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 二轮复习 地球表面的形态 学案(全国适用)+Word版含答案
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学案(1)(湘教版必修1)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②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③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④通过对山地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地貌的学习中。
2、过程与方法:①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方法认识褶皱、断层和火山。
②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探讨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③案例探究: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4、情态目标:通过分析各种山地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新课标重难点】重点:一是山岳的形成,介绍了褶皱山、断块山的形成以及火山的形成、分布和规模;另一个是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面的影响。
难点: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点拨】比较法理论联系实际褶皱山:背斜与向斜构成褶皱山地,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岭,向斜成谷,但有时也会出现地形倒置现象。
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因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地下水在底部,);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采石场则选择背斜顶部。
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水库坝址选择点;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部分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走了。
断层:由于张裂或挤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
断层上升的一侧岩块,形成高地或断块山地,下降的一侧,形成低地或谷地;断层面一般形成陡崖;在断层线附近,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以及湖泊;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可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处岩层不稳定,大型工程建设宜避开断层,如交通线路、水库选址时,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3)学案
2.2 地球表面形态 (3)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① 了解外力的主要类型及产生的地貌;②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重难点】重点:了解外力的主要类型及产生的地貌。
难点: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知识结构和课前预习】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流水的侵蚀地貌:、 ,黄土高原的 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 ,河流中下游 (凹、凸)岸形成 平原,山口 。
风力的侵蚀地貌: 、 。
风力的堆积地貌: 、 的形成。
二、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活动探究】2、 看地图册熟悉相应的地貌。
【思维导悟】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D.河流三角洲2、该地形的成因是()A.风力堆积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堆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针对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A、侵蚀地貌和风化地貌B、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C、搬运地貌和风化地貌D、成岩地貌和侵蚀地貌2、沟谷的形成主要是A、流水沉积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3、冲积扇常常形成于A、河源地带B、滨海地带C、山麓地带D、河流中下游4、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5、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主要有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搬运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6、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化和风蚀 D.水的溶蚀7、埃及大金字塔高度从建成时期的146.5米降至136.5米,其高度变化的原因是A.遭受尼罗河洪水的冲刷作用 B.遭受风沙的侵蚀作用C.遭受人为的破坏作用 D.遭受强烈的地震作用8、读图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①、②、③)以及流水作用方式a____________________, 以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b__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c__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____________深,_____________大,多______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_____;c处河段特征,_____________,泥沙_____________,江面宽广,利于_____________(交通)答案:1、B 2、C 3、C 4、B 5、B 6、D 7、A 8、D 9、D10、(1)②流水侵蚀下切;③流水侧蚀作用加强,侵蚀拓宽;①流水沉积(2)下切落差峡谷丰富流速慢沉积航行。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教案
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内力作用角度1 岩石圈物质循环(2016·高考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解析:第1题,图中①表示一些离子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岩石,属于化学沉积作用;②箭头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③是由变质岩转化为土壤/沉积物的过程,应为外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④所示箭头岩浆的一些物质进入大气,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
第2题,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再通过地壳物质循环进入内部圈层,所以说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物质进入大气中,岩浆中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全球气候变暖是近现代事件,而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从地球诞生后一直存在。
大气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其吸收太阳能不会到达地球内部。
答案:1.AD 2.AC角度2 内力作用与地貌(2016·高考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3~4题。
3.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4.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3题,从题干中看,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仔细读图,图中河谷处的岩层呈现中间新、两翼老的特点,说明该河谷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精品]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地表形态的变化学案及答案
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数是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考查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因此,复习时应多结合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2017年高考考查方向预测:1.考查内容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结合岩石的成因类型或有关示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结合时事工程建设、能问题,考查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结合实例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一般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
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
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三、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2018届二轮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地表形态的塑造(总分100分时间50分钟)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一、选择题(15小题,共60分)“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 )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②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③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④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A.①②B.③④C.①④ D.②③2.“黑烟囱”在成因上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C.侵入岩 D.喷出岩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C层为沙质沉积物,B、F、G层为沉积层,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 为变质岩。
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图中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岩石可能是玄武岩,由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B.B岩石可能是石灰岩,由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形成C.D岩石可能是花岗岩,由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形成D.E岩石可能是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形成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修东西向隧道,应选择F处B.A处不存在化石C.②处打井可能找到丰富的地下水D.G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如图中的甲河流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乙处地貌类型和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处为断层,地壳垂直运动形成B.乙处为峡谷,地壳垂直运动形成C.乙处为断层,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切割形成D.乙处为峡谷,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切割形成6.丙处发育成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侵蚀作用强烈,挟带大量泥沙到河口B.多条河流在此交汇,泥沙大量沉积C.海洋潮汐运动,大量海水挟带泥沙沉积D.受板块挤压运动影响,地壳不断抬升【解析】5.D 6.A 第5题,乙地受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受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形成峡谷。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攻第27题(2)水、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
专攻高考第27题(二) 水、地表形态的塑造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 (2018·南京二模)阅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江苏省出台支持光伏发电的政策,促进太阳能发电企业的发展。
目前,南京、淮安、徐州等地均有大型太阳能发电项目,其中位于徐州市郊青山泉镇的20兆瓦光伏发电站是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电站。
材料二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单位:MJ/m2·a)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1)和太阳能电池方阵示意图(图2)。
图1 江苏年总辐射量示意图图2(1) 江苏省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南京市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的数值约为MJ/m2·a。
(2) 为了最大效益发电,图2中太阳能电池方阵的朝向是,南京、淮安、徐州三地D值最大的是。
(3) 简述徐州市郊青山泉镇建设太阳能电站的优势条件。
(4) 简述江苏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的意义。
2. (2018·南京模拟)读非洲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十分丰富的原因是:①地: ;②地: 。
(2) ①③两地纬度相当,但③地年降水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④地处于沿海,年降水量小于内陆,其主要原因是。
(3) ⑤⑥两地相比,年降水量相近,成因不同:⑤地;⑥地。
3. (2018·南通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部分灾害分布图。
(1) 我国和地区,因地处,地震多发。
(2) 图示自然灾害中, 和灾害最为常见,危害范围最广,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3)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防灾、减灾方面应采取哪些对策?4. (2018·苏州一模)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是“11月某日部分地区气压(hPa)形势分布图”。
图1材料二图2是山东半岛地形图。
图2材料三云南三江并流地区“江水并流而不交汇”,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该地区的高山海拔变化呈垂直地带性分布,从760 m的怒江河谷到6 740 m的卡瓦格博峰,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等不同类型的景观。
2018届二轮复习 +地球运动规律学案(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二轮地理复习讲练测之学案专题1 地球运动规律考向一地方时、区时计算和日期变更【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了解地球自转本形式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命题规律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结合图示有关资料,尤其是日照图,考查地球自转与经度变化、时间计算、昼夜长短。
【例1】(2017•北京卷)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
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
图1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1题。
图11.甲城市所处时区是A.西二区B.西十区C.东十区D.东二区【答案】1.B考点:地方时和区时计算、城市交通。
【点睛】解答该题关键是理解城市工作时间和城市日机动车流量变化的关系,然后根据甲城市工作时间的北京时间与甲城市当地区时的关系,判断甲城市所处的时区。
注意甲城市是北京时间2时上班,说明甲城市的时区比北京(东8区)早6小时,而不是晚6小时。
【例2】(2017•江苏卷)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
图2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
读图回答3~4题。
3.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A.12点B.15点C.18点D.21点4.该日悉尼和广州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答案】3.C 4.A【解析】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点睛】根据图中昼夜分布规律,判断出晨昏线的位置,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从而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
【例3】(2016²浙江卷)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时间是( ) A.24日2时52分B.24日2时08分C.23日3时08分D.22日2时52分【答案】A【解析】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即103°W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120°E位于该市东侧经度相差223°,通过计算得到时间相差14时52分,该市为5月23日12时,根据“东加西减”的规律,需加上14时52分,则北京时间为24日2时52分。
高三地理(全国通用)二轮复习课件:地球表面形态
C.岩浆侵入 D.火山喷发
8.影响该区域河流发育的主要因素是( )
A.岩性 B.断层
C.火山D.褶皱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6.B 7.D 8.A 解析 第6题,读图,观察断层南北两侧同一岩层之间的宽度可以判断,北侧同一岩 层宽度大,而由题干可知,北侧为下沉一侧,南侧为上升一侧,上升一侧岩层受侵蚀, 若为背斜,则同一岩层之间宽度变大,若为向斜,同一岩层之间宽度变小,因此本区 域有一个南北延伸的向斜,向斜中间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所以处于外围的砾 岩比里面的砂岩老。侵入岩、玄武岩截断或侵入了沉积岩,形成较晚,所以砾岩 是该区域最老的岩层。故选B。第7题,考查地质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玄武岩 为喷出岩,火山喷发后会形成玄武岩,由图可知,玄武岩相对比较完整,并且截断了 侵入岩,侵入岩比断层形成晚,喷出岩最后形成,即该区域最新的地质事件是火山 喷发。故选D。第8题,图中的河流主要流经页岩分布区,因为页岩硬度比砂岩、 砂质页岩的硬度小,更易受侵蚀,容易发育河流。故选A。
析方法 地层与等高线结合图中岩层形态的判断方法
(1)当地层界线与等高线弯曲程度一致或者重合时,说明各岩层形态是水平
平行的。
(2)当地层界线与等高线弯曲程度不一致,则说明岩层形态是倾斜的,背斜
呈“凸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
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
C.湖水蒸发旺盛,湖泊干涸消失D.古黄土层侵蚀,湖泊淤积消失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3.D 4.C 5.B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两盆地沉积物层理结构都比较明显,A错误。据图无法 比较河流下蚀作用强弱,B错误。与侯马盆地相比,运城盆地厚度更大,表明运 城盆地河流携带的沉积物更多,沉降作用更加显著,C错误,D正确。第4题,由 图可知,峨眉台地上粉砂层紧邻基岩分布,表层有黄土或古土壤分布,而两侧盆 地的砾石层、砂层、黏土层都是地质作用后期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岩层,故 台地粉砂层最老,C正确。第5题,由材料“侯马盆地居北,有汾河穿越而入黄河” 可知,侯马盆地下陷后的积水大量外泄,所以未形成咸水湖,B正确。位于断裂 带内,湖水下渗严重,主要影响湖水水量,不会影响湖水盐度,A错误。“有汾河 穿越而入黄河”,表明该地有水,并未干涸,C、D错误。
2018--2019学年湘教版必修12.2地球表面形态-----内力与地表形态教案Word版含解析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与地表形态【课标要求】识别常见地貌并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时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3.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课堂设计及教学过程】【趣味导学】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如青藏高原上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的古河道、火山喷发的场景、黄河三角洲向海延伸、桂林山水、天涯海角……,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使地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面貌?【预习梳理】1.内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表现为、岩浆活动和,它使地球表面变得。
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以及地球_____,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和等,使地表趋于。
2.地质构造:地质构造被称为地壳运动的“足迹”,最常见的有和。
褶皱有和两种基本形态。
大的断层常常形成或。
答案:1.热能地壳运动变质作用高低起伏太阳能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平坦 2.褶皱断层背斜向斜谷地陡崖【课堂探究生成】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阅读课本,找出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来自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阅读第 36 页,分析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通过投影列表,让学生对照完成表格。
[友情提醒]( l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的是经过漫长时期缓慢进行的,有的却是在瞬间完成。
( 2 )内、外力作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总是同时在改变着地表形态,但它们总是从相反的方面改变地表形态,即内力作用不断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则使高低不平的地表不断趋于平坦。
因此,今天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 3 )内、外力作用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是不断推动地壳发展变化的动力。
在广阔的地表形态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点或者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期,往往表现为某一种地质作用占优势。
2018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版课件:专题2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二)
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
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1)~(2)题。
(1)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软流层
B.地幔
√ C.地壳 D.地核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分布在地下几百米内,而地壳的
平均厚度为17千米,故浅层地能存在于地壳中。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2)选线
线的类型
区位要求
选择坡度平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地方,一般要遵循沿
公路、 等高线修筑的原则,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
铁路线 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并保证运行安全
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 引水线路
基础知识导学
解核心析考向突破答案
(2)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B.地面辐射 D.地球内部
解析 浅层地能是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
藏的低温热能。它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一般温度恒定。
基础知识导学
解核心析考向突破答案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 疗养院 (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
交通便利 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预防临时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 宿营地 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 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 航空港 易排水的地方,地质条件要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与城市保持适 当的距离等
地球表面形态二轮复习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B ) A. 海拔较高 B. 土层浅薄 C. 光照不足 D. 水源缺乏
河流沉积——冲积扇
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越来越小
等高线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B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 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 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完成4~6题。
内、外力作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 搬运、沉积)及其形成的地貌是近几年高考主观题命题的热点之一。
重点突破 : 河流与地貌——河流,蜿蜒在大地上的雕刻师
图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标志性的 马蹄形大拐弯,位于我国西藏 自治区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 界第一长的大峡谷,实际长度 为504.6公里,且平均深度达到 2268米;在220公里的河段内, 河床下降2200m,雄壮之美举 世无双。 1.壮美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怎么形成 的呢? 板块 挤压 地形起 伏大
判定地 貌类型
成因 分析
分析地貌 形成过程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 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 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 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题。 (2) 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 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B ) ① 降水较少 ②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 河流较长 ④ 风化物粒径较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地形 坡度 河流 流速 河流搬 运能力 沉积物体 积、质量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学案,有答案)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解读1、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程标准对于自然地理要素—地貌的关注,其重心放在“变化”,而非“地表形态(地貌)”本身。
而研究变化则必须考虑其力量来源: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的变化,从内力作用的层面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宏观地形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
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
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在内力造就的地表形态的骨架上,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进行再塑造。
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波浪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
4、“结合实例加以说明”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习“过程”、“方法”的强调。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没有必要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或各种类型的地貌作全面系统的了解,而应列举典型的地貌加以分析,从中学会地貌成因分析的方法。
自主学习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来源1、内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表现为、、等。
2、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的能,表现为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和。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构造主要观点:(1)地球表层的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分割成_______大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___________状态。
板块运动是____ ____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2)六大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等六大板块。
(3)板块之间互相挤压碰撞(边界)和相邻板块的彼此分离(边界)对于宏观地形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①在大陆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高峻的和巨大的。
如②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深邃的,以及与之相伴的或。
如美洲西岸的和亚洲东部的。
③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如的形成)或海洋(如海的形成)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概念:由运动留下的“痕迹”。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微专题7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微专题7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断方法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一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特征,判断海拔高低、计算相对高度大小等;二是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类型,如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三是结合地形类型综合分析其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考查方向及其判读技巧如下表所示:2.等高线地形图应用的方法(1)判断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2)判断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的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3)判断气候特征: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海拔高则气温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100m ;地形高差大则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3.等值线的判读等高线是等值线的一种常见类型,其他重要的等值线还有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又涉及了许多新的等值线形式,如:等农业产值线、等时间线、等蒸发量线、等距离线、等噪音线……虽然等值线图类型较多,但由于绘制等值线时遵循相同的制图方法,等值线图也有着一些相同的判读内容、方法和规律。
在解答有关等值线的问题时,可参照等高线的相关规律与方法,并且要特别注意等值线的延伸方向、间距、疏密、弯曲方向、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例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图(单位:米)”。
为了让游客体验悬空、惊险、刺激,该地旅游局将原有登山线路中的某段改造为玻璃栈道(小图所示)。
完成(1)~(2)题。
2018届 二轮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解析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1.练高考(2017•海南卷)小明从地图上得知,乌尤尼盐沼(位置见图5)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盐沼。
小明查到该盐沼的一幅景观照片(图6);盐沼表面凝结成无数块多边形,镶拼成一望无际的盐原,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据称这种景观每年都能见到。
据此完成18~20题。
18. 根据图像信息,该盐沼①海拔超过4000米②位于高山间盆地③属热带草原气候④年内有积水季节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9. 小明对该盐沼的形成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A.海湾—地壳抬升—海水蒸发B.湖泊—气候变干—湖水蒸发C.地下盐矿—地壳抬升—上覆岩层剥蚀D.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燥—地表形成盐壳20. 小明若在1月去该盐沼旅游,需要特别防范A.暴雪B.强风C.低温D.太阳辐射【答案】18.D 19.B 20.D【解析】考点:盐沼的形成、板块运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关键是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进行定位,然后再结合季节即可得出答案。
(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19~20题。
19.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 东北坡B. 西北坡C. 东南坡D. 西南坡20.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 温带荒漠带B. 温带草原带C. 热带雨林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19.D 20.C【解析】试题分析:考点:风化作用。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较大,关键理解“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第19题,需要理解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只需要从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分析,其它降水、风向等不需要考虑。
(2016•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2018版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微专题阶段性贯通学案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二)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2.等高线地形图在区位选择中的应用 (1)选点(2)选线(3)选面例题(2016·浙江嘉兴高一期中)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
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回答(1)~(2)题。
(1)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软流层 B.地幔 C.地壳 D.地核(2)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答案(1)C (2)A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分布在地下几百米内,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故浅层地能存在于地壳中。
第(2)题,浅层地能是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它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一般温度恒定。
中低档不丢分(2017·浙江模拟改编)2015年12月18日,“决心”号钻探人员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处名为“亚特兰蒂斯浅滩”的地方,首次打穿了地壳与地幔的边界。
据此完成1~2题。
1.人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主要依靠的技术不包括( )A.钻探技术B.地震波C.岩石分析D.北斗定位2.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为( )A.莫霍面B.古登堡面C.上地幔顶部D.横波消失处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北斗定位属于GPS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球表面的定位。
第2题,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线,自上而下依次为莫霍面、古登堡面。
(2017·温州模拟改编)日前,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的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演化比较完整的鱼的化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表面的形态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2.等高线地形图在区位选择中的应用(1)选点(2)选线(3)选面例题(2016·浙江嘉兴高一期中)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 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
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回答(1)~(2)题。
(1)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软流层B.地幔C.地壳D.地核(2)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答案(1)C (2)A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分布在地下几百米内,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故浅层地能存在于地壳中。
第(2)题,浅层地能是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它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一般温度恒定。
中低档不丢分(2017·浙江模拟改编)2015年12月18日,“决心”号钻探人员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处名为“亚特兰蒂斯浅滩”的地方,首次打穿了地壳与地幔的边界。
据此完成1~2题。
1.人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主要依靠的技术不包括( )A.钻探技术B.地震波C.岩石分析D.北斗定位2.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为( )A.莫霍面B.古登堡面C.上地幔顶部D.横波消失处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北斗定位属于GPS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球表面的定位。
第2题,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线,自上而下依次为莫霍面、古登堡面。
(2017·温州模拟改编)日前,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的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演化比较完整的鱼的化石。
据此完成3~4题。
3.含有鱼化石的岩石属于(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4.根据动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中生代也称( )A.人类时代B.爬行动物时代C.哺乳动物时代D.两栖动物时代答案 3.C 4.B解析第3题,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
第4题,本题考查地质年代知识。
根据动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时代和哺乳动物时代为新生代时期,爬行动物时代为中生代时期,两栖动物时代为古生代末期。
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
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图中字母所示内容,正确的是( )A.a是外力作用B.b是冷却凝固C.c是固结成岩D.d是外力作用6.关于图中数字代表内容,正确的是( )A.①是沉积岩,板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B.①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C.②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D.②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答案 5.D 6.D解析第5题,a是岩浆冷却凝固,b是重熔再生,c是变质作用,d是外力作用。
第6题,岩浆冷却凝固形成②岩浆岩,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代表,喷出岩以玄武岩为代表;三大类岩石受外力作用都可变成①沉积岩;板岩是变质岩。
(2017·浙江永康检测改编)读“我国西南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7~8题。
7.岩溶通道形成的主要的地质环境是( )A.寒冷干燥B.寒冷湿润C.温暖湿润D.温暖干燥8.④地砂岩在特定环境下易形成( )A.大理岩B.石英岩C.片麻岩D.板岩答案7.C 8.B解析第7题,石灰岩在温暖湿润的地质环境下形成,该地为我国西南地区,故C正确。
第8题,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而成,板岩由页岩变质而成,片麻岩由花岗岩变质而成,故A、C、D错误。
砂岩易变质形成石英岩。
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又称大茂山),雄驻于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 869.8 m。
山上布满长满神眼的奇异巨石,当地人称之为“天眼石”,偶见巨石中镶嵌黑白泥岩和大理岩,当地人称之为“黑白妖石”。
下图是“某地理课外小组绘制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9~10题。
9.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后发生了( )A.地形褶皱、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火山喷发B.火山喷发、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形褶皱C.沉积作用、地形褶皱、火山喷发、外力侵蚀D.地形褶皱、外力侵蚀、沉积作用、火山喷发10.关于该地区地质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天眼石”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C.“天眼石”是侵入岩表面气体挥发形成的D.“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答案9.D 10.B解析第9题,根据岩层形态和位置判断,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是地形褶皱,沉积岩Ⅱ的岩层发生弯曲。
然后受外力侵蚀,导致沉积岩Ⅱ出现缺失。
再由沉积作用形成上覆沉积岩,最后因火山喷发,形成了切断沉积岩的岩浆岩。
第10题,该地区“天眼石”嵌于岩浆岩中,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凝固在岩浆岩中形成的;根据材料,“黑白妖石”属于变质岩。
(2017·浙江模拟改编)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有关图示①②③④⑤五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沉积岩②—喷出岩③—变质岩④—变质岩⑤—岩浆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⑤12.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 A.①—②—③—④—①B.②—④—①—⑤C.③—①—④—②D.③—⑤—①—④—③答案11.C 12.D解析第11题,根据图中岩层的形态和分布可知,图中②是由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岩;③是岩浆;①为沉积岩;④为靠近岩浆活动区域因为高温高压变质形成的变质岩;⑤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喷出岩)。
第12题,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环节上升喷出后冷凝形成喷出岩,在外力作用下,地表岩石转化成沉积岩,在地壳内部,经过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最后经过高温重熔,形成新的岩浆。
(2017·浙江新昌检测改编)读“某河谷剖面图”,完成13~14题。
13.该河谷( )A.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B.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14.图中(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C.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D.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答案13.A 14.D解析第13题,图示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河谷。
该河谷较宽,应位于河流下游;乙处坡度较陡,为凹岸,侵蚀严重;河流没有流向,不能确定左岸和右岸。
第14题,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处岩层受侵蚀断裂;甲处位于平均洪水位内,不适合聚落分布。
(2017·南京调研改编)“飞来峰”为地质术语,意为外来岩块。
通常是老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原有岩块之上。
当老岩层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的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
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岩层中,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①B.④⑤⑦C.⑥②⑦D.⑦⑥①16.关于飞来峰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A.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岩层断裂——外力侵蚀B.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C.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D.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答案15.C 16.C解析第15题,仔细分析题干中关于“飞来峰”的文字介绍,尤其要明确老岩层与新岩层的相对关系和断层的位置,飞来峰覆盖在新岩层之上。
从图中看,岩层按照年龄由老到新排列顺序为①④⑤⑦②③⑥。
第16题,飞来峰的形成过程是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断层的部分岩体受到力的推移,上覆到原地岩块上;受到强烈剥蚀后而形成。
下图为“某半岛局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读图,完成17~18题。
17.T1107公路有多处弯曲,不合理之处是( )A.④处B.③处C.②处D.①处18.T1107公路在图示范围内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1 395米B.1 415米C.750米D.800米答案17.D 18.A解析第17题,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分析,等高线较密集,地形起伏较大,山区交通线的走向应该沿河谷或经过山间的盆地,图中②③④处走向正确。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居民点之间交通线应走直线,①处不合理。
第18题,图示范围内T1107公路海拔最高为1 200米~1 400米,海拔最低为0~200米,相对高度为1 000米~1 400米,故最大高差可能为1 395米。
(2017·浙江青田调研改编)根据下图信息,完成19~20题。
19.图中等温线a的值可能为( )A.18℃B.22℃C.24℃D.20℃20.R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和地形可能是( )A.北半球盆地B.北半球山地C.南半球盆地D.南半球山地答案19.D 20.B解析第19题,结合河流流向知R地地势较高,根据地形与气温关系和等值线判读方法知a可能为20℃。
第20题,根据等温线分布规律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21.(2016·丽水检测)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及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地震波向地球内部传播经过莫霍面时传播速度________。
一般认为图中虚线处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它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________层。
(2)①板块边界类型是________边界。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海洋和________。
(3)地质构造A为________,C为________。
(4)简述B地质构造形成山岭的原因。
答案(1)加快地幔(软流)(2)生长裂谷(3)背斜断层(4)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两翼易侵蚀,最终形成山岭。
解析第(1)题,地震波在莫霍界面以下速度会增加。
第(2)题,①附近两侧板块分离,属于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海洋和裂谷。
第(3)题,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C处附近两侧岩层错位,为断层。
第(4)题,B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两翼岩石相对容易被侵蚀,导致最终形成山岭。
22.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
回答(1)~(2)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2)说明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
答案(1)D(2)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难题拿高分(2016·浙江温州联考改编)读“浙江沿海某山区河流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仅考虑水流对桥墩和桥台基座的侵蚀作用,图中桥梁最容易倒塌的季节是( )A.春末夏初B.夏末秋初C.秋末冬初D.冬末春初2.仅考虑水流对桥墩和桥台基座的侵蚀作用,下列桥梁选址合理的是( )A.乙 B.甲 C.丁 D.丙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夏末秋初降水最多,所以水流对桥墩和桥台基座的侵蚀作用也最强,所以桥梁最容易倒塌的季节是夏末秋初,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