的醌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苯醌类B萘醌类C蒽醌类(正确答案)D菲醌类12、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单选题] *A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确答案)B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C石油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D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醚13、水提醇沉法可以沉淀下列()等成分()[单选题] * A葡萄糖B多糖(正确答案)C树脂D生物碱14、组成木脂素的单体基本结构是()[单选题] *AC5-C3BC5-C2CC6-C3(正确答案)DC6-C415、七叶内酯的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简单香豆素(正确答案)B简单木脂素C呋喃香豆素D异香豆素16、容易发霉变质的是()[单选题] *A中药水提取液(正确答案)B中药乙醇提取液C二者均是D二者均非17、香豆素衍生物最常见的羟基取代位置是()[单选题] * AC7位(正确答案)BC5位CC3位DC6位18、分馏法分离挥发油的主要依据是()[单选题] *A密度的差异B沸点的差异(正确答案)C溶解性的差异D旋光性的差异19、酸碱沉淀法中的酸提碱沉法主要适用于()[单选题] * A黄酮类B香豆素类C醌类D生物碱类(正确答案)20、碱水提取芦丁时,若PH过高会使()[单选题] *A产品质量降低B产品收率降低(正确答案)C苷键水解断裂D内酯环开环21、很少含有挥发油的植物科为()[单选题] *A菊科B唇形科C茜草科(正确答案)D姜科22、中药补骨脂中的补骨脂内脂具有()[单选题] *A抗菌作用B光敏作用(正确答案)C解痉利胆作用D抗维生素样作用23、苯丙素类的基本母核是具有一个或数个()单元的天然化合物()[单选题] * AC6-C3基团(正确答案)BC6-C6基团CC5-C3基团DC8-C8基团24、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应采用()[单选题] *A回流装置(正确答案)B蒸馏装置C萃取装置D分馏装置25、没有挥发性也不能升华的是()[单选题] *A香豆素苷类(正确答案)B游离蒽醌类C樟脑D游离香豆素豆素类26、关于肿节风,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等(正确答案)B功能主治抗菌消炎凉血清热解毒(正确答案)C肿节风为白色针晶(正确答案)D不易溶于甲醇,乙醇27、下列方法中哪一个不是按照色谱法的操作形式不同而进行分类的()[单选题] * A离子交换色谱(正确答案)B薄层吸附色谱C纸色谱D吸附柱色谱28、与水不分层的溶剂是()[单选题] *A正丁醇B石油醚C三氯甲烷D丙酮(正确答案)29、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时,宜采用(多选)()* 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30、在脱铅处理中,一般通入的气体为()[单选题] *A氯化氢B二氧化硫C硫化氢(正确答案)D二氧化碳。
电化学思考课后答案第二章

思考题4. 什么叫盐桥?为什么说它能消除液界电位?真能完全消除吗?答:盐桥:沟通两个半电池、消除液接电位、保持其电荷平衡、使反应顺利进行的一种装置,内充高浓度的电解质溶液。
盐桥消除液接电位的原因:用盐桥将两溶液连接后,盐桥两端有两个液接界面,扩散作用以高浓度电解质的阳离子为主,盐桥中电解质阴阳离子迁移速率几乎相等,所以形成的液接电位极小,在整个电路上方向相反,可使液接电位相互抵消,但不能完全消除。
10. 试比较电化学反应和非电化学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区别。
答:电化学反应:不接触、不同地点、定向运动、电极电势、电能、可控制;非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碰撞接触、同一地点、混乱运动、内能及活化能的比值、热效应。
11. 试比较原电池、电解池和腐蚀电池之间的异同。
答:电解池和原电池是具有类似结构的电化学体系。
都是在阴极上发生吸收电子的还原反应,在阳极上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
但是它们进行反应的方向是不同的,在原电池中,体系自由能变化△G<0,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结果是产生可以对外做功的电能。
电解池中,自由能变化△G>0,电池反应是被动的,需要从外界输入能量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
所以,从能量转化的方向看电解池和原电池进行的是互逆的过程。
从反映实质上看,原电池阴极是正极,阳极是负极,与电解池相反。
腐蚀电池区别于原电池的特征在于:①电池反应所释放的化学能都是以热能形式逸散掉而不能加以利用,故腐蚀电池是耗费能量的。
② 电池反应促使物质变化的结果不是生成有价值的产物,而是体系本身的毁坏。
习题11. 25℃时电池Ag ︱AgCl (固),HCl (α),Hg2Cl2(固)︱Hg的电动势为45.5mV ,温度系数0.338/p E mV K T¶=¶()。
求25℃时通过1F 电量时的电池反应的△G ,△H ,△S 。
解:。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解析

第三章1.自发形成的双电层和强制形成的双电层在性质和结构上有无不同?为什么? 2.理想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有什么区别?它们在电化学中有什么重要用途?答:当电极反应速率为0,电流全部用于改变双电层的电极体系的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可用于界面结构和性质的研究。
理想不极化电极是指当电极反应速率和电子反应速率相等时,极化作用和去极化作用平衡,无极化现象,通向界面的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可用作参比电极。
3.什么是电毛细现象?为什么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答:电毛细现象是指界面力随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
溶液界面存在双电层,剩余电荷无论带正电还是负电,同性电荷间相互排斥,使界面扩大,而界面力力图使界面缩小,两者作用效果相反,因此带电界面的力比不带电时小,且电荷密度越大,界面力越小,因此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4.标准氢电极的表面剩余电荷是否为零?用什么办法能确定其表面带电状况?答:不一定,标准氢电极电位为0指的是氢标电位,是人为规定的,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为0时的电位指的是零电荷电位,其数值并不一定为0;因为形成相间电位差的原因除了离子双电层外,还有吸附双电层\偶极子双电层\金属表面电位。
可通过零电荷电位判断电极表面带电状况,测定氢标电极的零电荷电位,若小于0则电极带正电,反之带负电。
5.你能根据电毛细曲线的基本规律分析气泡在电极上的附着力与电极电位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有这种关系?(提示:液体对电极表面的润湿性越高,气体在电极表面的附着力就越小。
)6.为什么在微分电容曲线中,当电极电位绝对值较大时,会出现“平台”? 7.双电层的电容为什么会随电极电位变化?试根据双电层结构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型以解释。
8.双电层的积分电容和微分电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9.试述交流电桥法测量微分电容曲线的原理。
10.影响双电层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答:静电作用和热运动。
静电作用使符号相反的剩余电荷相互靠近,贴于电极表面排列,热运动使荷电粒子外散,在这两种作用下界面层由紧密层和分散层组成。
电化学原理_(李狄_著)北航出版社_课后1-7章习题参考答案

电化学原理第一章习题答案1、解:2266KCl KCl H O H O 0.001141.31.010142.31010001000c K K K K cm 11λ−−−−×=+=+=+×=×Ω溶液 2、解:E V Fi i =λ,FE V i i λ=,,, 10288.0−⋅=+s cm V H 10050.0−⋅=+s cm V K 10051.0−⋅=−s cm V Cl 3、解:,62.550121,,,,2−−⋅Ω=−+=eq cm KCl o HCl o KOH o O H o λλλλ2O c c c ,c 1.004H H +−====设故,2,811c5.510cm 1000o H O λκ−−−==×Ω4、(1)121,,Cl ,t t 1,t 76.33mol (KCl o KCl o Cl cm λλλλλ−−−−+−+−=++=∴==Ω⋅∵中)121121121,K ,Na ,Cl 73.49mol 50.14mol 76.31mol (NaCl o o o cm cm cm λλλ++−−−−−−−=Ω⋅=Ω⋅=Ω⋅同理:,,中)(2)由上述结果可知: 121Cl ,Na ,121Cl ,K ,mol 45.126mol 82.142−−−−⋅Ω=+⋅Ω=+−+−+cm cm o o o o λλλλ,在KCl 与NaCl 溶液中−Cl ,o λ相等,所以证明离子独立移动定律的正确性;(3) vs cm vs cm u vs cm u F u a o o l o l o i o /1020.5,/1062.7,/1091.7,/24N ,24K ,24C ,C ,,−−−×=×=×==++−−λλ5、解:Cu(OH)2== Cu 2++2OH -,设=y ;2Cu c +OH c −=2y 则K S =4y 3因为u=Σu i =KH 2O+10-3[y λCu 2++2y λOH -]以o λ代替λ(稀溶液)代入上式,求得y=1.36×10-4mol/dm 3所以Ks=4y 3=1.006×10-11 (mol/dm 3)36、解: ==+,令=y ,3AgIO +Ag −3IO Ag c +3IO c −=y ,则=y S K 2,K=i K ∑=+(y O H K 2310−+Ag λ+y −3IO λ)作为无限稀溶液处理,用0λ代替,=+y O H K 2310−3AgIO λ则:y=43651074.1104.68101.11030.1−−−×=××−×L mol /;∴= y S K 2=3.03810−×2)/(L mol 7、解:HAc o ,λ=HCl o ,λ+NaAc o ,λ-NaCl o ,λ=390.7,121−−⋅Ωeq cm HAc o ,λ=9.02121−−⋅Ωeq cm ∴α0/λλ==0.023,==1.69αK _2)1/(V αα−510−×8、解:由欧姆定律IR=iS KS l ⋅=K il,∵K=1000c λ,∴IR=1000il cλ⋅=V 79.05.0126101010533≈××××− 9、解:公式log ±γ=-0.5115||||+Z −Z I (设25)C °(1)±γ=0.9740,I=212i i z m ∑,I=212i i c z ∑,=()±m ++νm −−νm ν1(2)±γ=0.9101,(3)±γ=0.6487,(4)±γ=0.811410、解:=+H a ±γ+H m ,pH=-log =-log (0.209+H a 4.0×)=1.08电化学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1、 解:()+2326623Sb O H e Sb H O ++++ ,()−236H H +6e + ,电池:2322323Sb O H Sb H O ++解法一:00G E nF ∆=−83646F =0.0143V ≈,E=+0E 2.36RT F 2232323log H Sb O Sb H OP a a a ==0.0143V0E 解法二:0602.3 2.3log log 6Sb Sb H H RT RT a a F Fϕϕϕ+++=+=+; 2.3log H RTa Fϕ+−=∴000.0143Sb E E ϕϕϕ+−=−===V2解:⑴,(()+22442H O e H O +++ )−224H H +4e + ;电池:22222H O H O +2220022.3log 4H O H O P P RT E E E Fa =+= 查表:0ϕ+=1.229V ,0ϕ−=0.000V ,001.229E V ϕϕ+−∴=−= ⑵视为无限稀释溶液,以浓度代替活度计算()242Sn Sn e ++−+ ,(),电池:32222Fe e Fe ++++ 23422Sn Fe Sn Fe 2+++++ +23422022.3log 2Sn Fe Sn Fe C C RT E E F C C ++++=+=(0.771-0.15)+220.05910.001(0.01)log 20.01(0.001)××=0.6505V ⑶(),,(0.1)Ag Ag m e +−+ ()(1)Ag m e Ag +++ (1)(0.1)Ag m Ag m ++→电池:(1)0(0.1)2.3log Ag m Ag m a RT E E F a ++=+,(其中,=0) 0E 查表:1m 中3AgNO 0.4V γ±=,0.1m 中3AgNO 0.72V γ±=, 2.310.4log0.0440.10.72RT E V F×∴==× 3、 解:2222|(),()|(),Cl Hg Hg Cl s KCl m Cl P Pt ()2222Hg Cl Hg Cl e −−++ ,()222Cl e Cl −++ ,222Hg Cl Hg Cl 2+ 电池:222200002.3log 2Cl Hg Hg Cl P a RT E E E F a ϕϕ+−=+==−∵O 1.35950.2681 1.0914(25C)E V ,∴=−=设 由于E 与无关,故两种溶液中的电动势均为上值Cl a −其他解法:①E ϕϕ+=−−0,亦得出0E ϕϕ+=−−②按Cl a −计算ϕ+,查表得ϕ甘汞,则E ϕϕ+=−甘汞 4、 ⑴解法一:23,(1)|(1)()H Pt H atm HCl a AgNO m Ag +=()222H H e +−+ 222,()Ag e Ag +++ g ,2222H Ag H A ++++ 电池:有E ϕϕϕ+−=−=+,02.3log()AgAgAg RTE m Fϕγ++±∴=−。
电化学思考题答案

电化学思考题答案1、电化学中根据什么原则来命名阴、阳极和正、负极?2、摩尔电导率的定义:∧m(s.m2.mol-1)=k/c ,式中c的单位是什么?对于弱电解质,用总计量浓度还是解离部分的浓度?答:根据定义c是摩尔体积浓度,单位是mol.m-3。
对于若电解质,应当用总计量浓度代入公式,不必考虑电离度。
3、在一定温度下,稀释电解质溶液,电导率k和摩尔电导率∧m将怎样变化?答:电导率k变化不一定。
摩尔电导率∧m将增大。
4、怎样用外推法来求∧m∞?这种方法适用于哪一种电解质?5、无限稀释时,HCl ,KCl ,NaCl三种溶液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和相同电位梯度下,三种溶液中Cl-1的运动速度是否相同?三种溶液中Cl-1的迁移数是否相。
答:三种溶液中Cl-1的运动速度相同;三种溶液中Cl-1的迁移数是不相同,因三个阳离子的迁移数不同。
6、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弱电解质,而不适用于强电解质溶液,对吗?7、极限摩尔电导率∧m∞是电解质的重要参量,测定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m∞,所用的方法一样吗?为什么?8、下列结论有无错误?为什么?(1)对无限稀薄的电解质溶液,C→0,所以溶液近似于纯溶剂,即∧m∞就是纯溶剂的摩尔电导率。
(2)对电离度公式α=∧m/∧m∞①强电解质α=1,所以∧m=∧m∞;②此式适用于强电解质的极稀溶液;9、在某电解质溶液中,若有i种离子存在,则溶液的总电导应为G = ∑1 / R i 还是G = 1 / ∑Ri ?答:是10、为什么用交流电桥测定溶液的电导?为什么在未知电阻的线路上并联一电容? 测准溶液电导的关键是什么?答:用交流电流测溶液的电导,可以避免电解作用而改变电极本性,并且可以消除电极的极化作用。
用1000Hz 的交流频率可防止电极上的极化作用,并可用耳机检零。
并联电容是为了消除电导池的电容的影响。
测准电导的关键是在各接触点均接触的条件下,电桥平衡,正确检零。
11、参考电极的选择是不是随意的?有什么限制条件?答:能被选用参考标准电极实际上是很有限的。
大学电化学第二章-2

d1
d2
“ 电极/溶液”界面模型概要
1.由于界面两侧存在剩余电荷 (电子及离子电荷)所引起的界 面双电层包括紧密层和分散层两 个部分。前者是带有剩余电荷的 两相之间的界面层,其厚度不超 过几个埃 Å ,而后者是液相中具 有剩余离子电荷及电势梯度的表 面层。
“ 电极/溶液”界面模型概要
2.分散层是离子电荷的热运动所引起的,其结构(厚 度、电势分布等)只与温度、电解质浓度(包括价型)及 分散层中的剩余电荷密度有关,而与离子的个别特性无关。 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可用下式表示。如果存在特性吸附, 则该式中需用 q分散 代替 q 。
0
• 将 x 代入Poisson方程得
2 x xF xF 4c 0 F [exp( ) exp( )] 2 RT RT x
4 x 2 E x x 2
三、双电层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2 x xF xF 4c 0 F [exp( ) exp( )] 2 x RT RT
dq Cd d
1 1 dq dq d ( 1 ) d 1
1 d d ( 1 ) d 1 Cd dq dq
1 1 CH CG
紧密层电容
分散层电容
CH CG
影响双电层结构的因素 浓度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 电极电位的影响 组分与电极间作用的影响
三、双电层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1
1 CH
RTC0 z F z F [exp( i 1 ) exp( i 1 )] 2 2RT 2RT
(3)
RTci 0 | zi | 1F | zi | 1F q [exp( ) exp( )] 2 2RT 2RT
1 1 CH
电化学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电化学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一章测试1.在一定温度下,等浓度的NaOH 溶液(1)与NaCl 溶液(2)中Na+的离子迁移数的关系为()答案:t1< t22.某溶液含有0.01 mol·kg-1 NaCl、0.003 mol·kg-1 Na2SO4、0.007 mol·kg-1MgCl2,此溶液的离子强度为()答案:0.04 mol·kg−13.对于同一电解质的水溶液,当其浓度逐渐增加时,何种性质将随之增加()答案:在稀溶液范围内的电导率4.电流通过一含有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在阴极上析出的金属量正比于()答案:通过的电量5.导体分为几类()答案:电子导体;离子导体6.对于给定离子B,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中的哪几个,才能使离子的摩尔电导率m,B和离子电迁移率u B为常数()答案:一定溶剂下;无限稀释溶液;一定温度下7.对于德拜-休克尔理论,下述哪些说法是错误的()答案:只适用于水溶液;只适用于过渡元素的离子;只适用于饱和溶液8.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已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的是“法拉第电解定律”。
()答案:对9.电解时,在电极上首先发生反应的离子总是承担了大部分电量的迁移任务。
()答案:错10.Kohlrausch公式能应用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关于电化学体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有迁移浓差电池电动势与溶液活度有关,与离子迁移数无关2.下列电极中,属于不可逆电极的是()答案:Cd|NaCl(1 mol/L)3.以下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中,说法正确的是()答案:络合剂的加入常使得金属的电极电位负移4.关于相间电位、电极电位、绝对电位和相对电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答案:相对电位实质上是由参比电极和被测电极组成的特定原电池的电动势;绝对电位是电子导电相和离子导电相之间内电位差的数值;相间电位是两相接触时,在两相界面层中存在的电位差,电极电位是相间电位的特例5.关于不可逆电极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判断不同金属接触时的腐蚀倾向,如氯化钠溶液中,铝和锌接触,用不可逆电位比标准电极电位更接近实际情况;不可逆电位可以是稳定的,也可以是不稳定的;铝件在海水中形成的电极为不可逆电极6.据Fe-H2O系统的电位pH图,对处于腐蚀区的金属,可采用以下哪些方法防止其腐蚀()答案:调整溶液的pH值至9到13,使金属进入钝化区,采用自钝化技术;人为降低金属的电位,使其处于非腐蚀区;升高金属的电位,使其处于钝化区;采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或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7.导电相的内电位是将一个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入相内所作的电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4. 什么叫盐桥?为什么说它能消除液界电位?真能完全消除吗?
答:盐桥:沟通两个半电池、消除液接电位、保持其电荷平衡、使反应顺利进行的一种装置,内充高浓度的电解质溶液。
盐桥消除液接电位的原因:用盐桥将两溶液连接后,盐桥两端有两个液接界面,扩散作用以高浓度电解质的阳离子为主,盐桥中电解质阴阳离子迁移速率几乎相等,所以形成的液接电位极小,在整个电路上方向相反,可使液接电位相互抵消,但不能完全消除。
10. 试比较电化学反应和非电化学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区别。
答:电化学反应:不接触、不同地点、定向运动、电极电势、电能、可控制;非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碰撞接触、同一地点、混乱运动、内能及活化能的比值、热效应。
11. 试比较原电池、电解池和腐蚀电池之间的异同。
答:电解池和原电池是具有类似结构的电化学体系。
都是在阴极上发生吸收电子的还原反应,在阳极上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
但是它们进行反应的方向是不同的,在原电池中,体系自由能变化△G<0,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结果是产生可以对外做功的电能。
电解池中,自由能变化△G>0,电池反应是被动的,需要从外界输入能量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
所以,从能量转化的方向看电解池和原电池进行的是互逆的过程。
从反映实质上看,原电池阴极是正极,阳极是负极,与电解池相反。
腐蚀电池区别于原电池的特征在于:①电池反应所释放的化学能
都是以热能形式逸散掉而不能加以利用,故腐蚀电池是耗费能量的。
② 电池反应促使物质变化的结果不是生成有价值的产物,而是体系本身的毁坏。
习题
11. 25℃时电池Ag ︱AgCl (固),HCl (α),Hg2Cl2(固)︱Hg
的电动势为45.5mV ,温度系数0.338/p E mV K T
¶=¶()。
求25℃时通过1F 电量时的电池反应的△G ,△H ,△S 。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