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_-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种群数量的变化(共156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种群数量的变化(共156张PPT)
型增长变化。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7)进一步探究:
1 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2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轻 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3 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请讨论对照组应怎 样设计和操作;如果不需要,请说明理由。 4 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5 怎样记录结果?记录表怎样设计? 6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采取怎 样的措施? 7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思考与讨论]:
在 这 两 个 实 例 中 , 种 群 呈 “ J” 型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①充足的食物。 ②广阔的生活空间 ③没有敌害。 ④气候适宜等。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种群数量
思考:
1、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假设 是什么? 2、J型增长的数学方程式是 什么?
时间
(一)“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1 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抽样检测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
液滴于盖玻片的边缘,使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吸 水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 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用高倍镜观察,计数若干个中格内的 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依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2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 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120 140 160 180
64 128 256 512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 比较各有什么优缺点?
曲线图: 直观但不精确。
数学方程式:精确但不直观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
概念: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

3
几种典型鸟类种群变化的成因与对策
探讨几种典型鸟类种群数量变化的成因,以及采取的保护和调控对策。
总结
1 种群数量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种群数量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 种群数量变化的保护措施必要性
采取种群数量保护措施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大意义。
种群数量调节措施
通过控制捕捞和限制繁殖行 为等措施,调节某些物种的 数量,以防止过度增长或灭 绝。
种群数量变化的案例分析
1
保护和恢复汉江中下游白鳍豚种群
分享保护和恢复汉江中下游白鳍豚种群的成功经验和挑战。
2
森林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监测系统的建立
介绍森林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监测系统的建立,以促进物种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
种群数量鉴定的方法和技术
科学家使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如野外调查和遥感技术等,来鉴定和监测物种的种 群数量变化。
种群数量变化的应对
种群数量保护措施
采取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 保护区、限制狩猎和研究物 种的生物学特征,以维护种 群数量的稳定。
种群数量恢复措施
通过种群扩增和栖息地恢复 等措施,帮助濒危物种的数 量恢复到健康的水平。
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 和方式
种群数量变化可以分为指 数增长、对数增长和周期 性波动等不同类型和方式。
种群数量变化的前因后果
1
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种群数量的变化会对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2
种群数量变化的指示器
通过观察种群数量的变化特征和指示器,可以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3 种群数量变化的未来展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15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15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会
增加生等存。?斗争或环境阻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D.B点时,该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人教版高中生பைடு நூலகம்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练一练
★分析下图中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种A



B
时间
1、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 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 A ,用达尔文进化 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 过度繁殖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练一练:
★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 长的曲线,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
几项( B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 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等其他因素,
2、将该种群置于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增长曲 线是 B ,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 示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诊断反馈
3、下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 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生长曲线 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 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竞 争增加( D )
A.CD段(增长速度慢) B.DE段(速度加快) C.EF段(变化速率加快) D.FG段(速度逐渐变慢)
诊断反馈
4、以下关于“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A.“J”型曲线只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的适宜环境 后 B.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无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 的影响 C.“S”型曲线和“J”型曲线一样,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 D.环境阻力主要有种内斗争的加剧、种间关系的影响以及无机 环境的影响
新课讲授
3、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有害生物的预测 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降低环境的负荷量(K值)。如鼠害防治可通过 严密封存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老鼠的天敌等 措施来降低K值。 4、为引进外来物种提供理性的思考。
必须考虑所引入的外来物种是否会构成对原来 物种的危害,即是否会构成生物入侵。
设问寻疑
新课讲授
4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 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课讲授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 出率决定的,因此,凡是影响上述种群特征的因素, 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
环境因素
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
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
新课讲授
4、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 菌的数量增长曲线。
细 菌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

有哪些优缺点?

人教生物必修3种群数量的变化(33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生物必修3种群数量的变化(33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 变化( 共33张P PT)
继续培养下去酵母菌数量会怎 么样呢?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 变化( 共33张P PT)
固定 体积 发酵 罐中 培养
菌体数量 (万个/ml)
7 8 时间(天)
限制因素: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
降低原因:营养物质被消耗减少; 水中溶氧量降低; 无氧呼吸产物酒精会破坏细胞结构; 其它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改变了溶液PH值。
①②n72代小细时菌后解数由:量一nN的=n个=计细2算6菌0公nm分=i式n裂2?2产1x67生2Nh的/n=细22菌0m数nin量=是2多16少?
细菌数量/个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时间/分钟
细菌种群增长曲线
细菌数量/个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 变化( 共33张P PT)
活动(四)下表为6天的数据记录表:
酵母菌每天定时测定量为(万个/ml)
时间 1 2 3 4 5 6
次数 1
2
3
平均值 32 127 726 824 819 821
增长速率
( 万个/天)
95
599 98 基本为0
增长速率=
末数-初数 单位时间
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 观察等对模型进行
检验或修正
数学模型建构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建立模型 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活动(二)尝试建构数学模型
提出问题: 自然界中某种生物,假设在理 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作出假设: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第二年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种群数量 的λ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27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27张)-PPT优秀课件
预测
出生率 决定 种群数量 决定 迁入率
死亡率
(种群密度)
迁出率
影响
性别比例
实例1:澳大利亚野兔
1859年,24只野兔 近100年后 6亿只以上的野兔
实例2:凤眼莲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
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 怎样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 ❖ 哪些因素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时间/min 0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下,即资源和空间十 分充足,没有天敌和其他灾害等,酵母菌种群呈 “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方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3)以时间主横坐标,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 标,画出增长曲线.
结果分析: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开始呈“J”型 增长,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 呈“S”型增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1种群数量最多的 点为?
2种群增长率最高 的点?增长率的变 化情况?
3若该曲线表示渔
业生产,在哪一点
A
捕捞既能充分利用
渔业资源又能保持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
发展,为什么?
c
方法一:药物杀死老鼠
b a
方法二: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42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42张)-PPT优秀课件
种群的研究核心就是种群的数量变动。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本节聚焦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五、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 要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公式、图表等形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42张PPT)
3.计算公式 (1)16格×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 10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104×稀释倍数 (2)25格x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 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104×稀释倍数
列出表格,根据表格画曲线,推 导公式
4、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 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 修正
观察、统计细菌的数量,对自己 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资料二:1859年,一位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定居, 他带来了24只野兔。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世 纪之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竟达到6亿只以上。漫 山遍野的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啃啮树皮,造成植 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后来,人们引入了黏液瘤 病毒才使野兔的数量得到控制。
计数室 滴液处
实物图 ∆ 血球计数
板是一种
专门用于
计算较大
单细胞微
正面图
生物的一 种仪器。
∆ 计数时, 常采用样
侧面图 方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33张)_2-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33张)_2-PPT优秀课件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3)将数学公式(N=2n)变为曲线图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有哪些优缺点?
直观, 但不够精确。
研究实例 数学模型 研究方法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 分裂n次,数量是多少?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在资源丰富和空间充足的环 境中,细菌种群增长不会受 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提出合理的假设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S”型曲线形成的条件 2、K值 3、“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比较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人口增长、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 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 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 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K
D: 种群数量处于K值, K/2 增长速率为0
B: 种群数量处于K/2值,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种 群 数 量 “S” 型 增 长 曲 线
B
D 时间
种群数量的变化
A是种群增长的理
种 群
论曲线( “J”型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 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 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 100,则该种群的K值是4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思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完美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完美课件
草履虫种群增长
• 草履虫分裂生殖.avi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课 件(第 一课时 )(共2 2张PPT )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课 件(第 一课时 )(共2 2张PPT )
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实验
我们生物兴趣小 组将大草履虫培养在 适宜的培养液中,每 天定期统计一次大草 履虫的数量,并且每 天将其分装到更大的 加有新鲜培养液的容 器中,控制适宜的环 境条件,连续观察六 天。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课 件(第 一课时 )(共2 2张PPT )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课 件(第 一课时 )(共2 2张PPT )
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实验
草履虫在营养、空间充裕的条件下的生长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课 件(第 一课时 )(共2 2张PPT )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对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我们唯一能仰赖的, 只有人类自身的觉醒、即刻的行动和不懈的努力。 让我们在对这美好风景的期盼中,结束我们这一 课。
研究型学习
• 研究课题 • 1、湘阴县湖区水葫芦
蔓延的控制 • 2、鹤龙湖螃蟹产量的
研究
海豚湾.flv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海 底世界 的喜爱 之情, 激发学 生热爱 大自然 、探索 自然奥 秘的兴 趣。

7学习这篇课文,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运 用探究 式的学 习方式 ,注意 激发学 生了解 植物知 识、探 究大自 然奥秘 的兴趣 ,把向 书本学 习和向 大自然 学习结 合起来 ,引导 学生养 成留心 身边的 事物、 认真观 察的好 习惯。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讨论二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授课完美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授课完美课件

Nn=2n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 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
进行检验或修正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授 课课件 (共25 张PPT)
探究活动二、建构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1、 如果环颈雉种群的起始数量不是1个,而是No 2、 如果每经历一个繁殖期后,子代种群数量是 原来的λ倍 3、 如果繁殖一代的时间是确定的,繁殖代数用t 表示。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授 课课件 (共25 张PPT)
探究活动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结合上述实例,“J”型增长能一直持 续下去吗?
自自然然界界的的资资源和源空和间空总 间总环是境有阻力限 的是;有限种的内;斗种内争斗加争剧加 ;气候的剧
剧;气候的剧烈变化,
烈天变敌的化出,现天及增敌加的。出现及增加。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授 课课件 (共25 张PPT)
探究活动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高斯(1934)把5个大草履虫置于0.5mL的 培养液中,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数据,经 过反复实验,结果如下: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授 课课件 (共25 张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授 课课件 (共25 张PPT)

6本课的突出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把植物 和种子 分别当 作“妈 妈”和 “孩子 ”来写 。“妈 妈孩子 ”这样 的关联 ,易触 动儿童 的情感 世界, 易激发 想象、 引发思 考,读 起来亲 切、有 趣,易 于调动 小读者 的阅读 兴趣。

7学习这篇课文,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运 用探究 式的学 习方式 ,注意 激发学 生了解 植物知 识、探 究大自 然奥秘 的兴趣 ,把向 书本学 习和向 大自然 学习结 合起来 ,引导 学生养 成留心 身边的 事物、 认真观 察的好 习惯。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完美课件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完美课件

2、种群的指数增长(J型)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
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
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C
3.下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生 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 限制使种内斗争增加
D
A.CD段(增长速度慢) B.DE段(速度加快) C.EF段(变化速率加快)0 120 140 160 180 200
时间
生 物 人 教 版 必修三 4.2种群 的数量 变化课 件(共 22张PP T)
讨论
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种群的 起始数量不是1而是以N0表示,每繁殖 一代的时间是确定的,λ表示该种群数 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生 物 人 教 版 必修三 4.2种群 的数量 变化课 件(共 22张PP T)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影响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入率)
2、人类的活动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生物资源 2、为防治有害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生 物 人 教 版 必修三 4.2种群 的数量 变化课 件(共 22张PP T)
种群数量的变化
2n
讨论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1个 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
时间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min 细菌 数量
以表格中得到的数据,以时间为横轴,以数量 为纵轴,画出细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
细菌种群增长曲线
数 600 量 500
400 300 200 100
(4)当我们迁入刚建的新村美居,可恶 的老鼠也一同悄悄“潜来”,它们咬坏衣 物、偷吃粮食、毁坏家具、传播疾病…… 对其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中,请从a、b曲 线的理论上存在的条件,推测有效灭鼠的 措施___________,降低环境___________ 量,使鼠群的___________曲线变化,转变 成___________。

高中生物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PPT(完整版)

高中生物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PPT(完整版)

K
CD
增长速
率最大
K/2
B
A
K/2 K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①适用条件:环境资源有限、存在天敌 ②应用: ➢ 人类对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时,如渔业捕捞、放牧等,必须保证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①适用条件:环境资源有限、存在天敌
种群密度增大
以该种群为
K
CD
种___内__斗__争__加剧
食的动物的 数量_增___加____
B A
_出___生__率__降低;_死__亡__率__升高
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 群就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环境中的种群数量___不__低__于__K_/_2___,以保证最大持续捕获量。 ➢ 在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可以___降__低__K_值______,从根本上限制有
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6.K值是否固定不变? 否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33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33张)-PPT优秀课件

为了直观、简便地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动的规律, 数学模型建构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研究实例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细 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 的影响
Nn=2n , N代表细菌数量,n表
示第几代
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作出合理的假设
建立模型: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 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理想条件:“J”
自然
K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人为因素等

有限:
数 量Leabharlann “S”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时间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种 群 数 量 增 长 速 率
种 群 数 量 “S” 型 增 长 曲 线
时间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
讨论1:从环境容纳量(K值)的角度思考: (1)对濒危动物如大熊猫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提 高环境容纳量。
(2)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 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 进行检验或修正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 1. 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性质的数学形式。 2. 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 3. 类型: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3. 类型: ⑴数据分析表格式

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ppt1〔完美版〕

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ppt1〔完美版〕

4、怎样做才是最有效的灭鼠措施?
增大环境阻力,降低环境容纳量
减少数量 机械捕杀 药物捕杀
施用避孕药 施用激素
降低 繁殖率
老鼠
养殖或释放天敌
打扫卫生
硬化地面
将食物储存在安 全处
小结:
K值的应用
①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 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有害生物防治,增大环境阻力, 减小K值。
①资源的开发利用(黄金开发点) K/2值的应用
分装

无 接种 菌↓ 操 培养 作↓
计数
①配制液体培养液,灭菌; ②分别将10ml无菌培养液加入3支试管中; ③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内的培养液中; ④将试管放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⑤每天固定时间取样计数酵母菌的数量;
⑥分析数据,画出曲线。
讨论:
1 、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方法: 抽样检测
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 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 数室底部。显微镜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菌种数。
②有害生物防治,严防达K/2
在现实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除增长外, 还有没有其他变化?
在现实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除增长外, 还有没有其他变化?
增长、波动、稳定、下降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直接因素(内因):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间接因素(外因): 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0
增长特点: ①有K值
②增长率一直减小
③增长速率增大后减小
kc
时间
“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对比分析
项目
形成 条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化》实用教学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化》实用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 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量最大 。
(3)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看, 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环境容纳量, 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 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 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27
我思故我在
28
“J”型曲线
研究种群 数量变化 的意义
“S”型曲线
建构种 群增长 模型
种群数量的 波动和下降

起始数量 1天后 2天后 (个) (个) (个)
3天后 (个)
4天后 (个)
N0
N0 N02 N03 N04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用数学方法解释生
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
认真思考 小露一手
观察对象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基于数据 建立模型
得出结论
检验修正
相关数据
假定:起始量:N0, t天后数量:Nt 酵母菌的数量每天都比前一天增长 倍。
起始量 (万个 /ml)
1天后 2天后 3天后
4天后
5天后
6天后
7天后
50
200 400 700 2000 6000 11100 11150
根据以上数据,完成课堂学习案中第1题, 在坐标图上描点,然后连线,画出酵母菌种 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
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化
酵母菌数量/万个·mL-1
12000 10000
减速期,增长缓慢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转折期,增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K/2 长速率最快 种群数量K/2 →K值时,

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

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

气候
气候适宜时,种群数量增 长;气候恶劣时,种群数 量减少。
竞争
竞争激烈时,种群数量减 少;竞争缓和时,种群数 量增长。
04
种群数量变化的生态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种群数量的变化对生物多样 性的维持具有重要影响。
当种群数量减少时,可能导致物种灭绝,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相反,种群数量的 增加可以促进物种的繁衍和进化,增加生物多样性。
影响因素
生态意义
年龄结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特征,对种 群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了解种群的 年龄结构变化有助于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 势。
年龄结构变化主要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 影响。如果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数 量将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将减少。
空间分布变化
空间分布变化
指种群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随时间的变化。种群的空间 分布变化反映了种群在不同地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
总结词
种群数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详细描述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新产生的个体的比率,而死亡率则是种群中死亡个体的比率。 迁入率是指新的个体加入种群的比率,而迁出率则是指种群中个体离开的比率。 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
总结词
种群数量的变化 ppt课件
目录
• 种群数量的基本概念 • 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 • 种群数量变化的机制 • 种群数量变化的生态意义 • 种群数量变化的实践应用 • 种群数量变化的未来展望
01
种群数量的基本概念
种群的定义
总结词
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体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种群数量变化(公开课)(18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种群数量变化(公开课)(18张)-PPT优秀课件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
(2)说出“J”型增长模型与“S”型模 型的意义; (3)说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
一、数学模型 课本P65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 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 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 或观察等,对模型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 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人类活动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4.2--种 群数量 变化(公 开课)( 共18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4.2--种 群数量 变化(公 开课)( 共18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 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 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 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 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例] 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P67
种群经过一定 时间的增长后, 数量趋于稳定的 增长曲线,称为
“S”型曲线.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4.2--种 群数量 变化(公 开课)( 共18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 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A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4.2--种 群数量 变化(公 开课)( 共18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 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 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 100,则该种群的K值是4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思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巩固练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8年后1、发在展一到个50相0对只封左闭右的,小这型个牧羊场群内数,量迁会入一小( 群A绵) 羊,
A、维持在一个水平上 B、不断下降
C、缓慢上升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 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 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 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K
D: 种群数量处于K值, K/2 增长速率为0
B: 种群数量处于K/2值,






种 群 数 量 “S” 型 增 长 曲 线
B
D 时间
种群数量的变化
A是种群增长的理
种 群
论曲线( “J”型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 环境条件的改变,K值也随之发生改变,即改 善环境条件可使K值增大,如环境条件受到破 坏,则K值将会减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适时捕捞、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本课小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J”型曲线形成的条件 2、“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推导公式:Nn=2n , N代表
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数学形式进行表达。 建立模型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 统计细菌数量,对所建立的 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模型检验或修正。
思考
细菌的数量/个
理想条件下的 “J型”增长的推 测:自然界中有类 似的情况吗?
实例1:澳大利亚本来并没有兔子。 1859年,24只欧
Nt=N0 λt
练习:家鼠的繁殖力很 强,种群数量每天可增 加1.47%,理论上,在某 一区域,10只家鼠在100 天后的数量将会达到多 少?
Nt =N0 λt
N100 =10×(1+1.47%)100
思考: 在自然界中,“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实例]:生态学家高斯的大草履虫实验.
高斯把5个大草履虫置于0.5mL的培养液中,每隔 24小时统计一次数据,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下:
数 量
曲线,指数增长,
Nt=N0λt)
K(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
A B
B是种群实际增长
曲线(“S”型曲线)
时间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环境阻力 ), 用达尔文的
理论分析是( 生存斗争所淘汰的个体数量
)。
分组讨论1:
有害生物的控制
家鼠繁殖力极强,善于打洞,偷吃 粮食,传播疾病危害极大,应该采取 哪些措施控制家鼠数量?
降低
减少
繁殖率
数量
施用激素等
机械捕杀 药物捕杀
老鼠
打扫卫生 硬化地面
增大环境阻力 降低环境容纳量
养殖或释放 天敌
将食物储存 在安全处
分组讨论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
大熊猫食性单一、繁殖率低、生活在海拔较高 的山岭里,活动范围需求广。试分析大熊猫数量 日益减少的原因?你能提出 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吗?
例1:a.如种群处在一 种
A
个理想环境中,没有资源 群
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 数
体增长曲线是 A ,用达 量
B
尔文观点分析,是由于生
物具有 过度繁殖 的特征。
时间
b.如将该种群置于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是 B ,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 示: 。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c.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有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气候、食物、 。 天敌、人类活动等

❖ ❖ ❖ ❖ ❖ ❖ ❖ ❖ ❖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1.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2.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 位水体 该鱼的 产量有 可能相 同
3.物体的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 它们的 合运动 一定是 直线运 动 4.若两个互成角度的分运动分别是匀 速直线 运动和 匀加速 直线运 动,则 合运动 一定是 曲线运 动 5.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 验研究 中发现 ,低浓 度的生 长素促 进细胞 的伸长 ,但生 长素浓 度增高 到一定 值时, 就会促 进切段 中乙烯 的合成 ,而乙 烯含量 的增高 ,反过 来又抑 制了生 长素促 进切段 细胞伸 长的作 用。 6.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 验研究 中发现 ,低浓 度的生 长素促 进细胞 的伸长 ,但生 长素浓 度增高 到一定 值时, 就会促 进切段 中乙烯 的合成 ,而乙 烯含量 的增高 ,反过 来又抑 制了生 长素促 进切段 细胞伸 长的作 用。 7.先用低 倍镜找 到叶肉 细胞, 然后换 用高倍 镜观察 。注意 观察叶 绿体随 着细胞 质流动 的情况 ,仔细 看看每 个细胞 中细胞 质流动 的方向 是否一 致致。 8.内质网 以类似 于“出 芽”的 形式形 成具有 膜的小 泡,小 泡离开 内质网 ,移动 到高尔 基体与 高尔基 体融合 ,成为 高尔基 体的一 部分。 高尔基 体又以 “出芽 ”方式 形成小 泡,移 动到细 胞膜与 细胞膜 融合, 成为细 胞膜的 一部分 。 9.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 境。在 物质的 运输与 交换及 信息传 递中起 决定性 作用。 10.核糖体普遍分布在原核细胞和真核 细胞中 ,因此 根据核 糖体的 有无不 能确定 这些生 物的类 别。 11.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也含有无机 盐和尿 素等物 质。酷 暑季节 ,室外 作业的 工人出 汗多, 水、无 机盐被 排出, 造成体 内水、 无机盐 的含量 减少。 失水过 多,会 脱水而 危及生 命。生 物体内 无机盐 离子必 须保持 一定的 比例, 这对维 持细胞 内的渗 透压和 酸碱平 衡很重 要,这 是生物 体 进行正常 生命活 动必要 的条件 。大量 出汗后 ,除补 充水分 外,还 应该补 充无机 盐,所 以应喝 盐汽水 。
思考: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 某1个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
(1)请你计算出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同时 间的数量:
时间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分钟 细菌
数量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2)根据上表,写出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五、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有何实践意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1)为害虫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3)拯救和恢复濒危动物种群 (4)为人工养殖及种植业中合理控制种群数量、
分组讨论3: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在水库中养鱼,渔民总是希望自己捕的鱼越多越好, 但是为了考虑水库的鱼可持续发展,什么时候开始 捕鱼最好?
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 量保持在K/2水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3张PPT)_2
洲野兔从英国被带到了澳大利亚。这些野兔发现自己来到 了天堂。因为这里有茂盛的牧草,却没有鹰等天敌。这里 的土壤疏松,打洞做窝非常方便。于是,兔子开始了几乎 不受任何限制的大量繁殖。不到100年,兔子的数量达到 6 亿只以上,遍布整个大陆。
实例2:凤眼莲
凤眼莲(水葫芦)原 产于南美,1901年作 为花卉引入中国.由于 繁殖迅速,又几乎没 有竞争对手和天敌, 我国目前有184万吨. 它对其生活的水面采 取了野蛮的封锁策略, 挡住阳光,导致水下 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 而死亡 。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3)将数学公式(N=2n)变为曲线图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有哪些优缺点?
直观, 但不够精确。
研究实例 数学模型 研究方法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 分裂n次,数量是多少?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在资源丰富和空间充足的环 境中,细菌种群增长不会受 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提出合理的假设
实例3:
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 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1、模型假设: 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 有天敌等;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
第一年的λ倍。
2、种群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 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K=375
思考:大草履虫数量增长过程如何?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K=375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
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思考:大草履虫的增长呈“S”型曲线的原因有 哪些?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